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26384U - 一种束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束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26384U
CN210026384U CN201920803942.1U CN201920803942U CN210026384U CN 210026384 U CN210026384 U CN 210026384U CN 201920803942 U CN201920803942 U CN 201920803942U CN 210026384 U CN210026384 U CN 2100263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er
pipeline
driving roller
rollers
com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0394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波
杨玉志
马小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YG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YG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YG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CYG Electron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0394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263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263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263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Cable Instal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束下装置,包括:给管线提供高能电子束的电子束机构;平行设置的被动辊轮和主动辊轮;被动辊轮的外侧壁设有用于隔离管线的分线槽,主动辊轮的外侧为光滑侧壁;以及,用于隔离管线的分线梳;分线梳设于主动辊轮靠近被动辊轮一侧的位置;管线由被动辊轮的分线槽流入并于被动辊轮和主动辊轮之间呈交叉式缠绕后,由被动辊轮流出;分线梳将由主动辊轮的下部流入和流出的管线沿主动辊轮的轴线方向进行隔离。本实用新型在实现主动辊轮和被动辊轮的长间距的布置的同时,还保证了管线于主动辊轮和被动辊轮之间不会碰触或缠绕,从而实现了管线的长距离加工。

Description

一种束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线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尤指一种束下装置。
背景技术
在管线加工过程中,需要对管线进行性能调节,使得管线满足一定的产品质量要求,一般通过高能电子束对加工成型的管线进行辐射来提高管线的性能。
现有的加工管线的一般通过两个均有分线槽的辊轮实现管线的分线以及电子束加工,但这种加工方式仅仅适用于两个辊轮之间间距短的管线加工;根本无法满足需要两个辊轮之间间距长的管线的加工,且当两个辊轮之间的距离增加时,由于力的作用,导致两个辊轮之间的管线易发生接触、甚至缠绕等不良现象,因此,怎样提供一种适用于两个辊轮之间长间距的管线的束下装置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束下装置,实现主动辊轮和被动辊轮的长间距的布置的同时,还保证了管线于主动辊轮和被动辊轮之间不会碰触或缠绕,从而实现了管线的长距离加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束下装置,包括:
给管线提供高能电子束的电子束机构;
平行设置的被动辊轮和主动辊轮;所述被动辊轮的外侧壁设有用于隔离管线的分线槽,所述主动辊轮的外侧为光滑侧壁;以及,
用于隔离管线的分线梳;所述分线梳设于所述主动辊轮靠近所述被动辊轮一侧的位置;
管线由所述被动辊轮的分线槽流入并于所述被动辊轮和所述主动辊轮之间呈交叉式缠绕后,由所述被动辊轮流出;
所述分线梳将由所述主动辊轮的下部流入和流出的管线沿所述主动辊轮的轴线方向进行隔离;
所述主动辊轮转动,使得所述被动辊轮在管线的带动下转动,由所述电子束机构射出的高能电子束朝向所述主动辊轮和所述被动辊轮之间的管线交叉处设置。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外壁光滑的主动辊轮带动设有分线槽的被动辊轮的转动,且于主动辊轮靠近被动辊轮一侧设置分线梳,从而在实现主动辊轮和被动辊轮的长间距的布置的同时,还保证了管线于主动辊轮和被动辊轮之间不会碰触或缠绕,从而实现了管线的长距离加工。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被动辊轮和所述主动辊轮均为两个以上;多个所述被动辊轮沿其自身的轴线方向依次布置;多个所述主动辊轮沿其自身的轴线方向依次布置;每一所述主动辊轮对应设置一所述被动辊轮,且每一所述主动辊轮带动与之对应设置的所述被动辊轮转动。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多组被动辊轮和主动辊轮,从而实现了不同类型或相同类型的管线的加工,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能。
