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13965U - 提升机及输送系统 - Google Patents

提升机及输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13965U
CN210213965U CN201920968237.7U CN201920968237U CN210213965U CN 210213965 U CN210213965 U CN 210213965U CN 201920968237 U CN201920968237 U CN 201920968237U CN 210213965 U CN210213965 U CN 2102139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pulley
transmission mechanism
guide
base
long s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6823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Chuanqing Fang
方传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Sany Kuaierju Housing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Sany Kuaierju Housi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Sany Kuaierju Housing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Sany Kuaierju Housi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6823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139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139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139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提升机及输送系统。提升机包括基座、举升装置以及用于连接多个工作区域的导轨;基座设置在导轨上,且基座能够沿导轨滑动,以实现基座在不同的工作区域之间切换;举升装置设置在基座上,且举升装置的上端设置有传输机构,传输机构用于将放置在传输机构上的物体向预定方向传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提升机,能够实现将零件等物体从所在的工作区域输送至其他工作区域。

Description

提升机及输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输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提升机及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在零件生产及产品装配的过程中,需要将零件依次输送至各个工位,由不同的加工设备对零件进行加工。当不同的加工设备布置在多层车间时,需要提升机实现零件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
以两层车间为例,下层车间设置有多个工位,每个工位所在的位置与其竖直方向上相对应的上层车间的相应位置构成一个工作区域,也就是说,该两层车间包括了多个工作区域。在同一个工作区域内,能够利用提升机实现零件或其他物料在上层车间与下层车间之间的输送。
然而,当零件或其他物料需要在不同工作区域之间进行输送时,现有的提升机无法实现零件的连续输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升机,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当零件或其他物料需要在不同工作区域之间进行输送时,现有的提升机无法实现零件或其他物料的连续输送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送系统,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无法通过提升机实现零件或其他物料在不同工作区域之间的连续输送的技术问题。
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提升机,包括基座、举升装置以及用于连接多个工作区域的导轨;所述基座设置在所述导轨上,且所述基座能够沿所述导轨滑动,以实现所述基座在不同的工作区域之间切换;
所述举升装置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且所述举升装置的上端设置有传输机构,所述传输机构用于将放置在所述传输机构上的物体向预定方向传输。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设置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举升装置的举升方向一致;所述传输机构与所述导向柱滑动连接,且所述传输机构能够沿所述导向柱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柱设置有导向槽,所述传输机构设置有导轮,所述导轮与所述导向槽相配合。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举升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举升装置沿所述传输机构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导向柱包括第一子导向柱和第二子导向柱,所述第一子导向柱和所述第二子导向柱均设置在所述基座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一子导向柱和所述第二子导向柱分别与两个所述举升装置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子导向柱设置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二子导向柱设置有第二齿条;所述传输机构设置有同步轴,所述同步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同步轴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二齿条啮合。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包括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长边侧和第二长边侧;所述第一长边侧设置有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二长边侧设置有第二导向柱;
