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65892U - 一种电梯曳引轮磨损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梯曳引轮磨损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65892U
CN210165892U CN201921185646.6U CN201921185646U CN210165892U CN 210165892 U CN210165892 U CN 210165892U CN 201921185646 U CN201921185646 U CN 201921185646U CN 210165892 U CN210165892 U CN 2101658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bevel gear
bearing
traction sheave
infrared sen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8564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建华
饶良涛
周秋冬
闵文辉
吴江
刘华
周轩
黄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da Elev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ond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da Elev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Konda Elev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8564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658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658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658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梯曳引轮磨损检测装置,属于电梯技术领域,包括检测台,所述检测台的正面卡接有轴承a,且轴承a内套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位于检测台内侧的一端固定设有主动锥齿轮,且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相啮合,所述从动锥齿轮固定设于支撑轴的外侧壁;利用红外传感器检测轮槽内部的磨损程度,从而无需与曳引轮进行接触,检测效果好,检测结果准确,若干个红外传感器可以同时对曳引轮上多个轮槽同时进行检测作业,且两侧均设有红外传感器,曳引轮转动半圈即可实现对整体轮槽的检测作业,检测效率高,且转动转盘使得载台旋转,从而使得曳引轮开始旋转,红外传感器可以对轮槽内侧整体进行检测作业,在检测时更加方便快捷。

Description

一种电梯曳引轮磨损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梯曳引轮磨损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曳引轮是曳引机上的绳轮,也称曳引绳轮或驱绳轮,是电梯传递曳引动力的装置,利用曳引钢丝绳与曳引轮缘上绳槽的摩擦力传递动力,装在减速器中的蜗轮轴上,如是无齿轮曳引机,装在制动器的旁侧,与电动机轴、制动器轴在同一轴线上。
原有的曳引轮使用时间过长后会产生一定的磨损,若磨损过大则易发生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对曳引轮进行磨损检测,但是现有的磨损检测装置一般由人工用卡尺等工具进行接触式的检测,检测效果不好,且一次只能检测单个绳槽,检测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曳引轮磨损检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曳引轮磨损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台,所述检测台的正面卡接有轴承a,且轴承a内套设有转轴,所述转轴位于检测台内侧的一端固定设有主动锥齿轮,且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相啮合,所述从动锥齿轮固定设于支撑轴的外侧壁,所述支撑轴的顶端穿过检测台的上表面并与载台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载台上固定设有定位柱,且定位柱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两个电动推杆,且两个电动推杆的伸缩端上均固定设有定位球,所述检测台上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设有支撑板,且两个支撑板内均卡接有螺套,所述螺套内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拧环,且螺杆的另一端套设于轴承c内,所述轴承c卡接在安装板的一侧面,所述安装板的另一侧面固定安装有若干个红外传感器,所述检测台的内侧固定设有两个隔板,所述检测台的正面抽拉式连接有两个抽屉,且两个抽屉的正面均设有把手,所述电动推杆和红外传感器分别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转轴延伸出检测台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盘。
优选的,所述支撑轴的底端套设于轴承b内,且轴承b卡接在检测台内侧的底部。
优选的,所述载台的外侧壁设置有刻度。
