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90563U - 隔振套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隔振套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90563U
CN210290563U CN201921380270.4U CN201921380270U CN210290563U CN 210290563 U CN210290563 U CN 210290563U CN 201921380270 U CN201921380270 U CN 201921380270U CN 210290563 U CN210290563 U CN 2102905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ibration isolation
isolation sleeve
rubber
sleeve
vib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8027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东辉
杨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J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8027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9056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905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905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Sp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振套及车辆,涉及车辆隔振技术领域。隔振套包括:金属衬套和橡胶隔振套;所述金属衬套的顶部具有第一翻边;所述橡胶隔振套的底部具有第二翻边,所述橡胶隔振套套设在所述金属衬套的外表面且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橡胶隔振套的顶端相止抵;其中,所述第二翻边的底端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隔振部,所述隔振部为凹槽或通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振套能够起到良好的隔振效果。

Description

隔振套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隔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隔振套及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各部件以及装置之间需要做好隔振,以避免振动传递到车厢中,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
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在产生振动的装置与安装该装置的支座或架体之间设置隔振块,再通过穿设螺栓固定产生振动的装置与支座或架体。现有的隔振块的隔振效果很差,仅能避免产生振动的装置直接将振动传递给支座或架体,而无法避免振动传递给螺栓后在传递给支座或架体。
所以,上述的技术问题急需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隔振套及车辆,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隔振套,包括:
金属衬套,所述金属衬套的顶部具有第一翻边;和
橡胶隔振套,所述橡胶隔振套的底部具有第二翻边,所述橡胶隔振套套设在所述金属衬套的外表面且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橡胶隔振套的顶端相止抵;
其中,所述第二翻边的底端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隔振部,所述隔振部为凹槽或通孔。
具体地,所述隔振部为多个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与所述橡胶隔振套的中心轴同心;
其中,多个所述环形凹槽以同心圆的方式均匀间隔的分布。
具体地,所述橡胶隔振套的内壁间隔的设置有多个第一凸部或第一凹部,所述金属衬套的外壁间隔的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凸部相适配的第二凹部或者多个与所述第一凹部相适配的第二凸部。
具体地,所述第一凹部为贯通所述橡胶隔振套两端的长条槽,每个所述第一凹部均与所述橡胶隔振套的轴线平行,且多个所述第一凹部以所述橡胶隔振套的轴线为中心线周向间隔的设置在所述橡胶隔振套内壁;
或,所述第一凹部为设置在所述橡胶隔振套内壁一周的环形槽,多个第一凹部沿所述橡胶隔振套的轴线方向均匀间隔布置。
具体地,所述橡胶隔振套的侧壁中间隔的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
其中,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橡胶隔振套的两个端面,并以所述橡胶隔振套的轴线为中心线周向间隔的设置在所述橡胶隔振套的侧壁中。
具体地,所述隔振部为所述第二翻边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通孔;
其中,所述第二通孔贯穿所述第二翻边的两端面,且以所述橡胶隔振套的轴线为中心线周向间隔的设置。
具体地,所述橡胶隔振套的外壁设置有环槽,所述环槽紧贴着所述第二翻边的顶端。
具体地,所述金属衬套的底部边沿距离所述第二翻边的底端面预设距离。
具体地,所述金属衬套与所述橡胶隔振套的内壁之间为过盈配合。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隔振套;
所述隔振套包括:金属衬套,所述金属衬套的顶部具有第一翻边;和
