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98065U - 扬声器 - Google Patents
扬声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298065U CN210298065U CN201921555523.7U CN201921555523U CN210298065U CN 210298065 U CN210298065 U CN 210298065U CN 201921555523 U CN201921555523 U CN 201921555523U CN 210298065 U CN210298065 U CN 21029806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oice coil
- iron
- side plate
- loudspeaker
- speak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扬声器,包括支架、振膜、U铁、若干磁铁、若干导磁板以及若干音圈,所述振膜设于所述支架的上端,所述U铁设于所述支架的下端,所述支架、所述振膜和所述U铁围合形成音腔,所述U铁的面向所述振膜的表面凹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容置槽,每一所述磁铁安装于一所述容置槽内,每一所述导磁板安装于一所述容置槽内,且每一所述导磁板设于一所述磁铁的面向所述振膜的表面,所述U铁与所述磁铁和所述导磁板之间形成磁间隙,每一所述音圈的上端连接于所述振膜,下端插设于所述磁间隙内。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目前扬声器中音圈的有效线长较短的问题,提高了扬声器的灵敏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扬声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扬声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市场的发展,电子器件如手机、平板电脑、MP3、MP4等电子及通讯产品对其声学器件的声音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且声学器件向着小型化、薄型化、高音质、高灵敏度等要求发展。目前市场上常使用的是单音圈单磁路扬声器,但该设置的扬声器由于空间和结构的限制,设置过长的音圈会容易发生变形,但较短的音圈的有效线圈长度短,所对应的磁路较小,导致扬声器的灵敏度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扬声器,旨在解决目前扬声器中音圈的有效线长较短的问题,以提高扬声器的灵敏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扬声器,包括:
支架;
振膜,所述振膜设于所述支架的上端;
U铁,所述U铁设于所述支架的下端,所述支架、所述振膜和所述U铁围合形成音腔,所述U铁的面向所述振膜的表面凹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容置槽;
若干磁铁,每一所述磁铁安装于一所述容置槽内;
若干导磁板,每一所述导磁板安装于一所述容置槽内,且每一所述导磁板设于一所述磁铁的面向所述振膜的表面,所述U铁与所述磁铁和所述导磁板之间形成磁间隙;以及
若干音圈,每一所述音圈的上端连接于所述振膜,下端插设于所述磁间隙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槽、所述音圈、所述磁铁以及所述导磁板均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容置槽沿所述振膜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两个所述音圈分别插设于两所述磁间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音圈包括靠近相邻所述音圈的第一侧板和与所述第一侧板形成围合结构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高于所述第一侧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板包括两直线段和一弧形段,两所述直线段分别连接于所述弧形段的两端,且两所述直线段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板夹设于两所述直线段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直线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侧板的长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相对的两端均设有一端子,每一所述音圈均电连接于两所述端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音圈与两所述端子之间均设有锦丝线,当所述锦丝线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音圈时,所述锦丝线与所述音圈的直线段呈夹角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锦丝线的电连接于所述音圈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直线段和所述弧形段的连接处,另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端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振膜包括设于边缘的固定部和与所述固定部连接的振动部,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振动部的一侧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架;
所述振动部面向所述音圈的表面凸设有环形凸条,所述音圈连接于所述环形凸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下端的内壁凸设有环形限位部,所述环形限位部与所述U铁的上端外边缘抵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扬声器,通过将该扬声器设置有若干音圈以及对应有若干磁铁和若干导磁板,每一音圈安装于一容置槽内,每一容置槽、一音圈、一磁铁和一导磁板可形成有一磁路,即若干容置槽、若干音圈、若干磁铁和若干导磁板形成有若干磁路,从而该扬声器在宽度不变以及保证音圈长度的同时,通过若干音圈提高有效线长,加大了扬声器的磁路,得到更高的磁场强度值,进而解决了目前扬声器使用同一音圈导致有效线长较短的问题,以提高扬声器的灵敏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扬声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扬声器的分解图;
