CN211578476U - 一种线缆生产连线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缆生产连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578476U
CN211578476U CN202020371695.5U CN202020371695U CN211578476U CN 211578476 U CN211578476 U CN 211578476U CN 202020371695 U CN202020371695 U CN 202020371695U CN 211578476 U CN211578476 U CN 2115784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tank
take
cable
cooling water
r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37169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敬稳
金争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Shengyao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Shengyao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Shengyao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Shengyao Plast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37169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5784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5784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5784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缆生产连线,属于线缆生产的技术领域,其包括沿线缆传送方向依次设置的放线装置、张紧装置、绝缘体注塑装置、一次冷却装置和收线装置,冷却装置和收线装置之间设置有喷印装置,喷印装置与冷却装置之间设置有风干装置。本实用新型易于线缆在收卷之前的生产工序中完成信息印刷,使收线完成后的线缆成品不需要二次放线喷印,能够起到简化线缆生产连线的效果,同时两级冷却易于提高线缆的成品品质。

Description

一种线缆生产连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生产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线缆生产连线。
背景技术
线缆是用以传输电能、信息和实现电磁能转换的线材产品,线缆通常包括能够导电的线芯和包覆于线芯外周的绝缘层。线缆的生产过程通常包括线芯放线、挤包绝缘层、冷却和收卷几个主要工序。
公开号为CN105500660A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加工线缆的自动生产设备,包括放线装置、挤塑装置、放线牵引装置、冷却装置、加热装置、烘干装置、收线牵引装置、收线装置和控制箱。其通过冷却加热再冷却的工序对线缆进行处理,设有两个牵引装置,并且两个牵引装置相互配合对线缆进行在线应力释放,可以解决线缆外绝缘皮收缩的问题。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线缆生产厂家通常需要将线缆品牌、批次等信息喷印于生产完成的线缆上,以起到区分和宣传作用,而上述技术方案中在信息喷印时需要在线缆生产完成后,将卷绕有线缆的收线装置安装于印刷机上进行信息喷印,使得整条线缆生产连线比较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缆生产连线,其将信息喷印工序组合于收线工序之前,使收线完成后的线缆成品不需要二次放线喷印,起到简化线缆生产连线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线缆生产连线,包括沿线缆传送方向依次设置的放线装置、张紧装置、绝缘体注塑装置、一次冷却装置和收线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和所述收线装置之间设置有喷印装置,所述喷印装置与所述冷却装置之间设置有风干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放线装置用来对线缆的导体线芯进行放线,放出后的线芯经过张紧装置张紧后进入绝缘体注塑装置内挤包绝缘体,形成线缆。线缆经过一次冷却装置初冷却定型后进入风干装置,利用风干装置将绝缘体上粘附的水吹干,以便喷印装置能够在绝缘体外表面喷印上信息,喷印完成后的线缆再进入收线装置进行收卷,使得线缆在收卷之前的生产工序中完成信息印刷,使收卷完成后的线缆成品不需要二次放线喷印,能够起到简化线缆生产连线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一次冷却装置包括一次冷却水槽,所述一次冷却水槽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进线口,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出线口;所述一次冷却水槽的槽口上方设置有第一进水口,所述一次冷却水槽的槽底连通有第一出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的流量大于所述第一出水口的流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绝缘体注塑装置输出的线缆经过第一进线口进入一次冷却水槽内进行冷却,同时冷却后的线缆易于经过第一出线口持续进入风干装置内进行风干。