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69786U - 一种同时多功能节能保温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同时多功能节能保温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169786U CN210169786U CN201920292044.4U CN201920292044U CN210169786U CN 210169786 U CN210169786 U CN 210169786U CN 201920292044 U CN201920292044 U CN 201920292044U CN 210169786 U CN210169786 U CN 21016978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pot body
- preservation
- pot
- heat preserv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 Devices For Warming Or Keeping Food Or Tableware Ho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同时多功能节能保温锅,包括外锅体、聚热组件和内锅体,所述外锅体内底部设置有通孔,所述聚热组件放置在所述外锅体内底部,且位于所述通孔上方,所述聚热组件整体成环形结构,且与所述通孔同轴设置;所述聚热组件上端安装有支撑组件,用于对所述内锅体进行支撑,所述内锅体上端放置有锅盖。有益效果在于:聚热组件和内锅体分离,通过聚热组件散发热量对内锅体进行加热保温,散热慢,保温时间长;聚热组件成体成环形结构,通过通孔加热源能够直接对内锅体进行加热,聚热组件不与热源直接接触,仅吸收余热,余热吸收效果好,节能效果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时多功能节能保温锅。
背景技术
节能保温锅又叫免火再煮锅,锅底部带有独特材料制成的聚热钢圈,加热时能迅速吸热聚能,离开火源后,聚热钢圈能缓慢均匀的散热,使锅内在一定时间能持续保持沸腾状态,达到如同在炉火上继续烹饪的功效。但是,目前的保温锅的聚热圈与锅体直接接触,散热较快,影响保温时间;同时加热时聚热圈直接受热再将热量传递给锅体,吸收余热效果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同时多功能节能保温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目前的保温锅的聚热圈与锅体直接接触,散热较快,影响保温时间;同时加热时聚热圈直接受热再将热量传递给锅体,吸收余热效果不理想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聚热组件和内锅体分离,通过聚热组件散发热量对内锅体进行加热保温,散热慢,保温时间长;聚热组件成体成环形结构,通过通孔加热源能够直接对内锅体进行加热,聚热组件不与热源直接接触,仅吸收余热,余热吸收效果好,节能效果好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同时多功能节能保温锅,包括外锅体、聚热组件和内锅体,所述外锅体内底部设置有通孔,所述聚热组件放置在所述外锅体内底部,且位于所述通孔上方,所述聚热组件整体成环形结构,且与所述通孔同轴设置;所述聚热组件上端安装有支撑组件,用于对所述内锅体进行支撑,所述内锅体上端放置有锅盖;所述外锅体上端盖有保温盖,用于与所述外锅体构成密闭空间进行保温,所述外锅体底部设置有保温座,所述保温座上表面有放置槽,用于放置所述外锅体进行保温。
采用上述一种同时多功能节能保温锅,使用装置时,将所述聚热组件放置在所述外锅体的内底部,保证所述聚热组件位于所述通孔的正上方,将所述内锅体放置在所述外锅体内部,通过所述支撑组件对所述内锅体进行支撑,使所述内锅体的底端面位于所述聚热组件上方,使所述内锅体与所述聚热组件分离,将需要烹饪的食物放置在所述内锅体内部,并盖上所述锅盖,将外锅体放置在加热装置上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由于所述聚热组件整体成环形结构,且与所述通孔同轴设置,加热源会直接穿过所述通孔和所述聚热组件直接对所述内锅体进行加热,通过所述聚热组件吸收余热,能够充分利用热量,节能效果好,节能效果比现有保温锅高达80%以上;当所述内锅体内部的水和食物的混合物沸腾一分钟左右时,关闭加热源,将所述外锅体放置在所述放置槽内部,通过所述保温座进行隔离保温,将所述保温盖盖在所述外锅体上端,通过所述保温盖、所述外锅体和所述保温座三者构成保温环境,减少热量损失,同时所述聚热组件会散发吸收的热量对所述内锅体进行加热,实现保温功能,由于所述聚热组件和所述内锅体分离设置,能够延缓所述聚热组件的散热,有助于提高保温效果,可保温8-12个小时。
作为优选,所述内锅体由若干个独立锅体组拼构成。
作为优选,所述内锅体内部设置有多块隔断板。
作为优选,所述内锅体内壁焊接有支撑块,用于支撑蒸板。
作为优选,所述聚热组件包括反热圈和聚热圈,所述反热圈和所述聚热圈均成环形结构,且所述聚热圈通过承载柱安装有所述反热圈的内壁。
作为优选,所述反热圈的内壁成弧面,且向远离所述聚热圈的方向弯曲。
