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72329U - 碳粉槽的侦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碳粉槽的侦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72329U
CN210072329U CN201920971300.2U CN201920971300U CN210072329U CN 210072329 U CN210072329 U CN 210072329U CN 201920971300 U CN201920971300 U CN 201920971300U CN 210072329 U CN210072329 U CN 21007232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groove
toner
notch
carbon pow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7130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宜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eneral Plastic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eneral Plast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eneral Plastic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eneral Plastic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7130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7232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7232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7232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Measurement Of Levels Of Liquids Or Fluent Sol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碳粉槽的侦测装置,包含有一光学件,该光学件包含有一本体、一第一光学部、一第二光学部以及一第一凹槽,该本体设于该碳粉槽的外壳,该本体具有一外侧、以及一相背于该外侧且面向该外壳内部的内侧;该第一光学部由该本体的内侧延伸而出;该第二光学部由该本体的内侧延伸而出且与该第一光学部相对;该第一凹槽由该第一光学部的表面凹入形成,该第一凹槽具有一第一槽口位于该第一光学部的表面。借此,该侦测装置可准确地侦测碳粉槽的碳粉是否达预定容量。

Description

碳粉槽的侦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与电子成像装置有关,特别是指一种用于电子成像装置的碳粉槽的侦测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碳粉槽的侦测装置,如US 9423760专利图3-6所示,通过设于碳粉槽(accommodating container)11的光学单元(prism unit)13供光学侦测器(reflectivesensor)17侦测碳粉槽(accommodating container)11的碳粉是否已达预定容量,光学单元(prism unit)13包含有光学件(prism)14以及盖件(covering member)22位于碳粉槽(accommodating container)11与光学件(prism)14之间,光学件(prism)14具有二棱镜(first&second prism)14a,14b以及一容置空间(detecting region)20位于二棱镜(first&second prism)14a,14b之间,盖件(covering member)22具有一入口(inlet)23a及一出口,入口(inlet)23a与出口连通碳粉槽(accommodating container)11内部与该容置空间(detecting region)20,碳粉可经入口(inlet)23a进入该盖件(covering member)22中再由出口排出,光学侦测器(reflective sensor)17发射光源的路径(light path)K将依序经棱镜(first prism)14a、容置空间(detecting region)20与棱镜(second prism)14b再回到光学侦测器(reflective sensor)17。当碳粉槽(accommodating container)11的碳粉未达预定容量时,碳粉可由出口顺利排出,而当碳粉槽(accommodating container)11的碳粉达预定容量时,如碳粉已堆积到满过该光学单元(prism unit)13时,碳粉将使出口堵塞而无法排出,碳粉会逐渐堆积于容置空间(detecting region)20中以致阻断光源路径(light path)K,此时,电子成像装置(image forming apparatus)60即可侦测到光学侦测器(reflective sensor)17未接收到光源,并发出碳粉槽(accommodating container)11的碳粉已满的警示。