通过第一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以及两者流量的设置,易于一次冷却水槽内持续流通有冷却水,能够提高一次冷却装置的冷却效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一次冷却水槽中设置有传线轮,所述传线轮与所述一次冷却水槽宽度方向的两端转动连接,且所述传线轮的中心轴靠近所述一次冷却水槽的槽底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线轮使得线缆更容易从冷却水槽内传送经过。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风干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沿线缆的传送方向设置有传送通道,所述传送通道与所述第一出线口共轴线;所述风干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风扇,所述风扇位于所述传送通道宽度方向的一侧,所述风扇的一端设置为出风端,且所述出风端朝向所述传送通道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送通道用来供线缆传送经过,当风扇朝向传送通道吹风时,风干装置对传送通道内经过的线缆起到风干作用。同时,传送通道与出线口共轴线的设置,使得线缆在传送过程中不容易被出线口或传送通道的边缘造成剐蹭,有利于提高线缆绝缘层的完整程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箱体内还设置有电加热管,所述电加热管位于所述传送通道和所述风扇的出风端之间,所述电加热管与所述风扇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风扇吹出的风经过电加热线圈易于被加热,从而使得风干装置能够对从其中传送通过的线缆起到热风烘干的效果,有利于加快线缆表面水分的蒸发速度,易于线缆快速干燥。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喷印装置与所述收线装置之间设置有二次冷却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二次冷却装置一方面易于对喷印装置喷印至线缆表面的信息起到定型作用,另一方面二次冷却装置易于对线缆的绝缘层进行进一步冷却,使经过本方案生产线生产的线缆绝缘层能够得到更加彻底的冷却定型。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二次冷却装置包括二次冷却水槽,所述二次冷却水槽的长度为所述一次冷却水槽的2倍至4倍;所述二次冷却水槽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进线口,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出线口;所述二次冷却水槽的槽口上方设置有第二进水口,所述二次冷却水槽的槽底连通有第二出水口,所述第二进水口的流量大于所述第二出水口的流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易于二次冷却装置对线缆起到有效的冷却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一次冷却水槽和所述二次冷却水槽长度方向的端部均连通有溢流槽,所述溢流槽的槽底开设有排水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一次冷却水槽和二次冷却水槽中的水过多时,一次冷却水槽和二次冷却水槽内的水易于流入分别与两者连通的溢流槽内,进而使多余的水经过排水口排出,使得一次冷却水槽和二次冷却水槽内的水不容易溢流至生产车间的地面上。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收线装置与所述二次冷却装置之间设置有储线装置,所述储线装置包括第一绕线轮、第二绕线轮和驱动电机,所述第一绕线轮和所述第二绕线轮在所述驱动电机的驱使下同时同速转动,所述第一绕线轮和所述第二绕线轮的外周缘均设置有螺纹状的绕线槽,所述第二绕线轮靠近所述二次冷却装置,所述第一绕线轮远离所述二次冷却装置,线缆传送时线经过第一绕线轮,再经过第二绕线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储线装置易于对即将收卷的线缆进行少量存储,用于在收线装置需要暂停收线时收纳由二次冷却装置而来的线缆,当收线装置需要再次收线时,从储线装置中牵出线头即可继续收线。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收线装置包括机箱、收线器和收线轮,所述机箱内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收线轮与所述驱动装置可拆卸式固定,所述驱动装置驱使所述收线轮转动,所述收线器位于所述收线轮的上方,且所述收线器沿所述收线轮的轴向移动;所述收线轮呈工字形,所述收线轮长度方向的一侧开设有穿线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穿线孔易于使用者将线头固定于绕线轮上,便于线缆在收线器的运动下均匀绕于收线轮表面。当一个收线轮收满线后,收线轮可拆卸式的固定方式便于使用者更换新的收线轮继续进行收线。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位于冷却装置和收线装置之间依次设置的风干装置和喷印装置的设置,易于线缆在收卷之前的生产工序中完成信息印刷,使收卷完成后的线缆成品不需要二次放线喷印,能够起到简化线缆生产连线的效果;
2.通过二次冷却装置的设置,一方面易于对喷印装置喷印至线缆表面的信息起到定型作用,另一方面易于经过本方案生产线生产的线缆绝缘层得到更加彻底的冷却定型效果,有利于提高线缆品质;
