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08644U - 锅盖整体侧漏气工装 - Google Patents

锅盖整体侧漏气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08644U
CN210108644U CN201921125738.5U CN201921125738U CN210108644U CN 210108644 U CN210108644 U CN 210108644U CN 201921125738 U CN201921125738 U CN 201921125738U CN 210108644 U CN210108644 U CN 2101086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cover
tool
frock
cavity
inner to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2573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唐飞
沈敏华
吴朱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Lifuhao Mechanical &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Lifuhao Mechanical &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Lifuhao Mechanical &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Lifuhao Mechanical &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2573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086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086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086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amining Or Testing Airtightness (AREA)

Abstract

一种锅盖整体侧漏气工装,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锅盖气密性检测设备较为复杂,检测过程需在锅体与锅盖密封安装后进行,在大批量的检测过程中,检测耗时大幅增加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密闭卡接在锅盖端口上的外工装,外工装内套设有可与锅盖密封连接的内工装,外工装与内工装之间的第一腔体内设有驱动内工装贴紧锅盖的驱动装置,气体经内工装上的进气孔可流入内工装与锅盖形成的第二腔体,外工装上设有与第一腔体连通的输气管,内工装上还设有气压检测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锅盖整体侧漏气工装,工装与锅盖密封安装后即可进行锅盖的气密性检测,检测工序紧凑化,进而可以提高检测效率。

