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65389U - 用于对公差进行补偿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对公差进行补偿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65389U
CN210265389U CN201920180682.7U CN201920180682U CN210265389U CN 210265389 U CN210265389 U CN 210265389U CN 201920180682 U CN201920180682 U CN 201920180682U CN 210265389 U CN210265389 U CN 2102653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compensating
holding
retaining
rec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8068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提尔·埃彭贝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itte Automotive GmbH
Original Assignee
Witte Automotive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itte Automotive GmbH filed Critical Witte Automotive Gmb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653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653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5/00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 F16B5/02Joining sheets or plates, e.g. panels, to one another or to strips or bars parallel to them by means of fastening members using screw-threa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9/00Supplementary fittings on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e.g. luggage, sports gear or the like
    • B60R9/04Carriers associated with vehicle roof
    • B60R9/058Carriers associated with vehicle roof characterised by releasable attaching means between carrier and roof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19/00Bolts without screw-thread; Pins, including deformable elements; Rivets
    • F16B19/02Bolts or sleeves for positioning of machine parts, e.g. notched taper pins, fitting pins, sleeves, eccentric positioning 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BDEVICES FOR FASTENING OR SECURING CONSTRUCTIONAL ELEMENTS OR MACHINE PARTS TOGETHER, e.g. NAILS, BOLTS, CIRCLIPS, CLAMPS, CLIPS OR WEDGES; JOINTS OR JOINTING
    • F16B37/00Nuts or like thread-engaging members
    • F16B37/04Devices for fastening nuts to surfaces, e.g. sheets, plates
    • F16B37/041Releasable devices
    • F16B37/043Releasable devices with snap a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对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之间的公差进行补偿的装置,包含定义纵向中心轴的空心圆柱形的基本元件;与基本元件发生螺纹啮合的空心圆柱形补偿元件;以及与基本元件固定连接或者与该基本元件一体成型的保持元件用于将基本元件保持在第一构件上,保持元件适于夹入第一构件的凹口并且包括至少两个特别是设于保持元件本体的相对两侧上的保持结构,第一保持结构具有其间建构有自由空间用于容置第一构件的界定凹口的第一分区的至少一个抗弯的下支臂和至少一个上支臂,并且第二保持结构具有其间建构有自由空间用于容置第一构件的界定凹口的第二分区至少一个抗弯的下支臂和至少一个弹性的上支臂。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安装装置的方法。

