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68332U - 多通道换热器和空调制冷系统 - Google Patents

多通道换热器和空调制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68332U
CN210268332U CN201920819017.8U CN201920819017U CN210268332U CN 210268332 U CN210268332 U CN 210268332U CN 201920819017 U CN201920819017 U CN 201920819017U CN 210268332 U CN210268332 U CN 2102683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ns
heat exchanger
flat
fin
flat tub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1901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广飞
蒋建龙
高强
蒋皓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1901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683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683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68332U/zh
Priority to US17/614,867 priority patent/US20220236015A1/en
Priority to EP20815243.9A priority patent/EP3978857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0/093677 priority patent/WO2020239120A1/zh
Priority to JP2021570771A priority patent/JP2022534740A/ja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通道换热器和空调制冷系统,所述多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和多个扁管,所述扁管具有沿该扁管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流通通道,所述扁管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将所述扁管分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流通截面积为A1,所述第二部分的流通截面积为A2,A2>A1;多个第一翅片和多个第二翅片,所述第一翅片的两端部分别与相邻所述扁管的第一部分连接,所述第二翅片的两端部分别与相邻所述扁管的第二部分连接,所述第二翅片的空气侧传热系数大于所述第一翅片的空气侧传热系数。本申请的多通道换热器,可以改善换热器的霜堵,提升换热器在结霜工况下的换热性能。

Description

多通道换热器和空调制冷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换热设备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通道换热器和具有该多通道换热器的空调制冷系统。
背景技术
多通道换热器作为铜管翅片式换热器的替代技术,已经越来越受到空调技术领域的关注,近年来发展迅速。多通道换热器应用于空调热泵领域的难点之一是在低温工况下运行时,由于结霜而导致换热能力衰减很快,极大降低了多通道换热器的换热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是申请人意识到和发现相关技术中的换热器存在的以下技术问题作出的:
申请人发现,相关技术中的换热器在用于热泵系统中时,迎风侧换热温差大,沿着进风方向,换热温差缩小,换热器的换热量不断减小,同时,空气含湿量也是迎风侧大,沿着进风方向减小,导致结霜集中在迎风侧,风阻增大,风量减小,从而换热器的换热能力衰减较快。
本申请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延缓换热器换热能力衰减,改善结霜工况下的换热效率。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多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和多个扁管,所述多个扁管沿扁管的厚度方向平行设置,所述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相连且所述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所述扁管具有沿该扁管的厚度方向彼此相对且平行的第一纵向侧面和第二纵向侧面以及沿该扁管的宽度方向彼此相对的第三纵向侧面和第四纵向侧面,所述第一纵向侧面和所述第二纵向侧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三纵向侧面和所述第四纵向侧面之间的距离,所述扁管具有沿该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流通通道,同一个所述扁管的多个所述流通通道相互平行且沿该扁管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扁管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