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23504U - 一种贴合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贴合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23504U
CN210123504U CN201921145331.9U CN201921145331U CN210123504U CN 210123504 U CN210123504 U CN 210123504U CN 201921145331 U CN201921145331 U CN 201921145331U CN 210123504 U CN210123504 U CN 2101235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duct
laminating
vacuum
cavity
positioning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4533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江灿福
侯永东
顾强
强华
王刘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Sam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NSHAN SAMON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NSHAN SAMON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NSHAN SAMON AUTO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4533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235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235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235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触控屏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将触屏玻璃与液晶显示模组进行贴合的贴合机,包括上下料系统及真空贴合系统,上下料系统被配置为获取待贴合的第一产品和第二产品,并移送第一产品和第二产品至真空贴合系统中,且在真空贴合系统贴合完毕后,从真空贴合系统中取走贴合后的产品;真空贴合系统被配置为固定上下料系统移送的第一产品和第二产品,并将第一产品和第二产品贴合。利用真空贴合系统在真空环境下对第一产品(如TP)和第二产品(如LCM)进行贴合,确保了贴合品质;另外,利用上下料系统实现了第一产品和第二产品的全自动上料,且在贴合后,能够自动地将贴合后的产品取走,大大提升了贴合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贴合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触控屏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贴合机。
背景技术
在触摸屏产品飞速发展的今天,产品的差异化已经不是企业特别追求的,生产成本的降低、适应未来自动化主流生产形势才是最终目标。就目前触摸屏行业内关键TP(Touch Panel,触摸屏)与LCM(Liquid Crystal Module,液晶模组)贴合工艺而言,大多为大气贴合或局部真空贴合,用此类工艺存在(但不局限于)以下几个问题:
1、贴合后的产品容易产生黄变;
2、贴合后的产品容易产生开裂;
3、贴合后的产品容易产生气泡。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贴合机,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贴合机,能够在全真空环境下对TP与LCM进行全贴合,且能够提高TP和LCM的贴合精度和贴合效率。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贴合机,包括上下料系统及真空贴合系统,其中,
所述上下料系统被配置为获取待贴合的第一产品和第二产品,并移送所述第一产品和所述第二产品至所述真空贴合系统中,且在所述真空贴合系统贴合完毕后,从所述真空贴合系统中取走贴合后的产品;
所述真空贴合系统被配置为固定所述上下料系统移送的所述第一产品和所述第二产品,并将所述第一产品和所述第二产品贴合。
作为上述的贴合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下料系统包括第一产品定位机构、第二产品定位机构和移载机构,其中,
所述第一产品定位机构与所述第二产品定位机构分设于所述移载机构的两侧,所述第一产品定位机构被配置为承载所述第一产品,所述第二产品定位机构被配置为承载所述第二产品;
所述移载机构包括上料装置、下料装置及驱动所述上料装置和所述下料装置相对所述真空贴合系统水平移动的移动模组,所述上料装置被配置为获取待贴合的所述第一产品和所述第二产品,所述下料装置被配置为从所述真空贴合系统中取走贴合后的产品。
