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38718U - 一种转向横拉杆外硬点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转向横拉杆外硬点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38718U
CN209938718U CN201920641081.1U CN201920641081U CN209938718U CN 209938718 U CN209938718 U CN 209938718U CN 201920641081 U CN201920641081 U CN 201920641081U CN 209938718 U CN209938718 U CN 2099387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e rod
ball pin
ball
outer hard
hard p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4108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郄耀军
杨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 Auto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Changcheng Huagu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4108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387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387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387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Linkage Mechanisms And Four-Wheel Steering (AREA)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向横拉杆外硬点调节装置,包括:球销,所述球销由球头和球销杆组成,所述球头上开设有适于所述球销杆穿过的通孔;所述球头的两端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配合适于调节并限制所述球头相对于所述球销杆的位置;转向横拉杆,所述转向横拉杆的一端设有球铰腔,所述球铰腔适于与所述球头球铰配合。本实用新型的转向横拉杆外硬点调节装置,能够简单高效地调节转向横拉杆的外硬点z向坐标,从而有助于实现前束角梯度的调节,对于车辆的直线行驶性能和弯道操稳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Description

一种转向横拉杆外硬点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向横拉杆。
背景技术
汽车的四轮定位参数是汽车的重要设计参数,其包括车轮前束角、车轮外倾角、主销后倾角和主销内倾角;其中,前束角对于车辆的直线行驶性能和弯道操稳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前束角(Toe)是描述从车的俯视图看,车轮平面的投影线和车辆中心线的夹角。车轮前端向内侧倾斜(内八字),称为Toe in;车轮前端向外倾(外八字),称为Toe out。
前束角的定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前束角在车辆整备时的初始值,即前束角的初始值;另一方面是在车轮上下跳动和左右转弯过程中前束角变化的快慢程度,即前束角梯度。其中,前束角的初始值可通过转向横拉杆的螺纹进行调节以达到合理的使用范围;前束角梯度则无法通过调节实现。
前束角梯度在汽车研发理论上和车辆实际使用中都有重要意义;通过仿真底盘所有硬点对于前束角梯度的敏感度分析发现,转向横拉杆外硬点z向坐标对于前束角梯度的影响最大,由此可以得出,改变转向横拉杆外硬点z向坐标即可改变前束角梯度;所以,前束角梯度的调节问题转化为转向横拉杆外硬点z向坐标的调节问题。
目前,在汽车研发阶段和消费者实际使用车辆的过程中,转向横拉杆的外硬点,尤其是转向横拉杆的外硬点的z向坐标值,是工程师设计的硬点参数。如图1的所示,现有技术中的转向横拉杆装置,球销1由球头2和球销杆3组成,球头2位于球销杆3的一端,球销1的球头2球铰于位于转向横拉杆4一端的球铰腔5内,其中,外硬点即图中交叉符号标记处。现有技术的转向横拉杆的外硬点固定,无法调节转向横拉杆的外硬点z向坐标,从而导致前束角梯度无法调节,对于汽车性能研发具有不利影响;针对现有技术的转向横拉杆装置,如果前束角梯度在研发前期设计不合理,在后期调校过程中确实需要改变转向横拉杆外硬点的位置,则必须将整个转向横拉杆更换成不同的规格,而多次这样的更换会造成大量的浪费,费工又费时,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转向横拉杆外硬点调节装置,能够简单高效地调节转向横拉杆的外硬点z向坐标,从而有助于实现前束角梯度的调节,对于车辆的直线行驶性能和弯道操稳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转向横拉杆外硬点调节装置,包括:
球销,所述球销由球头和球销杆组成,所述球头上开设有适于所述球销杆穿过的通孔;所述球头的两端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配合适于调节并限制所述球头相对于所述球销杆的位置;
转向横拉杆,所述转向横拉杆的一端设有球铰腔,所述球铰腔适于与所述球头球铰配合。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措施还包括: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件由垫片和凸起块组成;所述垫片位于所述球头和所述凸起块之间;所述凸起块固定连接在所述球销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垫片的数量为多个。
进一步地,所述垫片的数量为30-50片。
进一步地,所述垫片的厚度为0.4-0.6mm。
更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垫片的数量为40片,所述垫片的厚度为0.5mm。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块环绕设置于所述球销杆上,呈圆台状,且圆台的底面与所述垫片抵靠。
进一步地,所述凸起块与所述球销杆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件为螺母,所述球销杆上设置有与所述螺母适配的螺纹。
