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61973U - 一种清障装置及拖拉机清障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清障装置及拖拉机清障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61973U
CN210161973U CN201920865712.8U CN201920865712U CN210161973U CN 210161973 U CN210161973 U CN 210161973U CN 201920865712 U CN201920865712 U CN 201920865712U CN 210161973 U CN210161973 U CN 2101619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hinged
arm
bracket
tra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6571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戴光耀
郑世海
张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PERFECT ENGINEERING MACHINERY Co Ltd
Middle Road Automobile Rescue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PERFECT ENGINEERING MACHINERY Co Ltd
Middle Road Automobile Rescue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PERFECT ENGINEERING MACHINERY Co Ltd, Middle Road Automobile Rescue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BEI PERFECT ENGINEER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6571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619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619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619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清障装置及拖拉机清障车,涉及道路清障设备技术领域,其包括抱胎机构、托臂机构、两连接机构、两传动板和两连杆;两连接机构固定安装在机动车的车尾部,且对称设置在车后轮的两侧;连接机构与托臂机构的前端铰接,且连接机构内设置有驱动油缸,驱动油缸的缸体与连接机构铰接;传动板包括第一铰接端、第二铰接端和第三铰接端,其中,传动板的第一铰接端与机动车的车尾部铰接,传动板的第二铰接端与对应驱动油缸的活塞杆铰接;两连杆的上端分别与对应传动板的第三铰接端铰接,两连杆的下端分别与托臂机构铰接,用于传递油缸的动力至托臂机构;抱胎机构与托臂机构的后端连接,用于夹持故障车辆的轮胎。

Description

一种清障装置及拖拉机清障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清障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来讲是一种清障装置及拖拉机清障车。
背景技术
清障车全名为道路清障车,又称拖车、道路救援车、拖拽车,具有起吊、拽拉和托举牵引等多项功能,清障车主要用于道路故障车辆,城市违章车辆及抢险救援等。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障装置及拖拉机清障车,其爬彼能力强,托举达2吨左右,离地角30度以上,转弯半径小,方向液压灵活,配辅助轮,也可在涉水地段发挥作用。另外其整车高度低,满足地库救援需求。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清障装置,安装在机动车的车尾部,包括抱胎机构、托臂机构、两连接机构、两传动板和两连杆;两连接机构固定安装在机动车的车尾部,且对称设置在车后轮的两侧;所述连接机构与托臂机构的前端铰接,且连接机构内设置有驱动油缸,所述驱动油缸的缸体与连接机构铰接;所述传动板包括第一铰接端、第二铰接端和第三铰接端,其中,传动板的第一铰接端与机动车的车尾部铰接,传动板的第二铰接端与对应驱动油缸的活塞杆铰接;两连杆的上端分别与对应传动板的第三铰接端铰接,两连杆的下端分别与托臂机构铰接,用于传递油缸的动力至托臂机构;所述抱胎机构与托臂机构的后端连接,用于夹持故障车辆的轮胎。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托臂机构包括主托臂、连接座、两副托臂和两铰接板;两副托臂的后端分别通过连接轴与主托臂的前端固定连接,两副托臂的前端分别与对应的连接机构铰接;所述铰接板固定设置在对应副托臂的外侧,并与对应连杆的下端铰接;所述连接座通过安装板与主托臂的后端连接,且安装板上设置有用于限制连接座翘起高度的限位块。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杆包括杆体,杆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上连接夹座和下连接夹座。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支撑板和设置在支撑板两侧的侧板;所述侧板上设置有与托臂机构相适配的第一铰接孔和与驱动油缸缸体相适配的第二铰接孔;所述支撑板的上端设置有安装头,所述安装头和侧板上都设置有与机动车车尾部相适配的安装孔。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抱胎机构包括十字臂体、两臂套、两托架座和两L型轮胎托架;所述十字臂体的中部设置有与托臂机构相适配的铰接座;两臂套分别可伸缩的套设在十字臂体的两端;两托架座分别铰接于对应的臂套;两L型轮胎托架分别可伸缩的插装在对应的托架座内。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臂套的外壁设置有第一插销和两方向相反的链钩;所述臂套内沿轴向设置有挂钩;所述十字臂体上设置有若干与第一插销相适配的第一限位孔。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托架座上设置有第二插销和短环链;所述 L型轮胎托架上设置有若干与第二插销相适配的第二限位孔。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拖拉机清障车,包括拖拉机车体,该拖拉机车体内设置有发动机总成和燃油箱,所述拖拉机车体的车尾处设置有如上述的清障装置。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拖拉机车体的车头处设置有配重机构;所述配重机构包括配重箱,该配重箱朝向拖拉机车体的顶角处具有安装缺口,且安装缺口内设置有若干加强板。
