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26899U - 排列输送机构及自动排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排列输送机构及自动排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26899U
CN210126899U CN201920427361.2U CN201920427361U CN210126899U CN 210126899 U CN210126899 U CN 210126899U CN 201920427361 U CN201920427361 U CN 201920427361U CN 210126899 U CN210126899 U CN 2101268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driving
capacitor element
swing
transfer ch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2736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国彪
郭玉华
张传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hengji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hengji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hengji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hengjie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2736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268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268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268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容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排列输送机构及自动排料装置,包括第一输送线及第二输送线,取料机构能够将电容器素子移送至所述第一输送线上,所述第二输送线能够产生磁吸力,以吸附固定所述电容器素子,所述第一输送线及所述第二输送线能够同步输送所述电容器素子。本实用新型的排列输送机构,第一输送线能够对电容器素子起到承托作用。同时,第二输送线能够产生磁吸力,以将电容器素子吸附固定于第二输送线上,这样当第一输送线及第二输送线同步输送电容器素子时,电容器素子能够同时受到第一输送线的承托作用及第二输送线的磁吸固定作用,从而可避免其在输送的过程中掉落,有利于保证电容器素子输送的稳固性及可靠性。

Description

排列输送机构及自动排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排列输送机构及自动排料装置。
背景技术
电容器是一种存储电荷的器件,其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电容器的主要结构包括由铝箔、电解纸及导针卷绕制成的电容器素子。
目前,卷绕完成的电容器素子一般是放置在传送带上并通过传送带进行传送,但是由于电容器素子在传送带上并不固定,这样在传送的过程中电容器素子可能会从传送带上掉落,从而影响其正常的传送。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避免电容器素子在传送过程中掉落的排列输送机构及自动排料输送装置。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排列输送机构,包括第一输送线及第二输送线,取料机构能够将电容器素子移送至所述第一输送线上,所述第二输送线能够产生磁吸力,以吸附固定所述电容器素子,所述第一输送线及所述第二输送线能够同步输送所述电容器素子。
可选地,所述第一输送线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及第一传送件,所述第一传送件绕设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上,所述取料机构能够将所述电容器素子移送至所述第一传送件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传送件移动,以使所述第一传送件输送所述电容器素子。
可选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一主动件及第一从动件,所述第一传送件绕设于所述第一主动件及所述第一从动件上,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能够通过所述第一主动件及所述第一从动件驱动所述第一传送件移动。
可选地,所述第二输送线包括第二驱动组件及第二传送件,所述第二传送件绕设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上,所述第二传送件具有磁性,以吸附固定所述电容器素子,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二传送件移动,以使所述第二传送件输送所述电容器素子。
可选地,所述排列输送机构还包括第一检测组件,所述第一检测组件设于所述第一输送线上,所述第一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电容器素子在所述第一输送线上排布的位置。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自动排料装置,包括取料机构及上述的排列输送机构,所述取料机构将所述电容器素子移送至所述第一输送线上。