橡胶隔振套,所述橡胶隔振套的底部具有第二翻边,所述橡胶隔振套套设在所述金属衬套的外表面且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橡胶隔振套的顶端相止抵;
其中,所述第二翻边的底端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隔振部,所述隔振部为凹槽或通孔。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振套及车辆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隔振套,其是由金属衬套和橡胶隔振套组成的,橡胶隔振套套在金属衬套外表面,且橡胶隔振套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翻边。这样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振套对产生振动的装置与安装座进行隔振时,隔振垫能够夹在产生振动的装置和安装座之间,避免振动直接从产生振动的装置传递给安装座,另外,第二翻边的底端设置多个隔振部,多个隔振部能够进一步的减少振动传递给安装座;金属衬套中穿设螺栓用于固定产生振动的装置和安装座,由于金属衬套外表面包裹着橡胶隔振套,所以振动不能够经过橡胶隔振套传递给螺栓,进而减少了振动通过螺栓传递给安装座。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振套能够起到良好的隔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隔振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提供的一种隔振套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隔振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隔振套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隔振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提供的另一种隔振套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隔振套的橡胶隔振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隔振套的橡胶隔振套的俯视图;
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隔振套的橡胶隔振套的仰视图。
图1至图9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10-隔振套,1-金属衬套,11-第一翻边,2-橡胶隔振套,21-第二翻边,22-隔振部,24-第一凹部,25-第一通孔,26-第二通孔,27-环槽,H-预设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一种隔振套10,其包括:金属衬套1和橡胶隔振套2;所述金属衬套1的顶部具有第一翻边11;所述橡胶隔振套2的底部具有第二翻边21,所述橡胶隔振套2套设在所述金属衬套1的外表面且所述第一翻边11与所述橡胶隔振套2的顶端相止抵;其中,所述第二翻边21的底端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隔振部22,所述隔振部为凹槽或通孔。
具体的,金属衬套1可以是圆筒形的衬套,其直径以及长度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需要以及橡胶隔振套2的长度来设置,由于金属衬套1是用于增加隔振套10的整体强度的,所以制造金属衬套1的材料可以选择钢材。
橡胶隔振套2需要采用具有一定厚度的以及一定弹性模量的橡胶材料制造,以起到良好的隔振效果,构成橡胶隔振套2的侧壁和第二翻边21优选为一体成型,在连接强度足够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粘结的方式连接,橡胶隔振套2的内壁是套在金属衬套1外表面的,其可以采用过盈配合、也可以采用橡胶直接在金属衬套1表面硫化成型的方式连接二者。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振套10时,第二翻边21是夹在产生振动的装置和安装座之间的,是避免振动直接传递到安装座上的结构,所以第二翻边21需要具有一定的厚度。此外,第二翻边21的底端在使用时是与安装座接触的,所以在第二翻边21设置多个隔振部22,能够对振动产生一定的缓冲作用,即产生振动的装置发出的振动较小时,可以通过隔振部22缓冲掉,当有较大的振动时,在通过第二翻边21隔振,进而加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振套10的隔振效果。
其中,产生振动的装置可以是发动机、换热器、电机等装置,安装座可以是车架、副车架、侧围板以及专用于安装固定使用的支架的统称或概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振套10使用时的安装方式:将隔振套10穿设在产生振动的装置的安装孔中,并将隔振垫22圈设置在安装座和产生振动的装置之间,使金属衬套1的通孔与安装座的螺栓孔对齐,最后在通过穿设螺栓以及旋拧螺母的方式,将产生振动的装置与安装座固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隔振套10,其是由金属衬套1和橡胶隔振套2组成的,橡胶隔振套2套在金属衬套1外表面,且橡胶隔振套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翻边21。这样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振套10对产生振动的装置与安装座进行隔振时,第二翻边21能够夹在产生振动的装置和安装座之间,避免振动直接从产生振动的装置传递给安装座,另外,第二翻边21的底端设置有多个隔振部22,多个隔振部22能够进一步的减少振动传递给安装座;金属衬套1中穿设螺栓用于固定产生振动的装置和安装座,由于金属衬套1外表面包裹着橡胶隔振套2,所以振动不能够需要经过橡胶隔振套2传递给螺栓,进而减少了振动通过螺栓传递给安装座。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振套10能够起到良好的隔振效果。
