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78688U - 一种双腔反应管及反应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腔反应管及反应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978688U CN209978688U CN201822178541.XU CN201822178541U CN209978688U CN 209978688 U CN209978688 U CN 209978688U CN 201822178541 U CN201822178541 U CN 201822178541U CN 209978688 U CN209978688 U CN 20997868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ube
- pipe
- outer pipe
- reaction tube
- du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腔反应管及反应器。双腔反应管包括:外管与内管,内管(同轴)穿装于外管中,外管上具有若干个第一压陷部,所述第一压陷部使得外管的内腔截面形成若干个第一狭流通道,外管的内壁面与内管的外壁面之间形成第一流体流通通道,内管上具有若干个第二压陷部,第二压陷部使得内管的内腔截面形成若干个第二狭流通道。它的结构使得流体分子间反应/混合得到强化,所需交换的热量交换效率大大提高,可十分精确地控制温度、压力等工艺条件,安全系数高,易于生产,运营成本低。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制药制剂、食品饮料等工业领域,尤其是一种反应管及反应器。
背景技术
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制药制剂、食品饮料等工业制造领域,经常要用到均质、非均质流体的物理混合或化学反应的工艺过程,而这种物理混合和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强烈地温度变化(大多为瞬间放热),控制不好就会造成火灾、爆炸等灾难性后果。近年来,国内外逐渐兴起利用微型通道反应器实现流体分子间或亚分子间的混合或化学反应,而且这些微反应器种类愈见繁多。由于这些微米级、亚毫米级的微型通道同时具备的强大换热能力,从实验室层面,较好的解决了许多过去难以实现的化学反应,将过去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才能完成的化学反应在毫秒、秒、分时内得以完成。
如图1是美国康宁公司特种玻璃和碳化硅材质的微型通道反应单元示意图:图中通道是由两片材料接触不平面蚀刻或雕刻而成,深度约为数十微米。流体从入口进入心形结构,冲击到半月弧形结构后被分离为两路,各从心形结构两侧环绕进入心形结构的底部混合腔,分离的两路流体在此再度混合,合为一路挤压进入下一个心形结构,周而复始,期间相邻两个心形结构或可串联,或可并联,视工艺要求而定。同时反应所需交换热能由夹持在两面的热交换体夹层迅速传导,传导面积相比釜式容器反应器夹套或盘管换热器的要大得多。但是此种反应器由于结构本身所限,目前仅能承担1.8MPa压强以下,年通量2000立方液体流量工艺要求。
国内外另一种反应、混合方式是根据工艺及流量需要,使用不同直径金属毛细管结构的微反应器,在某些行业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毛细管的直径不不管取多少,它的剖面就是圆形,较小的直径可以使流体分子在内管空间受限,也会起到一定的反应/混合效果,但总体是一种平推流自混合效果。而在流体流动时,靠近管壁与同时在管中央流动的流体通过不管壁与外界的热交热效果一是相差很大的。这种金属毛细管结构,由于可以选择较厚管壁,所以也可以做到高压、超高压条件下使用。
另外现在被国内外广泛使用的静态管式反应器,是在各种直径管内充填有不同规格,规则或不规则的填料,以此使流体在管内流动时产生强烈的湍流,借以强化流体的反应、混合作用。但是湍流满足不了流体分子间在极度受限的空间内彼此强迫结合的效应,而只能相对增加彼此结合的机会。二者效能不能同日而语。
不管使用何种结构方式,目前国内外利用微型通道有原理实现大流量、大吨位产品连续化工业生产的实例极少,主要原因是微反应特有的微细结构和材质、制造工艺决定了它的研发、制造成本较高,且大多无法适应高温、高压和流体内含有固体结晶、粉末成分等工况,无法通过单纯的多机并联来实现产量的倍增。因此,微反应器造价昂贵,结构复杂,实现大通量、大吨位工业化是一个目前难以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反应管,它的结构使得各组分流体在第一流体流通通道内经历挤压、扩散、混合、扭转、再挤压等反复过程,达到流体分子间迅速反应/混合的强化效果,所需交换热量则通过外管的壁体及内管的壁体与壳程及内管的内腔中流动的换热介质瞬间交换,可十分精确地控制温度、压力等工艺条件,安全系数高,特别适合于强烈放热的、高温、高压、剧毒、具有爆炸危险的化学反应/均质混合工艺应用。易于生产,运营成本低,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腔反应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和内管,所述内管穿装于外管中,所述外管上具有若干个第一压陷部,所述第一压陷部使得外管的内腔截面形成若干个第一狭流通道,所述外管的内壁面与内管的外壁面之间形成第一流体流通通道。