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28719U - 集装箱 - Google Patents

集装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28719U
CN210028719U CN201920354707.0U CN201920354707U CN210028719U CN 210028719 U CN210028719 U CN 210028719U CN 201920354707 U CN201920354707 U CN 201920354707U CN 210028719 U CN210028719 U CN 2100287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top cover
pivot
roof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5470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权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Xinhui CIMC Special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Xinhui CIMC Special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Xinhui CIMC Special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Xinhui CIMC Special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5470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287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287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287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装箱。集装箱的顶部上设置有顶开口和可开启地覆盖顶开口的顶盖,顶盖的端部设置有枢转轴,顶部设置有枢转孔,顶盖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沿水平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位置时,顶盖盖合顶开口,在第二位置时,枢转轴定位于枢转孔内,以使得顶盖在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绕枢转轴可枢转地设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通过沿水平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顶盖,以及在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转动顶盖以开启或关闭集装箱的开口,操作简单;同时顶盖能够较大角度的开启集装箱的开口,便于装卸物品,集装箱的装卸效率高。

Description

集装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现有的硬开顶集装箱10包括设置于箱体后端的后端框、设置于箱体底部的底架、设置于箱体两侧的侧墙、设置于箱体前端的前端框,以及设置于箱体顶部的顶盖11。如图2所示,集装箱10的顶部上设置有内挡水部。内挡水部可以是向上延伸的挡板。挡板的上端为自由端。挡板的下端分别和位于侧墙的顶部的顶侧梁、位于前端框的顶部的顶端梁,以及位于后端框的顶部的顶端梁连接。或者,挡板的下端分别和位于侧墙的顶部的顶侧梁、位于前端框的顶部的顶端梁的门框楣板,以及位于后端框的顶部的顶端梁的水平设置的门框楣板连接,两个门框楣板均水平设置。内挡水部围成位于顶盖11下方的顶开口12。顶盖11用于开启或闭合顶开口12。顶盖11的尺寸与顶开口12大小尺寸相适应。当从集装箱10的顶部装卸货时,则须利用叉车或吊钩等设备将顶盖11吊离集装箱10的顶开口12,然后从集装箱顶开口12吊装货物或吊卸货物。货物装卸完毕后,再将顶盖11装回到集装箱10的顶开口12的上方,并将顶盖11盖合顶开口12并锁紧,以使顶盖11闭合顶开口12。通过上述方法的硬开顶集装箱在装卸货物时,需要额外的叉车设备或吊钩设备(吊装设备的吊钩设备)安装顶盖11。如果使用吊钩设备吊装顶盖11,工作人员则要先将吊钩挂到顶盖11的吊环上,再将顶盖11吊离或吊装到顶开口12。工作人员在吊装顶盖11完毕后须爬到顶盖11上,然后再将吊钩从顶盖11的吊环上脱除,这样操作起来很不方便,费时、工作效率低。
专利号为ZL200510007160.X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散货集装箱的顶盖”,具体公开了通过自动控制方式实现顶盖的自动打开与自动关闭。此专利的顶盖由两个对开式矩形盖板沿集装箱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在集装箱的顶开口的两侧,两个对开式矩形盖板通过枢轴固定在箱顶上。通过设置在箱体内侧的动力装置驱动两个对开式矩形盖板绕各自的枢轴转动,实现矩形盖板开启或关闭集装箱的顶开口。上述专利的结构存在如下缺点:
