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099362B - 发声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发声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099362B
CN113099362B CN202110353562.4A CN202110353562A CN113099362B CN 113099362 B CN113099362 B CN 113099362B CN 202110353562 A CN202110353562 A CN 202110353562A CN 113099362 B CN113099362 B CN 1130993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ntral
magnetic
voice coil
vibration
mag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5356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099362A (zh
Inventor
蔡晓东
李波波
刘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riority to CN20211035356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0993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0993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9936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39417 priority patent/WO2022206045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0993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0993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25Magnetic circui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25Magnetic circuit
    • H04R9/027Air gaps using a magnetic flui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4Construction, mounting, or centering of coi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6Loudspeaker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发声装置,该发声装置包括壳体、磁路系统和两个振动系统,磁路系统包括中心磁路结构和边磁路结构,中心磁路结构包括中心磁体和两个中心导磁板,每个中心导磁板包括与中心磁体对应的第一导磁部,至少一个中心导磁板包括由第一导磁部的边缘向外侧延伸设置的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与壳体连接;边磁路结构包括多个边磁体以及边导磁板,边磁体与第一连接部在中心磁体的周向间隔分布;中心磁体和中心导磁板与边磁体和边导磁板之间形成磁间隙。每一个振动系统均包括振膜和音圈,振膜安装于壳体,且两个振膜分设于磁路系统的两相对侧,每一振动系统的音圈伸入磁间隙。本发明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双面发声的同时,提升发声装置声音响度。

Description

发声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声电转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声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双面发声声学器件中,通常采用带有侧壁的悬吊式支架来支撑中心磁路组件和外磁路组件,并使两个振动系统的音圈的尺寸不同,两个音圈分别位于该支架的侧壁的内外两侧。然而该结构会造成内磁路与外磁路之间的间距过大,供磁铁放置的空间较小,造成磁铁体积小。进而造成双面发声声学器件的磁性能较差,两个音圈可获得的有效磁场强度小,声学器件的声音响度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发声装置,旨在实现双面发声的同时,提升发声装置声音响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发声装置,包括:壳体;
磁路系统,包括中心磁路结构和边磁路结构,所述中心磁路结构包括中心磁体、分别设于所述中心磁体上下两侧的两个中心导磁板,每个所述中心导磁板包括与所述中心磁体对应的第一导磁部,至少一个所述中心导磁板包括由第一导磁部的边缘向外侧延伸设置的第一连接部,所述中心磁体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导磁部之间,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边磁路结构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边磁路结构包括环绕所述中心磁体设置的多个边磁体以及设于所述边磁体上下两侧的边导磁板,所述边磁体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中心磁体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中心磁体和所述中心导磁板与所述边磁体和边导磁板之间形成磁间隙;
