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75006U - 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散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散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75006U
CN210075006U CN201921010489.5U CN201921010489U CN210075006U CN 210075006 U CN210075006 U CN 210075006U CN 201921010489 U CN201921010489 U CN 201921010489U CN 210075006 U CN210075006 U CN 2100750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water
engine
tube
new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1048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琼玉
阮全胜
周斌祖
周汉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Etiquettes Aut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es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wuha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s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wuhan)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s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wuha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1048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750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750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7500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散热装置,涉及汽车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冷凝管,所述冷凝管的两端均于外壳的内腔连通,所述外壳的一侧还设置有水冷管,所述水冷管的内部填充有液体,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外壳的内腔分割成两个互不想通的腔室,所述外壳的一个腔室内设置有增压装置。通过设置水冷管铺设在发动机上面,当发动机温度升高之后水冷管内的液体便会吸收热量加速蒸发,蒸发后的水蒸气进入到冷凝管的内部,在冷凝后到达壳体的内部,并从新流入到水冷管的内部,从而对发动机进行降温,这样能够达到降温均匀,同时噪声小,也不需要任何的设备,非常的节能环保。

Description

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散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在正常工作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热量不能及时排除,将会造成发动机熄火、爆缸等情况发生,而在新能源汽车中,汽车发动机主要为电机,与传统发动机相比电机在工作时只会因为摩擦而产生热量,发动机的内部不会出现燃料燃烧的情况,因此热量更小,但是热量分布的更加均匀。因此,传统发动机的散热装置在运用到新能源发动机上时,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传统的发动机散热器一般都是采用风力进行散热,由于阻力的存在,更加的集中,容易存在散热不均匀的现象,同时风力散热存在较大的噪音。
2由于内燃机的温度较高,因此传统的发动机散热器需要大功率的风机进行工作,非常耗能,不够节能环保。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散热装置,可以满足新能源发动机的散热需求,同时符合目前提倡的节能环保的社会理念。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散热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部设置有冷凝管,所述冷凝管的两端均于外壳的内腔连通,所述外壳的一侧还设置有水冷管,所述水冷管的内部填充有液体,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外壳的内腔分割成两个互不想通的腔室,所述外壳的一个腔室内设置有增压装置,所述增压装置的输出端与水冷管的一端连通,所述水冷管的另一端与外壳的另一个腔室连通。
所述隔板上贯穿设置有倒置U形的导管连通隔板的两侧,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泡沫板,所述泡沫板位于水冷管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且导管的输入端位于泡沫板的上方,所述增压装置包括活塞,所述活塞与外壳以及隔板之间密封设置,且活塞的底部与外壳内壁的底部之间设置有电动推杆,所述活塞位于水冷管输入端的下方,所述冷凝管和导管上均设置有单向阀。
优选的,所述水冷管的一面呈直面另一面呈曲面状,曲面的两侧分别于直面的两侧连接。
优选的,所述水冷管的直面上镶嵌有铝板。
优选的,所述泡沫板的顶部铺设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的一侧贯穿外壳并延伸至外壳的外部并铺设在外壳的外壁上。
优选的,所述导管的输入端位于泡沫板上方3-5CM处。
优选的,所述冷凝管的外表面呈连续的环形波浪状,且冷凝管采用铝合金材料制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散热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新能源汽车发动机散热装置,通过设置水冷管铺设在发动机上面,当发动机温度升高之后水冷管内的液体便会吸收热量加速蒸发,蒸发后的水蒸气进入到冷凝管的内部,在冷凝后到达壳体的内部,并从新流入到水冷管的内部,从而对发动机进行降温,这样能够达到降温均匀,同时噪声小,也不需要任何的设备,非常的节能环保。
(2)、该新能源汽车发动机散热装置,通过设置增压装置,当发动机的温度过高导致传动的蒸发水蒸气无法有效的对发动机进行降温处理的时候,通过电动推杆推动活塞上升挤压液体,从而使液体进行循环的流动,当液体进行流动的时候,可以加快液体吸收发动机热量的效果,从而达到对发动机降温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测试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水冷管的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冷凝管的截面图。