图3为图1中扬声器的剖面图;
图4图3中A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扬声器中音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扬声器中U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扬声器中磁铁安装于U铁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扬声器中音圈与端子实现电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0 | 扬声器 | 321 | 弧形段 |
10 | 支架 | 322 | 直线段 |
11 | 环形限位部 | 40 | U铁 |
20 | 振膜 | 41 | 容置槽 |
21 | 固定部 | 42 | 挡块 |
22 | 振动部 | 43 | 磁间隙 |
221 | 环形凸条 | 50 | 磁铁 |
30 | 音圈 | 60 | 导磁板 |
31 | 第一侧板 | 70 | 端子 |
32 | 第二侧板 | 80 | 锦丝线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例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扬声器100,旨在解决目前扬声器100中音圈30的有效线长较短的问题,以提高扬声器100的灵敏度。
结合参阅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扬声器100的一实施例中,该扬声器100包括:
支架10;
振膜20,所述振膜20设于所述支架10的上端;
U铁40,所述U铁40设于所述支架10的下端,所述支架10、所述振膜20和所述U铁40围合形成音腔,所述U铁40的面向所述振膜20的表面凹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容置槽41;
若干磁铁50,每一所述磁铁50安装于一所述容置槽41内;
若干导磁板60,每一所述导磁板60安装于一所述容置槽41内,且每一所述导磁板60设于一所述磁铁50的面向所述振膜20的表面,所述U铁40与所述磁铁50和所述导磁板60之间形成磁间隙43;以及
若干音圈30,每一所述音圈30的上端连接于所述振膜20,下端插设于所述磁间隙43内。
本实施例中,支架10远离U铁40的一侧向外设有翻边,振膜20的外周缘与支架10的翻边固定连接。
该扬声器100设有两个或多个音圈30、两个或多个磁铁50以及两个或多个导磁板60,导磁板60可通过胶粘剂粘贴固定在磁铁50上,音圈30同样可通过胶粘剂粘贴的方式固定连接于振膜20,或者,音圈30与振膜20通过过盈配合以固定连接。音圈30、磁铁50与导磁板60的形状可有多种设置方式,例如,音圈30、磁铁50、与导磁板60均设置为圆形、椭圆形、跑道型等多种方式。
U铁40也可通过胶粘剂粘贴固定在支架10上,或者,通过在支架10上设有环形固定槽,U铁40面向支架10一侧的表面凸设有插接部,通过将插接部插设于环形固定槽内以实现U铁40固定连接于支架10。
若干磁铁50同时也通过胶粘剂粘贴在U铁40面向振膜20的表面,且每一导磁板60也通过胶粘剂粘贴在一磁铁50上,音圈30远离振膜20的一侧插设于磁间隙43内。
使用的是同一U铁40安装有多个磁铁50和多个导磁板60,相邻的两个磁铁50之间通过挡块42进行隔离,以保证各个磁铁50之间互不干扰,该设置可使整体的结构强度更高,防止支架10和振膜20发生变形。
因此,可以理解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该扬声器100设置有若干音圈30以及对应有若干磁铁50和若干导磁板60,每一音圈30安装于一容置槽41内,每一容置槽41、一音圈30、一磁铁50和一导磁板60可形成有一磁路,即若干容置槽41、若干音圈30、若干磁铁50和若干导磁板60形成有若干磁路,从而该扬声器100在宽度不变以及保证音圈30长度的同时,通过若干音圈30提高有效线长,加大了扬声器100的磁路,得到更高的磁场强度值,进而解决了目前扬声器100使用同一音圈30导致有效线长较短的问题,以提高扬声器100的灵敏度。
该扬声器100的工作原理为:当音圈30通过声频电流时,根据安培定律,音圈30收到力的作用,并产生与声频电流的振动,带动振膜20产生辐射声波,从而实现从电能到机械能再到声能的转换;相反的,当振膜20受到声波作用带动音圈30产生振动时,由于导体音圈30在磁场中的切割力线运动,会产生相应的感应电动势,实现从声能到电能的转换。
结合参阅图1至图8,本实用新型扬声器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容置槽41、所述音圈30、所述磁铁50以及所述导磁板60均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容置槽41沿所述振膜2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两个所述音圈30分别插设于两所述磁间隙43。
本实施例中,每一音圈30面向相邻音圈30的侧板为平面结构,与该侧板相连接的两连接板也为平面结构,与该侧板相对的连接板为曲面结构。同样的,容置槽41、磁铁50和导磁板60的截面结构与音圈30的截面结构一致。
可以理解的,通过均设置有两个容置槽41、音圈30、磁铁50以及导磁板60,该设置可在增加音圈30有效线长的同时,避免设置多个音圈30造成结构较为复杂。
结合参阅图2、图3和图5,本实用新型扬声器100的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音圈30包括靠近相邻所述音圈30的第一侧板31和与所述第一侧板31形成围合结构的第二侧板32,所述第二侧板32高于所述第一侧板31。
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31与第二侧板32形成围合的跑道型音圈30,且第一侧板31的高度可为第二侧板32的一半,当然,第一侧板31与第二侧板32的高度比例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可以理解的,由于振膜20的中间胴体部分为向内凹陷结构,通过将第二侧板32高于第一侧板31设置,可有效避开了振膜20的胴体部分,增加振膜20的振动空间。
结合参阅图2、图3、图5和图6,本实用新型扬声器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板32包括两直线段322和一弧形段321,两所述直线段322分别连接于所述弧形段321的两端,且两所述直线段322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板31夹设于两所述直线段322之间。
本实施例中,两直线段322平行间隔设置,且两直线段322与弧形段321为平滑连接。
可以理解的,音圈30由第一侧板31和第二侧板32围合形成,其中第二侧板32包括两直线段322和一弧形段321,两直线段322平行间隔设置,可在扬声器100内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进一步增加音圈30的有效线长。