作为上述的贴合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产品定位机构包括第一放置台和第一靠位组件,所述第一靠位组件能够夹持所述第一产品于所述第一放置台的设定位置处。
作为上述的贴合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产品定位机构包括第二放置台和第二靠位组件,所述第二靠位组件能够夹持所述第二产品于所述第二放置台的设定位置处。
作为上述的贴合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真空贴合系统为四组,且分成两排分设于所述移动模组的两侧,每排中的两组所述真空贴合系统沿所述移动模组的运行方向分布。
作为上述的贴合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真空贴合系统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上贴合腔体和下贴合腔体,所述上贴合腔体与所述下贴合腔体能够在竖直方向上相互贴合或分开,且所述上贴合腔体与所述下贴合腔体贴合后,两者之间能够形成真空腔体;其中,所述上贴合腔体被配置为获取所述上料装置携带的所述第一产品,所述下贴合腔体被配置为获取所述上料装置携带的所述第二产品。
作为上述的贴合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料装置包括上下相平行设置的两个第一吸附平台,两个所述第一吸附平台能够绕竖直方向的轴线及水平方向的轴线转动、能够沿靠近或远离所述真空贴合系统的方向水平移动。
作为上述的贴合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料装置包括第二吸附平台,所述第二吸附平台能够绕竖直方向的轴线转动、能够沿靠近或远离所述真空贴合系统的方向水平移动。
作为上述的贴合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贴合腔体包括对位平台和UV点光源预固化组件,所述对位平台被配置为支撑所述第二产品且能够沿水平面移动,所述UV点光源预固化组件被配置为对所述产品的四周进行预固化。
作为上述的贴合机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贴合机还包括视觉对位系统和/或UV条形光源预固化系统,所述视觉对位系统被配置为获取进入所述真空贴合系统中的所述第一产品与所述第二产品的位置图像;所述UV条形光源预固化系统被配置为对贴合后的所述产品的正面预固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利用真空贴合系统在真空环境下对第一产品(如TP)和第二产品(如LCM)进行贴合,确保了贴合品质;另外,利用上下料系统实现了第一产品和第二产品的全自动上料,且在贴合后,能够自动地将贴合后的产品取走,大大提升了贴合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贴合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贴合机中的上下料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上下料系统中的第一产品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上下料系统中的第二产品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上下料系统中的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上下料系统中的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贴合机中的其中一排真空贴合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真空贴合系统中的上贴合腔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上贴合腔体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真空贴合系统中的下贴合腔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贴合机中的对位系统UV条形光源预固化系统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上下料系统,110-第一产品定位机构,111-第一放置台,112-夹紧柱,120-第二产品定位机构,121-第二放置台,122-抵挡件,123-弹性件,124-平推件,130-上料装置,131-第一吸附平台,140-下料装置,141-第二吸附平台,150-移动模组,200-真空贴合系统,210-上贴合腔体,211-吸附板,220-下贴合腔体,221-对位平台,222-UV点光源,300-视觉对位系统,400-UV条形光源预固化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贴合机包括上下料系统100及真空贴合系统200,其中,上下料系统100被配置为获取待贴合的第一产品和第二产品,并移送第一产品和第二产品至真空贴合系统200中,且在真空贴合系统200贴合完毕后,从真空贴合系统200中取走贴合后的产品;真空贴合系统200被配置为固定上下料系统100移送的第一产品和第二产品,并将第一产品和第二产品贴合。本实用新型利用真空贴合系统200在真空环境下对第一产品(如TP)和第二产品(如LCM)进行贴合,确保了贴合品质;另外,利用上下料系统100实现了第一产品和第二产品的全自动上料,且在贴合后,能够自动地将贴合后的产品取走,大大提升了贴合效率。
