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424402A - 一种永磁变桨同步电机采用过渡板的双旋变结构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永磁变桨同步电机采用过渡板的双旋变结构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424402A
CN117424402A CN202311737194.9A CN202311737194A CN117424402A CN 117424402 A CN117424402 A CN 117424402A CN 202311737194 A CN202311737194 A CN 202311737194A CN 117424402 A CN117424402 A CN 1174244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ry
rotation
stator
lead
end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3719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文平
高志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Lego Motor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Lego Motor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Lego Motor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Lego Motor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737194.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42440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4244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4244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2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measuring, monitoring, testing, protecting or switching
    • H02K11/21Devices for sensing speed or position, or actuated thereb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2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for measuring, monitoring, testing, protecting or switching
    • H02K11/21Devices for sensing speed or position, or actuated thereby
    • H02K11/215Magnetic effect devices, e.g. Hall-effect or magneto-resistive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 H02K5/225Terminal boxes or connection arrang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永磁变桨同步电机采用过渡板的双旋变结构及方法,涉及电机领域,改善了后旋变定子引线多次被拉扯造成断线、屏蔽线折断,以及后旋变转子漆包线容易被磕碰出现折断,导致变桨电机失效的问题,包括旋变端盖、前旋变、后旋变,前旋变包括前旋变定子、前旋变转子,前旋变定子设有前旋变定子引线,前旋变定子引线穿设于旋变端盖;后旋变包括后旋变转子和后旋变定子,后旋变转子设有后旋变转子漆包线,后旋变定子设有后旋变定子引线;旋变端盖连接有旋变后罩,旋变端盖可拆卸连接有过渡板,后旋变定子引线包括第一引线、第二引线,第一引线穿设于旋变端盖与前旋变定子引线汇成一根整线,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设有安装于过渡板的接插件。

Description

一种永磁变桨同步电机采用过渡板的双旋变结构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永磁变桨同步电机采用过渡板的双旋变结构。