进一步优选地,两个以上所述被动辊轮的分线槽的槽宽尺寸不同。
本技术方案中,不同的槽宽尺寸可满足不同尺寸的管线的加工,增加了本实用新型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进一步优选地,两对以上对应设置的所述被动辊轮和所述主动辊轮的管线类型不同。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分线梳包括沿所述主动辊轮的轴线方向延展的底座和分线筒;所述分线筒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一转筒,多根所述第一转轴沿所述主动辊轮的轴线方向垂直安装于所述底座,每一所述第一转筒转动设于每一所述第一转轴的外侧。
本技术方案中,分线筒的转动避免了管线与分线梳硬接触而发生形变的概率,使得分线筒的第一转筒可在管线的力的作用下实现滚动,保证了管线的质量和性能。
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导线的万向轮,管线经由所述万向轮流向所述被动辊轮,由所述被动辊轮流出的管线经由所述万向轮流出。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万向轮实现管线的转向和约束,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生产能力和效率。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万向轮包括首尾连接的四个滚轮,使得所述管线流经被所述四个滚轮围设形成的通道;所述滚轮包括第二转轴和第二转筒,四根所述第二转轴首尾连接形成支撑架,每一所述第二转筒转动设于每一所述第二转轴的外侧。
本技术方案中,万向轮的转动避免了管线与分线梳硬接触而发生形变的概率,使得万向轮的第二转筒可在管线的力的作用下实现滚动,保证了管线的质量和性能。
进一步优选地,每一对对应设置的所述被动辊轮和所述主动辊轮之间对应设置一所述分线梳;所述分线梳沿所述主动辊轮的轴线方向位置可调。
本技术方案中,分线梳的位置可调实现了不同尺寸、不同截面形状的管线的加工,使得每一对被动辊轮和主动辊轮可加工的管线类型更多,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和适用性。更优的,由于每一对对应设置的被动辊轮和主动辊轮之间设有一分线梳,因此即使其中一对被动辊轮和主动辊轮需要停机检修或修改加工条件,也不影响其他的被动辊轮和主动辊轮的正常运行,大大降低了机台空闲率,提高了本装置的工作效率和单位时间产量。
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安装所述分线梳的安装座;所述安装座靠近所述分线梳一侧的上表面设有长条孔,所述长条孔沿所述主动辊轮的轴线方向延展;所述分线梳对应所述长条孔对应设有安装孔;连接组件通过所述长条孔和所述安装孔实现所述分线梳安装于所述安装座。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长条孔和安装孔的配合,使得分线梳可沿长条孔的延展方向安装于按照座的不同位置,实现分线梳沿主动滚筒的轴线方向的位置调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束下装置,能够带来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外壁光滑的主动辊轮带动设有分线槽的被动辊轮的转动,且于主动辊轮靠近被动辊轮一侧设置分线梳,从而在实现主动辊轮和被动辊轮的长间距的布置的同时,还保证了管线于主动辊轮和被动辊轮之间不会碰触或缠绕,从而实现了管线的长距离加工。
2、本实用新型中,分线梳的位置可调实现了不同尺寸、不同截面形状的管线的加工,使得每一对被动辊轮和主动辊轮可加工的管线类型更多,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和适用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束下装置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在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电子束机构,2.被动辊轮,21.分线槽,3.主动辊轮,4.分线梳,41.底座,42.分线筒,5.安装座,6.万向轮,61.滚轮,7.管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在本文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实施例一中,如图1和2所示,一种束下装置,包括:给管线7提供高能电子束的电子束机构1;平行设置的被动辊轮2和主动辊轮3;被动辊轮2的外侧壁设有用于隔离管线7的分线槽21,主动辊轮3的外侧为光滑侧壁;以及,用于隔离管线7的分线梳4;分线梳4设于主动辊轮3靠近被动辊轮2一侧的位置;管线7由被动辊轮2的分线槽21流入并于被动辊轮2和主动辊轮3之间呈交叉式缠绕后,由被动辊轮2流出;分线梳4将由主动辊轮3的下部流入和流出的管线7沿主动辊轮3的轴线方向进行隔离;主动辊轮3转动,使得被动辊轮2在管线7的带动下转动,由电子束机构1射出的高能电子束朝向主动辊轮3和被动辊轮2之间的管线7交叉处设置。通过外壁光滑的主动辊轮3带动设有分线槽21的被动辊轮2的转动,且于主动辊轮3靠近被动辊轮2一侧设置分线梳4,从而在实现主动辊轮3和被动辊轮2的长间距的布置的同时,还保证了管线7于主动辊轮3和被动辊轮2之间不会碰触或缠绕,从而实现了管线7的长距离加工。
