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09802U - 全地形车 - Google Patents

全地形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09802U
CN210309802U CN201920894274.8U CN201920894274U CN210309802U CN 210309802 U CN210309802 U CN 210309802U CN 201920894274 U CN201920894274 U CN 201920894274U CN 210309802 U CN210309802 U CN 2103098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head
mounting
connecting portion
rear mounting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9427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想
范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gw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egw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gw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egw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9427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098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098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098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车,全地形车包括:上摇臂,上摇臂具有第一前安装头和第一后安装头;下摇臂,下摇臂具有第二前安装头和第二后安装头;车架,车架包括:主体和后安装支架,后安装支架固定在主体的前端,第一后安装头和第二后安装头安装在主体上;前安装支架,前安装支架位于后安装支架的前侧,第一前安装头和第二前安装头分别通过紧固件安装在前安装支架和后安装支架之间。由此,上摇臂和下摇臂在车架上安装可靠稳定,而且可以简化车架安装上摇臂和下摇臂的结构,以及可以降低重量,从而可以减小上摇臂和下摇臂安装所占用的空间,并且使得摇臂结构整体的长度变短,进而可以方便其他零部件安装,空间布局更加合理。

Description

全地形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全地形车。
背景技术
在全地形车中,往往需要车辆有较好的通过性及较强的越野性,悬挂行程设计较长,所以在悬挂系统设计中一般采用双横臂式独立悬挂,该种悬挂类型结构稳定性好,在横向和纵向上都具有很大的设计灵活性,在满足悬挂设计需求的同时整车结构布置较为方便,且这种悬挂的制造工艺性比较好,所以在全地形车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
相关技术中,双横臂式独立悬挂有上摇臂和下摇臂,通常上下摇臂的前、后安装点均整体装配在车架上。但是如此设置的这种摇臂结构占用车架空间大,车架更长,重量大成本较高。而且,车架上装配摇臂的安装点通常由焊接加工,精度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全地形车,全地形车的车架可以简化上摇臂和下摇臂的安装结构,占用空间小,空间布局合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全地形车,包括:上摇臂,所述上摇臂具有第一前安装头和第一后安装头,所述第一前安装头位于所述第一后安装头的前侧;下摇臂,所述下摇臂设置在所述上摇臂的下方,所述下摇臂具有第二前安装头和第二后安装头,所述第二前安装头位于所述第二后安装头的前侧;车架,所述车架包括:主体和后安装支架,所述后安装支架固定在所述主体的前端,所述第一后安装头和所述第二后安装头安装在所述主体上;前安装支架,所述前安装支架位于所述后安装支架的前侧,所述第一前安装头和所述第二前安装头分别通过紧固件安装在所述前安装支架和所述后安装支架之间。
由此,在车架的主体前部,设置有前安装支架和后安装支架的组合,将第一前安装头和第二前安装头安装固定,这样上摇臂和下摇臂在车架上安装可靠稳定,而且可以简化车架安装上摇臂和下摇臂的结构,降低重量,从而可以使得上摇臂和下摇臂的安装空间减小,长度变短,更加方便其他零部件安装,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另外,如此设置的车架还可以使得上摇臂和下摇臂受力均匀,并且使得上摇臂和下摇臂满足强度要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后安装支架包括:上连接部、下连接部和两个侧连接部,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下连接部上下相对且两端通过两个所述侧连接部连接,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下连接部均连接在所述主体的前端,所述第一前安装头安装在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侧连接部的连接处,所述第二前安装头安装在所述下连接部和所述侧连接部的连接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两个所述侧连接部从下向上彼此远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前安装支架包括:主板体、上支脚和下横板,所述主板体的上部横向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上支脚,所述上支脚对应所述第一前安装头,所述主板体的下部设置有下横板,所述下横板的横向两端对应所述第二前安装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上连接部、所述下连接部和两个所述侧连接部之间形成第一中减重孔,所述主板体形成有与所述第一中减重孔对应的第二中减重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主体的前端设置有上纵杆和下纵杆,所述上纵杆位于所述下纵杆的上方,所述上纵杆和所述下纵杆均与所述后安装支架焊接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主体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均位于所述后安装支架的后侧且上下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后安装头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二后安装头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板包括两个前后间隔开的第一安装片,所述第一后安装头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一安装片之间;所述第二安装板包括两个前后间隔开的第二安装片,所述第二后安装头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二安装片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均为一体成型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前安装头、所述第一后安装头、所述第二前安装头和所述第二后安装头处均设置有关节轴承。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全地形车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述的前地形车的局部结构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
上摇臂10;第一前安装头11;第一后安装头12;
下摇臂20;第二前安装头21;第二后安装头22;
车架30;主体31;上纵杆311;下纵杆312;
后安装支架32;上连接部321;下连接部322;侧连接部323;第一中减重孔324;
第一安装板33;第二安装板34;
前安装支架40;主板体41;上支脚42;下横板43;第二中减重孔44;
紧固件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全地形车,全地形车是指可以在任何地形上行驶的车辆,在普通车辆难以机动的地形上行走自如。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全地形车可以包括:上摇臂10、下摇臂20、车架30和前安装支架40,其中,上摇臂10和下摇臂20均具有两个内端和一个外端,上摇臂10和下摇臂20的两个内端均与车架30相连接,并且相对车架30可以转动,上摇臂10和下摇臂20的外端均连接在全地形车的转向系统的转向节上,转向节与车轮相连接。其中,前安装支架40设置在车架30的前端。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上摇臂10的两个内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前安装头11和第一后安装头12,第一前安装头11位于第一后安装头12的前侧,下摇臂20设置在上摇臂10的下方,下摇臂20的两个内端分别设置有第二前安装头21和第二后安装头22,第二前安装头21位于第二后安装头22的前侧。也就是说,第一前安装头11设置在第二前安装头21的上方,第一后安装头12设置在第二后安装头22的上方,其中,上述的多个安装头处可以分别设置有关节轴承,关节轴承的设置可以允许上摇臂10和下摇臂20相对车架30转动,从而能够更好地起到减震和平衡的作用。