Description

锅盖整体侧漏气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装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盖整体侧漏气工装。
背景技术
锅具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厨具,为提高烹饪效率,减少因大量蒸汽散失造成的烹饪时间延长,锅具需要具有良好的气密性。现有的锅盖气密性检测设备较为复杂,检测设备同步安装在锅体上,在大批量的检测过程中,检测设备需重复从一个锅体移装到其它锅体上,检测耗时大幅增加。
申请号为CN 201821493654.2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锅体的气密性检测设备,包括吊架和气密性检测装置,吊架由两个三角架体、悬吊梁和检测台构成,悬吊梁横向连接于两个三角架体的顶部,检测台横向连接于两个三角架体的中部,并在检测台上设有用于放置锅体的支撑架,悬吊梁的底部设有用于吊起气密性检测装置的电动葫芦,所述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板、上下夹紧组件和左右夹紧组件,检测板与锅体开口的形状及大小配对,检测板的顶部中心设有垂直向上延伸的吊板,吊板与电动葫芦进行连接,用于辅助吊起气密性检测装置,检测板的顶部设有进气接头,进气接头的底部向下导通延伸并穿过检测板,进气接头用于与外置的气压测试仪进行连接,检测板的底面铺设有弹性密封胶,上下夹紧组件设置于检测板的边缘,上下夹紧组件穿过检测板和弹性密封胶,并夹紧弹性密封胶,上下夹紧组件可沿纵向进行上下夹紧动作,当上下夹紧组件做夹紧动作时,夹紧弹性密封胶,使弹性密封胶受挤压膨胀,左右夹紧组件包括结构对称的左夹紧组和右夹紧组,左夹紧组与右夹紧组通过横向连杆进行连接,左夹紧组向左延伸至检测板的左下方,右夹紧组向右延伸至检测板的右下方,左夹紧组与右夹紧组均可沿横向进行左右夹紧动作,当左夹紧组与右夹紧组同时动作时,同步向内夹紧锅体的左右外壁。
上述专利中锅体直接放置在支撑架内,由支撑架进行支撑固定,检测时,通过电动葫芦将气密性检测装置吊起,并配对放置于锅体的开口,然后控制上下夹紧组件和左右夹紧组件进行动作,上下夹紧组件做夹紧动作时,夹紧弹性密封胶,使弹性密封胶受挤压膨胀,从而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左夹紧组与右夹紧组同时动作时,同步向内夹紧锅体的左右外壁,从而可从左右两个方向配对夹紧锅体,确保检测过程锅体不会有任何松动,避免影响检测精度,夹紧锅体后直接通过外接的气压测试仪进行检测,气压测试仪与进气接头连接,通过外接的气压测试仪以实现充气、恒压、放气及记录等测试动作,机械夹紧动作迅速,夹紧稳定,密封性良好,确保每个锅体的检测精度高,误差率少;但是,上述装置极为复杂,检测效率较低,此外,锅盖与锅体的配合安装位置才是重点漏气位置,对锅具的气密性检测应当重点集中在锅盖上。
申请号为CN 201711392154.X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缸盖气密性检测工装,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设有多个支撑脚,所述的底板上设有多个用于定位放置缸盖的定位块,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用于封堵缸盖两侧气孔的第一封堵装置,所述底板的前后两侧 还分别设有用于前后方向压紧缸盖的第一压紧装置和第二压紧装置,所述的底板上沿左右方向设有两个固定支架,两个固定支架上均设有用于竖直压紧缸盖的上压杆和用于封堵缸盖上 部气孔的第二封堵装置;所述的第一封堵装置包括固定于底板上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端设有第一安装孔,另一端设有与第一安装孔同轴且相连通的第一螺纹孔,所述的第一安装孔内可滑动设有堵头,所述的第一螺纹孔内设有第一螺纹调节杆,所述的第一安装孔内位于堵头与第一螺纹调节杆之间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螺纹调节杆远离堵头的一端穿设有手杆;所述堵头的上部侧壁上设有长条形沉孔,所述的固定块位于长条形沉孔上方螺接有调节螺栓, 且调节螺栓的底部顶靠在长条形沉孔底部。