所述提升机还包括用于保护传输机构的保护机构,所述保护机构包括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第三定滑轮、第一绳索、第四定滑轮、第五定滑轮、第六定滑轮和第二绳索;
所述第一定滑轮与所述第一长边侧连接,所述第二定滑轮与所述第二长边侧连接,所述第三定滑轮与所述第二导向柱的上端连接,且所述第三定滑轮位于所述传输机构的上方;所述第一绳索的一端与所述传输机构连接,所述第一绳索的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一定滑轮、所述第二定滑轮和所述第三定滑轮后,与所述传输机构连接;
所述第四定滑轮与所述第二长边侧连接,所述第五定滑轮与所述第一长边侧连接,所述第六定滑轮与所述第一导向柱的上端连接,且所述第六定滑轮位于所述传输机构的上方;所述第二绳索的一端与所述传输机构连接,所述第二绳索的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四定滑轮、所述第五定滑轮和所述第六定滑轮后,与所述传输机构连接。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传输机构的传输方向垂直。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座设置有驱动装置和滚轮,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滚轮传动连接,所述滚轮与所述导轨相配合。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提升机还包括锁定机构,所述锁定机构用于对所述基座进行固定。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举升装置包括连杆单元和驱动机构;所述连杆单元的一端与所述基座连接,所述连杆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传输机构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连杆单元伸缩,以使所述传输机构上升或下降。
进一步地,在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杆单元包括连接杆和两个相对设置的X形铰接架,所述X形铰接架设置有多个调节孔,所述连接杆的两端能够分别安装在对应的调节孔中;
所述驱动机构为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缸体与所述X形铰接架的靠近所述基座的一端铰接,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与所述连接杆铰接。
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输送系统,包括所述的提升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提升机,包括基座、举升装置以及用于连接多个工作区域的导轨;所述基座设置在所述导轨上,且所述基座能够沿所述导轨滑动,以实现所述基座在不同的工作区域之间切换;所述举升装置设置在所述基座上,且所述举升装置的上端设置有传输机构,所述传输机构用于将放置在所述传输机构上的物体向预定方向传输。
基于该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提升机,能够实现将零件等物体从所在的工作区域输送至其他工作区域。在使用时,以两层车间为例,可以将导轨安装在下层车间的地面上,将待输送的零件放置在传输机构上,零件和传输机构一起随着基座沿导轨滑动至目标工作区域。当目标工位在上层车间时,举升装置向上托举传输机构,传输机构将零件向预定方向传输,以达到目标工位。当目标工位在下层车间时,传输机构可以直接将零件输送至目标工位;如果需要的话,可以通过举升装置对传输机构的高度进行调整,使得传输机构能够将零件直接传输至目标工位的加工设备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送系统,由于使用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提升机,能够实现将零件等物体从所在的工作区域输送至其他工作区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提升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提升机中的保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提升机中的基座与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提升机中的传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提升机中的导轨的布置原理图。
图标:101-基座;102-举升装置;103-导轨;104-传输机构;105-第一长边侧;106-第二长边侧;107-锁定机构;108-支撑梁;109-短边侧;110-滚轮;111-第一工作区域;112-第二工作区域;113-第三工作区域;114-第四工作区域;115-第一定滑轮;116-第二定滑轮;117-第三定滑轮;118-第四定滑轮;119-第五定滑轮;120-第六定滑轮;121-第一绳索;122-第二绳索;123-第一导向条;124-第二导向条;125-第一导轮;126-第二导轮;127-第一子导向柱;128-第二子导向柱;129-第一齿条;130-第二齿条;131-同步轴;132-载重平台;133-驱动电机;134-主动轮;135-导向轮;136-连接杆;137-调节孔;138-安装杆;139-液压缸;140-限位件;141-第二导向柱;142-长边框;143-第一齿轮;144-第二齿轮;145-驱动装置;146-第一连杆;147-第二连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升机,包括基座101、举升装置102以及用于连接多个工作区域的导轨103;基座101设置在导轨103上,且基座101能够沿导轨103滑动,以实现基座101在不同的工作区域之间切换;举升装置102设置在基座101上,且举升装置102的上端设置有传输机构104,传输机构104用于将放置在传输机构104上的物体向预定方向传输。