作为优选,所述承载柱至少设置有三个,且圆周均匀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承载柱交错分布,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承载架和旋转杆,所述承载架的截面成“U”字型结构,所述承载架内部通过转轴安装有旋转杆。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杆的厚度尺寸与所述承载架的内部宽度尺寸相等,且采用间隙配合。
作为优选,所述保温盖和所述保温座均为中空结构,且内部填充有保温棉。
有益效果在于:1、聚热组件和内锅体分离,通过聚热组件散发热量对内锅体进行加热保温,散热慢,保温时间长;
2、聚热组件成体成环形结构,通过通孔加热源能够直接对内锅体进行加热,聚热组件不与热源直接接触,仅吸收余热,余热吸收效果好,节能效果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锅体主视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聚热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温时内部结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内锅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内锅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外锅体;101、通孔;2、内锅体;201、支撑块;202、隔断板;3、锅盖;4、聚热组件;401、反热圈;402、承载柱;403、聚热圈;5、支撑组件;501、旋转杆;502、承载架;6、保温盖;7、保温座;701、放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同时多功能节能保温锅,包括外锅体1、聚热组件4和内锅体2,外锅体1内底部设置有通孔101,用于使加热源进入外锅体1内部,聚热组件4放置在外锅体1内底部,且位于通孔101上方,聚热组件4整体成环形结构,且与通孔101同轴设置,用于确保加热源穿过通孔101和聚热组件4直接对内锅体2进行加热;聚热组件4上端安装有支撑组件5,用于对内锅体2进行支撑,内锅体2上端放置有锅盖3;外锅体1上端盖有保温盖6,用于与外锅体1构成密闭空间进行保温,外锅体1底部设置有保温座7,保温座7上表面有放置槽701,用于放置外锅体1进行保温。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内锅体2由若干个独立锅体组拼构成,这样设置能够同时进行多种食物的烹饪,同时便于单独取出。
内锅体2内壁焊接有支撑块201,用于支撑蒸板。
聚热组件4包括反热圈401和聚热圈403,反热圈401和聚热圈403均成环形结构,且聚热圈403通过承载柱402安装有反热圈401的内壁,加热时,通过聚热圈403吸收余热,起到节能作用,保温时,通过聚热圈403散热对内锅体2进行加热,通过反热圈401能够将聚热圈403散发的热量发射给内锅体2,有助于充分利用聚热圈403散发的热量。
反热圈401的内壁成弧面,且向远离聚热圈403的方向弯曲,这样设置能够提高反热圈401的反热效果,有助于提高热量利用率。
承载柱402至少设置有三个,且圆周均匀分布,这样设置能够保证聚热圈403的稳固性。
支撑组件5与承载柱402交错分布,支撑组件5包括承载架502和旋转杆501,承载架502的截面成“U”字型结构,承载架502内部通过转轴安装有旋转杆501,这样设置能够使旋转杆501在聚热圈403和反热圈401之间旋转,当旋转杆501与聚热圈403的外侧接触时,能够对小尺寸的内锅体2进行支撑,当旋转杆501与反热圈401的内侧壁接触时,能够对大尺寸的内锅体2进行支撑。
旋转杆501的厚度尺寸与承载架502的内部宽度尺寸相等,且采用间隙配合,这样设置能够使旋转杆501在承载架502内部平稳旋转,保证旋转杆501的稳固性,从而保证旋转杆501对内锅体2的支撑稳固性。
保温盖6和保温座7均为中空结构,且内部填充有保温棉。
采用上述结构,使用装置时,将聚热组件4放置在外锅体1的内底部,保证聚热组件4位于通孔101的正上方,将内锅体2放置在外锅体1内部,通过支撑组件5对内锅体2进行支撑,使内锅体2的底端面位于聚热组件4上方,使内锅体2与聚热组件4分离,将需要烹饪的食物放置在内锅体2内部,并盖上锅盖3,将外锅体1放置在加热装置上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由于聚热组件4整体成环形结构,且与通孔101同轴设置,加热源会直接穿过通孔101和聚热组件4直接对内锅体2进行加热,通过聚热组件4吸收余热,能够充分利用热量,节能效果好,节能效果比现有保温锅高达80%以上;当内锅体2内部的水和食物的混合物沸腾一分钟左右时,关闭加热源,将外锅体1放置在放置槽701内部,通过保温座7进行隔离保温,将保温盖6盖在外锅体1上端,通过保温盖6、外锅体1和保温座7三者构成保温环境,减少热量损失,同时聚热组件4会散发吸收的热量对内锅体2进行加热,实现保温功能,由于聚热组件4和内锅体2分离设置,能够延缓聚热组件4的散热,有助于提高保温效果,可保温8-12个小时。
实施例二:
