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12026U - 一种匹配国六lng气体发动机的重卡冷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匹配国六lng气体发动机的重卡冷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12026U
CN210212026U CN201920895774.3U CN201920895774U CN210212026U CN 210212026 U CN210212026 U CN 210212026U CN 201920895774 U CN201920895774 U CN 201920895774U CN 210212026 U CN210212026 U CN 2102120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or
support
auxiliary
auxiliary radiator
eng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9577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Xiao Zhang
张晓�
Zhi Ma
马智
Yawei Gao
郜亚伟
Jiefeng Zhang
张杰峰
Longlin Zhu
祝龙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yun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ayu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yun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yun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9577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120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120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120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冷却系统领域,具体为一种匹配国六LNG气体发动机的重卡冷却系统,其作用为能够及时冷却发动机散发出来的热量,使发动机维持在适宜的工作温度,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行。包括主散热器,固定于主散热器一端的中冷器,与中冷器相对的主散热器另外一端安装有位于发动机前端的电控硅油风扇,所述电控硅油风扇与主散热器之间环设有主护风罩,所述主散热器顶部腔体通过发动机出水软管与发动机出水口相连接,主散热器底部腔体通过散热器出水管连接至辅助散热器顶部腔体,辅助散热器通过辅助散热器出水管连接至发动机回水口上。本实用新型首次提出主系统+辅助系统的创新方案,有效解决国六LNG气体发动机的散热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匹配国六LNG气体发动机的重卡冷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冷却系统领域,具体为一种匹配国六LNG气体发动机的重卡冷却系统,其作用为能够及时冷却发动机散发出来的热量,使发动机维持在适宜的工作温度,保证发动机正常运行。
背景技术
发动机运转时会有大量的能量得不到充分利用并以热量的方式进行散发,与高温燃气相接触的零件受到强烈的加热,如不加以适当的冷却,会使发动机过热,充气系数下降,燃烧不正常(爆燃、早燃等),机油变质和烧损,零件的摩擦和磨损加剧,引起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和耐久性全面恶化。但是,如果冷却过强,机油被燃烧稀释,发动机工作粗爆,散热损失和摩擦损失增加,零件的磨损加剧,也会使发动机工作变坏。因此,冷却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发动机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
重卡冷却系统对于整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重要性在于带走发动机因燃烧所产生的热量,使发动机维持在正常的工作温度范围内,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若冷却系统的散热能力不足,会引起发动机运行过程中水温高,甚至出现“开锅”现象,使车辆不能正常运行。因此保证冷却系统的散热能力至关重要。