进一步地,所述转向横拉杆的另一端为螺纹端,所述螺纹端适于与转向器拉杆螺纹配合。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转向横拉杆外硬点调节装置,通过在球头上开设适于球销杆穿过的通孔,并通过在球头的两端位置分别设置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以调节并限制球头相对于球销杆的位置,球头与转向横拉杆一端的球铰腔球铰配合,从而能够简单高效地实现球头在球销杆方向上的位置改变,进而能够实现转向横拉杆的外硬点在z方向上的改变,从而有助于实现前束角梯度的改变,对于车辆的直线行驶性能和弯道操稳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实用新型的转向横拉杆外硬点调节装置,将第一固定件设置为由垫片和凸起块组成,凸起块一体成型在球销杆上,通过改变所使用的垫片的数量,即能够改变球头相对于凸起块的位置,即改变球头在球销杆方向上的位置,从而达到改变转向横拉杆的外硬点z向坐标的目的,方便快捷,省时省力,还能够有助于节约成本;将第二固定件设置为螺母,螺母与球销杆上的螺纹配合连接,结构简单,固定方便;第一固定件的螺母与第二固定件相互配合,能够方便将球头从球销杆上取下,以便于增加或减少垫片的数量,调节过程简单,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转向横拉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转向横拉杆外硬点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在A-A方向上的剖面视图;
图4为图2中球销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球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在B-B方向上的剖面视图;
图7为图2中转向横拉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左视视图;
图9为图7的俯视视图;
图10为图2中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各附图标记为:
1-球销;2-球头;3-球销杆;4-转向横拉杆;5-球铰腔;100-球销;101-球头;111-通孔;102-球销杆;200-第一固定件;201-垫片;202-凸起块;300-第二固定件;301-螺母;400-转向横拉杆;401-球铰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向横拉杆外硬点调节装置,如图2-图10所示,包括:球销100,球销100由球头101和球销杆102组成,球头101上开设有适于球销杆102穿过的通孔111,球头101的两端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件200和第二固定件300;转向横拉杆400,转向横拉杆400的一端设有球铰腔401,球铰腔401适于与球头101球铰配合;
其中,第一固定件200由多个垫片201和凸起块202组成,垫片201位于球头101和凸起块202之间,凸起块202一体成型在球销杆102上;第二固定件300为螺母301,球销杆102上设置有与螺母301适配的螺纹;第一固定件200和第二固定件300配合适于调节并限制球头101相对于球销杆102的位置。
操作时,如图2所示,若需要将转向横拉杆400的外硬点向左调节,则首先将螺母301从球销杆102的左端旋下,然后将球头101从球销杆102的左端取下,再从球销杆102的左端套上合适数量的垫片201,最后套上球头101,并旋上螺母301锁紧固定,即可;若需要将转向横拉杆400的外硬点向右调节,则首先将螺母301从球销杆102的左端旋下,然后将球头101从球销杆102的左端取下,再取下合适数量的垫片201,最后套上球头101,并旋上螺母301锁紧固定,即可。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凸起块202环绕设置于球销杆102上,呈圆台状,且圆台的底面与垫片201抵靠。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垫片201的数量为30-50片,垫片201的厚度为0.4-0.6mm;更优选为,垫片201的数量为40片,垫片201的厚度为0.5mm,从而能够实现总调节长度20mm,单位调节长度0.5mm的调节目的。
本实施例中,转向横拉杆400的另一端为螺纹端,螺纹端适于与转向器拉杆螺纹配合,用于调节前束角的初始值。
本实施例中,球销杆102的位于凸起块202一侧的端部设置有螺纹,适于与转向节螺母螺纹配合,用于固定连接球销杆102和转向节。
本实施例中的转向横拉杆400主要是指汽车的前转向横拉杆。
参考图2-图10,本实施例的转向横拉杆外硬点调节装置的安装步骤为:
步骤1,将球销100的球头101与转向横拉杆400的球铰腔401球铰配合;
步骤2,从球销杆102的左端套上合适数量的垫片201,并向右移动垫片201,使垫片201抵靠球销杆102上的凸起块202;
步骤3,从球销杆102的左端套上球头101,并向右移动球头101,使球头101抵靠垫片201;
步骤4,从球销杆102的左端旋上螺母301,并向右移动螺母301,使螺母301抵靠球头101,并锁紧固定;
步骤5,将球销杆102的右端与转向节上的锥孔配合,并通过转向节螺母锁紧固定;
步骤6,将转向横拉杆400的螺纹端与转向器拉杆通过螺纹进行连接。
通过上述六个步骤便可以将本实施例的转向横拉杆外硬点调节装置装配到整车上,可进行正常试车;通过改变垫片201的数量即可实现转向横拉杆外硬点调节的目的,从而达到调校前束角梯度的目标。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的转向横拉杆外硬点调节装置,通过在球头上开设适于球销杆穿过的通孔,并通过在球头的两端位置分别设置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以调节并限制球头相对于球销杆的位置,球头与转向横拉杆一端的球铰腔球铰配合,从而能够简单高效地实现球头在球销杆方向上的位置改变,进而能够实现转向横拉杆的外硬点在z方向上的改变,从而有助于实现前束角梯度的改变,对于车辆的直线行驶性能和弯道操稳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的转向横拉杆外硬点调节装置,将第一固定件设置为由垫片和凸起块组成,凸起块一体成型在球销杆上,通过改变所使用的垫片的数量,即能够改变球头相对于凸起块的位置,即改变球头在球销杆方向上的位置,从而达到改变转向横拉杆的外硬点z向坐标的目的,方便快捷,省时省力,还能够有助于节约成本;将第二固定件设置为螺母,螺母与球销杆上的螺纹配合连接,结构简单,固定方便;第一固定件的螺母与第二固定件相互配合,能够方便将球头从球销杆上取下,以便于增加或减少垫片的数量,调节过程简单,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详细描述,但其只作为范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以上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任何对该实用进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之中。