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374484U - 用于车辆的悬架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悬架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374484U
CN206374484U CN201621434294.XU CN201621434294U CN206374484U CN 206374484 U CN206374484 U CN 206374484U CN 201621434294 U CN201621434294 U CN 201621434294U CN 206374484 U CN206374484 U CN 2063744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swinging arm
transversal swinging
back bush
draft h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143429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慧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143429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3744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3744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3744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悬架装置和车辆,所述悬架装置包括:转向节;减振器,所述减振器具有与车身相连的减振器上安装点以及与所述转向节相连的减振器下安装点;横摆臂,所述横摆臂具有与车身相连的横摆臂前衬套和横摆臂后衬套以及与所述转向节相连的横摆臂球头点;其中,所述横摆臂后衬套的安装高度可调以改变抗制动点头角的角度。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悬架装置可以调整车辆纵倾中心的位置以及抗制动点头角的角度,在车辆长时间使用后或发生损坏时,可以对上述两个参数进行调整,提高车辆乘坐的舒适性。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的悬架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悬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悬架装置只能通过调整下摆臂与副车架前后安装点的位置,实现车轮外倾角和后倾角的调节,不能有针对性的调节悬架抗制动点头角。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悬架装置,该悬架装置可以调整车辆纵倾中心的位置以及抗制动点头角的角度,在车辆长时间使用后或发生损坏时,可以对上述两个参数进行调整,提高车辆乘坐的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悬架装置,包括:转向节;减振器,所述减振器具有与车身相连的减振器上安装点以及与所述转向节相连的减振器下安装点;横摆臂,所述横摆臂具有与车身相连的横摆臂前衬套和横摆臂后衬套以及与所述转向节相连的横摆臂球头点;其中,所述横摆臂后衬套的安装高度可调以改变抗制动点头角的角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悬架装置,横摆臂后衬套的高度可调,进而可以调整车辆纵倾中心的位置以及抗制动点头角的角度,在车辆长时间使用后或发生损坏时,可以对上述两个参数进行调整,提高车辆乘坐的舒适性。
另外,在车辆设计调校过程中,也可以通过该装置方便的进行调整和测试,寻找合适的抗制动点头角,减少制作不同样件的时间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辆的悬架装置还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悬架装置还包括:后衬套调节机构,所述横摆臂后衬套设置在所述后衬套调节机构上,所述后衬套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横摆臂后衬套的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后衬套调节机构包括:
压板,所述压板具有上侧壁和下侧壁,所述上侧壁与所述下侧壁之间限定出衬套安装腔;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横摆臂后衬套相连且用于驱动所述横摆臂后衬套在所述衬套安装腔内上下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驱动件包括:
套筒,所述套筒具有外螺纹,所述横摆臂后衬套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套筒的外螺纹与所述横摆臂后衬套的内螺纹配合;
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栓穿设所述上侧壁和所述下侧壁且与所述螺母配合,所述螺栓穿设所述套筒并能带动套筒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套筒的长度小于所述上侧壁和所述下侧壁之间的距离,且二者之间相差0.5mm-1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套筒与所述螺栓之间为键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螺母与所述压板之间设置有垫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垫片与所述螺母一体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压板与所述车身的车架固定连接。
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悬架装置。
所述车辆与上述的悬架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架装置与车架配合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架装置的抗制动点头角的原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衬套调节机构与横摆臂后衬套配合的爆炸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衬套调节机构与横摆臂后衬套配合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衬套调节机构与横摆臂后衬套配合的俯视图;