盖件(covering member)22的出入口的设计虽然可避免碳粉在碳粉槽(accommodating container)11内悬浮而直接进入容置空间(detecting region)20,然而,容置空间(detecting region)20仍因盖件(covering member)22出入口而呈现一半开放式状态,碳粉槽(accommodating container)11的碳粉仍有可能进入容置空间(detectingregion)20而阻碍光源路径(light path)K造成电子成像装置(image forming apparatus)60的误判,此外,增设盖件(covering member)22亦增加了组装程序的复杂度,同时,亦需增设止漏元件,以防止槽内碳粉经盖件(covering member)22、光学件(prism)14外泄,该光学单元(prism unit)13不仅结构复杂且组装耗时,使制造时的成本无法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粉槽的侦测装置,可准确地侦测碳粉槽的碳粉是否达预定容量;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碳粉槽的侦测装置,其结构简洁、方便组装且可降低制造成本。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碳粉槽的侦测装置包含有一光学件,该光学件包含有一本体、一第一光学部、一第二光学部以及一第一凹槽,该本体设于该外壳,该本体具有一外侧、以及一相背于该外侧且面向该外壳内部的内侧;该第一光学部由该本体的内侧延伸而出;该第二光学部由该本体的内侧延伸而出且与该第一光学部相对;该第一凹槽由该第一光学部的表面凹入形成,该第一凹槽具有一第一槽口位于该第一光学部的表面。借此,该侦测装置可准确地侦测碳粉槽的碳粉是否达预定容量,其结构简洁、方便组装且可降低制造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光学件还包含有一间隔槽由该本体的外侧向内凹入形成,且该间隔槽位于该第一光学部与该第二光学部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碳粉槽的外壳具有一开口,该光学件的本体封闭该开口。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第一光学部位于该第二光学部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第一槽口朝向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本体更具有一第一挡檐由该内侧延伸而出且与该第一槽口之间留有一间隙。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本体呈板状,该第一凹槽呈扁平状且平行该本体。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碳粉槽的侦测装置还包含有一盖件设于该外壳与该光学件之间,该盖件的一外侧具有一容置部供该光学件容置其中、以及一第一穿孔位置对应该第一槽口,该第一穿孔连通该外壳的内部与该光学件的第一凹槽。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盖件具有一第二挡檐与该第一穿孔之间留有一间隙。
在本实用新型中,该光学件更具有一第二凹槽由该第二光学部的表面凹入形成,该第二凹槽具有一第二槽口位于该第二光学部的表面,该盖件更具有一第二穿孔位置对应该第二槽口,该第二穿孔连通该外壳的内部与该光学件的第二凹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碳粉槽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碳粉槽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碳粉槽的侦测装置的立体图;
图4为图1沿4-4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碳粉槽的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碳粉槽的侦测装置的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碳粉槽的侦测装置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碳粉槽的侦测装置的剖视图。
【符号说明】
1 碳粉槽 2 外壳 3 入口
4 开口 5、5a、5b 侦测装置
10、10a、10b 光学件 11 连接部 12 本体
121 外侧 122 内侧
14 第一光学部 141 顶面
142 斜面 143 侧面
15 第一凹槽 151 第一槽口
16 第二光学部 161 底面
162 斜面 163 侧面
17b第二凹槽 171b 第二槽口
18 间隔槽 181 出口
19 第一挡檐 191 间隙
20 光学侦测器 22 发射单元 24 接收单元
30、30b 盖件 301 外侧 302 内侧
31 第一挡止部 32 容置部
35 第一穿孔 37b 第二穿孔
38 第二挡止部 39 第二挡檐
