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01449U - 一种升降装置及具有该升降装置的车辆运输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升降装置及具有该升降装置的车辆运输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01449U
CN210101449U CN201920362725.3U CN201920362725U CN210101449U CN 210101449 U CN210101449 U CN 210101449U CN 201920362725 U CN201920362725 U CN 201920362725U CN 210101449 U CN210101449 U CN 2101014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device
hinged
shaft
lifting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6272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翟敬雄
丁振刚
张延强
宋朋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zhou CIMC Tonghua Special Vehicl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CIMC Special Vehicl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CIMC Special Vehicl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CIMC Special Vehicl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6272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014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014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014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Cleaning, Maintenance, Repair, Refitting, And Outrigg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升降装置及具有该升降装置的车辆运输车,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设置在车架总成和升降平台之间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上支撑臂、下支撑臂、以及定位支撑结构,所述上支撑臂的下端通过第三铰接轴铰接在所述下支撑臂上,所述定位支撑结构的上端通过第七铰接轴铰接在所述下支撑臂的上端,所述第三铰接轴和第七铰接轴间隔设置。通过所述第三铰接轴和第七铰接轴间隔设置,有利于定位支撑结构对于下支撑臂的支撑,并且有利于增加下支撑臂的受力能力,有利于保证升降的动作的稳定性;并且升降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安装,便于维护,可有效地提高平台的起降效率,降低车辆的运输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升降装置及具有该升降装置的车辆运输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升降装置及具有该升降装置的车辆运输车。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提高运输效率,车辆运输车通常设有上层的平台,使车厢主体部分形成上下两层的结构,上层升降平台的前端铰接在立柱上、上层升降平台可升降。由于是依靠驾驶待运载车辆完成装卸,因而在装卸车辆时,上层升降平台的后端需降低,并在升降平台与地面之间放置渡板,以便于车辆从地面的驶入或卸下,在车辆装载完成后升降平台再起升至固定位置。在车辆外宽一定的情况下,立柱宽度影响上平台车辆通过宽度。
由于升降平台的尾部举升行程较大,一般设计为液压缸和钢丝绳与滑轮组结合形成的结构,利用液压缸推动滑轮组的滑轮费力增加行程的原理,得到较大的行程;但在实际运输作业中,钢丝绳容易发生松动,从而导致平台脱落的情况,因而对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存在很大的威胁;此外,钢丝绳提升机构与平台为软性连接,平台下降时,由于没有固定连接和固定支撑,平台容易发生左右晃动,导致运输货物的掉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升降装置,有利于提高升降效率,增加升降的稳定性。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升降装置,包括设置在车架总成和升降平台之间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上支撑臂、下支撑臂、以及定位支撑结构,所述上支撑臂的上端通过第一铰接轴与所述升降平台铰接,所述下支撑臂的下端通过第二铰接轴与车架总成铰接;所述上支撑臂的下端通过第三铰接轴铰接在所述下支撑臂上,所述定位支撑结构的上端通过第七铰接轴铰接在所述下支撑臂的上端,所述第三铰接轴和第七铰接轴间隔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支撑结构动作的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的上端通过第五铰接轴铰接在上支撑臂上,所述第五铰接轴位于第一铰接轴和第三铰接轴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五铰接轴与第一铰接轴之间的距离L1,所述第五铰接轴与第三铰接轴之间的距离为L1,L1:L2的值为1~2。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铰接轴的轴线、第三铰接轴的轴线、以及第五铰接轴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铰接轴位于第七铰接轴的后方。
