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84833U - 一种高架油罐升降辅助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架油罐升降辅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84833U
CN210084833U CN201920744312.1U CN201920744312U CN210084833U CN 210084833 U CN210084833 U CN 210084833U CN 201920744312 U CN201920744312 U CN 201920744312U CN 210084833 U CN210084833 U CN 2100848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ing
rod
slideway
connecting rod
oil ta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4431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强
王家辉
滕一宁
丛日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GLI OIL FIELD HAISHENG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GLI OIL FIELD HAISHE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GLI OIL FIELD HAISHENG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GLI OIL FIELD HAISHE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4431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848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848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848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rriers, Traveling Bodies, And Overhead Traveling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架油罐升降辅助装置,包括滑道和滑杆;滑道包括滑道本体和滑轨,滑轨分布在滑道本体左右两个侧面上;滑道本体上内部设有两道滑槽,滑槽连续贯通滑轨;所述滑槽的纵向截面尺寸略大于所述滑杆的纵向截面尺寸,两者滑动连接,滑杆可在滑槽内来回滑动,当滑杆的横杆接触到滑道外表面时,到达左右移动的极限位置;滑道本体下方设有带动所述滑道本体上下移动的动力装置,滑杆两侧设有支撑架和第一推动装置。本实用新型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实现自动升降和横向位移,大大降低了现场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高架油罐放置在具有支撑作用的滑道上,避免了油罐和支撑杆直接点接触带来的应力集中,同时运行更加稳定、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高架油罐升降辅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升降辅助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架油罐升降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油田钻井队配备的高架油罐,在钻井队搬家吊装过程中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因为在起吊过程中油罐底下需要工作人员在场操作,所以万一油罐连接不牢靠,掉下来后果不堪设想,而且操作起来比较繁琐,在运输过程中也会因为油罐独立支撑杆与罐体没有铰接产生丟失现象,为确保今后高架油罐在吊装过程中人员的安全,消除隐患。就需要一种辅助装置,来替换人员的工作,以便使整个起吊过程更智能更简单更安全。
中国专利文献CN 2818425 Y公开了一种高架油罐升降辅助装置,结构包括轨道、滑动支撑轴、就位导向装置、推杆、弹簧、锁位杆,大油罐和小油罐通过油罐支撑杆相连,小油罐还通过滑动支撑轴与导轨连接,导轨设置在底架上,导轨的左端与设置在底架上的就位导向装置相连接,在就位导向装置的左方的底架上设置有弹簧,弹簧右端与伸入到就位导向装置中的推杆相接,弹簧左端连接有锁位杆,锁位杆卡在底架的卡柱上。该实用新型的高架油罐升降辅助装置安全性高,操作方便,减轻工人劳动工作强度等特点,因而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但是其存在以下问题:
(1)吊装过程中,吊车随着小油罐的不断升起,需要不断改变其吊臂位置,以让吊绳始终保持垂直状态,对吊车要求较高,对工人依赖大,自动化程度低;
(2)在吊装过程中,小油罐相对于地面是处于倾斜状态的,容易侧翻,危险性大;
(3)吊装完成后,小油罐靠支撑杆固定在高处,在大风天气下不稳定;同时支撑杆与油罐点接触,应力集中严重;
(4)高架油罐横向位置的调节,必须要重新进行拆装,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运行稳定的自动化程度高的高架油罐升降辅助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架油罐升降辅助装置,包括滑道和滑杆;
所述滑道包括滑道本体和滑轨,所述滑道本体为封闭的方形壳体,所述滑轨有四根,分别两两对称分布在所述滑道本体左右两个侧面上;所述滑道本体上内部设有两道滑槽,所述滑槽连续贯通所述滑轨,所述滑槽上部至滑道上表面开有贯通的滑道口,所述滑道口宽度小于所述滑槽宽度;
所述滑杆为由两根横杆和两根纵杆组成的梯形结构,所述纵杆长度大于所述横杆长度,所述两根横杆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方形壳体的宽度,所述横杆分别位于所述方形壳体左右两侧;所述纵杆上设有凸块,所述凸块宽度略小于所述滑道口宽度,所述凸块高度大于所述滑道口高度,所述凸块与所述高架油罐底部的凹槽适配,所述凸块的高度大于所述凹槽的深度,所述凸块与所述凹槽可拆卸连接;
所述滑槽的纵向截面尺寸略大于所述滑杆的纵向截面尺寸,两者滑动连接,所述滑杆可在所述滑槽内来回滑动,当滑杆的横杆接触到所述滑道外表面时,到达左右移动的极限位置;
所述滑道本体下方设有带动所述滑道本体上下移动的动力装置,所述滑杆两侧设有支撑架和第一推动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以及滑块,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中心处通过第三转动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一端分别通过第一转动副和第二转动副转动连接在所述滑道本体底部中心线上,所述第一连杆另一端与固定在平面上的第四转动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另一端通过第五转动副与滑动连接在导轨内的滑块转动连接,所述导轨靠近所述第四转动副的一侧设有限制所述滑块位移距离的可移动的限位块,所述滑块远离第四转动副一侧接第二推动装置。
进一步优选的,靠近所述第四转动副一侧的限位块与所述滑块之间设有复位弹簧,当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靠拢时,复位弹簧位于弹簧的初始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推动装置为第二气缸。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架为长方体状,所述支撑架靠近所述滑杆一侧设有容纳所述滑杆的盲孔,所述支撑架远离所述滑杆一侧接所述第一推动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推动装置为第一气缸。