两个振动系统,每一个所述振动系统均包括振膜和设于所述振膜的音圈,所述振膜安装于所述壳体,且两个所述振膜分设于所述磁路系统的两相对侧,每一所述振动系统的音圈伸入所述磁间隙。
可选地,所述两个振动系统的音圈均为环形音圈,所述两个环形音圈的中心轴线与所述两个振动系统的振动方向平行;
所述两个环形音圈分布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上下两侧。
可选地,每个所述振动系统包括两个扁平音圈,所述两个扁平音圈的中心轴线与所述两个振动系统的振动方向垂直;
所述磁间隙包括相对的两个第一间隙和相对的两个第二间隙,两个所述第一间隙和两个所述第二间隙沿所述中心磁体的周向依次交替分布,所述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的交接处;
其中一个所述振动系统的两个扁平音圈伸入所述两个第一间隙,另一个所述振动系统的两个扁平音圈伸入所述两个第二间隙。
可选地,两个所述中心导磁板均包括所述第一导磁部和所述第一连接部,两个所述中心导磁板的第一连接部相对设置,且两个所述中心导磁板的第一连接部呈相互朝向弯折的弯折状,并相互连接。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两个连接壳,所述连接壳呈两端开口设置,两个所述连接壳的开口端相连接,两个所述中心导磁板分别设于两个所述连接壳内,且所述中心导磁板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连接壳连接。
可选地,所述边导磁板包括环形连接部和边导磁部,所述环形连接部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边导磁部连接于所述环形连接部的内侧,所述边磁体朝向两个所述振膜的表面均设有所述边导磁部。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环形连接部连接,所述中心导磁板与所述边导磁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可选地,所述壳体与所述边导磁板一体注塑成型。
可选地,所述振动系统还包括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连接所述振膜和所述扁平音圈。
可选地,所述连接支架包括第一固定部和分设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两端的两个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所述振膜,所述第二固定部朝所述磁路系统延伸;
每个所述振动系统均包括两个所述连接支架和两个所述扁平音圈;
其中一个所述扁平音圈的一端连接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支架的一个第二固定部,所述扁平音圈的另一端连接另一个所述连接支架的一个第二固定部;
另一个所述扁平音圈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支架的另一个第二固定部。
可选地,所述振动系统还包括定心支片,所述定心支片弹性连接所述扁平音圈和所述壳体;
所述振动系统包括两个所述定心支片,所述定心支片包括第三连接部和分设于所述第三连接部两端的两个支撑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扁平音圈连接。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在磁路系统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振动系统,且两个振动系统的音圈均能伸入磁路系统的磁间隙中,向两个振动系统的音圈通电后,可使得两个振动系统均能振动发声,从而实现发声装置双面发声。同时,在磁路系统中,通过将中心磁体设于中心导磁板的第一导磁部,并使得中心导磁板的第一连接部朝中心磁体的外侧延伸而与壳体连接,再将第一连接部与磁路系统的边磁体在中心磁体的周向间隔分布。如此既能通过第一连接部与壳体的连接而实现中心磁体的固定,也能避免第一连接部占用中心磁路结构和边磁路结构之间间隙情况,从而在保证音圈正常振动的情况下,可以使得中心磁路结构和边磁路结构之间的磁间隙宽度较小,从而可以增大壳体内边磁体和中心磁体的放置空间,以能增加边磁体或中心磁体体积,提升发声装置的磁性能,使得两个振动系统的音圈可获得的有效磁场强度较大,增强发声装置的声音响度,能提升发声装置的声学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发声装置一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为图1中发声装置装配后的剖切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磁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磁路系统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磁路系统X-X向的剖切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发声装置另一实施例中磁路系统的爆炸图;