在实施例二中,如图1和2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被动辊轮2和主动辊轮3均为两个以上;多个被动辊轮2沿其自身的轴线方向依次布置;多个主动辊轮3沿其自身的轴线方向依次布置;每一主动辊轮3对应设置一被动辊轮2,且每一主动辊轮3带动与之对应设置的被动辊轮2转动。优选地,两个以上被动辊轮2的分线槽21的槽宽尺寸不同。优选地,两对以上对应设置的被动辊轮2和主动辊轮3的管线7类型不同。由于每一主动辊轮3对应设置一被动辊轮2,而主动辊轮3之间可各自独立运行,从而实现不同主动辊轮3的同速或不同速转动,进而实现不同或相同类型的管线7在相同或不同转速下实现高能电子束的辐射,从而使得本装置实现同一类型(如尺寸、截面形状、长度等)或不同类型的管线7的相同或不同性能的加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大大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性和适用性。在实际应用中,主动辊轮3和被动辊轮2可轴接于同一支架,也可安装于不同支架上。
在实施例三中,如图1和2所示,在实施例一或二的基础上,还包括用于导线的万向轮6,管线7经由万向轮6流向被动辊轮2,由被动辊轮2流出的管线7经由万向轮6流出。优选地,万向轮6包括首尾连接的四个滚轮61,使得管线7流经被四个滚轮61围设形成的通道;滚轮61包括第二转轴和第二转筒,四根第二转轴首尾连接形成支撑架,每一第二转筒转动设于每一第二转轴的外侧。值得说明的是,万向轮6还可为相对设置的两个滚轮61的第二转筒转动,优选为沿主动辊轮3的轴线方向设置的两个滚轮61的第二转筒可转动。且万向轮6还可仅仅为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滚轮61,该两个滚轮61可沿主动辊轮3的轴线方向设置或沿高度方向设置均可。
在实施例四中,如图1和2所示,在实施例一、二或三的基础上,每一对对应设置的被动辊轮2和主动辊轮3之间对应设置一分线梳4;分线梳4沿主动辊轮3的轴线方向位置可调。优选地,还包括用于安装分线梳4的安装座5;安装座5靠近分线梳4一侧的上表面设有长条孔,长条孔沿主动辊轮3的轴线方向延展;分线梳4对应长条孔对应设有安装孔;连接组件通过长条孔和安装孔实现分线梳4安装于安装座5。当然,实现分线梳4得位置可调还可通过在分线梳4设置长条孔,而在安装座5上设置一个或多个沿主动辊轮3的轴线方向依次布置的调节孔。当然,分线梳4还可通过导轨与卡扣的方式实现调节,即分线梳4沿导轨可沿主动辊轮3的轴线方向滑移,然后通过卡扣实现分线梳4与安装底座的安装。优选地,分线梳4和安装座5之间还设有沿主动辊轮3的轴线方向延展的凹凸配合结构,从而保证了在调节分线梳4的位置时的直线性。当分线梳4设置凸起时,则安装座5对应设置凹槽;反之亦然。优选地,分线梳4包括沿主动辊轮3的轴线方向延展的底座41和分线筒42;分线筒42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一转筒,多根第一转轴沿主动辊轮3的轴线方向垂直安装于底座41,每一第一转筒转动设于每一第一转轴的外侧。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束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给管线提供高能电子束的电子束机构;
平行设置的被动辊轮和主动辊轮;所述被动辊轮的外侧壁设有用于隔离管线的分线槽,所述主动辊轮的外侧为光滑侧壁;以及,
用于隔离管线的分线梳;所述分线梳设于所述主动辊轮靠近所述被动辊轮一侧的位置;
管线由所述被动辊轮的分线槽流入并于所述被动辊轮和所述主动辊轮之间呈交叉式缠绕后,由所述被动辊轮流出;
所述分线梳将由所述主动辊轮的下部流入和流出的管线沿所述主动辊轮的轴线方向进行隔离;
所述主动辊轮转动,使得所述被动辊轮在管线的带动下转动,由所述电子束机构射出的高能电子束朝向所述主动辊轮和所述被动辊轮之间的管线交叉处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束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被动辊轮和所述主动辊轮均为两个以上;
多个所述被动辊轮沿其自身的轴线方向依次布置;
多个所述主动辊轮沿其自身的轴线方向依次布置;
每一所述主动辊轮对应设置一所述被动辊轮,且每一所述主动辊轮带动与之对应设置的所述被动辊轮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束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两个以上所述被动辊轮的分线槽的槽宽尺寸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束下装置,其特征在于:
