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48834U - 端盖及永磁电机 - Google Patents

端盖及永磁电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48834U
CN209948834U CN201920975535.9U CN201920975535U CN209948834U CN 209948834 U CN209948834 U CN 209948834U CN 201920975535 U CN201920975535 U CN 201920975535U CN 209948834 U CN209948834 U CN 2099488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manent magnet
cavity
magnet motor
rotary transformer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7553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康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KINGWAY RAILWAY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KINGWAY RAILWAY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KINGWAY RAILWAY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KINGWAY RAILWAY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7553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488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488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488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端盖及永磁电机,所述端盖用于固定到永磁电机的端部,且所述端盖包括用于封闭所述永磁电机的外壳内腔体的挡板部以及垂直连接在所述挡板部的外周的侧壁部;所述端盖包括用于容纳旋转变压器的旋变腔,且所述旋变腔位于所述挡板部的背向所述永磁电机外壳的一侧;所述侧壁部具有出线孔,所述挡板部的背向所述永磁电机的外壳的一侧具有由所述旋变腔延伸到所述出线孔的管套,且所述管套上具有用于将所述旋转变压器的连接线引出到所述出线孔的走线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设置由旋变腔延伸到出线孔的管套,可有效提高连接强度和防止外部干扰,保证检测的精确度,提高连接结构及检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端盖及永磁电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子设备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端盖及永磁电机。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机器人等对驱动系统的高精度、快速性、可靠性和小型性等方面要求日渐提高。永磁电机采用自控式变频调速时,需要安装传感器实时检测转子的角位置和转速。而由于旋转变压器因具有耐高温、耐湿度、抗冲击、抗干扰等优点而在永磁电机设计中获得广泛的应用,并作为永磁电机的一个重要的核心部件。
如图1所示,为提高旋转变压器12在永磁电机中的防护等级,目前一般会在永磁电机端部的端盖11设置用于装配旋转变压器12的安装腔111,并在端盖11的侧壁设置用于旋转变压器12的连接线121(旋变线)走线的螺纹孔112,具体地,可通过使用固定件(格兰头)螺纹连接到螺纹孔112后将连接线121固定在螺纹孔112处;但由于将螺纹孔112设于端盖11的侧壁上,螺纹孔112的螺纹深度会受端盖11的侧壁的壁厚限制;且因为端盖11的侧壁厚度通常较薄,从而会导致螺纹孔112的连接强度不足,影响连接线121固定连接的稳定性,可靠性相对较差。
并且,在连接线121固定到螺纹孔112时,连接线121会暴露于端盖1上的风道区域内。当永磁电机运行时,风道内的散热气流会直接干扰连接线121(旋变线)的旋变信号,从而影响旋转变压器12的检测精度,存在检测误判或驱动控制错误的风险,检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针对上述现有永磁电机的螺纹孔的螺纹深度受端盖侧壁厚度限制,致使螺纹孔的连接强度不足,影响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以及连接线容易受到气流干扰,影响检测精度且存在风险的问题,提供一种端盖及永磁电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端盖,用于固定到永磁电机的端部,且所述端盖包括用于封闭所述永磁电机的外壳内腔体的挡板部以及垂直连接在所述挡板部的外周的侧壁部;所述端盖包括用于容纳旋转变压器的旋变腔,且所述旋变腔位于所述挡板部的背向所述永磁电机外壳的一侧;所述侧壁部具有出线孔,所述挡板部的背向所述永磁电机的外壳的一侧具有由所述旋变腔延伸到所述出线孔的管套,且所述管套上具有用于将所述旋转变压器的连接线引出到所述出线孔的走线腔。
优选地,所述端盖的挡板部、侧壁部以及管套一体。
优选地,所述管套沿所述挡板部的径向设置。
优选地,所述挡板部上具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位于所述旋变腔的外周的外侧,且所述管套跨过所述通风孔。
优选地,所述侧壁部的出线孔由垂直于所述侧壁部的螺纹孔构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永磁电机,包括旋转变压器、外壳以及如上任一项所述的端盖,其中,所述旋转变压器装设在所述旋变腔内,且所述旋转变压器的连接线穿过所述管套的走线腔和所述侧壁部的出线孔到达所述侧壁部外。
优选地,所述侧壁部的出线孔由垂直于所述侧壁部的螺纹孔构成,所述旋转变压器的连接线通过格兰头固定在所述出线孔处。
优选地,所述永磁电机包括转轴,且所述转轴穿过所述旋变腔;所述旋转变压器的静止部装配到所述转轴。
优选地,所述端盖的挡板部具有与所述旋变腔同轴的轴承室,且所述轴承室与所述旋变腔相邻设置。