Description

用于对公差进行补偿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两个待相连的构件之间的公差进行补偿的装置。
背景技术
这种公差补偿装置已为吾人所知,并且例如应用于车辆制造,特别是当涉及越过有公差的接缝将两个构件相互螺接时。为此,将公差补偿装置设置在待连接的构件之间,并且使得用于将构件螺接的螺接元件、例如螺钉或者螺栓穿过相应设于构件中的开口以及穿过公差补偿装置。在螺接元件的螺接过程中,通过位于螺接元件与补偿元件之间的传动弹簧使得补偿元件相对基本元件扭转,并由此从其起始位置出发相对基本元件轴向运动,例如从基本元件移出,直至到达补偿位置,在该补偿位置中,基本元件和补偿元件分别抵靠在构件中的一个上并如此跨越接缝。
此外,特别是揭示过用于将顶架安装在车顶上的装置,其用于朝向纵向中心轴对车辆的顶板(=第一构件)与位于下方的承载结构(=第二构件)之间的距离中的公差进行补偿。为此,借助保持元件将装置夹在顶板的专设的凹口中,并将补偿元件一定程度地从基本元件转出,直至补偿元件向下支撑在位于下方的承载结构上,且保持元件的从下方扣住顶板的夹臂向上支撑在顶板上。其中,保持元件将第一构件容置在夹臂与对配支承件之间,该对配支承件从本体径向朝外延伸并且朝向夹臂倾斜。其中,基本元件的一个区段朝上伸出顶板,并形成针对待安装的顶架的抵靠面。为了将装置轻松地卡入车顶外覆层的凹口,保持元件的夹臂采用相对较软的技术方案。同时,装置应当在安装完毕后固定地支撑在两个构件上,固当已经与承载结构卡合时,补偿元件自身还进一步从基本元件转出,由此可能造成夹臂的屈服。为了避免这一点,设有扩展锁紧件,其防止夹臂从其休止位置背离本体偏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较现有技术有所改进的用于对两个待相连的构件之间的公差进行补偿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用以达成上述目的的解决方案为一种用于对公差进行补偿的装置。
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对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之间的公差进行补偿的装置包括定义纵向中心轴的空心圆柱形的基本元件、与所述基本元件发生螺纹啮合的空心圆柱形的补偿元件,以及与所述基本元件固定连接或者与这个基本元件一体成型的保持元件,其用于将基本元件保持在第一构件上。所述保持元件适于夹入第一构件的凹口,并且包括至少两个特别是设于保持元件本体的相对的两侧上的保持结构。其中,第一保持结构具有至少一个抗弯的下支臂和至少一个上支臂,其中在所述支臂之间建构有自由空间,其用于容置所述第一构件的界定凹口的第一分区。第二保持结构具有至少一个抗弯的下支臂和至少一个弹性的上支臂,其中在所述支臂之间建构有自由空间,其用于容置所述第一构件的界定凹口的第二分区。
基于所述第二保持结构的弹性的上支臂,以及该上支臂在装置的安装过程中在第一构件的凹口中的侧向弹簧挠度,所述装置使得保持元件的稳定且抗弯的下支臂能够沉至第一构件、例如板片、特别是顶板下。在所述弹性的上支臂的负荷解除的情况下,借助这个上支臂和第一保持结构的上支臂支撑在构件上,例如支撑在柔性的车顶外覆层上。亦即,所述装置的卡夹功能与装置在第一构件下方的支撑功能无关。基于该有利的支撑,以及所述装置在安装于凹口中的过程中的功能,能够有效地避免诸如板片的较薄构件的例如因顶架下的密封力引发的弯曲。
特别是在将所述装置用于产生针对车辆的顶架的螺接面时,该装置实现柔性顶盖的不明显的变形,其中在将装置支撑在顶盖下的情况下同时借助抗弯的下支臂实现高刚度。
就现有技术中已知的用于公差补偿的装置而言,其中设有具有夹臂的所谓的下部卡夹式几何结构,这些夹臂在补偿元件激活的情况下支撑在柔性的顶盖下,并且基于夹臂的功能、具体而言为弯曲和复位能力,并且特别是基于装置所需的径向运动,导致装置的较大的结构高度,与之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的特征在于特别小的结构高度。同时能够实现特别小的公差,使得例如在将装置用于产生针对顶架的螺接面时实现特别小的间隙尺寸,并且简单地确保密封功能。
基于所述装置的结构高度较小的扁平的结构形式,一方面能够实现特别高的功率密度,即在结构尺寸较小的情况下实现高性能。另一方面,在将装置用于产生针对顶架的螺接面的情况下,能够将顶盖与承载结构之间的距离保持在低水平,从而实现特别高效的空间利用。
根据所述装置的一个可行技术方案,所述弹性的上支臂具有至少两个侧边,其中第一侧边在顶侧界定自由空间,且第二侧边在面向保持元件并适于抵靠在第一构件之第二分区之端侧上的一侧上界定该自由空间。借此以特别简单、可靠且小型的方式在支臂具备针对第一构件的顶侧的支撑功能的同时实现支臂的弹簧功能。
根据所述装置的另一可行技术方案,所述弹性的上支臂的第二侧边是与保持元件本体弹性连接。这样便能为装置的安装实现特别有利的弹簧行程。