图7为图6中磁路系统的导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1中壳体的爆炸图;
图9为图1中扁平音圈、定心支片和连接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连接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发声装置另一实施例中扁平音圈、定心支片和连接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发声装置再一实施例中磁路系统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壳体 30 振动系统
11 连接壳 31 振膜
32 扁平音圈
20 磁路系统 33 连接支架
21 磁间隙 331 第一固定部
211 第一间隙 332 第二固定部
212 第二间隙 333 第一连接板
22 中心磁体 334 第二连接板
23 边磁体 34 定心支片
24 中心导磁板 341 第二连接部
241 第一导磁部 342 支撑部
243 第一连接部 343 支撑段
25 边导磁板 344 弹性段
251 环形连接部 345 固定段
252 边导磁部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发声装置,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脑或如手表等可穿戴设备。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请结合参考图1至图3,该发声装置包括壳体10、磁路系统20和两个振动系统30,磁路系统20包括中心磁路结构和边磁路结构,中心磁路结构包括中心磁体22、分别设于中心磁体22上下两侧的两个中心导磁板24,每个中心导磁板24包括与中心磁体22对应的第一导磁部241,至少一个中心导磁板24包括由第一导磁部241的边缘向外侧延伸设置的第一连接部243,中心磁体22设于两个第一导磁部241之间,第一连接部243与壳体10连接。边磁路结构固定于壳体10,边磁路结构包括环绕中心磁体22设置的多个边磁体23以及设于边磁体23上下两侧的边导磁板25,边磁体23与第一连接部243在中心磁体22的周向间隔分布;中心磁体22和中心导磁板24与边磁体23和边导磁板25之间形成磁间隙21。
每一个振动系统30均包括振膜31和设于振膜31的音圈,振膜31安装于壳体10,且两个振膜31分设于磁路系统20的两相对侧,每一振动系统30的音圈伸入磁间隙21。
本实施例中,壳体10呈两端开口设置,其中一个振动系统30的振膜31安装于壳体10的一端开口处,另一个振动系统30的振膜31安装于壳体10的另一端开口处。两个振动系统30的音圈设于两个振膜31的相互朝向的表面,两个振膜31的排布方向即为两个振膜31的振动方向。其中,两个振动系统30可以各自单独振动,也可以同时振动,即可以向两个振动系统30的音圈分别输入电信号。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在磁路系统20的两侧分别设置一个振动系统30,且两个振动系统30的音圈均能伸入磁路系统20的磁间隙21中,向两个振动系统30的音圈通电后,可使得两个振动系统30均能振动发声,从而实现发声装置双面发声。同时,在磁路系统20中,通过将中心磁体22设于中心导磁板24的第一导磁部241,并使得中心导磁板24的第一连接部243朝中心磁体22的外侧延伸而与壳体10连接,再将第一连接部243与磁路系统20的边磁体23在中心磁体22的周向间隔分布。如此既能通过第一连接部243与壳体10的连接而实现中心磁体22的固定,也能避免第一连接部243占用中心磁路结构和边磁路结构之间间隙情况,从而在保证音圈正常振动的情况下,可以使得中心磁路结构和边磁路结构之间的磁间隙21宽度较小,从而可以增大壳体10内边磁体23和中心磁体22的放置空间,以能增加边磁体23或中心磁体22体积,提升发声装置的磁性能,使得两个振动系统30的音圈可获得的有效磁场强度较大,增强发声装置的声音响度,能提升发声装置的声学性能。
一实施例中,两个振动系统30的音圈均为环形音圈(图未示出),两个环形音圈的中心轴线与两个振动系统30的振动方向平行,两个环形音圈分布于第一连接部243的上下两侧。如此采用环形音圈时,结构简单,且每一个环形音圈均能够伸入第一导磁部241四周的磁间隙中,保证两个振动系统30的音圈可获得的有效磁场强度较大,增强发声装置的声音响度。
一实施例中,两个振动系统30的音圈均为扁平音圈32,扁平音圈32的中心轴线与振动系统30的振动方向垂直,扁平音圈32与第一连接部243在中心磁体22的周向间隔分布。具体而言,扁平音圈32具有沿两个振膜31的排布方向(振动方向)间隔分布的两个导线段,扁平音圈32的两个导线段均位于磁间隙21中,即扁平音圈32的其中一个导线段至少部分位于中心磁体22其中一侧的中心导磁板24与边导磁板25形成的磁间隙21中,扁平音圈32的另一个导线段至少部分位于中心磁体22另一侧的中心导磁板24与边导磁板25形成的磁间隙21中。
如此避免了两个振动系统30的扁平音圈32之间存在第一连接部243时,第一连接部243占用磁间隙21在深度方向(即振动方向)的空间的情况,即避免了第一连接部243和扁平音圈32在磁间隙21的深度方向共用空间的情况,还能充分利用磁间隙21深度方向的空间,提升空间利用率。从而可以增大扁平音圈32在磁间隙21中的振动空间,提升振动系统30的振动效果。而且能保证扁平音圈32的两个导线段均能够处于有效磁场中,保证两个振动系统30的音圈可获得的有效磁场强度较大,增强发声装置的声音响度。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振动系统30的扁平音圈32远离其振膜31的导线段伸入磁间隙21,振动系统30的扁平音圈32靠近其振膜31的导线段位于磁间隙21外。