结合参阅图2、图3、图5和图6,本实用新型扬声器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直线段322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侧板31的长度。
本实施例中,容置槽41、磁铁50和导磁板60的截面结构均与音圈50的截面结构一致。
可以理解的,由于扬声器100内部空间和结构的限制,通过将音圈30直线段322的长度大于第一侧板31的长度,可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大地增大了音圈30的有效线长,加大了扬声器100的磁路,得到更高的磁场强度值,进而有效提高扬声器100的灵敏度。
结合参阅图1至图4和图8,本实用新型扬声器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10相对的两端均设有一端子70,每一所述音圈30均电连接于两所述端子70。
本实施例中,两个音圈30与两端子70可组成并联电路或串联电路。当为并联电路时,每一音圈30的两端均直接电连接于两端子70;当为串联电路时,每一音圈30的其中一端分别与一端子70电连接,且每一音圈30电连接于相邻音圈30。
支架10的外侧壁设有卡槽,端子70的一端设有插入部,插入部插设于卡槽内,以将端子70固定连接于支架10上。
端子70背离支架10的一侧设有插口,通过该插口与外部导体进行电连接。端子70的材料可选为铜镀银,铜镀锌,铜,铝,铁等。
可以理解的,通过在支架10的外侧壁连接有端子70,通过该端子70将音圈30与外部导体实现电连接,便于控制音圈30与外部导体的电连接。
结合参阅图8,本实用新型扬声器100的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音圈30与两所述端子70之间均设有锦丝线80,当所述锦丝线80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音圈30时,所述锦丝线80与所述音圈30的直线段322呈夹角设置。
本实施例中,锦丝线80由铜导体或银导体和中心纤维组成。
锦丝线80可通过胶粘剂粘贴在端子70和音圈30上,或者,将锦丝线80缠绕在端子70和音圈30上,以使锦丝线80与端子70和音圈30实现电连接。
可以理解的,通过使用锦丝线80以使音圈30与端子70实现电连接,由于锦丝线80柔韧性、导电性等性能较好,可使振膜20和音圈30在振动过程中具有足够的振动空间,保证该扬声器100的音质;由于音圈30在工作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振动幅度,因此锦丝线80与音圈30的长度方向不能在同一水平线上,即需将锦丝线80与音圈30的长度方向呈夹角设置。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用其他柔韧性较好以及导电性较好的导电线电连接于端子70和音圈30,同理,该设置同样也可使振膜20和音圈30在振动过程中具有足够的振动空间,保证该扬声器100的音质。
结合参阅图8,本实用新型扬声器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锦丝线80的电连接于所述音圈3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直线段322和所述弧形段321的连接处,另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端子70。
本实施例中,直线段322与弧形段321的连接处为平滑面,锦丝线80连接于直线段322并位于平滑面处。
可以理解的,通过将棉丝线80的电连接于音圈30的一端连接于直线段322和弧形段321的连接处,该设置可有效保证音圈30的振动平衡。
结合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扬声器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振膜20包括设于边缘的固定部21和与所述固定部21连接的振动部22,所述固定部21远离所述振动部22的一侧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架10;
所述振动部22面向所述音圈30的表面凸设有环形凸条221,所述音圈30连接于所述环形凸条221。
本实施例中,振膜20可大致呈中部向下凹陷的胴体结构,环形凸条221设于振动部22相对中心位置靠近固定部21的一侧,音圈30可通过胶粘剂粘贴的方式固定连接于振动部22。
可以理解的,通过将音圈30固定连接于环形凸条221,可有效增大音圈30与振膜20连接处的接触面积,增加音圈30与振膜20连接的牢固性,避免扬声器100在振动过程中音圈30从振膜20上脱离。
结合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扬声器100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架10下端的内壁凸设有环形限位部11,所述环形限位部11与所述U铁40的上端外边缘抵接。
本实施例中,U铁40罩设于支架10上时,U铁40的外侧壁抵接于支架10的内表面,环形限位部11与U铁40的上端外边缘抵接。
可以理解的,通过在振膜20的内壁设有环形限位部11,可使将U铁40设于支架10上时,保证振膜20和音圈30在支架10内具有一定的振动空间,并使U铁40便于固定安装于支架1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扬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
振膜,所述振膜设于所述支架的上端;
U铁,所述U铁设于所述支架的下端,所述支架、所述振膜和所述U铁围合形成音腔,所述U铁的面向所述振膜的表面凹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容置槽;
若干磁铁,每一所述磁铁安装于一所述容置槽内;
若干导磁板,每一所述导磁板安装于一所述容置槽内,且每一所述导磁板设于一所述磁铁的面向所述振膜的表面,所述U铁与所述磁铁和所述导磁板之间形成磁间隙;以及
