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81952U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81952U
CN210181952U CN201921218637.2U CN201921218637U CN210181952U CN 210181952 U CN210181952 U CN 210181952U CN 201921218637 U CN201921218637 U CN 201921218637U CN 210181952 U CN210181952 U CN 2101819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evice
plate
side plate
boss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1863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hiyuan Xiao
肖士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1863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819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819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819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背光模组以及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上的盖板,所述背光模组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第一底板以及与所述第一底板连接的第一侧板,其中,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盖板之间设置有粘接层以贴合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盖板;在靠近所述粘接层的第一侧板/盖板上设置有限位部以阻隔所述粘接层流入所述显示装置内部,从而消除了粘接层进入显示装置内部影响显示性能的风险,提升了用户体验,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显示面板作为显示装置的重要部件,其可靠性直接影响显示装置的品质,特别是应用在工业及车载产品上的显示装置,尤其针对车载产品,目前车载显示装置的盖板与显示面板之间常采用的方案包括胶带固定及点胶固定的方式,其中点胶工艺由于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及粘附性,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车载显示装置中。
现有的车载显示装置的基本架构包括显示面板、背光模组以及设置于显示面板上的盖板,其中背光模组包括支架,支架与盖板之间通过粘接层(通常为胶水)进行粘附,以达到固定显示装置的目的,然而由于粘接层具有可流动性,易进入显示装置内部,从而影响产品性能,降低产品寿命。
综上所述,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显示装置,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显示装置,由于设置于盖板与支架之间的粘接层具有可流动性,易进入模组显示装置内部,从而影响产品性能,降低产品寿命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背光模组以及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上的盖板;所述背光模组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第一底板以及与所述第一底板连接的第一侧板;
其中,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盖板之间设置有粘接层以贴合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盖板;在靠近所述粘接层的第一侧板/盖板上设置有限位部以阻隔所述粘接层流入所述显示装置内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限位部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靠近所述盖板的端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限位部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靠近所述盖板的端面上的凸台,所述凸台靠近所述第一侧板的内侧壁的一侧与所述第一侧板的内侧壁保持平齐。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盖板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凸台与所述凹槽相互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凸台与所述第一侧板一体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第一侧板围绕所述第一底板的周侧设置,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一底板以及所述盖板之间形成一容纳腔,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背光模组均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的反射片、导光板以及光学膜片,其中,所述反射片、所述导光板以及所述光学膜片均平行于所述第一底板,所述反射片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中框,所述中框包括第二底板以及与所述第二底板连接的第二侧板,其中,所述第二侧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一侧板的内侧壁之间,所述显示面板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板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凸台的高度为为0.1~0.5毫米;所述凸台的宽度在0.8毫米以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显示装置,所述显示装置为车载显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在背光模组的支架上设置限位部,以阻隔在进行点胶工序时用于盖板与支架之间进行粘附的粘接层进入到显示装置内部,从而消除了粘接层进入显示装置内部影响显示性能的风险,提升了用户体验,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限位部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限位部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2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限位部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实用新型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表示。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由于设置于盖板与支架之间的粘接层具有可流动性,易进入显示装置内部,从而影响产品性能,本实施例能够解决该缺陷。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 10、背光模组20以及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10上的盖板30。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10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的下偏光片101、阵列基板102、彩膜基板103以及上偏光片104,所述阵列基板102与所述彩膜基板103对合设置,所述阵列基板102可为低温多晶硅(Low Temperature Poly-silicon,LTPS)阵列基板;进一步地,所述显示面板10可为触摸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上偏光片104上方的触摸屏体(图中未示出)。