其中,一实施例中,两个振动系统30的扁平音圈32在磁路系统20的周向间隔分布。即两个振动系统30的扁平音圈32在任意一个振膜31上的正投影沿该振膜31的周向间隔,如此避免了两个振动系统30的扁平音圈32在磁间隙21的深度方向共用空间的情况,从而使得每一扁平音圈32均能够充分利用磁间隙21在深度方向的空间,能提升振动系统30的振动效果。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两个振动系统30的扁平音圈32相对设置,即两个振动系统30的扁平音圈32在磁间隙21的深度方向共用空间。
一实施例中,每个振动系统30均包括两个扁平音圈32,两个扁平音圈32的中心轴线与两个振动系统30的振动方向垂直。即同一个振动系统30的两个扁平音圈32分设于中心磁体22的两相对侧,且振动系统30的两个扁平音圈32均设于振膜31,并均能伸入磁间隙21,如此能够保证振膜31在振动时受力均匀,降低振动系统30发生偏振的可能,提升振动系统30的发声性能。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振动系统30也可以仅包括一个扁平音圈32,或者振动系统30包括三个、四个或更多扁平音圈32。
一实施例中,磁间隙21包括相对的两个第一间隙211和相对的两个第二间隙212,两个第一间隙211和两个第二间隙212沿中心磁体22的周向依次交替分布,第一连接部243设于第一间隙211和第二间隙212的交接处,其中一个振动系统30的两个扁平音圈32伸入两个第一间隙211,另一个振动系统30的两个扁平音圈32伸入两个第二间隙212。即其中一个振动系统30的两个扁平音圈32各伸入一个第一间隙211,另一个振动系统30的两个扁平音圈32各伸入一个第二间隙212。其中,发声装置可以呈方向或圆形,即中心磁体22可以呈方形或圆形,或者中心磁体22呈三变形、五边形、六边形或八边形等等。当中心磁体22大致呈方形时,相当于第一连接部243设于中心磁体22的角部处的磁间隙21,如此能充分利用中心磁体22周向上的空间。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一连接部243设于第一间隙211或第二间隙212,而为了避免其中一个振动系统30的扁平音圈32,可以将第一连接部243朝另一振动系统30的方向弯折设置,以给振动系统30的扁平音圈32提供避让空间。
请结合参考图3至图5或者结合参考图6和图7,一实施例中,两个中心导磁板24均包括第一导磁部241和第一连接部243,两个中心导磁板24的第一连接部243相对设置,且两个中心导磁板24的第一连接部243呈相互朝向弯折的弯折状,并相互连接。即每一中心导磁板24均包括第一导磁部241和第一连接部243,中心磁体22设于两个第一导磁部241之间,每一个第一连接部243均设于第一间隙211和第二间隙212的交接处,每一个中心导磁板24的第一连接部243均朝另一中心导磁板24的方向弯折设置,以与另一中心导磁板24的第一连接部243连接,如此能够增加中心磁体22在两个中心导磁板24之间的稳定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43也可以呈平直状,即第一连接部243不弯折,或者两个中心导磁板24的第一连接部243之间通过连接结构进行连接,例如在两个中心导磁板24的第一连接部243设置连接件。
一实施例中,中心导磁板24至少包括分设于第一导磁部241的两相对侧的两个第一连接部243。即中心导磁板24能够通过第一导磁部241两相对侧的第一连接部243与壳体10连接,既增大了中心导磁板24与壳体10的连接面积,也使得第一导磁部241两相对侧受力均匀,从而能提升中心导磁板24的稳定性,保证磁路系统20在振动过程中保持稳定。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43的数量还可以为三个、四个或更多等等。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仅在第一导磁部241的一侧第一连接部243。
进一步地,一实施例中,边导磁板25包括环形连接部251和边导磁部252,环形连接部251与壳体10连接,边导磁部252连接于环形连接部251的内侧,边磁体23朝向两个振膜31的表面均设有边导磁部252。具体而言,磁路系统20包括两个边导磁板25,其中一个边导磁板25设于边磁体23朝向其中一个振膜31的一侧,另一个边导磁板25设于边磁体23朝向另一个振膜31的一侧,每一个边导磁板25均包括环形连接部251和边导磁部252。
可以在环形连接部251的内侧设置多个边导磁部252,边导磁部252的数量可以根据边磁体23的数量设置,如可以对应每一边磁体23设有一个边导磁部252。使得环形连接部251与边导磁部252一体成型,相较于设置多个独立边导磁板25的方式,如此可以使得边导磁部252与环形连接部251连接为一体,能够减少发声装置的零部件数量,从而有利于减少装配工序,提高生产效率。而且通过环形连接部251的外周缘与壳体10连接,能够提升边导磁板25的连接稳定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边导磁部252也可以呈环状,以能够设于多个边磁体23的朝向振膜31的表面。
请结合参考图3,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43与环形连接部251连接,中心导磁板与边导磁板为一体成型结构。如此能便于中心导磁板24和边导磁板25制造成型,减少中心导磁板24和边导磁板25的连接工序。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第一连接部243与环形连接部251焊接在一起。另外,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将中心导磁板24和边导磁板25分体设置(参照图6和图7)。
