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045372U -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045372U
CN216045372U CN202122048763.1U CN202122048763U CN216045372U CN 216045372 U CN216045372 U CN 216045372U CN 202122048763 U CN202122048763 U CN 202122048763U CN 216045372 U CN216045372 U CN 2160453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water
heat collecting
heat
collecting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04876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Xingzhi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Yilu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Yilu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Yilu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04876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0453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0453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0453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包括主架板,所述主架板前表面的一侧的靠顶部和底部位置均通过轴套活动连接有轴杆,所述轴杆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轮胎,所述主架板前表面的靠另一侧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主架板前表面的靠中间位置从上往下依次固定连接有发动机、变速器和电动机。该混合动力系统,通过导热硅胶杆、集热环套、散热翅片、水管以及半导体制冷片的设计,使得本装置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能够涵盖本装置中电机和电机以外的发热器件,从而对整体整体上进行散热,使得本装置在运行时,电机和电机以外的部件都能保持在合适的运行温度,不会出现过热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合动力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混合动力系统。
背景技术
混合动力一般是指油电混合动力,即燃料(汽油,柴油等)和电能的混合。混合动力汽车是由电动马达作为发动机的辅助动力驱动汽车。优点在于车辆启动停止时,只靠电机带动,不达到一定速度,发动机就不工作,因此,便能使发动机一直保持在最佳工况状态,动力性好,排放量很低。而且电能的来源都是发动机,只需加油即可。
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车辆采用混合动力系统。然而,现有的混合动力系统在使用时,因额外增加了电力驱动设备,从单电机变成了双电机驱动,因此也加大的车辆的负担,使得车辆整体的散热性变差,容易导致电机过热的情况发生,给使用者带来不便,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混合动力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动力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混合动力系统在使用时,因额外增加了电力驱动设备,从单电机变成了双电机驱动,因此也加大的车辆的负担,使得车辆整体的散热性变差,容易导致电机过热的情况发生,给使用者带来不便,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者使用需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包括主架板,所述主架板前表面的一侧的靠顶部和底部位置均通过轴套活动连接有轴杆,所述轴杆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轮胎,所述主架板前表面的靠另一侧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主架板前表面的靠中间位置从上往下依次固定连接有发动机、变速器和电动机,所述主架板前表面底部的靠另一侧位置固定连接有蓄电池,所述主架板前表面底部的靠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动力控制装置,发动机、变速器、电动机以及动力控制装置的外表面均套设有集热环套,所述集热环套的内部环绕设置有导热硅胶杆,所述固定块内的靠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水箱的顶部连通有第一水泵,所述水箱的底部连通有第二水泵,所述集热环套的内部开设有空腔,且每个集热环套之间通过导管互相连通,所述第一水泵位于顶部开设的出水口连通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一端贯穿固定块并与集热环套连通,所述固定块内的靠底部位置固定连接有制冷箱,所述制冷箱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第二水泵位于底部开设的吸水口连通有吸水管,吸水管底部与制冷箱连通,所述制冷箱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制冷箱内的靠顶部和底部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弹力杆,两个弹力杆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水管,两个水管相背的一侧分别延伸至两个弹力杆的内部,所述水管与弹力杆卡接。
优选的,所述导热硅胶杆与集热环套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导热硅胶杆远离集热环套的一端分别与发动机、变速器、电动机以及动力控制装置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集热环套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采用铝铜复合制成。
优选的,所述制冷箱的底部连通有外吸管,所述外吸管的一端贯穿固定块并与集热环套连通。
优选的,所述半导体制冷片采用的型号为TEC1-12715,所述半导体制冷片通过电源线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采用的型号均为T42-12,所述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均通过电源线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混合动力系统,通过导热硅胶杆、集热环套、散热翅片、水管以及半导体制冷片的设计,使得本装置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能够涵盖本装置中电机和电机以外的发热器件,从而对整体整体上进行散热,使得本装置在运行时,电机和电机以外的部件都能保持在合适的运行温度,不会出现过热的情况,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满足了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集热环套的俯视剖面图。