可选地,所述取料机构包括固定座、滑移组件、传动组件、第一夹爪、第三驱动组件及第四驱动组件,所述滑移组件与所述固定座滑动连接,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固定座滑动连接并与所述滑移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夹爪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三驱动组件与所述滑移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夹爪用于夹取所述电容器素子,所述第三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滑移组件移动,以使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一夹爪在下料位置与取料位置之间摆动,所述第四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传动组件移动,以使所述传动组件打开所述第一夹爪。
可选地,所述固定座上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及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三连接段平行,所述第二连接段自所述第一连接段靠近所述第三连接段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三连接段倾斜,所述传动组件能够在所述第二连接段内滑动,以使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一夹爪在所述下料位置与所述取料位置之间摆动。
可选地,所述第三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凸轮、第一摆动组件及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摆动组件与所述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摆动组件与所述滑移组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于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第一摆动组件之间,所述第一凸轮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摆动组件转动,以使所述第一摆动组件带动所述滑移组件移动,所述第二弹性件能够使所述第一摆动组件复位。
可选地,所述第四驱动组件包括第二凸轮、第二摆动组件及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二摆动组件与所述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弹性件连接于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第二摆动组件之间,所述第二凸轮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摆动组件转动,以使所述第二摆动组件与所述传动组件抵接并带动所述传动组件移动,所述第三弹性件能够使所述第二摆动组件复位。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列输送机构,第一输送线能够对电容器素子起到承托作用。同时,第二输送线能够产生磁吸力,以将电容器素子吸附固定于第二输送线上,这样当第一输送线及第二输送线同步输送电容器素子时,电容器素子能够同时受到第一输送线的承托作用及第二输送线的磁吸固定作用,从而可避免其在输送的过程中掉落,有利于保证电容器素子输送的稳固性及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自动排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自动排料装置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排列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取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中取料机构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中放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中的附图标记如下:
1、取料机构;11、固定座;111、第一滑槽;1111、第一连接段;1112、第二连接段;1113、第三连接段;12、滑移组件;121、第二滑槽;13、传动组件; 131、旋转轴;132、第一摆动件;133、传动轴;1331、轴体;1332、连接部; 134、第一滚轮;14、第一夹爪;141、第一爪体;142、第二爪体;143、第一弹性件;144、第二滚轮;145、第三滚轮;15、第三驱动组件;151、第一凸轮; 152、第一摆动组件;1521、第一摆臂;1522、第二摆臂;1523、第一传动杆; 1524、第一传动板;1525、第二传动杆;1526、第三摆臂;153、第二弹性件; 154、第四滚轮;16、第四驱动组件;161、第二凸轮;162、第二摆动组件;1621、第二传动板;1622、第三传动杆;1623、第四摆臂;1624、连接轴;1625、第五摆臂;163、第三弹性件;17、第五驱动组件;171、第二驱动件;172、限位件;
2、排列输送机构;21、第一输送线;211、第一驱动组件;2111、第一驱动件;212、第一传送件;22、第二输送线;221、第二驱动组件;222、第二传送件;23、第一检测组件;
3、放料机构;31、移动模组;311、第一移动组件;3111、滑台;3112、螺母;3113、丝杆;3114、第三驱动件;312、第二移动组件;32、夹料组件;321、安装座;322、第七驱动组件;323、第二夹爪;3231、第一连接臂;3232、第二连接臂;33、第三摆动组件;331、连接件;332、第二摆动件;333、扶正件; 3331、本体;3332、缓冲部;34、第六驱动组件;35、第三检测组件;
4、载具;