优选的,所述载台的下表面固定设有四个支撑柱,且四个支撑柱的底端均固定设有万向滚珠,且四个万向滚珠均滚动连接在检测台上表面开设的限位槽内。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内卡接有两个限位套,且两个限位套内均套设有限位杆,且两个限位杆的一端均与安装板的一侧面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红外传感器、转盘、转轴、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和支撑轴的配合使用,利用红外传感器检测轮槽内部的磨损程度,从而无需与曳引轮进行接触,检测效果好,检测结果准确,若干个红外传感器可以同时对曳引轮上多个轮槽同时进行检测作业,且两侧均设有红外传感器,曳引轮转动半圈即可实现对整体轮槽的检测作业,检测效率高,且转动转盘使得载台旋转,从而使得曳引轮开始旋转,红外传感器可以对轮槽内侧整体进行检测作业,在检测时更加方便快捷。
通过拧环、螺杆、螺套和轴承c的配合使用,转动拧环带动螺杆旋转,在螺套的作用下,螺杆旋转时也可以左右移动,从而调节红外传感器与曳引轮之间的距离,进而适用与不同直径的曳引轮,实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检测台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检测台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载台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检测台;2、轴承a;3、转轴;4、转盘;5、主动锥齿轮;6、从动锥齿轮;7、支撑轴;8、轴承b;9、载台;10、限位槽;11、支撑柱;12、万向滚珠;13、定位柱;14、电动推杆;15、定位球;16、支撑板;17、螺套;18、螺杆;19、拧环;20、轴承c;21、安装板;22、限位套;23、限位杆;24、红外传感器;25、隔板;26、抽屉;27、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梯曳引轮磨损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台1,检测台1的正面卡接有轴承a2,且轴承a2内套设有转轴3,转轴3位于检测台1内侧的一端固定设有主动锥齿轮5,且主动锥齿轮5与从动锥齿轮6相啮合,从动锥齿轮6固定设于支撑轴7的外侧壁,支撑轴7的顶端穿过检测台1的上表面并与载台9的下表面固定连接,载台9上固定设有定位柱13,且定位柱13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两个电动推杆14,且两个电动推杆14的伸缩端上均固定设有定位球15,检测台1上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设有支撑板16,且两个支撑板16内均卡接有螺套17,螺套17内螺纹连接有螺杆18,螺杆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拧环19,且螺杆18的另一端套设于轴承c20内,轴承c20卡接在安装板21的一侧面,安装板21的另一侧面固定安装有若干个红外传感器24,检测台1的内侧固定设有两个隔板25,检测台1的正面抽拉式连接有两个抽屉26,且两个抽屉26的正面均设有把手27,电动推杆14和红外传感器24分别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本实施方案中,通过红外传感器24、转盘4、转轴3、主动锥齿轮5、从动锥齿轮6和支撑轴7的配合使用,利用红外传感器24检测轮槽内部的磨损程度,从而无需与曳引轮进行接触,检测效果好,检测结果准确,若干个红外传感器24可以同时对曳引轮上多个轮槽同时进行检测作业,且两侧均设有红外传感器24,曳引轮转动半圈即可实现对整体轮槽的检测作业,检测效率高,且转动转盘4使得载台9旋转,从而使得曳引轮开始旋转,红外传感器24可以对轮槽内侧整体进行检测作业,在检测时更加方便快捷,通过拧环19、螺杆18、螺套17和轴承c20的配合使用,转动拧环19带动螺杆18旋转,在螺套17的作用下,螺杆18旋转时也可以左右移动,从而调节红外传感器24与曳引轮之间的距离,进而适用与不同直径的曳引轮,实用性高,轴承a2的设置使得转轴3在旋转时更加稳定,通过定位柱13、电动推杆14和定位球15的配合使用,当曳引轮放置在载台9上后,将定位柱13穿过曳引轮的内侧,再启动两个电动推杆14同时伸长,当两个电动推杆14推动两个定位球15同时接触并挤压曳引轮的内侧后,即可保证曳引轮处于载台9上的中心处,完成定位工作,抽屉26和把手27的设置便于放置检测时所需用到的工具及仪器。
具体的,转轴3延伸出检测台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盘4;通过转盘4的设置,从而便于检测人员带动曳引轮旋转,提高检测效率。
具体的,支撑轴7的底端套设于轴承b8内,且轴承b8卡接在检测台1内侧的底部;通过轴承b8的设置,从而使得支撑轴7在旋转时更加稳定。
具体的,载台9的外侧壁设置有刻度;通过刻度的设置,从而便于检测人员了解自身曳引轮的旋转圈数。
具体的,载台9的下表面固定设有四个支撑柱11,且四个支撑柱11的底端均固定设有万向滚珠12,且四个万向滚珠12均滚动连接在检测台1上表面开设的限位槽10内;通过支撑柱11和万向滚珠12的设置,从而使得载台9在旋转时更加稳定。
具体的,支撑板16的内卡接有两个限位套22,且两个限位套22内均套设有限位杆23,且两个限位杆23的一端均与安装板21的一侧面固定连接;通过限位套22和限位杆23的设置,从而使得安装板21在左右移动时更加稳定。
需要说明的是:
电动推杆14的型号具体为FHF78789;红外传感器24的型号具体为BL-HR0603GD-TRB。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当曳引轮放置在载台9上后,将定位柱13穿过曳引轮的内侧,再启动两个电动推杆14同时伸长,当两个电动推杆14推动两个定位球15同时接触并挤压曳引轮的内侧后,即可保证曳引轮处于载台9上的中心处,完成定位工作,再利用红外传感器24检测轮槽内部的磨损程度,从而无需与曳引轮进行接触,检测效果好,检测结果准确,若干个红外传感器24可以同时对曳引轮上多个轮槽同时进行检测作业,且两侧均设有红外传感器24,曳引轮转动半圈即可实现对整体轮槽的检测作业,检测效率高,最后转动转盘4通过转轴3带动主动锥齿轮5旋转,主动锥齿轮5旋转带动从动锥齿轮6旋转,从动锥齿轮6旋转带动支撑轴7旋转,进而使得载台9旋转,从而使得曳引轮开始旋转,红外传感器24可以对轮槽内侧整体进行检测作业,在检测时更加方便快捷,当需要调节红外传感器24与曳引轮之间的距离时,转动拧环19带动螺杆18旋转,在螺套17的作用下,螺杆18旋转时也可以左右移动,从而调节红外传感器24与曳引轮之间的距离,进而适用与不同直径的曳引轮,实用性高。