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拖拉机车体的前轮处设置有辅助轮支架总成;所述辅助轮支架总成包括支撑竖杆、支撑斜杆和支撑横梁;所述支撑竖杆的上端设置有U型托架,支撑竖杆下端通过连接板与支撑斜杆的上端连接;所述支撑斜杆的下端与支撑横梁外侧连接,所述支撑横梁内侧设置有固定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中,拖拉机清障车的爬彼能力强,托举达2吨左右,离地角30度以上,转弯半径小,方向液压灵活,配辅助轮,也可在涉水地段发挥作用。另外其整车高度低,满足地库救援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清障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托臂机构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托臂机构的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杆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杆的正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机构的正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机构的右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抱胎机构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拖拉机清障车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配重机构的正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配重机构的右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辅助轮支架总成的正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辅助轮支架总成的右视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拖拉机清障车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拖拉机清障车拖车后的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拖拉机车体;11-发动机总成;12-燃油箱;
2-清障装置;
21-连接机构;210-支撑板;211-侧板;212-安装头;213-第一铰接孔;214-第二铰接孔;
22-驱动油缸;
23-传动板;
24-连杆;240-杆体;241-上连接夹座;242-下连接夹座;
25-托臂机构;250-主托臂;251-副托臂;252-铰接板;253-连接轴;254-安装板;255-限位块;256-连接座;
26-抱胎机构;260-十字臂体;261-铰接座;262-臂套;263-挂钩;264-链钩;265-第一插销;266-托架座;267-短环链;268-第二插销;269-L型轮胎托架;
3-配重机构;31-配重箱;32-加强板;
4-辅助轮支架总成;41-支撑竖杆;42-U型托架;43-支撑斜杆; 44-连接板;45-支撑横梁;46-固定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的实施例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方位词,如有术语“中心”,“横向(X)”、“纵向(Y)”、“竖向(Z)”、“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方位构造和操作,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具体保护范围。
此外,如有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数个”、“若干”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下面结合说明书的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描述,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清障装置,安装在机动车的车尾部,该清障装置包括抱胎机构26、托臂机构25、两连接机构21、两传动板23和两连杆24;
两连接机构21固定安装在机动车的车尾部,且对称设置在车后轮的两侧;连接机构21与托臂机构25的前端铰接,且连接机构21 内设置有驱动油缸22,驱动油缸22的缸体与连接机构21铰接;
传动板23包括第一铰接端、第二铰接端和第三铰接端,其中,传动板23的第一铰接端与机动车的车尾部铰接,传动板23的第二铰接端与对应驱动油缸22的活塞杆铰接;本实施例中,第二铰接端位于第一铰接端和第三铰接端之间。
两连杆24的上端分别与对应传动板23的第三铰接端铰接,两连杆24的下端分别与托臂机构25铰接,用于传递油缸的动力至托臂机构25;
抱胎机构26与托臂机构25的后端连接,用于夹持故障车辆的轮胎。
参见图2和图3所示,托臂机构25包括主托臂250、连接座256、两副托臂251和两铰接板252;
两副托臂251的后端分别通过连接轴253与主托臂250的前端固定连接,两副托臂251的前端分别与对应的连接机构21铰接;
铰接板252固定设置在对应副托臂251的外侧,并与对应连杆 24的下端铰接;
连接座256通过安装板254与主托臂250的后端连接,且安装板 254上设置有用于限制连接座256翘起高度的限位块255。