5、电容器素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排料装置,其包括取料机构1、排列输送机构2及放料机构3,排列输送机构2包括第一输送线21及第二输送线22,取料机构1能够将电容器素子5移送至第一输送线21上,第二输送线22能够产生磁吸力,以吸附固定电容器素子5,第一输送线21及第二输送线22能够同步输送电容器素子5,放料机构3能够将第一输送线21及第二输送线22同步输送的电容器素子5移送至载具4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排料装置,首先通过取料机构1将电容器素子5移动至第一输送线21上,第一输送线21能够对电容器素子5起到承托作用。同时,第二输送线22能够产生磁吸力,以将电容器素子5吸附固定于第二输送线22上,这样当第一输送线21及第二输送线22同步输送电容器素子5时,电容器素子5 能够同时受到第一输送线21的承托作用及第二输送线22的磁吸固定作用,从而可避免其在输送的过程中掉落,有利于保证电容器素子5输送的稳固性及可靠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3所示,第一输送线21包括第一驱动组件211 及第一传送件212,第一传送件212绕设于第一驱动组件211上,取料机构1能够将电容器素子5移送至第一传送件212上,第一驱动组件211能够驱动第一传送件212移动,以使第一传送件212输送电容器素子5。
进一步地,如图1及图3所示,第一驱动组件211包括第一驱动件2111、第一主动件及第一从动件,第一传送件212绕设于第一主动件及第一从动件上,第一驱动件2111与第一主动件连接,第一驱动件2111能够通过第一主动件及第一从动件驱动第一传送件212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件2111为电机或马达,第一主动件及第一从动件为带轮,第一传送件212为皮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主动件及第一从动件也为链轮,第一传送件212为链条。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3所示,第二输送线22包括第二驱动组件221 及第二传送件222,第二传送件222绕设于第二驱动组件221上,第二传送件222 具有磁性,以吸附固定电容器素子5,第二驱动组件221能够驱动第二传送件222 移动,以使第二传送件222输送电容器素子5。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驱动组件221与第一驱动组件211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3所示,排列输送机构2还包括第一检测组件23,第一检测组件23设于第一输送线21上,第一检测组件23用于检测电容器素子5 在第一输送线21上排布的位置。根据第一检测组件23的检测信息可以判断出第一输送线21上是否已经排满电容器素子5。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4及图5所示,取料机构1包括固定座11、滑移组件12、传动组件13、第一夹爪14、第三驱动组件15及第四驱动组件16,滑移组件12与固定座11滑动连接,传动组件13与固定座11滑动连接并与滑移组件12转动连接,第一夹爪14与传动组件13连接,第三驱动组件15与滑移组件 12连接,第一夹爪14用于夹取电容器素子5,第三驱动组件15能够驱动滑移组件12移动,以使传动组件13带动第一夹爪14在下料位置与取料位置之间摆动,第四驱动组件16能够驱动传动组件13移动,以使传动组件13打开第一夹爪14。
当第三驱动组件15驱动滑移组件12移动时,由于传动组件13与固定座11 滑动连接并与滑移组件12转动,滑移组件12能够使传动组件13带动第一夹爪 14在下料位置与取料位置之间摆动。第一夹爪14在取料位置夹取电容器素子5 后,传动组件13带动第一夹爪14转动至下料位置,此时第四驱动组件16驱动传动组件13移动,以使传动组件13打开第一夹爪14,从而可实现将电容器素子 5移送至第一输送线21上。然后,传动组件13带动第一夹爪14由下料位置转动至取料位置,以进行下次夹取电容器素子5的操作。如此循环,可实现自动化上料操作,这种上料方式工作效率高,有利于减少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下料位置为第一输送线21的上料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及图5所示,固定座11上设有第一滑槽111,第一滑槽11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1111、第二连接段1112及第三连接段1113,第一连接段1111与第三连接段1113平行,第二连接段1112自第一连接段1111 靠近第三连接段1113的一端朝向第三连接段1113倾斜,传动组件13能够在第二连接段1112内滑动,以使传动组件13带动第一夹爪14在下料位置与取料位置之间摆动。
当第三驱动组件15驱动滑移组件12向右移动时,滑移组件12可带动传动组件13自第二连接段1112靠近第一连接段1111的一端向第二连接段1112靠近第三连接段1113的一端滑动时,由于第二连接段1112的限位和导向作用,传动组件13能够带动第一夹爪14由下料位置摆动至取料位置,以使第一夹爪14完成取料的操作。同理,当第三驱动组件15驱动滑移组件12向左移动时,滑移组件12可带动传动组件13自第二连接段1112靠近第三连接段1113的一端向第二连接段1112靠近第一连接段1111的一端滑动时,由于第二连接段1112的限位和导向作用,传动组件13能够带动第一夹爪14由取料位置摆动至下料位置,以使第一夹爪14完成下料的操作。如此循环,可实现自动上料操作,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传动组件13能够在第二连接段1112内滑动,以使传动组件 13带动第一夹爪14摆动90°。即,第一夹爪14可在水平状态与竖直状态之间切换。并且,在取料位置时,第一夹爪14处于水平状态。在下料位置时,第一夹爪14处于竖直状态。当然,第一夹爪14摆动的角度也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及图5所示,传动组件13包括旋转轴131、第一摆动件132及传动轴133,旋转轴131与滑移组件12转动连接,第一摆动件132与旋转轴131连接,传动轴133与旋转轴131滑动连接,第一夹爪14与传动轴133 连接,第一摆动件132上设有第一滚轮134,第一滚轮134能够在第二连接段1112 内滚动,以使旋转轴131带动第一夹爪14在下料位置与取料位置之间摆动,第四驱动组件16能够驱动传动轴133移动,以使传动轴133打开第一夹爪14。