图中:1、主架板;2、轴杆;3、轮胎;4、固定块;5、集热环套;6、导热硅胶杆;7、水箱;8、第一水泵;9、第二水泵;10、出水管;11、制冷箱;12、半导体制冷片;13、弹力杆;14、水管;15、散热翅片;16、外吸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包括主架板1,主架板1前表面的一侧的靠顶部和底部位置均通过轴套活动连接有轴杆2,轴杆2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轮胎3,主架板1前表面的靠另一侧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块4,固定块4的内部开设有空腔,主架板1前表面的靠中间位置从上往下依次固定连接有发动机、变速器和电动机,主架板1前表面底部的靠另一侧位置固定连接有蓄电池,主架板1前表面底部的靠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动力控制装置,发动机、变速器、电动机以及动力控制装置的外表面均套设有集热环套5,集热环套5的内部环绕设置有导热硅胶杆6,固定块4内的靠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水箱7,水箱7的顶部连通有第一水泵8,水箱7的底部连通有第二水泵9,集热环套5的内部开设有空腔,且每个集热环套5之间通过导管互相连通,第一水泵8位于顶部开设的出水口连通有出水管10,出水管10的一端贯穿固定块4并与集热环套5连通,固定块4内的靠底部位置固定连接有制冷箱11,制冷箱1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第二水泵9位于底部开设的吸水口连通有吸水管,吸水管底部与制冷箱11连通,制冷箱1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半导体制冷片12,制冷箱11内的靠顶部和底部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弹力杆13,两个弹力杆13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水管14,两个水管14相背的一侧分别延伸至两个弹力杆13的内部,水管14与弹力杆13卡接。
本实用新型中:导热硅胶杆6与集热环套5之间固定连接,导热硅胶杆6远离集热环套5的一端分别与发动机、变速器、电动机以及动力控制装置固定连接;通过导热硅胶杆6的设置,能够将发动机、变速器、电动机以及动力控制装置上产生的热量导走。
本实用新型中:集热环套5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散热翅片15,散热翅片15采用铝铜复合制成;通过散热翅片15的设置,能够将收集的热量向外散出。
本实用新型中:制冷箱11的底部连通有外吸管16,外吸管16的一端贯穿固定块4并与集热环套5连通;通过外吸管16的设置,能够将集热环套5内的水吸走。
本实用新型中:半导体制冷片12采用的型号为TEC1-12715,半导体制冷片12通过电源线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其为常用连接方式,故图中未示出。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水泵8和第二水泵9采用的型号均为T42-12,第一水泵8和第二水泵9均通过电源线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其为常用连接方式,故图中未示出。
工作原理:使用本装置进行散热时,使用者先将水箱7内加满水,之后使用者启动半导体制冷片12进行制冷,使得制冷箱11内处于零度以下的环境,从而将水管14内水进行上冻处理(水管14内水在车辆生产时就要进行预制,注水时通过水管14前表面顶部的水孔进行注水,完毕后进行密封处理),之后使用者启动第一水泵8将水箱7内的水抽出并通过出水管10流通至集热环套5内,因集热环套5内设置有导热硅胶杆6,利用导热硅胶杆6优异的导热性能,就会将热量传递至集热环套5上,当水流通过集热环套5内时,就会产生冷热交换效应将热量带走,之后使用者启动第二水泵9将集热环套5内的交换后的水抽出并输送至制冷箱11内,流通至制冷箱11内水因温度高就会与制冷箱11内低温产生冷热交换效应,且通过水管14的设置,利用其内上冻的冰块更快的将水流中的热量进行吸收,之后交换的水流变成冰水流通至水箱7内再次被第一水泵8抽出进行循环散热,通过散热翅片15的设置,增加的集热环套5的表面积,使得散热效果加快,进一步的提高了散热效率。
综上所述:该混合动力系统,通过导热硅胶杆6、集热环套5、散热翅片15、水管14以及半导体制冷片12的设计,使得本装置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能够涵盖本装置中电机和电机以外的发热器件,从而对整体整体上进行散热,使得本装置在运行时,电机和电机以外的部件都能保持在合适的运行温度,不会出现过热的情况,提高了本装置的实用性,满足了使用者的使用需求,从而解决了现有的混合动力系统在使用时,因额外增加了电力驱动设备,从单电机变成了双电机驱动,因此也加大的车辆的负担,使得车辆整体的散热性变差,容易导致电机过热的情况发生,给使用者带来不便,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者使用需求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包括主架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架板(1)前表面的一侧的靠顶部和底部位置均通过轴套活动连接有轴杆(2),所述轴杆(2)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轮胎(3),所述主架板(1)前表面的靠另一侧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块(4),所述固定块(4)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主架板(1)前表面的靠中间位置从上往下依次固定连接有发动机、变速器和电动机,所述主架板(1)前表面底部的靠另一侧位置固定连接有蓄电池,所述主架板(1)前表面底部的靠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动力控制装置,发动机、变速器、电动机以及动力控制装置的外表面均套设有集热环套(5),所述集热环套(5)的内部环绕设置有导热硅胶杆(6),所述固定块(4)内的靠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水箱(7),所述水箱(7)的顶部连通有第一水泵(8),所述水箱(7)的底部连通有第二水泵(9),所述集热环套(5)的内部开设有空腔,且每个集热环套(5)之间通过导管互相连通,所述第一水泵(8)位于顶部开设的出水口连通有出水管(10),所述出水管(10)的一端贯穿固定块(4)并与集热环套(5)连通,所述固定块(4)内的靠底部位置固定连接有制冷箱(11),所述制冷箱(1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第二水泵(9)位于底部开设的吸水口连通有吸水管,吸水管底部与制冷箱(11)连通,所述制冷箱(1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半导体制冷片(12),所述制冷箱(11)内的靠顶部和底部位置均固定连接有弹力杆(13),两个弹力杆(13)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水管(14),两个水管(14)相背的一侧分别延伸至两个弹力杆(13)的内部,所述水管(14)与弹力杆(13)卡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硅胶杆(6)与集热环套(5)之间固定连接,所述导热硅胶杆(6)远离集热环套(5)的一端分别与发动机、变速器、电动机以及动力控制装置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热环套(5)的前表面固定连接有散热翅片(15),所述散热翅片(15)采用铝铜复合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箱(11)的底部连通有外吸管(16),所述外吸管(16)的一端贯穿固定块(4)并与集热环套(5)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2)采用的型号为TEC1-12715,所述半导体制冷片(12)通过电源线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泵(8)和第二水泵(9)采用的型号均为T42-12,所述第一水泵(8)和第二水泵(9)均通过电源线与外接电源电性连接。
CN202122048763.1U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 Active CN2160453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48763.1U CN216045372U (zh)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048763.1U CN216045372U (zh)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045372U true CN216045372U (zh) 2022-03-15