1、由于动力装置设置在箱体内侧,集装箱储运空间小,集装箱能够储运的货物少。
2、动力装置设置在箱体内侧,顶盖的转动角度小,顶盖较小角度地开启顶开口,由顶开口装卸货物慢,装卸货物效率低。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集装箱,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集装箱,集装箱的顶部上设置有顶开口和可开启地覆盖顶开口的顶盖,顶盖的端部设置有枢转轴,顶部设置有枢转孔,顶盖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沿水平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位置时,顶盖盖合顶开口,在第二位置时,枢转轴定位于枢转孔内,以使得顶盖在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绕枢转轴可枢转地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集装箱,通过沿水平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顶盖,以及在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转动顶盖以开启或关闭集装箱的开口,操作简单;同时顶盖能够较大角度的开启集装箱的开口,便于装卸物品,集装箱的装卸效率高。
可选地,集装箱还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导轨,以在顶盖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期间限制枢转轴的移动。
可选地,集装箱还包括枢转座,枢转孔设置在枢转座上,枢转座设置有和枢转孔连通的缺口,顶盖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枢转轴经过缺口进入枢转孔。
可选地,缺口的底面至少部分地高于枢转孔的底面,以将枢转轴定位在枢转孔中。
可选地,顶盖的端部设置有和枢转轴间隔开的支撑轴,枢转轴和支撑轴上均套设有滚轮,在顶盖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期间,导轨限制滚轮的移动。
可选地,导轨的用于支撑滚轮的表面上设置有凹槽,顶盖位于第一位置时,滚轮位于凹槽内。
可选地,导轨的顶面设置有避让口,以使得支撑轴在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的枢转期间能够经由避让口退出或进入导轨。
可选地,集装箱还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铰接在顶部上的缸体,以及可移动地联接至缸体的推杆,推杆铰接在顶盖上。
可选地,顶盖具有第一侧和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位于第一位置的顶盖的第一侧比第二侧更靠近枢转孔,推杆通过铰接件与顶盖铰接,
其中,沿顶盖的宽度方向铰接件到第一侧的距离小于铰接件到第二侧的距离;并且/或者
枢转轴比铰接件更靠近第一侧。
可选地,顶开口的周边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内挡水部,顶盖的周边设置有沿顶盖的厚度方向延伸的外挡水部,顶盖位于第一位置时,外挡水部套设在内挡水部的外周;或
集装箱还包括密封件,顶盖位于第一位置时,顶盖将密封件压在内挡水部上。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的集装箱的立体示意图,其中顶部的顶盖闭合顶开口;
图2为图1的集装箱的立体示意图,其中顶部的顶盖与顶开口分离;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集装箱的立体图,其中顶盖处于第一位置;
图4为图3的集装箱的立体示意图,其中顶盖处于第三位置;
图5为图4的A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3的集装箱的导轨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图6的B-B处剖视示意图;
图8为图3的集装箱的位于顶盖的端部的第一滚轮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9为图3的集装箱的位于顶开口的一侧的枢转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10为图3的集装箱的顶部的在内挡水部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11为图3的集装箱的端向截面图,其中顶盖位于第二位置,顶盖沿C方向转动,未示出气缸;
图12为图3的集装箱的端向截面图,其中顶盖位于第三位置,未示出气缸;以及
图13为图3的集装箱的端向截面图,其中顶盖位于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的位置处,未示出气缸。
附图标记说明:
10/100:集装箱 110:顶部