请结合参考图1和图8,一实施例中,壳体10与边导磁板25一体注塑成型。即边导磁板25(环形连接部251)作为嵌件与壳体10一体注塑成型,如此能通过边导磁板25提升壳体10的结构强度,能提升壳体10与边导磁板25的连接稳定性,还能减少发声装置在装配过程中的零部件数量,减少装配工序。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壳体10为金属时,壳体10与中心导磁板24也可以为一体冲压等方式成型。另外,壳体10与中心导磁板24还可以通过粘接或螺钉等结构固定在一起。
一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两个连接壳11,连接壳11呈两端开口设置,两个连接壳11的开口端相连接,两个中心导磁板24分别设于两个连接壳11内,且中心导磁板24的第一连接部243与连接壳11连接。即两个连接壳11分体设置,其中一个中心导磁板24与其中一个连接壳11连接,另一个中心导磁板24与另一个连接壳11连接。如此在安装时,可以将两个中心导磁板24分别安装于两个连接壳11,再将两个连接壳11的开口端相连接,能够便于壳体10与磁路系统20的装配。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壳体10也可以为一个整体结构。此外,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两个中心导磁板24的第一连接部243夹设于两个连接壳11之间。或者设置一个中心导磁板24时,中心导磁板24的第一连接部243夹设于两个连接壳11之间。
请结合参考图9和图10,一实施例中,振动系统30还包括连接支架33,连接支架33连接振膜31和扁平音圈32。具体而言,振膜31包括具有中心部、环设于中心部外边缘的折环部、以及环设于折环部外边缘的边缘部,其中,折环部和边缘部均呈环状。连接支架33连接于振膜31朝向中心磁体22的一侧,即连接支架33连接于中心部朝向中心磁体22的一侧,扁平音圈32连接于连接支架33远离振膜31的一侧,如此能够便于扁平音圈42的固定连接,提升扁平音圈42的稳定性。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增加扁平音圈32的尺寸来保证扁平音圈32的导线段能伸入磁间隙21。
连接支架33的结构具有多种,例如,一实施例中,每个振动系统30均包括两个连接支架33和两个扁平音圈32,连接支架33包括第一固定部331和分设于第一固定部331两端的两个第二固定部332,第一固定部331连接振膜31,第二固定部332朝磁路系统20延伸。其中一个扁平音圈32的一端连接其中一个连接支架33的一个第二固定部332,扁平音圈32的另一端连接另一个连接支架33的一个第二固定部332,另一个扁平音圈32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连接支架33的另一个第二固定部332。
具体而言,同一振动系统30的两个扁平音圈32相对设置,即两个振动系统30的扁平音圈32在中心磁体22的周向交替分布。在同一振动系统30中,两个连接支架33相对设置,两个扁平音圈32和两个连接支架33沿振膜31的周向依次交替分布。其中一个扁平音圈32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连接支架33的其中一个第二固定部332,另一个扁平音圈32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连接支架33的另外一个第二固定部332,使得两个连接支架33和两个扁平音圈32连接呈框状。如此设置,相当于使得两个连接支架33和两个扁平音圈32连接为一体,既增加了连接支架33和扁平音圈32的连接稳定性,也增加了两个扁平音圈32之间的稳定性,能够降低振动系统30振动时扁平音圈32偏振的可能。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一个连接支架33仅对应连接一个扁平音圈32,或者仅设置一个连接支架33,将两个扁平音圈32连接于该连接支架33。
一实施例中,振动系统30还包括定心支片34,定心支片34弹性连接扁平音圈32和壳体10。通过设置定心支片34连接扁平音圈32和壳体10,能够降低扁平音圈32朝垂直于振动方向的方向偏移运动,从而有效降低了音圈偏振现象,提高了发声装置的听音良率。
一实施例中,振动系统30包括两个定心支片34,定心支片34包括第二连接部341和分设于第二连接部341两端的两个支撑部342,第二连接部341与壳体10连接,支撑部342与扁平音圈32连接。具体而言,定心支片34的两个支撑部342分设于边平音圈长度方向的两端,支撑部342包括弹性段344和支撑段343,弹性段344的一端连接第二连接部341,支撑段343的一端连接弹性段344的另一端,支撑段343与连接支架33上连接扁平音圈32的部分(第二固定部332)连接。如此能够减少振动系统30中定心支片34的数量。其中,支撑段343也可以直接与扁平音圈32连接,或者支撑段343同时连接扁平音圈32和连接支架33(第二固定部332)。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部341安装于两个连接壳11之间,以便定心支片34的固定。
此外,不同于定心支片34包括第二连接部341和两个支撑部342的实施例,请参照图11,另一实施例中,定心支片34包括固定段345、弹性段344和支撑段343,弹性段344的两端分别连接固定段345和支撑段343,固定段345与壳体10连接,支撑段343与扁平音圈32连接。其中,支撑段343可以直接与扁平音圈32连接,也可以与连接支架33上连接扁平音圈32的部分(第二固定部332)连接,或者支撑段343同时连接扁平音圈32和连接支架33(第二固定部332)。一实施例中,固定段345安装于连接壳11用于形成泄压孔的缺口处,如此既能为定心支片34的安装提供让位,也能便于成型泄压孔,实现泄压功能。