具体地,如图2所示,上下料系统100包括第一产品定位机构110、第二产品定位机构120和移载机构。其中,第一产品定位机构110与第二产品定位机构120分设于移载机构的两侧,第一产品定位机构110被配置为承载第一产品,第二产品定位机构120被配置为承载第二产品;移载机构包括上料装置130、下料装置140及驱动上料装置130和下料装置140相对真空贴合系统200水平移动的移动模组150,上料装置130被配置为获取待贴合的第一产品和第二产品,下料装置140被配置为从真空贴合系统200中取走贴合后的产品。可见,上下料系统100可实现第一产品和第二产品的精准上料,并能将第一产品与第二产品贴合后形成的产品自动移出,自动化程度高。
具体如图3所示,第一产品定位机构110包括第一放置台111和第一靠位组件,第一靠位组件能够夹持第一产品于第一放置台111的设定位置处。第一靠位组件包括多根夹紧柱112,多根夹紧柱112围设于第一放置台111周围,且其中一部分夹紧柱112(如位于第一放置台111相对的两端的夹紧柱112)能够相对第一放置台111沿第一方向(如图3中X向)平移、另一部分夹紧柱112(如位于第一放置台111相对的两侧的夹紧柱112)能够相对第一放置台111沿第二方向(如图3中Y向)平移,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垂直,各夹紧柱112的移动可通过电机驱动。该第一产品定位机构110不仅能够对第一产品精准定位,还能对不同形状、尺寸的第一产品进行定位,以便后续精准地进入真空贴合系统200中。
如图4所示,第二产品定位机构120包括第二放置台121和第二靠位组件,第二靠位组件能够夹持第二产品于第二放置台121的设定位置处。第二靠位组件包括抵挡件122、弹性件123及平推件124,抵挡件122与弹性件123分设于第二放置台121相对的两端处,平推件124设置于第二放置台121侧部,且平推件124能够相对第二放置台121升降及平移。利用抵挡件122与弹性件123能够弹性夹紧第二产品的两端;平推件124初始状态是位于第二产品侧下方,当需要定位第二产品时,平推件124先升起,然后再向第二产品的侧边平移直至抵触第二产品将第二产品推至所需位置,平推件124的升降与平移可通过气缸组合实现。该第二产品定位机构120不仅能够对第二产品精准定位,还能对不同形状、尺寸的第二产品进行定位,以便后续精准地进入真空贴合系统200中。
如图5所示,上料装置130包括上下相平行设置的两个第一吸附平台131,两个第一吸附平台131能够绕竖直方向的轴线及水平方向的轴线转动、能够沿靠近或远离真空贴合系统200的方向水平移动。可通过电机组合实现两个第一吸附平台131绕竖直方向的轴线及水平方向的轴线的转动,利用直线模组,实现两个第一吸附平台131的平移,电机组合及直线模组的连接结构为本领域的常用手段,这里不再赘述。上料装置130中的两个第一吸附平台131通过各种转动分别从第一产品定位机构110和第二产品定位机构120上吸取第一产品和第二产品,然后在移动模组150的带动下,移动至真空贴合系统200侧部,然后两个第一吸附平台131平移进入真空贴合系统200内部,真空贴合系统200固定住第一产品和第二产品。
如图6所示,下料装置140包括第二吸附平台141,第二吸附平台141能够绕竖直方向的轴线转动、能够沿靠近或远离真空贴合系统200的方向水平移动。可通过电机实现第二吸附平台141绕竖直方向的轴线的转动,利用直线模组,实现第二吸附平台141的平移,电机及直线模组的连接结构为本领域的常用手段,这里不再赘述。下料装置140中的第二吸附平台141在移动模组150的带动下,移动至真空贴合系统200侧部,然后第二吸附平台141转动,平移以伸至真空贴合系统200中,吸附贴合后的产品并退出。
本实用新型中的移动模组150同样可为直线模组,可实现上料装置130与下料装置140相对真空贴合系统200的平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中的真空贴合系统200为四组,且分成两排分设于移动模组150的两侧,每排中的两组真空贴合系统200沿移动模组150的运行方向分布,如图7所示。可见,本实用新型中的各真空贴合系统200布局成田字形结构,上下料系统100可逐一对各真空贴合系统200上料,使各真空贴合系统200同时工作(如有的真空贴合系统200在固定第一产品和第二产品,有的在贴合,有的贴合完毕准备出料等),节省了上下料系统100的等待时间,从而大大提高了贴合效率。
真空贴合系统200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上贴合腔体210和下贴合腔体220,如图8至10所示,上贴合腔体210与下贴合腔体220能够在竖直方向上相互贴合或分开,且上贴合腔体210与下贴合腔体220贴合后,两者之间能够形成真空腔体;其中,上贴合腔体210被配置为获取上料装置130携带的第一产品,下贴合腔体220被配置为获取上料装置130携带的第二产品。
如图8和图9所示,上贴合腔体210包括吸附板211,吸附板211能够伸出或缩进上贴合腔体210。吸附板211用来吸附固定第一产品,即,当上料装置130携带第一产品进入上贴合腔体210下方后,吸附板211伸出至第一吸附平台131处,将第一吸附平台131上的第一产品吸附住,然后缩进上贴合腔体210中。