基于该结构,本实施例提供的提升机,能够实现将零件等物体从所在的工作区域输送至其他的工作区域。在使用时,以两层车间为例,可以将导轨103安装在下层车间的地面上,将待输送的零件放置在传输机构104上,零件和传输机构104一起随着基座101沿导轨103滑动至目标工作区域。当目标工位在上层车间时,举升装置102向上托举传输机构104,传输机构104将零件向预定方向传输,以达到目标工位;当目标工位在下层车间时,传输机构104可以直接将零件输送至目标工位;如果需要的话,可以通过举升装置102对传输机构104的高度进行调整,使得传输机构104能够将零件直接传输至目标工位的加工设备上。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物体是指零件或其他物料,例如钢板、混凝土预制件等。本实施例中的预定方向是指向目标工位靠近的方向,也可以理解为传输机构104自身所具有的传输方向。
在某些实施例中,基座101设置有导向柱,导向柱的长度方向与举升装置102的举升方向一致;传输机构104与导向柱滑动连接,且传输机构104能够沿导向柱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
导向柱与基座101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导向柱,能够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保证传输机构104能够更加平稳地上升或下降,提高了安全性。
传输机构104与导向柱滑动连接的方式有多种,例如,在某些实施例中,导向柱设置有导向条,传输机构104设置有导轮,导轮为槽轮,例如目前常见的V型槽轮或U型槽轮等。槽轮能够与导向条相配合,从而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保证传输机构104能够更加平稳地上升或下降,提高了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导向柱设置有导向槽,传输机构104设置有导轮,导轮能够沿导向槽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柱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命名为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141。
在某些实施例中,参见图4所示,举升装置10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举升装置102沿传输机构104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导向柱包括第一子导向柱127和第二子导向柱128,第一子导向柱127和第二子导向柱128沿第一长边侧105间隔设置。第一子导向柱127设置有第一齿条129,第二子导向柱128设置有第二齿条130;传输机构104设置有同步轴131,同步轴13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齿轮143,同步轴13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齿轮144,第一齿轮143与第一齿条129啮合,第二齿轮144与第二齿条130啮合。
这样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传输机构104在升降过程中保持水平状态,防止因传输机构104整体升降不同步导致的传输机构104上的零件或其他物料出现滑落的现象,降低了风险和损失。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导向柱141也包括两个子导向柱,两个子导向柱沿第二长边侧106间隔设置,且分别与第一子导向柱127和第二子导向柱128对称设置,其结构与第一子导向柱127和第二子导向柱128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导向柱包括四个子导向柱。需要说明的是,导向柱的数量和设置的位置不仅局限于以上一种,只要能够起到导向作用即可。
在某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所示,基座101包括矩形框架,矩形框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长边侧105和第二长边侧106;第一长边侧105设置有第一导向柱,第二长边侧106设置有第二导向柱141;具体而言,参见图4所示,基座101还包括支撑梁108,支撑梁108的一端与第一长边侧105固定连接,支撑梁108的另一端与第二长边侧106固定连接,且支撑梁108的长度方向与矩形框架的短边侧109平行。
第一导向柱和第二导向柱141分别与矩形框架所在平面垂直。
提升机还包括保护机构,保护机构包括第一定滑轮115、第二定滑轮116、第三定滑轮117、第一绳索121、第四定滑轮118、第五定滑轮119、第六定滑轮120和第二绳索122;第一定滑轮115与第一长边侧105连接,第二定滑轮116与第二长边侧106连接,第三定滑轮117与第二导向柱141的上端连接,且第三定滑轮117位于传输机构104的上方;第一绳索121的一端与传输机构104连接,第一绳索121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第一定滑轮115、第二定滑轮116和第三定滑轮117后,与传输机构104连接;第四定滑轮118与第二长边侧106连接,第五定滑轮119与第一长边侧105连接,第六定滑轮120与第一导向柱的上端连接,且第六定滑轮120位于传输机构104的上方;第二绳索122的一端与传输机构104连接,第二绳索122的另一端依次绕过第四定滑轮118、第五定滑轮119和第六定滑轮120后,与传输机构104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二定滑轮116的圆心和第三定滑轮117的圆心之间连线与第一导向柱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五定滑轮119的圆心和第六定滑轮120的圆心之间连线与第二导向柱141的长度方向平行。