其中,所述盖板30的材料为玻璃,用以保护所述显示面板10,具体地,所述盖板30与所述显示面板10之间涂覆有贴合层60,以贴合所述盖板30与所述显示面板10,所述贴合层60可为光学透明树脂胶(Optical Clear Resin,OCR)或光学透明胶(Optically ClearAdhesive,OCA)等材料。
其中,所述背光模组20包括支架201,所述支架201包括第一底板2011以及与所述第一底板2011连接的第一侧板2012,所述第一底板2011位于所述背光模组20的背侧,用以支撑和保护所述背光模组20;所述第一侧板2012围绕所述第一底板2011的周侧设置,所述第一侧板2012与所述第一底板2011相互垂直;所述第一侧板2012与所述第一底板2011之间形成一容纳腔40,所述显示面板10和所述背光模组20均位于所述容纳腔40内。
其中,所述第一侧板2012和所述盖板30之间设置有粘接层 70以贴合所述第一侧板2012和所述盖板30,在靠近所述粘接层 70的所述第一侧板2012的端面上设置有限位部50以阻隔所述粘接层70流入所述显示装置内部,所述显示装置内部包括所述容纳腔40。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侧板2012的内侧壁为所述第一侧板 2012靠近所述显示面板10的一侧。
具体地,所述粘接层70由流动性的粘性材料形成,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粘接层70的材料为胶水,由于胶水具有可流动性,通过在所述粘接层70一侧设置所述限位部50,可有效阻隔所述粘接层70流入所述显示装置内部,消除了所述粘接层70影响所述显示装置的显示性能的风险。
同时参考图2A,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50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2012靠近所述盖板30的端面上,所述限位部50 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2012靠近所述盖板30的端面上的凸台 501,其中所述凸台的上表面与所述盖板30下表面保持无缝紧密贴合,且所述凸台501靠近所述第一侧板2012的内侧壁的一侧与所述第一侧板2012的内侧壁保持平齐,以保证所述粘接层70的最大涂覆面积,从而确保了所述盖板30与所述支架201之间粘附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整个所述显示装置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限位部50也可设置于所述盖板30靠近所述第一侧板2012的端面上,相应地,所述限位部50包括设置于所述盖板30靠近所述第一侧板2012的端面上的凸台501,所述凸台501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侧板2012的上表面保持无缝紧密贴合,此种实施方式在此不再赘述。
具体地,所述支架201的截面形状为“回”字状,点胶区域也呈“回”字状,因此所述限位部50的截面形状也为“回”字状,也就是说,所述限位部50设置于所述显示装置的四周区域。
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凸台501的截面形状为长方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凸台501的截面形状也可为其他形状,例如梯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等形状。
具体地,所述凸台501的高度为0.1~0.5毫米;所述凸台501 的宽度在0.8毫米以上。
所述凸台501与所述第一侧板2012一体成型,其中,所述凸台501和所述第一侧板2012的制备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钣金或铝合金,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凸台501与所述第一侧板2012也可为分别相互独立的结构,在两者分别制备形成之后,再通过焊接或活动连接组装等方式将所述凸台501贴合于所述第一侧板2012上。
进一步地,参考图2B所示,所述盖板30靠近所述显示面板 10的一侧设置有凹槽301,所述凸台501的上端与所述凹槽301 相互配合,其中,所述凹槽301与所述凸台501对应设置,在可阻隔位于所述凸台501一侧的所述粘接层70进入所述显示装置内部的前提下,增加了所述盖板30与所述凸台501之间的作用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所述盖板30与所述支架201之间粘附的稳定性,进而进一步提高了整个所述显示装置的稳定性。
参考图2C,还可在所述第一侧板2012靠近所述盖板30的一侧的端面上设置有另一凹槽302,所述凸台501的下端与所述另一凹槽302相互配合,其中,所述另一凹槽302与所述凸台501对应设置,当所述凸台501出现磨损、污渍等问题时,可随时将所述凸台501从所述支架201上单独取出进行替换或清洗,而无需替换所述支架201,较为方便,且减少了生产成本。
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在与所述凸台501对应的所述第一侧板2012的端面上以及所述凸台501的下端面上分别设置有磁性件 (图中未示出),所述凸台501与所述第一侧板2012通过所述磁性件相吸从而实现贴合。
继续参考图1,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所述容纳腔内的反射片202、导光板203、光学膜片以及光源207,所述光学膜片组具体包括扩散片204、下棱镜片205以及上棱镜片 206,其中,所述反射片202、所述导光板203以及所述光学膜片组均平行于所述第一底板2011,所述反射片202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板2011上;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光源207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2012的内侧壁上,所述导光板203靠近所述第一侧板2012的内侧壁的侧面为入光面,所述导光板203的上端面为出光面。
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中框80,所述中框80位于所述容纳腔 40内,所述中框80包括第二底板801以及与所述第二底板801连接的第二侧板802,其中,所述第二底板801位于所述显示面板 10的背侧,所述显示面板10通过胶层90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板801上,以保持所述显示面板10的稳定性,其中所述胶层90 可使用双面泡棉胶形成;所述第二侧板802位于所述显示面板10 与所述第一侧板2012的内侧壁之间,所述第二侧板802与所述第二底板801相互垂直,且所述第二侧板802平行于所述第一侧板 2012,
所述中框80可采用塑胶材料,所述中框80的硬度小于所述支架201的硬度。
可以理解地,当所述粘接层70流出至所述显示装置外部时,一般情况下,可通过擦拭的方式进行清理,当然,进一步地,也可在所述粘接层70靠近所述第一侧板2012的外侧壁的一侧设置有另一限位部以阻隔所述粘接层70流出所述显示装置外部,该限位部与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限位部50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所述显示装置可为车载显示装置,能够满足车载环境对晃动和固定的要求,当然所述显示装置也可应用到手机、平板电脑、手持智能设备等之中的任意一种显示装置中,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不应以此为限。
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在背光模组的支架上设置限位部,以阻隔在进行点胶工序时用于盖板与支架之间进行粘附的粘接层进入到显示装置内部,从而消除了粘接层进入显示装置内部影响显示性能的风险,提升了用户体验,增加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背光模组以及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上的盖板;所述背光模组包括支架,所述支架包括第一底板以及与所述第一底板连接的第一侧板;