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LNG气体发动机,由于其排放路线采用EGR技术,整个发动机的散热量有大幅提升。相同功率及马力的LNG气体发动机,国六较国五,散热量提升 50%--60%。国六发动机散热量的大幅提升对冷却系统的设计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匹配国六发动机的冷却系统设计时,需在现有匹配国五发动机的冷却系统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散热能力,以满足国六发动机的高散热需求。
匹配国六LNG气体发动机的车型,受发动机仓宽度、车架宽度等整车布置空间的限制,布置在发动机前端的主散热器、中冷器的芯体尺寸没有加大的空间,发动机风扇也无法加大。
针对上述问题,布置在发动机前端的主散热器、中冷器芯体尺寸和发动机风扇无法加大的情况下,为了满足国六LNG气体发动机的散热需求,开发了一种全新的匹配国六LNG 气体发动机的重卡冷却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国六LNG气体发动机的散热需求,提供了一种匹配国六LNG气体发动机的重卡冷却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匹配国六LNG气体发动机的重卡冷却系统,包括主散热器,固定于主散热器一端的中冷器,与中冷器相对的主散热器另外一端安装有位于发动机前端的电控硅油风扇,所述电控硅油风扇与主散热器之间环设有主护风罩,所述主散热器顶部腔体通过发动机出水软管与发动机出水口相连接,主散热器底部腔体通过散热器出水管连接至辅助散热器顶部腔体,辅助散热器底部腔体通过辅助散热器出水管连接至发动机回水口上;
所述辅助散热器的一端安装有至少一个电子风扇,所有电子风扇与辅助散热器的端面之间环设有辅助护风罩。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散热器顶部设有热风回流挡板,所述热风回流挡板包括与驾驶室底板接触配合的挡风海绵板,分别固定于主散热器顶部两端的海绵板支撑架,
两个海绵板支撑架夹持于挡风海绵板两端并且通过螺栓与挡风海绵板固定连接,两个海绵板支撑架以及挡风海绵板相对应处两侧分别开有两个孔,中冷器的进气管和出气管分别穿置于两个孔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主散热器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左支架和右支架,所述左支架和右支架分别包括两块L型折弯板,两块L型折弯板的其中一边均通过螺栓连接至主散热器上,两块L型折弯板的另外一边对接在一起,对接处的两块L型折弯板的另外一边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减振胶垫和支撑软垫,支撑软垫的下表面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中部从上至下穿置有与车架上翼面、支撑板相配合的连接螺栓,位于支撑板下方的连接螺栓上螺纹配合有螺母;位于连接螺栓两侧的支撑板下方由下至上穿置有与支撑板、车架上翼面、支撑软垫、L型折弯板、减振胶垫相配合的长螺栓,位于减振胶垫上方的长螺栓上螺纹配合有螺母。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位于左支架和右支架下方的主散热器的两侧分别设有左拉杆和右拉杆,所述左拉杆和右拉杆分别包括呈直角Z型的板体,板体的其中一端通过螺栓固定于主散热器上,板体的另外一端内侧通过拉杆支架减振胶垫以及螺栓螺母组件与呈L型的拉杆支架的其中一自由端相连接,所述拉杆支架的另外一端与车架下翼面通过螺栓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辅助散热器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呈L型的辅助散热器支架,所述辅助散热器支架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辅助散热器上,辅助散热器支架的另外一端上下表面分别设有辅助散热器支撑软垫,辅助散热器支架上方的辅助散热器支撑软垫、辅助散热器支架的另外一端、辅助散热器支架下方的辅助散热器支撑软垫对应的开有通孔,通孔内从上至下穿置有螺栓,该螺栓与位于辅助散热器支架下方的辅助散热器支撑软垫下表面的支撑托架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位于辅助散热器支架下方的辅助散热器的两侧分别设有呈L型的辅助散热器拉杆,所述辅助散热器拉杆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辅助散热器上,辅助散热器拉杆的另外一端通过拉杆支架减振胶垫以及螺栓螺母组件与呈直角Z 型的辅助散热器拉杆支架的其中一自由端相连接,所述辅助散热器拉杆支架的另外一端与支撑托架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位于辅助散热器两侧的支撑托架的上下两端之间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在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从主散热器至辅助散热器的散热器出水管包括依次连接在一起的散热器出水软管、第一不锈钢管、第一连接胶管、第四不锈钢管以及第五连接胶管;从辅助散热器至发动机回水口的辅助散热器出水管包括依次连接在一起的第二连接胶管、第三不锈钢管、第四连接胶管、第二不锈钢管以及第三连接胶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相邻管件重叠穿置后通过抱箍固定在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与电子风扇相反的辅助散热器另外一端安装有防护网。