将所述扁管分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流通截面积为A1,所述第二部分的流通截面积为A2,A2>A1;所述扁管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沿空气进口侧向空气出口侧的方向设置;多个第一翅片和多个第二翅片,所述第一翅片和所述第二翅片安装在一个所述扁管的第一纵向侧面与相邻的一个扁管的第二纵向侧面之间,且所述第一翅片和所述第二翅片沿扁管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翅片在扁管厚度方向上具有相对的两端部,所述第一翅片的两端部分别与相邻所述扁管的第一部分连接,所述第二翅片在扁管厚度方向上具有相对的两端部,所述第二翅片的两端部分别与相邻所述扁管的第二部分连接,所述第二翅片的空气侧传热系数大于所述第一翅片的空气侧传热系数。
本申请的多通道换热器,通过对扁管内部流通通道截面积与不同区域翅片的空气侧传热系数进行结合设计,迎风侧扁管内部流通面积减小,减少冷媒流量,同时减少迎风侧翅片与空气之间的换热,减少冷媒向空气的热量交换,如此在结霜工况下,可以减少迎风侧结霜的程度,改善换热器的霜堵,进而提升换热器在结霜工况下的换热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A2≥1.2A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部分具有多个所述流通通道,所述第二部分具有多个所述流通通道,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任意一个所述流通通道的流通截面积小于位于所述第二部分的任意一个所述流通通道的流通截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所述流通通道在所述扁管厚度方向上的长度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翅片的两端部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首尾顺次相连以形成波浪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一翅片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平行间隔开设置,所述第一翅片的一侧具有多个缺口,所述扁管的第一部分分别插入所述缺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第二翅片的两端部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首尾顺次相连以形成波浪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所述扁管长度方向上的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翅片的间距为Fp1,沿所述扁管长度方向上的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翅片的间距为Fp2,其中Fp2<Fp1。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通道换热器具有下述特征中的至少一项:a.所述第一翅片和所述第二翅片均设有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设置的多个百叶窗,所述第一翅片的百叶窗的开窗长度为L1,所述第二翅片的百叶窗的开窗长度为L2,其中,L2>L1;b.所述第一翅片和所述第二翅片均设有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设置的多个百叶窗,所述第一翅片的百叶窗的开窗角度为R1,所述第二翅片的百叶窗的开窗角度为R2,其中,R2>R1;c.所述第一翅片和所述第二翅片均设有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设置的多个百叶窗,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翅片的开窗间距为Lp1,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翅片的开窗间距为Lp2,其中,A2/Lp2≥A1/Lp1;d.所述第二翅片设有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设置的多个百叶窗,所述第一翅片上没有设置百叶窗。
本申请还提出了一种空调制冷系统,本申请的空调制冷系统包括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多通道换热器,空气先流经所述扁管的第一部分再流经所述扁管的第二部分。
所述空调制冷系统与上述的多通道换热器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多通道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多通道换热器的侧面结构示意图(箭头方向为空气流向);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多通道换热器的翅片在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多通道换热器的翅片在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多通道换热器的扁管与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多通道换热器的扁管与翅片的