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72323U - 一种高强度上车踏板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强度上车踏板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72323U
CN209972323U CN201920758007.8U CN201920758007U CN209972323U CN 209972323 U CN209972323 U CN 209972323U CN 201920758007 U CN201920758007 U CN 201920758007U CN 209972323 U CN209972323 U CN 2099723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tallation department
dispersion
high strength
overlap joint
fixed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5800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金永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Shihyun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Shihyun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Shihyun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Shihyun Automotive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5800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723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723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7232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强度上车踏板支架,属于汽车配件的技术领域,其包括与汽车底部安装的水平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过渡段,过渡段的另一端向下且向远离安装部的方向延伸,过渡段远离安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水平的搭接部,安装部与搭接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分散部,分散部的一端与安装部的底部连接,一端与搭接部连接,本实用新型具有使上车踏板支架的承载力较高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高强度上车踏板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强度上车踏板支架。
背景技术
上车踏板作为一个非必要配置在汽车上的配置,一般都配置在SUV或者越野车上,其主要作用就是为了能让大家能方便的上下这类离地间隙高大的汽车。上车踏板设置在驾驶室两侧车门的下方,上车踏板的下方设置上车踏板支架。
现有的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4641562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上车踏板支架及汽车。上车踏板支架包括与中地板铺筑梁安装的安装部,所述上车踏板支架还包括:搭接部,所述搭接部为腔体结构;所述搭接部包括:平直段和过渡段,所述平直段通过所述过渡段与所述安装部连接,所述平直段与所述安装部相隔一纵向距离;所述平直段的外端的厚度小于其中间部分的厚度,所述平直段的外端的顶面形成一倾斜面。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车踏板支架的刚度及强度直接与汽车上踏板系统的可靠性有关,上车踏板支架不仅用来承受上车时的单个乘客或驾驶员的重力,而且有时需要承受在多个乘客同时上车时,承受多个乘客及驾驶员的力量,当搭接部受到载荷时,由于搭接部与安装部之间仅有过渡段,搭接部承受到的载荷只能传递到过渡段,过渡段承受的载荷较大,过渡段易产生变形,使上车踏板支架的承载力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上车踏板支架的承载力较高的高强度上车踏板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强度上车踏板支架,包括与汽车底部安装的水平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过渡段,过渡段的另一端向下且向远离安装部的方向延伸,过渡段远离安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水平的搭接部,安装部与搭接部之间固定连接有分散部,分散部的一端与安装部的底部连接,一端与搭接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搭接部受到载荷时,搭接部将载荷同时传递给过渡段和分散部,从而搭接部受到的载荷,在传递到安装部的过程中,载荷由两部分传递,分散部对过渡段受到的载荷起到分散作用,从而使过渡段受到的载荷减少,增加了搭接部所能够承受的载荷。