图6是图5沿A-A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悬架装置100,
减振器上安装点101,减振器下安装点102,减振器轴线106,
横摆臂120,横摆臂球头点103,
横摆臂前衬套130,横摆臂后衬套140,
压板161,上侧壁161a,下侧壁161b,套筒162,螺栓163,螺母164,垫片165,第一辅助线104,第二辅助线105,车辆纵倾中心107,车轮接地点108,衬套安装腔109,抗制动点头角β。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悬架装置100进行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悬架装置100以及原理图可以为麦弗逊悬架抗制动点头角的调节,但不限于此,其他类型悬架也可以使用该装置进行安装点位置的调节。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悬架装置100可以包括转向节、减振器和横摆臂120。
其中,减振器具有减振器上安装点101和减振器下安装点102,其中减振器上安装点101用于连接减振器和车身,减振器下安装点102用于连接减振器与转向节。
横摆臂120具有横摆臂前衬套130和横摆臂后衬套140以及横摆臂球头点103,横摆臂前衬套130和横摆臂后衬套140用于连接横摆臂120与车身,横摆臂球头点103用于连接横摆臂120与转向节。
如图2所示,减振器上安装点101与减振器下安装点102之间的连线为减振器轴线106,车辆侧视图中,经过减振器上安装点101且垂直于减振器轴线106并向后延伸的线为第一辅助线104,经过摆臂球头点且平行于横摆臂前衬套130和横摆臂后衬套140之间的连线并向后延伸的线为第二辅助线105,第一辅助线104和第二辅助线105之间的交点为车辆纵倾中心107。
车轮具有与地面接触的车轮接地点108,车轮接地点108与车辆纵倾中心107之间的连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为抗制动点头角β。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摆臂后衬套的安装高度可调进而可以改变抗制动点头角β的角度。
具体地,通过改变横摆臂后衬套140的安装高度,可以使得横摆臂前衬套130与横摆臂后衬套140之间的连线发生改变,且由于第二辅助线105与横摆臂前衬套130与横摆臂后衬套140之间的连线平行,进而第二辅助线105也发生了改变,进而第二辅助线105与第一辅助线104之间交点(车辆纵倾中心107)也随之发生改变,又抗制动点头角β的角度为车轮接地点108与车辆纵倾中心107之间的夹角,所以抗制动点头角β的角度也自然随之发生改变。
抗制动点头角β是悬架的重要参数,抗制动点头角β越大,车辆制动时的俯仰角越小,可以显著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悬架装置100,横摆臂后衬套140的高度可调,进而可以调整车辆纵倾中心107的位置以及抗制动点头角β的角度,在车辆长时间使用后或发生损坏时,可以对上述两个参数进行调整,提高车辆乘坐的舒适性。
在车辆设计调校过程中,也可以通过该装置方便的进行调整和测试,寻找合适的抗制动点头角,减少制作不同样件的时间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6所示,悬架装置100还包括后衬套调节机构,横摆臂后衬套140设置在后衬套调节机构上,后衬套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横摆臂后衬套140的安装高度。
具体地,后衬套调节机构包括压板161和驱动件,压板161具有上侧壁161a和下侧壁161b,上侧壁161a与下侧壁161b之间限定出衬套安装腔109,驱动件与横摆臂后衬套140相连且用于驱动横摆臂后衬套140在衬套安装腔109内上下移动。可选地,压板161固定连接在车辆的车架上,所述固定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或一体成型的方式。
更具体地,驱动件包括套筒162、螺栓163和螺母164。
其中,套筒162具有外螺纹,横摆臂后衬套140内设置有内螺纹,套筒162的外螺纹与横摆臂后衬套140的内螺纹配合;螺栓163穿设上侧壁161a和下侧壁161b且与螺母164配合,螺栓163穿设所述套筒162并能带动套筒162转动,也就是说,套筒162可以随着螺栓163的转动而转动。
螺栓163可以从下向上穿过上侧壁161a和下侧壁161b,螺栓163的螺柱的自由端可以从上侧壁161a伸出,螺母164与螺栓163螺纹配合。
在需要调节横摆臂后衬套140的安装高度时,可以调整松开螺母164,然后旋转螺栓163,由于螺栓163穿设所述套筒162并能带动套筒162转动,又因为横摆臂120不会发生转动,因此横摆臂后衬套140也不能转动,只能在套筒162的驱动作用下上下移动,进而实现了横摆臂后衬套140的高度调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套筒162的长度小于上侧壁161a和下侧壁161b之间的距离,且二者之间相差0.5mm-1mm。优选地,在松开螺母164的时候,套筒162与上侧壁161a和下侧壁161b之间为间隙配合,由此套筒162可以在上侧壁161a和下侧壁161b之间自由转动,以方便驱动横摆臂后衬套140在高度方向上下移动。
套筒162与螺栓163之间为键连接,由此螺栓163可以对套筒162进行周向限位,套筒162只可以随螺栓163在周向上的转动而转动。具体地,套筒162与螺栓163之间为平键连接,套筒162的内侧壁和螺栓163的外侧壁均设置有键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螺母164与压板161之间设置有垫片165。垫片165可以增大螺母164与压板161之间的配合面积,减小压板161与螺母164之间的应力。
进一步地,垫片165与螺母164为一体成型件。由此,简化了螺母164和垫片165的结构,提高了螺母164和垫片165的强度,且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螺母164和垫片165的生产效率。
下面简单描述抗制动点头角β的调节过程。
首先松开螺母164,并向上转动螺栓163,螺栓163带动套筒162转动,由于与横摆臂120固定在一起,横摆臂后衬套140不能转动,因此会在套筒162的作用下向上移动;
进而横摆臂前衬套130与横摆臂后衬套140之间的连线会上扬,与横摆臂前衬套130与横摆臂后衬套140之间的连线平行的第二辅助线105也会上扬,进而第一辅助线104和第二辅助线105之间的交点(车辆纵倾中心107)也会上移,车轮接地点108与车辆纵倾中心107之间的连线也会上扬,车轮接地点108与车辆纵倾中心107之间的连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抗制动点头角β)自然也会增大,进而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向下转动螺栓163,以此调节后衬套140向下移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悬架装置100。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辆的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向节;