进一步的,在所述升降平台处于升起状态时,在向上方向上所述驱动结构处于向前倾斜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结构的下端通过第四铰接轴铰接在车架总成上,所述第二铰接轴位于所述第四铰接轴的后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支撑结构的下端通过第六铰接轴铰接在车架总成上,所述第六铰接轴位于第四铰接轴的前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结构与下支撑臂非接触交叉设置。
根据上述的升降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运输车,具有上述的升降装置,提高升降效率,增加升降的稳定性。
一种车辆运输车,包括用于承载的车架总成和升降平台,在所述车架总成和升降平台之间设有上述的升降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上层平台通过升降装置实现上升和下降,升降装置在升降平台与车架总成之间形成稳定的支撑,摒弃了钢丝绳的使用,保证了升降平台在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并且通过设置所述定位支撑结构的上端与所述下支撑臂的上端铰接,并且上支撑臂的下端与下支撑臂铰接,所述第三铰接轴和第七铰接轴间隔设置,有利于定位支撑结构对于下支撑臂的支撑,并且有利于增加下支撑臂的受力能力,有利于保证升降的动作的稳定性;并且升降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安装,便于维护,可有效地提高平台的起降效率,降低车辆的运输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升降结构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部分结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定位支撑结构的定位柱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定位支撑结构的定位套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定位支撑结构的调整对正筒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定位支撑结构中调整对正筒与定位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定位固定完成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前”为车辆正常行驶的方向,反之为“后”;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图8所示,在车辆运输车上设有用于承载待运输车辆的车架总成10和升降平台20,在车架总成10上设有驱动升降平台20升降的升降装置40。升降装置40包括驱动结构41、支撑结构42和定位支撑结构43,驱动结构41为液压油缸,支撑结构42具有上支撑臂421、下支撑臂422,上支撑臂421的下端和下支撑臂422通过第三铰接轴423铰接,上支撑臂421的上端通过第一铰接轴4211与升降平台20铰接,下支撑臂422的下端通过第二铰接轴4221与车架总成10铰接;定位支撑结构43的上端通过第七铰接轴435铰接在下支撑臂422的上端,第三铰接轴423和第七铰接轴435间隔设置。上层平台20通过升降装置40实现上升和下降,升降装置40在升降平台20与车架总成10之间形成稳定的支撑,摒弃了钢丝绳的使用,保证了升降平台20在升降过程中的稳定性,提高升降的安全系数;并且通过设置定位支撑结构43的上端与下支撑臂422的上端铰接,并且上支撑臂421的下端与下支撑臂422铰接,第三铰接轴423和第七铰接轴435间隔设置,有利于定位支撑结构43对于下支撑臂422的支撑,并且有利于增加下支撑臂422的受力能力,有利于保证升降动作的稳定性;并且升降装置40结构简单,易于安装,便于维护,可有效地提高平台的起降效率,降低车辆的运输成本。
如图2-3所示,驱动结构41的下端与车架总成10通过第四铰接轴411铰接,驱动结构41的上端通过第五铰接轴412铰接在上支撑臂421上,第五铰接轴412位于第一铰接轴4211和第三铰接轴423之间,也就是驱动结构41的上端铰接在上支撑臂421的上下两端之间的位置,使得驱动结构直接作用在上支撑臂421上,有利于驱动结构对于支撑结构的驱动,避免升降装置出现受力“死点”,保证升降的动作的稳定性。第一铰接轴4211、第三铰接轴423、以及第五铰接轴412均设置在上支撑臂421上,并且第一铰接轴4211、第三铰接轴423、以及第五铰接轴412这三个铰接轴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有利于上支撑臂421的受力稳定性,避免产生扭矩。对于第五铰接轴412在上支撑臂421上的位置选择,优选地,第五铰接轴412与第一铰接轴4211之间的距离为L1,第五铰接轴与第三铰接轴之间的距离为L2,其中L1:L2的值为1~2。