111:内挡水部 12/112:顶开口
113:延伸部 120:第一滚轮组件
121:枢转轴 122:座板
130:枢转座 131:枢转孔
132:缺口 140:导轨
141:凹槽 142:避让口
143:顶壁 144:中间壁
145:侧壁 146:底壁
150:第二滚轮组件 160:气缸
11/170:顶盖 171:外挡水部
180:铰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装箱100,集装箱100为顶开集装箱100。如图3和图4所示,集装箱100通常是一个大致长方体的箱体。集装箱100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端面、两个间隔设置的侧面、设置在顶部110的顶面以及设置在底部的底面。两个端面、两个侧面、底面与底面围成容纳待转运物品的容纳腔。
沿集装箱100的长度方向,集装箱100的顶部110的两端设置有顶端梁。集装箱100的顶部110的两侧设置有顶侧梁。顶端梁和顶侧梁首尾焊接连接构成矩形顶部框架。集装箱100还包括两个端梁楣板和两个侧梁板。端梁楣板和侧梁板可以是矩形板。端梁楣板和侧梁板水平设置。每个端梁楣板在集装箱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和一个顶侧梁焊接连接。每个端梁楣板的在集装箱的长度方向上的远离矩形框架的中心的一端和一个顶端梁焊接连接。每个侧梁板在集装箱的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分别和一个端梁楣板的朝向矩形框架的中心的一端焊接连接。每个侧梁板的在集装箱的宽度方向上的远离矩形框架的中心的一端和一个顶侧梁焊接连接。
在集装箱100的宽度方向上,每个侧梁板的远离与之连接的顶侧梁的一端向上折弯构成侧内挡水部。在集装箱100的长度方向上,每个端梁楣板的远离与之连接的顶端梁的一端向上弯折构成端内挡水部。在集装箱100的宽度方向上,端内挡水部位于两个侧梁板之间。两个端内挡水部与两个侧内挡水部构成内挡水部111。在集装箱的顶部110,两个端内挡水部与两个侧内挡水部围成集装箱的顶开口112。
侧梁板的顶面和顶侧梁的顶面大致平齐。端梁楣板的顶面和顶端梁的顶面大致平齐。由此,方便排出集装箱100的顶部110的水,避免集装箱100的顶部110积水。
本实施方式中,集装箱100的顶部110设置有顶盖170。顶盖170用于开启或关闭集装箱100的顶开口112。通过顶盖170开启顶开口112,即可通过顶开口112向集装箱100的容纳腔装卸物品。通过顶盖170关闭顶开口112,此时,顶盖170盖合顶开口112,可使集装箱100的容纳腔和外界隔离。
本实施方式中,顶盖170可以为矩形板。顶盖170的尺寸略大于集装箱100的顶开口112的尺寸。顶盖170的长度方向和集装箱100的长度方向大致相同。如图5、图8与图11所示,沿集装箱100的长度方向,顶盖170的一端间隔设置有一个枢转轴121和一个支撑轴。顶盖170的另一端也间隔设置有一个枢转轴121和一个支撑轴。两个支撑轴均设置在顶盖170的前侧(图11中的顶盖170的右侧)附近。枢转轴121和支撑轴均沿集装箱100的长度方向延伸。
枢转轴121的一端和一个座板122焊接连接。支撑轴的一端和另一个座板122焊接连接。所有座板122和顶盖170连接(例如焊接连接)。枢转轴121的远离顶盖170的一端和支撑轴的远离顶盖170的一端均设置有螺纹。
本实施方式中,集装箱100还包括四个滚轮和四个螺母。一个枢转轴121穿设在一个滚轮的中心孔上,一个螺母和该枢转轴121螺纹连接,以避免滚轮脱出枢转轴121。这样,一个枢转轴121,一个滚轮、一个螺母与一个座板122构成一个第一滚轮组件120。一个支撑轴穿设在一个滚轮的中心孔上,一个螺母和该支撑轴螺纹连接,以避免滚轮脱出支撑轴。这样,一个支撑轴、一个滚轮、一个螺母与一个座板122构成一个第二滚轮组件150。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图6与图7所示,集装箱100还包括导轨140。导轨140的截面形状可以为E形结构。导轨140沿集装箱100的宽度方向延伸。沿集装箱100的长度方向,导轨140设置在顶开口112的两侧。E形结构包括底壁146、中间壁144、顶壁143与侧壁145。底壁146用于和端梁楣板的上表面连接(焊接连接)。在集装箱100的高度方向,自下而上依次间隔设置有底壁146、中间壁144与顶壁143。侧壁145分别连接底壁146、中间壁144与顶壁143。侧壁145设置在底壁146的远离顶开口112的一端。这样,在集装箱100的长度方向上,位于集装箱100的顶开口112的两侧的两个E形结构的开口相对。
本实施方式中,E形结构的中间壁144、顶壁143与侧壁145围成C形滑槽。C形滑槽的尺寸略大于滚轮的直径尺寸。第一滚轮组件120的滚轮和第二滚轮组件150的滚轮均位于E形结构的C形滑槽内。这样顶盖170能够沿集装箱100的宽度方向移动。在顶盖170沿集装箱100的宽度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导轨140的C形滑槽为顶盖170的移动导向。同时在顶盖170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期间,导轨140限制滚轮的移动,避免滚轮退出导轨140。在未给出的实施方式中,导轨140的E形结构的中间壁144、顶壁143与侧壁145也可以围成V形滑槽。顶盖170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将在后文进行描述。