上述专利的适配性较差,在对不同形状的缸盖进行气密性检测时,检测工装也需要进行相应调整,检测过程较复杂,便捷性低且检测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锅盖气密性检测设备较为复杂,检测过程需在锅体与锅盖密封安装后进行,在大批量的检测过程中,检测耗时大幅增加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锅盖整体侧漏气工装,工装与锅盖密封安装后即可进行锅盖的气密性检测,检测工序紧凑化,进而可以提高检测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锅盖整体侧漏气工装,包括密闭卡接在锅盖端口上的外工装,外工装内套设有可与锅盖密封连接的内工装,外工装与内工装之间的第一腔体内设有驱动内工装贴紧锅盖的驱动装置,气体经内工装上的进气孔可流入内工装与锅盖形成的第二腔体,外工装上设有与第一腔体连通的输气管,内工装上还设有气压检测装置。
外工装与内工装之间的第一腔体内设有驱动内工装贴紧锅盖的驱动装置,在锅盖的气密性检测过程中,驱动装置推动内工装贴紧锅盖形成密封,调压阀控制气体流入内工装中,待内工装中的气压基本稳定后,气压检测装置对第二腔体中的气压进行检测,若检测气压与计算出的理论气压大致相等且在一段时间内测试气压基本保持稳定时,判定锅盖的气密性合格,否则,判定锅盖的气密性不合格。传统的锅盖气密性检测需要在锅盖与锅体密封安装后进行,在检测过程中,至少需完成检测装置靠近待检测锅盖—待检测锅盖与锅体密封安装—检测装置对锅盖的气密性进行检测—检测装置脱离被检测锅盖四步操作;本实用新型中,气密性检测装置为工装的一部分,检测过程简化为工装与待检测锅盖密封安装—检测装置对锅盖的气密性进行检测—工装与被检测锅盖脱离三步操作;检测工序简化,在大批量的检测过程中,检测耗时缩短,检测效率大幅提高。
作为优选,内工装的纵截面呈U型,内工装的外周面上设有用于支撑锅盖的第一环形翻边,第一环形翻边位于内工装远离底面的一端,内工装通过第一环形翻边密闭贴紧在锅盖上。内工装的纵截面呈U型,内工装外周面上的第一环形翻边一方面对锅盖进行支撑,另一方面在锅盖的气密性检测过程中,第一环形翻边与锅盖密封安装,从而可模拟锅体与锅盖的密封安装状态,进而对锅盖的气密性进行检测。
作为优选,第一环形翻边远离内工装底面的端面上设有凹槽,当第一环形翻边与锅盖贴紧时,凹槽与锅盖上的定位凸台相卡接,胶圈同时贴紧定位凸台的内壁面和第一环形翻边的端面。
现有的锅盖为提高气密性,在锅体与锅盖的接触位置常常设有密封圈;本实用新型中,在第一环形翻边远离内工装底面的端面上加设凹槽,在凹槽内安设密封圈,当第一环形翻边与锅盖贴紧时,凹槽内的密封圈贴合内工装及锅盖,从而通过工装与锅盖配合模拟出锅体与锅盖的工作状态。
作为优选,外工装的纵截面呈U型,外工装底面的中心位置设有定位孔,当内工装套设于外工装内部时,内工装的外周面贴紧外工装的内壁面,外工装的第二环形翻边支撑内工装的第一环形翻边从而使外工装与内工装的底面分离。
当内工装套设于外工装内部时,内工装的外周面贴紧外工装的内壁面,外工装的第二环形翻边支撑内工装的第一环形翻边从而使外工装与内工装的底面分离;通过上述设计,内工装与外工装的之间形成第一腔体,用于驱动内工装沿其轴向移动的驱动装置设在第一腔体内,从而提升了工装的空间利用率。
作为优选,驱动装置中的气缸设在外工装的内底面上,气缸沿定位孔的周向均匀布置,气缸在第一电磁阀的控制下驱动内工装沿其轴向靠近锅盖,内工装的第一环形翻边贴紧锅盖,锅盖同时扣紧外工装的第二环形翻边。
气缸驱动内工装沿其轴向移动,内工装的第一环形翻边贴紧锅盖,锅盖的牙口扣紧外工装的第二环形翻边,工装与锅盖形成类似于锅体与锅盖形成的密封结构,从而提高锅盖气密性检测的结果可靠性。
作为优选,内工装的底面上设有进气管和压力变送器接口,进气管沿内工装的轴向贯通内工装的底面,设在压力变送器接口上的压力变送器与数显表相连接。
当气体经进气管流入第二腔体时,第二腔体中的气压可通过与压力变送器相连接的数显表同步反馈,可实现第二腔体中的气压的同步监测,当气体流入终止时,第二腔体中的气压是否保持稳定可通过数显表实时反馈,从而可提升锅盖气密性检测的精度。
作为优选,进气管上设有调压阀,调压阀由第二电磁阀控制,第二腔体中的气体可在调压阀的控制下经进气管支路排出至第一腔体中。
进气管上的调压阀由第二电磁阀控制,可提升调压阀的相应速率,在锅盖的气密性检测过程中,气体流入、流出第二腔体的操作可在调压阀的控制下瞬时切换,气体经进气管流入第二腔体进行锅盖的气密性检测,检测完成后气体经进气管支路排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锅盖整体侧漏气工装,工装与锅盖密封安装后即可进行锅盖的气密性检测,检测工序紧凑化,进而可以提高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切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内工装的剖切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外工装的剖切示意图。