如图2-图4所示,在具体实施中,由于橡胶隔振套2的第二翻边21是一个圆环形面,所以设置在第二翻边21的底端的隔振部22可以是凹槽,可以设置为长度较小的槽,然后可以采用矩阵的方式排布在第二翻边21的底端,或者可以按照同心圆的方式排布在第二翻边21的底端;此外,还可以将隔振部22设置成环形凹槽,然后将多个环形凹槽与橡胶隔振套2的中心轴同心,并将多个所述环形凹槽以同心圆的方式均匀间隔的分布在所述第二翻边21的底端。
其中,环形凹槽的隔振部22的截面形状可以是U形也可以是V形,也可以是半圆形。
如图6-图9所示,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橡胶隔振套2的内壁间隔的设置有多个第一凸部或第一凹部24,所述金属衬套1的外壁间隔的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凸部相适配的第二凹部或者多个与所述第一凹部24相适配的第二凸部(图中未示出)。
具体的,橡胶隔振套2的内壁是与金属衬套1的外表面贴合的,虽然橡胶隔振套2的侧壁具有一定的壁厚可以减少一定的振动传递到金属衬套1,但是在其内壁增设了第一凸部或第一凹部24之后可以进一步的减少振动传递给金属衬套1,尤其是对与一些小的振动,可以在橡胶隔振套2的侧壁不变形抵抗振动的情况下,通过第一凸部或第一凹部24的形变就可以缓冲,此外第一凸部或第一凹部24与金属衬套1外壁的第二凹部或者第二凸部的配合,能够避免二者的相对转动。
进一步,多个第一凸部或第一凹部24在所述橡胶隔振套2内壁的设置方式可以是按照一定规则排布,优选的有两种,以第一凹部24的排布为例,包括:其一,将第一凹部24设置为连通橡胶隔振套2两端的长条槽,并将每个第一凹部24设置的与橡胶隔振套2的轴线平行,此种第一凹部24的设置方式,能够起到简化第一凹部24生产工艺的效果,并可以进一步的将多个第一凹部24以橡胶隔振套2的轴线为中心线周向间隔的设置在橡胶隔振套2的内壁,其中金属衬套1内壁上的第二凸部可以与第一凹部24适配的设置;其二,将第一凹部24设置为橡胶隔振套2内壁一周的环形槽,并将多个第一凹部24沿橡胶隔振套2的轴线方向均匀间隔布置,其中金属衬套1内壁上的第二凸部可以与第一凹部24适配的设置。
如图6-图9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其中所述橡胶隔振套2的侧壁中间隔的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25;其中,所述第一通孔25贯穿所述橡胶隔振套2的两个端面,并以所述橡胶隔振套2的轴线为中心线周向间隔的设置在所述橡胶隔振套2的侧壁中。
具体的,设置在所述橡胶隔振套2的侧壁中的第一通孔25能够在振动传递到侧壁上时,通过变形吸收一定的振动,进而能够减少甚至阻绝振动传动到穿设在金属衬套1的螺栓上,进而避免振动通过螺栓再次传递到安装座上,起到了增加隔振套10隔震效果的目的。其中,第一通孔25的形状可以是矩形、圆形或者其他多边形。
如图6-图9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其中所述隔振部22为所述第二翻边21间隔的设置的多个第二通孔26;其中,所述第二通孔26贯穿所述第二翻边21的两端面,且以所述橡胶隔振套2的轴线为中心线周向间隔的设置。
具体的,通过第二通孔26的设置,在产生振动的装置发出振动时,第二通孔26能够增加第二翻边21的弹性变形量,进而可以进一步的起到缓振的效果,减少了振动传递给安装座,提高了隔振套10的隔振效果。
如图2和图6所示,进一步的,所述金属衬套1的底部边沿距离所述第二翻边21的底端面预设距离H。所述金属衬套1与所述橡胶隔振套2的内壁之间为过盈配合。
具体的,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连接金属衬套1与橡胶隔振套2,简化了二者连接的工艺。将金属衬套1的第二端与第二翻边21的底端面相距预设距离H,则在隔振套10设置在产生振动的装置和安装座之间后,通过螺栓紧固时,夹在产生振动的装置和安装座之间的第二翻边21,具有一定的预压缩量,这样固定后才不会发生晃动,起到提升连接稳定性的效果。其中,预设距离H可以为1-3mm。
如图1-图2和图5-图7所示,在具体实施中,其中所述橡胶隔振套2的外壁设置有环槽27,所述环槽27紧贴着所述第二翻边21的顶端。
具体的,环槽27的设置位置是紧贴着第二翻边21的顶端的,该环槽27可以用于固定产生振动的装置,在使用时,在按照上述的隔振套10的使用方式安装时,产生振动的装置的安装爪或支腿可以卡在该环槽27中,这样可以避免产生振动的装置的窜动。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一种车辆,其包括:如图1-3所示隔振套10,包括:金属衬套1和橡胶隔振套2;所述金属衬套1的顶部具有第一翻边11;所述橡胶隔振套2的底部具有第二翻边21,所述橡胶隔振套2套设在所述金属衬套1的外表面且所述第一翻边11与所述橡胶隔振套2的顶端相止抵;其中,所述第二翻边21的底端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隔振部22,所述隔振部为凹槽或通孔。
具体的,本实施例二中的隔振套10可直接使用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隔振套10具体的实现结构可参见上述实施例一中描述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辆,其使用的隔振套10是由金属衬套1和橡胶隔振套2组成的,橡胶隔振套2套在金属衬套1外表面,且橡胶隔振套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翻边21。这样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振套10对产生振动的装置与安装座进行隔振时,第二翻边21能够夹在产生振动的装置和安装座之间,避免振动直接从产生振动的装置传递给安装座,另外,第二翻边21的底端设置有多个隔振部22,多个隔振部22能够进一步的减少振动传递给安装座;金属衬套1中穿设螺栓用于固定产生振动的装置和安装座,由于金属衬套1外表面包裹着橡胶隔振套2,所以振动不能够需要经过橡胶隔振套2传递给螺栓,进而减少了振动通过螺栓传递给安装座。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隔振套10能够起到良好的隔振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隔振套,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金属衬套,所述金属衬套的顶部具有第一翻边;和