391 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三较佳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特征,如图1、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碳粉槽的侦测装置5设于一碳粉槽1的立体图及分解图,该碳粉槽1是用以设于一电子成像装置(图未示)如影印机或打印机等,用来回收显像模块打印完毕多余的碳粉,该电子成像装置包含有一光学侦测器20,如图4所示,该光学侦测器20具有一发射单元22与一接收单元24。该碳粉槽1具有一外壳2、一入口3设于该外壳2上方、一开口4设于该外壳2侧边、以及一碳粉侦测装置5设于该外壳2并封闭该开口4,该入口3是用以接收该电子成像装置多余的碳粉,当该碳粉槽1设于该电子成像装置时,该侦测装置5的位置与该光学侦测器20的位置相对应,如图4所示,具体来说,该光学侦测器20的发射单元22与该接收单元24是面向该侦测装置5,该光学侦测器20可通过该侦测装置5侦测碳粉槽1内部的碳粉是否达预定容量。如图3所示,是本发明第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碳粉槽1的侦测装置5的立体图,该碳粉槽1的侦测装置5包含有一光学件10。
请同时参考图3、图4,该光学件10包含有一本体12、一第一光学部14、一第二光学部16、一第一凹槽15、一间隔槽18、以及一第一挡檐19。
该本体12设于该外壳2并封闭该开口4,该本体12呈板状且具有一外侧121、以及一相背于该外侧121且面向该外壳2内部的内侧122。
该第一光学部14由该本体12的内侧122延伸而出,该第一光学部14的表面具有一顶面141、一斜面142与该顶面141相邻、以及二相对设置的侧面143分别与该顶面141及该斜面142相邻,该第一凹槽15由该第一光学部14的顶面141向下凹入形成,该第一凹槽15呈扁平状且平行该本体12,该第一凹槽15具有一第一槽口151,该第一槽口151位于该第一光学部14的顶面141而朝向上方。
该第二光学部16由该本体12的内侧122延伸而出且与该第一光学部14相对,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二光学部16位于该第一光学部14下方,且该第一光学部14与该第二光学部16是通过一连接部11连接成一体,该第二光学部16具有一底面161、一斜面162与该底面161相邻、以及二相对设置的侧面163分别与该顶面161及该斜面162相邻。
该间隔槽18由该本体12的外侧121向内凹入形成,且该间隔槽18位于该第一光学部14与该第二光学部16之间的该连接部11内,该间隔槽18具一出口181位于该外侧121,该间隔槽18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于该顶面141与该底面161。
该第一挡檐19由该内侧122延伸而出且与该第一槽口151之间留有一间隙191,该第一挡檐19位于该第一槽口151的上方,由上方来看,该第一挡檐19的尺寸设置为稍大于该第一槽口151而可将其遮蔽。
该第一光学部14与该第二光学部16是为直角棱镜,该斜面142,162是作为反射面,借此,该光学侦测器20由该发射单元22所发出的光线可穿过该第一光学部12的第一凹槽15,并经该斜面121反射,穿过该间隔槽18,再经由该第二光学部16的斜面161反射,使光回到该光学侦测器20的接收单元24。
需要说明的是,于其他实施例中,该第一凹槽15可由该侧面143凹入形成,亦即该第一槽口151可位于其中一该侧面143,且该第一凹槽的延伸方向可平行或垂直该本体12,只要该第一凹槽151是位于光线路径经过的地方即可。
当该碳粉槽1中的碳粉未达预定容量时,虽有部分碳粉悬浮于该碳粉槽1中并因重力作用而逐渐落下,该第一挡檐19可遮挡大部分悬浮落下的碳粉使其不致落入该第一凹槽15中,该间隙191越小,遮挡的效果越好。当碳粉槽1中的碳粉达预定容量时,即碳粉已堆积到该间隙191位置时,碳粉即可经该第一槽口151溢入该第一凹槽15中,当该第一凹槽15积存的碳粉足以阻挡该光学侦测器20所发出的光线时,如图4所示,该接收单元24无法接收到光线,此时,该电子成像装置判断得知该碳粉槽5已满,进而发出该碳粉槽5已满的警示。
通过上述设计,当该碳粉槽1中的碳粉未达预定容量时,该侦测装置5的第一挡檐19可有效避免该第一凹槽15遭悬浮的碳粉污染,而使该侦测装置5可准确地侦测碳粉槽1的碳粉是否达预定容量,此外,该侦测装置5可以胶粘、卡接或其他固定手段设于该碳粉槽1的外壳2,由于该侦测装置5是直接设置于该外壳2,可省略习知结构中的盖件,亦可省略设于盖件与光学件间的止漏元件,因此,该侦测装置5具有结构简洁、方便组装且制造成本低廉的功效。
需要说明的是,于本实施例中,由于该侦测装置5是直立地设于该碳粉槽1,即该第一光学部14位于该第二光学部16上方,而于其他实施例中,该侦测装置5的设置角度可以改变,当该侦测装置5是横向地设置于该碳粉槽1时,该第一光学部14与该第二光学部16则为左右相邻。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精神,该碳粉槽1的侦测装置5的结构可有其他变化,如图5所示,是本发明第二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侦测装置5a设于该碳粉槽1的局部分解图,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沿用前述实施例的部分元件标号,其中采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相近的元件。该侦测装置5a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的侦测装置5相同,其差异在于:该侦测装置5a,除了包含一光学件10a外,还包含有一盖件30设于该外壳2a与该光学件10a之间。