进一步的,所述方形壳体上底面设有容纳高架油罐的下凹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自动化程度高,可以实现自动升降和横向位移,大大降低了现场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高架油罐放置在具有支撑作用的滑道上,避免了油罐和支撑杆直接点接触带来的应力集中,同时运行更加稳定、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滑道与高架油罐连接俯视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滑道与滑杆连接俯视图;
图5为图4的左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高架油罐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动力装置机构简图;
图中:1、滑道,2、滑杆,3、滑道本体,4、滑轨,5、滑槽,6、滑道口,7、横杆,8、纵杆,9、凸块,10、凹槽,11、第一连杆,12、第二连杆,13、滑块,14、第一转动副,15、第二转动副,16、第三转动副,17、第四转动副,18、第五转动副,19、导轨,20、限位块,21、复位弹簧,22、第二气缸,23、支撑架,24、第一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是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至图7,一种高架油罐升降辅助装置,包括滑道1和滑杆2;滑道1包括滑道本体3和滑轨4,滑道本体3为封闭的方形壳体,滑轨4有四根,分别两两对称分布在滑道本体3左右两个侧面上;滑道本体3上内部设有两道滑槽5,滑槽5连续贯通滑轨4,滑槽5上部至滑道上表面开有贯通的滑道口6,滑道口6宽度小于滑槽5宽度;滑杆2为由两根横杆7和两根纵杆8组成的梯形结构,纵杆8长度大于横杆7长度,两根横杆7间的距离大于方形壳体的宽度,横杆7分别位于方形壳体左右两侧;纵杆8上设有凸块9,凸块9宽度略小于滑道口6宽度,凸块9高度大于滑道口6高度,凸块9与高架油罐底部的凹槽10适配,凸块9的高度大于凹槽10的深度,两者通过定位销轴或者螺栓螺母连接;滑槽5的纵向截面尺寸略大于滑杆2的纵向截面尺寸,两者滑动连接,滑杆2可在滑槽5内来回滑动,当滑杆2的横杆7接触到滑道1外表面时,到达左右移动的极限位置。为了使高架油罐更稳定的在滑道上滑动,方形壳体上底面设有容纳高架油罐的下凹面。
滑道本体3下方设有带动滑道本体3上下移动的动力装置,动力装置包括第一连杆11、第二连杆12以及滑块13,第一连杆11和第二连杆12中心处通过第三转动副16转动连接,第一连杆11和第二连杆12一端分别通过第一转动副14和第二转动副15转动连接在滑道本体3底部中心线上,第一连杆11另一端与固定在平面上的第四转动副17转动连接,第二连杆12另一端通过第五转动副18与滑动连接在导轨19内的滑块13转动连接,导轨19靠近第四转动副17的一侧设有限制滑块位移距离的限位块20,限位块可以移动,其通过螺栓螺母定位在导轨内,靠近第四转动副17一侧的限位块与滑块13之间设有复位弹簧21,当第一连杆11和第二连杆12靠拢时,复位弹簧21位于弹簧的初始位置;滑块13远离第四转动副17一侧接第二气缸22,滑块13与第四转动副17在同一平面内。第一连杆11和第二连杆12的宽度和高度可根据实际工况进行调整。 滑杆2两侧设有支撑架23,支撑架23为长方体状,支撑架23靠近滑杆2一侧设有容纳滑杆2的盲孔,盲孔中可加工螺纹,与支撑架螺纹连接,支撑架23远离滑杆2一侧接第一气缸24。
工作原理:高架油罐安装时,在平面上通过吊车将高架油罐安装在滑道上以后,启动第二气缸,推动滑块向第四转动副一侧移动,滑块的移动带动第二连杆向靠近第四转动副的一侧移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渐渐靠拢,从而带动方形壳体及固定在其上的高架油罐缓缓上升,当高架油罐到达设定高度后,第二气缸达到第一冲程,不再往前移动,关闭第二气缸;此时分别启动支撑架两侧的第一气缸,即可推动高架油罐在滑道上横向向左或者向右调整位置,当滑杆的横杆接触到滑道外表面时,到达左右移动的极限位置。
高架油罐拆卸时,打开滑块与第二气缸间的限位块,第二连杆在高架油罐的重力作用下,推动滑块向第二气缸一侧移动,同时在复位弹簧的反向拉力作用下,滑块缓缓移动,高架油罐缓缓降下,完成拆卸过程。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变化后的内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高架油罐升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滑道和滑杆;
所述滑道包括滑道本体和滑轨,所述滑道本体为封闭的方形壳体,所述滑轨有四根,分别两两对称分布在所述滑道本体左右两个侧面上;所述滑道本体上内部设有两道滑槽,所述滑槽连续贯通所述滑轨,所述滑槽上部至滑道上表面开有贯通的滑道口,所述滑道口宽度小于所述滑槽宽度;
所述滑杆为由两根横杆和两根纵杆组成的梯形结构,所述纵杆长度大于所述横杆长度,所述两根横杆间的距离大于所述方形壳体的宽度,所述横杆分别位于所述方形壳体左右两侧;所述纵杆上设有凸块,所述凸块宽度略小于所述滑道口宽度,所述凸块高度大于所述滑道口高度,所述凸块与所述高架油罐底部的凹槽适配,所述凸块的高度大于所述凹槽的深度,所述凸块与所述凹槽可拆卸连接;
所述滑槽的纵向截面尺寸略大于所述滑杆的纵向截面尺寸,两者滑动连接,所述滑杆可在所述滑槽内来回滑动,当滑杆的横杆接触到所述滑道外表面时,到达左右移动的极限位置;
所述滑道本体下方设有带动所述滑道本体上下移动的动力装置,所述滑杆两侧设有支撑架和第一推动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架油罐升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以及滑块,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中心处通过第三转动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一端分别通过第一转动副和第二转动副转动连接在所述滑道本体底部中心线上,所述第一连杆另一端与固定在平面上的第四转动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另一端通过第五转动副与滑动连接在导轨内的滑块转动连接,所述导轨靠近所述第四转动副的一侧设有限制所述滑块位移距离的可移动的限位块,所述滑块远离第四转动副一侧接第二推动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架油罐升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第四转动副一侧的限位块与所述滑块之间设有复位弹簧,当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靠拢时,复位弹簧位于弹簧的初始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架油罐升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推动装置为第二气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架油罐升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为长方体状,所述支撑架靠近所述滑杆一侧设有容纳所述滑杆的盲孔,所述支撑架远离所述滑杆一侧接所述第一推动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架油罐升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推动装置为第一气缸。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高架油罐升降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壳体上底面设有容纳高架油罐的下凹面。
CN201920744312.1U 2019-05-23 2019-05-23 一种高架油罐升降辅助装置 Active CN2100848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44312.1U CN210084833U (zh) 2019-05-23 2019-05-23 一种高架油罐升降辅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44312.1U CN210084833U (zh) 2019-05-23 2019-05-23 一种高架油罐升降辅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84833U true CN210084833U (zh) 2020-02-18