橡胶隔振套,所述橡胶隔振套的底部具有第二翻边,所述橡胶隔振套套设在所述金属衬套的外表面且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橡胶隔振套的顶端相止抵;
其中,所述第二翻边的底端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隔振部,所述隔振部为凹槽或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振部为多个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与所述橡胶隔振套的中心轴同心;
其中,多个所述环形凹槽以同心圆的方式均匀间隔的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橡胶隔振套的内壁间隔的设置有多个第一凸部或第一凹部,所述金属衬套的外壁间隔的设置有多个与所述第一凸部相适配的第二凹部或者多个与所述第一凹部相适配的第二凸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隔振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凹部为贯通所述橡胶隔振套两端的长条槽,每个所述第一凹部均与所述橡胶隔振套的轴线平行,且多个所述第一凹部以所述橡胶隔振套的轴线为中心线周向间隔的设置在所述橡胶隔振套内壁;
或,所述第一凹部为设置在所述橡胶隔振套内壁一周的环形槽,多个第一凹部沿所述橡胶隔振套的轴线方向均匀间隔布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隔振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橡胶隔振套的侧壁中间隔的设置有多个第一通孔;
其中,所述第一通孔贯穿所述橡胶隔振套的两个端面,并以所述橡胶隔振套的轴线为中心线周向间隔的设置在所述橡胶隔振套的侧壁中。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隔振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振部为所述第二翻边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通孔;
其中,所述第二通孔贯穿所述第二翻边的两端面,且以所述橡胶隔振套的轴线为中心线周向间隔的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隔振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橡胶隔振套的外壁设置有环槽,所述环槽紧贴着所述第二翻边的顶端。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隔振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衬套的底部边沿距离所述第二翻边的底端面预设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隔振套,其特征在于,
所述金属衬套与所述橡胶隔振套的内壁之间为过盈配合。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隔振套。
CN201921380270.4U 2019-08-23 2019-08-23 隔振套及车辆 Active CN21029056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80270.4U CN210290563U (zh) 2019-08-23 2019-08-23 隔振套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80270.4U CN210290563U (zh) 2019-08-23 2019-08-23 隔振套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90563U true CN210290563U (zh) 2020-04-10

Family

ID=700632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80270.4U Active CN210290563U (zh) 2019-08-23 2019-08-23 隔振套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9056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412809Y2 (zh)
JP5784912B2 (ja) 防振装置
US9010716B2 (en) Vibration-damping device
KR101633041B1 (ko) 외부 시어-허브 아이솔레이터
JP5759328B2 (ja) 防振装置
KR101519285B1 (ko) 차량용 토크로드
WO2017056546A1 (ja) ブラケット付き筒形防振装置
JPH0747975B2 (ja) ダンパー付筒型マウント装置
JP2015096754A (ja) 防振装置
JP3509602B2 (ja) 防振装置
JP3951274B1 (ja) 防振ブッシュの製造方法
US6749186B2 (en) Hydraulic bushing with springs in parallel
CN210290563U (zh) 隔振套及车辆
JP5032414B2 (ja) 防振装置
KR20110053567A (ko) 하이드로 롤로드
US20130134641A1 (en) Vibration isolator
JP5061129B2 (ja) 防振装置
JP2008196611A (ja) 防振装置
CN114008348B (zh) 隔振装置
CN220517963U (zh) 悬置连接支架、电驱动桥连接结构、电驱动总成及车辆
CN217874094U (zh) 变速箱减震固定支架
CN214001231U (zh) 一种凸缘衬套
JP3893979B2 (ja) 筒型防振装置
CN219903990U (zh) 热管理装置和车辆
JPH04302725A (ja) 円筒型防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