3.通过溢流槽的设置,使得一次冷却水槽和二次冷却水槽内的水不容易溢流至生产车间的地面上,易于优化本方案生产线的生产环境;
4.通过储线装置的设置,易于在收线装置需要暂停收线时对由二次冷却装置而来的线缆进行收纳,使得收线装置再次收线时更为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中一次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风干装置的部分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实施例中储线装置的盖体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施例中收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放线装置;11、放线轮;12、传动轮;2、张紧装置;21、张紧轮;3、绝缘体注塑装置;4、一次冷却装置;41、一次冷却水槽;411、第一进线口;412、第一出线口;413、第一进水口;414、第一出水口;415、传线轮;5、风干装置;51、箱体;511、传送通道;512、进风网板;513、风扇;5131、出风端;514、电加热管;6、喷印装置;7、二次冷却装置;71、二次冷却水槽;711、第二进线口;712、第二出线口;713、第二进水口;714、第二出水口;8、溢流槽;81、排水口;82、通口;9、储线装置;91、第一绕线轮;92、第二绕线轮;93、安装箱;94、盖体;95、绕线槽;96、导线轮;10、收线装置;101、机箱;102、收线器;1021、连接杆;1022、导向轮;103、收线轮;1031、穿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线缆生产连线,沿线缆的传送方向依次包括放线装置1、张紧装置2、绝缘体注塑装置3、一次冷却装置4、风干装置5、喷印装置6、二次冷却装置7、储线装置9和收线装置10。
参照图2,放线装置1包括从动的放线轮11,本实施例中的生产线初始工作时,未挤包绝缘层的导体线芯缠绕于放线轮11上。放线装置1还包括设置于张紧装置2和放线轮11之间的若干个从动的传动轮12,一方面易于线芯传送,另一方面对线芯起到初步的张紧作用。张紧装置2至少包括三个张紧轮21,相邻张紧轮21的中心轴错位设置,线芯从张紧轮21上蛇形绕过,起到拉直和张紧作用。本实施例中的绝缘体注塑装置3可采用东莞市虎门启宏益机械厂的型号为QHY-50的线缆押出机。
参照图3,一次冷却装置4包括一次冷却水槽41,一次冷却水槽41长度方向的一端开设有第一进线口411,另一端开设有第一出线口412。一次冷却水槽41的槽口上方设置有第一进水口413,第一进水口413用来与冷却的水源连通,以便向一次冷却水槽41内注入冷却水,一次冷却水槽41的槽底连通有第一出水口414,第一出水口414可连通输水管路。第一出水口414的流量小于第一进水口413的流量,在第一进水口413向一次冷却水槽41进水的过程中,第一出水口414持续向外出水,使得一次冷却水槽41内能够持续流通冷却水,对经过第一进线口411和第一出线口412进入一次冷却水槽41内的线缆进行水冷,易于线芯外的绝缘体冷却成型。一次冷却水槽41宽度方向的两端同时转动连接有传线轮415,且传线轮415靠近一次冷却水槽41的槽底设置。传线轮415一方面易于线缆在一次冷却水槽41内传送,另一方面易于对线缆起到支撑作用,使得线缆的绝缘体在冷却时不容易被剐蹭。
参照图4和图5,风干装置5包括箱体51,箱体51高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供线缆通过的传送通道511,且传送通道511沿线缆的长度方向延长。箱体51高度方向的另一端设置有进风网板512,箱体51内位于进风网板512的上方固定有风扇513,且风扇513位于传送通道511靠近进风网板512的一侧,风扇513的一端设置为朝向传送通道511的出风端5131,当线缆从传送通道511经过时,风扇513易于对线缆进行风干,减小线缆表面的水分,以便下一步喷印装置6对线缆表面进行喷印。箱体51内位于传送通道511和风扇513之间蛇形盘绕有电加热管514,电加热管514与箱体51固定,且电加热管514与风扇513电连接,当风扇513启动时,电加热管514同时加热,易于使传送通道511内流通热风,从而增强风干装置5对线缆的风干效果。本实施例中的喷印装置6可采用余姚市志成电工机械厂的型号为ZC114的电线电缆高速印字机。
参照图4,二次冷却装置7包括二次冷却水槽71,二次冷却水槽71的长度为一次冷却水槽41长度的2倍至4倍,用来对喷印后的线缆再次进行水冷定型,一方面易于线缆上喷印的信息在线缆上附着的更为牢固,另一方面易于对线缆绝缘体起到更为彻底的冷却效果,有利于提高线缆成品的品质。二次冷却水槽71长度方向一端开设有第二进线口711。
参照图3和图4,一次冷却水槽41和二次冷却水槽71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连通有溢流槽8,用来容纳可能溢出一次冷却水槽41和二次冷却水槽71的水,溢流槽8的槽底开设有便于其排水的排水口81,同时,溢流槽8长度方向的端部开设有便于线缆通过的通口82。
参照图6,二次冷却水槽71长度方向另一端开设有第二出线口712,二次冷却水槽71的槽口上方设置有用来连通冷却水的第二进水口713,二次冷却水槽71的槽底开设有第二出水口714,且第二进水口713的流量大于第二出水口714的流量。二次冷却水槽71内沿其宽度方向的两端也可转动连接上述传线轮415。