根据所述装置的一个可行的进一步方案,在所述弹性的上支臂的未张紧状态下,该弹性的上支臂的第一侧边的适于抵靠在第一构件的第二分区的顶侧上的抵靠面大体平行于下支臂的适于抵靠在第一构件的第二分区的底侧上的抵靠面。在所述弹性的上支臂的张紧状态下,从面向保持元件本体的一侧出发朝向背离保持元件本体的一侧,弹性的上支臂的第一侧边与下支臂的抵靠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借助这个技术方案,能够以可靠的方式将装置简单地插入第一构件的凹口,并且在装置的安装完毕后的端位中实现装置在第一构件上的可靠支撑。
在所述装置的一个可行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弹性的上支臂的张紧状态下,第二侧边的适于抵靠至第一构件之第二分区之端侧的一侧与第一保持结构的建构于第一保持结构的支臂之间的面的距离小于弹性的上支臂的未张紧状态下的距离。这样便能以简单的方式在上支臂的张紧状态下减小装置的线性膨胀,使得借助较小的力消耗,进而在诸如顶盖的第一构件的变形危险较小的情况下将装置插入凹口。
在所述装置的另一可行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弹性的上支臂的未张紧状态下,第二侧边的适于抵靠至第一构件之第二分区之端侧的一侧与第一保持结构的建构于第一保持结构的支臂之间的面的距离大于所述凹口的两个分区之间的距离。作为替代方案,这个距离等于所述凹口的两个分区之间的距离。这样便能实现所述保持元件,进而实现所述装置在凹口内的稳定且特别是抗扭转的配合。
作为替代方案,在所述弹性的上支臂的未张紧状态下,第二侧边的适于抵靠至第一构件之第二分区之端侧的一侧与第一保持结构的建构于第一保持结构的支臂之间的面的距离比所述凹口的两个分区之间的距离小一定值,其中该值小于第一保持结构的上支臂的长度。这样便能使装置特别是为了公差补偿而在凹口内移动。同时有效地避免上支臂通过凹口“滑动”,进而避免装置“落入”建构于构件之间、例如顶盖与承载结构之间的空腔。
在所述装置的一个可行的进一步方案中,所述保持元件本体将所述基本元件的外侧面完全包围。这样便能将基本元件可靠且稳定地保持在保持元件内。
根据所述装置的一个可行技术方案,所述保持元件本体与所述基本元件是借助至少一个卡扣连接以形状配合且无间隙的方式相连。这样便能将基本元件可靠且简单地固定在保持元件上。通过在基本元件与保持元件之间,且由此也在基本元件与补偿元件之间实现的无间隙且进而至少近乎无公差的相互对准,能够将整个装置的公差最小化并实现高功率密度。
事实表明,设于保持元件上的弹性卡夹元件、特别是伸出保持元件在基本元件上的抵靠面的以及陷入的卡夹元件,以及至少一个建构于基本元件上的可供卡夹元件卡入的卡扣结构特别适于产生这种卡扣连接。
根据所述装置的另一可行技术方案,所述补偿元件能够通过相对所述基本元件的扭转从起始位置移入补偿位置,其中设有穿过基本元件的内部空腔和补偿元件的内部空腔延伸的用于与螺纹元件螺接的螺接元件,其中在所述补偿元件的内部空腔中设有传动元件,其如此与穿过空腔的螺接元件摩擦接合,使得通过螺接元件施加的转矩能够传递至补偿元件。这样便能简单且可靠地实现对处于第一与第二构件之间的结构空间的补偿。
在所述装置的一个可行实施方案中,为了实现两个构件之间的公差补偿,以及将另一构件、例如顶架固定在这两个构件上,将所述装置设置在第一构件的凹口中,并且使得螺接元件自下而上地穿过第二构件的开口、装置以及第一构件的开口。其中,所述螺接元件与所述传动元件,以及与位于所述另一构件、例如顶架上的螺纹元件啮合。如果扭转螺接元件来将构件螺接,例如向右扭转,则通过传动元件将转矩传递至补偿元件,该转矩引发补偿元件相对基本元件的扭转,从而使得补偿元件沿纵向中心轴向下从基本元件移出。一旦补偿元件从基本元件转出一定程度,使得补偿元件的抵靠区段抵靠在第二构件上,第二构件与该抵靠区段之间的摩擦力矩便立即超出传动元件所能传递的转矩,且补偿元件不再进一步从基本元件转出。这样一来,补偿元件进入称作补偿位置的位置,并且能够在第一和第二构件、例如顶盖和承载结构不发生变形的情况下,将所述另一构件、例如顶架固定在这些构件上。
根据所述装置的一个可行的进一步方案,设有至少一个锁紧构造,用以防止补偿元件发生相对基本元件的运动。所述锁紧构造构成针对所述装置的输送锁紧件,用以在装置的例如至其安装地点的输送期间防止补偿元件相对基本元件的意外运动,该运动在最不利情形下可能导致补偿元件与基本元件的分离。
为了实现特别可靠的锁紧,根据所述装置的另一可行的技术方案,所述锁紧构造包括设于补偿元件上的第一锁紧元件和与所述基本元件机械耦合的第二锁紧元件,其中在补偿元件在基本元件上的锁紧位置中,这些锁紧元件相互机械卡合。
在一个将前述装置安装在第一构件上的方法中,使装置如此运动,使得第一构件的界定凹口的第二分区插入第二保持结构的位于至少一个抗弯的下支臂与至少一个弹性的上支臂之间的自由空间,直至所述第二分区的端侧抵靠在弹性的上支臂的在面向保持元件的一侧上界定该自由空间的第二侧边上。随后将大体垂直于所述端侧生效的第一力施加至装置,使得第二侧边朝向特别是相对的第一保持结构运动,并且使得弹性的上支臂张紧。随后在维持第一力的情况下,在第一保持结构的区域内将大体垂直于该第一力生效的第二力施加至装置,直至第一保持结构的至少一个下支臂设置在第一构件的界定凹口的第一分区的下方,且第一保持结构的上支臂设置在第一构件的界定凹口的第一分区的上方。随后解除第一力,使得第一构件的界定凹口的第一分区进入位于第一保持结构的支臂之间的自由空间。