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内管上具有若干个第二压陷部,所述第二压陷部使得内管的内腔截面形成若干个第二狭流通道。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第一压陷部与第二压陷部位置一一对应。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相邻第一压陷部之间具有扭转夹角,相邻第二压陷部之间具有扭转夹角。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所述内管长度长于外管,所述内管的两端分别自外管的两端伸出。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相邻第一压陷部之间扭转过渡,相邻第二压陷部之间扭转过渡,扭转过渡处为喇叭状圆滑过渡。
在上述技术方案基础上,每个第一压陷部及第二压陷部均由两个对称设置的压陷区组成。
一种反应器,包括壳体、管板和封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述的双腔反应管,双腔反应管安装在管板上,其中第一流体流通通道为管程,供参与反应/混合/热交换的第一流体流动;外管外为壳程,其中壳程及内管的内腔供换热介质流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各组分流体在第一流体流通通道内经历挤压、扩散、混合、扭转、再挤压等反复过程,达到流体分子间迅速反应/混合的强化效果,所需交换热量则通过外管的壁体及内管的壁体与壳程及内管的内腔中流动的换热介质瞬间交换,可十分精确地控制温度、压力等工艺条件。安全系数高,特别适合于强烈放热的、高温、高压、剧毒、具有爆炸危险的化学反应/均质混合工艺应用。易于生产,运营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图1:是美国康宁微反应器内部单元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腔反应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图2中A处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图3中去除内管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图3中去除外管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图2中B处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实施例3所述双腔反应管端部处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均是基于说明书附图所示的方位进行定义的,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
如图2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双腔反应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1和内管2,所述内管2穿装于外管1中,所述外管1上具有若干个第一压陷部10,所述第一压陷部10使得外管1的内腔截面形成若干个第一狭流通道11,所述外管1的内壁面与内管2的外壁面之间形成第一流体流通通道12,所述内管2上具有若干个第二压陷部20,所述第二压陷部20使得内管2的内腔截面形成若干个第二狭流通道21。外管1及内管2的直径可根据目的和用途进行选择,当需要工业生产时,采用大直径可满足工业生产对大产量、大吨位的要求,当需要实验室应用时,采用小直径可满足实验对精准化的要求。
实施例2
如图2至图6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第一压陷部 10与第二压陷部20位置一一对应。加工时的一种实现方式是将截面为圆形的内管2穿入圆形的外管1中后,利用挤压夹头沿外管1长度方向依次夹扁外管1的一部分,外管1上所夹扁的部分即为第一压陷部10,在夹扁过程中,外管1夹扁部分的内壁体会抵触于内管2的外壁面上,继续施力夹扁,内管2也会随之被夹扁,内管2被夹扁的部分即为第二压陷部20,由于第一压陷部10和第二压陷部20是先后出现的并具有位置上的一致性,故第一压陷部10与第二压陷部20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如此由于第一压陷部10和第二压陷部20也实现了内管2被限位于外管1中,需要说明的是外管1与内管2之间所夹的第一流体流通通道12各处(沿外管长度方向的各位)的横截面面积无需是一样的,可以是不均匀无规律的状态。此种方法,简单可行,加工成本低。
进一步,相邻第一压陷部10之间具有扭转夹角,相邻第二压陷部20 之间具有扭转夹角。扭转夹角可为任意角度,以非0度为宜,需要说明的是各扭转夹角(如不同相邻第一压陷部10之间的扭转夹角)可以是一致的,也可以是不一致无规律的。由于第二压陷部20与第一压陷部10具有一致性,故内管上的各扭转夹角与外管上的各扭转夹角情况相同。这种结构会使第一流体流通通道12内第一流体形成剧烈湍流,从而迅速传导热能,可以精确控制工艺所需的最佳温度。
