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10465U - 电感器 - Google Patents

电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10465U
CN210110465U CN201921210808.7U CN201921210808U CN210110465U CN 210110465 U CN210110465 U CN 210110465U CN 201921210808 U CN201921210808 U CN 201921210808U CN 210110465 U CN210110465 U CN 2101104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uctor
shaped base
diameter
magnetic ring
pin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1080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明中
何水有
滕欣欣
范志刚
李良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DSON (HZ)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DSON (HZ)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DSON (HZ)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VDSON (HZ)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1080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104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104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104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电感器,通过设置座体套件及电感。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当需要焊接电感器时,将两个卡扣脚对准PCB板上的卡扣孔并插入,即把U型底座卡接于PCB板上,完成对电感器的预定位,卡扣脚的设置,能够防止电感器发生晃动,提高后续的焊接效率,而后,将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焊接部焊接于PCB板上即可完成对电感器的焊接固定,由于U型底座上开设有两个引脚孔,且铜线的头端的直径和铜线的尾端的直径均小于引脚孔的孔径,使得在焊接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焊接部时,空气能够从引脚孔中排出,空气不会高温受热膨胀,导致虚焊现象;此外,横梁、弧形限位边和限位凸片,能够让电感稳定限位在U型底座上,电感不易从U型底座上脱出。