图中:1外壳、2冷凝管、3水冷管、4隔板、5增压装置、501活塞、502电动推杆、6导管、7泡沫板、8单向阀、9铝板、10导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散热装置,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的顶部设置有冷凝管2,所述冷凝管2的两端均于外壳1的内腔连通,所述外壳1的一侧还设置有水冷管3,所述水冷管3的内部填充有液体,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隔板4,所述隔板4将外壳1的内腔分割成两个互不想通的腔室,所述外壳1的一个腔室内设置有增压装置5,所述增压装置5的输出端与水冷管3的一端连通,所述水冷管3的另一端与外壳1的另一个腔室连通。
所述隔板4上贯穿设置有倒置U形的导管6连通隔板4的两侧,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泡沫板7,所述泡沫板7位于水冷管3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且导管6的输入端位于泡沫板7的上方,所述增压装置5包括活塞501,所述活塞501与外壳1以及隔板4之间密封设置,且活塞501的底部与外壳1内壁的底部之间设置有电动推杆502,所述活塞501位于水冷管3输入端的下方,所述冷凝管2和导管6上均设置有单向阀8。
在本实施例中,水冷管3的一面呈直面另一面呈曲面状,曲面的两侧分别于直面的两侧连接。水冷管3的直面上镶嵌有铝板9。泡沫板7的顶部铺设有导热板10,所述导热板10的一侧贯穿外壳1并延伸至外壳1的外部并铺设在外壳1的外壁上。导管6的输入端位于泡沫板7上方3-5CM处。冷凝管2的外表面呈连续的环形波浪状,且冷凝管2采用铝合金材料制作,水冷管3的一侧呈直面设置,可以增加水冷管3与发动机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热传递的效果更好。另外铝合金也能使得冷凝管2的导热效果更好。另外,在本实施例中,水冷管3内的液体为水。
在传统的降温过程中,由于水冷管3内充满液体,因此,当汽车发动机温度升高之后,会加速水冷管3内部液体的蒸发,当水冷管3内液体蒸发时会吸收热量,从而达到对发动机进行降温的目的,蒸发的水蒸气会上升进入到冷凝管2的内部,进入到冷凝管2内部的水蒸气会在外部空气的冷凝下重新转换成为液体并且流入到增压装置5所在的腔室内,从而完成一个降温的循环。并且在这个循环的过程中,不需要设备进行工作,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当发动机的温度过高,液体蒸发无法充分带走发动机上的热量时,通过启动电动推杆502,当电动推杆502进行工作时,电动推杆502会带动活塞501进行升降,当活塞501上升时,会挤压腔室内的空气,从而使液体进入到水冷管3的内部,并且使原来水冷管3内部的液体进入到隔板4另一侧的腔室内,并且当泡沫板7上方的液体超过导管6连接部的最高点的时候,液体会通过导管6到达活塞501的上方。在本实施例中,由于导管6的输出端位于泡沫板7上方3-5CM使得,温度较低的液体先进入到活塞501的上方。这样能够保证,进入水冷管3内的液体始终能够保持温度较低的状态。
综上所述:该新能源汽车发动机散热装置,通过设置水冷管3铺设在发动机上面,当发动机温度升高之后水冷管内的液体便会吸收热量加速蒸发,蒸发后的水蒸气进入到冷凝管的内部,在冷凝后到达壳体的内部,并从新流入到水冷管的内部,从而对发动机进行降温,这样能够达到降温均匀,同时噪声小,也不需要任何的设备,非常的节能环保。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散热装置,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顶部设置有冷凝管(2),所述冷凝管(2)的两端均于外壳(1)的内腔连通,所述外壳(1)的一侧还设置有水冷管(3),所述水冷管(3)的内部填充有液体,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隔板(4),所述隔板(4)将外壳(1)的内腔分割成两个互不想通的腔室,所述外壳(1)的一个腔室内设置有增压装置(5),所述增压装置(5)的输出端与水冷管(3)的一端连通,所述水冷管(3)的另一端与外壳(1)的另一个腔室连通;
所述隔板(4)上贯穿设置有倒置U形的导管(6)连通隔板(4)的两侧,所述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泡沫板(7),所述泡沫板(7)位于水冷管(3)的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且导管(6)的输入端位于泡沫板(7)的上方,所述增压装置(5)包括活塞(501),所述活塞(501)与外壳(1)以及隔板(4)之间密封设置,且活塞(501)的底部与外壳(1)内壁的底部之间设置有电动推杆(502),所述活塞(501)位于水冷管(3)输入端的下方,所述冷凝管(2)和导管(6)上均设置有单向阀(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管(3)的一面呈直面另一面呈曲面状,曲面的两侧分别于直面的两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冷管(3)的直面上镶嵌有铝板(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板(7)的顶部铺设有导热板(10),所述导热板(10)的一侧贯穿外壳(1)并延伸至外壳(1)的外部并铺设在外壳(1)的外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6)的输入端位于泡沫板(7)上方3-5CM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管(2)的外表面呈连续的环形波浪状,且冷凝管(2)采用铝合金材料制作。
CN201921010489.5U 2019-07-01 2019-07-01 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散热装置 Active CN2100750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10489.5U CN210075006U (zh) 2019-07-01 2019-07-01 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散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10489.5U CN210075006U (zh) 2019-07-01 2019-07-01 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散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75006U true CN210075006U (zh) 2020-02-14