图中:1、锅盖,2、外工装,3、内工装,4、第一腔体,5、第二腔体,6、第一环形翻边,7、凹槽,8、定位凸台,9、胶圈,10、第二环形翻边,11、气缸,12、进气管,13、进气管支路,14、定位孔,15、连接件,16、输气管,17、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 ” 纵向 ”、“横向 ”、“上“、“下”、“前 ”、“后“、“左”、“ 右 ”、“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锅盖整体侧漏气工装,包括密闭卡接在锅盖1端口上的外工装2,外工装内套设有可与锅盖密封连接的内工装3,外工装与内工装之间的第一腔体4内设有驱动内工装贴紧锅盖的驱动装置,气体经内工装上的进气孔可流入内工装与锅盖形成的第二腔体5,外工装上设有与第一腔体连通的输气管16,内工装上还设有气压检测装置;内工装的纵截面呈U型,内工装的外周面上设有用于支撑锅盖的第一环形翻边6,第一环形翻边位于内工装远离底面的一端,内工装通过第一环形翻边密闭贴紧在锅盖上;第一环形翻边远离内工装底面的端面上设有凹槽7,当第一环形翻边与锅盖贴紧时,凹槽与锅盖上的定位凸台8相卡接,胶圈9同时贴紧定位凸台的内壁面和第一环形翻边的端面;外工装的纵截面呈U型,外工装底面的中心位置设有定位孔14,当内工装套设于外工装内部时,内工装的外周面贴紧外工装的内壁面,外工装的第二环形翻边10支撑内工装的第一环形翻边从而使外工装与内工装的底面分离;驱动装置中的气缸11设在外工装的内底面上,气缸沿定位孔的周向均匀布置,气缸在第一电磁阀的控制下驱动内工装沿其轴向靠近锅盖,内工装的第一环形翻边贴紧锅盖,锅盖同时扣紧外工装的第二环形翻边;内工装的底面上设有进气管12和压力变送器接口,进气管沿内工装的轴向贯通内工装的底面,设在压力变送器接口上的压力变送器与数显表相连接;进气管上设有调压阀,调压阀由第二电磁阀控制,第二腔体中的气体可在调压阀的控制下经进气管支路13排出。
本实施例中,内工装呈盆状,内工装的外周面上设有第一环形翻边,内工装的底面为平面,沿内工装轴向,第一环形翻边远离内工装的端面上设有凹槽,凹槽的横截面呈矩形,凹槽沿内工装轴向的投影呈环状且与第一环形翻边同心,内工装的底面的中心位置设有进气管,进气管沿内工装的轴向贯通内工装的底面,进气管的一端与内工装的内底面平齐,进气管的另一端凸出内工装的外底面,进气管的附近设有进气管支路,进气管支路位于内工装的偏心位置,进气管支路的直径小于进气管的直径 ,进气管上设有由第二电磁阀控制的调压阀,调压阀控制进气管和进气管支路两个气道;当进行锅盖的气密性检测时,调压阀动作,进气管支路关闭,进气管打开,气体经进气管流入第二腔体,当锅盖的气密性检测完成后,调压阀在第二电磁阀的控制下再次动作,进气管支路打开,进气管关闭,气体经进气管支路流出第二腔体;内工装的外底面上设有三个用于连接气缸的连接件15,三个连接件与第一环形翻边同心均匀排布,连接件包括三个圆柱形的构件,沿内工装的轴向远离内工装的外底面,三个构件的直径逐渐减小。
本实施例中,外工装呈盆状,外工装的外周面上设有第二环形翻边,外工装的内底面为平面,外工装底面的中心位置设有圆形的定位孔,定位孔沿外工装的轴向贯通,外工装的内底面上安装有气缸,气缸的数目为三个,三个气缸与第二环形翻边同心均匀排布,气缸与内工装上的连接件一一对应,本实施例中,其中一个气缸上连接有输气管,输气管贯通外工装的壁面与外设的供气装置相连接,输气管一方面提供气压驱动气缸运作,另一方面,在锅盖的气密性检测过程中,输气管为内工装中的第二腔体供气;第二环形翻边的外周面上均匀分布有若干卡槽17,当外工装与锅盖安装时,第二环形翻边上的卡槽与锅盖上的牙口扣紧,从而实现锅盖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锅盖整体侧漏气工装对锅盖气密性检测的具体过程:
1、通过定位孔将外工装固定在工作台上,输气管与外部供气源连接,锅盖扣上所述工装,旋转一定角度,锅盖上的牙口扣紧第二环形翻边外周面上的卡槽,锅盖与所述工装固定在一起;
2、第一电磁阀控制第一腔体中的三个气缸开始充气,将内工装沿其轴向远离外工装的内底面移动,锅盖上的定位凸台卡接第一环形翻边上的凹槽,胶圈同时贴紧定位凸台的内壁面和第一环形翻边的端面,锅盖与所述工装密封连接;
3、第二电磁阀控制调压阀,进气管支路关闭,进气管打开,气体经进气管流入第二腔体,第二腔体内的气压由接在内工装上的压力变送器传到至数显表,待供气停止后,若数显表显示80Kpa以上且维持一定时间基本不变,即为锅盖合格,若数显表显示80Kpa以下或气压快速下降,为不合格;
4、检测完毕后,第二电磁阀控制调压阀,进气管支路打开,进气管关闭,第二腔体中的气体经进气管支路排出;
5、第一电磁阀控制第一腔体中的三个气缸泄气,内工装沿其轴向靠近外工装的内底面移动,锅盖上的定位凸台与第一环形翻边上的凹槽分离,锅盖内、外工装分离,检测工装进入下一个检测循环。