总体而言,借助所述装置实施所述方法,能够以简单的方式,以较低的力消耗以及进而在诸如顶盖的第一构件的变形危险较低的情况下,将装置插入凹口并固定在第一构件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图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其中
图1为在顶架在顶部结构上的固定位置的区域内,车辆的局部的分解剖视图,
图2为用于对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之间的公差进行补偿的装置的分解图,
图3为如图2所示的装置的透视图,
图4为在安装完毕后,如图2所示的装置的局部的示意图,
图5为在安装如图2所示的装置期间的第一时间点上,车辆的局部的透视图,
图6为在安装如图2所示的装置期间的第二时间点上,车辆的局部的透视图,
图7为在安装如图2所示的装置期间的第三时间点上,车辆的局部的透视图,
图8为在安装如图2所示的装置期间的第四时间点上,车辆的局部的透视图,
图9为包含在第一位置中安装于一凹口中的如图2所示装置的车辆局部的俯视图,
图10为包含在另一位置中安装于如图9所示凹口中的如图2所示装置的车辆局部的透视图,
图11为在安装完毕后,如图2所示的装置与现有技术中的用于公差补偿的装置的局部的对比,
图12为如图2所示的装置的仰视透视图,
图13为如图2所示的装置的保持元件的仰视透视图,
图14为现有技术中的用于公差补偿的装置的局部的剖视图,
图15为如图2所示的装置的保持元件的透视图,以及
图16为如图2所示的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彼此一致的部件在所有附图中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
图1为在顶架2在顶部结构3上的固定位置的区域内,车辆1的局部的分解剖视图。
顶部结构3包括建构为顶盖或顶板的第一构件以及建构为下方的承载结构的第二构件5。在构件4、5之间建构有空腔H。
在第一构件4,即顶盖或顶板,与顶架2之间设有密封件15,其防止异物进入第一构件4与顶架2之间。
为了将顶架2固定在顶部结构3上,从底侧出发,即从第二构件5出发,使得螺接元件6穿过构件4、5的凹口A1、A2到达固定在顶架2的底侧上的螺纹元件7、例如铆接螺母并与其螺接。
为了在这个螺接过程中避免第一构件4(即顶盖)和第二构件5(即承载结构)的因顶架2下的密封件15的密封力引起的变形,在这些构件之间在空腔H中设有用于对构件4、5之间的公差进行补偿的装置8。
装置8包括空心圆柱形的基本元件9,其定义纵向中心轴L,并在其内侧、即在其内部空腔的侧面上具有未示出的内螺纹。所述内螺纹具有与螺接元件6的外螺纹相反的定向,在本实施例中例如为左旋螺纹。在面向顶架2的一侧上,基本元件9形成针对顶架2的旋紧面。
装置8包括大幅简化示出并且与基本元件9固定连接或者与这个基本元件一体成型的保持元件12,其用于将基本元件9以及进而将装置8保持在第一构件4上。
装置8还包括在图2中详细示出并且与基本元件9发生螺纹啮合的空心圆柱形补偿元件10,其伸入基本元件9的空腔并在其外侧上具有未示出的外螺纹。这个外螺纹与基本元件9的内螺纹啮合。通过扭转,补偿元件 10能够沿纵向中心轴L相对基本元件9运动,即从基本元件9的空腔旋出或者旋入这个空腔。
在补偿元件10的内部空腔中,设有同样在图2中详细示出的并且建构为传动弹簧的传动元件11,其支撑在补偿元件10的空腔的侧面上。传动元件11与穿过装置8、即穿过基本元件9的和传动元件11的空腔的螺接元件 6摩擦接合,从而将通过螺接元件6施加的转矩传递至补偿元件10。
为了固定顶架2,以及为了在构件4、5之间进行公差补偿,将装置8 设置在第一构件4的凹口A1中、特别是夹入这个凹口。随后使得螺接元件6自下而上地穿过位于第二构件5中的凹口A2和装置8。在此情形下,螺接元件6与传动元件11以及与固定于顶架2上的螺纹元件7啮合。如果扭转螺接元件6,例如向右扭转,则通过传动元件11将转矩传递至补偿元件10,该转矩引发补偿元件10相对基本元件9的扭转,从而使得补偿元件10 沿纵向中心轴L向下从基本元件9移出。一旦补偿元件10从基本元件9转出一定程度,使得补偿元件的抵靠区段10.1抵靠在第二构件5上,第二构件5与抵靠区段10.1之间的摩擦力矩便立即超出传动元件11所能传递的转矩,且补偿元件10不再进一步从基本元件9转出。这样一来,补偿元件10进入称作补偿位置的位置,并且能够在第一和第二构件4、5不发生变形的情况下将顶架2固定在这些构件上。
图2为用于对第一构件4与第二构件5之间的公差进行补偿的装置8 的一个可行实施例的分解图。图3为如图2所示的装置8的透视图,且图4 为在安装完毕后,如图2所示的装置8的局部图。
保持元件12适于夹入第一构件4的凹口A1,并且在保持元件本体12.1 的相对的两侧上具有各一保持结构12.2、12.3。其中,保持元件本体12.1 将基本元件9的外侧面完全包围。
第一保持结构12.2具有两个抗弯的下支臂12.2.1、12.2.2和一个上支臂 12.2.3。在支臂12.2.1至12.2.3之间建构有自由空间R1,其用于容置第一构件4的界定凹口A1的第一分区。
第二保持结构12.3具有抗弯的下支臂12.3.1和弹性的上支臂12.3.2,其中在支臂12.3.1、12.3.2之间建构有自由空间R2,其用于容置第一构件4 的界定凹口A1的第二分区。
弹性的上支臂12.3.2包括第一侧边12.3.2.1,其在顶侧界定自由空间 R2。弹性的上支臂12.3.2还包括两个第二侧边12.3.2.2、12.3.2.3,其在面向保持元件12并适于抵靠在第一构件4之第二分区之端侧上的一侧上界定自由空间R2。其中,第二侧边12.3.2.2、12.3.2.3是与保持元件本体12.1 弹性连接。