如图2所示,车架30包括:主体31和后安装支架32,后安装支架32固定在主体31的前端,第一后安装头12和第二后安装头22安装在主体31上,前安装支架40位于后安装支架32的前侧,第一前安装头11和第二前安装头21分别通过紧固件50安装在前安装支架40和后安装支架32之间。也就是说,在车架30的主体31前部,设置有前安装支架40和后安装支架32的组合,将第一前安装头11和第二前安装头21安装固定,这样上摇臂10和下摇臂20在车架30上安装可靠稳定,而且前安装支架40和后安装支架32的设置可以简化车架30安装上摇臂10和下摇臂20的结构,以及可以降低重量,从而可以减小上摇臂10和下摇臂20安装所占用空间,并且可以使得摇臂结构整体长度变短,更加方便其他零部件安装,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另外,如此设置的车架30还可以使得上摇臂10和下摇臂20受力均匀,并且能够使得上摇臂10和下摇臂20满足强度要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可选实施例,如图2所示,后安装支架32包括:上连接部321、下连接部322和两个侧连接部323,上连接部321和下连接部322上下相对,而且上连接部321和下连接部322的两端通过两个侧连接部323连接,上连接部321和下连接部322均连接在主体31的前端。由此,后安装支架32可以通过上连接部321和下连接部322连接主体31,这样能够保证后安装支架32和主体31之间的安装可靠性。而且通过设置依次连接的多个连接部,可以使得后安装支架32结构简单,强度高。其中,上连接部321和下连接部322均可以与主体31焊接固定,焊接固定可靠且效率高。
可选地,第一前安装头11安装在上连接部321和侧连接部323的连接处,第二前安装头21安装在下连接部322和侧连接部323的连接处。由此,第一前安装头11和第二前安装头21均连接在后安装支架32的边缘端部处,这样一方面可以方便安装头的安装固定,而且还可以方便主体31与后安装支架32的安装固定。其中,侧连接部323上可以分布有多个减重孔。
需要说明的是,上连接部321和侧连接部323的连接处设置有供紧固件50穿过的穿孔,下连接部322和侧连接部323的连接处设置有供紧固件50穿过的穿孔。
其中,如图2所示,主体31的前端设置有上纵杆311和下纵杆312,上纵杆311位于下纵杆312的上方,上纵杆311和下纵杆312均与后安装支架32焊接固定。上纵杆311为两个,两个上纵杆311的前端分别连接在上连接部321的横向两端,并且两个上纵杆311的前端位于第一前安装头11的内侧,下纵杆312为两个,两个下纵杆312的前端分别连接在下连接部322的横向两端,并且两个下纵杆312的前端位于第二前安装头21的内侧。如此设置的后安装支架32在主体31的前端安装可靠,而且布置合理,便于上摇臂10和下摇臂20的安装固定。
可选地,如图2所示,两个侧连接部323从下向上彼此远离。如此设置的侧连接部323可以便于第一前安装头11和第二前安装头21的安装固定,而且能够同时与两个安装头适配,并且占用空间更小。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前安装支架40包括:主板体41、上支脚42和下横板43,主板体41的上部横向两端分别设置有上支脚42,上支脚42对应第一前安装头11,主板体41的下部设置有下横板43,下横板43的横向两端对应第二前安装头21。两个上支脚42可以分别对应上连接部321和侧连接部323的连接处,上支脚42处也设置有供紧固件50穿过的穿孔,下横板43的横向两端分别对应下连接部322和侧连接部323的连接处,下横板43的横向两端分别设置有供紧固件50穿过的穿孔。
由此,前安装支架40和后安装支架32相互配合,两者能够更好地安装固定第一前安装头11和第二前安装头21,可以保证第一前安装头11和第二前安装头21的安装可靠性,而且可以提高上摇臂10和下摇臂20在车架30上的安装效率。
具体地,如图2所示,上连接部321、下连接部322和两个侧连接部323之间形成第一中减重孔324,主板体41形成有与第一中减重孔324对应的第二中减重孔44。第一中减重孔324可以有效降低后安装支架32的重量,第二中减重孔44可以有效降低前安装支架40的重量,从而可以使得全地形车符合轻量化设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主体3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板33和第二安装板34,第一安装板33和第二安装板34均位于后安装支架32的后侧,而且第一安装板33和第二安装板34上下间隔设置,第一后安装头12安装在第一安装板33上,第二后安装头22安装在第二安装板34上。也就是说,主体31上设置有上下间隔的两个安装板,两个安装板分别通过紧固件50安装固定上摇臂10和下摇臂20的后安装头,这样可以降低后安装头的安装难度,而且可以保证上摇臂10和下摇臂20的后安装头在主体31上的安装可靠性。
进一步地,第一安装板33包括两个前后间隔开的第一安装片,第一后安装头12安装在两个第一安装片之间;第二安装板34包括两个前后间隔开的第二安装片,第二后安装头22安装在两个第二安装片之间。可以理解的是,安装板通过设置两个安装片来配合安装固定安装头,这样可以提高安装头在车架30的主体31上的安装可靠性。第一安装板33和第二安装板34还分别焊接固定在主体31上,这样安装头的安装稳定性好。
优选地,第一安装板33和第二安装板34均为一体成型件。一体成型的钣金结构易于安装固定安装头,而且结构强度较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摇臂,所述上摇臂具有第一前安装头和第一后安装头,所述第一前安装头位于所述第一后安装头的前侧;
下摇臂,所述下摇臂设置在所述上摇臂的下方,所述下摇臂具有第二前安装头和第二后安装头,所述第二前安装头位于所述第二后安装头的前侧;
车架,所述车架包括:主体和后安装支架,所述后安装支架固定在所述主体的前端,所述第一后安装头和所述第二后安装头安装在所述主体上;
前安装支架,所述前安装支架位于所述后安装支架的前侧,所述第一前安装头和所述第二前安装头分别通过紧固件安装在所述前安装支架和所述后安装支架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安装支架包括:上连接部、下连接部和两个侧连接部,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下连接部上下相对且两端通过两个所述侧连接部连接,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下连接部均连接在所述主体的前端,所述第一前安装头安装在所述上连接部和所述侧连接部的连接处,所述第二前安装头安装在所述下连接部和所述侧连接部的连接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侧连接部从下向上彼此远离。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安装支架包括:主板体、上支脚和下横板,所述主板体的上部横向两端分别设置有所述上支脚,所述上支脚对应所述第一前安装头,所述主板体的下部设置有下横板,所述下横板的横向两端对应所述第二前安装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部、所述下连接部和两个所述侧连接部之间形成第一中减重孔,所述主板体形成有与所述第一中减重孔对应的第二中减重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前端设置有上纵杆和下纵杆,所述上纵杆位于所述下纵杆的上方,所述上纵杆和所述下纵杆均与所述后安装支架焊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上设置有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均位于所述后安装支架的后侧且上下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后安装头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第二后安装头安装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包括两个前后间隔开的第一安装片,所述第一后安装头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一安装片之间;
所述第二安装板包括两个前后间隔开的第二安装片,所述第二后安装头安装在两个所述第二安装片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板和所述第二安装板均为一体成型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前安装头、所述第一后安装头、所述第二前安装头和所述第二后安装头处均设置有关节轴承。
CN201920894274.8U 2019-06-13 2019-06-13 全地形车 Active CN2103098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94274.8U CN210309802U (zh) 2019-06-13 2019-06-13 全地形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94274.8U CN210309802U (zh) 2019-06-13 2019-06-13 全地形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09802U true CN210309802U (zh) 2020-04-14