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A-A处的断面图(箭头方向为空气流向);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多通道换热器与常规的多通道换热器相比换热量的对比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多通道换热器与常规的多通道换热器相比结霜量的对比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多通道换热器的扁管的横截面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横插式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换热器的换热量与含水量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多通道换热器100,
第一集流管10,第二集流管20,
扁管30,第一纵向侧面30a,第二纵向侧面30b,第三纵向侧面30c,第四纵向侧面30d,流通通道30e,第一部分31,第二部分32,
翅片40,百叶窗40a,第一翅片41,第二翅片42,缺口4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12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多通道换热器100。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多通道换热器100包括:第一集流管10、第二集流管20、多个扁管30,多个第一翅片41、多个第二翅片42。
如图1所示,第一集流管10的轴向与第二集流管20的轴向可以平行,第一集流管10和第二集流管20可以相互平行间隔开设置,第一集流管10和第二集流管20沿扁管30的长度方向分布,第一集流管10可以作为入口集流管,第二集流管20可以作为出口集流管,或者第一集流管10可以作为出口集流管,第二集流管20可以作为入口集流管。
多个扁管30沿扁管30的厚度方向平行设置,扁管30的厚度方向可以与第一集流管10的轴向、第二集流管20的轴向平行,多个扁管30可以沿第一集流管10的轴向和第二集流管20的轴向间隔开布置,扁管30的第一端与第一集流管10相连,且扁管30的第二端与第二集流管20相连以连通第一集流管10和第二集流管20,这样换热介质可以在第一集流管10——扁管30——第二集流管20或者第二集流管20——扁管30——第一集流管10之间流通。第一集流管10可以设有第一接口,第二集流管20可以设有第二接口,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管路相连,以将换热器连接于整个空调系统或者其他换热系统中。
如图2、图5和图10所示,扁管30具有第一纵向侧面30a、第二纵向侧面30b、第三纵向侧面30c和第四纵向侧面30d。其中,第一纵向侧面30a和第二纵向侧面30b沿该扁管30的厚度方向彼此相对且平行,第三纵向侧面30c和第四纵向侧面30d沿该扁管30的宽度方向彼此相对,第一纵向侧面30a和第二纵向侧面30b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三纵向侧面30c和第四纵向侧面30d之间的距离,也就是说,该扁管30的厚度小于宽度。
在将多通道换热器100实际应用时,空气从两个扁管30之间的间隙流过,也就是说,空气通过第一纵向侧面30a和第二纵向侧面30b,如图10所示,本申请的扁管30中,第一纵向侧面30a和第二纵向侧面30b平行设置,即扁管30的厚度沿进风方向是不变的,这样扁管30自身对空气的流动性影响小。
如图10所示,扁管30具有沿该扁管3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流通通道30e,同一个扁管30的多个流通通道30e相互平行且沿该扁管30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扁管30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将扁管30分为第一部分31、第二部分32,第一部分31的流通截面积为A1,第二部分32的流通截面积为A2,A2>A1,扁管30的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沿空气进口侧向空气出口侧的方向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只考虑扁管30自身的换热效果,由于第二部分32的流通截面积大于第一部分31的流通截面积,可以通过更多的冷媒,这样扁管30的第二部分32的换热效果优于扁管30的第一部分31的换热效果。
其中,第一部分31的流通通道30e的数目可以与第二部分32的流通通道30e的数目相等或者不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扁管30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不穿过流通通道30e,这种情况下,第一部分31的流通通道30e均为完整的流通通道30e,第二部分32的流通通道30e均为完整的流通通道30e,此时,位于第一部分31的流通通道30e的流通截面积之和为A1,位于第二部分32的流通通道30e的流通截面积之和为A2。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扁管30宽度方向的中心线穿过一个流通通道30e,这种情况下,最中间的一个流通通道30e被该中心线分为两块,一块位于第一部分31,另一块位于第二部分32,位于第一部分31的流通通道30e的截面积与最中间的这个流通通道30e的位于第一部分31的这一侧的流通截面积之和为A1,位于第二部分32的流通通道30e的截面积与最中间的这个流通通道30e的位于第二部分32的这一侧的流通截面积之和为A2。