参照图7,储线装置9包括安装箱93、第一绕线轮91、第二绕线轮92和驱动电机(图中未示出),第一绕线轮91靠近收线装置10,第二绕线轮92靠近二次冷却装置7。本实施例中的储线装置9还包括安装箱93和铰接于安装箱93一侧的盖体94,驱动电机安装于安装箱93内,第一绕线轮91和第二绕线轮92在驱动电机的驱使下同时同速转动。第一绕线轮91和第二绕线轮92位于安装箱93靠近盖体94的一侧,盖体94用来对第一绕线轮91和第二绕线轮92起到隐藏效果。盖体94可采用透明塑料材质制成,以便使用者观察第一绕线轮91和第二绕线轮92的工作状态。第一绕线轮91和第二绕线轮92的外周缘均开设有螺纹状的绕线槽95,线缆传送时,首先绕至第一绕线轮91的绕线槽95内,在从第一绕线轮91绕至第二绕线轮92的绕线槽95内,沿第一绕线轮91的绕线槽95和第二绕线轮92的绕线槽95分别在第一绕线轮91和第二绕线轮92上绕线多次后,线缆绕出绕线装置,传送进入收线装置10,绕线装置和首先装置之间也可设导线轮96。绕线装置能够对线缆起到收纳作用,用于在收线装置10需要暂停收线时收纳由二次冷却装置7而来的线缆。
参照图8,收线装置10包括机箱101、收线器102和收线轮103。收线轮103成工字形,收线轮103长度方向的一侧开设有用于穿设线缆端部的穿线孔1031,以便对收线轮103上初始绕线的线缆端部起到固定作用。机箱101内部设置有驱动装置(图中未示出),本实施例中的驱动装置采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出机箱101后与收线轮103通过键连接或螺纹连接形成可拆卸式同轴固定,当驱动电机转动时,收线轮103易于转动,从而易于将线缆绕至收线轮103上。收线器102位于收线轮103的上方,收线器102包括连接杆1021和导向轮1022,连接杆1021长度方向一端穿入机箱101内并连接驱动气缸(图中未示出),且驱动气缸沿连接杆1021的长度方向设置,连接杆1021长度方向另一端和导向轮1022转动连接。当驱动气缸伸缩时,易于推动收线器102沿收线轮103的轴向移动,从而易于线缆经过导向轮1022均匀地沿收线轮103的轴线绕设于收线轮103上。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依线缆的传送方向,依次设置于一次冷却装置4和二次冷却装置7之间的风干装置5和喷印装置6,易于在线缆的生产过程中在线缆外表面印刷上品牌、批次等信息,印刷完成后的线缆经过二次水冷后,易于对线缆绝缘体和绝缘体上印刷的油墨同时进行定型,使得后续收卷于收线轮103上的线缆即为线缆成品,有利于简化线缆生产连线,同时两级冷却易于提高线缆的成品品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线缆生产连线,包括沿线缆传送方向依次设置的放线装置(1)、张紧装置(2)、绝缘体注塑装置(3)、一次冷却装置(4)和收线装置(10),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和所述收线装置(10)之间设置有喷印装置(6),所述喷印装置(6)与所述冷却装置之间设置有风干装置(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生产连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冷却装置(4)包括一次冷却水槽(41),所述一次冷却水槽(41)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进线口(411),另一端设置有第一出线口(412);
所述一次冷却水槽(41)的槽口上方设置有第一进水口(413),所述一次冷却水槽(41)的槽底连通有第一出水口(414),所述第一进水口(413)的流量大于所述第一出水口(414)的流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缆生产连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冷却水槽(41)中设置有传线轮(415),所述传线轮(415)与所述一次冷却水槽(41)宽度方向的两端转动连接,且所述传线轮(415)的中心轴靠近所述一次冷却水槽(41)的槽底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缆生产连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干装置(5)包括箱体(51),所述箱体(51)内沿线缆的传送方向设置有传送通道(511),所述传送通道(511)与所述第一出线口(412)共轴线;所述风干装置(5)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51)内的风扇(513),所述风扇(513)位于所述传送通道(511)宽度方向的一侧,所述风扇(513)的一端设置为出风端(5131),且所述出风端(5131)朝向所述传送通道(511)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线缆生产连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51)内还设置有电加热管(514),所述电加热管(514)位于所述传送通道(511)和所述风扇(513)的出风端(5131)之间,所述电加热管(514)与所述风扇(513)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线缆生产连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印装置(6)与所述收线装置(10)之间设置有二次冷却装置(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线缆生产连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冷却装置(7)包括二次冷却水槽(71),所述二次冷却水槽(71)的长度为所述一次冷却水槽(41)的2倍至4倍;所述二次冷却水槽(71)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进线口(711),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出线口(712);