当滑移组件12带动第一摆动件132上的第一滚轮134在第二连接段1112内滚动时,由于第二连接段1112的导向和限位作用,第一摆动件132可通过旋转轴131带动第一夹爪14在下料位置与取料位置之间摆动。第一夹爪14与传动轴 133连接,当第四驱动组件16驱动传动轴133移动时,传动轴133可打开第一夹爪14。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及图5所示,第一夹爪14包括第一爪体141、第二爪体142及第一弹性件143,第二爪体142与第一爪体141交叉设置且转动连接,第一弹性件143连接于第一爪体141与第二爪体142之间,第一爪体141上设有第二滚轮144,第二爪体142上设有第三滚轮145,传动轴133包括轴体1331及呈圆台状的连接部1332,轴体1331夹设于第二滚轮144与第三滚轮145之间,连接部1332与轴体1331连接,连接部1332的径向尺寸沿朝向旋转轴131的方向逐渐增大。
当第四驱动组件16驱动传动轴133移动时,传动轴133的连接部1332能够移动至第一滚轮134与第二滚轮144之间,由于连接部1332的径向尺寸沿朝向旋转轴131的方向逐渐增大,从而可使第一滚轮134与第二滚轮144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这样可实现将第一夹爪14打开,此时第一弹性件143处于拉伸形变状态。当第四驱动件停止驱动传动轴133移动时,在第一弹性件143的回复力作用下传动轴133的本体3331能够移动至第一滚轮134与第二滚轮144之间,从而可使第一夹爪14闭合。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43为弹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43也可为弹片。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4及图5所示,第三驱动组件15包括第一凸轮 151、第一摆动组件152及第二弹性件153,第一摆动组件152与固定座11转动连接,第一摆动组件152与滑移组件12滑动连接,第二弹性件153连接于固定座11与第一摆动组件152之间,第一凸轮151能够驱动第一摆动组件152转动,以使第一摆动组件152带动滑移组件12移动,第二弹性件153能够使第一摆动组件152复位。
当第一凸轮151驱动第一摆动组件152沿逆时针方向转动时,第一摆动组件 152可带动滑移组件12向右移动,进而可使传动组件13带动第一夹爪14由下料位置转动至取料位置,此时第二弹性件153处于拉伸形变状态。当第一凸轮151 停止驱动第一摆动组件152转动时,在第二弹性件153的回复力作用下可使第一摆动组件152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这样第一摆动组件152可带动滑移组件12向左移动,从而可使传动组件13带动第一夹爪14由取料位置转动至下料位置,如此循环。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4及图5所示,第一摆动组件152包括第一摆臂 1521、第二摆臂1522、第一传动杆1523、第一传动板1524、第二传动杆1525 及第三摆臂1526,第一传动杆1523与第二摆臂1522转动连接,第一传动板1524 与第二传动杆1525转动连接,第三摆臂1526与固定座11转动连接并与第二传动杆1525连接,滑移组件12与第三摆臂1526滑动连接,第一凸轮151能够驱动第一摆臂1521转动至与第二摆臂1522抵接,以通过第一传动杆1523、第一传动板1524及第二传动杆1525带动第三摆臂1526转动,第二弹性件153连接于固定座11与第三摆臂1526之间。
当第一凸轮151驱动第一摆臂1521转动至与第二摆臂1522抵接,第二摆臂 1522可通过第一传动杆1523、第一传动板1524及第二传动杆1525带动第三摆臂1526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这样第三摆臂1526可带动滑移组件12向右移动,从而可使传动组件13带动第一夹爪14由下料位置转动至取料位置,此时第二弹性件153处于拉伸形变状态。当第一凸轮151停止驱动第一摆臂1521转动时,在第二弹性件153的回复力作用下,可使第三摆臂1526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至初始位置,这样可使传动组件13带动第一夹爪14由取料位置转动至下料位置,并且第三摆臂1526也可带动第二传动杆1525、第一传动板1524、第一传动杆1523、第二摆臂1522及第一摆臂1521回复至初始位置,如此循环。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153为弹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弹性件153也可为弹片。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及图5所示,滑移组件12上设有第二滑槽121,第一摆动组件152上设有第四滚轮154,第四滚轮154能够在第二滑槽121内滚动,这样可减小第二滑槽121对第一摆动组件152的摩擦阻力,以使第一摆动组件152 的转动更加顺畅。在本实施例中,第四滚轮154设于第三摆臂1526上。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及图5所示,取料机构1还包括第二检测组件,第二检测组件设于第一夹爪14上,第二检测组件用于对电容器素子5进行短路检测。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4及图5所示,取料机构1还包括第五驱动组件 17,第五驱动组件17设于固定座11上,第五驱动组件17能够与第一摆动组件 152抵接,以使第一夹爪14转动至取料位置与下料位置之间。这样当第二检测组件检测到第一夹爪14夹取的电容器素子5短路时,通过第五驱动件与第一摆动组件152抵接,从而可使第一夹爪14转动至取料位置与下料位置之间,以将该电容器素子5移送至废料盒内。