在如图4所示的弹性的上支臂12.3.2的未张紧状态下,上支臂12.3.2 的第一侧边12.3.2.1的适于抵靠在第一构件4的第二分区的顶侧上的抵靠面 X1大体平行于下支臂12.3.1的适于抵靠在第一构件4的第二分区的底侧上的抵靠面X2。
在弹性的上支臂12.3.2的张紧状态下(以虚线显示),从面向保持元件本体12.1的一侧出发朝向背离保持元件本体12.1的一侧,弹性的上支臂 12.3.2的第一侧边12.3.2.1与下支臂12.3.1的抵靠面X2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装置8还包括在图12中详细绘示的锁紧构造13,用以将补偿元件10 锁紧,以免其发生相对基本元件9的运动。其中,锁紧构造13构成针对装置8的输送锁紧件,用以在输送该装置期间防止补偿元件10相对基本元件 9的意外运动。
锁紧构造13包括固定在补偿元件10上的止动环10.2,在该止动环上建构有抵靠区段10.1。在止动环10.2的外周、即边缘上,建构有实施为凹口的第一锁紧元件13.1。
锁紧构造13还包括设于保持元件12上的、在图12中详细绘示的并且呈斜坡状的第二锁紧元件13.2。
在安装装置8并且将转矩从螺接元件6传递至补偿元件10的过程中使得其如此旋转,使得在克服预定的锁紧力矩的情况下使得第一锁紧元件 13.1通过第二锁紧元件13.2滑动,并释放补偿元件10的从基本元件9开始的运动。其中,所述预定的锁紧力矩小于可由螺接元件6通过传动元件11 传递至补偿元件10的转矩。在反向旋转的情况下,斜坡状第二锁紧元件13.2 的垂直面构成针对补偿元件10的端部止挡。
在图5至8中示出在安装如图2所示的装置8期间的不同时间点上的车辆1的局部图。
首先如图5所示使装置8如此运动,使得第一构件4的界定凹口A1 的第二分区插入第二保持结构12.3的位于抗弯的下支臂12.3.1与弹性的上支臂12.3.2之间的自由空间R2,直至所述第二分区的端侧抵靠在弹性的上支臂12.3.2的在面向保持元件12的一侧上界定自由空间R2的第二侧边 12.3.2.2、12.3.2.3上。
随后如图6所示将大体垂直于第二分区的端侧生效的第一力F1施加至装置8,使得第二侧边12.3.2.2、12.3.2.3朝向相对的第一保持结构12.2运动,并且使得弹性的上支臂12.3张紧。其中,在弹性的上支臂12.3.2的张紧状态下,第二侧边12.3.2.2、12.3.2.3的适于抵靠至第一构件4之第二分区之端侧的一侧与第一保持结构12.2的建构于支臂12.2.1、12.2.2之间的面的距离小于弹性的上支臂12.3.2的未张紧状态下的距离。
随后如图7所示,在维持第一力F1的情况下,在第一保持结构12.2 的区域内将大体垂直于该第一力F1生效的第二力F2施加至装置8,直至第一保持结构12.2的下支臂12.2.1、12.2.2设置在第一构件4的界定凹口A1的第一分区的下方,且第一保持结构12.2的上支臂12.2.3设置在第一构件4的界定凹口A1的第一分区的上方。
随后如图8所示解除第一力F1,使得第一构件4的界定凹口A1的第一分区进入位于第一保持结构12.2的支臂12.2.1至12.2.3之间的自由空间 R1。
图9为包含在第一、特别是居中的位置中安装于第一构件4的凹口A1 中的如图2所示装置8的车辆1的局部俯视图。
在此,在弹性的上支臂12.2.3的未张紧状态下,第二保持结构12.3的第二侧边12.3.2.2、12.3.2.3的适于抵靠至第一构件4之第二分区之端侧的一侧与第一保持结构12.2的建构于第一保持结构12.2的支臂12.2.1至 12.2.3之间的面的距离比凹口A1的两个分区之间的距离小一定值。其中,该值小于第一保持结构12.2的上支臂12.2.3的长度。这样便能使装置8特别是为了公差补偿而在凹口A1内移动。同时有效地避免上支臂12.2.3、12.3.2通过凹口A1“滑动”,进而避免装置8“落入”建构于构件4、5之间的空腔H。
凹口A1的宽度也大于保持元件本体12.1的宽度,故也能实现装置8 在凹口A1内的侧向运动。
图10为如图9所示的车辆1的局部透视图,该车辆包含在另一位置中安装于第一构件4的凹口A1中的如图2所示的装置8的车辆局部的透视图。
与图9所展示内容的区别在于,装置8在最大偏心位置中设置在凹口 A1内。为此,装置8能够基于保持元件12的技术方案在凹口A1内沿径向相对纵向中心轴L移动,从而特别是为顶架2及其固定点以及构件4、5及其凹口A1、A2的长度和/或形状公差实现公差补偿。其中,保持元件本体 12.1和下支臂12.2.1、12.2.2、12.3.1是如此建构,使得其在装置8的任何可能位置中在凹口A1内支撑在第一构件4下。此外,保持元件本体12.1 和上支臂12.2.3、12.3.2是如此建构,使得其在装置8的任何可能位置中在凹口A1内支撑在第一构件4上。
其中,保持元件本体12.1的相对纵向中心轴L的径向尺寸对朝向第一构件4的第一分区的可动性和补偿加以界定,并且至少大体上界定第一构件4的垂直于这个分区延伸的其他分区,这些分区界定凹口。朝向第一构件4的第二分区,可动性和补偿则由弹性的上支臂12.3.2的侧边12.3.2.2、12.3.2.3界定。
图11为在安装完毕后,如图2所示的装置8与现有技术中的用于公差补偿的装置40的局部的对比。
现有技术中的装置40包括具有夹臂40.1.1的所谓的下部卡夹式几何结构40.1,这些夹臂在未绘示的补偿元件激活的情况下支撑在柔性的第一构件4、即顶盖下,并且基于夹臂40.1.1的功能、具体而言为夹臂的弯曲和复位能力,并且特别是基于装置40所需的径向运动,需要装置40具备较大的结构高度h1。