优选地,所述挡板部的背向所述永磁电机的外壳的一侧设有线缆夹,且所述线缆夹位于所述管套面向所述旋变腔的一侧的前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端盖及永磁电机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由旋变腔延伸到出线孔的管套,可有效提高出线孔的连接强度,有利于整体结构强度的提升,使连接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更高;并且,通过将连接线装配到管套的走线腔中,可防止外部干扰,确保检测的精确度,避免出现误判风险,提高检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永磁电机局部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永磁电机局部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端盖的结构示意图,该端盖2可应用于电力电子设备领域,特别是在永磁电机中。本实施例中的端盖2用于固定到永磁电机的端部,主要起支撑、通风和导热等作用。
上述端盖2包括用于封闭永磁电机的外壳内腔体的挡板部21以及垂直连接在挡板部21的外周的侧壁部22,当然,侧壁部22与挡板部21的连接方式也可呈预设角度进行设置,便于在特殊情况中应用。此外,上述端盖2还包括用于容纳旋转变压器3的旋变腔23,可通过将旋转变压器3装配嵌入旋变腔23中,从而对旋转变压器3进行密封保护,提高对旋转变压器3的密封防护等级。
并且,上述旋变腔23位于挡板部21的背向永磁电机外壳的一侧,且端盖2的侧壁部22具有出线孔221,挡板部21的背向永磁电机外壳的一侧具有由旋变腔23延伸到出线孔221的管套24,且管套24上具有用于将旋转变压器3的连接线31(旋转变压器3的连接线31为旋变线)引出到出线孔221的走线腔241,即是将安装在旋变腔23中的旋转变压器3的连接线31以依次穿过位于管套24的走线腔241、位于侧壁部22的出线孔221的方式进行装配。在实际应用中,可将管套24以垂直于侧壁部22并与出线孔221同轴的结构方式进行设置,便于加工且结构强度高,可靠性强,提高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上述端盖2通过设置由旋变腔23延伸到出线孔221的管套24,可有效提高出线孔221的连接强度,区别于现有永磁电机单纯设于端盖侧壁的结构方式,本实施例的端盖2通过在出线孔221的对应位置上设置管套24,不仅提高了出线孔221固定旋转变压器3的连接线31的连接强度,还提高了端盖2的整体结构强度,特别是端盖2的垂向刚度。在实际应用中,可将管套24的中部或背向出线孔221的端部侧边与挡板部21连接,可提高管套24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受力不均损坏。
具体地,可将端盖2的挡板部21、侧壁部22以及管套24通过压铸工艺一体成型,使结构更加简单可靠,且通过一体成型加工可提高端盖2的整体结构强度,使结构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更高;并且加工方便快捷,制造的成本低,适合于批量生产。
由于永磁电机中的旋转变压器3通常固定在位于端盖2中部的转子转轴4上,为方便安装操作,可将管套24沿挡板部21的径向进行设置,有利于旋转变压器3安装后连接线31装配走线,可操作性强,提高工作效率。
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管套24的设置方向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以加工和安装方便、满足实际设计需求为准。
优选地,挡板部21上具有与永磁电机内部连通且用于散热气流循环流通的通风孔,该通风孔位于旋变腔23的外周的外侧,但由于本实施例的管套24跨过通风孔(即管套24横跨通风孔处形成的散热气流区域),旋转变压器3的连接线31装配在管套24的走线腔241中,从而可有效防止外部干扰,避免受散热气流冲击干扰旋变信号,确保旋转变压器3检测的精确度,消除因干扰产生检测误判和驱动控制错误的风险,进一步提高检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特别地,侧壁部22的出线孔221由垂直于侧壁部22的螺纹孔构成,结构简单合理,便于加工,且在装配时,可通过使用固定件(例如格兰头)将旋转变压器3的连接线31固定在出线孔221中(固定件通过螺纹连接装配到出线孔221)。区别于现有永磁电机的结构方式,本实施例的出线孔221上设有一体的管套24,这时,固定件与出线孔221的连接能够更加彻底,使连接方式更加牢固使用,并且出线孔221的结构强度大,抗冲击力能力强,不易损坏,并可保护穿设在出线孔221内的连接线31。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永磁电机,包括旋转变压器3、外壳以及上述端盖2,其中,旋转变压器3装设在旋变腔23内,且旋转变压器3的连接线31穿过管套24的走线腔241和侧壁部22的出线孔221到达侧壁部22外,结构简单且操作方便,通过增设管套24的结构设计的实用性高。
具体地,由于侧壁部22的出线孔221由垂直于侧壁部22的螺纹孔构成,旋转变压器3的连接线31可通过格兰头固定在侧壁部22的出线孔221处。当然,在实际应用中,连接线31也可通过卡扣件或卡箍结构等固定到出线孔221处,但这将会大大增加固定结构的复杂程度。
上述端盖2的挡板部21具有与旋变腔23同轴的轴承室,且该轴承室与旋变腔23相邻设置。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永磁电机还包括转轴4和轴承5,其中:轴承5安装固定到挡板部21的轴承室中,转轴4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轴承5上,且转轴4的轴端穿过轴承5延伸穿过旋变腔23。
并且,旋转变压器3的静止部装配到转轴4上,在实际应用中,旋转变压器3的静止部可通过增设两个轴套顶压固定在转轴4上,并使旋转变压器3以靠近轴承4的方式进行设置,可有效提高旋转变压器3的安装稳定性,提高检测精度,并且可以避免因旋转变压器3的静止部离轴承4较远(轴承4为转轴4的支撑点)而产生振动发生信号偏移,有利于结构更加稳定可靠,提高实用性。
特别地,为进一步提高旋转变压器3的连接线31的安装稳定性,端盖2的挡板部21的背向永磁电机的外壳的一侧设有线缆夹25,且该线缆夹25位于管套24面向旋变腔23的一侧的前方。结构简单实用,可通过线缆夹25夹紧固定连接线31位于旋转变压器3与管套24之间的部分,避免悬吊摆动干扰旋变信号,从而保证获取检测参数的精确度,可靠性高;并且能够保护连接线31,防止连接线31窜动幅度大导致老化或损坏,延长其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端盖,用于固定到永磁电机的端部,且所述端盖包括用于封闭所述永磁电机的外壳内腔体的挡板部以及垂直连接在所述挡板部的外周的侧壁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包括用于容纳旋转变压器的旋变腔,且所述旋变腔位于所述挡板部的背向所述永磁电机外壳的一侧;所述侧壁部具有出线孔,所述挡板部的背向所述永磁电机的外壳的一侧具有由所述旋变腔延伸到所述出线孔的管套,且所述管套上具有用于将所述旋转变压器的连接线引出到所述出线孔的走线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的挡板部、侧壁部以及管套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套沿所述挡板部的径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部上具有通风孔,所述通风孔位于所述旋变腔的外周的外侧,且所述管套跨过所述通风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部的出线孔由垂直于所述侧壁部的螺纹孔构成。