本实施方式中,沿集装箱100的宽度方向,每个E形结构的中间壁144上间隔设置有两个凹槽141。凹槽141可以为V形凹槽。V形凹槽的开口尺寸略大于滚轮的直径尺寸。一个凹槽141设置在E形结构的大致中间位置,另一个凹槽141设置在E形结构的前端(图11中的导轨140的左端)。顶盖170位于后文将描述的第一位置时,两个凹槽141在集装箱100的宽度方向上的距离尺寸大致等于枢转轴121和支撑轴在顶盖170的宽度方向上的距离尺寸。由此,顶盖170位于第一位置时,滚轮位于凹槽141内,以避免顶盖170在没有外力作用下滑动,此时顶盖170完全盖合顶开口112。
本实施方式中,每个E形结构的顶壁143的大致中间位置设置有避让口142。顶盖170位于后文将描述的第二位置时,避让口142位于支撑轴上的滚轮的上方。避让口142的尺寸大于滚轮的尺寸。这样顶盖170在后文将描述的第二位置转动时,避让口142用于避让支撑轴上的滚轮,以使顶盖170能够转动。由此,E形结构的导轨140的结构简单。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图11至图13所示,集装箱100还包括两个枢转座130。每个枢转座130设置有一个枢转孔131以及和枢转孔131连通的缺口132。枢转座130固定在位于顶部110的后侧(图11中的顶部110的右侧)的顶侧梁上。枢转座130上的缺口132朝向导轨140的C形滑槽。枢转座130上的缺口132的高度和枢转轴121的高度大致相同。这样,当顶盖170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移动时,枢转轴121通过枢转座130上的缺口132进入枢转孔131。这样顶盖170能够绕枢转孔131转动。
优选地,缺口132为包括缺口大端和缺口小端的喇叭口形状。沿图11的由左向右的方向,缺口132的尺寸由缺口大端的尺寸逐渐减小至缺口小端的尺寸。缺口132通过缺口小端和枢转孔131连通。缺口132的喇叭口形状能够更加便于枢转轴121通过缺口进入枢转孔131。
优选地,在集装箱100的高度方向上,缺口132的缺口小端的底面高于枢转孔131的底面(枢转孔131内表面中和顶侧梁的顶面之间的距离最小的部分)。这样当枢转轴121位于枢转孔131内时,在集装箱100的高度方向上,至少部分枢转轴121低于缺口132的缺口小端,缺口132的缺口小端的底面将枢转轴121定位在枢转孔131内。由此,在顶盖170转动时,能够避免枢转轴121滑出枢转孔131。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集装箱100还包括两个气缸160(作为驱动装置的一个示例)。沿集装箱100的长度方向,两个气缸160分别位于顶部110的顶开口112的两侧。气缸160位于导轨140的远离集装箱100的顶开口112的一侧。气缸160的缸体铰接至气缸固定座,气缸固定座焊接在端梁楣板的前侧(图11的左侧)上,气缸160的活塞杆的自由端铰接至顶盖170。由此顶盖170的转动角度不受气缸160的影响,顶盖170能够转动较大的角度,进而能够更大角度地开启顶开口112,更方便向集装箱100的容纳腔内装卸物品,提高装卸效率。同时气缸160没有占用集装箱100的容纳腔内的空间,集装箱100能够储运更多的物品。
本实施方式中,顶盖170上设置有铰接件180。活塞杆的自由端和铰接件180铰接。当顶盖170在第一位置时,顶盖170的第一侧(前侧,图11中的顶盖170的右侧)和枢转孔131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顶盖170的第二侧(和前侧相对设置的后侧)和枢转孔131的轴线之间的距离。沿顶盖170的宽度方向,铰接件180到第一侧的距离小于铰接件180到第二侧的距离。沿顶盖170的宽度方向,枢转轴121设置在铰接件180和第一侧之间。由此,便于气缸160移动顶盖170,进而便于开启或关闭集装箱100的顶开口112。
本实施方式中,顶盖170具有第一位置、第二位置与第三位置。当顶盖170位于第一位置时,顶盖170盖合(覆盖)在集装箱100的顶开口112上,以关闭集装箱100的顶开口112。此时,滚轮位于凹槽141内。
当需要开启集装箱100的顶开口112时,启动气缸160。活塞杆推动顶盖170沿集装箱的宽度方向移动,以由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在气缸160的推力的作用下,滚轮被推出凹槽141,然后沿导轨140的延伸方向移动。当顶盖170移动至第二位置时,枢转轴121经过枢转座130上的缺口132进入枢转孔131。此时,支撑轴上的滚轮位于导轨140的避让口142的下方。气缸160继续对顶盖170施加推力,以使顶盖170从第二位置向第三位置转动。此时,顶盖170绕枢转孔131沿顺时针旋转(沿图11的C方向旋转),支撑轴与支撑轴上的滚轮通过避让口142退出导轨140。顶盖170继续绕枢转孔131沿顺时针旋转直至第三位置(如图12所示),此时顶盖170完全开启集装箱100的顶开口112。