本实施例中,保护机构的数量为两个。
当举升装置102出现故障时,保护机构能够对传输机构104起到缓冲保护作用,防止传输机构104突然坠落,提高了提升机的安全性能。可选地将第一绳索121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传输机构104的下表面将第一绳索12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传输机构104的上表面;将第二绳索12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传输机构104的下表面,且该第二绳索122的一端所在位置与第一绳索121的另一端所在位置大体对应;将第二绳索12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传输机构104的上表面,且该第二绳索122的另一端所在位置与第一绳索121的一端所在位置大体对应。
本实施例中,矩形框架的短边侧109和支撑梁108均设置有滚轮110,滚轮110与导轨103相配合,基座101上设置有驱动装置145,驱动装置145的动力输出轴与滚轮110传动连接,便于驱动基座101沿导轨103滑动。
本实施例中,导轨103的数量为四个,支撑梁108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支撑梁108和两个短边侧109分别与四个导轨103相对应,增强了提升机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导轨103的设置方式和数量不仅局限于上述一种情况,也可以根据实际生产加工情况,自由选取其他形式的导轨103及其数量,用以实现零件在不同工作区域之间的连续输送。
例如,参见图7所示,虚线框表示工作区域,一共有四个不同的工作区域,分别为第一工作区域111、第二工作区域112、第三工作区域113和第四工作区域114;点划线表示导轨103,实线框表示基座101、举升装置102、传输机构104和待输送的零件在地面上的投影。待输送的零件位于第一工作区域111,导轨103可以沿水平方向设置,以连接第一工作区域111和第四工作区域114;导轨103也可以沿垂直方向设置,以连接第一工作区域111和第二工作区域112;导轨103还可以倾斜设置,以连接第一工作区域111和第三工作区域113。
参见图2、图4和图6所示,第一导向柱设置有第一导向条123,第二导向柱141设置有第二导向条124;传输机构104设置有第一导轮125和第二导轮126,第一导轮125和第二导轮126均为槽轮,例如目前常见的V型槽轮或U型槽轮等。槽轮能够与第一导向条123以及第二导向条124相配合,从而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保证传输机构104能够更加平稳地上升或下降,提高了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向柱设置有第一导向槽,第二导向柱141设置有第二导向槽,传输机构104设置有第一导轮125和第二导轮126,第一导轮125与第一导向槽相配合,第二导轮126与第二导向槽相配合。
在某些实施例中,导轨103的长度方向与传输机构104的传输方向垂直。
具体而言,参见图6所示,传输机构104包括载重平台132、驱动电机133、主动轮134和导向轮135,载重平台132与举升装置102连接,驱动电机133安装在载重平台132上,驱动电机133驱动主动轮134转动,零件在主动轮134和导向轮135的作用下进行输送。
可选地,载重平台132为平板框架式结构,驱动电机133和主动轮134各为四个,载重平台132的四角各设置一组驱动电机133和主动轮134,载重平台132的两个长边框142分别间隔设置有多个导向轮135,且导向轮135与主动轮134的转动方向相同。零件等其他物料能够架设于两个长边侧的主动轮134和导向轮135上,并沿着载重平台132的长边侧进行输送。
通过将导轨103的长度方向设置为与传输机构104的传输方向垂直,这样的方式不仅便于加工制造,而且便于对各个工位进行合理布局。
需要说明的是,传输机构104的形式有多种,输送方向也不仅局限于沿着载重平台132的长边侧的方向。
在某些实施例中,提升机还包括锁定机构107,锁定机构107用于对基座101进行固定。
锁定机构107的形式有多种,例如,锁定机构107为螺栓,基座101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地面上设置有多个第二螺纹孔,当基座101沿导轨103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后,将螺栓穿过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以将基座101固定在地面上。
又如,锁定机构107包括锁销油缸和导向杆,锁销油缸的缸体以及导向杆分别与基座101连接,导向杆的长度方向与锁销油缸的伸缩方向一致,锁销油缸与导向杆滑动连接,地面上设置有多个锁定孔,锁销油缸的活塞杆的自由端设置有与锁定孔相配合的锁销,当基座101沿导轨103移动至合适的位置后,将活塞杆伸出,插入锁定孔中,以将基座101固定在地面上。
在某些实施例中,举升装置102包括连杆单元和驱动机构;连杆单元的一端与基座101连接,连杆单元的另一端与传输机构104连接;驱动机构驱动连杆单元伸缩,以使传输机构104上升或下降。
连杆单元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所需提升的高度自由设置。
与现有的四立柱式油缸链条升降机构相比,本实施例能够实现的举升高度更高,且更稳定,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连杆单元的数量,缓解了四立柱过高容易出现晃动的现象。
在某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所示,连杆单元包括连接杆136和两个相对设置的X形铰接架,X形铰接架设置有多个调节孔137,连接杆136的两端能够分别安装在对应的调节孔137中;驱动机构为液压缸139,液压缸139的缸体与X形铰接架的靠近基座101的一端铰接,液压缸139的活塞杆与连接杆136铰接。