6.一种永磁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变压器、外壳以及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端盖,其中,所述旋转变压器装设在所述旋变腔内,且所述旋转变压器的连接线穿过所述管套的走线腔和所述侧壁部的出线孔到达所述侧壁部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永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部的出线孔由垂直于所述侧壁部的螺纹孔构成,所述旋转变压器的连接线通过格兰头固定在所述出线孔处。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永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电机包括转轴,且所述转轴穿过所述旋变腔;所述旋转变压器的静止部装配到所述转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永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的挡板部具有与所述旋变腔同轴的轴承室,且所述轴承室与所述旋变腔相邻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永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部的背向所述永磁电机的外壳的一侧设有线缆夹,且所述线缆夹位于所述管套面向所述旋变腔的一侧的前方。
CN201920975535.9U 2019-06-26 2019-06-26 端盖及永磁电机 Active CN2099488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75535.9U CN209948834U (zh) 2019-06-26 2019-06-26 端盖及永磁电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75535.9U CN209948834U (zh) 2019-06-26 2019-06-26 端盖及永磁电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48834U true CN209948834U (zh) 2020-01-14

Family

ID=691358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75535.9U Active CN209948834U (zh) 2019-06-26 2019-06-26 端盖及永磁电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4883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24402A (zh) * 2023-12-18 2024-01-19 苏州朗高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永磁变桨同步电机采用过渡板的双旋变结构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24402A (zh) * 2023-12-18 2024-01-19 苏州朗高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永磁变桨同步电机采用过渡板的双旋变结构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384257B2 (en) Brushless motor
US8421286B2 (en) Kit and method for attaching a grounding ring to an electrical motor
US9929620B2 (en) Motor
US10530222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cting the position of a rotor in an electric machine
US20180115224A1 (en) Motor
JP2016082669A (ja) シーリングファン用モータ、およびシーリングファン
CN209948834U (zh) 端盖及永磁电机
JP2016073115A (ja) モータ
US20130251559A1 (en) Axial flow fan
CN204255971U (zh) 用于检测马达转速或相位角的传感器组件和相关联的马达
WO2017141637A1 (ja) 駆動装置
CN102655357A (zh) 马达和用于电动转向装置的马达
JP2008263702A (ja) 車両用回転電機
US9337698B2 (en)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KR20110055851A (ko) 차량의 조향토크 및 조향각 검출장치
JPH1118361A (ja) コントローラ一体型電動機
US20220037959A1 (en) Guiding element for an electric motor
WO2015037110A1 (ja) ブラシレスdcモー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空気調和機器
US11920591B2 (en) Electric oil pump
KR100389948B1 (ko) 모터내장형송풍기및그것을케이싱내에수납한송풍장치
CN209948892U (zh) 永磁电机
CN105429418A (zh) 电机和磁反馈式电机转速恒速系统
CN220605700U (zh) 编码器安装结构及电机
CN218718834U (zh) 具有状态反馈功能的控制阀
CN210985881U (zh) 转子位置测量结构及其电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