背景技术
在风力发电机组中,永磁变桨同步电机是变桨系统的重要部件。但当永磁变桨同步电机的旋变失效时,电机会丢失永磁变桨同步电机的转子位置或转速信号,进而导致变桨系统失效。因此,永磁变桨同步电机越来越多的配备两组旋变,当其中一组旋变失效时,另一组旋变信号随即介入,从而保证变桨系统的正常运行。
参照图1和图2,相关技术中一种永磁变桨同步电机的双旋变结构,包括设置于电机的前旋变1和后旋变2,电机设置有接线座4、旋变端盖5、安装于旋变端盖5的旋变过渡座6。其中,接线座4位于旋变端盖5的上方。前旋变1包括前旋变转子101和位于旋变端盖5的前旋变定子102,前旋变转子101安装于电机轴3,前旋变定子102设置有前旋变定子引线1021。后旋变2包括位于电机轴3的后旋变转子21,后旋变转子21缠绕有后旋变转子漆包线211;后旋变2还包括安装于旋变过渡座6内的后旋变定子22,后旋变定子22设置有后旋变定子引线221。旋变过渡座6开设有供后旋变定子引线221走线的走线孔61。后旋变定子引线221的一端从走线孔61穿出后再穿设于旋变端盖5,与前旋变定子引线1021汇总于一起形成双旋变引出线,再将双旋变引出线接入接线座4内。
在双旋变装配过程中,前旋变转子101和前旋变定子102同时装配于电机,前旋变定子102与前旋变转子101配合安装,后旋变定子22和后旋变转子21配合安装;后旋变定子引线221在接线座4与后旋变定子22之间为一根整线;当调节前旋变1电角度时,装配有后旋变定子22的旋变过渡座6需要掀开一个角度,或平移至电机的一侧;此时,可能会出现如下两个问题:
问题一:后旋变定子引线221多次被拉扯,导致后旋变定子引线221断线、屏蔽线折断等风险产生,旋变失效,随即电机会无法正常运行,最终导致变桨系统失效。
问题二:装配至电机轴3的后旋变转子21的后旋变转子漆包线211容易被旋变过渡座6磕碰到,进而导致后旋变转子漆包线211折断,旋变失效,随即电机无法正常运行,最终导致变桨系统失效。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在调节前旋变电角度时,后旋变定子引线多次被拉扯造成断线、屏蔽线折断,以及后旋变转子后旋变转子漆包线容易被磕碰出现折断,旋变失效,使得电机无法正常运行,导致变桨电机失效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永磁变桨同步电机采用过渡板的双旋变结构。
本申请提供一种永磁变桨同步电机采用过渡板的双旋变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
一种永磁变桨同步电机采用过渡板的双旋变结构,包括设置于电机的旋变端盖、前旋变、后旋变,所述前旋变包括安装于旋变端盖的前旋变定子、设置于电机轴的前旋变转子,所述前旋变定子设置有前旋变定子引线,所述前旋变定子引线穿设于旋变端盖;所述后旋变包括后旋变转子和后旋变定子,所述后旋变转子设置有后旋变转子漆包线,所述后旋变定子设置有后旋变定子引线;所述旋变端盖可拆卸连接有完全容纳后旋变的旋变后罩,所述旋变端盖可拆卸连接有用于安装后旋变定子的过渡板,所述过渡板完全容纳于旋变后罩的内腔;
所述后旋变完全容纳于旋变后罩,所述后旋变定子引线包括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所述第一引线与前旋变定子引线汇总成一根整线,所述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设置有接插件,所述接插件安装于过渡板,所述接插件完全容纳于旋变后罩内,所述第一引线和接插件、第二引线和接插件采用插拔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安装时,所述第一引线穿设于旋变端盖后插入接插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装配双旋变的过程时,先将前旋变转子和后旋变转子装配于电机轴上,然后将旋变端盖装配于电机;前旋变定子引线穿设于旋变端盖,第一引线的一端穿设于旋变端盖后与前旋变定子引线汇总成一根整线,将前旋变定子装配于旋变端盖,调节前旋变电角度,完成前旋变的装配;在此过程中,还未安装过渡板和接插件以及后旋变定子,因此在调节前旋变电角度时第一引线不会被拉扯,即后旋变定子引线不会被拉扯;接着将过渡板安装于旋变端盖,后旋变定子安装于过渡板,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通过接插件实现连接,完成后旋变装配;当调节后旋变电角度后,再安装旋变后罩,不会出现后旋变转子漆包线被磕碰出现折断的情况,完成双旋变装配。
可选的,所述旋变端盖设置有内止口,所述过渡板设置有与旋变端盖相适配的外止口;所述旋变端盖间隔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过渡板开设有与螺纹孔相对应的定位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内止口和外止口进行定位,再加上螺纹孔和定位孔的定位,能够有效地提高过渡板和旋变端盖的配合精度。