而如图2所示的装置8的特征则在于特别小的结构高度h2,这是基于因下部偏转式安装而实现的下支臂12.3.1、12.2.1、12.2.2的抗弯技术方案。
图12为如图2所示的装置8的仰视透视图,其阐释锁紧构造13的技术方案。图13为保持元件12的仰视透视图,其中第二锁紧元件13.2作为较小的且弹性因而减小的弹性臂建构在保持元件12上。
锁紧构造13与装置8的结构尺寸匹配。特别是弹性的锁止几何结构、即第二锁紧元件13.2为了其功能而需要与在止动环10.2上建构为凹口的第一锁紧元件13.1的锁止边缘充分重叠,并且在结构尺寸较小的情况下,同样变小的锁止几何结构为了其功能也需要具有足够的弹性。此外,特别是在必要的弹性锁止几何结构处的结构尺寸变小的情况下,将在高度上将构件4、5相对彼此定位的公差考虑在内。
此外如图13所示,保持元件12在其内侧具有数个阶状凹口12.4,其用于建立在图15和图16中详细绘示的抵靠位置Y。
图14为现有技术中的用于公差补偿的装置40的局部的剖视图。
保持元件本体12.1和基本元件9借助由弹簧-槽系统构成的卡扣连接 14以形状配合的方式相连。
在此,弹簧14.1环绕式地建构于保持元件12的内侧,并且比环绕式建构于基本元件9的外侧上的槽14.2更窄,其中弹簧14.1卡入槽14.2。
缺点在于,弹簧14.1采用比槽14.2更窄的技术方案,以便卡入槽14.2。因此,对于基本元件9和保持元件12的可制造性而言,在制造过程中需要将较高的公差考虑在内,这使得装置40在应用中的精度降低。
图15为如图2所示的装置8的保持元件12的透视图。图16为如图2 所示的装置8的局部剖视图。
为了在基本元件9和保持元件12的制造过程中将公差最小化,借助设置在保持元件12上的弹性卡夹元件14.3至14.6,以及至少一个在基本元件 9上在其外侧环绕的供卡夹元件14.3至14.6卡入的阶状卡扣结构14.7构成卡扣连接14。
其中,卡夹元件14.3、14.4伸出保持元件12在基本元件9的卡扣结构 14.7上的抵靠面。卡夹元件14.5、14.6则采用较短的技术方案。
在将基本元件9与保持元件12接合时,使得基本元件9沿轴向自下而上地进入保持元件12的内部,其中卡扣结构14.9首先卡入“短”的卡夹元件14.5、14.6。在此情形下,基本元件9处于抵靠位置Y中,用以抵靠在保持元件12上,其中为了实现这个抵靠位置Y,保持元件12在其内侧具有数个阶状凹口12.4,且基本元件9在其外侧面上具有环绕式的阶状突出部9.1。
为了消除基本元件9与保持元件12之间的间隙,随后借助对应的冲头将伸出的卡夹元件14.3、14.4下压并卡入基本元件9中的卡扣结构14.7。通过伸出的卡夹元件14.3、14.4的轴向回弹,定义基本元件9在保持元件 12中的轴向无间隙设置。
附图标记表
1 车辆
2 顶架
3 顶部结构
4 第一构件
5 第二构件
6 螺接元件
7 螺纹元件
8 装置
9 基本元件
9.1 突出部
10 补偿元件
10.1 抵靠区段
10.2 止动环
11 传动元件
12 保持元件
12.1 保持元件本体
12.2 第一保持结构
12.2.1 支臂
12.2.2 支臂
12.2.3 支臂
12.3 第二保持结构
12.3.1 支臂
12.3.2 支臂
12.3.2.1 第一侧边
12.3.2.2 第二侧边
12.3.2.3 第二侧边
12.4 凹口
13 锁紧构造
13.1 第一锁紧元件
13.2 第二锁紧元件
14 卡扣连接
14.1 弹簧
14.2 槽
14.3至14.6 卡夹元件
14.7 卡扣结构
15 密封件
40 装置
40.1 几何结构
40.1.1 夹臂
A1,A2 凹口
F1,F2 力
H 空腔
h1,h2 结构高度
L 纵向中心轴
R1,R2 自由空间
X1,X2 抵靠面
Y 抵靠位置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对公差进行补偿的装置(8),所述公差是第一构件(4)与第二构件(5)之间的公差,所述装置包含
空心圆柱形的基本元件(9),其定义纵向中心轴(L),
与所述基本元件(9)发生螺纹啮合的空心圆柱形补偿元件(10),以及
与所述基本元件(9)固定连接或者与这个基本元件一体成型的保持元件(12),其用于将基本元件(9)保持在所述第一构件(4)上,
其中所述保持元件(12)适于夹入第一构件(4)的凹口(A1),并且包括至少两个特别是设于保持元件本体(12.1)的相对的两侧上的保持结构(12.2、12.3),其中
第一保持结构(12.2)具有至少一个抗弯的下支臂(12.2.1、12.2.2)和至少一个上支臂(12.2.3),其中在所述支臂(12.2.1至12.2.3)之间建构有自由空间(R1),其用于容置第一构件(4)的界定凹口(A1)的第一分区,以及
第二保持结构(12.3)具有至少一个抗弯的下支臂(12.3.1)和至少一个弹性的上支臂(12.3.2),其中在所述支臂(12.3.1、12.3.2)之间建构有自由空间(R2),其用于容置第一构件(4)的界定凹口(A1)的第二分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对公差进行补偿的装置(8),其中所述弹性的上支臂(12.3.2)具有至少两个侧边(12.3.2.1、12.3.2.2、12.3.2.3),其中
第一侧边(12.3.2.1)在顶侧界定所述自由空间(R2),以及,
第二侧边(12.3.2.2、12.3.2.3)在面向所述保持元件(12)并适于抵靠在第一构件(4)之第二分区之端侧上的一侧上界定该自由空间(R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对公差进行补偿的装置(8),其中所述弹性的上支臂(12.3.2)的第二侧边(12.3.2.2、12.3.2.3)是与所述保持元件本体(12.1)弹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对公差进行补偿的装置(8),其中