如图6所示,扁管30的第一纵向侧面30a与相邻的一个扁管30的第二纵向侧面30b之间设有翅片40,翅片40在扁管30厚度方向上具有相对的两端部,翅片40的两端部分别与相邻扁管30的第一纵向侧面30a和第二纵向侧面30b连接。
其中,如图5和图7所示,本申请的翅片40分为第一翅片41和第二翅片42,第一翅片41和第二翅片42安装在一个扁管30的第一纵向侧面30a与相邻的一个扁管30的第二纵向侧面30b之间,且第一翅片41和第二翅片42沿扁管30的宽度方向设置,第一翅片41在扁管30厚度方向上具有相对的两端部,第一翅片41的两端部分别与相邻扁管30的第一部分31连接,第二翅片42在扁管30厚度方向上具有相对的两端部,第二翅片42的两端部分别与相邻扁管30的第二部分32连接,第二翅片42的空气侧传热系数大于第一翅片41的空气侧传热系数。
相关技术中,多通道热泵换热器要提高能效,主要改善结霜问题,在低温工况下运行时,尤其在温度为0℃左右时,空气中含水量较大,此时空调室外机以蒸发器模式运行,空气中的水分会凝露或者直接结霜,从而附着在换热器上,这样容易造成换热器风阻增大,风量减小,从而换热器的换热性能衰减较快,影响换热器的换热效率。
相关技术中,扁管内的多个流通通道为均匀设置,流通通道结构相同,对应的翅片也为同一化设置,如图8和图9所示,这种结构的扁管在实际使用中,迎风侧的换热温差较大,故迎风侧换热器的换热量大,背风侧换热器的换热量相对较小,同时迎风侧的空气含湿量大,迎风侧的翅片区域的结霜量大,背风侧的翅片的结霜量相对较小。这样,迎风侧易被大量的霜堵死,换热器的换热性能衰减较快,影响整个换热器的换热效果。
如图8和图9所示,本申请的多通道换热器100,通过设计背风侧的第二部分32的流通截面积大于迎风侧的第一部分31的流通截面积,背风侧的第二翅片42的空气侧传热系数大于迎风侧的第一翅片41的空气侧传热系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换热温差的缩小对换热量及结霜量的影响,可以提高背风侧的换热量,降低迎风侧的结霜量,减缓换热性能衰减,整体换热效果可以得到大幅提升。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迎风侧指空气先流经的一侧,背风侧指空气后流经的一侧,即空气先流经扁管30的第一部分31再流经扁管30的第二部分32。
本申请的多通道换热器100,通过对扁管30内部流通通道30e截面积与不同区域翅片40的空气侧传热系数进行结合设计,迎风侧扁管30内部流通面积减小,减少冷媒流量,同时减少迎风侧翅片与空气之间的换热,减少冷媒向空气的热量交换,如此在结霜工况下,可以减少迎风侧结霜的程度,改善换热器的霜堵,进而提升换热器在结霜工况下的换热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A2≥1.2A1,比如A2=1.5A1,发明人通过大量实验发现,当第一部分31与第二部分32的流通截面积满足上述关系时,可以有效地改善换热器的霜堵,结霜量在扁管宽度方向上分布更均匀,提升换热器在结霜工况下的换热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部分31具有多个流通通道30e,第二部分32具有多个流通通道30e,位于第一部分31的任意一个流通通道30e的流通截面积小于位于第二部分32的任意一个流通通道30e的流通截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第一部分31具有多个流通通道30e,第二部分32具有多个流通通道30e,位于第一部分31的任意一个流通通道30e的流通截面积小于位于第二部分32的至少一个流通通道30e的流通截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每个流通通道30e在扁管30厚度方向上的长度相同。这样不同的流通通道30e到扁管30的第一纵向侧面30a和第二纵向侧面30b的距离相当,便于满足整个多通道换热器100可靠性要求。
本申请实施例的多通道换热器100的翅片40可以为波浪式或横插式,图3-图7所示,为波浪式,图11所示为横插式。
在如图3-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多个第一翅片41的两端部沿扁管30的长度方向首尾顺次相连以形成波浪状,多个第一翅片41可以形成为一个波浪状的整体翅片。波浪状的整体翅片的相邻的波峰和波谷之间形成一个第一翅片41,且波浪状的整体翅片的波峰和波谷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扁管30的第一纵向侧面30a和第二纵向侧面30b相连。
当然,如图11所示,第一翅片41也可以为横插式,多个第一翅片41沿扁管30的长度方向平行间隔开设置,第一翅片41的一侧具有多个缺口43,扁管30的第一部分31分别插入缺口43。
在如图3-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多个第二翅片42的两端部沿扁管30的长度方向首尾顺次相连以形成波浪状,多个第二翅片42可以形成为一个波浪状的整体翅片。波浪状的整体翅片的相邻的波峰和波谷之间形成一个第二翅片42,且波浪状的整体翅片的波峰和波谷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扁管30的第一纵向侧面30a和第二纵向侧面30b相连。
如图3所示,沿扁管30长度方向上的相邻的两个翅片40的间距为Fp。当多个翅片40的两端部沿扁管30的长度方向首尾顺次相连以形成波浪状时,Fp为波浪状的整体翅片的相邻的一个波峰与波谷沿波长方向的间距,即Fp为第一个翅片40的与第一纵向侧面30a相连的端部到第二个翅片40的与第二纵向侧面30b相连的端部沿扁管30长度方向间距。当翅片40为横插式时,Fp为沿扁管30长度方向上的相邻的两个翅片40的面面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扁管30长度方向上的相邻的两个第一翅片41的间距为Fp1,沿扁管30长度方向上的相邻的两个第二翅片42的间距为Fp2,其中Fp2<Fp1。也就是说,第二翅片42的密度更大,这样与第二翅片42相连的第二部分32能够被更好的散热。
