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69962U - 一种聚能环及具有其的燃气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聚能环及具有其的燃气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69962U
CN210069962U CN201920724073.3U CN201920724073U CN210069962U CN 210069962 U CN210069962 U CN 210069962U CN 201920724073 U CN201920724073 U CN 201920724073U CN 210069962 U CN210069962 U CN 2100699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ng
arc
arcwall face
shaped
gath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2407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建丰
吴喜志
胡昊
卓乾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Oxfam Industrial Management Co.,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Ningbo Aux Kitchen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Ningbo Aux Kitchen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Ningbo Aux Kitchen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2407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699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699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699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聚能环及具有其的燃气灶,所述聚能环包括:环本体,所述环本体包括自外侧向内侧逐渐向下呈弧线倾斜的第一弧形面,以及由所述第一弧形面的顶部向外侧逐渐向下呈弧线倾斜的第二弧形面。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聚能环,具有第一弧形面和第二弧形面,所述第一弧形面的聚合作用有助于提升燃气灶的能效,且由于所述第二弧形面与所述第一弧形面之间形成有凸出部,防止外界环境影响聚能环内部燃烧火焰,有利于提高聚能环的聚热能力,另外,第一弧形面和第二弧形面平滑连接,提高聚能环的整体美观性,且所述第二弧形面的设置有助于增加聚能环与设置在聚能环上方的锅具之间的空气流动,使得燃气燃烧的更加充分,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聚能环及具有其的燃气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涉及厨房家电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聚能环及具有其的燃气灶。
背景技术
现有燃气灶,采用燃气压射与空气混合成可燃气体,燃烧时可燃气流沿着燃烧器上的火盖圆周边的火孔喷出,可燃气体产生的大部分热量被空气吸收,同时外界环境也易影响火焰偏移,造成燃气灶热损失严重。为了减少燃烧器周围的热能损失,现有技术在燃气灶的燃烧器周围安装一个聚能环,但现有技术中的聚能环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仅是简单的将燃烧器包围起来,直接将聚能环放置在燃气灶上或者将聚能环与燃气灶一体成形,如此造成无法进风或者通气孔较小,燃气燃烧不充分,影响燃烧效率。
鉴于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聚能环,以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方面。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聚能环,包括:
环本体,所述环本体包括自外侧向内侧逐渐向下呈弧线倾斜的第一弧形面,以及由所述第一弧形面的顶部向外侧逐渐向下呈弧线倾斜的第二弧形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弧形面与所述第二弧形面的交接处形成一圈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与所述第一弧形面和所述第二弧形面平滑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多个限位槽,多个所述限位槽在所述环本体上周向分布,且所述限位槽呈U形设置,每个所述限位槽所在连线均经过所述环本体的中心轴。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槽的U形开口朝向所述环本体的外侧,所述限位槽位于所述第一弧形面和第二弧形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槽的U形开口朝向所述环本体的内侧,所述限位槽位于所述第一弧形面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突出设置于所述环本体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圈和至少三个凸起,所述支撑圈是由环本体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所述至少三个凸起在所述支撑圈的周向方向上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聚能环还包括形成于相邻两所述凸起之间的进风通道。