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及图5,第五驱动组件17包括第二驱动件171及限位件172,第二驱动件171设于固定座11上,限位件172与第二驱动件171连接,第二驱动件171能够驱动限位件172移动,以使限位件172与第一摆动组件152 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171驱动限位件172移动,以使限位件172与第三摆臂1526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171为气缸。当然,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二驱动件171也可为直线电机或直线马达。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4及图5所示,第四驱动组件16包括第二凸轮 161、第二摆动组件162及第三弹性件163,第二摆动组件162与固定座11转动连接,第三弹性件163连接于固定座11与第二摆动组件162之间,第二凸轮161 能够驱动第二摆动组件162转动,以使第二摆动组件162与传动组件13抵接并带动传动组件13移动,第三弹性件163能够使第二摆动组件162复位。
当第二凸轮161驱动第二摆动组件162转动时,第二摆动组件162可与传动组件13抵接并带动传动组件13移动,此时第三弹性件163处于拉伸形变状态。当第二凸轮161停止驱动第二摆动组件162转动时,在第三弹性件163的回复力作用下可使第二摆动组件162回复至初始位置,这样第二摆动组件162可与传动组件13相分离。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4及图5所示,第二摆动组件162包括第二传动板1621、第三传动杆1622、第四摆臂1623、连接轴1624及第五摆臂1625,第三传动杆1622与第二传动板1621转动连接,第四摆臂1623与第三传动杆1622 转动连接,第四摆臂1623及第五摆臂1625设于连接轴1624上,连接轴1624与固定座11转动连接,第二凸轮161能够驱动第二传动板1621转动,以使第三传动杆1622通过第四摆臂1623及连接轴1624带动第五摆臂1625转动,第三弹性件163连接于固定座11与第二传动板1621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弹性件163为弹簧。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弹性件163也可为弹片。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及图6所示,放料机构3包括移动模组31、夹料组件 32、第三摆动组件33及第六驱动组件34,夹料组件32与移动模组31连接,第三摆动组件33与夹料组件32转动连接,第六驱动组件34与第三摆动组件33连接,夹料组件32能够夹取第一输送线21及第二输送线22同步输送的电容器素子5,移动模组31能够驱动夹料组件32移动,以使夹料组件32将电容器素子5 移送至载具4内,第六驱动组件34能够驱动第三摆动组件33转动,以使第三摆动组件33与载具4内的电容器素子5抵接并带动电容器素子5移动。
当移动模组31驱动夹料组件32移动时,夹料组件32可将第一输送线21及第二输送线22同步输送的电容器素子5移送至载具4内。然后第六驱动组件34 驱动第三摆动组件33转动,这样可使第三摆动组件33与电容器素子5抵接并带动电容器素子5移动,从而可调整电容器素子5在载具4内排列的整齐度。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三摆动组件33包括连接件331、第二摆动件332及扶正件333,夹料组件32与第二摆动件332转动连接,第六驱动组件34 与连接件331连接,第二摆动件332与连接件331转动连接,扶正件333与第二摆动件332连接,第六驱动组件34能够驱动连接件331移动,以使第二摆动件 332带动扶正件333转动至与电容器素子5抵接并带动电容器素子5移动。
当第六驱动组件34驱动连接件331移动时,连接件331可带动第二摆动件 332转动,扶正件333与第二摆动件332连接,这样可使扶正件333转动至与电容器素子5抵接并带动电容器素子5移动,从而可通过扶正件333调整电容器素子5在载具4内排列的整齐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六驱动组件34为气缸。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六驱动组件34也可为直线电机或直线马达。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扶正件333包括本体3331及设于本体3331上的缓冲部3332,本体3331与第二摆动件332连接,缓冲部3332能够与电容器素子5抵接并带动电容器素子5移动,缓冲部3332用于缓冲对电容器素子5的碰撞。
当第二摆动件332转动时,可通过本体3331带动缓冲部3332转动,从而可使缓冲部3332能够与电容器素子5抵接并带动电容器素子5移动,从而可调整电容器素子5在载具4内排列的整齐度。并且,缓冲部3332还能够缓冲对电容器素子5的碰撞,以避免造成电容器素子5损坏。
在一实施例中,缓冲部3332为硅胶件或橡胶件。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夹料组件32包括安装座321、第七驱动组件322及第二夹爪323,安装座321与移动模组31连接,第七驱动组件322设于安装座321上,第二夹爪323与第七驱动组件322连接,第三摆动组件33与安装座321转动连接,第七驱动组件322能够驱动第二夹爪323夹取电容器素子5,移动模组31能够通过安装座321驱动第七驱动组件322移动,以使第二夹爪323 将电容器素子5移送至载具4内。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摆动件332与安装座321转动连接,安装座321与第二移动组件312连接。第二移动组件312能够驱动安装座321沿第二方向移动,以通过第七驱动组件322带动第二夹爪323沿第二方向移动。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二夹爪32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臂3231 及第二连接臂3232,第一连接臂3231及第二连接臂3232均与第七驱动组件322 连接,第七驱动组件322能够驱动第一连接臂3231及第二连接臂3232相互靠近,以通过第一连接臂3231及第二连接臂3232夹取电容器素子5。