若干音圈,每一所述音圈的上端连接于所述振膜,下端插设于所述磁间隙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槽、所述音圈、所述磁铁以及所述导磁板均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容置槽沿所述振膜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两个所述音圈分别插设于两所述磁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音圈包括靠近相邻所述音圈的第一侧板和与所述第一侧板形成围合结构的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高于所述第一侧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包括两直线段和一弧形段,两所述直线段分别连接于所述弧形段的两端,且两所述直线段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侧板夹设于两所述直线段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段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侧板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相对的两端均设有一端子,每一所述音圈均电连接于两所述端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音圈与两所述端子之间均设有锦丝线,当所述锦丝线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音圈时,所述锦丝线与所述音圈的直线段呈夹角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锦丝线的电连接于所述音圈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直线段和所述弧形段的连接处,另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端子。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膜包括设于边缘的固定部和与所述固定部连接的振动部,所述固定部远离所述振动部的一侧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架;
所述振动部面向所述音圈的表面凸设有环形凸条,所述音圈连接于所述环形凸条。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扬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下端的内壁凸设有环形限位部,所述环形限位部与所述U铁的上端外边缘抵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555523.7U CN210298065U (zh) | 2019-09-18 | 2019-09-18 | 扬声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555523.7U CN210298065U (zh) | 2019-09-18 | 2019-09-18 | 扬声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298065U true CN210298065U (zh) | 2020-04-10 |
Family
ID=70063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555523.7U Active CN210298065U (zh) | 2019-09-18 | 2019-09-18 | 扬声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29806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70618A (zh) * | 2020-10-20 | 2020-11-20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发声装置和可穿戴设备 |
-
2019
- 2019-09-18 CN CN201921555523.7U patent/CN210298065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70618A (zh) * | 2020-10-20 | 2020-11-20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发声装置和可穿戴设备 |
CN111970618B (zh) * | 2020-10-20 | 2021-01-22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发声装置和可穿戴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554367B (zh) |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08632729B (zh) | 发声器件及便携终端 | |
CN216775018U (zh) | 扬声器和发声设备 | |
CN110366080B (zh) | 扬声器和音频装置 | |
CN110418257B (zh) | 发声装置 | |
CN113099362B (zh) | 发声装置 | |
CN212115664U (zh) | 扬声器和耳机 | |
CN217470269U (zh) | 发声器件和音频设备 | |
CN114257926B (zh) | 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 | |
US8855354B2 (en) |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with wireless charging coil | |
US10764688B2 (en) | Speaker | |
CN214381371U (zh) |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 |
CN117202042A (zh) | 微型扬声器和声学装置 | |
CN110418259B (zh) | 发声装置单体、发声模组及电子终端 | |
CN214381372U (zh) |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 |
CN117221798A (zh) | 微型扬声器和声学装置 | |
CN210298065U (zh) | 扬声器 | |
CN113473330A (zh) |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 |
CN114976399B (zh) | 软包扣式电池模块、发声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216775013U (zh) | 扬声器和发声设备 | |
US9820068B2 (en) | Micro speaker with capacitors formed by conductive cover and segmented diaphragm | |
CN215911479U (zh) | 纽扣电池 | |
CN215345009U (zh) | 发声器件及耳机 | |
US9820066B2 (en) | Micro speaker with capacitors formed by conductive cover and diaphragm | |
CN109743662B (zh) | 定心支片和发声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