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39147U - 一种定位件和包括定位件的定位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定位件和包括定位件的定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39147U
CN210139147U CN201920465327.4U CN201920465327U CN210139147U CN 210139147 U CN210139147 U CN 210139147U CN 201920465327 U CN201920465327 U CN 201920465327U CN 210139147 U CN210139147 U CN 21013914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ckle body
positioning
pressing plate
processing position
pres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6532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国新
马庆元
董建伟
高云松
黄祥虎
高云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an's Lithium Battery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 s Laser Technology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 s Laser Technology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 s Laser Technology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6532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3914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3914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3914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定位件和定位装置,其中定位件包括立柱、压板、下压头、压簧、控制开关、第一扣体、第二扣体和具有用于放置待加工件的加工位的工作台面,立柱固定设置在工作台面上且位于加工位的一侧,压板铰接在立柱上以让压板在靠近加工位的第一位置和远离加工位的第二位置之间摆动,下压头和第一扣体设置在压板的靠近加工位的表面上,第一扣体和第二扣体扣接配合并定义扣接配合处为扣合位。本实用新型在下压头下压固定待加工件时,恰好第一扣体和第二扣体扣接在一起,从而很好地起到了固定下压头的作用,相比于通过下压气缸进行固定的固定方式,具有节省生产成本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定位件和包括定位件的定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装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定位件和包括定位件的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的安全性是生产厂家最关注的问题,激光焊接作为电池生产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艺环节,对电池的抗压性和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电池模组的焊接方式主要分为侧焊和顶焊,现阶段很多生产厂家在对电池模组进行侧缝焊接时,存在电池模组在高度方向上易晃动不稳定的缺陷,从而导致受力不均匀而影响焊接效果。为了克服上述缺陷,少部分生产产家通过增设下压气缸和压头,下压气缸驱动压头下压所述电池模组,来实现高度方向上的定位。
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6392404A一种电池模组焊接夹具及电池模组焊接装置中公开了“所述电池模组焊接夹具包括:行走机构,架设于工作台上;以及下压组件,固定于所述行走机构,用于在所述行走机构将所述下压组件移动到焊接位置时,所述下压组件下压所述工作台上的电池模组。本发明所述下压组件下压所述工作台上的电池模组,实现所述下压组件在焊接位置处完成单点压紧所述电池模组的操作,针对不同结构产品不需要更换夹具,解决了不同结构的模组需要不同结构夹具压紧而造成的高成本的技术问题,提高了焊接效率。”本发明虽然解决了高度方向上的定位问题,但是采用下压气缸进行定位的这种方式存在增加生产成本的不足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位件和定位装置,旨在克服采用下压气缸进行高度方向上的定位会增加生产成本的不足之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定位件,包括立柱、压板、下压头、压簧、控制开关、第一扣体、第二扣体和具有用于放置待加工件的加工位的工作台面,立柱固定设置在工作台面上且位于加工位的一侧,压板铰接在立柱上以让压板在靠近加工位的第一位置和远离加工位的第二位置之间摆动,下压头和第一扣体设置在压板的靠近加工位的表面上,第一扣体和第二扣体扣接配合并定义扣接配合处为扣合位,压板摆动到第一位置,则下压头下压待加工件以将待加工件固定在加工位上,第一扣体与第二扣体扣合锁固以限定压板进行摆动;压簧一端设置在立柱上,第二扣体设置在压簧的另一端上,控制开关与第二扣体控制连接,控制开关驱动第二扣体往远离扣合位方向运动以脱扣并抵压压簧。本实用新型在下压头下压固定待加工件时,恰好第一扣体和第二扣体扣接在一起,从而很好地起到了固定下压头的作用,相比于通过下压气缸进行固定的固定方式,具有节省生产成本的优点。