如图10所示,下贴合腔体220包括对位平台221和UV点光源预固化组件,对位平台221被配置为支撑第二产品且能够沿水平面移动,UV点光源预固化组件被配置为对产品(第一产品与第二产品贴合后的结构)的四周进行预固化。对位平台221同样是通过吸附的方式来固定第二产品;通过使对位平台221沿水平面移动(可通过电机组合或气缸组合的方式实现对位平台221的移动),可使第二产品精确地与第一产品对准,确保贴合精度。当第二产品与第一产品对准后,下贴合腔体220上升与上贴合腔体210贴合,吸附板211伸出,使第一产品与对位平台221上的第二产品紧贴,实现第一产品与第二产品的贴合。另外,UV点光源预固化组件包括多个位于对位平台221外周的UV点光源222,各UV点光源222围合成的空间大小可调(即,将各UV点光源222设置为移动式的结构,该手段为常规手段,通过电机的驱动即可实现),以便能够对不同大小、形状的产品的四周进行预固化。通过在下贴合腔体220内设置UV点光源预固化组件,以便在腔体还是真空状态时对产品进行固化,避免第一产品与第二产品相对位置产生跑偏。
当然,为了上贴合腔体210与下贴合腔体220之间的有限空间内,实现上方的第一产品与下方的第二产品的同时定位,本实用新型的贴合机还包括视觉对位系统300,如图11所示,对位系统300包括两组CCD组件,两组CCD组件分别用于获取进入真空贴合系统200中第一产品和第二产品的位置图像,且两组CCD组件的位置能够调节,以适应不同的产品的需求。
为了确保产品在下料过程中,第一产品与第二产品的相对位置不跑偏,本实用新型的贴合机还设置了UV条形光源预固化系统400,UV条形光源预固化系统400被配置为对贴合后的产品的正面预固化。即,在真空贴合系统200打开后,再次对产品进行预固化。
对于视觉对位系统300与UV条形光源预固化系统400的安装,本实用新型将视觉对位系统300与UV条形光源预固化系统400安装于另一移动模组(该移动模组由两个正交的直线模组搭建而成)上,在该移动模组的带动下,视觉对位系统300与UV条形光源预固化系统400能够在相应的真空贴合系统200的上贴合腔体210与下贴合腔体220之间进出。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贴合机能够在全真空环境下对TP与LCM进行全贴合,且能够提高TP和LCM的贴合精度和贴合效率。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贴合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下料系统(100)及真空贴合系统(200),其中,
所述上下料系统(100)被配置为获取待贴合的第一产品和第二产品,并移送所述第一产品和所述第二产品至所述真空贴合系统(200)中,且在所述真空贴合系统(200)贴合完毕后,从所述真空贴合系统(200)中取走贴合后的产品;
所述真空贴合系统(200)被配置为固定所述上下料系统(100)移送的所述第一产品和所述第二产品,并将所述第一产品和所述第二产品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料系统(100)包括第一产品定位机构(110)、第二产品定位机构(120)和移载机构,其中,
所述第一产品定位机构(110)与所述第二产品定位机构(120)分设于所述移载机构的两侧,所述第一产品定位机构(110)被配置为承载所述第一产品,所述第二产品定位机构(120)被配置为承载所述第二产品;
所述移载机构包括上料装置(130)、下料装置(140)及驱动所述上料装置(130)和所述下料装置(140)相对所述真空贴合系统(200)水平移动的移动模组(150),所述上料装置(130)被配置为获取待贴合的所述第一产品和所述第二产品,所述下料装置(140)被配置为从所述真空贴合系统(200)中取走贴合后的产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产品定位机构(110)包括第一放置台(111)和第一靠位组件,所述第一靠位组件能够夹持所述第一产品于所述第一放置台(111)的设定位置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产品定位机构(120)包括第二放置台(121)和第二靠位组件,所述第二靠位组件能够夹持所述第二产品于所述第二放置台(121)的设定位置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贴合系统(200)为四组,且分成两排分设于所述移动模组(150)的两侧,每排中的两组所述真空贴合系统(200)沿所述移动模组(150)的运行方向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贴合系统(200)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上贴合腔体(210)和下贴合腔体(220),所述上贴合腔体(210)与所述下贴合腔体(220)能够在竖直方向上相互贴合或分开,且所述上贴合腔体(210)与所述下贴合腔体(220)贴合后,两者之间能够形成真空腔体;其中,所述上贴合腔体(210)被配置为获取所述上料装置(130)携带的所述第一产品,所述下贴合腔体(220)被配置为获取所述上料装置(130)携带的所述第二产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装置(130)包括上下相平行设置的两个第一吸附平台(131),两个所述第一吸附平台(131)能够绕竖直方向的轴线及水平方向的轴线转动、能够沿靠近或远离所述真空贴合系统(200)的方向水平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装置(140)包括第二吸附平台(141),所述第二吸附平台(141)能够绕竖直方向的轴线转动、能够沿靠近或远离所述真空贴合系统(200)的方向水平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贴合腔体(220)包括对位平台(221)和UV点光源预固化组件,所述对位平台(221)被配置为支撑所述第二产品且能够沿水平面移动,所述UV点光源预固化组件被配置为对所述产品的四周进行预固化。