请结合参考图9和图10,一实施例中,第二固定部332包括第一连接板333和第二连接板334,第一连接板333连接第一固定部331,并朝背离振膜31(与第一固定部331连接的振膜31)的方向延伸,第二连接板334连接第一连接板333远离第一固定部331的一侧,并朝远离另一第二固定部332的方向延伸,即两个第二固定部332的第二连接板334朝相互背离的方向延伸,扁平音圈32安装于第一连接板333朝向另一个第一连接板333的表面,定心支片34(支撑段343)连接于第二连接板334背离第一固定部331的表面。如此设置,使得第二固定部332既能固定扁平音圈32,也能固定定心支片34,且可以避免扁平音圈32和定心支片34(支撑段343)相干涉,也可以将扁平音圈32和定心支片34(支撑段343)接触,增加了装配的可选择性,以便于发声装置的装配。
请参考图12,在一实施例中,也可以将中心导磁板24的第一连接部243对应第一间隙211设置,中心导磁板24对应第二间隙212设有避让间隙,扁平音圈32自避让间隙伸入磁间隙,如此使得中心导磁板24的结构简单。其中,中心导磁板24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两个,中心导磁板24的数量为一个时,若将中心导磁板24的第一连接部243对应第一间隙211设置,则在中心导磁板24上对应第二间隙212设有避让间隙,而中心磁体背离中心导磁板24的一侧可以不设置中心导磁板24,该侧的振动系统的扁平音圈32可以伸入第一间隙211或第二间隙212。中心导磁板24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中心导磁板24分设于中心磁体22的两相对侧,即中心磁体22设于两个中心导磁板24的第一导磁部241之间,其中一个中心导磁板24的第一连接部243对应第一间隙211设置,并对应第二间隙212设有避让间隙。另一个中心导磁板24的第一连接部243对应第二间隙212设置,并对应第一间隙211设有避让间隙。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外壳和发声装置,该发声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电子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发声装置设于外壳内。电子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脑或如手表等可穿戴设备。
一实施例中,外壳具有安装腔,发声装置安装于安装腔,并将安装腔分隔为第一声腔和第二声腔,其中一个振动系统的振膜与第一声腔连通,另一个振动系统的振膜与第二声腔连通,外壳设有两个出声孔,其中一个出声孔和第一声腔连通,另一个出声孔与第二声腔连通。如此设置,在两个振动系统的振膜同向振动时,可以使两个出声孔出来的声波为相位相反的声波,以使得自两个出声孔出来的音波形成声偶极子,从而可以减小漏音的风险。而在两个振膜朝相反的方向振动时,可以增加出音量。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仅设置一个出声孔,该出声孔连通第一声腔和第二声腔。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磁路系统,包括中心磁路结构和边磁路结构,所述中心磁路结构包括中心磁体、分别设于所述中心磁体上下两侧的两个中心导磁板,每个所述中心导磁板包括与所述中心磁体对应的第一导磁部,至少一个所述中心导磁板包括由第一导磁部的边缘向外侧延伸设置的第一连接部,所述中心磁体设于两个所述第一导磁部之间,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边磁路结构固定于所述壳体,所述边磁路结构包括环绕所述中心磁体设置的多个边磁体以及设于所述边磁体上下两侧的边导磁板,所述边磁体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在所述中心磁体的周向间隔分布;所述中心磁体和所述中心导磁板与所述边磁体和边导磁板之间形成磁间隙;
两个振动系统,每一个所述振动系统均包括振膜和设于所述振膜的音圈,所述振膜安装于所述壳体,且两个所述振膜分设于所述磁路系统的两相对侧,每一所述振动系统的音圈伸入所述磁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振动系统的音圈均为环形音圈,所述两个环形音圈的中心轴线与所述两个振动系统的振动方向平行;
所述两个环形音圈分布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上下两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振动系统包括两个扁平音圈,所述两个扁平音圈的中心轴线与所述两个振动系统的振动方向垂直;
所述磁间隙包括相对的两个第一间隙和相对的两个第二间隙,两个所述第一间隙和两个所述第二间隙沿所述中心磁体的周向依次交替分布,所述第一连接部设于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的交接处;