请同时参阅图6-图7,该侦测装置5a的光学件10a省略了该第一挡檐。该盖件30设于该外壳2且封闭其开口4,该盖件30包含有一外侧301、一相背于该外侧301且面向该外壳2内部的内侧302、一第一穿孔35位置对应该第一槽口151、以及一第二挡檐39位于该第一穿孔35的上方,该外侧301具有一容置部32供该光学件10a容置其中、一第一挡止部31位于该容置部32的上缘、以及一第二挡止部38位于该容置部32的下缘,该第一挡止部31与该第二挡止部38用以限位该光学件10a,使该光学件10a不致脱离该盖件30,该第一穿孔35连通该外壳2的内部与该光学件10a的第一凹槽15,该第二挡檐39与该第一穿孔35之间留有一间隙391,由上方来看,该第二挡檐39的尺寸设置为稍大于该第一穿孔35而可将其遮蔽。
当该碳粉槽1中的碳粉未达预定容量时,该第二挡檐39可避免该碳粉槽1中的碳粉因重力作用落下而经由该第一穿孔35进入该第一凹槽15中,当碳粉槽1中的碳粉堆积达预定容量时,即碳粉已堆积到该间隙391位置时,碳粉即可经该第一穿孔35及该第一槽口151,进而溢入该第一凹槽15中,当该第一凹槽15的碳粉足以阻挡该光学侦测器20所发出的光时,如图7所示,使该接收单元24无法接收到光线,此时,该电子成像装置即可发出该碳粉槽5已满的警示,如此,通过该盖件30的设置,第二较佳实施例的侦测装置5a更能有效避免该第一凹槽15受污染,并准确地侦测碳粉槽1a的碳粉是否达预定容量,进而降低误判的机率。
需要说明的是,该光学件10a与该盖件30的连接方式并非本案重点,亦可采用胶粘、螺接或其他固定手段将二者连接。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精神,该碳粉槽1a的侦测装置5a的结构可有其他变化,如图8所示,是本发明第三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侦测装置5b设于该碳粉槽1的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沿用前述实施例的部分元件标号,其中采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相近的元件。该侦测装置5b大致与第二实施例的侦测装置5a相同,该侦测装置5b同样包含有一光学件10b、以及一盖件30b,其差异在于:该光学件10b还包含有一第二凹槽17b由该第二光学部16的底面161向上凹入形成,该第二凹槽17b具有一第二槽口171b位于该底面161。该盖件30b更具有一第二穿孔37b位置对应于该第二槽口171b,该第二穿孔37b连通该碳粉槽1b的内部与该光学件10b的第二凹槽17b。
当该碳粉槽1b中的碳粉逐渐达该间隔槽18的高度时,碳粉可经该第二穿孔37b、该第二槽口171a,溢入该第二凹槽17b中,当该第二槽口17b积存的碳粉足以阻挡该光学侦测器20的光线路径时,如图8所示,该电子成像装置即发出碳粉槽1b已满的警示,如此一来,亦可达到准确侦测该碳粉槽1b是否达预定容量的效果。
于此实施例中,若碳粉阻塞该第二穿孔37b,使碳粉无法顺利进入该第二凹槽17b时,碳粉槽1b中的碳粉可于堆积至该间隙391的高度时,经由该第一穿孔35、第一槽口151,进而溢入该第一凹槽15,同样可通过该第一凹槽15积存的碳粉来阻挡该光学侦测器20的光线路径,以达到准确侦测与双重确保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该电子成像装置及该光学侦测器20并非本案的重点,只要该电子成像装置能感知该光学侦测器20未接收到光源的讯号即可。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说明,举凡此等可轻易思及的结构变化,例如:该第一挡檐19可不设,虽无遮挡悬浮碳粉的功效,然第一凹槽15具有一定容量,即使少量碳粉进入该第一凹槽中亦不致遮挡该光学侦测器20的光线路径;该第一光学部14与该第二光学部16可为一体成形,而不设有该间隔槽18;或者该第一凹槽15不平行于该本体12,均应为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碳粉槽的侦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碳粉槽具有一外壳,该侦测装置包含有:
一光学件,包含有一本体、一第一光学部、一第二光学部以及一第一凹槽;其中:
该本体设于该外壳,该本体具有一外侧、以及一相背于该外侧且面向该外壳内部的内侧;
该第一光学部由该本体的内侧延伸而出;
该第二光学部由该本体的内侧延伸而出且与该第一光学部相对;
该第一凹槽由该第一光学部的表面凹入形成,该第一凹槽具有一第一槽口位于该第一光学部的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碳粉槽的侦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学件还包含有一间隔槽由该本体的外侧向内凹入形成,且该间隔槽位于该第一光学部与该第二光学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碳粉槽的侦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碳粉槽的外壳具有一开口,该光学件的本体封闭该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碳粉槽的侦