参见图1-图5以及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同时多功能节能保温锅,包括外锅体1、聚热组件4和内锅体2,外锅体1内底部设置有通孔101,用于使加热源进入外锅体1内部,聚热组件4放置在外锅体1内底部,且位于通孔101上方,聚热组件4整体成环形结构,且与通孔101同轴设置,用于确保加热源穿过通孔101和聚热组件4直接对内锅体2进行加热;聚热组件4上端安装有支撑组件5,用于对内锅体2进行支撑,内锅体2上端放置有锅盖3;外锅体1上端盖有保温盖6,用于与外锅体1构成密闭空间进行保温,外锅体1底部设置有保温座7,保温座7上表面有放置槽701,用于放置外锅体1进行保温。
作为可选的实施方式,内锅体2内部设置有多块隔断板202,这样设置通过隔断板202能够将内锅体2内部隔离成多个空腔,能够同时对多种实物进行烹饪。
内锅体2内壁焊接有支撑块201,用于支撑蒸板。
聚热组件4包括反热圈401和聚热圈403,反热圈401和聚热圈403均成环形结构,且聚热圈403通过承载柱402安装有反热圈401的内壁,加热时,通过聚热圈403吸收余热,起到节能作用,保温时,通过聚热圈403散热对内锅体2进行加热,通过反热圈401能够将聚热圈403散发的热量发射给内锅体2,有助于充分利用聚热圈403散发的热量。
反热圈401的内壁成弧面,且向远离聚热圈403的方向弯曲,这样设置能够提高反热圈401的反热效果,有助于提高热量利用率。
承载柱402至少设置有三个,且圆周均匀分布,这样设置能够保证聚热圈403的稳固性。
支撑组件5与承载柱402交错分布,支撑组件5包括承载架502和旋转杆501,承载架502的截面成“U”字型结构,承载架502内部通过转轴安装有旋转杆501,这样设置能够使旋转杆501在聚热圈403和反热圈401之间旋转,当旋转杆501与聚热圈403的外侧接触时,能够对小尺寸的内锅体2进行支撑,当旋转杆501与反热圈401的内侧壁接触时,能够对大尺寸的内锅体2进行支撑。
旋转杆501的厚度尺寸与承载架502的内部宽度尺寸相等,且采用间隙配合,这样设置能够使旋转杆501在承载架502内部平稳旋转,保证旋转杆501的稳固性,从而保证旋转杆501对内锅体2的支撑稳固性。
保温盖6和保温座7均为中空结构,且内部填充有保温棉。
采用上述结构,使用装置时,将聚热组件4放置在外锅体1的内底部,保证聚热组件4位于通孔101的正上方,将内锅体2放置在外锅体1内部,通过支撑组件5对内锅体2进行支撑,使内锅体2的底端面位于聚热组件4上方,使内锅体2与聚热组件4分离,将需要烹饪的食物放置在内锅体2内部,并盖上锅盖3,将外锅体1放置在加热装置上进行加热,加热过程中,由于聚热组件4整体成环形结构,且与通孔101同轴设置,加热源会直接穿过通孔101和聚热组件4直接对内锅体2进行加热,通过聚热组件4吸收余热,能够充分利用热量,节能效果好,节能效果比现有保温锅高达80%以上;当内锅体2内部的水和食物的混合物沸腾一分钟左右时,关闭加热源,将外锅体1放置在放置槽701内部,通过保温座7进行隔离保温,将保温盖6盖在外锅体1上端,通过保温盖6、外锅体1和保温座7三者构成保温环境,减少热量损失,同时聚热组件4会散发吸收的热量对内锅体2进行加热,实现保温功能,由于聚热组件4和内锅体2分离设置,能够延缓聚热组件4的散热,有助于提高保温效果,可保温8-12个小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同时多功能节能保温锅,其特征在于:包括外锅体(1)、聚热组件(4)和内锅体(2),所述外锅体(1)内底部设置有通孔(101),所述聚热组件(4)放置在所述外锅体(1)内底部,且位于所述通孔(101)上方,所述聚热组件(4)整体成环形结构,且与所述通孔(101)同轴设置;所述聚热组件(4)上端安装有支撑组件(5),用于对所述内锅体(2)进行支撑,所述内锅体(2)上端放置有锅盖(3);所述外锅体(1)上端盖有保温盖(6),用于与所述外锅体(1)构成密闭空间进行保温,所述外锅体(1)底部设置有保温座(7),所述保温座(7)上表面有放置槽(701),用于放置所述外锅体(1)进行保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同时多功能节能保温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体(2)由若干个独立锅体组拼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同时多功能节能保温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体(2)内部设置有多块隔断板(202)。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一种同时多功能节能保温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体(2)内壁焊接有支撑块(201),用于支撑蒸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同时多功能节能保温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热组件(4)包括反热圈(401)和聚热圈(403),所述反热圈(401)和所述聚热圈(403)均成环形结构,且所述聚热圈(403)通过承载柱(402)安装有所述反热圈(401)的内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同时多功能节能保温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反热圈(401)的内壁成弧面,且向远离所述聚热圈(403)的方向弯曲。