进一步地,第一扣体和第二扣体均为挂钩,两个挂钩上具有相对的锥面或弧面,第一扣体通过锥面或弧面之间的抵压力推动第二扣体往远离扣合位方向运动,以让位第一扣体进入扣合位。如果不在挂钩上设置锥面或弧面,则第一扣体要进入扣合位时,必须再通过操作控制开关让第二扣体往远离扣合位方向运动以进行让位,所以在挂钩上设置相对的锥面或弧面,具有省去了上述操作步骤的优点。
进一步地,第二扣体包括扣接配合部、竖向连接部和被控制部,扣接配合部和被控制部分别连接在竖向连接部的两端,竖向连接部铰接在立柱上,控制开关通过抵推被控制部来带动扣接配合部往远离扣合位方向摆动以脱扣。
更进一步地,定位件还包括一安装座,安装座固定设置在立柱的靠近加工位的表面上,安装座为开口朝向扣合位的L形结构,L形结构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竖直部和水平部,压簧的一端设置在竖直部上,水平部上开有竖向贯通的安装槽,竖向连接部铰接在安装槽中。
更进一步地,控制开关包括操作部、抵推部和水平连接杆,操作部和抵推部分别连接于水平连接杆的两端,立柱上开设有水平方向的通孔,水平连接杆设置在通孔中,抵推部穿过通孔而抵推被控制部,操作部位于通孔外。将操作部设置在位于通孔外,这样使用者会有足够的操作空间来操作该操作部。
更进一步地,定位件还包括一限位块,限位块固定设置在压板的靠近加工位的表面上,压板摆动到第一位置,则限位块的下表面与竖直部的上表面相抵触而进行限位。限位块的设置,很好的避免了压板在摆动到第一位置后继续往加工位方向摆动。
进一步地,下压头高度可调节的设置在压板上。采用下压头高度可调节的设置方式,具有可定位不同高度的待加工件的优点,大大增加了适用范围,同时还可以达到压紧待加工件的目的。
更进一步地,定位件还包括一快速夹钳,快速夹钳与下压头连接,以控制下压头高度可调节的设置在压板上。
一种定位装置,包括工作台、位于加工位相对两侧的各至少一个定位件,工作台的上表面即为工作台面。
更进一步地,定位装置还包括软压条,加工位的至少有一侧的定位件数量不少于两个,同一侧的不少于两个的下压头共同设置在软压条的同一水平线的不同位置上。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在下压头下压固定待加工件时,恰好第一扣体和第二扣体扣接在一起,从而很好地起到了固定下压头的作用,相比于通过下压气缸进行固定的固定方式,具有节省生产成本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定位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定位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定位装置的左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定位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定位件的左视图;
图6是图5中A处局部放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第二扣体的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安装座的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待加工件的示意图。
在附图中,各附图标记表示:
1、立柱;4、工作台;5、待加工件;6、安装座;7、限位块;8、软压条;20、压板;21、下压头;31、压簧;32、控制开关;33、第一扣体;34、第二扣体;41、工作台面;61、竖直部;62、水平部;321、操作部;322、抵推部;323、水平连接杆;331、第一锥面;341、第二锥面;342、扣接配合部;343、竖向连接部;344、被控制部;411、加工位;621、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定位装置,定位装置包括工作台4和四个定位件,所述工作台4的上表面即为所述工作台面41,本实施例中的待加工件5为但不局限于电池模组,电池模组为方形形状,这四个定位件分别设置在大致对应所述待加工件5的四个顶角处以起到好的固定效果,当待加工件5为非方形形状时,这四个定位件最好均布环绕设置在待加工件5的外沿处,在此不再详述。
如图1-图4所示,所述定位装置还包括两根软压条8,所述加工位411的同一侧的两个下压头21共同设置在所述软压条8的同一水平线的不同位置上。本实施例中,软压条8的设置可以起到将定位件的点定位改变为线定位的效果,从而让定位更加稳定,同时由于软压条为软性材质,可以避免产生刮痕。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这两根软压条8,在此不再详述。