可选的,所述旋变端盖设置有用于限位前旋变定子轴向运动的前旋变定子压板,所述前旋变定子压板通过螺栓与旋变端盖实现可拆卸连接,所述过渡板开设有供螺栓安装的避让孔;安装时,所述前旋变定子压板和前旋变定子相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避让孔以便于利用螺栓将前旋变定子压板固定于旋变端盖;另外,还能有效地缩短电机轴尾部的轴向尺寸,改善了双旋变结构导致电机轴尾部轴向尺寸较长所带来的制造挠度增加的问题,提高后旋变转子的装配精度,从而提高了变桨系统调节精度。
可选的,所述旋变端盖开设有用于调整前旋变电角度的第一避空槽,所述前旋变定子压板开设有与第一避空槽相对应的第二避空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前旋变定子便可实现调节前旋变电角度。
可选的,所述旋变端盖位于靠近前旋变定子处开设有穿线孔,所述旋变端盖位于靠近过渡板配合处开设有过线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穿线孔供前旋变定子引线走线,过线孔供后旋变定子引线的第一引线走线。
可选的,所述接插件包括母壳、公壳、供第一引线压接的母针、供第二引线压接的公针、预设于过渡板的卡扣,所述母针和母壳插接,所述公针和公壳插接,所述母壳和公壳连接,所述公壳与卡扣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引线的一端和第二引线的一端变为活动端,安装时,利用卡扣将接插件安装于过渡板上;另外,母针和母壳、公针和公壳采用拔插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可实现先调整前旋变电角度,再装配过渡板。
可选的,所述旋变后罩开设有供后旋变定子引线走线的让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后旋变定子引线走线。
第二方面:
一种根据永磁变桨同步电机采用过渡板的双旋变结构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利用螺钉和垫圈,将前旋变转子和后旋变转子依次装配于电机轴;
步骤二:后旋变定子引线裁切成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第一引线与母针压接,第一引线远离母针的一端穿出旋变端盖与前旋变定子引线汇总成一根整线;
步骤三:利用前旋变定子压板和螺钉将前旋变定子预压紧于旋变端盖,在第一避空槽和第二避空槽内调节前旋变电角度,完成调整后旋紧螺钉,将前旋变定子固定于旋变端盖,完成前旋变装配;
步骤四:卡扣预装于过渡板,后旋变定子装配于过渡板,第二引线与公针压接且插入公壳,将公壳安装于过渡板;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的过渡板安装于旋变端盖的外止口;
步骤六:第一引线带有母针的一端插入母壳,母壳安装于公壳,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连接起来,实现截切的后旋变定子引线进行线对线连接的目的;
步骤七:调节后旋变电角度后,将旋变后罩装配于旋变端盖,完成双旋变结构的装配。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在装配双旋变的过程中,先将前旋变转子、后旋变转子安装于电机轴,然后将旋变端盖安装于电机,前旋变定子装配于旋变端盖,前旋变定子引线穿入穿线孔进入到旋变端盖的内腔与第一引线的一端汇总成一根整线,调节前旋变电角度,完成前旋变的装配,此时,还未安装过渡板和接插件以及后旋变定子,便可调节前旋变电角度,从而避免后旋变定子引线被多次拉扯而发生断线、屏蔽层折断情况;
接着将过渡板装配于旋变端盖,后旋变定子装配于过渡板,第一引线和第二引线通过接插件实现连接,调节后旋变电角度后将旋变后罩安装于旋变端盖,完成后旋变装配,在此过程中,旋变后罩作为单独的零件,可直接装配于旋变端盖,因此不会出现后旋变转子漆包线容易被磕碰出现折断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中旋变过渡座掀开一个角度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2是相关技术中旋变过渡座平移至电机一侧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本实施例过渡板和接插件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本实施例旋变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本实施例前旋变定子压板的平面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本实施例过渡板的正面示意图;