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同时多功能节能保温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柱(402)至少设置有三个,且圆周均匀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一种同时多功能节能保温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5)与所述承载柱(402)交错分布,所述支撑组件(5)包括承载架(502)和旋转杆(501),所述承载架(502)的截面成“U”字型结构,所述承载架(502)内部通过转轴安装有旋转杆(50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同时多功能节能保温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杆(501)的厚度尺寸与所述承载架(502)的内部宽度尺寸相等,且采用间隙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同时多功能节能保温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盖(6)和所述保温座(7)均为中空结构,且内部填充有保温棉。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292044.4U CN210169786U (zh) | 2019-03-08 | 2019-03-08 | 一种同时多功能节能保温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292044.4U CN210169786U (zh) | 2019-03-08 | 2019-03-08 | 一种同时多功能节能保温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169786U true CN210169786U (zh) | 2020-03-24 |
Family
ID=69829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292044.4U Active CN210169786U (zh) | 2019-03-08 | 2019-03-08 | 一种同时多功能节能保温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169786U (zh) |
-
2019
- 2019-03-08 CN CN201920292044.4U patent/CN21016978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876992U (zh) | 一种聚能燃气灶 | |
CN105455608B (zh) | 高效节能烹饪器具及其支架 | |
CN210169786U (zh) | 一种同时多功能节能保温锅 | |
CN204611857U (zh) | 一种红外光波炉 | |
CN207674514U (zh) |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聚能组件 | |
CN201243966Y (zh) | 微波煲锅 | |
CN207604796U (zh) | 一种蒸汽烤箱的加热结构 | |
CN216700360U (zh) | 一种干、湿通用节能餐炉 | |
CN109990325A (zh) |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聚能组件 | |
CN212108525U (zh) | 一种电陶炉隔热装置 | |
JP3148396U (ja) | 内外二重鍋からなる熱エネルギー効率化調理鍋 | |
CN210810493U (zh) | 一种聚能蒸烤炉 | |
CN210008913U (zh) | 一种远红外线烧烤炉 | |
CN208625433U (zh) | 一种限温慢热式煎烤盘 | |
CN201855087U (zh) | 可拆卸式多功能一体锅 | |
CN207486898U (zh) | 一种燃气灶余热利用辅助锅架及燃气灶 | |
CN201958592U (zh) | 节能餐锅 | |
CN111256171A (zh) | 一种余热利用的灶具 | |
CN220141360U (zh) | 一种压力烹饪器具 | |
FR2390928A1 (fr) | Four-rotissoire a air pulse | |
CN216256748U (zh) | 一种烧烤炉 | |
CN209235860U (zh) | 一种多功能电烤炉 | |
CN212987311U (zh) | 一种用于燃气灶的锅支架 | |
CN210801280U (zh) | 一种连焗炉一体的燃气煲仔炉 | |
CN212252727U (zh) | 一种余热利用的灶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