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匹配国六LNG气体发动机的重卡冷却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匹配国六LNG气体发动机的重卡冷却系统,通过科学的理论分析及充分的实车热平衡试验验证,能够满足国六LNG气体发动机的散热需求。
(2)在发动机前端布置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首次提出主系统+辅助系统的创新方案,有效解决国六LNG气体发动机的散热问题。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主系统+辅助系统的创新方案,为散热需求较大的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匹配设计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本实用新型专利所述的匹配国六LNG气体发动机的重卡冷却系统主视图。
图2:为图1的后视图。
图3:主系统主视图。
图4:为图3的左视图。
图5:辅助系统主视图。
图6:为图5的后视图。
图7:为图5的左视图。
图8: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抱箍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热风回流挡板,100-挡风海绵板,101-海绵板支撑架,2-中冷器,3-左支架, 4-减振胶垫,5-支撑软垫,6-拉杆支架,7-左拉杆,8-主散热器,9-主护风罩,10-发动机出水软管,11-电控硅油风扇,12-散热器出水软管,13-第三连接胶管,14-第三固定支架,15- 第五固定支架,16-第四固定支架,17-第七固定支架,18-第二不锈钢管,19-第一不锈钢管, 20-第八固定支架,21-第四连接胶管,22-第一连接胶管,23-第三不锈钢管,24-第一固定支架,25-第五连接胶管,26-第四不锈钢管,27-第六固定支架,28-第二固定支架,29-第二连接胶管,30-控制器,31-水室护板,32-辅助散热器,33-辅助护风罩,34-连接杆,35-支撑托架,36-电子风扇,37-管箍,38-右支架,39-右拉杆,40-防护网,41-辅助散热器支架,42- 辅助散热器支撑软垫,43-辅助散热器拉杆支架,44-辅助散热器拉杆,45-拉杆支架减振胶垫, 46-支撑板,47-连接螺栓,48-长螺栓,49-抱箍,490-钢带,491-第一舌板,492-T型螺栓, 493-第二舌板,494-三通管,495-管帽,496-螺母,497-导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一种匹配国六LNG气体发动机的重卡冷却系统,包括主散热器8,固定于主散热器8一端的中冷器2,与中冷器2相对的主散热器8另外一端安装有位于发动机前端的电控硅油风扇11,所述电控硅油风扇11与主散热器8之间环设有主护风罩9,所述主散热器8顶部腔体通过发动机出水软管10与发动机出水口相连接,主散热器8底部腔体通过散热器出水管连接至辅助散热器32顶部腔体,辅助散热器32底部腔体通过辅助散热器出水管连接至发动机回水口上;
所述辅助散热器32的一端安装有至少一个电子风扇36,所有电子风扇36与辅助散热器32的端面之间环设有辅助护风罩33。
匹配国六LNG气体发动机的车型,受发动机仓宽度、车架宽度等整车布置空间的限制,布置在发动机前端的主散热器8、中冷器2的芯体尺寸没有加大的空间,发动机风扇也无法加大。因此,本实用新型特别增加了辅助冷却系统(包括辅助散热器32),具体实施时,辅助散热器32安装于发动机后端的车架纵梁上。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主护风罩9和辅助护风罩33使得风扇与散热器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风道,避免出现“漏风”的现象,能够有效增强风扇的吸风效果,使得冷却系统的散热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本实用新型中,主冷却系统与辅助冷却系统相配合,满足了国六LNG气体发动机的散热需求,提升了原有冷却系统的散热能力。
所述电控硅油风扇11与普通风扇相比,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及经济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了主冷却系统与辅助冷却系统的使用方法,为了能够更智能的实现该方法,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控制器30,具体的该控制器30可安装于辅助护风罩33 的顶部。