如图1-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定位件包括立柱1、压板20、下压头21、压簧31、控制开关32、第一扣体33、第二扣体34和具有用于放置待加工件5的加工位411的工作台面41,所述立柱1固定设置在所述工作台面41上且位于所述加工位411的一侧,所述压板20铰接在所述立柱1上以让所述压板20在靠近所述加工位411的第一位置和远离所述加工位411的第二位置之间摆动,所述下压头21和所述第一扣体33设置在所述压板20的靠近所述加工位411的表面上,所述第一扣体33和所述第二扣体34扣接配合并定义所述扣接配合处为扣合位,所述压板20摆动到所述第一位置,则所述下压头21下压所述待加工件5以将所述待加工件5固定在所述加工位411上,所述第一扣体33与所述第二扣体34扣合锁固以限定所述压板20进行摆动;所述压簧31一端设置在所述立柱1上,所述第二扣体34设置在所述压簧31的另一端上,所述控制开关32与所述第二扣体34控制连接,所述控制开关32驱动所述第二扣体34往远离所述扣合位方向运动以脱扣并抵压所述压簧31。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第一扣体33和所述第二扣体34均为挂钩,两个所述挂钩上具有相对的锥面(但不局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两个相对的弧面),第一扣体33上具有第一锥面331,第二扣体34上具有第二锥面341,所述第一扣体33通过第一锥面331和第二锥面341之间的作用力推动所述第二扣体34往远离所述扣合位方向运动,以让位所述第一扣体33进入所述扣合位,如图5和图6中所示,即当压板20快转动到第一位置时,第一锥面331触碰到第二锥面341从而将第二扣体34往右边推,这样第一扣体33就有足够的空间进入到扣合位中,当第一扣体33进入扣合位后,第二扣体34在压簧31的反作用下往左边移动从而与第一扣体33扣接在一起。如果不在挂钩上设置锥面或弧面,则第一扣体33要进入扣合位时,必须再通过操作控制开关32让第二扣体34往远离扣合位方向运动以进行让位,所以在挂钩上设置相对的锥面或弧面,具有省去了一个操作步骤的优点。
如图5和图7所示,所述第二扣体34包括扣接配合部342、竖向连接部343和被控制部344,所述扣接配合部342和所述被控制部344分别连接在所述竖向连接部343的两端,所述竖向连接部343铰接在所述立柱1上,所述控制开关32通过抵推所述被控制部344来带动所述扣接配合部342往远离所述扣合位方向摆动以脱扣。当控制开关32的抵推部322往左抵推被控制部344时,第二扣体34顺时针转动而实现脱扣。
如图5和图8所示,所述定位件还包括一安装座6,所述安装座6固定设置在所述立柱1的靠近所述加工位411的表面上,所述安装座6为开口朝向所述扣合位的L形结构,所述L形结构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竖直部61和水平部62,所述压簧31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竖直部61上,所述水平部62上开有竖向贯通的安装槽621,所述竖向连接部343铰接在所述安装槽621中。
如图5所示,所述控制开关32包括操作部321、抵推部322和水平连接杆323,所述操作部321和所述抵推部322分别连接于所述水平连接杆323的两端,所述立柱1上开设有水平方向的通孔,所述水平连接杆323设置在所述通孔中,所述抵推部322穿过所述通孔而抵推所述被控制部344,所述操作部321位于所述通孔外。将操作部321设置在位于通孔外,这样使用者会有足够的操作空间来操作该操作部321。
如图5所示,所述定位件还包括一限位块7,所述限位块7固定设置在所述压板20的靠近所述加工位411的表面上,所述压板20摆动到第一位置,则所述限位块7的下表面与所述竖直部61的上表面相抵触而进行限位。限位块7的设置,很好的避免了压板20在摆动到第一位置后继续往加工位方向摆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压头21高度可调节的设置在所述压板20上。优选的,定位件还包括一快速夹钳,快速夹钳与下压头21连接,以控制下压头21高度可调节的设置在压板20上。本实施例中的快速夹钳包括活动把手、死点夹紧结构、可调可换螺丝和固定底座,快速夹钳可在市场上直接购买得到或者是通过现有技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一种容易获得的常规设备,其具体安装方式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在此不再详述。
工作原理:
如图5和图6所示,将待加工件5放置在加工位411后,手动翻转压板20到待加工件5的上方,当压板20翻转到第一位置过程中(第一位置处,下压头21下表面刚好抵压待加工件5的上表面),第一扣体33通过第一锥面331对第二扣体34的第二锥面341施加一右下方的作用力,从而使第二扣体34往右边移动并压缩压簧31,在第一扣体33完全进入到扣合位中时,作用力消除,第二扣体34在压簧31的反作用力下往左边移动从而扣接扣合位中的第一扣体,此时待加工件5被固定在加工位411中,此时可对待加工件5进行焊接或其它加工操作。加工完毕后,人手对操作部321施加一个往左的推力,以让第二扣体34顺时针转动而从扣合位中离开,再翻转压板20,让其从第一位置摆动到第二位置,此时就可以将待加工件5从加工位411中取出了。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定位件的数量为一个,不设置软压条8,定位件中的下压头21与待加工件5的中心位置相对应。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定位件的数量为两个,不设置软压条8,这两个定位件分别设置在待加工件5的两侧的中间位置。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定位件的数量为三个,待加工件5的一侧设置其中一个定位件,待加工件5的另外一侧设置另外两个定位件,同侧的两个定位件上设置一软压条8。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这根软压条8.