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聚能环,具有第一弧形面和第二弧形面,所述第一弧形面的聚合作用有助于提升燃气灶的能效,进而提高燃烧效率,且由于所述第二弧形面与所述第一弧形面之间形成有凸出部,防止外界环境影响聚能环内部燃烧火焰,有利于提高聚能环的聚热能力;所述第二弧形面的设置有助于增加聚能环与设置在聚能环上方的锅具之间的空气流动,使得燃气燃烧的更加充分,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另外,所述第一弧形面和所述第二弧形面平滑连接,提高聚能环的整体美观性。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聚能环,通过限位槽与锅支架的配合固定聚能环,且拆装方便。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聚能环,在聚能环底部设置支撑部,利用相邻支撑部之间的孔隙形成进风通道,有利于燃气充分燃烧,且提升聚能环整体美观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燃气灶,以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方面。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燃气灶,包括锅支架以及如上任一项所述的聚能环,所述聚能环安装在所述锅支架上,所述锅支架包括支脚,所述支脚限制设置在所述限位槽内,且所述支脚的数量与所述限位槽的数量相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支脚包括支脚本体和水平延伸部,所述支脚本体自下而上逐渐向所述聚能环中心轴线方向倾斜设置;所述水平延伸部是由所述支脚本体的顶端向所述聚能环中心轴线方向水平延伸设置而成。
所述燃气灶与上述聚能环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聚能环的结构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聚能环的另一视角下的结构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中聚能环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四中燃气灶的结构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环本体;2-限位槽;3-支撑部;4-进风通道;5-锅支架;11-第一弧形面; 12-第二弧形面;13-凸出部;31-支撑圈;32-凸起;51-支脚;511-支脚本体; 512-水平延伸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如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内侧、外侧,是指本实用新型的聚能环靠近聚能环中心方向为内侧,远离聚能环中心方向为外侧。实施例中提到的上、下,是指本实用新型的燃气灶处于图1中所示方向。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聚能环,包括:
环本体1,包括自外侧向内侧逐渐向下呈弧线倾斜的第一弧形面11,以及由所述第一弧形面11的顶部向外侧逐渐向下呈弧线倾斜的第二弧形面12;
限位槽2,设置于环本体1上;
至少三个支撑部3,突出设置于环本体1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具有第一弧形面11和第二弧形面12的环本体1,使得聚能环的上表面形成一圈凸出部13,且凸出部13与第一弧形面11和第二弧形面12平滑连接。凸出部13向外侧和内侧分别呈倾斜向下的弧面设置,使得环本体1中部的燃烧器处产生的火焰,在第一弧形面11的聚合作用下,提升燃气灶的能效,且由于第二弧形面12与第一弧形面11之间形成有凸出部13,防止外界环境影响聚能环内部燃烧火焰,有利于提高聚能环的聚热能力,另外,第一弧形面11和第二弧形面12平滑连接,提高聚能环的整体美观性。且由于第二弧形面12的设置,增加聚能环与设置在聚能环上方的锅具之间的空气流动,与现有技术中仅设置由环本体1外侧向内侧倾斜的斜面相比,本实用新型设置第二弧形面12,具有气流导向作用,有利于将外界气流导入锅具与聚能环之间,增加空气流动,使得燃气燃烧的更加充分,提高燃烧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在环本体1上设置限位槽2,用于与锅支架5相配合,进而将聚能环固定在锅支架5上。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突出于环本体1底部的支撑部3,一方面用于支撑环本体1,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一方面相邻两支撑部3之间形成进风通道4,进风通道4的设置,使得外部的空气可以进入燃烧器内部,有利于燃气的充分燃烧,进一步提高燃烧效率。且进风通道4的设置,相比现有技术中直接在环本体1上开设通气孔,本实用新型更具美观性。
实施例二
如图1、2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限位槽2整体呈U形,且限位槽2的U形开口朝向聚能环外侧,限位槽2在平行于环本体1中心轴线的方向上贯通,在环本体1径向方向上不贯通。其中,环本体1的径向是在环本体弧形表面上通过聚能环中心轴线的方向。将限位槽2在平行于环本体1中心轴线的方向上贯通设置,以便于将聚能环固定在锅支架5上时,限位槽2与锅支架5配合连接。将限位槽2在环本体1径向方向上设置为不贯通,使得聚能环为一整体结构,在满足限位槽2与锅支架5配合的前提下,提高聚能环的整体强度。本实施例中限位槽2位于第一弧形面11和第二弧形面12上,限位槽2由第二弧形面12的外边缘向环本体1内侧方向延伸至第一弧形面11上的第一位置,第一弧形面11的第一位置与第一弧形面11的内边缘之间具有一定距离。
在环本体1底部沿周向设置支撑部3,以实现其支撑作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3包括支撑圈31和至少三个凸起32,凸起32的数量优选为四个。支撑圈31 是由环本体1的底部竖直向下延伸形成的一圈延伸部,凸起32在支撑圈31的周向方向上间隔设置,凸起32包括底边以及两侧边,两侧边与支撑圈31弧形过渡,底边与两侧边分别平滑过渡,使得凸起32下部平滑设置,以便于支撑部 3与其他部件连接,降低因凸起32棱角等对其他部件造成损伤。凸起32与支撑圈31一体成型,支撑部3与环本体1一体成型,如此设置,一方面便于制造,一方面提高支撑部3的支撑强度,以及环本体1与支撑部3之间的连接强度。
实施例三