具体的:控制器30用来控制电子风扇36的运转情况,具体控制策略为:控制器30采集发动机报文信息。发动机水温升高过程中,水温达到85℃时,电子风扇36开启。水温达到95℃时,电子风扇36全速运转。水温在85℃--95℃区间内(包括85℃,但不包括95℃),电子风扇36无级增速。发动机水温降低过程中,水温在85℃--80℃区间内(包括80℃,但不包括85℃),电子风扇36维持最小转速;水温低于80℃,电子风扇36停转。另外,控制器30需判断发动机转速信号,当发动机转速<600r/min时,电子风扇36 6秒后停转。当 CAN信号丢失时,电子风扇36半速运转。
上述控制器30的具体控制策略是申请人经过大量的理论分析和充分的试验标定才得到的,是申请人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成果,该控制策略使电子风扇36的运转工况既能保证国六 LNG气体发动机的散热需求,又能使整车的经济性处于最佳的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主冷却系统包含的电控硅油风扇11是由发动机ECU控制的,其控制策略采用本领域现有常用策略即可,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的,所述主散热器8顶部设有热风回流挡板1,所述热风回流挡板1包括与驾驶室底板接触配合的挡风海绵板100,分别固定于主散热器8顶部两端的海绵板支撑架101,
两个海绵板支撑架101夹持于挡风海绵板100两端并且通过螺栓与挡风海绵板100固定连接,两个海绵板支撑架101以及挡风海绵板100相对应处两侧分别开有两个孔,中冷器 2的进气管和出气管分别穿置于两个孔内。热风回流挡板1能够封堵中冷器2与驾驶室底板之间的空隙,从而阻挡从发动机仓回流的热风,防止这部分热风被再次吸入,提升冷却系统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主散热器8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左支架3和右支架38,所述左支架3和右支架38分别包括两块L型折弯板,两块L型折弯板的其中一边均通过螺栓连接至主散热器8上,两块L型折弯板的另外一边对接在一起,对接处的两块L型折弯板的另外一边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减振胶垫4和支撑软垫5,支撑软垫5的下表面设有支撑板46,所述支撑板46中部从上至下穿置有与车架上翼面、支撑板46相配合的连接螺栓47,位于支撑板46 下方的连接螺栓47上螺纹配合有螺母;位于连接螺栓47两侧的支撑板46下方由下至上穿置有与支撑板46、车架上翼面、支撑软垫5、L型折弯板、减振胶垫4相配合的长螺栓48,位于减振胶垫4上方的长螺栓48上螺纹配合有螺母。
位于左支架3和右支架38下方的主散热器8的两侧分别设有左拉杆7和右拉杆39,所述左拉杆7和右拉杆39分别包括呈直角Z型的板体,板体的其中一端通过螺栓固定于主散热器8上,板体的另外一端内侧通过拉杆支架减振胶垫45以及螺栓螺母组件与呈L型的拉杆支架6的其中一自由端相连接,所述拉杆支架6的另外一端与车架下翼面通过螺栓相连接。
减振胶垫4和支撑软垫5能够从竖直方向上缓冲发动机、车架传递至主散热器8和中冷器2的振动。拉杆支架减振胶垫45能够从水平方向上缓冲发动机、车架传递至主散热器8 和中冷器2的振动。两者相结合能够更进一步降低主散热器8、中冷器2因振动而开裂的可能性,增强主散热器8、中冷器2与车架连接的稳定性,提升主散热器8、中冷器2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辅助散热器32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呈L型的辅助散热器支架41,所述辅助散热器支架41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辅助散热器32上,辅助散热器支架41的另外一端上下表面分别设有辅助散热器支撑软垫42,辅助散热器支架41上方的辅助散热器支撑软垫42、辅助散热器支架41的另外一端、辅助散热器支架41下方的辅助散热器支撑软垫42 对应的开有通孔,通孔内从上至下穿置有螺栓,该螺栓与位于辅助散热器支架41下方的辅助散热器支撑软垫42下表面的支撑托架35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的,位于辅助散热器支架41下方的辅助散热器32的两侧分别设有呈L型的辅助散热器拉杆44,所述辅助散热器拉杆44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辅助散热器32上,辅助散热器拉杆44的另外一端通过拉杆支架减振胶垫45以及螺栓螺母组件与呈直角Z型的辅助散热器拉杆支架43的其中一自由端相连接,所述辅助散热器拉杆支架43的另外一端与支撑托架35固定连接。
如图7所示,支撑托架35通过其右侧的三个螺栓装配于整车车架右纵梁上。辅助散热器支撑软垫42能够从竖直方向上缓冲车架传递到辅助散热器32和电子风扇36的振动,拉杆支架减振胶垫45能够从水平方向上缓冲车架传递到辅助散热器32和电子风扇36的振动。二者相结合,能够更进一步增强辅助散热器32的装配稳定性,提升辅助散热器32和电子风扇36的使用寿命。