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定位件的数量至少为五个,定位件的具体排布以及是否设置软压条根据实际需求来定,在此不再详述。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将所述第一锥面331和所述第二锥面341更改为水平面,这样的话,第一扣体33和第二扣体34相对的两个角为直角。要将压板20摆动到第一位置处前,需先通过控制开关32将第二扣体34从扣合位中移开。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抵推部322和所述被控制部344固定连接,安装座6的水平部62上开设滑轨,第二扣体34的竖向连接部343滑动设置在滑轨上,需要将第二扣体34从扣合位中移开时,只需往外(水平外右)拉操作部,就可带动第二扣体34往右边移动而脱开。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下压头通过一连接块固定设置在压板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定位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1)、压板(20)、下压头(21)、压簧(31)、控制开关(32)、第一扣体(33)、第二扣体(34)和具有用于放置待加工件(5)的加工位(411)的工作台面(41),所述立柱(1)固定设置在所述工作台面(41)上且位于所述加工位(411)的一侧,所述压板(20)铰接在所述立柱(1)上以让所述压板(20)在靠近所述加工位(411)的第一位置和远离所述加工位(411)的第二位置之间摆动,所述下压头(21)和所述第一扣体(33)设置在所述压板(20)的靠近所述加工位(411)的表面上,所述第一扣体(33)和所述第二扣体(34)扣接配合并定义所述扣接配合处为扣合位,所述压板(20)摆动到所述第一位置,则所述下压头(21)下压所述待加工件(5)以将所述待加工件(5)固定在所述加工位(411)上,所述第一扣体(33)与所述第二扣体(34)扣合锁固以限定所述压板(20)进行摆动;所述压簧(31)一端设置在所述立柱(1)上,所述第二扣体(34)设置在所述压簧(31)的另一端上,所述控制开关(32)与所述第二扣体(34)控制连接,所述控制开关(32)驱动所述第二扣体(34)往远离所述扣合位方向运动以脱扣并抵压所述压簧(3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扣体(33)和所述第二扣体(34)均为挂钩,两个所述挂钩上具有相对的锥面或弧面,所述第一扣体(33)通过锥面或弧面之间的作用力推动所述第二扣体(34)往远离所述扣合位方向运动,以让位所述第一扣体(33)进入所述扣合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扣体(34)包括扣接配合部(342)、竖向连接部(343)和被控制部(344),所述扣接配合部(342)和所述被控制部(344)分别连接在所述竖向连接部(343)的两端,所述竖向连接部(343)铰接在所述立柱(1)上,所述控制开关(32)通过抵推所述被控制部(344)来带动所述扣接配合部(342)往远离所述扣合位方向摆动以脱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还包括一安装座(6),所述安装座(6)固定设置在所述立柱(1)的靠近所述加工位(411)的表面上,所述安装座(6)为开口朝向所述扣合位的L形结构,所述L形结构包括连接在一起的竖直部(61)和水平部(62),所述压簧(31)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竖直部(61)上,所述水平部(62)上开有竖向贯通的安装槽(621),所述竖向连接部(343)铰接在所述安装槽(621)中。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定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开关(32)包括操作部(321)、抵推部(322)和水平连接杆(323),所述操作部(321)和所述抵推部(322)分别连接于所述水平连接杆(323)的两端,所述立柱(1)上开设有水平方向的通孔,所述水平连接杆(323)设置在所述通孔中,所述抵推部(322)穿过所述通孔而抵推所述被控制部(344),所述操作部(321)位于所述通孔外。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还包括一限位块(7),所述限位块(7)固定设置在所述压板(20)的靠近所述加工位(411)的表面上,所述压板(20)摆动到第一位置,则所述限位块(7)的下表面与所述竖直部(61)的上表面相抵触而进行限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头(21)高度可调节的设置在所述压板(20)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还包括一快速夹钳,所述快速夹钳与所述下压头(21)连接,以控制所述下压头(21)高度可调节的设置在所述压板(20)上。
9.一种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4)、位于所述加工位(411)相对两侧的各至少一个如上述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定位件,所述工作台(4)的上表面即为所述工作台面(41)。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还包括软压条(8),所述加工位(411)的至少有一侧的所述定位件数量不少于两个,同一侧的不少于两个的所述下压头(21)共同设置在所述软压条(8)的同一水平线的不同位置上。
