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56183U - 一种潜水器水面布放和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潜水器水面布放和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56183U
CN209956183U CN201920359173.0U CN201920359173U CN209956183U CN 209956183 U CN209956183 U CN 209956183U CN 201920359173 U CN201920359173 U CN 201920359173U CN 209956183 U CN209956183 U CN 2099561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form
water surface
submersible
guiding
retrieval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5917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叶峥
康建军
于丽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Rainbow Fish Deep-Sea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Rainbow Fish Deep-Sea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Rainbow Fish Deep-Sea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Rainbow Fish Deep-Sea Equip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5917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561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561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561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Or Clearing Of The Surface Of Open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潜水器水面布放和回收装置,安装于主体设备上,该装置包括升降平台(4)、导向定位机构、滑动轨道(3)和平台驱动机构,所述升降平台(4)与所述主体设备连接,所述滑动轨道(3)设有两条,对称设置于升降平台(4)上,所述导向定位机构包括至少一对导向单元,分别设置于两条滑动轨道(3)上,且在滑动轨道(3)上转动,所述平台驱动机构与升降平台(4)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提高潜水器布放回收效率、结构简单、可靠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潜水器水面布放和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潜水器相关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潜水器水面布放和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潜水器水面布放和回收的方式主要是以下几种:
1、通过吊车将潜水器从母船或码头放入水中或从水中吊放至母船或码头上。该方式效率低,操作时间长,需要人力辅助,不能在恶劣海况下操作。
2、母船尾部滑道方式。尾部滑道的回收潜水器的过程,需要母船上进行“拖曳”。当潜水器首部进入滑道端口之后,采用拖曳线缆牵拉潜水器首部的装置,例如系缆桩,然后拖曳装置开始运行将潜水器牵拉上来。滑道底部设置有“凹槽”,一般是浅V型或U型,便于和潜水器外形配合。释放过程则相反。该方式效率低,需要人力辅助。
3、升降平台方式。在母船上有升降平台,潜水器停放在升降平台上,然后平台下降至水面之下,直到潜水器可以航行,潜水器再自行从平台位置驶离母船。回收过程则相反。该方式需要人力辅助,不能在恶劣海况下操作。
4、浮船坞和半潜船方式,该类母船整体会下沉,运载在母船上的潜水器将进入水中,然后潜水器自行驶离母船。回收过程则相反。该方式效率低,操作时间长,成本高,不能在恶劣海况下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潜水器水面布放和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潜水器水面布放和回收装置,安装于主体设备上,该装置包括升降平台、导向定位机构、滑动轨道和平台驱动机构,所述升降平台与所述主体设备连接,所述滑动轨道设有两条,对称设置于升降平台上,所述向定位机构包括至少一对导向单元,分别设置于两条滑动轨道上,且在滑动轨道上转动,所述平台驱动机构与升降平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单元包括旋转板和活动设置于旋转板两端的导向气囊,所述旋转板通过一旋转基点活动连接于滑动轨道上。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平台为透水型平台。
进一步地,一对所述导向单元呈八字形设置在两条滑动轨道上。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定位机构还包括一对保护气囊,分别活动设置于两条滑动轨道上。
进一步地,所述保护气囊与导向单元在滑动轨道上同步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一对保护气囊之间连接有止位件。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平台为垂直抬升式平台,其两端均与主体设备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平台为倾斜抬升式平台,其一端通过旋转轴与主体设备连接,所述平台驱动机构设置于远离所述旋转轴的一端。
进一步地,所述平台驱动机构包括电动缸或液压缸。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导向定位机构,使得潜水器布放和回收效率大大提高,减少操作时间,自动化程度提高,可以在恶劣海况下操作
(2)本实用新型的导向定位机构呈八字形布局,即使在一定海况下,潜水器仍然有较高一次进入成功概率,有效提高回收效率。