Family

ID=80621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048763.1U Active CN216045372U (zh)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0453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07346B (zh) 一种纯电动汽车整车热管理系统
CN105742752A (zh) 锂离子电池热管理系统
CN103682511A (zh) 电动汽车
CN110492134A (zh) 一种燃料电池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05501071A (zh) 汽车热管理系统
US20210276455A1 (en) Battery thermal management system for vehicle
CN216045372U (zh)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
CN108539224A (zh) 一种氢燃料电池冷却系统及采用其的燃料电池车
CN211075634U (zh) 一种车载座椅自动快速冷却系统
CN113306452B (zh) 增程式整车热管理系统
CN206884725U (zh) 车辆的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211605242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箱换热装置
CN113291125B (zh) 一种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变速器油泵
CN210075006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发动机散热装置
CN104121083A (zh) 提高汽车发动机散热冷却效率的系统
CN210040355U (zh) 一种高散热汽车电池
CN204712913U (zh) 可调节温度的儿童汽车座
CN210706785U (zh) 一种新能源氢燃料电堆的余热装置
CN210805949U (zh) 一种汽车动力电池的热管理装置
CN216250873U (zh) 一种混合动力车用电池冷却装置
CN207607384U (zh) 一种冷暖汽车坐垫
CN112268478A (zh) 一种多介质换热器
CN110774858A (zh) 一种车辆辅助制冷制热系统及车辆
CN209365826U (zh) 一种电动汽车热管理系统
CN221103148U (zh) 一种新能源机动车的防过热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08

Address after: Room 1020, Building 1, Xinhuihu Business Center, No. 518 Litai Road, High Speed Rail New City, Xiangcheng District,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100

Patentee after: Suzhou Xingzhi Powe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15524 No. 98, Huiming Road, Fenghua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No. 3, building 2)

Patentee before: NINGBO YILUN POWER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