在所述弹性的上支臂(12.3.2)的未张紧状态下,该弹性的上支臂(12.3.2)的第一侧边(12.3.2.1)的适于抵靠在第一构件(4)的第二分区的顶侧上的抵靠面(X1)大体平行于所述下支臂(12.3.1)的适于抵靠在第一构件(4)的第二分区的底侧上的抵靠面(X2)延伸,以及
在弹性的上支臂(12.3.2)的张紧状态下,从面向保持元件本体(12.1)的一侧出发朝向背离保持元件本体(12.1)的一侧,弹性的上支臂(12.3.2)的第一侧边(12.3.2.1)与下支臂(12.3.1)的抵靠面(X2)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对公差进行补偿的装置(8),其中在所述弹性的上支臂(12.3.2)的张紧状态下,所述第二侧边(12.3.2.2、12.3.2.3)的适于抵靠至第一构件(4)之第二分区之端侧的一侧与所述第一保持结构(12.2)的建构于第一保持结构(12.2)的支臂(12.2.1至12.2.3)之间的面的距离小于弹性的上支臂(12.3.2)的未张紧状态下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用于对公差进行补偿的装置(8),其中在所述弹性的上支臂(12.3.2)的未张紧状态下,所述第二侧边(12.3.2.2、12.3.2.3)的适于抵靠至第一构件(4)之第二分区之端侧的一侧与所述第一保持结构(12.2)的建构于第一保持结构(12.2)的支臂(12.2.1至12.2.3)之间的面的距离
大于所述凹口(A1)的两个分区之间的距离,或者
等于凹口(A1)的两个分区之间的距离,或者
比凹口(A1)的两个分区之间的距离小一定值,其中该定值小于第一保持结构(12.2)的上支臂(12.2.2)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对公差进行补偿的装置(8),其中,所述保持元件本体(12.1)将所述基本元件(9)的外侧面完全包围,以及/或者,保持元件本体(12.1)与基本元件(9)借助至少一个卡扣连接(14)以形状配合且无间隙的方式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对公差进行补偿的装置(8),其中所述卡扣连接(14)是由设置在保持元件(12)上的弹性的卡夹元件(14.3至14.6)以及至少一个建构于基本元件(9)上的供所述卡夹元件(14.3至14.6)卡入的卡扣结构(14.7)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对公差进行补偿的装置(8),
其中所述补偿元件(10)能够通过相对所述基本元件(9)的扭转从起始位置移入补偿位置,
其中设有穿过基本元件(9)的内部空腔和补偿元件(10)的内部空腔延伸的用于与螺纹元件(7)螺接的螺接元件(6),
其中在补偿元件(10)的内部空腔中设有传动元件(11),其如此与穿过空腔的螺接元件(6)摩擦接合,使得通过螺接元件(6)施加的转矩能够传递至补偿元件(10)。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对公差进行补偿的装置(8),包括至少一个锁紧构造(13),用以防止所述补偿元件(10)发生相对所述基本元件(9)的运动。
CN201920180682.7U 2018-02-06 2019-02-01 用于对公差进行补偿的装置 Active CN21026538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8201828.6 2018-02-06
DE102018201828.6A DE102018201828B4 (de) 2018-02-06 2018-02-06 Toleranzausgleichs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Montage einer Toleranzausgleichsvorrichtung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65389U true CN210265389U (zh) 2020-04-07

Family

ID=673087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80682.7U Active CN210265389U (zh) 2018-02-06 2019-02-01 用于对公差进行补偿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65389U (zh)