(3)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倾斜式升降平台时,仅需配备两个平台驱动机构实现平台升降,成本较优,并且一旦一个发生损坏,因为驱动机构位于远离旋转轴的平台末端,因此,将损坏的那个驱动机构断开连接之后,采用单个驱动机构驱动,仍然是可以稳定将平台升起。
(4)本实用新型同时设置有导向气囊和保护气囊,潜水器在布放或回收操作中可以得到很好的保护,同时由于操作时间被极大缩短,因此相应风险也大大降低。
(5)本实用新型相比传统布放装置更加可靠,即使在部分零件失效的状态下,依然能通过备份功能完成布放和回收任务。
(6)相比传统的潜水器布放装置,该装布放置相对结构简单、性价比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导向定位机构的示意图;
图3为潜水器到达回收区域外侧的示意图;
图4为潜水器到达回收区域外侧的俯视图;
图5为潜水器进入回收区域时的示意图;
图6为潜水器进入回收区域时的侧视图;
图7为平台抬升至最大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8为平台抬升至最大位置时的侧视图;
图9为平台抬升至最大位置时的俯视图;
图10为垂直升降平台下降状态示意图;
图11为垂直升降平台上升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潜水器水面布放和回收装置,安装于主体设备上,主体设备包括母船或码头或拖车等。该装置包括升降平台4、导向定位机构、滑动轨道3和平台驱动机构,升降平台4与主体设备连接,滑动轨道3设有两条,对称设置于升降平台4上,导向定位机构包括一对导向单元,分别设置于两条滑动轨道3上,且在滑动轨道3上转动,平台驱动机构与升降平台连接。
如图2所示,导向单元包括旋转板6和活动设置于旋转板6两端的导向气囊2,导向气囊2可滚动,旋转板6通过一旋转基点5活动连接于滑动轨道3上,旋转板6在滑动轨道3上移动,可起到导向和定位作用。本实施例设置有一对导向单元,该一对导向单元呈八字形设置在两条滑动轨道3上,即使在一定海况下,仍然有较高一次进入成功概率。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定位机构还包括一对保护气囊7,分别活动设置于两条滑动轨道3上,可滚动,且位于导向单元内侧,保护气囊7与导向单元在滑动轨道上同步滑动,均可起到导向和定位作用,防止潜水器偏航或左右移动,潜水器只能前进或后退,且由于滑动轨道的长度达到限位目的。一对保护气囊7之间还可连接止位件。
升降平台4用于在布放时将潜水器放入水中,或在回收时将潜水器从水中抬出水面,或在母船运输潜水器的过程中停放潜水器。升降平台4为透水型平台,平台上开有小孔,或者采用蜂窝型透水结构,不影响人站立其上,不影响潜水器放置,但是水体可自由穿过平台,从而大幅度降低平台移动过程中的水阻力。
本实施例中,升降平台4采用倾斜抬升式平台,其一端通过旋转轴与主体设备连接,平台驱动机构设置于远离所述旋转轴的一端。平台驱动机构可采用电动缸或液压缸等。采用倾斜抬升式平台时,旋转轴设置在尽可能远离平台末端的位置,从而以较小的角度变化实现较大的垂直方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导向气囊2、保护气囊7均采用橡胶气囊,具有自转功能,潜水器与气囊之间发生滚动摩擦运动,在潜水器航行进出平台时起到导向、定位和保护作用。具体地,一对导向单元张开时形成八字型,方便潜水器进入时起到导向作用;潜水器进入后导向气囊2旋转并靠住潜水器机体,此时导向气囊2、保护气囊7与潜水器机体接触,导向气囊2、保护气囊7均起到导向和定位作用;潜水器继续前进,其机翼根部与保护气囊7接触,并推着三对气囊整体向前移动,直到三对气囊整体到达滑动轨道上的限位位置,不能沿滑轨再向前移动,此时潜水器因保护气囊受限不能再向前移动,此限位位置刚好使得潜水器头部不会碰撞到母船或升降平台设施,从而保护潜水器;此时导向气囊2起到定位作用,保护气囊7起到定位和限位作用。
考虑到潜水器具备一定吃水,当回收时,潜水器头部快到达终端止位时,中部水翼位置(即最宽处)应该仍然距离平台一定距离;在旋转平台继续运动过程中,顺利将导向气囊旋转至潜水器两侧,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如图3-图9所示,上述潜水器水面布放和回收装置的回收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潜水器到达回收区域外侧。
潜水器依靠自身动力向八字形导向定位机构张开的开口移动,首部到达导向气囊附近。升降平台做好抬升准备。
第二阶段:潜水器进入回收区域+平台抬升。
潜水器水翼碰触导向气囊,并推动导向气囊,并进一步被导向气囊卡住并继续向前移动,同时升降平台倾斜抬升。在最后阶段,潜水器可能发生小角度纵倾,该纵倾不超过7°,在用户较容易接受的程度之内。
第三阶段:平台抬升至最大位置并锁定。
平台上升至最大位置并停止,人工锁死,完成之后操作。成员离开潜水器,换另外的乘客进入。
释放过程和上述过程正好相反,分别经历解锁、平台下沉、自由开出三个阶段。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2
如图10-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潜水器水面布放和回收装置中,升降平台4为垂直抬升式平台,其两端均与主体设备连接,设置四个平台驱动机构。其余同实施例1。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作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潜水器水面布放和回收装置,安装于主体设备上,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升降平台(4)、导向定位机构、滑动轨道(3)和平台驱动机构,所述升降平台(4)与所述主体设备连接,所述滑动轨道(3)设有两条,对称设置于升降平台(4)上,所述导向定位机构包括至少一对导向单元,分别设置于两条滑动轨道(3)上,且在滑动轨道(3)上转动,所述平台驱动机构与升降平台(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水器水面布放和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单元包括旋转板(6)和活动设置于旋转板(6)两端的导向气囊(2),所述旋转板(6)通过一旋转基点(5)活动连接于滑动轨道(3)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水器水面布放和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平台(4)为透水型平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水器水面布放和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导向单元呈八字形设置在两条滑动轨道(3)