图7是图6中A-A出的截面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本实施例过渡板的背面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本实施例弹性挡圈的平面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本实施例接插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本实施例接插件的截面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本实施例旋变后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本实施例旋变后罩朝向后旋变一侧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前旋变;101、前旋变转子;102、前旋变定子;1021、前旋变定子引线;2、后旋变;21、后旋变转子;211、后旋变转子漆包线;22、后旋变定子;221、后旋变定子引线;2211、第一引线;2212、第二引线;222、安装槽;3、电机轴;4、接线座;5、旋变端盖;51、穿线孔;52、第一避空槽;53、内止口;54、过线孔;6、旋变过渡座;61、走线孔;7、过渡板;71、避让孔;72、外止口;73、定位孔;74、安装孔;8、旋变后罩;81、开口槽;82、让位槽;83、顶起槽;9、前旋变定子压板;91、第二避空槽;10、过渡套;11、后旋变转子压板;12、弹性挡圈;121、凸沿;122、让位孔;13、接插件;131、母壳;1311、母针;1312、第一翘板;1313、第一锁块;132、公壳;1321、公针;1322、第一连接槽;1323、锁槽;1324、第二翘板;1325、第二锁块;133、卡扣;1331、第二连接槽;1332、挡块;1333、十字凸起部;1334、碗状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3-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永磁变桨同步电机采用过渡板的双旋变结构,参照图3,永磁变桨同步电机采用过渡板的双旋变结构包括安装于电机的旋变端盖5、前旋变1、后旋变2。旋变端盖5的位于电机轴3的尾部设有过渡板7和旋变后罩8,过渡板7完全容纳于旋变后罩8的内腔。
参照图3,前旋变1包括前旋变转子101和前旋变定子102。其中,前旋变转子101与电机轴3的轴台阶进行轴向定位,然后通过螺钉和垫圈装配于电机轴3。进一步地,电机轴3同轴安装有过渡套10。安装时,过度套10套设于电机轴3,过渡套10的一端贴合于前旋变转子101靠近过渡板7的一端。
参照图3,后旋变2包括套设于电机轴3的后旋变转子21,电机轴3靠近旋变后罩8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后旋变转子压板11,用于限制后旋变转子21的轴向运动。安装时,按顺序将前旋变转子101套设于电机轴3,过渡套10套设于电机轴3,后旋变转子21套设于电机轴3,直至过渡套10的两端分别抵接于前旋变转子101和后旋变转子21;对前旋变转子101和后旋变转子21的径向进行限位;然后将后旋变转子压板11与后旋变转子21上的止口进行定位配合,最后通过螺栓和垫圈将后旋变转子压板11固定于电机轴3,对前旋变转子101和后旋变转子21的轴向进行限位。
参照图3和图4,前旋变定子102连接有前旋变定子引线1021,旋变端盖5位于靠近前旋变定子102的位置开设有穿线孔51,穿线孔51供前旋变定子引线1021走线。旋变端盖5位于靠近穿线孔51处开设有第一避空槽52,用于调节前旋变1电角度。
参照图4和图5,另外,旋变端盖5大体呈方壳状,旋变端盖5通过螺栓与电机固定。旋变端盖5的一端开设有内止口53,用于限制前旋变1一端轴向运动。旋变端盖5可拆卸连接有前旋变定子压板9,用于限制前旋变1另一端的轴向运动。前旋变定子压板9开设有与第一避空槽52位置相对应的第二避空槽91,用于调节前旋变1电角度。第二避空槽91有两个,且在前旋变定子压板9上呈中心对称设置。前旋变定子压板9的中部具有套设于电机轴3的通孔,前旋变定子压板9通过螺栓与旋变端盖5实现固定。
参照图6,过渡板7位于靠近前旋变定子压板9的一侧开设有避让孔71,避让孔71用于避让该螺栓帽的安装位置。另外,避让孔71的开设还能有效缩短电机轴3尾轴轴向尺寸,改善双旋变结构导致电机轴3尾轴轴向尺寸较长所带来的制造挠度增加的问题,提高装配精度,从而提高了变桨系统调节精度。
参照图3,安装时,前旋变定子102套入前旋变转子101,然后将螺栓穿设于前旋变定子压板9后螺纹连接于旋变端盖5;此时,前旋变定子压板9远离过渡板7的一侧与前旋变定子102靠近过渡板7的一侧相抵接,通过内止口53和前旋变定子压板9对前旋变1的轴向运动进行限位。