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贴合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贴合机还包括视觉对位系统(300)和/或UV条形光源预固化系统(400),所述视觉对位系统(300)被配置为获取进入所述真空贴合系统(200)中的所述第一产品与所述第二产品的位置图像;所述UV条形光源预固化系统(400)被配置为对贴合后的所述产品的正面预固化。
CN201921145331.9U 2019-07-19 2019-07-19 一种贴合机 Active CN2101235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45331.9U CN210123504U (zh) 2019-07-19 2019-07-19 一种贴合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45331.9U CN210123504U (zh) 2019-07-19 2019-07-19 一种贴合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23504U true CN210123504U (zh) 2020-03-03

Family

ID=69634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45331.9U Active CN210123504U (zh) 2019-07-19 2019-07-19 一种贴合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2350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62099A (zh) * 2019-07-19 2019-09-20 昆山希盟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贴合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62099A (zh) * 2019-07-19 2019-09-20 昆山希盟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贴合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216237U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装配设备
CN111469529B (zh) 一种全自动撕膜变曲率曲面贴合检测一体机
CN104948550B (zh) 一种多附件高精度自动定位粘结的设备
CN102398401A (zh) 自动贴合机
CN210465905U (zh) 一种显示屏点胶贴合一体机
CN210123504U (zh) 一种贴合机
CN101037023A (zh) 自动化热压机
CN217989845U (zh) 一种lcd玻璃管脚点胶装置
CN104589771A (zh) 玻璃积层贴合设备
CN108630116B (zh) 全自动电子纸贴合机
CN108891013B (zh) 一种高精度的3d真空曲面贴合机
CN204287670U (zh) 偏光片视觉对位装置
CN108828807A (zh) 一种对组压合装置
CN102381008B (zh) 贴膜机的调整定位装置
CN212334066U (zh) 一种背光贴膜装置
CN205520312U (zh) 一种指纹模组组装定位装置
CN110262099A (zh) 一种贴合机
CN218362756U (zh) 双工位tft切割机
CN207352307U (zh) 一种用于辅助背光模组检查治具的压力装置
CN216433885U (zh) 一种面板保护膜贴合状态的检测装置
CN103561545A (zh) 本压装置、本压控制方法和连线机
CN113189803A (zh) 一种车载异形曲面屏全贴合的设备和方法
CN204451437U (zh) 玻璃积层贴合设备
CN111199679B (zh) 一种显示屏的全贴合方法及设备
CN211867574U (zh) 一种用于cof与薄型玻璃侧面绑定的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5321 building e, No.7 Huasong Road, high tech Zone,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zhou Xime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5321 building e, No.7 Huasong Road, high tech Zone, Kunshan City,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KUNSHAN SAMON AUTOMATIC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