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电梯曳引轮磨损检测装置,包括检测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台(1)的正面卡接有轴承a(2),且轴承a(2)内套设有转轴(3),所述转轴(3)位于检测台(1)内侧的一端固定设有主动锥齿轮(5),且主动锥齿轮(5)与从动锥齿轮(6)相啮合,所述从动锥齿轮(6)固定设于支撑轴(7)的外侧壁,所述支撑轴(7)的顶端穿过检测台(1)的上表面并与载台(9)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载台(9)上固定设有定位柱(13),且定位柱(13)的外侧壁固定安装有两个电动推杆(14),且两个电动推杆(14)的伸缩端上均固定设有定位球(15),所述检测台(1)上表面的两侧均固定设有支撑板(16),且两个支撑板(16)内均卡接有螺套(17),所述螺套(17)内螺纹连接有螺杆(18),所述螺杆(1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拧环(19),且螺杆(18)的另一端套设于轴承c(20)内,所述轴承c(20)卡接在安装板(21)的一侧面,所述安装板(21)的另一侧面固定安装有若干个红外传感器(24),所述检测台(1)的内侧固定设有两个隔板(25),所述检测台(1)的正面抽拉式连接有两个抽屉(26),且两个抽屉(26)的正面均设有把手(27),所述电动推杆(14)和红外传感器(24)分别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曳引轮磨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3)延伸出检测台(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盘(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曳引轮磨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7)的底端套设于轴承b(8)内,且轴承b(8)卡接在检测台(1)内侧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曳引轮磨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台(9)的外侧壁设置有刻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曳引轮磨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台(9)的下表面固定设有四个支撑柱(11),且四个支撑柱(11)的底端均固定设有万向滚珠(12),且四个万向滚珠(12)均滚动连接在检测台(1)上表面开设的限位槽(10)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曳引轮磨损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6)的内卡接有两个限位套(22),且两个限位套(22)内均套设有限位杆(23),且两个限位杆(23)的一端均与安装板(21)的一侧面固定连接。
CN201921185646.6U 2019-07-25 2019-07-25 一种电梯曳引轮磨损检测装置 Active CN2101658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85646.6U CN210165892U (zh) 2019-07-25 2019-07-25 一种电梯曳引轮磨损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85646.6U CN210165892U (zh) 2019-07-25 2019-07-25 一种电梯曳引轮磨损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65892U true CN210165892U (zh) 2020-03-20

Family

ID=697955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85646.6U Active CN210165892U (zh) 2019-07-25 2019-07-25 一种电梯曳引轮磨损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658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14284B (zh) 一种金属容器底盖平整度检测装置
CN102788574B (zh) 一种用于小型水域的水文测量设备
CN207163984U (zh) 水浸法超声波管道探伤装置
CN210165892U (zh) 一种电梯曳引轮磨损检测装置
CN210494110U (zh) 一种悬吊式超声探头
CN216449178U (zh) 一种用于防扎轮胎测试的轮胎测试设备
CN203371646U (zh) 立式挤压水泥制管机
CN215414858U (zh) 一种汽车刹车片耐磨度检测装置
CN213778929U (zh) 一种轴承套圈轮廓检测装置
CN117029632B (zh) 一种钢丝绳粗细均匀度偏差测量装置
CN113624986A (zh) 一种用于多样品检测的水质检测台
CN217638331U (zh) 一种电化学环境下摩擦试验设备
CN211425384U (zh) 一种建筑工程检测孔深度的装置
CN201368883Y (zh) 简易测速装置
CN107014961A (zh) 一种公交车车壳涂装质量检测装置
CN208720962U (zh) 一种具有激光打标功能的齿轮双面啮合综合测量仪
CN217304229U (zh) 一种大直径圆锯片应力检测仪
CN206787431U (zh) 一种轴承外圆圆跳动检测装置
CN216991582U (zh) 一种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检验控制用定位结构
CN219142688U (zh) 一种炼钢用钢表面检测装置
CN110849978A (zh) 一种用于大管径的手动超声波检测装置
CN221326521U (zh) 一种快速自动探伤装置
CN214749886U (zh) 一种铸件无损探伤设备
CN211278285U (zh) 一种变速器生产用检测试验台
CN218120855U (zh) 一种阀门轴承检测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