CN201920465327.4U 2019-04-04 2019-04-04 一种定位件和包括定位件的定位装置 Active CN21013914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65327.4U CN210139147U (zh) 2019-04-04 2019-04-04 一种定位件和包括定位件的定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65327.4U CN210139147U (zh) 2019-04-04 2019-04-04 一种定位件和包括定位件的定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39147U true CN210139147U (zh) 2020-03-13

Family

ID=69729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65327.4U Active CN210139147U (zh) 2019-04-04 2019-04-04 一种定位件和包括定位件的定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3914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318748A (zh) * 2020-11-05 2021-02-05 湖北禹桥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工程施工的砖块切割装置
CN114076690A (zh) * 2020-08-20 2022-02-22 株洲中车奇宏散热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热管散热器翻转检验台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76690A (zh) * 2020-08-20 2022-02-22 株洲中车奇宏散热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热管散热器翻转检验台
CN114076690B (zh) * 2020-08-20 2023-09-05 株洲中车奇宏散热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热管散热器翻转检验台
CN112318748A (zh) * 2020-11-05 2021-02-05 湖北禹桥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工程施工的砖块切割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971676B (zh) 一种汽车悬架控制臂的焊接夹紧方法
CN210139147U (zh) 一种定位件和包括定位件的定位装置
CN107962333B (zh) 一种汽车悬架控制臂的焊接夹具
CN207223271U (zh) 焊接工装夹具
CN104493404B (zh) 一种用于机器人焊接汽车座椅角铁的焊接夹具
CN211279786U (zh) 一种翻转式焊接定位压紧装置
CN113210971A (zh) 一种刹车蹄结构的工装夹具
CN210908783U (zh) 转向管总成的焊接夹具
CN209811576U (zh) 用于层板焊接的定位装置
CN110900072A (zh) 一种用于充气环保柜左右侧板的定位工装以及焊接设备
CN107498292B (zh) 一种汽车前门外水切端盖定位组装装置
CN213289145U (zh) 一种汽车用u形零部件焊接工装
CN207858212U (zh) 一种汽车a柱产品卡扣组装设备
CN206373544U (zh) 前支架组焊工装
CN211102388U (zh) 定位装置及焊接设备
CN212323039U (zh) 一种电池打钉装置
CN217889990U (zh) 多规格型号角座的焊接工装台
CN211465581U (zh) 一种双向活塞铣r角气动工装
CN219426056U (zh) 一种热铆焊接装置
CN218110596U (zh) 一种可调式定位治具
CN216705527U (zh) 一种连接板加工工装
CN210524105U (zh) 一种带自动夹具的螺柱焊修复装置
CN220560775U (zh) 一种注塑件的热板焊接工装
CN216095994U (zh) 一种方便移动对位的冲床工装
CN220943912U (zh) 一种产品焊接的工装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29

Address after: 518000 workshop 501, building 3,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enter park, No. 12, Chongqing Road, Heping community, Fuhai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an's lithium battery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No. 9988 Shennan Road,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HAN'S LASER TECHNOLOGY INDUSTRY GROUP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