Family

ID=694293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10489.5U Active CN210075006U (zh) 2019-07-01 2019-07-01 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散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7500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03517A (zh) * 2022-10-17 2023-01-13 浙江威本工贸有限公司(Cn) 一种环保高效节能汽车发电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603517A (zh) * 2022-10-17 2023-01-13 浙江威本工贸有限公司(Cn) 一种环保高效节能汽车发电机
CN115603517B (zh) * 2022-10-17 2023-06-02 浙江威本工贸有限公司 一种环保高效节能汽车发电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075006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散热装置
CN209801315U (zh) 一种高效散热型led路灯
CN208057293U (zh) 一种新型柴油机水循环系统
CN109585972A (zh) 新能源汽车电池散热装置
CN205578131U (zh) 一种基于斯特林热机的汽车发动机辅助散热装置
CN204598547U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的液冷板
CN204128259U (zh) 液冷散热器
CN216199532U (zh) 一种液压汽车制动设备的液压站
CN210805949U (zh) 一种汽车动力电池的热管理装置
CN204783966U (zh) 一种高效冷却的液压站
CN214063117U (zh) 一种用于发动机散热降温装置
CN104121083A (zh) 提高汽车发动机散热冷却效率的系统
CN2681218Y (zh) 液冷式散热装置
US9689591B2 (en) Sectional regenerative third-type absorption heat pump
CN216045372U (zh)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
CN206194918U (zh) 一种内外结合的热管散热型锂电池
CN210799113U (zh) 双循环冷却系统
CN204900044U (zh) 拖拉机用冷却液循环系统
CN205779191U (zh) 一种发动机的冷却装置
CN103732044A (zh) 一种高效散热通道的电动车控制器
CN216048017U (zh) 一种节水储能散热器
KR100427932B1 (ko) 히트파이프를 이용한 라디에이터
CN202628262U (zh) 一种节能型柴油机冷凝器
CN210664031U (zh) 一种冷热一体式热交换器
CN218290737U (zh) 一种硅砂玻璃生产用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804

Address after: 430100 room 2, 1st floor, building 5, No.19, Changfu new town, Zhashan street, Caidian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HAN ETIQUETTES AUTO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056 No.6, 1st floor, building 2, Cuiyuan, Taihe Baihua Park, plot 5R, Wu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esa Intelligent Technology (Wuhan)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