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限位槽2的U形开口朝向聚能环内侧,且限位槽2位于第一弧形面11上,限位槽2由第一弧形面 11的内边缘向环本体1外侧方向延伸至第一弧形面11上的第二位置,第一弧形面11的第二位置与第一弧形面11的外边缘具有一定距离。限位槽2位于第一弧形面11的内边缘的一端为第一端,第一端为开口端,限位槽2位于第一弧形面11的第二位置的一端为第二端,与限位槽2配合连接的锅支架5上的支脚51 纵向穿过限位槽2,并抵靠在限位槽2的第二端上,进而将聚能环固定在锅支架5上。其中纵向是指与环本体1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
实施例四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燃气灶,包括锅支架5以及安装在锅支架5上的聚能环,锅支架5套设于燃烧器外周,锅支架5包括设置于燃气灶台面上的底座以及设置在底座上的至少三个支脚51,本实施例中支脚51优选四个,底座为与燃烧器同轴设置的方形或圆形,支脚51设置在底座外侧且环绕底座的中心轴线均匀间隔分布。支脚51包括支脚本体511和水平延伸部512,支脚本体511自下而上逐渐向聚能环中心轴线方向倾斜设置,水平延伸部512是由支脚本体511 的顶端向聚能环中心轴线方向水平延伸设置而成,水平延伸部512用于放置锅具。将支脚51整体向底座中心轴向方向倾斜设置,用于进一步压缩燃烧器上的火盖产生火焰的热量聚合度。
支脚本体511固定在限位槽2中,以将聚能环固定在锅支架5上。由于限位槽2在聚能环上表面的设置位置包括两种,分别是将限位槽2的开口设置在第二弧形面12上,使得限位槽2开设于第一弧形面11和第二弧形面12上,以及将限位槽2的开口设置在第一弧形面11上,使得限位槽2仅开设于第一弧形面11上。本实施例中给出其中一种聚能环与锅支架5的设置方式,如图4所示,限位槽2开设于第一弧形面11和第二弧形面12上,将聚能环的支撑部3放置在底座上,将支脚51插入限位槽2中,以对聚能环在锅支架5上进行限位,使得聚能环不易发生偏移,且拆装方便。
本实施例中在燃气灶上安装上述聚能环,以对燃烧器上产生的火焰进行聚合,使得火焰被夹持于聚能环与锅具之间,提高火焰热量的聚合度,且由于聚能环上第一弧形面11和第二弧形面12的设置,提高了燃烧效率,降低了燃气灶的热能损失。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聚能环,其特征在于,包括:
环本体(1),所述环本体(1)包括自外侧向内侧逐渐向下呈弧线倾斜的第一弧形面(11),以及由所述第一弧形面(11)的顶部向外侧逐渐向下呈弧线倾斜的第二弧形面(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能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弧形面(11)与所述第二弧形面(12)的交接处形成一圈凸出部(13),所述凸出部(13)与所述第一弧形面(11)和所述第二弧形面(12)平滑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能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限位槽(2),多个所述限位槽(2)在所述环本体(1)上周向分布,且所述限位槽(2)呈U形设置,每个所述限位槽(2)所在连线均经过所述环本体(1)的中心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能环,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2)的U形开口朝向所述环本体(1)的外侧,所述限位槽(2)位于所述第一弧形面(11)和第二弧形面(12)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聚能环,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2)的U形开口朝向所述环本体(1)的内侧,所述限位槽(2)位于所述第一弧形面(11)上。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聚能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部(3),所述支撑部突出设置于所述环本体(1)的底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聚能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3)包括支撑圈(31)和至少三个凸起(32),所述支撑圈(31)是由环本体(1)的底部向下延伸形成,所述至少三个凸起(32)在所述支撑圈(31)的周向方向上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聚能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环还包括形成于相邻两所述凸起(32)之间的进风通道(4)。
9.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包括锅支架以及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聚能环,所述聚能环安装在所述锅支架(5)上,所述锅支架(5)包括支脚(51),所述支脚(51)限制设置在所述聚能环的限位槽(2)内,且所述支脚(51)的数量与所述限位槽(2)的数量相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气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51)包括支脚本体(511)和水平延伸部(512),所述支脚本体(511)自下而上逐渐向所述聚能环中心轴线方向倾斜设置;所述水平延伸部(512)是由所述支脚本体(511)的顶端向所述聚能环中心轴线方向水平延伸设置而成。
CN201920724073.3U 2019-05-20 2019-05-20 一种聚能环及具有其的燃气灶 Active CN2100699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24073.3U CN210069962U (zh) 2019-05-20 2019-05-20 一种聚能环及具有其的燃气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24073.3U CN210069962U (zh) 2019-05-20 2019-05-20 一种聚能环及具有其的燃气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69962U true CN210069962U (zh) 2020-02-14