其中一个所述振动系统的两个扁平音圈伸入所述两个第一间隙,另一个所述振动系统的两个扁平音圈伸入所述两个第二间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中心导磁板均包括所述第一导磁部和所述第一连接部,两个所述中心导磁板的第一连接部相对设置,且两个所述中心导磁板的第一连接部呈相互朝向弯折的弯折状,并相互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两个连接壳,所述连接壳呈两端开口设置,两个所述连接壳的开口端相连接,两个所述中心导磁板分别设于两个所述连接壳内,且所述中心导磁板的第一连接部与所述连接壳连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导磁板包括环形连接部和边导磁部,所述环形连接部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边导磁部连接于所述环形连接部的内侧,所述边磁体朝向两个所述振膜的表面均设有所述边导磁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环形连接部连接,所述中心导磁板与所述边导磁板为一体成型结构。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与所述边导磁板一体注塑成型。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系统还包括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连接所述振膜和所述扁平音圈。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包括第一固定部和分设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两端的两个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连接所述振膜,所述第二固定部朝所述磁路系统延伸;
每个所述振动系统均包括两个所述连接支架和两个所述扁平音圈;
其中一个所述扁平音圈的一端连接其中一个所述连接支架的一个第二固定部,所述扁平音圈的另一端连接另一个所述连接支架的一个第二固定部;
另一个所述扁平音圈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支架的另一个第二固定部。
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系统还包括定心支片,所述定心支片弹性连接所述扁平音圈和所述壳体;
所述振动系统包括两个所述定心支片,所述定心支片包括第三连接部和分设于所述第三连接部两端的两个支撑部,所述第三连接部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扁平音圈连接。
CN202110353562.4A 2021-03-31 2021-03-31 发声装置 Active CN1130993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53562.4A CN113099362B (zh) 2021-03-31 2021-03-31 发声装置
PCT/CN2021/139417 WO2022206045A1 (zh) 2021-03-31 2021-12-18 发声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53562.4A CN113099362B (zh) 2021-03-31 2021-03-31 发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99362A CN113099362A (zh) 2021-07-09
CN113099362B true CN113099362B (zh) 2022-07-22

Family

ID=766729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53562.4A Active CN113099362B (zh) 2021-03-31 2021-03-31 发声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099362B (zh)
WO (1) WO202220604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99362B (zh) * 2021-03-31 2022-07-22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014362U (zh) * 2011-03-01 2011-10-19 瑞声声学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多功能发声器
CN108632728A (zh) * 2018-06-25 2018-10-09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及便携终端
CN208386919U (zh) * 2018-06-25 2019-01-15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及便携终端
CN109756828A (zh) * 2019-01-15 2019-05-14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09283487U (zh) * 2019-01-15 2019-08-20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双面发声器件和电子产品
US10631096B1 (en) * 2019-03-07 2020-04-21 Apple Inc. Force cancelling transducer
CN211531284U (zh) * 2020-03-05 2020-09-18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