DE (1) DE102018201828B4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76135A (zh) * 2020-08-12 2022-02-22 维特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公差补偿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23207479A1 (de) 2022-08-03 2024-02-08 Witte Automotive Gmbh Vorrichtung zum Ausgleichen von Toleranz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8062894B4 (de) 2008-12-12 2011-07-21 Hans und Ottmar Binder GbR (vertretungsberechtigte Gesellschafter: Hans Binder, 89558 Böhmenkirch; Ottmar Binder, 89558 Böhmenkirch), 89558 Distanzvorrichtung und Befestigungsanordnung mit Distanzvorrichtung
DE202011105943U1 (de) * 2011-09-20 2011-10-20 WKW Erbslöh Automotive GmbH Toleranzausgleichseinrichtung
DE102011054861A1 (de) * 2011-10-27 2013-05-02 Böllhoff Verbindungstechnik GmbH Befestigungselement mit Toleranzausgleichsfunktion
EP2716500B1 (en) 2012-10-04 2016-12-07 Dura Operating, LLC Roofrail with fastening system
DE102013216716B4 (de) * 2013-08-22 2023-05-04 Witte Automotive Gmbh Toleranzausgleichsvorrichtung
DE102016107357A1 (de) * 2016-04-20 2017-10-26 Witte Automotive Gmbh Vorrichtung zum Ausgleichen von Toleranzen
DE102016118774A1 (de) * 2016-10-04 2018-04-05 Witte Automotive Gmbh Vorrichtung zum Ausgleichen von Toleranzen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76135A (zh) * 2020-08-12 2022-02-22 维特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公差补偿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02018201828B4 (de) 2024-03-21
DE102018201828A1 (de) 2019-08-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265389U (zh) 用于对公差进行补偿的装置
US5489173A (en) Device for attachment to a fastening rail
JP2013253695A (ja) ソーラーパネル用の固定デバイス
EP2103753A2 (en) Up-tight surface covering and attachment system
JP2005526202A (ja) 太陽電池パネル用支持システム
AU2006319727A1 (en) Device for fastening a covering profile for the transition between two surfaces perpendicular to each other
CN110869244B (zh) 紧固装置、具有该紧固装置的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车辆
US4444318A (en) Snap-in spacing device for circuit boards
EP2869678B1 (en) Electrical device mounting structure
US8368287B2 (en) Ultrasonic motor mechanism
CN110800382B (zh) 用于固定板的装置
JP2006242286A (ja) クリップ
CN111911491B (zh) 用于对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之间的公差进行补偿的装置
JPS5919640Y2 (ja) モ−ルデイングの固定構造
JPH0791446A (ja) 直動転がり案内ユニット
JP2009275869A (ja) クリップ
JPH038396A (ja) 操作パネル取付装置
KR20180088253A (ko) 차량의 조향컬럼
CN210400180U (zh) 轨道安装架
CN214125784U (zh) 压力传感器及其电路板安装支架
CN116201802A (zh) 用于补偿两个待相连的构件之间的公差的装置
CN219948397U (zh) 一种agv壳体和agv小车
CN113865064A (zh) 电器盒及空调器
JP2008117840A (ja) 電子部品の取付構造および電子部品の取付方法
CN214578136U (zh) 一种卡扣结构和支腿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