当需要关闭集装箱100的顶开口112时,启动气缸160,活塞杆拉动顶盖170。顶盖170在自身的重力和气缸160的拉力的作用下,先绕枢转孔131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沿图13的D方向旋转),此时,顶盖170从第三位置向第二位置转动。当支撑轴上的滚轮到达导轨140的顶壁143时,支撑轴和支撑轴上的滚轮通过避让口142进入导轨140的C形滑槽内。此时顶盖170位于第二位置。气缸160继续对顶盖170施加拉力,顶盖170沿集装箱100的宽度方向由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以关闭集装箱100的顶开口112。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气缸160控制顶盖170开启或关闭集装箱100的顶开口112,操作方便,无需工作人员爬到集装箱100的箱顶以配合叉车或吊装设备开启或关闭集装箱100的顶开口112。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沿水平方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顶盖170,以及在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转动顶盖170以开启或关闭集装箱100的顶开口112,操作简单;同时顶盖170能够较大角度的开启集装箱100的顶开口112,便于装卸物品,集装箱的装卸效率高。
在未给出的实施方式中,集装箱100也可以包括液压缸或电动推杆。液压缸和电动推杆的连接方式和作用过程和气缸160一样。这里不再赘述。
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顶盖170的周边设置有沿厚度方向延伸的外挡水部171。外挡水部171可以是沿顶盖170的长度方向设置在顶盖170的两端的端梁,以及沿顶盖170的宽度方向设置在顶盖170的两侧的侧梁构成。当顶盖170位于第一位置时,外挡水部171套设在内挡水部111的外周。这样,外挡水部171和内挡水部111构成挡水结构,能够避免集装箱100外的水通过集装箱100的顶开口112进入集装箱100的容纳腔内。
优选地,内挡水部111的上端具有朝向远离集装箱的顶开口112的方向水平延伸的延伸部113。这样端梁楣板和侧梁板的截面均为C形结构,C形结构的开口朝向集装箱100的外侧。由此,延伸部113能够进一步避免集装箱100外的水通过集装箱100的顶开口112进入集装箱100的容纳腔内。
当然,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不设置延伸部113。这样端梁楣板和侧梁板的截面均为L形结构。
在其它的实施方式中,集装箱100还可以包括密封件。密封件可以设置在顶盖170的外挡水部171上。顶盖170位于第一位置时,顶盖170将密封件压在围成顶开口112的内挡水部111的延伸部113上,以避免集装箱100外的水通过集装箱100的顶开口112进入集装箱100的容纳腔内。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0)

1.一种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的顶部上设置有顶开口和可开启地覆盖所述顶开口的顶盖,所述顶盖的端部设置有枢转轴,所述顶部设置有枢转孔,所述顶盖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沿水平方向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顶盖盖合所述顶开口,在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枢转轴定位于所述枢转孔内,以使得所述顶盖在所述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绕所述枢转轴可枢转地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还包括沿所述水平方向设置的导轨,以在所述顶盖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期间限制所述枢转轴的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还包括枢转座,所述枢转孔设置在所述枢转座上,所述枢转座设置有和所述枢转孔连通的缺口,所述顶盖由所述第一位置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枢转轴经过所述缺口进入所述枢转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的底面至少部分地高于所述枢转孔的底面,以将所述枢转轴定位在所述枢转孔中。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的所述端部设置有和所述枢转轴间隔开的支撑轴,所述枢转轴和所述支撑轴上均套设有滚轮,在所述顶盖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所述移动期间,所述导轨限制所述滚轮的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的用于支撑所述滚轮的表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顶盖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滚轮位于所述凹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的顶面设置有避让口,以使得所述支撑轴在所述第二位置和所述第三位置之间的枢转期间能够经由所述避让口退出或进入所述导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装箱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铰接在所述顶部上的缸体,以及可移动地联接至所述缸体的推杆,所述推杆铰接在所述顶盖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具有第一侧和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位于所述第一位置的所述顶盖的所述第一侧比所述第二侧更靠近所述枢转孔,所述推杆通过铰接件与所述顶盖铰接,