在本实施例中,第七驱动组件322为气缸。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移动模组31包括第一移动组件311及第二移动组件312,第二移动组件312与第一移动组件311连接,夹料组件32与第二移动组件312连接,第一移动组件311能够驱动第二移动组件312沿第一方向移动,第二移动组件312能够驱动夹料组件32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其中,第一方向为图中X方向,第二方向为图中Y方向。
当第一移动组件311驱动第二移动组件312沿第一方向移动时,夹料组件32 与第二移动组件312连接,这样可通过第二移动组件312带动夹料组件32沿第一方向移动。此外,第二移动组件312还可驱动夹料组件32沿第二方向移动,这样可使夹料组件32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构成的平面内任意移动,以满足实际放料的需求。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第一移动组件311包括滑台3111、螺母3112、丝杆3113及第三驱动件3114,螺母3112滑动设于滑台3111上,且螺母3112与第二移动组件312连接,丝杆3113与螺母3112连接,第三驱动件3114与丝杆 3113连接,第三驱动件3114能够驱动丝杆3113转动,以使螺母3112带动第二移动组件312沿第一方向移动,从而可实现通过第二移动组件312带动夹料组件 32沿第一方向移动。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驱动件3114为马达。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三驱动件3114也可为马达。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移动组件312和第一移动组件311的结构及工作原理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放料机构3还包括第三检测组件35,第三检测组件35设于第一移动组件311上,第三检测组件35用于检测第二移动组件312 沿第一方向移动的位置。根据第三检测组件35检测的信息可对第二移动组件312 的移动进行控制,以避免第二移动组件312与其他部件发生碰撞。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排列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输送线及第二输送线,取料机构能够将电容器素子移送至所述第一输送线上,所述第二输送线能够产生磁吸力,以吸附固定所述电容器素子,所述第一输送线及所述第二输送线能够同步输送所述电容器素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列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送线包括第一驱动组件及第一传送件,所述第一传送件绕设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上,所述取料机构能够将所述电容器素子移送至所述第一传送件上,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传送件移动,以使所述第一传送件输送所述电容器素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列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一主动件及第一从动件,所述第一传送件绕设于所述第一主动件及所述第一从动件上,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第一主动件连接,所述第一驱动件能够通过所述第一主动件及所述第一从动件驱动所述第一传送件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列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输送线包括第二驱动组件及第二传送件,所述第二传送件绕设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上,所述第二传送件具有磁性,以吸附固定所述电容器素子,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二传送件移动,以使所述第二传送件输送所述电容器素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列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列输送机构还包括第一检测组件,所述第一检测组件设于所述第一输送线上,所述第一检测组件用于检测所述电容器素子在所述第一输送线上排布的位置。
6.一种自动排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取料机构及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排列输送机构,所述取料机构将所述电容器素子移送至所述第一输送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排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料机构包括固定座、滑移组件、传动组件、第一夹爪、第三驱动组件及第四驱动组件,所述滑移组件与所述固定座滑动连接,所述传动组件与所述固定座滑动连接并与所述滑移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夹爪与所述传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三驱动组件与所述滑移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夹爪用于夹取所述电容器素子,所述第三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滑移组件移动,以使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一夹爪在下料位置与取料位置之间摆动,所述第四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传动组件移动,以使所述传动组件打开所述第一夹爪。