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90102U - 一种采用粘合连接方式的抹泥刀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采用粘合连接方式的抹泥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90102U
CN209990102U CN201920583185.1U CN201920583185U CN209990102U CN 209990102 U CN209990102 U CN 209990102U CN 201920583185 U CN201920583185 U CN 201920583185U CN 209990102 U CN209990102 U CN 2099901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tching
blade
sheetmetal
welding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8318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段向阳
冯坚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 Xiuhuan
Duan Xiangyang
Feng Jianmin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58318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901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901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901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腻子抹平工具技术领域,具体一种采用粘合连接方式的抹泥刀,包括工作刀片和手柄,所述手柄上设置有连接支架,所述工作刀片的上侧设置有工程胶层,工作刀片通过工程胶层粘合有转接金属片,所述转接金属片上设置有若干焊钉,所述连接支架通过焊钉与转接金属片连接。本装置的结构设置,保证了工作面的平滑度,可以适应高品质要求的施工工程。而且我们通过这个转接方式,涵盖无法用焊接方式加工的刀片,例如塑料ABS、PP、PS等,而工作刀片的厚度将有更大的可选性,不再受焊接方的局限。

Description

一种采用粘合连接方式的抹泥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腻子抹平工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采用粘合连接方式的抹泥刀。
背景技术
传统的腻子抹平工具,其刀片是需要先在刀片上均匀种钉(焊接方式),然后再和手柄及铝支架(铝根)用压合紧固方式来安装的,但这种方式有个缺点,就是种钉采用的是高电流方式来焊接的,在焊接放电的瞬间产生的高温把焊钉和刀片的接合面熔融,以达到紧固的目的,但同时由于放电产生的温度较大,对刀片的底面(也就是工作面)造成损害,其结果就是过烧的痕迹,此外,放电瞬间高温更使得刀片底面(工作面)产生凸起,既不美观,在施工时对抹腻子墙面产生影响,留下不必要的凹痕。
对以上存在不美观和凸起的缺陷,传统做法是用砂带抛光机打磨工作面,去除过烧痕迹和磨平凸起的焊点,但这样做的话既耗费人工和产生抛光粉尘等污染物,还由于抛光处理不充分,在工作面上仍有残留凸点,对高质量的施工工程来说仍旧存在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粘合连接方式的抹泥刀,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采用粘合连接方式的抹泥刀,包括工作刀片和手柄,所述手柄上设置有连接支架,所述工作刀片的上侧设置有工程胶层,工作刀片通过工程胶层粘合有转接金属片,所述转接金属片上设置有若干焊钉,所述连接支架通过焊钉与转接金属片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手柄上设置有防护套。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支架采用铝制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工作刀片采用塑料ABS、PP、PS中的一种。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护套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的结构设置,先在一片小规格的转接金属片设置若干焊钉,该转接金属片种钉后的过烧痕迹和凸点不必用砂带打磨,然后用工程胶层把种钉后的转接金属片和工作刀片粘合。通过这个转接方式,保证了工作面的平滑度,可以适应高品质要求的施工工程。而且我们通过这个转接方式,涵盖无法用焊接方式加工的刀片,例如塑料ABS、PP、PS等,而工作刀片的厚度将有更大的可选性,不再受焊接方的局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手柄、2-连接之间、3-焊钉、4-转接金属板、5-工程胶层、6-工作刀片。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采用粘合连接方式的抹泥刀,包括工作刀片6和手柄1,所述手柄1上设置有连接支架2,所述工作刀片6的上侧设置有工程胶层5,工作刀片6通过工程胶层5粘合有转接金属片4,所述转接金属片4上设置有若干焊钉3,所述连接支架2通过焊钉3与转接金属片4连接。
所述连接支架2采用铝制材料,所述工作刀片6采用塑料ABS、PP、PS中的一种。
本装置的结构设置,先在一片小规格的转接金属片4设置若干焊钉3,该转接金属片4种钉后的过烧痕迹和凸点不必用砂带打磨,然后用工程胶层5把种钉后的转接金属片4和工作刀片6粘合。通过这个转接方式,保证了工作面的平滑度,可以适应高品质要求的施工工程。而且我们通过这个转接方式,涵盖无法用焊接方式加工的刀片,例如塑料ABS、PP、PS等,而工作刀片6的厚度将有更大的可选性,不再受焊接方的局限。
实施例二
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手柄1上设置有防护套,所述防护套采用橡胶材料制成。可以提高使用的舒适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采用粘合连接方式的抹泥刀,包括工作刀片(6)和手柄(1),所述手柄(1)上设置有连接支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刀片(6)的上侧设置有工程胶层(5),工作刀片(6)通过工程胶层(5)粘合有转接金属片(4),所述转接金属片(4)上设置有若干焊钉(3),所述连接支架(2)通过焊钉(3)与转接金属片(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粘合连接方式的抹泥刀,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上设置有防护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用粘合连接方式的抹泥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2)采用铝制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采用粘合连接方式的抹泥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刀片(6)采用塑料ABS、PP、PS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采用粘合连接方式的抹泥刀,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套采用橡胶材料制成。
CN201920583185.1U 2019-04-26 2019-04-26 一种采用粘合连接方式的抹泥刀 Active CN2099901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83185.1U CN209990102U (zh) 2019-04-26 2019-04-26 一种采用粘合连接方式的抹泥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83185.1U CN209990102U (zh) 2019-04-26 2019-04-26 一种采用粘合连接方式的抹泥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90102U true CN209990102U (zh) 2020-01-24

Family

ID=69292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83185.1U Active CN209990102U (zh) 2019-04-26 2019-04-26 一种采用粘合连接方式的抹泥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9010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351357A (en) Spreader tool for applying bonding compounds to planar surfaces
US20050167027A1 (en) Method of surfacing a substrate
CN209990102U (zh) 一种采用粘合连接方式的抹泥刀
WO2008004285A1 (fr) Procédé d'assemblage de tôles métalliques et dispositif de ponçage
JP2013163948A (ja) 壁装用コーナー材及びその成形方法
CN207092452U (zh) 一种饰面安装装置
US20130045668A1 (en) Multi-sided shaped abrasive sanding aid
CN211647120U (zh) 一种拼接型石英石板材
CN105150660B (zh) 一种固定及调整复合板用操作台及其使用方法
CN210025857U (zh) 一种建筑室内装修用辅助装置
US2191099A (en) Blackboard and improved process of making the same
CN207972147U (zh) 瓷砖钳
CN218060882U (zh) 一种用于玻璃隔墙与地面连接的钢铝结构
US20210180338A1 (en) Drywall tool
JP2001159247A (ja) 既設化粧材の補修方法
JP2003176612A (ja) クロス下地用コーナー材およびクロス貼り施工法
JP3223523U (ja) 作業用工具
CN212836562U (zh) 一种砂浆抹平装置
CN215717338U (zh) 一种混凝土收面平板装置
CN214117427U (zh) 一种可抹直角的可调节抹刀
JP2014196633A (ja) コーキング用ヘラ
CN212883322U (zh) 一种新型刮胶器
CN217759743U (zh) 一种墙面板的连接结构
KR102504494B1 (ko) 실리콘 마감 작업용 헤라
CN108343207A (zh) 一种保温装饰一体板施工工艺及其施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116

Address after: No. 3, Lane 1, Juzi East Road, Manandong, Jiangcheng District, Yangjia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9500

Patentee after: Chen Xiuhuan

Patentee after: Duan Xiangyang

Patentee after: Feng Jianmin

Address before: 510000 room 1103, No. 15, Donghua South Road, Dongshan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Duan Xiangyang

Patentee before: Feng Jianmi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