CN112165675A (zh) * 2020-10-22 2021-01-01 瑞声新能源发展(常州)有限公司科教城分公司 扬声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0813115D0 (en) * 2008-07-17 2008-08-27 Strong Pacific Hong Kong Ltd Earphone
CN110418260B (zh) * 2018-04-27 2022-03-11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声单体、发声模组及电子终端
CN209267799U (zh) * 2019-01-15 2019-08-16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09659588U (zh) * 2019-03-14 2019-11-19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0933571B (zh) * 2019-12-13 2022-03-25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933570B (zh) * 2019-12-13 2021-11-16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099362B (zh) * 2021-03-31 2022-07-22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014362U (zh) * 2011-03-01 2011-10-19 瑞声声学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多功能发声器
CN108632728A (zh) * 2018-06-25 2018-10-09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及便携终端
CN208386919U (zh) * 2018-06-25 2019-01-15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及便携终端
CN109756828A (zh) * 2019-01-15 2019-05-14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发声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09283487U (zh) * 2019-01-15 2019-08-20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双面发声器件和电子产品
US10631096B1 (en) * 2019-03-07 2020-04-21 Apple Inc. Force cancelling transducer
CN211531284U (zh) * 2020-03-05 2020-09-18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
CN112165675A (zh) * 2020-10-22 2021-01-01 瑞声新能源发展(常州)有限公司科教城分公司 扬声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99362A (zh) 2021-07-09
WO2022206045A1 (zh) 2022-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2206048A1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9769183B (zh) 扬声器
CN110933571B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3099362B (zh) 发声装置
CN212115664U (zh) 扬声器和耳机
CN113099363B (zh) 发声装置
CN209897258U (zh) 一种微型发声器件
WO2022111674A1 (zh)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WO2022227586A1 (zh) 发声器件和电子设备
WO2022111675A1 (zh) 振膜单元和扬声器
CN211831073U (zh) 发声装置
CN212727408U (zh) 扬声器
CN111818433B (zh) 扬声器
CN111698619B (zh) 双面发声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113194390A (zh) 发声装置
CN113473326A (zh) 扬声器和电子设备
CN212936194U (zh) 定心支片和发声装置
CN111510831B (zh) 发声装置
CN218679356U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8989934B (zh) 耳机
CN214154835U (zh) 喇叭
CN216491044U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8277115U (zh) 电声器件及电子设备
CN108566609B (zh) 发声装置
CN114979911B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