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搭接部的两侧向下弯折,向下弯折的部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加强板,加强板与分散部一体成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分散部与加强板的一体性较强,即使分散部与搭接部的一体性较强,搭接部受到的载荷能够较好的传递到分散部,保证了分散部的分散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散部与安装部的连接位置位于安装部的中部,安装部开设有连接孔,连接孔分设于分散部与安装部连接处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搭接部受到载荷时,搭接部将载荷同时传递给过渡段和分散部,载荷再沿着过渡段和分散部传递到安装部,而分散部与安装部的连接位置位于安装部的中部,使传递到安装部的载荷在安装部的分布较为均匀,沿着安装部指向搭接部的方向,使安装部传递给汽车底部的载荷较为均匀,避免了车身上与安装部抵接的部位出现变形等损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散部为弧形形状,且分散部的弧形的内侧朝向过渡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分散部为弧形形状,当搭接部受到的载荷传递到分散部后,相对于直角形状的分散部,在弧形的分散部上分散较为均匀,使分散部能充分起到缓冲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散部的两侧朝向过渡段方向弯折形成弯边,分散部的底部位置开设有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洗车时,可能造成一些水洒到过渡段以及过度段两侧的弯边之间,此时,水会从通孔中漏出,避免了水积在过渡段而造成过渡段的快速锈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通孔开设多个,且通孔在分散部的底部均匀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较多的通孔,使洒到过渡段以及过度段两侧的弯边之间的水能够及时流出,进一步避免了水流在在过渡段的堆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分散部的底部开设有安装孔,竖直方向上安装孔正对连接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安装部安装到汽车底部的汽车底部上时,可将工具从安装孔伸入,对螺母进行拧紧,使安装部的安装较为便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搭接部的底侧固定连接有防折板,防折板垂直于搭接部,且防折板的端部沿着过渡段延伸,直到延伸至安装部,防折部与过渡段和安装部均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折板对搭接部、过渡段和安装部均起到加强作用,使上踏板能够承受的载荷增加,同时使接部和过渡段的抗弯强度增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设置分散部,分散部对过渡段受到的载荷起到分散作用,从而使过渡段受到的载荷减少,增加了搭接部所能够承受的载荷;
2.通过设置所述分散部与安装部的连接位置位于安装部的中部,使安装部传递给汽车底部的载荷较为均匀,避免了车身上与安装部抵接的部位出现变形等损伤;
3.通过设置通孔,使洗车时洒到过渡段以及过度段两侧的弯边之间的水能够从通孔中漏出,避免了水积在过渡段而在成过渡段的快速锈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用新型旨在体现安装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旨在体现防折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安装部;11、过渡段;12、搭接部;121、防折板;2、分散部;21、连接孔;22、通孔;23、安装孔;3、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高强度上车踏板支架,包括与汽车底部安装的水平的安装部1,安装部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过渡段11,过渡段11的另一端向下且向远离安装部1的方向延伸,过渡段11远离安装部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水平的搭接部12,搭接部12用于安装上车踏板,安装部1与搭接部12之间固定连接有分散部2。搭接部12受到载荷时,分散部2对过渡段11受到的载荷起到分散作用,使一部分载荷分散到分散部2上,从而使过渡段11受到的载荷减少,从而达到了使搭接部12所能够承受的载荷增加的效果。
参照图2,分散部2的一端与安装部1的底部固定连接,一端与搭接部12固定连接,分散部2与安装部1的连接位置位于安装部1的中部,安装部1开设有两个竖直的连接孔21,连接孔21分设于分散部2与安装部1连接处沿着安装部1与搭接部12连线方向的两侧;搭接部12的两侧向下弯折,向下弯折的部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水平的加强板3,加强板3与分散部2一体成型,搭接部12受到的载荷一部分直接传递到过渡段11,一部分沿着加强板3传递到分散部2,最后过渡段11和分散部2的载荷均传递到安装部1,使安装部1上的载荷分布较为均匀,使安装部1传递给汽车底部的载荷较为均匀,避免了车身上与安装部1抵接的部位出现变形等损伤;分散部2为弧形形状,且分散部2的弧形的内侧朝向过渡段11,搭接部12传递给分撒俺不的载荷在分散部2分布较为均匀,从而使分散部2不易产生变形,使分散部2能够起到较好的缓冲作用;分散部2的两侧朝向过渡段11方向弯折形成弯边,弯边使分散部2的强度进一步增加,使分散部2不易产生弯折。
参照图2,分散部2的底部开设有安装孔23,竖直方向上安装孔23正对连接孔21,安装孔23的直径大于连接孔21的直径,且安装孔23的直径为连接孔21直径的二到三倍,使能够使用工具伸入安装孔23,使安装部1便于安装的同时,保证了分散部2的强度,使分赛不不易产生变形;分散部2的底部位置开设有通孔22,通孔22开设多个,且通孔22在分散部2的底部均匀分布,洗车时,可能造成一些水洒到过渡段11以及过度段两侧的弯边之间,此时,水能够从通孔22中漏出,使水不会在过渡段11堆积,避免了水使过渡段11的加速锈蚀。
参照图3,搭接部12的底侧固定连接有防折板121,防折板121垂直于搭接部12,且防折板121的端部沿着过渡段11延伸,直到延伸至安装部1,防折部与过渡段11和安装部1均固定连接,防折板121对搭接部12、过渡段11和安装部1均起到加强作用,使上踏板能够承受的载荷增加,同时使接部和过渡段11的抗弯强度增加。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搭接部12受到载荷时,搭接部12受到的载荷一部分直接传递到过渡段11,一部分沿着加强板3传递到分散部2,分散部2对过渡段11受到的载荷起到分散作用,使一部分载荷分散到分散部2上,从而使过渡段11受到的载荷减少,从而达到了使搭接部12所能够承受的载荷增加的效果。