为了保证支撑托架35的整体稳定性,位于辅助散热器32两侧的支撑托架35的上下两端之间通过连接杆34固定连接在一起。
为了便于散热器出水管和辅助散热器出水管端部的安装,从主散热器8至辅助散热器 32的散热器出水管包括依次连接在一起的散热器出水软管12、第一不锈钢管19、第一连接胶管22、第四不锈钢管26以及第五连接胶管25;从辅助散热器32至发动机回水口的辅助散热器出水管包括依次连接在一起的第二连接胶管29、第三不锈钢管23、第四连接胶管21、第二不锈钢管18以及第三连接胶管13。软管或胶管材质的管件容易变形,能够实现自由安装。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软管与胶管的材质可以为相同材料,在本领域中这些材料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获得的。
相邻管件重叠穿置后通过抱箍49固定在一起。管箍37是作为与车体部件相连接的支撑件使用。所述管箍37呈与管体环扣配合的圆环,圆环的对接处可通过紧固螺栓将环体与管件紧固在一起。由于主散热器8和辅助散热器32分别位于发动机的前端和后端,散热器出水管和辅助散热器出水管较长,而发动机仓也并非为规则的区域,管件的固定支架只能安装于不锈钢管件上(由于胶管或软管材质较软、易变形),因此为了便于出水管的安装,如图 1和2所示,靠近车架的第二不锈钢管18进水口处通过抱箍49连接有第四连接胶管21,位于车架处的第四连接胶管21与第二连接胶管29之间通过抱箍49连接有第三不锈钢管23,且第三不锈钢管23的靠近两端处分别通过管箍37安装有第一固定支架24和第二固定支架28,这两个固定支架分别固定安装于车架上。
同理所述,位于车架处的第一连接胶管22的出水口处通过抱箍49连接有第四不锈钢管 26,第四不锈钢管26与辅助散热器32之间通过抱箍49连接有第五连接胶管25。第四不锈钢管26中部通过管箍37固定安装于支撑托架35上,第四不锈钢管26的进水口处通过管箍37安装有第六固定支架27,第六固定支架27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支撑托架35上。
如图1和2所示,在第二不锈钢管18的出水口处通过管箍37安装有第三固定支架14,第一不锈钢管19的进水口处相应的通过管箍37安装有第四固定支架16,第五固定支架15 将第三固定支架14和第四固定支架16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第五固定支架15通过螺栓安装于发动机机壳上。同理所述,第一不锈钢管19和第二不锈钢管18的一端分别通过管箍37固定安装于第七固定支架17上,第一不锈钢管19和第二不锈钢管18的另外一端分别通过管箍37固定安装于第八固定支架20上,第七固定支架17和第八固定支架20分别固定安装于发动机机壳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抱箍49包括钢带490,所述钢带490的端部一侧通过第一舌板 491与T型螺钉492的头部卡设配合,所述第一舌板491两端重叠后共同固定于钢带490侧面形成弧形结构上,第一舌板491的中部上开有与T型螺钉492的头部止位配合的穿置孔;钢带490的另外一端与第一舌板491同侧的安装有第二舌板493,第二舌板493的结构与第一舌板491的结构相同,且第二舌板493的穿置孔内设有三通管494,三通管494的其中两通穿设止位于穿置孔两侧的第二舌板493内,三通管494的第三通端部固设有带有中心孔的管帽495,T型螺钉492的螺杆螺纹部穿过三通管494的第三通以及管帽495并且与螺母496 螺纹配合(螺母496与管帽495之间呈止位配合)。T型螺钉492与螺母496螺纹配合后使得钢带490围成个环体,通过调整T型螺钉492与螺母496的拧紧程度能够将相邻管件固定在一起。
进一步的,与第一舌板491同端同侧的钢带490的端部两侧向外延伸设有导向板497, T型螺钉492与螺母496在紧固过程中能够保证第二舌板493所处的钢带490的另外一端与钢带490的端部呈重叠状态,避免钢带490两端发生偏移,有效保证相邻管件之间的固定。
为了防止行车过程中飞溅的沙石对辅助散热器32造成损坏,与电子风扇36相反的辅助散热器32另外一端安装有防护网40。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避免对辅助散热器32的磕碰,在辅助散热器32的上下两端分别包覆有呈U型的水室护板30。
在本实用新型中,主散热器8、中冷器2和辅助散热器32的芯体尺寸如下:
芯高(mm) 芯宽(mm) 芯厚(mm)
主散热器 945 708 40
中冷器 570 832 50
辅助散热器 430 628.3 40
本实用新型专利中主散热器8、中冷器2和辅助散热器32的芯体尺寸参数是申请人经过大量的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才得到的,是申请人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成果,上述芯体尺寸的选定能够满足国六LNG气体发动机的散热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匹配国六LNG气体发动机的重卡冷却系统,包括主散热器(8),固定于主散热器(8)一端的中冷器(2),其特征在于,与中冷器(2)相对的主散热器(8)另外一端安装有位于发动机前端的电控硅油风扇(11),所述电控硅油风扇(11)与主散热器(8)之间环设有主护风罩(9),所述主散热器(8)顶部腔体通过发动机出水软管(10)与发动机出水口相连接,主散热器(8)底部腔体通过散热器出水管连接至辅助散热器(32)顶部腔体,辅助散热器(32)底部腔体通过辅助散热器出水管连接至发动机回水口上;