所述二次冷却水槽(71)的槽口上方设置有第二进水口(713),所述二次冷却水槽(71)的槽底连通有第二出水口(714),所述第二进水口(713)的流量大于所述第二出水口(714)的流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线缆生产连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一次冷却水槽(41)和所述二次冷却水槽(71)长度方向的端部均连通有溢流槽(8),所述溢流槽(8)的槽底开设有排水口(81)。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线缆生产连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线装置(10)与所述二次冷却装置(7)之间设置有储线装置(9),所述储线装置(9)包括第一绕线轮(91)、第二绕线轮(92)和驱动电机,所述第一绕线轮(91)和所述第二绕线轮(92)在所述驱动电机的驱使下同时同速转动,所述第一绕线轮(91)和所述第二绕线轮(92)的外周缘均设置有螺纹状的绕线槽(93),所述第二绕线轮(92)靠近所述二次冷却装置(7),所述第一绕线轮(91)远离所述二次冷却装置(7),线缆传送时线经过第一绕线轮(91),再经过第二绕线轮(9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线缆生产连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线装置(10)包括机箱(101)、收线器(102)和收线轮(103),所述机箱(101)内设置有驱动装置,所述收线轮(103)与所述驱动装置可拆卸式固定,所述驱动装置驱使所述收线轮(103)转动,所述收线器(102)位于所述收线轮(103)的上方,且所述收线器(102)沿所述收线轮(103)的轴向移动;所述收线轮(103)呈工字形,所述收线轮(103)长度方向的一侧开设有穿线孔(1031)。
CN202020371695.5U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线缆生产连线 Active CN2115784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71695.5U CN211578476U (zh)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线缆生产连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371695.5U CN211578476U (zh)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线缆生产连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578476U true CN211578476U (zh) 2020-09-25

Family

ID=72526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371695.5U Active CN211578476U (zh) 2020-03-20 2020-03-20 一种线缆生产连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57847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34553A (zh) * 2021-08-05 2021-11-12 上海申茂电磁线有限公司 漆包扁线智能清洗方法和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34553A (zh) * 2021-08-05 2021-11-12 上海申茂电磁线有限公司 漆包扁线智能清洗方法和系统
CN113634553B (zh) * 2021-08-05 2022-06-21 上海申茂电磁线有限公司 漆包扁线智能清洗方法和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388243U (zh) 铜排包覆生产线
WO2018090955A1 (zh) 一种双绞线电缆的制造设备
CN109378129B (zh) 一种卧式缠绕包带一体机
CN211578476U (zh) 一种线缆生产连线
CN210325346U (zh) 一种三层共挤双色电线生产设备
CN115631901B (zh) 一种挤包绝缘低压电力电缆生产用冷却装置及其冷却方法
CN206225073U (zh) 一种双绞线电缆的制造设备
CN112951516A (zh) 一种数据电缆集合串联式生产设备
CN115116677A (zh) 一种电缆生产用表面冷却装置
CN114255935B (zh) 一种用于电缆加工的塑胶挤出机
CN116190007A (zh) 一种电力电缆生产的成缆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108335802A (zh) 一种线缆押出生产线
CN117079898B (zh) 一种电缆纵包机
CN116811180B (zh) 一种电缆挤出装置
CN208020686U (zh) 具有储线装置的线缆生产系统
US1931860A (en) Material handling apparatus
CN112117056B (zh) 一种绞线绕线器
CN115762901A (zh) 一种漆包线线芯拉丝设备
CN110379563A (zh) 一种城市建筑用电力电缆的制备工艺
CN210516319U (zh) 一种电缆绝缘层包覆装置
CN218120354U (zh) 用于电缆生产的冷却装置
CN215359762U (zh) 一种套塑机
CN210390036U (zh) 一种用于电缆生产的护套挤出装置
CN112687433B (zh) 一种电源线包覆生产系统
CN214879146U (zh) 一种能快速冷却电缆表面的电缆卷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