最后过渡段11和分散部2的载荷均传递到安装部1,使安装部1上的载荷分布较为均匀,使安装部1传递给汽车底部的载荷较为均匀,避免了车身上与安装部1抵接的部位出现变形等损伤。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高强度上车踏板支架,包括与汽车底部安装的水平的安装部(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过渡段(11),过渡段(11)的另一端向下且向远离安装部(1)的方向延伸,过渡段(11)远离安装部(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水平的搭接部(12),安装部(1)与搭接部(12)之间固定连接有分散部(2),分散部(2)的一端与安装部(1)的底部连接,一端与搭接部(1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上车踏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部(12)的两侧向下弯折,向下弯折的部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加强板(3),加强板(3)与分散部(2)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上车踏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部(2)与安装部(1)的连接位置位于安装部(1)的中部,安装部(1)开设有连接孔(21),连接孔(21)分设于分散部(2)与安装部(1)连接处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上车踏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部(2)为弧形形状,且分散部(2)的弧形的内侧朝向过渡段(1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上车踏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部(2)的两侧朝向过渡段(11)方向弯折形成弯边,分散部(2)的底部位置开设有通孔(2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强度上车踏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22)开设多个,且通孔(22)在分散部(2)的底部均匀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上车踏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散部(2)的底部开设有安装孔(23),竖直方向上安装孔(23)正对连接孔(2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强度上车踏板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部(12)的底侧固定连接有防折板(121),防折板(121)垂直于搭接部(12),且防折板(121)的端部沿着过渡段(11)延伸,直到延伸至安装部(1),防折部与过渡段(11)和安装部(1)均固定连接。
CN201920758007.8U 2019-05-24 2019-05-24 一种高强度上车踏板支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9723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58007.8U CN209972323U (zh) 2019-05-24 2019-05-24 一种高强度上车踏板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58007.8U CN209972323U (zh) 2019-05-24 2019-05-24 一种高强度上车踏板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72323U true CN209972323U (zh) 2020-01-21

Family

ID=692638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58007.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972323U (zh) 2019-05-24 2019-05-24 一种高强度上车踏板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723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84470B (zh) 车身地板结构
CN100436229C (zh) 车身结构
US8464827B2 (en) Utility vehicle
EP1464565A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EP2143619B1 (en) Rear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20080258498A1 (en) Truss structure for pickup bed area
EP1125829A3 (en) Vehicle structure with load transmission elements
CN103895535A (zh) 轿车前排座椅后安装横梁总成
CN209972323U (zh) 一种高强度上车踏板支架
CN104340279A (zh) 用于车辆的前围板组件
CN104442640A (zh) 用于车辆的前部负载分布机构
CN105667471A (zh) 一种汽车手刹安装支架结构
CN216833965U (zh) 一种铝合金电动汽车前地板总成及汽车
CN205737702U (zh) 一种多功能车底盘系统
CN208993783U (zh) 一种前地板加强板及汽车
CN105774541A (zh) 汽车换挡器的安装结构
CN211252803U (zh) 一种汽车后地板
EP1055588A3 (en) Structure for front part of automotive vehicle body
JP2000108946A (ja) 自動車の前部車体構造
CN208069467U (zh) 一种前排座椅安装结构
CN105799780A (zh) 一种多功能车底盘系统
CN217804334U (zh) 一种副仪表板支架以及车辆
CN205737701U (zh) 一种多功能车底盘副车架
CN219312570U (zh) 座椅安装支架和汽车
CN204641437U (zh) 一种汽车后座椅安装支架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