Description

电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感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感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电感器是能够把电能转化为磁能而存储起来的元件。电感器的结构类似于变压器,但只有一个绕组。电感器具有一定的电感,它只阻碍电流的变化。如果电感器在没有电流通过的状态下,电路接通时它将试图阻碍电流流过它;如果电感器在有电流通过的状态下,电路断开时它将试图维持电流不变。电感器又称扼流器、电抗器、动态电抗器。最原始的电感器是1831年英国M.法拉第用以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铁芯线圈。1832年美国的J.亨利发表关于自感应现象的论文。人们把电感量的单位称为亨利,简称亨。19世纪中期,电感器在电报、电话等装置中得到实际应用。1887年德国的H.R.赫兹,1890年美国N.特斯拉在实验中所用的电感器都是非常著名的,分别称为赫兹线圈和特斯拉线圈。
电感器作为一种储能元器件,被经常应用于PCB板上。电感器采用的是焊接的方式安装在PCB板上,但为了防止电感器焊接于PCB板上时,电感器与PCB板直接接触,通常会在电感器和PCB板之间设置一个底座,底座起到隔离的作用,防止电感器与PCB板直接发生物理接触。虽然底座能够很好的起到隔离的作用,但会引发一个问题,由于底座与PCB板贴合,但无法避免底座与PCB板共同围成一个腔体结构,腔体结构内会存在一些空气,当对电感器的引脚进行焊接时,由于焊接的温度较高,残留在腔体结构的空气受热膨胀,导致电感器出现虚焊现象;此外,现有的电感器,在对其进行焊接时,由于没有对电感器进行预定位,导致在焊接电感器时,电感器容易发生晃动,一方面会降低焊接效率,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因晃动而发生虚焊现象;再者,现有的电感器,考虑到安装的便捷性,电感通常是嵌置在底座上,倘若底座对电感的作用力不够,电感会非常容易从底座上脱出,导致焊接人员无法顺利对电感器进行焊接,进而导致焊接效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够防止虚焊现象的,具备预定位功能的,焊接时不易晃动的,电感不易从底座脱出的,焊接效率较高的电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电感器,包括:
座体套件,所述座体套件包括U型底座、横梁和两个卡扣脚,所述U型底座的底部开设有两个引脚孔,所述U型底座的两个侧边上均设置有弧形限位边和限位凸片,所述横梁设置于所述U型底座上,两个所述卡扣脚均设置于所述U型底座上,两个所述卡扣脚均用于与PCB板相卡接;及
电感,所述电感包括磁环和绕线匝,所述磁环设置于所述U型底座内,且所述磁环与所述U型底座的两个侧边相抵持,所述绕线匝缠绕于所述磁环上,且所述绕线匝的铜线的头端穿设其中一个所述引脚孔,所述铜线的头端露置于所述引脚孔的部分设置有第一焊接部,所述绕线匝的铜线的尾端穿设另一个所述引脚孔,所述铜线的尾端露置于所述引脚孔的部分设置有第二焊接部,所述铜线的头端的直径和所述铜线的尾端的直径均小于所述引脚孔的孔径。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感还包括两个侧边封胶层,两个所述侧边封胶层以所述磁环的中心轴线呈轴对称分布,所述侧边封胶层分别与所述磁环和所述U型底座的侧边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感还包括底部封胶层,所述底部封胶层分别与所述磁环和所述U型底座临近所述引脚孔的部分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引脚孔的孔径范围为0.8mm~2.0mm,所述铜线的头端的直径范围为0.4mm~1.0mm,所述铜线的尾端的直径范围为0.4mm~1.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引脚孔的孔径为1mm,所述铜线的头端的直径为0.8mm,所述铜线的尾端的直径为0.8mm。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引脚孔以所述U型底座的中心轴线呈轴对称分布。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U型底座临近所述卡扣脚的位置处还开设有避位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焊接部和所述第二焊接部上均设置有尖端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U型底座和所述横梁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横梁具有矩形的横截面。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及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电感器,通过设置座体套件及电感。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当需要焊接电感器时,将两个卡扣脚对准PCB板上的卡扣孔并插入,即把U型底座卡接于PCB板上,完成对电感器的预定位,卡扣脚的设置,能够防止电感器发生晃动,提高后续的焊接效率,而后,将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焊接部焊接于PCB板上即可完成对电感器的焊接固定,由于U型底座上开设有两个引脚孔,且铜线的头端的直径和铜线的尾端的直径均小于引脚孔的孔径,使得在焊接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焊接部时,空气能够从引脚孔中排出,空气不会高温受热膨胀,导致虚焊现象;此外,横梁、弧形限位边和限位凸片,能够让电感稳定限位在U型底座上,电感不易从U型底座上脱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电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电感器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电感器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一种电感器10包括座体套件100及电感200。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座体套件100起到安装、承载以及限位的作用;电感200起到储能的作用。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座体套件100包括U型底座110、横梁120和两个卡扣脚130,U型底座110的底部开设有两个引脚孔111,U型底座110的两个侧边上均设置有弧形限位边112和限位凸片113,横梁120设置于U型底座110上,两个卡扣脚130均设置于U型底座110上,两个卡扣脚130均用于与PCB板相卡接。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当需要安装电感器10时,预先在PCB板上加工出两个卡扣孔,将两个卡扣脚对准PCB板上的卡扣孔并插入,即把U型底座卡接于PCB板上,完成对电感器10的预定位,卡扣脚的设置,能够防止电感器发生晃动,提高后续的焊接效率。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3,电感电感200包括磁环210和绕线匝220,磁环210设置于U型底座110内,且磁环210与U型底座110的两个侧边相抵持,绕线匝220缠绕于磁环210上,且绕线匝220的铜线的头端穿设其中一个引脚孔111,铜线的头端露置于引脚孔111的部分设置有第一焊接部221,绕线匝220的铜线的尾端穿设另一个引脚孔111,铜线的尾端露置于引脚孔111的部分设置有第二焊接部222,铜线的头端的直径和铜线的尾端的直径均小于引脚孔111的孔径。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当预定位好U型底座110,将第一焊接部221和第二焊接部222焊接于PCB板上即可完成对电感器10的焊接固定。由于U型底座110上开设有两个引脚孔111,且铜线的头端的直径和铜线的尾端的直径均小于引脚孔111的孔径,使得在焊接第一焊接部221和第二焊接部222时,空气能够从引脚孔111中排出,空气不会高温受热膨胀,导致虚焊现象,大大提高电感器10焊接的成功率。
还需要说明的是,横梁120、弧形限位边112和限位凸片113,能够让电感200稳定限位在U型底座110上,电感200即电感不易从U型底座110上脱出。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图1,在一实施方式中,电感200还包括两个侧边封胶层230,两个侧边封胶层230以磁环210的中心轴线呈轴对称分布,侧边封胶层230分别与磁环210和U型底座110的侧边连接。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侧边封胶层230的设置,能够让磁环210更加固定并限位于U型底座110内,防止磁环210从U型底座110脱出。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图1,在一实施方式中,电感200还包括底部封胶层240,底部封胶层240分别与磁环210和U型底座220临近引脚孔111的部分连接。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底部封胶层240的设置,能够进一步让磁环210更加固定并限位于U型底座110内,防止磁环210从U型底座110脱出。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方式中,引脚孔111的孔径范围为0.8mm~2.0mm,铜线的头端的直径范围为0.4mm~1.0mm,铜线的尾端的直径范围为0.4mm~1.0mm。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引脚孔111的孔径范围、铜线的头端的直径范围以及铜线的尾端的直径能够结合实际的情况灵活设置。引脚孔111的孔径的优选范围为0.8mm~2.0mm;铜线的头端的直径的优选范围为0.4mm~1.0mm;铜线的尾端的直径的优选范围为0.4mm~1.0mm。具体地,引脚孔的孔径为1mm,铜线的头端的直径为0.8mm,铜线的尾端的直径为0.8mm。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图2,在一实施方式中,两个引脚孔111以U型底座110的中心轴线呈轴对称分布。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两个引脚孔111以U型底座110的中心轴线呈轴对称分布,能够让U型底座110整体受力均衡。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图2,在一实施方式中,U型底座110临近卡扣脚130的位置处130还开设有避位孔114。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避位孔114能够让卡扣脚130插入PCB板的卡扣孔时,卡扣脚130具有一定的形变空间。
进一步地,请再次参阅图3,在一实施方式中,第一焊接部221和第二焊接部222上均设置有尖端部223。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尖端部223的设置能够让第一焊接部221和第二焊接部222快速插入开设在PCB板上的焊接孔内。
进一步地,在一实施方式中,U型底座110和横梁120为一体成型结构。
如此,需要说明的是,U型底座110和横梁120为一体成型结构能够提高座体套件100的整体机械强度。
具体地,在一实施方式中,横梁具有矩形的横截面。
本实用新型的电感器,通过设置座体套件及电感。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当需要焊接电感器时,将两个卡扣脚对准PCB板上的卡扣孔并插入,即把U型底座卡接于PCB板上,完成对电感器的预定位,卡扣脚的设置,能够防止电感器发生晃动,提高后续的焊接效率,而后,将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焊接部焊接于PCB板上即可完成对电感器的焊接固定,由于U型底座上开设有两个引脚孔,且铜线的头端的直径和铜线的尾端的直径均小于引脚孔的孔径,使得在焊接第一焊接部和第二焊接部时,空气能够从引脚孔中排出,空气不会高温受热膨胀,导致虚焊现象;此外,横梁、弧形限位边和限位凸片,能够让电感稳定限位在U型底座上,电感不易从U型底座上脱出。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电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体套件,所述座体套件包括U型底座、横梁和两个卡扣脚,所述U型底座的底部开设有两个引脚孔,所述U型底座的两个侧边上均设置有弧形限位边和限位凸片,所述横梁设置于所述U型底座上,两个所述卡扣脚均设置于所述U型底座上,两个所述卡扣脚均用于与PCB板相卡接;及
电感,所述电感包括磁环和绕线匝,所述磁环设置于所述U型底座内,且所述磁环与所述U型底座的两个侧边相抵持,所述绕线匝缠绕于所述磁环上,且所述绕线匝的铜线的头端穿设其中一个所述引脚孔,所述铜线的头端露置于所述引脚孔的部分设置有第一焊接部,所述绕线匝的铜线的尾端穿设另一个所述引脚孔,所述铜线的尾端露置于所述引脚孔的部分设置有第二焊接部,所述铜线的头端的直径和所述铜线的尾端的直径均小于所述引脚孔的孔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还包括两个侧边封胶层,两个所述侧边封胶层以所述磁环的中心轴线呈轴对称分布,所述侧边封胶层分别与所述磁环和所述U型底座的侧边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感还包括底部封胶层,所述底部封胶层分别与所述磁环和所述U型底座临近所述引脚孔的部分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孔的孔径范围为0.8mm~2.0mm,所述铜线的头端的直径范围为0.4mm~1.0mm,所述铜线的尾端的直径范围为0.4mm~1.0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脚孔的孔径为1mm,所述铜线的头端的直径为0.8mm,所述铜线的尾端的直径为0.8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引脚孔以所述U型底座的中心轴线呈轴对称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底座临近所述卡扣脚的位置处还开设有避位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部和所述第二焊接部上均设置有尖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底座和所述横梁为一体成型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具有矩形的横截面。
CN201921210808.7U 2019-07-29 2019-07-29 电感器 Active CN2101104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10808.7U CN210110465U (zh) 2019-07-29 2019-07-29 电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10808.7U CN210110465U (zh) 2019-07-29 2019-07-29 电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10465U true CN210110465U (zh) 2020-02-21