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水器水面布放和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定位机构还包括一对保护气囊(7),分别活动设置于两条滑动轨道(3)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潜水器水面布放和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气囊(7)与导向单元在滑动轨道(3)上同步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潜水器水面布放和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保护气囊(7)之间连接有止位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水器水面布放和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平台(4)为垂直抬升式平台,其两端均与主体设备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水器水面布放和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平台(4)为倾斜抬升式平台,其一端通过旋转轴与主体设备连接,所述平台驱动机构设置于远离所述旋转轴的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潜水器水面布放和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驱动机构包括电动缸或液压缸。
CN201920359173.0U 2019-03-20 2019-03-20 一种潜水器水面布放和回收装置 Active CN2099561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59173.0U CN209956183U (zh) 2019-03-20 2019-03-20 一种潜水器水面布放和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59173.0U CN209956183U (zh) 2019-03-20 2019-03-20 一种潜水器水面布放和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56183U true CN209956183U (zh) 2020-01-17

Family

ID=692399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59173.0U Active CN209956183U (zh) 2019-03-20 2019-03-20 一种潜水器水面布放和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5618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32565A (zh) * 2022-05-16 2022-08-23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发展中心 一种基于机器人作业平台的水下滑翔机布放回收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32565A (zh) * 2022-05-16 2022-08-23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发展中心 一种基于机器人作业平台的水下滑翔机布放回收系统
CN114932565B (zh) * 2022-05-16 2024-04-26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发展中心 一种基于机器人作业平台的水下滑翔机布放回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08843B (zh) 一种潜水器水面布放和回收装置
US5253605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ploying and recovering water borne vehicles
CA2658975C (en) Apparatus for recovering a surface marine vehicle or an underwater vehicle
CA2658981C (en) An installation and a method for recovering a surface marine vehicle or an underwater vehicle
US6823809B2 (en) Floating watercraft lift apparatus and method
US11667355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launch and recovery of a marine vessel
US2526348A (en) Pickup hook for flying boats
CN108820135B (zh) 一种无人式紧急供电船自动系泊及电缆自动连接系统
JP2016507444A (ja) 車両を電源に自動的に接続するための装置
US20140116312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covering A Submarine Vehicle
CN209956183U (zh) 一种潜水器水面布放和回收装置
CN203246567U (zh) 一种在母船上收放小艇的装置
CN108622333A (zh) 一种多uuv布放回收对接装置及其布放回收方法
CN109229284B (zh) 一种无人艇全自动布放回收系统
CN110803257A (zh) 一种无人航行设备收放系统
CN115556873B (zh) 一种船舶系泊装置及方法
US20110008139A1 (en) Trailer for watercraft and watercraft lifts
CN113697045A (zh) 一种水下潜器布放回收无人船及其作业方法
CN110949618A (zh) 一种船用车辆固定装置及舰船
CN214084673U (zh) 一种基于塔式吊机的大型潜航器海上回收装置
CN217754034U (zh) 布放回收船架及航行设备
CN211223772U (zh) 一种无人航行设备收放系统
CN205770069U (zh) 新型救生船
CN210887224U (zh) 抛石整平船
CN220616112U (zh) 无人艇布放回收装置及航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