所述辅助散热器(32)的一端安装有至少一个电子风扇(36),所有电子风扇(36)与辅助散热器(32)的端面之间环设有辅助护风罩(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匹配国六LNG气体发动机的重卡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散热器(8)顶部设有热风回流挡板(1),所述热风回流挡板(1)包括与驾驶室底板接触配合的挡风海绵板(100),分别固定于主散热器(8)顶部两端的海绵板支撑架(101),
两个海绵板支撑架(101)夹持于挡风海绵板(100)两端并且通过螺栓与挡风海绵板(100)固定连接,两个海绵板支撑架(101)以及挡风海绵板(100)相对应处两侧分别开有两个孔,中冷器(2)的进气管和出气管分别穿置于两个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匹配国六LNG气体发动机的重卡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散热器(8)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左支架(3)和右支架(38),所述左支架(3)和右支架(38)分别包括两块L型折弯板,两块L型折弯板的其中一边均通过螺栓连接至主散热器(8)上,两块L型折弯板的另外一边对接在一起,对接处的两块L型折弯板的另外一边的上下表面分别设有减振胶垫(4)和支撑软垫(5),支撑软垫(5)的下表面设有支撑板(46),所述支撑板(46)中部从上至下穿置有与车架上翼面、支撑板(46)相配合的连接螺栓(47),位于支撑板(46)下方的连接螺栓(47)上螺纹配合有螺母;位于连接螺栓(47)两侧的支撑板(46)下方由下至上穿置有与支撑板(46)、车架上翼面、支撑软垫(5)、L型折弯板、减振胶垫(4)相配合的长螺栓(48),位于减振胶垫(4)上方的长螺栓(48)上螺纹配合有螺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匹配国六LNG气体发动机的重卡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左支架(3)和右支架(38)下方的主散热器(8)的两侧分别设有左拉杆(7)和右拉杆(39),所述左拉杆(7)和右拉杆(39)分别包括呈直角Z型的板体,板体的其中一端通过螺栓固定于主散热器(8)上,板体的另外一端内侧通过拉杆支架减振胶垫(45)以及螺栓螺母组件与呈L型的拉杆支架(6)的其中一自由端相连接,所述拉杆支架(6)的另外一端与车架下翼面通过螺栓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匹配国六LNG气体发动机的重卡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散热器(32)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呈L型的辅助散热器支架(41),所述辅助散热器支架(41)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辅助散热器(32)上,辅助散热器支架(41)的另外一端上下表面分别设有辅助散热器支撑软垫(42),辅助散热器支架(41)上方的辅助散热器支撑软垫(42)、辅助散热器支架(41)的另外一端、辅助散热器支架(41)下方的辅助散热器支撑软垫(42)对应的开有通孔,通孔内从上至下穿置有螺栓,该螺栓与位于辅助散热器支架(41)下方的辅助散热器支撑软垫(42)下表面的支撑托架(35)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匹配国六LNG气体发动机的重卡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辅助散热器支架(41)下方的辅助散热器(32)的两侧分别设有呈L型的辅助散热器拉杆(44),所述辅助散热器拉杆(44)的一端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辅助散热器(32)上,辅助散热器拉杆(44)的另外一端通过拉杆支架减振胶垫(45)以及螺栓螺母组件与呈直角Z型的辅助散热器拉杆支架(43)的其中一自由端相连接,所述辅助散热器拉杆支架(43)的另外一端与支撑托架(35)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匹配国六LNG气体发动机的重卡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位于辅助散热器(32)两侧的支撑托架(35)的上下两端之间通过连接杆(34)固定连接在一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匹配国六LNG气体发动机的重卡