参见图4和图5所示,连杆24包括杆体240,杆体24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上连接夹座241和下连接夹座242。
参见图6和图7所示,连接机构21包括支撑板210和设置在支撑板210两侧的侧板211;侧板211上设置有与托臂机构25相适配的第一铰接孔213和与驱动油缸22缸体相适配的第二铰接孔214;支撑板210的上端设置有安装头212,安装头212和侧板211上都设置有与机动车车尾部相适配的安装孔。
参见图8所示,抱胎机构26包括十字臂体260、两臂套262、两托架座266和两L型轮胎托架269;
十字臂体260的中部设置有与托臂机构25相适配的铰接座261;
两臂套262分别可伸缩的套设在十字臂体260的两端;
两托架座266分别铰接于对应的臂套262;
两L型轮胎托架269分别可伸缩的插装在对应的托架座266内。
具体的,臂套262的外壁设置有第一插销265和两方向相反的链钩264;臂套262内沿轴向设置有挂钩263;十字臂体260上设置有若干与第一插销265相适配的第一限位孔。
具体的,托架座266上设置有第二插销268和短环链267;L型轮胎托架269上设置有若干与第二插销268相适配的第二限位孔。
参见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拖拉机清障车,包括拖拉机车体1,该拖拉机车体1内设置有发动机总成11和燃油箱12,拖拉机车体1的车尾处设置有如上述的清障装置2。
参见图10和图11所示,拖拉机车体1的车头处设置有配重机构 3;配重机构3包括配重箱31,该配重箱31朝向拖拉机车体1的顶角处具有安装缺口,且安装缺口内设置有若干加强板32。
参见图12和图13所示,拖拉机车体1的前轮处设置有辅助轮支架总成4;辅助轮支架总成4包括支撑竖杆41、支撑斜杆43和支撑横梁45;
支撑竖杆41的上端设置有U型托架42,支撑竖杆41下端通过连接板44与支撑斜杆43的上端连接;支撑斜杆43的下端与支撑横梁45外侧连接,支撑横梁45内侧设置有固定座46。
本实用新型拖拉机清障车的工作原理为:
参见图14和图15所示,将拖拉机清障车开至故障车辆附近,启动驱动油缸22的活塞杆收缩,动力经过传动板、连杆传导至托臂机构,进而使得抱胎机构在托臂机构的带动下与底面平齐,然后将L 型轮胎托架伸入故障车辆底部将其前轮夹紧固定,然后利用第一插销和第二插销锁紧。待抱胎机构将故障车辆前轮夹紧锁死后,启动驱动油缸22的活塞杆伸出一段距离,动力经过传动板、连杆传导至托臂机构,进而使得抱胎机构在托臂机构的带动下将故障车辆车头翘起后,启动拖拉机车体即可将故障车辆拖走。
进一步的,拖拉机车体1的车头处设置有配重机构3;可在清障机构工作时,稳定拖拉机车体的中心,防止拖拉机车体侧翻。拖拉机车体1的前轮处设置有辅助轮支架总成4,可在涉水地段发挥作用。
在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优选地”、“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于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者示例中以合适方式结合。
通过上述的结构和原理的描述,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采用本领域公知技术的改进和替代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由各权利要求限定之。

Claims (10)

1.一种清障装置,安装在机动车的车尾部,其特征在于:包括抱胎机构(26)、托臂机构(25)、两连接机构(21)、两传动板(23)和两连杆(24);
两连接机构(21)固定安装在机动车的车尾部,且对称设置在车后轮的两侧;所述连接机构(21)与托臂机构(25)的前端铰接,且连接机构(21)内设置有驱动油缸(22),所述驱动油缸(22)的缸体与连接机构(21)铰接;
所述传动板(23)包括第一铰接端、第二铰接端和第三铰接端,其中,传动板(23)的第一铰接端与机动车的车尾部铰接,传动板(23)的第二铰接端与对应驱动油缸(22)的活塞杆铰接;
两连杆(24)的上端分别与对应传动板(23)的第三铰接端铰接,两连杆(24)的下端分别与托臂机构(25)铰接,用于传递油缸的动力至托臂机构(25);
所述抱胎机构(26)与托臂机构(25)的后端连接,用于夹持故障车辆的轮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臂机构(25)包括主托臂(250)、连接座(256)、两副托臂(251)和两铰接板(252);
两副托臂(251)的后端分别通过连接轴(253)与主托臂(250)的前端固定连接,两副托臂(251)的前端分别与对应的连接机构(21)铰接;
所述铰接板(252)固定设置在对应副托臂(251)的外侧,并与对应连杆(24)的下端铰接;
所述连接座(256)通过安装板(254)与主托臂(250)的后端连接,且安装板(254)上设置有用于限制连接座(256)翘起高度的限位块(25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24)包括杆体(240),杆体(24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上连接夹座(241)和下连接夹座(24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21)包括支撑板(210)和设置在支撑板(210)两侧的侧板(211);所述侧板(211)上设置有与托臂机构(25)相适配的第一铰接孔(213)和与驱动油缸(22)缸体相适配的第二铰接孔(214);所述支撑板(210)的上端设置有安装头(212),所述安装头(212)和侧板(211)上都设置有与机动车车尾部相适配的安装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抱胎机构(26)包括十字臂体(260)、两臂套(262)、两托架座(266)和两L型轮胎托架(269);
所述十字臂体(260)的中部设置有与托臂机构(25)相适配的铰接座(261);
两臂套(262)分别可伸缩的套设在十字臂体(260)的两端;
两托架座(266)分别铰接于对应的臂套(262);