参照图4和图7,过渡板7位于靠近旋变端盖5的一侧开设有与内止口53相适配的外止口72,用于将过渡板7定位配合于旋变端盖5。旋变端盖5靠近过渡板7的一端沿旋变端盖5的周向等间隔开设有螺纹孔,过渡板7开设有与螺纹孔相对应的定位孔73。安装时,通过外止口72和内止口53配合,将过渡板7定位于旋变端盖5,然后将定位孔73的位置与螺纹孔位置对齐,再用多个螺栓分别穿设于定位孔73后螺纹连接于螺纹孔内,采用该方式进行安装,能够使过渡板7高精度的装配于旋变端盖5的内止口53处。
参照图3和图9,后旋变还包括装配于过渡板7的后旋变定子22,后旋变定子22与过渡板7上的止口进行定位配合,通过弹性挡圈12和螺栓安装于过渡板7。弹性挡圈12大体呈非闭环结构,即弹性挡圈12具有一个缺口。弹性挡圈12侧壁间隔固定有凸沿121,凸沿121上开设有供螺栓穿设的让位孔122。后旋变定子22的侧壁沿其周向开设有安装槽222,供弹性挡圈12装配。安装时,后旋变定子22套入后旋变转子21后,与过渡板7上的止口进行定位配合;然后将弹性挡圈12插入安装槽222内,接着将螺栓穿入让位孔122后,螺纹连接于过渡板7上,至此,完成对后旋变定子22的径向和轴向限位。
参照图3和图4,后旋变定子22连接有后旋变定子引线221,后旋变定子引线221包括与前旋变定子引线1021连接的第一引线2211、连接于后旋变定子22的第二引线2212。其中,第一引线2211的一端与前旋变定子102的一端汇总成一根整线。另外,旋变端盖5位于靠近过渡板7配合处开设有过线孔54,供第一引线2211走线。过线孔54的内壁安装有密封圈,第一引线2211从密封圈的中部穿设。走线时,第一引线2211穿入过线孔54内的密封圈后,进入旋变端盖5的内腔与前旋变定子引线1021汇成一根整线。
参照图3和图10,第一引线2211和第二引线2212之间设置有接插件13,接插件13位于过渡板7上,且接插件13完全容纳于旋变后罩8的内腔。接插件13包括母壳131、可拔插于母壳131的母针1311、公壳132、可拔插于公壳132的公针1321、预安装于过渡板7靠近旋变后罩8一侧的卡扣133。其中,母壳131与一定数量的母针1311对配,母针1311与第一引线2211远离前旋变定子引线1021的一端压接;公壳132与一定数量的公针1321对配,公针1321与第二引线2212远离后旋变定子22的一端压接;带公针1321的公壳132和带母针1311的母壳131对配,实现第一引线2211和第二引线2212的连接。当需要调节前旋变1电角度时,将母壳131和公壳132分离,然后再调整前旋变1电角度,在此过程中,能够避免拉扯后旋变定子引线221。
参照图11,进一步地,公壳132和母壳131均为一体成型,公壳132和母壳131均是采用塑料材质制成,具有一定的绝缘性。公壳132具有一个供母壳131插接的第一连接槽1322,母壳131具有一个可拨动的第一翘板1312(具有一定的弹性);第一翘板1312上具有一个第一锁块1313,第一连接槽1322的内壁开设有供第一锁块1313插接的锁槽1323。安装母壳131和公壳132时,先用手拨动第一翘板1312,以便于将母壳131插入第一连接槽1322,然后松开第一翘板1312,使得第一锁块1313插入锁槽1323,对母壳131进行固定,安装方便。
参照图11,另外,卡扣133为一体成型结构,采用塑料材质制成,具有一定的绝缘性继和形变能力。公壳132具有一个可拨动的第二翘板1324(具有一定弹性),第二翘板1324大体呈“L”状;第二翘板1324固定有第二锁块1325;卡扣133开设有供第二翘板1324插接的第二连接槽1331,第二连接槽1331的内壁固定有用于阻挡第二翘板1324脱离第二连接槽1331的挡块1332,第二锁块1325能与挡块1332相抵接。安装公壳132和卡扣133时,先将第二翘板1324插入第二连接槽1331内,在此过程中,挡块1332对第二锁块1325进行挤压,使得第二锁块1325发生形变;当第二锁块1325脱离挡块1332时,第二锁块1325复位,使得第二锁块1325的侧壁抵接于挡块1332的侧壁,阻挡第二翘板1324脱离第二连接槽1331;同时,第二翘板1324远离第二锁块1325的一端抵接于卡扣的侧壁,对第二翘板1324的两端进行限位,从而将公壳132安装于卡扣133。
参照图11,卡扣133具有十字凸起部1333,卡扣133位于十字凸起部1333还具有用于抵接过渡板7侧壁的碗状部1334。过渡板7大体呈圆盘状,过渡板7的侧壁开设有一个安装孔74。安装时,卡扣133的十字凸起部1333通过过盈配合方式插接于安装孔74内,同时,利用卡扣133的碗状部1334抵接于过渡板7的侧壁;将卡扣133固定于过渡板7。通过卡扣133与过渡板7的连接,将公壳132和母壳131安装于过渡板7。
参照图12,进一步地,旋变后罩8大体呈半密封结构,具有一个开口朝向过渡板7的空腔,后旋变2完全容纳于旋变后罩8的内腔,且后旋变定子22的侧壁与旋变后罩8的内腔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旋变后罩8的密封端面通过螺钉与旋变端盖5实现可拆卸连接,便于后续的检查和维修。进一步地,旋变后罩8位于密封端面处开设有开口槽81,在装配时,涂抹密封胶或配合O型圈使用,以提高旋变后罩8的防护效果。