参见2图所示的实施例中,在升降平台20处于升起状态时,在向上方向上驱动结构41处于向前倾斜状态,也就是上支撑臂421和下支撑臂422的铰接点前凸,在向上方向上下支撑臂422也向前倾斜设置,因而第三铰接轴位于第七铰接轴的后方,上支撑臂421与升降平台20铰接的第一铰接轴4211所在的平面位于下支撑臂422与车架总成10铰接的第二铰接轴4221的前方;并且上支撑臂421与升降平台20铰接的第一铰接轴4211所在的平面位于上支撑臂421与下支撑臂422铰接的第三铰接轴423的后方,有利于部件的空间布局,定位支撑结构43设置在车辆的后轮的后方,在定位支撑结构43收起后,折叠在升降平台20和底架总成10的外侧;并且下支撑臂422长度大于上支撑臂421的长度,有利于下支撑臂422的支撑作用。
驱动结构41与车架总成10铰接的第四铰接轴411位于下支撑臂422的与车架总成10铰接的第二铰接轴4221的前下方;定位支撑结构43的上端通过第六铰接轴434铰接在车架总成10上;第六铰接轴434位于第四铰接轴411的前下方,定位支撑结构43与驱动结构41设置在同一竖向平面内,下支撑臂422设置在定位支撑结构43与驱动结构41的内侧;便于空间的布置。定位支撑结构43在驱动结构41驱动升降平台20上升到位后,对于升降平台20进行支撑。
在底架总成10上固定有固定座101,驱动结构41、支撑结构42和定位支撑结构43均铰接在固定座上;通过设置固定座101,有利于提高结构强度,增加支撑力。
如图3-图6所示,定位支撑结构43具有套装的定位套431和定位柱432、以及第一定位销433,定位柱432可伸缩的位于定位套431内;定位套43的下端铰接在车架总成10上,定位柱432的上端与下支撑臂422铰接,定位柱432的下端插入定位套43的上端。在定位柱432外侧还套装有调整对正筒433,调整对正筒433与定位套431邻接、位于定位套431的上方,在定位柱432和调整对正筒433上分别开设有第一销孔4321和第二销孔4331,第一销孔4321和第二销孔4331均横向设置;第一定位销可插入和抽出的位于第一销孔4321和第二销孔4331。在第一定位销插入第一销孔4321和第二销孔4331后,将调整对正筒433固定在定位柱432上;在驱动结构41调整升降装置40到达合适位置时,将调整对正筒433在定位柱432上向远离定位套431的方向稍稍移动,使得调整对正筒433上的第二销孔4331与一个第一销孔4321对正,之后将第一定位销插入第一销孔4321和第二销孔4331内,如图7所示;使得调整对正筒433固定在定位柱432上,之后控制驱动41结构动作,调整定位柱432稍稍缩回到定位套431内,使得定位套431与将调整对正筒433接触,定位套431支撑调整对正筒433、进而支撑定位柱432,如图8所示;使得升降装置40的定位固定的操作简单,方便操作,有利于提高操作效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定位套431对于调整对正筒433的支撑,设置调整对正筒433的横截面与定位套431的横截面相同,也就是结构和形状均相同,就是定位套431的上端面与调整对正筒433的下端面结构吻合,使得定位套431和调整对正筒433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增加了稳定性和支撑受力能力。
为了进一步增加升降装置40固定后的稳定性,在定位柱432上间隔开设有多个第一销孔4321,在定位套431上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三销孔4311,还设有可插入和抽出的位于第一销孔4321和第三销孔4311内的第二定位销。为了保证在调整对正筒433固定后,定位套431与调整对正筒433接触时,第三轴孔4311与其中一个与第一销孔4321正好对正,之后将第二定位销穿过第一销孔4321和第三销孔4311就可实现定位套431与定位柱432的固定。设置第二轴孔4331与至少一个第三轴孔4311之间的距离与相邻的第一销孔4321之间的距离相等,这样在第一定位销插入第一销孔4321和第二销孔4331,使得调整对正筒433与定位柱432固定,之后调整定位套431与调整对正筒433接触,此时与插入第一定位销的第二销孔4331的向下邻接的一个第二销孔与定位套431上的一个第三销孔4311对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升降装置,包括设置在车架总成和升降平台之间的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上支撑臂、下支撑臂、以及定位支撑结构,所述上支撑臂的上端通过第一铰接轴与所述升降平台铰接,所述下支撑臂的下端通过第二铰接轴与车架总成铰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支撑臂的下端通过第三铰接轴铰接在所述下支撑臂上,所述定位支撑结构的上端通过第七铰接轴铰接在所述下支撑臂的上端,所述第三铰接轴和第七铰接轴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支撑结构动作的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的上端通过第五铰接轴铰接在上支撑臂上,所述第五铰接轴位于第一铰接轴和第三铰接轴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铰接轴与第一铰接轴之间的距离L1,所述第五铰接轴与第三铰接轴之间的距离为L1,L1:L2的值为1~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铰接轴的轴线、第三铰接轴的轴线、以及第五铰接轴的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铰接轴位于第七铰接轴的后方。