具体地,参见图1所示,X形铰接架包括第一连杆146和第二连杆147,第一连杆146的两端之间的部分与第二连杆147的两端之间的部分铰接,可选地,第一连杆146的中点与第二连杆147的中点铰接;两个第一连杆146的下端与矩形框架铰接,且两个第一连杆146的下端通过安装杆138连接,液压缸139的缸体与安装杆138铰接;两个第一连杆146的上端与载重平台132铰接;第二连杆147的下端与矩形框架滑动连接,第二连杆147的上端与载重平台132滑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连杆单元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杆单元铰接。位于上方的连杆单元中的第二连杆147设置有多个调节孔137,且两个第二连杆147上的调节孔137一一对应将连接杆136安装在不同的调节孔137中,能够实现对举升高度的调节。
在某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4所示,导轨10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限位件140。这样的方式能够对基座101进行限位,防止基座101从导轨103上滑出。
可选地,限位件140可以为限位挡板。
本实施例提供的提升机,能够在多种场景下应用。例如,在两层立体养护窑应用场景下,下层养护窑设置有多个PC构件放置位,每个PC构件放置位所在的位置与其竖直方向上相对应的上层养护窑的相应位置构成一个工作区域,也就是说,该两层车间包括了多个工作区域。本实施例提供的提升机能够将PC构件在不同的工作区域之间转移。例如,参见图7所示,PC构件位于第一工作区域111,导轨103沿水平方向设置,以连接第一工作区域111和第四工作区域114,则PC构件能够从第一工作区域111移动至第四工作区域114。又如,导轨103沿垂直方向设置,以连接第一工作区域111和第二工作区域112,则PC构件能够从第一工作区域111移动至第二工作区域112。再如,导轨103倾斜设置,以连接第一工作区域111和第三工作区域113,则PC构件能够从第一工作区域111移动至第三工作区域113。
又如,在车间长度有限的情况下,无法在长度方向上布置所有的设备,这时,就需要平行布置成多条线,以两条线为例,为了使生产加工连续进行,第一条线上的最后一台设备与第二条线上的第一台设备的位置是大体对应的,当零件运输至第一条线上的最后一台设备进行加工后,需要直接运输到第二条线上的第一台设备进行加工。在所有设备平行布置成两条线的应用场景下,相邻两个设备之间分别设置本实施例提供的提升机,将零件放置在第一个提升机的传输机构104的载重平台132上,举升装置102使传输机构104升降到位后,传输机构104将零件输送至第一台设备上进行加工,加工后的零件进入第二个提升机的传输机构104的载重平台132上,依次进行加工和输送。当零件运输至第一条线上的最后一台设备进行加工后,进入传输机构104的载重平台132上,随举升装置102一起沿导轨103的长度方向移动,运动到第二条线上的第一台设备处,传输机构104能够直接将零件运输到第二条线上的第一台设备进行加工,提高了工作效率。当不同设备的加工位置高度不同时,举升装置102能够对传输机构104的位置进行调整,高度调节范围大,适用范围广。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第二种应用场景下,还可以将导轨103布置成连接至不合格产品区域,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如果发现不合格的产品,可以沿导轨103的长度方向移动,将不合格的产品及时移送至不合格产品区域。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输送系统,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提升机。
本实施例提供的输送系统,由于使用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提升机,能够实现将零件等物体从所在的工作区域输送至其他工作区域,使得输送系统更加简单,便于合理布局生产线,也便于根据不同的生产线布局自由选取提升机的设置方式、位置和数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提升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101)、举升装置(102)以及用于连接多个工作区域的导轨(103);所述基座(101)设置在所述导轨(103)上,且所述基座(101)能够沿所述导轨(103)滑动,以实现所述基座(101)在不同的工作区域之间切换;
所述举升装置(102)设置在所述基座(101)上,且所述举升装置(102)的上端设置有传输机构(104),所述传输机构(104)用于将放置在所述传输机构(104)上的物体向预定方向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01)设置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举升装置(102)的举升方向一致;所述传输机构(104)与所述导向柱滑动连接,且所述传输机构(104)能够沿所述导向柱的长度方向往复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设置有导向槽,所述传输机构(104)设置有导轮,所述导轮与所述导向槽相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装置(10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举升装置(102)沿所述传输机构(104)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导向柱包括第一子导向柱(127)和第二子导向柱(128),所述第一子导向柱(127)和所述第二子导向柱(128)均设置在所述基座(101)的同一侧,且所述第一子导向柱(127)和所述第二子导向柱(128)分别与两个所述举升装置(102)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子导向柱(127)设置有第一齿条(129),所述第二子导向柱(128)设置有第二齿条(130);所述传输机构(104)设置有同步轴(131),所述同步轴(13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齿轮(143),所述同步轴(131)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齿轮(144),所述第一齿轮(143)与所述第一齿条(129)啮合,所述第二齿轮(144)与所述第二齿条(130)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01)包括矩形框架,所述矩形框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长边侧(105)和第二长边侧(106);所述第一长边侧(105)设置有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二长边侧(106)设置有第二导向柱(141);