两对以上对应设置的所述被动辊轮和所述主动辊轮的管线类型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束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线梳包括沿所述主动辊轮的轴线方向延展的底座和分线筒;
所述分线筒包括第一转轴和第一转筒,多根所述第一转轴沿所述主动辊轮的轴线方向垂直安装于所述底座,每一所述第一转筒转动设于每一所述第一转轴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束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导线的万向轮,
管线经由所述万向轮流向所述被动辊轮,由所述被动辊轮流出的管线经由所述万向轮流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束下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万向轮包括首尾连接的四个滚轮,使得所述管线流经被所述四个滚轮围设形成的通道;
所述滚轮包括第二转轴和第二转筒,四根所述第二转轴首尾连接形成支撑架,每一所述第二转筒转动设于每一所述第二转轴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束下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一对对应设置的所述被动辊轮和所述主动辊轮之间对应设置一所述分线梳;
所述分线梳沿所述主动辊轮的轴线方向位置可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束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安装所述分线梳的安装座;
所述安装座靠近所述分线梳一侧的上表面设有长条孔,所述长条孔沿所述主动辊轮的轴线方向延展;
所述分线梳对应所述长条孔对应设有安装孔;
连接组件通过所述长条孔和所述安装孔实现所述分线梳安装于所述安装座。
CN201920803942.1U 2019-05-30 2019-05-30 一种束下装置 Active CN2100263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03942.1U CN210026384U (zh) 2019-05-30 2019-05-30 一种束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03942.1U CN210026384U (zh) 2019-05-30 2019-05-30 一种束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26384U true CN210026384U (zh) 2020-02-07

Family

ID=693457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03942.1U Active CN210026384U (zh) 2019-05-30 2019-05-30 一种束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263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200581B (zh) 纠偏校正装置和自动柜员机
CN201626732U (zh) 自动轮轴缠绕机
CN104444519A (zh) 一种片材展平装置
CN210026384U (zh) 一种束下装置
CN205916837U (zh) 一种线缆牵引机以及安装有该牵引机的线缆生产线
CN207030622U (zh) 胶管导向机构、胶管牵引机及钢丝胶管生产设备
CN209822385U (zh) 一种框绞导线机分线装置
CN206653417U (zh) 一种布料分切装置
CN203592088U (zh) 一种用于钢筋矫直的调直机构
CN103611846B (zh) 旋压式钢筋自动调直机
KR100403172B1 (ko) 로프 제조장치
CN115178688A (zh) 一种能够收放铜丝的铜丝绞合机
CN211829979U (zh) 一种稳线剥线机
CN205772278U (zh) 一种复合隔膜生产用毛刷辊
CN207189815U (zh) 复合分切装置
CN203866336U (zh) 用于皮革生产的卷革辊输料架
CN115214115B (zh) 一种波纹管拉直切断机
CN220515277U (zh) 一种用于扁钢丝缠绕机的钢丝扭转机构
CN219143871U (zh) 一种多股合并用并丝机
CN102950232A (zh) 一种适用于小直径弹簧定螺距的可调装置
CN112873341B (zh) 一种艾条切柱机
CN216827915U (zh) 一种压延牵引机构
CN111806973B (zh) 一种进出口使用的传输带设备
CN218344836U (zh) 一种复合材料线材生产用牵引设备
CN2391211Y (zh) 光纤带入管用螺旋绞放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