两L型轮胎托架(269)分别可伸缩的插装在对应的托架座(266)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臂套(262)的外壁设置有第一插销(265)和两方向相反的链钩(264);所述臂套(262)内沿轴向设置有挂钩(263);所述十字臂体(260)上设置有若干与第一插销(265)相适配的第一限位孔。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清障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座(266)上设置有第二插销(268)和短环链(267);所述L型轮胎托架(269)上设置有若干与第二插销(268)相适配的第二限位孔。
8.一种拖拉机清障车,包括拖拉机车体(1),该拖拉机车体(1)内设置有发动机总成(11)和燃油箱(12),其特征在于:所述拖拉机车体(1)的车尾处设置有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障装置(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拖拉机清障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拖拉机车体(1)的车头处设置有配重机构(3);所述配重机构(3)包括配重箱(31),该配重箱(31)朝向拖拉机车体(1)的顶角处具有安装缺口,且安装缺口内设置有若干加强板(32)。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拖拉机清障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拖拉机车体(1)的前轮处设置有辅助轮支架总成(4);所述辅助轮支架总成(4)包括支撑竖杆(41)、支撑斜杆(43)和支撑横梁(45);
所述支撑竖杆(41)的上端设置有U型托架(42),支撑竖杆(41)下端通过连接板(44)与支撑斜杆(43)的上端连接;所述支撑斜杆(43)的下端与支撑横梁(45)外侧连接,所述支撑横梁(45)内侧设置有固定座(46)。
CN201920865712.8U 2019-06-06 2019-06-06 一种清障装置及拖拉机清障车 Active CN2101619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65712.8U CN210161973U (zh) 2019-06-06 2019-06-06 一种清障装置及拖拉机清障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65712.8U CN210161973U (zh) 2019-06-06 2019-06-06 一种清障装置及拖拉机清障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61973U true CN210161973U (zh) 2020-03-20

Family

ID=701716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65712.8U Active CN210161973U (zh) 2019-06-06 2019-06-06 一种清障装置及拖拉机清障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6197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17154A (zh) * 2019-06-06 2019-09-10 中道汽车救援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清障装置及拖拉机清障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17154A (zh) * 2019-06-06 2019-09-10 中道汽车救援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清障装置及拖拉机清障车
CN110217154B (zh) * 2019-06-06 2024-02-20 中道汽车救援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清障装置及拖拉机清障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731402B2 (en) Operator enclosure
KR100465185B1 (ko) 프레임형 트랙터
US5674046A (en) Multiple construction equipment attachment
GB2107674A (en) Heavy duty telescopic mobile crane
CN210161973U (zh) 一种清障装置及拖拉机清障车
KR20160052391A (ko) 작업 기계용 하부 주행체
US8047311B2 (en) Method of retaining structural transmission members
US9834244B2 (en) Trailer with bogie and runners for off-road driving
JP2003166260A (ja) フロントローダとバックホーを装着できるトラクタ
CN110217154B (zh) 一种清障装置及拖拉机清障车
US6035941A (en) Tractor with a front loader
US20080202779A1 (en) Rear Implement Mounting Frame Construction for Tractor
EP0244125B1 (en) Blade-like attachment for armoured vehicles
CN218536848U (zh) 一种无副车架的修井机车架总成
EP3546661B1 (en) Wheel loader
CN214728428U (zh) 一种多功能清障车
CN220535766U (zh) 一种挖掘装载机车架
JP2679534B2 (ja) フォークリフトにおけるチェーンの取り付けピン
CN215794135U (zh) 一种便于倾倒货物的液压拖车
EP0079812B1 (fr) Véhicule automobile à usage mixte pour remorquage et manutention
CN216834020U (zh) 一种全转向塔筒运输挂车
CN214398349U (zh) 垃圾车后滚轮支撑装置和车厢可卸式垃圾车
CN213948573U (zh) 一种挖掘装载机及其整体式车架
KR200229953Y1 (ko) 구난차량용 견인삼각대 구조
CN215205072U (zh) 一种后翻车车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