参照图11和图12,另外,为了便于第一引线2211走线,旋变后罩8的顶部开设有让位槽82。让位槽82的顶部壁板加厚,在不使用双旋变结构时,让位槽82的顶部加厚处可作为其他产品采用单旋变结构时引出底座的固定板。旋变后罩8位于密封端面处周向设有顶起槽83,顶起槽83共有四个且呈等间距分布;顶起槽83的开设便于后续维修前旋变1和后旋变2时打开。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根据永磁变桨同步电机采用过渡板的双旋变结构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前旋变转子101、过渡套10、后旋变转子21、后旋变转子压板11依次装配于电机轴3的尾部,利用螺钉和垫圈固定。
步骤二、按固定尺寸将后旋变定子引线221裁切成第一引线2211和第二引线2212,第一引线2211的裁切处与母针1311压接,第一引线2211穿过位于旋变端盖5的穿线孔51与前旋变定子引线1021汇总成一根整线。
步骤三、将前旋变定子102装配于旋变端盖5,利用前旋变定子压板9和螺钉对前旋变定子102进行预压紧(此时前旋变定子102还未被完全固定),然后在第一避空槽52和第二避空槽91的范围内调节前旋变1电角度,调好后拧紧螺钉,将前旋变定子102固定于旋变端盖5,完成前旋变1装配。在此过程中,还未装配后旋变定子22,也就不存在拉扯后旋变定子引线221导致其发生断线、屏蔽线折断等问题。
步骤四、后旋变定子22通过弹性挡圈12和螺钉安装于过渡板7,第二引线2212的裁切处与公针1321压接并且将公针1321插入公壳132。卡扣133预安装于过渡板7的安装孔74内,然后将公壳132安装于卡扣133上;此时,过渡板7上的第二引线2212通过卡扣133和公壳132具备了与第一引线2211连接的准备。
步骤五、通过螺钉和垫圈将步骤四中的过渡板7定位于旋变端盖5的外止口72处,此时,用于固定前旋变定子102的螺栓帽会接近或插入位于过渡板7上的避让孔71内,可缩短电机轴3的轴向尺寸,能够改善双旋变结构导致电机轴3尾轴轴向尺寸较长所带来的制造挠度增加的问题,从而提高装配精度,进而提高变桨系统的调节精度。
步骤六、将第一引线2211带有母针1311的一端插入母壳131,然后带针的母壳131与带针的公壳132对插,便可达到截切的后旋变定子引线221进行线对线连接的目的。
步骤七、调节后旋变2电角度,完成后将旋变后罩8装配于旋变端盖5;至此,双旋变结构装配完成。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永磁变桨同步电机采用过渡板的双旋变结构,包括设置于电机的旋变端盖(5)、前旋变(1)、后旋变(2),所述前旋变(1)包括安装于旋变端盖(5)的前旋变定子(102)、设置于电机轴(3)的前旋变转子(101),所述前旋变定子(102)设置有前旋变定子引线(1021),所述前旋变定子引线(1021)穿设于旋变端盖(5);所述后旋变(2)包括后旋变转子(21)和后旋变定子(22),所述后旋变转子(21)设置有后旋变转子漆包线(211),所述后旋变定子(22)设置有后旋变定子引线(221);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变端盖(5)可拆卸连接有完全容纳后旋变(2)的旋变后罩(8),所述旋变端盖(5)可拆卸连接有用于安装后旋变定子(22)的过渡板(7),所述过渡板(7)完全容纳于旋变后罩(8)的内腔;
所述后旋变(2)完全容纳于旋变后罩(8),所述后旋变定子引线(221)包括第一引线(2211)和第二引线(2212),所述第一引线(2211)与前旋变定子引线(1021)汇总成一根整线,所述第一引线(2211)和第二引线(2212)设置有接插件(13),所述接插件(13)安装于过渡板(7),所述接插件(13)完全容纳于旋变后罩(8)内,所述第一引线(2211)和接插件(13)、第二引线(2212)和接插件(13)采用插拔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安装时,所述第一引线(2211)穿设于旋变端盖(5)后插入接插件(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永磁变桨同步电机采用过渡板的双旋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变端盖(5)设置有内止口(53),所述过渡板(7)设置有与旋变端盖(5)相适配的外止口(72);所述旋变端盖(5)间隔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过渡板(7)开设有与螺纹孔相对应的定位孔(7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永磁变桨同步电机采用过渡板的双旋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变端盖(5)设置有用于限位前旋变定子(102)轴向运动的前旋变定子压板(9),所述前旋变定子压板