外管的内径与内管的外径根据工艺流体需要分别选择,以留有最佳间隙,外管与内管在轴线相同位置上具有若干个不同角度、连续的或非连续的压陷部,压陷部使得外管的内壁与内管的外壁之间形成一个不规则的物料可连续流动的第一流体流通通道12,而内管上形成的压陷部,使得内管的内腔体中形成类似地不规则第二狭流通道21,使用时,流经外管外壁与内管内壁中的换热介质同时对流经外管内壁与内管外壁之间的第一流体流通通道12中的物料进行双重(错流)热交换。由于内管与外管之间仅是套叠关系,管中无固定支撑件,所以流体快速通过其不规则的腔体时会形成细微的高频震动与径向位移,使流体产生更强烈地湍流。
实施例3
如图3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双腔反应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1和内管2,所述内管2穿装于外管1中,所述外管1上具有若干个第一压陷部10,所述第一压陷部10使得外管1的内腔截面形成若干个第一狭流通道11,所述外管1的内壁面与内管2的外壁面之间形成第一流体流通通道12,所述内管2上具有若干个第二压陷部20,所述第二压陷部20使得内管2的内腔截面形成若干个第二狭流通道21,所述第一压陷部10与第二压陷部20位置一一对应。相邻第一压陷部10之间具有扭转夹角,相邻第二压陷部20之间具有扭转夹角。进一步,相邻第一压陷部10之间扭转过渡,相邻第二压陷部20之间扭转过渡,扭转过渡处自然形成喇叭状圆滑过渡,如此不会出现死角。
再进一步,每个第一压陷部10及第二压陷部20均由两个对称设置的压陷区100组成。
如图7所示,为了便于安装所述内管2长度长于外管1,所述内管2的两端分别自外管1的两端伸出。根据反应/混合/热交换管不同用途和流体工艺、规模要求,第一狭流通道11的截面大小可有不同的选择。
一种反应器,包括壳体、管板和封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述的双腔反应管,双腔反应管安装在管板上,其中第一流体流通通道12为管程,供参与反应/混合/热交换的第一流体流动;外管1外为壳程,其中壳程及内管2的内腔供换热介质流动。需要参与反应/混合/热交换的第一流体分子在第一狭流通道11处被强制挤压结合,通过扭转过渡处时,第一流体被释放、混合、扭转,然后进入下一个第一狭流通道11再次被挤压,周而复始的强化效果,比近似于平推流的单流道效果为好,其间产生或需求的热量通过外管1的壁体及内管2的壁体与壳程及内管2的内腔中流动的换热介质瞬间交换。热交换效能比目前本领域常见的普通管式、列管式换热器要高得多,比康宁(玻璃本身换热系数就不高)夹板三明治式换热系数也要高。例如,康宁反应器目前仅能实现部分产品年流量2000立方的强放热反应,而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反应器能够实现年产百万吨级的高压、强烈放热、吸热的流体连续化反应产品。
上面以举例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改动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双腔反应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管(1)和内管(2),所述内管(2)穿装于外管(1)中,所述外管(1)上具有若干个第一压陷部(10),所述第一压陷部(10)使得外管(1)的内腔截面形成若干个第一狭流通道(11),所述外管(1)的内壁面与内管(2)的外壁面之间形成第一流体流通通道(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腔反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2)上具有若干个第二压陷部(20),所述第二压陷部(20)使得内管(2)的内腔截面形成若干个第二狭流通道(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腔反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陷部(10)与第二压陷部(20)位置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腔反应管,其特征在于:相邻第一压陷部(10)之间具有扭转夹角,相邻第二压陷部(20)之间具有扭转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腔反应管,其特征在于:相邻第一压陷部(10)之间扭转过渡,相邻第二压陷部(20)之间扭转过渡,扭转过渡处为喇叭状圆滑过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腔反应管,其特征在于:每个第一压陷部(10)及第二压陷部(20)均由两个对称设置的压陷区(100)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腔反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2)长度长于外管(1),所述内管(2)的两端分别自外管(1)的两端伸出。