Family

ID=69567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10808.7U Active CN210110465U (zh) 2019-07-29 2019-07-29 电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104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022441B2 (ja) 磁性部品
CN107533898B (zh) 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210110465U (zh) 电感器
WO2005117038A1 (ja) インダクタ
JP2007173602A (ja) コイル部品
US6980078B2 (en) Magnetic core device and assembly method
JPS6147611A (ja) トランスの巻枠
JP3344954B2 (ja) ボビンと別体の端末ホルダを用いるコイル部品
JPH03129712A (ja) トランスコイル
KR100346661B1 (ko) 리액터
CN215069594U (zh) 一种组合式抗震电感器结构
JP4584064B2 (ja) 線材の接続方法
JP2000348954A (ja) チョークコイル
JPH0113397Y2 (zh)
JP3145895U (ja) 変圧器の巻線軸構造
US20230317346A1 (en) Tie plate for a transformer core assembly
JPH11204340A (ja) コイル部品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CN202633009U (zh) 贴片式大电流变压器
CN211350269U (zh) 一种共模电感外壳结构
CN217719224U (zh) 一种贴片电感器
JP2001326127A (ja) 3相変圧器
KR200457255Y1 (ko) 트랜스포머의 클립단자
JP2004095673A (ja) チョークコイル
JPS60126808A (ja) 巻線接続方法
JPS6147612A (ja) トランスの巻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