其中,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盖板之间设置有粘接层以贴合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盖板;在靠近所述粘接层的第一侧板/盖板上设置有限位部以阻隔所述粘接层流入所述显示装置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靠近所述盖板的端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侧板靠近所述盖板的端面上的凸台,所述凸台靠近所述第一侧板的内侧壁的一侧与所述第一侧板的内侧壁保持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一侧设置有凹槽,所述凸台与所述凹槽相互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与所述第一侧板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围绕所述第一底板的周侧设置,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一底板以及所述盖板之间形成一容纳腔,所述显示面板和所述背光模组均位于所述容纳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组还包括从下至上依次层叠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的反射片、导光板以及光学膜片,其中,所述反射片、所述导光板以及所述光学膜片均平行于所述第一底板,所述反射片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中框,所述中框包括第二底板以及与所述第二底板连接的第二侧板,其中,所述第二侧板位于所述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一侧板的内侧壁之间,所述显示面板固定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的高度为为0.1~0.5毫米;所述凸台的宽度在0.8毫米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为车载显示装置。
CN201921218637.2U 2019-07-29 2019-07-29 显示装置 Active CN2101819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18637.2U CN210181952U (zh) 2019-07-29 2019-07-29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18637.2U CN210181952U (zh) 2019-07-29 2019-07-29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81952U true CN210181952U (zh) 2020-03-24

Family

ID=698417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18637.2U Active CN210181952U (zh) 2019-07-29 2019-07-29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8195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79303A (zh) * 2019-07-29 2019-10-2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1540272A (zh) * 2020-05-21 2020-08-1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ltps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US11409148B2 (en) 2020-07-23 2022-08-09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a back plate having a side wall part that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bumps with a same height and arranged at interval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79303A (zh) * 2019-07-29 2019-10-2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WO2021017070A1 (zh) * 2019-07-29 2021-02-0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1540272A (zh) * 2020-05-21 2020-08-14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车载ltps模组及其制造方法
US11409148B2 (en) 2020-07-23 2022-08-09 Hefei Xinsheng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Display device comprising a back plate having a side wall part that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bumps with a same height and arranged at intervals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14974B1 (en) Display device
CN210181952U (zh) 显示装置
JP5283255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7163556A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09765716B (zh) 超窄边框液晶显示模组
CN111552116B (zh) 液晶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11766977A (zh) 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2596307A (zh) 一种无边框显示器及其组装方法
CN111443523A (zh) 电子设备及其显示组件
CN113067920B (zh) 一种电子设备
US10754082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11766726A (zh) 显示模组及具有该显示模组的显示设备
CN210090872U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110187542B (zh)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
CN214623241U (zh) 显示装置及车辆
CN213634046U (zh) 边框组件及显示装置
CN114167645A (zh) 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116125697B (zh) 超窄边框液晶显示模组加工工艺及超窄边框液晶显示模组
CN217879909U (zh) 一种高对比度液晶显示模组
CN220367699U (zh) 背光模块及显示装置
CN219872010U (zh) 一种避免热熔胶溢出的液晶显示装置
CN219266753U (zh) 一种避免显示mura的液晶显示屏
CN220872826U (zh) 一种新型触控铸件显示模组
CN111580295B (zh) 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217170580U (zh) 一种改善车载背光源侧边漏光不良的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