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下所作的均等变换和修改,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转向横拉杆外硬点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球销,所述球销由球头和球销杆组成,所述球头上开设有适于所述球销杆穿过的通孔;所述球头的两端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件和第二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配合适于调节并限制所述球头相对于所述球销杆的位置;
转向横拉杆,所述转向横拉杆的一端设有球铰腔,所述球铰腔适于与所述球头球铰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横拉杆外硬点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件由垫片和凸起块组成;所述垫片位于所述球头和所述凸起块之间;所述凸起块固定连接在所述球销杆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横拉杆外硬点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的数量为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横拉杆外硬点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的数量为30-50片。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向横拉杆外硬点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的厚度为0.4-0.6m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横拉杆外硬点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块环绕设置于所述球销杆上,呈圆台状,且圆台的底面与所述垫片抵靠。
7.根据权利要求2或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向横拉杆外硬点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块与所述球销杆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转向横拉杆外硬点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件为螺母,所述球销杆上设置有与所述螺母适配的螺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横拉杆外硬点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横拉杆的另一端为螺纹端,所述螺纹端适于与转向器拉杆螺纹配合。
CN201920641081.1U 2019-05-07 2019-05-07 一种转向横拉杆外硬点调节装置 Active CN2099387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41081.1U CN209938718U (zh) 2019-05-07 2019-05-07 一种转向横拉杆外硬点调节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41081.1U CN209938718U (zh) 2019-05-07 2019-05-07 一种转向横拉杆外硬点调节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38718U true CN209938718U (zh) 2020-01-14

Family

ID=691315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41081.1U Active CN209938718U (zh) 2019-05-07 2019-05-07 一种转向横拉杆外硬点调节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387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60829B (zh) 一种麦弗逊式汽车前悬架结构
CN106240266B (zh) 一种可调整汽车车轮角度的三角臂
CN209938718U (zh) 一种转向横拉杆外硬点调节装置
CN109649487A (zh) 一种汽车转向拉杆锁紧调整结构
EP3388321A1 (en) Device for the continuous variation of the steering angle in a motorcycle or similar
KR20060008402A (ko) 현가장치의 인슐레이터
CN206374484U (zh) 用于车辆的悬架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7155259U (zh) 可轴向调节的铣加工定位装置
CN204725053U (zh) 一种起重机焊接梁工装固定装置的防震行走总成
CN205342958U (zh) 周向分布零件的周向定位机构
CN211390863U (zh) 汽车三角臂及汽车
CN109866823B (zh) 分体式车辆羊角结构
CN210119356U (zh) 一种验证底盘硬点的转向节
CN208592845U (zh) 一种装箱机上的单立柱平面坐标机械手臂
CN206106847U (zh) 一种可调整汽车车轮角度的三角臂
CN201530416U (zh) 车轮外倾角调节装置
CN210821699U (zh) 一种外硬点可调的后悬拉杆总成
CN206393243U (zh) 花纹块立面加工工装
CN106183677B (zh) 一种汽车前下摆臂总成
CN205989633U (zh) 一种汽车前下摆臂总成
CN205117980U (zh) 一种含有滚花纹的悬挂球头总成
CN212148296U (zh) 一种双横臂悬架高度调整机构
CN220764007U (zh) 悬架顶端连接板、悬架及车辆
CN208148985U (zh) 一种汽车的麦弗逊式悬架
CN208841243U (zh) 一种辅助加工用的治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