如图3-图7所示,翅片40可以设有沿扁管30的宽度方向设置的多个百叶窗40a,如图3所示,翅片40的百叶窗40a的开窗长度为L,L为百叶窗40a沿翅片40的两端部的长度,百叶窗40a的开窗长度L通常小于该翅片40的长度。
如图3-图7所示,翅片40可以设有沿扁管30的宽度方向设置的多个百叶窗40a,如图4所示,翅片40的百叶窗40a的开窗角度为R,百叶窗40a的开窗角度R为百叶窗40a与翅片40主体之间的面与面夹角。
如图3-图7所示,翅片40可以设有沿扁管30的宽度方向设置的多个百叶窗40a,如图4所示,相邻的两个翅片40的百叶窗40a的开窗间距为Lp,Lp为相邻的两个翅片40的百叶窗40a沿扁管30的宽度方向的距离,比如一个百叶窗40a的中心点到相邻的一个百叶窗40a的中心点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通道换热器100具有下述特征中的至少一项:a.第一翅片41和第二翅片42均设有沿扁管30的宽度方向设置的多个百叶窗40a,第一翅片41的百叶窗40a的开窗长度为L1,第二翅片42的百叶窗40a的开窗长度为L2,其中,L2>L1;b.第一翅片41和第二翅片42均设有沿扁管30的宽度方向设置的多个百叶窗40a,第一翅片41的百叶窗40a的开窗角度为R1,第二翅片42的百叶窗40a的开窗角度为R2,其中,R2>R1;c.第一翅片41和第二翅片42均设有沿扁管30的宽度方向设置的多个百叶窗40a,相邻的两个第一翅片41的百叶窗40a的开窗间距为Lp1,相邻的两个第二翅片42的百叶窗40a的开窗间距为Lp2,其中,A2/Lp2≥A1/Lp1;d.第二翅片42设有沿扁管30的宽度方向设置的多个百叶窗40a,第一翅片41上没有设置百叶窗40a。
比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多通道换热器100满足:a.第一翅片41和第二翅片42均设有沿扁管30的宽度方向设置的多个百叶窗40a,第一翅片41的百叶窗40a的开窗长度为L1,第二翅片42的百叶窗40a的开窗长度为L2,其中,L2>L1。这样第二翅片42的空气侧传热系数或者说散热性能优于第一翅片41的空气侧传热系数,配合流通截面积较大的第二部分32,可以减少迎风侧翅片与空气之间的换热,减少冷媒向空气的热量交换,如此在结霜工况下,可以减少迎风侧结霜的程度,改善换热器的霜堵,进而提升换热器在结霜工况下的换热性能。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多通道换热器100满足:b.第一翅片41和第二翅片42均设有沿扁管30的宽度方向设置的多个百叶窗40a,第一翅片41的百叶窗40a的开窗角度为R1,第二翅片42的百叶窗40a的开窗角度为R2,其中,R2>R1。也就是说,第二翅片42的百叶窗40a的开窗角度更大,空气更易流入第二翅片42的百叶窗40a中与第二翅片42换热。这样第二翅片42的空气侧传热系数或者说散热性能优于第一翅片41的空气侧传热系数,配合流通截面积较大的扁管第二部分32,可以减少迎风侧翅片与空气之间的换热,减少冷媒向空气的热量交换,如此在结霜工况下,可以减少迎风侧结霜的程度,改善换热器的霜堵,进而提升换热器在结霜工况下的换热性能。
在再一个实施例中,多通道换热器100满足:c.第一翅片41和第二翅片42均设有沿扁管30的宽度方向设置的多个百叶窗40a,相邻的两个第一翅片41的开窗间距为Lp1,相邻的两个第二翅片42的开窗间距为Lp2,其中,A2/Lp2≥A1/Lp1。第二翅片42的对应的第二部分32的流通面积与开窗间距的比值大,这样第二翅片42的空气侧传热系数或者说散热性能优于第一翅片41的空气侧传热系数,配合流通截面积较大的扁管第二部分32,可以进一步减少迎风侧翅片与空气之间的换热,且提高了进入第二翅片的空气的传热公差,在结霜工况下,可以减少迎风侧结霜的程度,改善换热器的霜堵,进而提升换热器在结霜工况下的换热性能。
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多通道换热器100满足:d.第二翅片42设有沿扁管30的宽度方向设置的多个百叶窗40a,第一翅片41上没有设置百叶窗40a。设置有百叶窗40a的第二翅片42的空气侧传热系数或者说散热性能优于第一翅片41的空气侧传热系数,配合流通截面积较大的第二部分32,可以进一步减少迎风侧翅片与空气之间的换热,空气通过第一翅片速度加快,在结霜工况下,可以减少迎风侧结霜的程度,改善换热器的霜堵,进而提升换热器在结霜工况下的换热性能。
在其他实施例中,多通道换热器100满足:上述条件a、b、c、d中的多个,在此就不再一一举例。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空调制冷系统。
本申请的空调制冷系统包括上述任一种实施例的多通道换热器100,空气先流经扁管30的第一部分31再流经扁管30的第二部分32。在实际的执行中,空调制冷系统的风机可以朝向多通道换热器100设置,且沿空气通过多通道换热器100的方向,扁管30的第一部分31位于第二部分32的上游。