Family

ID=69453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24073.3U Active CN210069962U (zh) 2019-05-20 2019-05-20 一种聚能环及具有其的燃气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699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069962U (zh) 一种聚能环及具有其的燃气灶
CN108006619B (zh) 一种高效燃烧器
CN110566945A (zh) 一种燃烧器及燃气灶
CN113587093B (zh) 聚能圈组件及燃气灶
CN111219745A (zh) 一种聚能灶具及烟机系统
CN108253460B (zh) 一种带高效聚能环的支锅架及集成防干烧功能的燃气灶
CN213066191U (zh) 一种燃气灶及其聚能环
CN211290184U (zh) 一种防焖火聚能盘
CN212081229U (zh) 燃烧器和烹饪装置
CN212204626U (zh) 一种灶用聚能罩及应用有该灶用聚能罩的燃气灶
CN210441271U (zh) 锅架及燃气灶
CN211695011U (zh) 一种聚能灶具及烟机系统
CN213237651U (zh) 一种聚能圈组件及应用其的燃气灶具
CN214501351U (zh) 一种聚能圈及燃气灶
CN216844794U (zh) 一种用于灶具的聚能环锅架
CN217423313U (zh) 烹饪器具支撑装置以及燃气灶
CN111964061B (zh) 聚能圈组件及燃气灶
CN215982723U (zh) 一种用于灶具的聚能盘
CN210568370U (zh) 燃烧室
CN212565910U (zh) 一种聚能盘及燃气灶
CN213334564U (zh) 一种聚能环
CN217875983U (zh) 聚能锅架及燃气灶
CN211146478U (zh) 一种上进风式灶具燃烧器
CN217604176U (zh) 锅架及燃气灶
CN213901173U (zh) 锅架组件及燃气炉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5000 Xinmei Road 518, Ningbo High-tech Zone, Zhejiang Province

Co-patentee after: NINGBO AUX ELECTRIC Co.,Ltd.

Patentee after: Ningbo Oxfam Industrial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315191 Yinzhou District Province, Ningbo City, Jiang Shan town on the village of summer ho

Co-patentee before: NINGBO AUX ELECTRIC Co.,Ltd.

Patentee before: NINGBO AUX KITCHEN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628

Address after: 315000 Xinmei Road 518, Ningbo High-tech Zone, Zhejiang Province

Co-patentee after: NINGBO AUX ELECTRIC Co.,Ltd.

Patentee after: NINGBO AUX KITCHEN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315000 Xinmei Road 518, Ningbo High-tech Zone, Zhejiang Province

Co-patentee before: NINGBO AUX ELECTRIC Co.,Ltd.

Patentee before: Ningbo Oxfam Industrial Managemen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