Family

ID=69479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44312.1U Active CN210084833U (zh) 2019-05-23 2019-05-23 一种高架油罐升降辅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848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11447A (zh) 一种车载钻机换杆装置
CN202039875U (zh) 一种用于煤矿井下液压支架的分解、组装专用设备
CN103590763A (zh) 一种石油钻井平台防喷器运输安装装置
CN210084833U (zh) 一种高架油罐升降辅助装置
CN110905420B (zh) 一种大孔径卸压钻机
CN102061882B (zh) 一种多功能自走式塔机一体岩芯钻机
CN101299393B (zh) 平移式大型工件自动翻转台
CN218231419U (zh) 矿井井口检修平台
CN217867806U (zh) 一种辅助市政管线工程施工的门吊设备
CN201865574U (zh) 多功能自走式塔机一体岩芯钻机
CN110293515A (zh) 一种拔销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10029946B (zh) 一种垂直起升井架的安装方法
CN203626649U (zh) 一种石油钻井平台防喷器运输安装装置
CN219931004U (zh) 一种基坑支护换撑结构
CN220487504U (zh) 一种修井机伸缩式井架限位结构
CN117418781B (zh) 一种移动式救援钻机
CN112761548A (zh) 一种防喷器检修平台
CN209856662U (zh) 一种用于固定电钻的活动装置
CN203362084U (zh) 一种石油钻井平台防喷器安装装置
CN218969799U (zh) 一种可自行调节的悬臂浇筑施工用挂篮外模
CN205188739U (zh) 一种吊轨装置
CN217440050U (zh) 一种用于大坡度隧道二次衬砌施工的新型衬砌台车
CN220618211U (zh) 吊装设备
CN116696225B (zh) 一种具有油缸攀爬式动力头加压与提升的钻机
CN110500094B (zh) 一种弹夹式劈裂棒安装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ang Qiang

Inventor after: Wang Jiahui

Inventor after: Cong Yuexu

Inventor before: Zhang Qiang

Inventor before: Wang Jiahui

Inventor before: Teng Yining

Inventor before: Cong Rixu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