8.一种反应器,包括壳体、管板和封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双腔反应管,双腔反应管安装在管板上,其中第一流体流通通道(12)为管程,供参与反应/混合/热交换的第一流体流动;外管(1)外为壳程,其中壳程及内管(2)的内腔供换热介质流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178541.XU CN209978688U (zh) | 2018-12-17 | 2018-12-17 | 一种双腔反应管及反应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178541.XU CN209978688U (zh) | 2018-12-17 | 2018-12-17 | 一种双腔反应管及反应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978688U true CN209978688U (zh) | 2020-01-21 |
Family
ID=69250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2178541.XU Active CN209978688U (zh) | 2018-12-17 | 2018-12-17 | 一种双腔反应管及反应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97868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520354A (zh) * | 2018-12-17 | 2019-03-26 | 青岛钛钽铌锆连续化反应器有限公司 | 一种反应/混合/热交换管及反应器 |
-
2018
- 2018-12-17 CN CN201822178541.XU patent/CN20997868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520354A (zh) * | 2018-12-17 | 2019-03-26 | 青岛钛钽铌锆连续化反应器有限公司 | 一种反应/混合/热交换管及反应器 |
WO2020125286A1 (zh) * | 2018-12-17 | 2020-06-25 | 青岛钛钽铌锆连续化反应器有限公司 | 一种反应/混合/热交换管及反应器 |
CN109520354B (zh) * | 2018-12-17 | 2021-11-30 | 青岛钛钽铌锆连续化反应器有限公司 | 一种反应/混合/热交换管及反应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962678B2 (en) | Micro-reactor system assembly | |
Schubert et al. | Microstructure devices for applications in thermal and chemical process engineering | |
EP2089144B1 (en) | Micromixing chamber, micromixer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such micromixing chambers and methods for manufacturing thereof | |
CN212189044U (zh) | 一种微反应通道、反应基板以及微通道反应器 | |
CN101480598A (zh) | 微通道器件、制造微通道器件的方法以及进行单元操作的工艺 | |
WO2006074336A1 (en) | High performance microreactor | |
CN108212046B (zh) | 一种蜂窝型通道微反应器 | |
CN209978688U (zh) | 一种双腔反应管及反应器 | |
JP2011504221A (ja) | マイクロ流体の自励発振ミキサおよび装置ならびにその使用方法 | |
CN109520354B (zh) | 一种反应/混合/热交换管及反应器 | |
CN211487612U (zh) | 一种无压烧结碳化硅反应器 | |
WO2023097976A1 (zh) | 一种双向构型微流控液滴生成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096525A (zh) | 一种实现规模化生产的微通道反应器 | |
CN111437782A (zh) | 一种微反应通道、反应基板以及微通道反应器 | |
Xiong et al. |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in straight and serpentine micro-channels with miter bends | |
US20100163114A1 (en) | Micro mixer | |
CN211463116U (zh) | 预混装置及带有预混装置的管式微反应器 | |
CN109425252B (zh) | 一种多功能狭缝流体微型通道反应混合热交换单元 | |
CN109939625A (zh) | 一种偏心圆结构的微反应器反应板 | |
JP5319911B2 (ja) | マイクロリアクタ | |
CN107233833B (zh) | 具有粘度适应性的超快微流混合器 | |
CN219150075U (zh) | 一种高效传热的微反应器 | |
CN213314903U (zh) | 一种圆锥曲面式微通道反应器 | |
CN118079820A (zh) | 一种具有被动混合功能的微通道反应器装置及其混合方法 | |
CN115554942A (zh) | 强化混合过程的微反应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