减振器,所述减振器具有与车身相连的减振器上安装点以及与所述转向节相连的减振器下安装点;
横摆臂,所述横摆臂具有与车身相连的横摆臂前衬套和横摆臂后衬套以及与所述转向节相连的横摆臂球头点;
其中,所述横摆臂后衬套的安装高度可调以改变抗制动点头角的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衬套调节机构,所述横摆臂后衬套设置在所述后衬套调节机构上,所述后衬套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所述横摆臂后衬套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衬套调节机构包括:
压板,所述压板具有上侧壁和下侧壁,所述上侧壁与所述下侧壁之间限定出衬套安装腔;
驱动件,所述驱动件与所述横摆臂后衬套相连且用于驱动所述横摆臂后衬套在所述衬套安装腔内上下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
套筒,所述套筒具有外螺纹,所述横摆臂后衬套内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套筒的外螺纹与所述横摆臂后衬套的内螺纹配合;
螺栓和螺母,所述螺栓穿设所述上侧壁和所述下侧壁且与所述螺母配合,所述螺栓穿设所述套筒并能带动套筒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长度小于所述上侧壁和所述下侧壁之间的距离,且二者之间相差0.5mm-1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与所述螺栓之间为键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与所述压板之间设置有垫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与所述螺母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悬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与所述车身的车架固定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悬架装置。
CN201621434294.XU 2016-12-23 2016-12-23 用于车辆的悬架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Active CN2063744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34294.XU CN206374484U (zh) 2016-12-23 2016-12-23 用于车辆的悬架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1434294.XU CN206374484U (zh) 2016-12-23 2016-12-23 用于车辆的悬架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374484U true CN206374484U (zh) 2017-08-04

Family

ID=59407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1434294.XU Active CN206374484U (zh) 2016-12-23 2016-12-23 用于车辆的悬架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37448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91479A (zh) * 2018-11-16 2019-02-01 华澳轮胎设备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拉杆式硫化机
CN113059971A (zh) * 2020-01-02 2021-07-02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悬架总成及车辆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291479A (zh) * 2018-11-16 2019-02-01 华澳轮胎设备科技(苏州)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拉杆式硫化机
CN113059971A (zh) * 2020-01-02 2021-07-02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悬架总成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58965B (zh) 用于机动车的后轮的轮悬架结构
CN203472446U (zh) 用于机动车的车轮悬架
CN102317091B (zh) 悬架装置
CN103534109B (zh) 车辆用悬架装置
CN202879332U (zh) 球面副结构汽车前照灯调节装置
CN103660829B (zh) 一种麦弗逊式汽车前悬架结构
CN207902072U (zh) 扭力梁悬架以及具有它的车辆
CN206374484U (zh) 用于车辆的悬架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04801880U (zh) 一种多连杆悬架前束调整杆
CN102923046B (zh) 球面副结构汽车前照灯调节装置
CN205344415U (zh) 带虚拟主销结构的独立悬架前桥
CN106476554B (zh) 摆臂结构、双横臂式前独立悬架及汽车
CN206106845U (zh) 一种后独立悬架组件
CN206406715U (zh) 汽车及麦弗逊悬架
CN207808966U (zh) 一种主动悬架装置
CN104875574A (zh) 一种麦弗逊独立悬架和转向节总成
CN103863036B (zh) 一种悬架控制臂偏心衬套以及车辆后悬架控制臂总成
CN204712807U (zh) 一种双横臂独立悬架和转向节总成
CN207955233U (zh) 一种参数快捷可调的双横臂推杆悬架装置
KR20130041676A (ko) 차량용 현가시스템의 차고조절장치
CN206357946U (zh) 用于车辆的悬架结构
CN201784422U (zh) 一种汽车前轮的车轮悬架装置
CN206953927U (zh) 一种汽车前减震总成
CN209972569U (zh) 一种机械性能可调的车桥、底盘及汽车
CN203752811U (zh) 一种汽车独立悬挂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