6.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升降平台处于升起状态时,在向上方向上所述驱动结构处于向前倾斜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的下端通过第四铰接轴铰接在车架总成上,所述第二铰接轴位于所述第四铰接轴的后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支撑结构的下端通过第六铰接轴铰接在车架总成上,所述第六铰接轴位于第四铰接轴的前下方。
9.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与下支撑臂非接触交叉设置。
10.一种车辆运输车,包括用于承载的车架总成和升降平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架总成和升降平台之间设有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升降装置。
CN201920362725.3U 2019-03-20 2019-03-20 一种升降装置及具有该升降装置的车辆运输车 Active CN2101014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62725.3U CN210101449U (zh) 2019-03-20 2019-03-20 一种升降装置及具有该升降装置的车辆运输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62725.3U CN210101449U (zh) 2019-03-20 2019-03-20 一种升降装置及具有该升降装置的车辆运输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01449U true CN210101449U (zh) 2020-02-21

Family

ID=695342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62725.3U Active CN210101449U (zh) 2019-03-20 2019-03-20 一种升降装置及具有该升降装置的车辆运输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0144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91097A (zh) * 2020-07-17 2020-12-18 太重(天津)滨海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用于拉伸矫直机的四杆式托辊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91097A (zh) * 2020-07-17 2020-12-18 太重(天津)滨海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用于拉伸矫直机的四杆式托辊装置
CN112091097B (zh) * 2020-07-17 2022-07-12 太重(天津)滨海重型机械有限公司 用于拉伸矫直机的四杆式托辊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MX2008005247A (es) Estructura de elevacion de mastil y proceso para grua de levantamiento movil de alta capacidad.
CN110435402A (zh) 一种车厢尾部的门中门
CN201023434Y (zh) 车载快速装卸装置
CN210101449U (zh) 一种升降装置及具有该升降装置的车辆运输车
CN205527559U (zh) 剪叉式伸缩臂装载机
CN110395169A (zh) 清障车及其翻转平台
CN207108310U (zh) 臂架系统及起重机
CN110667459A (zh) 一种螳螂臂前后双举升机构多功能轿运车
CN1007141B (zh) 带倾卸起重机的自卸货车
CN206107367U (zh) 汽车尾板
CN205951791U (zh) 车厢可卸式运输车的双纵梁翻转架
CN214456508U (zh) 一种低成本重载物料agv智能转运装置
CN110962726A (zh) 一种车辆运输车
CN210652837U (zh) 清障车及其翻转平台
CN108819817A (zh) 隐藏式全自动汽车升降平台系统
CN209063975U (zh) 一种车辆运输车的前平台载车装置
CN212101743U (zh) 一种货物搬运车
CN107539878A (zh) 一种隧道建设用起重机的自动渣土倾倒机构及起重机
CN208896950U (zh) 一种升降装置以及具有该升降装置的车辆运输车
CN210478493U (zh) 一种军用卡车便携式提升机
CN2312828Y (zh) 车载装卸平台
CN112678714A (zh) 一种低成本重载物料agv智能转运装置
CN207535760U (zh) 一种升降装置以及车辆运输车
CN112406974A (zh) 一种水泥电杆液压顶升式运载车辆
CN207016413U (zh) 一种自动货物装车平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607

Address after: No.9, Linjiang Road, Y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5000

Patentee after: YANGZHOU CIMC TONGHUA SPECIAL VEHICLES Co.,Ltd.

Address before: 266000 East Huaihe Road,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QINGDAO CIMC SPECIAL VEHICLES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