本申请的空调制冷系统,通过对扁管30内部流通通道30e截面积与不同区域翅片40的空气侧传热系数进行结合设计,可以均衡多通道换热器100的迎风侧和背风侧的换热效率,不易结霜,空调制冷系统的换热效率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空调制冷系统的其他构成例如压缩机和节流阀等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多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和多个扁管,所述多个扁管沿扁管的厚度方向平行设置,所述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相连且所述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以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所述扁管具有沿该扁管的厚度方向彼此相对且平行的第一纵向侧面和第二纵向侧面以及沿该扁管的宽度方向彼此相对的第三纵向侧面和第四纵向侧面,所述第一纵向侧面和所述第二纵向侧面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三纵向侧面和所述第四纵向侧面之间的距离,所述扁管具有沿该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多个流通通道,同一个所述扁管的多个所述流通通道相互平行且沿该扁管的宽度方向间隔分布,所述扁管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将所述扁管分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流通截面积为A1,所述第二部分的流通截面积为A2,A2>A1;
所述扁管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沿空气进口侧向空气出口侧的方向设置,
多个第一翅片和多个第二翅片,所述第一翅片和所述第二翅片安装在一个所述扁管的第一纵向侧面与相邻的一个扁管的第二纵向侧面之间,且所述第一翅片和所述第二翅片沿扁管的宽度方向设置,所述第一翅片在扁管厚度方向上具有相对的两端部,所述第一翅片的两端部分别与相邻所述扁管的第一部分连接,所述第二翅片在扁管厚度方向上具有相对的两端部,所述第二翅片的两端部分别与相邻所述扁管的第二部分连接,所述第二翅片的空气侧传热系数大于所述第一翅片的空气侧传热系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A2≥1.2A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具有多个所述流通通道,所述第二部分具有多个所述流通通道,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任意一个所述流通通道的流通截面积小于位于所述第二部分的任意一个所述流通通道的流通截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多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流通通道在所述扁管厚度方向上的长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翅片的两端部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首尾顺次相连以形成波浪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一翅片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平行间隔开设置,所述第一翅片的一侧具有多个缺口,所述扁管的第一部分分别插入所述缺口。
7.根据权利要求1、2、3、6中任一项所述的多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二翅片的两端部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首尾顺次相连以形成波浪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扁管长度方向上的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翅片的间距为Fp1,沿所述扁管长度方向上的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翅片的间距为Fp2,其中Fp2<Fp1。
9.根据权利要求1、2、3、6、8中任一项所述的多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通道换热器具有下述特征中的至少一项:
a.所述第一翅片和所述第二翅片均设有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设置的多个百叶窗,所述第一翅片的百叶窗的开窗长度为L1,所述第二翅片的百叶窗的开窗长度为L2,其中,L2>L1;
b.所述第一翅片和所述第二翅片均设有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设置的多个百叶窗,所述第一翅片的百叶窗的开窗角度为R1,所述第二翅片的百叶窗的开窗角度为R2,其中,R2>R1;
c.所述第一翅片和所述第二翅片均设有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设置的多个百叶窗,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翅片的开窗间距为Lp1,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翅片的开窗间距为Lp2,其中,A2/Lp2≥A1/Lp1;
d.所述第二翅片设有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设置的多个百叶窗,所述第一翅片上没有设置百叶窗。
10.一种空调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多通道换热器,空气先流经所述扁管的第一部分再流经所述扁管的第二部分。