所述提升机还包括用于保护传输机构(104)的保护机构,所述保护机构包括第一定滑轮(115)、第二定滑轮(116)、第三定滑轮(117)、第一绳索(121)、第四定滑轮(118)、第五定滑轮(119)、第六定滑轮(120)和第二绳索(122);
所述第一定滑轮(115)与所述第一长边侧(105)连接,所述第二定滑轮(116)与所述第二长边侧(106)连接,所述第三定滑轮(117)与所述第二导向柱(141)的上端连接,且所述第三定滑轮(117)位于所述传输机构(104)的上方;所述第一绳索(121)的一端与所述传输机构(104)连接,所述第一绳索(121)的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一定滑轮(115)、所述第二定滑轮(116)和所述第三定滑轮(117)后,与所述传输机构(104)连接;
所述第四定滑轮(118)与所述第二长边侧(106)连接,所述第五定滑轮(119)与所述第一长边侧(105)连接,所述第六定滑轮(120)与所述第一导向柱的上端连接,且所述第六定滑轮(120)位于所述传输机构(104)的上方;所述第二绳索(122)的一端与所述传输机构(104)连接,所述第二绳索(122)的另一端依次绕过所述第四定滑轮(118)、所述第五定滑轮(119)和所述第六定滑轮(120)后,与所述传输机构(104)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103)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传输机构(104)的传输方向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01)设置有驱动装置(145)和滚轮(110),所述驱动装置(145)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滚轮(110)传动连接,所述滚轮(110)与所述导轨(103)相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举升装置(102)包括连杆单元和驱动机构;所述连杆单元的一端与所述基座(101)连接,所述连杆单元的另一端与所述传输机构(104)连接;所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连杆单元伸缩,以使所述传输机构(104)上升或下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提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单元包括连接杆(136)和两个相对设置的X形铰接架,所述X形铰接架设置有多个调节孔(137),所述连接杆(136)的两端能够分别安装在对应的调节孔(137)中;
所述驱动机构为液压缸(139),所述液压缸(139)的缸体与所述X形铰接架的靠近所述基座(101)的一端铰接,所述液压缸(139)的活塞杆与所述连接杆(136)铰接。
10.一种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提升机。
CN201920968237.7U 2019-06-25 2019-06-25 提升机及输送系统 Active CN2102139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68237.7U CN210213965U (zh) 2019-06-25 2019-06-25 提升机及输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68237.7U CN210213965U (zh) 2019-06-25 2019-06-25 提升机及输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13965U true CN210213965U (zh) 2020-03-31

Family

ID=69933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68237.7U Active CN210213965U (zh) 2019-06-25 2019-06-25 提升机及输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139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572447A (zh) 一种移载货叉升降机及车辆生产线
CN109809329B (zh) 一种叉式起重机
CN109665459B (zh) 基于并联柔索驱动的托举工装
KR102105675B1 (ko) 고소 작업용 승강작업대
CN210213965U (zh) 提升机及输送系统
KR100474103B1 (ko) 겐트리크레인
WO2020215661A1 (zh) 一种自动化升降输送系统
CN207158709U (zh) 移载货叉升降机及车辆生产线
CN212100858U (zh) 滑移机构及上架装置
CN212862870U (zh) 一种输送系统
CN211998680U (zh) 一种移动式液压升降平台
CN107628572B (zh) 移载货叉升降机及使用该移载货叉升降机的车辆生产线
CN220222245U (zh) 一种换层用的单臂式提升机
CN105731045A (zh) 一种升降传送装置
CN110921504A (zh) 龙门吊架
CN110775864A (zh) 重型六柱升降机
JP2010070285A (ja) リフト装置及びそのリフト装置を有する重量物移動システム
CN211056599U (zh) 重型六柱升降机
KR100661098B1 (ko) 스태커 크레인 및 스태커 크레인 시스템
CN218058156U (zh) 一种可移动式设备门型吊
CN218290310U (zh) 水平限位机构及提升机
CN219603150U (zh) 一种升降装置及输送系统
CN210239174U (zh) 一种建筑材料转运系统
CN110921569B (zh) 长条型材物料自动卸料机及工作方法
CN115126203B (zh) 一种应用于房屋建造的搭载架及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