其中,沿所述顶盖的宽度方向所述铰接件到所述第一侧的距离小于所述铰接件到所述第二侧的距离;并且/或者
所述枢转轴比所述铰接件更靠近所述第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开口的周边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内挡水部,所述顶盖的周边设置有沿所述顶盖的厚度方向延伸的外挡水部,所述顶盖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外挡水部套设在所述内挡水部的外周;或
所述集装箱还包括密封件,所述顶盖位于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顶盖将所述密封件压在所述内挡水部上。
CN201920354707.0U 2019-03-19 2019-03-19 集装箱 Active CN2100287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54707.0U CN210028719U (zh) 2019-03-19 2019-03-19 集装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54707.0U CN210028719U (zh) 2019-03-19 2019-03-19 集装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28719U true CN210028719U (zh) 2020-02-07

Family

ID=693555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54707.0U Active CN210028719U (zh) 2019-03-19 2019-03-19 集装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2871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75069A (zh) * 2021-01-12 2021-06-01 段遵虎 一种可自动化拆解调节的智能物流集装箱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75069A (zh) * 2021-01-12 2021-06-01 段遵虎 一种可自动化拆解调节的智能物流集装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64153B1 (en) Waste container with displaceable panel closure
US6732883B2 (en) Waste container with displaceable panel closure
US7172382B2 (en) Loading assembly for transport containers, and related method of use
CN210028719U (zh) 集装箱
US6726416B2 (en) Die storage container
JPH0551042A (ja) コイル格納用容器
KR20210031219A (ko) 트럭용 윙바디
CN210028641U (zh) 集装箱
CN211309571U (zh) 开盖结构及具有其的集装箱
CN214084482U (zh) 一种便于装卸货物的车厢
CN217436460U (zh) 托盘箱
CN217374283U (zh) 一种带固定底架和边梁的活动底板式车厢结构
KR101451388B1 (ko) 화물차용 상·하차 리프트 장치
CN210735110U (zh) 集装箱
KR19980033048U (ko) 화물자동차 적재함 구조
CN217439787U (zh) 一种电动翻转舱门机构
KR20110000864A (ko) 적재함용 화물 운반장치
JP2021172441A (ja) 扉構造およびコンテナ
CN112477726B (zh) 自卸半挂车后门隐藏式开合自锁装置
CN214567862U (zh) 散货集装箱
JPH09202174A (ja) コンテナー
RU2059554C1 (ru) Контейнер для транспортировки сыпучих и штучных грузов
CN212150095U (zh) 一种新型硬开顶集装箱
CN218401913U (zh) 散货集装箱
KR101946962B1 (ko) 자바라 타입의 블라인드가 구비된 특장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