(9)通过螺栓与旋变端盖(5)实现可拆卸连接,所述过渡板(7)开设有供螺栓安装的避让孔(71);安装时,所述前旋变定子压板(9)和前旋变定子(102)相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永磁变桨同步电机采用过渡板的双旋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变端盖(5)开设有用于调整前旋变(1)电角度的第一避空槽(52),所述前旋变定子压板(9)开设有与第一避空槽(52)相对应的第二避空槽(9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永磁变桨同步电机采用过渡板的双旋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变端盖(5)位于靠近前旋变定子(102)处开设有穿线孔(51),所述旋变端盖(5)位于靠近过渡板(7)配合处开设有过线孔(5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永磁变桨同步电机采用过渡板的双旋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插件(13)包括母壳(131)、公壳(132)、供第一引线(2211)压接的母针(1311)、供第二引线(2212)压接的公针(1321)、预设于过渡板(7)的卡扣(133),所述母针(1311)和母壳(131)插接,所述公针(1321)和公壳(132)插接,所述母壳(131)和公壳(132)连接,所述公壳(132)与卡扣(133)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永磁变桨同步电机采用过渡板的双旋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变后罩(8)开设有供后旋变定子引线(221)走线的让位槽(82)。
8.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7之一所述的永磁变桨同步电机采用过渡板的双旋变结构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利用螺钉和垫圈,将前旋变转子(101)和后旋变转子(21)依次装配于电机轴(3);
步骤二:后旋变定子引线(221)裁切成第一引线(2211)和第二引线(2212),第一引线(2211)与母针(1311)压接,第一引线(2211)远离母针(1311)的一端穿出旋变端盖(5)与前旋变定子(102)引线汇总成一根整线;
步骤三:利用前旋变定子压板(9)和螺钉将前旋变定子(102)预压紧于旋变端盖(5),在第一避空槽(52)和第二避空槽(91)内调节前旋变(1)电角度,完成调整后旋紧螺钉,将前旋变定子(102)固定于旋变端盖(5),完成前旋变(1)装配;
步骤四:卡扣(133)预装于过渡板(7),后旋变定子(22)装配于过渡板(7),第二引线(2212)与公针(1321)压接且插入公壳(132),将公壳(132)安装于过渡板(7);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的过渡板(7)安装于旋变端盖(5)的外止口(72);
步骤六:第一引线(2211)带有母针(1311)的一端插入母壳(131),母壳(131)安装于公壳(132),第一引线(2211)和第二引线(2212)连接起来,实现截切的后旋变定子引线(221)进行线对线连接的目的;
步骤七:调节后旋变(2)电角度后,将旋变后罩(8)装配于旋变端盖(5),完成双旋变结构的装配。
CN202311737194.9A 2023-12-18 2023-12-18 一种永磁变桨同步电机采用过渡板的双旋变结构及方法 Pending CN1174244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37194.9A CN117424402A (zh) 2023-12-18 2023-12-18 一种永磁变桨同步电机采用过渡板的双旋变结构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37194.9A CN117424402A (zh) 2023-12-18 2023-12-18 一种永磁变桨同步电机采用过渡板的双旋变结构及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424402A true CN117424402A (zh) 2024-01-19

Family