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光学部位于该第二光学部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碳粉槽的侦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槽口朝向上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碳粉槽的侦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更具有一第一挡檐由该内侧延伸而出且与该第一槽口之间留有一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碳粉槽的侦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呈板状,该第一凹槽呈扁平状且平行该本体。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碳粉槽的侦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有一盖件设于该外壳与该光学件之间,该盖件的一外侧具有一容置部供该光学件容置其中、以及一第一穿孔位置对应该第一槽口,该第一穿孔连通该外壳的内部与该光学件的第一凹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碳粉槽的侦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盖件具有一第二挡檐与该第一穿孔之间留有一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碳粉槽的侦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学件更具有一第二凹槽由该第二光学部的表面凹入形成,该第二凹槽具有一第二槽口位于该第二光学部的表面,该盖件更具有一第二穿孔位置对应该第二槽口,该第二穿孔连通该外壳的内部与该光学件的第二凹槽。
CN201920971300.2U 2019-06-26 2019-06-26 碳粉槽的侦测装置 Active CN21007232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71300.2U CN210072329U (zh) 2019-06-26 2019-06-26 碳粉槽的侦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71300.2U CN210072329U (zh) 2019-06-26 2019-06-26 碳粉槽的侦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72329U true CN210072329U (zh) 2020-02-14

Family

ID=694286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71300.2U Active CN210072329U (zh) 2019-06-26 2019-06-26 碳粉槽的侦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7232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902410B2 (en) Optical rang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installed with the same
JP5906407B2 (ja) 気体成分検出装置
US7940190B2 (en) Smoke detector
CN108344377B (zh) 激光投射模组、深度相机和电子装置
EP2214910B1 (en) Ink cartridge having a prism
JPH02168376A (ja) コイン管装置
CN210072329U (zh) 碳粉槽的侦测装置
JP2016033503A (ja) 液体検出センサ
WO2021079575A1 (ja) 光学装置
JP5559646B2 (ja) 液体センサ
EP3540489A1 (en) Small photoelectric sensor
CN110275217B (zh) 光电传感器
EP3115847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passive sensor
CN210119666U (zh) 碳粉槽的侦测装置
CN208173494U (zh) 液体传感器
JP2020041935A (ja) トナー付着量センサ
CN112534192B (zh) 空气调节器
JP2010092276A (ja) 紙幣投入部の防水構造、及び紙幣取扱装置
JP4872488B2 (ja) 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20060193614A1 (en) Waterproof housing
CN112513536B (zh) 空气调节器
JPS604844A (ja) 水空判別装置
CN216386779U (zh) 拉曼光谱检测装置
CN219782401U (zh) 料盒装置及烹饪设备
CN218315867U (zh) 一种墨盒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