Family

ID=70143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94274.8U Active CN210309802U (zh) 2019-06-13 2019-06-13 全地形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098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98262B1 (en) Modular subframe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US10160491B2 (en) Extruded metal sub-frame for a vehicle
CN108382470B (zh) 用于车辆的悬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KR20070008850A (ko) 멀티링크식 후륜 현가장치
KR20050085946A (ko) 다용도 차량을 위한 전방프레임부품
CN113184052B (zh) 一种兼顾后轮转向的五连杆铝合金后副车架
CN201193050Y (zh) 可调整安装尺寸的前副车架
CN103786788A (zh) 一种汽车前副车架及相应的汽车
CN210309802U (zh) 全地形车
CN210852642U (zh) 一种后副车架结构
CN217705947U (zh) 副车架
US4773661A (en) Front fenders for four wheeled buggy operated by driver in sitting posture
CN105365732B (zh) 前格栅支承构造
CN207173207U (zh) 一种下摆臂总成
CN211167091U (zh) 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KR101692622B1 (ko) 자동차용 하프타입 서브프레임
CN203766973U (zh) 三轮摩托车
KR20100034222A (ko) 커플드 토션 빔 액슬 타입의 리어 현가장치
CN112849316A (zh) 用于摩托车的鞍马式边箱支架
CN219857351U (zh) 一种后副车架
CN218489612U (zh) 一种后保险杠骨架及车辆
CN217532985U (zh) 车架后段总成
CN209972577U (zh) 副车架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7532437U (zh) 车辆的悬架安装支架和车辆
CN220430284U (zh) 副车架总成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