ID=89528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37194.9A Pending CN117424402A (zh) 2023-12-18 2023-12-18 一种永磁变桨同步电机采用过渡板的双旋变结构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424402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94274A (zh) * 2017-06-09 2017-10-24 苏州朗高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永磁变桨电机的制动器排布安装结构
CN110429737A (zh) * 2019-07-15 2019-11-08 苏州朗高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双旋变的三端盖变桨电机
CN209948834U (zh) * 2019-06-26 2020-01-14 江苏经纬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 端盖及永磁电机
CN218005415U (zh) * 2022-04-18 2022-12-09 河北长安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旋变线出线接头组
JP2022188332A (ja) * 2021-06-09 2022-12-21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回転電機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94274A (zh) * 2017-06-09 2017-10-24 苏州朗高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永磁变桨电机的制动器排布安装结构
CN209948834U (zh) * 2019-06-26 2020-01-14 江苏经纬轨道交通设备有限公司 端盖及永磁电机
CN110429737A (zh) * 2019-07-15 2019-11-08 苏州朗高电机有限公司 一种双旋变的三端盖变桨电机
JP2022188332A (ja) * 2021-06-09 2022-12-21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 回転電機
CN218005415U (zh) * 2022-04-18 2022-12-09 河北长安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旋变线出线接头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40638C (zh) 连接装置
CN103618170B (zh) 公连接器、母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US4804343A (en) Lamp socket assembly
EP2366211B1 (en) High-current plug-in connector
US7517234B2 (en) Microphone connector and microphone with the same
JP3032939B2 (ja) シールドコネクタ
CA2114808C (en) Brush device
BR112014020690B1 (pt) Conector de cabo coaxial
US20150145360A1 (en) Stator Frame For Motor
CN117424402A (zh) 一种永磁变桨同步电机采用过渡板的双旋变结构及方法
US20230071830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694417B2 (ja) 分割多極コネクタ
JP5312175B2 (ja) コネクタ
JPH0275175A (ja) 電気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及び電気コネクタ
CN203277733U (zh) 电器接插件
CN207338758U (zh) 一种插头组件和连接结构
CN111355084A (zh) 一种电缆线连接器
CN208539220U (zh) 电连接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CN115425479A (zh) 一种屏蔽组件及防转抗干扰的过孔连接器
CN220934536U (zh) 一种插座端子屏蔽结构及高压连接器
JP2011181199A (ja) 嵌合構造及び該嵌合構造を用いた電気コネクタ
CN218997320U (zh) 一种具有转接定位结构的旋转电气转接装置
CN109888547B (zh) 一种插座
CN209993768U (zh) 漏电保护插座
CN220209547U (zh) 电气连接系统及其端子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