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排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上设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及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第三连接段平行,所述第二连接段自所述第一连接段靠近所述第三连接段的一端朝向所述第三连接段倾斜,所述传动组件能够在所述第二连接段内滑动,以使所述传动组件带动所述第一夹爪在所述下料位置与所述取料位置之间摆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排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驱动组件包括第一凸轮、第一摆动组件及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摆动组件与所述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摆动组件与所述滑移组件滑动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连接于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第一摆动组件之间,所述第一凸轮能够驱动所述第一摆动组件转动,以使所述第一摆动组件带动所述滑移组件移动,所述第二弹性件能够使所述第一摆动组件复位。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排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驱动组件包括第二凸轮、第二摆动组件及第三弹性件,所述第二摆动组件与所述固定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弹性件连接于所述固定座与所述第二摆动组件之间,所述第二凸轮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摆动组件转动,以使所述第二摆动组件与所述传动组件抵接并带动所述传动组件移动,所述第三弹性件能够使所述第二摆动组件复位。
CN201920427361.2U 2019-03-29 2019-03-29 排列输送机构及自动排料装置 Active CN2101268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27361.2U CN210126899U (zh) 2019-03-29 2019-03-29 排列输送机构及自动排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27361.2U CN210126899U (zh) 2019-03-29 2019-03-29 排列输送机构及自动排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26899U true CN210126899U (zh) 2020-03-06

Family

ID=69661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27361.2U Active CN210126899U (zh) 2019-03-29 2019-03-29 排列输送机构及自动排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268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87840B (zh) 一种上料机
CN110757160B (zh) 棘轮组件自动组装机
CN111106393A (zh) 夹具及用于锂电池的贴胶系统
US20140300047A1 (en) Paper post-processing apparatus
CN110114286B (zh) 自动下料机构
CN210126899U (zh) 排列输送机构及自动排料装置
CN106516629B (zh) 电容器素子转接装置与方法
CN117023064A (zh) 一种具有导向结构的送料机及其操作方法
CN209758480U (zh) 取料机构
CN208120207U (zh) 电容器电芯摆料装置
JP2007276936A (ja) シート送り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読取装置における原稿給送装置
JP2006256744A (ja) 容器整列装置
CN109879046B (zh) 自动排料装置
CN209701770U (zh) 自动排料装置
JP4648257B2 (ja) 被搬送部材の搬送装置及び電子部品の実装装置
EP1295840B1 (en) Linear capper and capping method
JP2893224B2 (ja) リードフレーム搬送装置
KR20090080936A (ko) 2개의 클램프를 형성하는 3개의 조를 구비한 그리퍼
CN108357182B (zh) 阻尼片全自动贴装机
CN209701769U (zh) 放料机构及自动排料装置
US2969892A (en) Stick dropping mechanism
CN212892883U (zh) 一种收放板设备
CN220160585U (zh) Led平面支架自动高速检测分选机构
CN221439608U (zh) 一种电子产品的翻转供料机构
CN221586932U (zh) 一种料盘转运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