CN201920819017.8U 2019-05-31 2019-05-31 多通道换热器和空调制冷系统 Active CN2102683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19017.8U CN210268332U (zh) 2019-05-31 2019-05-31 多通道换热器和空调制冷系统
US17/614,867 US20220236015A1 (en) 2019-05-31 2020-06-01 Flat tube, multi-channel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
EP20815243.9A EP3978857A4 (en) 2019-05-31 2020-06-01 FLAT TUBE, MULTI-CHANNEL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ING REFRIGERATION SYSTEM
PCT/CN2020/093677 WO2020239120A1 (zh) 2019-05-31 2020-06-01 扁管、多通道换热器和空调制冷系统
JP2021570771A JP2022534740A (ja) 2019-05-31 2020-06-01 扁平管、マルチチャネル熱交換器及び空調冷却システ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19017.8U CN210268332U (zh) 2019-05-31 2019-05-31 多通道换热器和空调制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68332U true CN210268332U (zh) 2020-04-07

Family

ID=70040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19017.8U Active CN210268332U (zh) 2019-05-31 2019-05-31 多通道换热器和空调制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6833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39120A1 (zh) * 2019-05-31 2020-12-03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扁管、多通道换热器和空调制冷系统
WO2022247653A1 (zh) * 2021-05-25 2022-12-01 丹佛斯有限公司 换热器和具有该换热器的空调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39120A1 (zh) * 2019-05-31 2020-12-03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扁管、多通道换热器和空调制冷系统
WO2022247653A1 (zh) * 2021-05-25 2022-12-01 丹佛斯有限公司 换热器和具有该换热器的空调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722930C2 (ru) Многоходовой микроканальный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 с множественными изогнутыми пластинами
US4966230A (en) Serpentine fin, round tube heat exchanger
CN210689278U (zh) 多通道换热器和空调制冷系统
US9791189B2 (en)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apparatus
CN210128650U (zh) 扁管、多通道换热器和空调制冷系统
WO2011000137A1 (zh) 一种微通道、平行流、全铝扁管焊接式结构换热器及应用
WO2015004720A1 (ja) 熱交換器、及び空気調和機
EP3156752B1 (en) Heat exchanger
CN111928678A (zh) 用于风冷式冷却器的热交换器
CN210268332U (zh) 多通道换热器和空调制冷系统
CN1014632B (zh) 热交换器
JP5608478B2 (ja) 熱交換器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CN110595111B (zh) 换热器和多制冷系统空调机组
JPH08247678A (ja) アルミニウム製熱交換器
CN210128651U (zh) 扁管、多通道换热器和空调制冷系统
CN104089517A (zh) 用于换热器的翅片和具有该翅片的换热器
EP3224565B1 (en) Frost tolerant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CN101871708B (zh) 换热装置和制冷系统
JP5084304B2 (ja) フィンチューブ型熱交換器及び冷凍サイクル
EP3978857A1 (en) Flat tube, multi-channel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ing refrigeration system
JP2002243383A (ja) 熱交換器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
JP5404571B2 (ja) 熱交換器及び機器
CN209960732U (zh) 换热器和空调系统
CN110608552A (zh) 换热系统
JPH10196984A (ja) 空気調和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