Claims (7)

1.一种锅盖整体侧漏气工装,其特征是,包括密闭卡接在锅盖端口上的外工装,外工装内套设有可与锅盖密封连接的内工装,外工装与内工装之间的第一腔体内设有驱动内工装贴紧锅盖的驱动装置,气体经内工装上的进气孔可流入内工装与锅盖形成的第二腔体,外工装上设有与第一腔体连通的输气管,内工装上还设有气压检测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盖整体侧漏气工装,其特征是,内工装的纵截面呈U型,内工装的外周面上设有用于支撑锅盖的第一环形翻边,第一环形翻边位于内工装远离底面的一端,内工装通过第一环形翻边密闭贴紧在锅盖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锅盖整体侧漏气工装,其特征是,第一环形翻边远离内工装底面的端面上设有凹槽,当第一环形翻边与锅盖贴紧时,凹槽与锅盖上的定位凸台相卡接,胶圈同时贴紧定位凸台的内壁面和第一环形翻边的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锅盖整体侧漏气工装,其特征是,外工装的纵截面呈U型,外工装底面的中心位置设有定位孔,当内工装套设于外工装内部时,内工装的外周面贴紧外工装的内壁面,外工装的第二环形翻边支撑内工装的第一环形翻边从而使外工装与内工装的底面分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锅盖整体侧漏气工装,其特征是,驱动装置中的气缸设在外工装的内底面上,气缸沿定位孔的周向均匀布置,气缸在第一电磁阀的控制下驱动内工装沿其轴向靠近锅盖,内工装的第一环形翻边贴紧锅盖,锅盖同时扣紧外工装的第二环形翻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锅盖整体侧漏气工装,其特征是,内工装的底面上设有进气管和压力变送器接口,进气管沿内工装的轴向贯通内工装的底面,设在压力变送器接口上的压力变送器与数显表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锅盖整体侧漏气工装,其特征是,进气管上设有调压阀,调压阀由第二电磁阀控制,第二腔体中的气体可在调压阀的控制下经进气管支路排出至第一腔体中。
CN201921125738.5U 2019-07-17 2019-07-17 锅盖整体侧漏气工装 Active CN2101086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25738.5U CN210108644U (zh) 2019-07-17 2019-07-17 锅盖整体侧漏气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25738.5U CN210108644U (zh) 2019-07-17 2019-07-17 锅盖整体侧漏气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08644U true CN210108644U (zh) 2020-02-21

Family

ID=69567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25738.5U Active CN210108644U (zh) 2019-07-17 2019-07-17 锅盖整体侧漏气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086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717300U (zh) 一种新型气密检测装置
CN210108644U (zh) 锅盖整体侧漏气工装
CN104897345A (zh) 一种密封继电器密封性检测通用夹具
CN211490380U (zh) 一种节温器座变力压装机
CN219474893U (zh) 水泵密封性检测装置
CN210290905U (zh) 一种电磁脉冲阀的阀盖结构
CN219038300U (zh) 气密性测试装置
CN210664923U (zh) 一种阀门密封性检测装置
CN214407921U (zh) 能源控制器气密测试系统
CN216449115U (zh) 一种灯体气密性测试装置
CN218066926U (zh) 一种潜水泵电机前盖气密性测试装置
CN210981691U (zh) 一种适用于半导体石英管的密封性检测装置
CN211291895U (zh) 一种汽车管件气密性自动检测装置
CN212903775U (zh) 一种线束插头气密性检测装置
CN209513176U (zh) 燃料电池双极板气密性检测工装
CN209288674U (zh) 一种汽车燃油泵储油桶组合件装配装置
CN216791518U (zh) 一种通用型气密测试辅助工装
CN214743288U (zh) 一种气密性检具的智能密封装置
CN207717347U (zh) 多功能涡轮增压器壳体检测装置
CN218330446U (zh) 一种油泵泵体气密性检测设备
CN217930736U (zh) 一种气密性检测仪
CN212621300U (zh) 用于节温器壳体的通用式压力泄漏测试装置
CN109262243A (zh) 一种汽车燃油泵储油桶组合件装配装置及装配方法
CN220583677U (zh) 一种电机阀气密性检测工装
CN214149711U (zh) 一种罐体气密性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