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从主散热器(8)至辅助散热器(32)的散热器出水管包括依次连接在一起的散热器出水软管(12)、第一不锈钢管(19)、第一连接胶管(22)、第四不锈钢管(26)以及第五连接胶管(25);从辅助散热器(32)至发动机回水口的辅助散热器出水管包括依次连接在一起的第二连接胶管(29)、第三不锈钢管(23)、第四连接胶管(21)、第二不锈钢管(18)以及第三连接胶管(1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匹配国六LNG气体发动机的重卡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管件重叠穿置后通过抱箍(49)固定在一起。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匹配国六LNG气体发动机的重卡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与电子风扇(36)相反的辅助散热器(32)另外一端安装有防护网(40)。
CN201920895774.3U 2019-06-14 2019-06-14 一种匹配国六lng气体发动机的重卡冷却系统 Active CN2102120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95774.3U CN210212026U (zh) 2019-06-14 2019-06-14 一种匹配国六lng气体发动机的重卡冷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95774.3U CN210212026U (zh) 2019-06-14 2019-06-14 一种匹配国六lng气体发动机的重卡冷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12026U true CN210212026U (zh) 2020-03-31

Family

ID=69932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95774.3U Active CN210212026U (zh) 2019-06-14 2019-06-14 一种匹配国六lng气体发动机的重卡冷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1202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26613A (zh) * 2019-06-14 2019-08-16 大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匹配国六lng气体发动机的重卡冷却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26613A (zh) * 2019-06-14 2019-08-16 大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匹配国六lng气体发动机的重卡冷却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76132B2 (en) Intake arrangement for multi-cylinder engine
JP2010059807A (ja) 過給機の冷却構造
CN107664078A (zh) 用于内燃发动机的egr装置
CN210212026U (zh) 一种匹配国六lng气体发动机的重卡冷却系统
CN208184834U (zh) 一种防止热风回流的挡风板装置
US6901890B2 (en) Vehicle structure
JP2000282961A (ja) Egrクーラの支持装置
JPS6343577B2 (zh)
CN202811032U (zh) 发动机排气歧管隔热罩
CN202100314U (zh) 增压柴油机进气歧管隔热罩
US20200031217A1 (en) Upper structure of engine
CN213711148U (zh) 一种内燃动车组排气管安装结构
WO2021184631A1 (zh) 一种调车机车内燃动力集中系统
CN211174398U (zh) 一种卡带式egr冷却器支架
CN102269044A (zh) 内燃机以及增压流体冷却器
CN208236510U (zh) 一种发动机吸音气缸盖
CN219672727U (zh) 矿用自卸车
CN212406870U (zh) 一种一体式汽车排气管
CN215672391U (zh) 一种高效双芯体并联式的汽车油冷器
CN110126613A (zh) 一种匹配国六lng气体发动机的重卡冷却系统
CN220955806U (zh) 一种中冷器防护板及商用车
CN213594088U (zh) 一种带凸台中冷器与散热器的连接结构
CN214499250U (zh) 用于发动机的缸盖结构及车辆
CN215321986U (zh) 一种冷却模块新型装机结构
CN212867701U (zh) 一种中冷器与上护板的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