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36995U - 双肘杆切线机构 - Google Patents

双肘杆切线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36995U
CN209936995U CN201920768855.7U CN201920768855U CN209936995U CN 209936995 U CN209936995 U CN 209936995U CN 201920768855 U CN201920768855 U CN 201920768855U CN 209936995 U CN209936995 U CN 2099369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toggle
cutter
cylinder
fo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6885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国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DELISHI MACHINER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Yiding Robo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Yiding Robo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Yiding Robo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6885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369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369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369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ir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双肘杆切线机构。包括固定座,固定座上设有过线孔,过线孔上方设有切刀,还包括两条肘杆以及各自驱动肘杆的两个气缸,切刀与两条肘杆传动连接,两个气缸同步运行,肘杆包括第一力臂、第二力臂和气缸臂,气缸臂一端与气缸驱动轴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力臂和第二力臂铰接,第一力臂一端与固定座铰接,第二力臂一端与切刀铰接。通过两个小气缸分别驱动各自的肘杆,结构精简,肘杆结构使得气缸臂工作省力,同时转化水平力至上下升降驱动力,采用两个小气缸的结构耗气量远远小于采用大气缸的结构,同时由于采用的小气缸,整体结构较小,方便集成进自动化生产线,并且造价成本低。

Description

双肘杆切线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机械领域,特别涉及双肘杆切线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机械自动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生产流水线诞生,然而自动化设备的高成本和复杂性制约着一些低成本厂家。
目前一些切线装置,采用电机或大气缸进行驱动,体积较大,不方便集成到自动化设备内,并且驱动能源浪费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方便集成安装,并且节省能源的双肘杆切线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双肘杆切线机构,包括固定座,固定座上设有过线孔,过线孔上方设有切刀,还包括两条肘杆以及各自驱动肘杆的两个气缸,切刀与两条肘杆传动连接,两个气缸同步运行,肘杆包括第一力臂、第二力臂和气缸臂,气缸臂一端与气缸驱动轴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力臂和第二力臂铰接,第一力臂一端与固定座铰接,第二力臂一端与切刀铰接。
本实用新型双肘杆切线机构,通过两个小气缸分别驱动各自的肘杆,带动切刀上下运动,实现切线,结构精简,肘杆通过第一力臂、的人力臂和气缸臂构成,该肘杆结构使得气缸臂工作省力,同时转化水平力至上下升降驱动力,采用两个小气缸的结构耗气量远远小于采用大气缸的结构,同时由于采用的小气缸,整体结构较小,方便集成进自动化生产线,并且造价成本低。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座设有空槽,肘杆、气缸和切刀设置在空槽内。将肘杆、气缸和切刀嵌入设置在固定座内,使得结构精简,方便集成和安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切刀设有切刀座,切刀安装于切刀座上,切刀座与两条肘杆传动连接。设置切刀座,方便切刀的安装使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座设有定位槽,定位槽内设于固定座,定位槽与切刀座适配。设置定位槽,使得切刀座沿着定位槽上下升降运动,不会偏移。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固定座设有限位槽,限位槽宽度小于定位槽,限位槽宽度小于切刀座宽度并大于切刀宽度。设置限位槽,限定切刀运行行程,确保不会脱离切割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双肘杆切线机构,通过两个小气缸驱动两条肘杆来带动切刀上下运动,实现切线动作,结构精简,方便集成在不同自动化设备中,同时肘杆驱动省力,两个小气缸省气,起到节能效果,整体结构造价低,适合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肘杆切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双肘杆切线机构,包括固定座1,固定座1上设有过线孔3,过线孔3上方设有切刀2,还包括两条肘杆4以及各自驱动肘杆4 的两个气缸5,切刀2与两条肘杆4传动连接,两个气缸5同步运行,肘杆 4包括第一力臂41、第二力臂42和气缸臂43,气缸臂43一端与气缸5驱动轴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力臂41和第二力臂42铰接,第一力臂 41一端与固定座1铰接,第二力臂42一端与切刀2铰接。
固定座1设有空槽11,肘杆4、气缸5和切刀2设置在空槽11内。
还包括切刀座21,切刀2安装于切刀座21上,切刀座21与两条肘杆 4传动连接。
固定座1设有定位槽6,定位槽6设于固定座1内,定位槽6与切刀座 21适配。
固定座1设有限位槽7,限位槽7宽度小于定位槽6,限位槽7宽度小于切刀座21宽度并大于切刀2宽度。
工作动作流程:工作时,两个气缸5同步驱动各自连接的气缸臂43左右运动,气缸臂43拉动与其铰接的第一力臂41和第二力臂42,第二力臂 42运动过程中,第二力臂42下端水平高度变化,带动切刀座21的上下运动,即实现了切刀2的升降运动,通过切刀2的升降运动,切刀2对穿过过线孔3的线进行切割动作。切刀座21在运动过程中,由于固定座1设置有定位槽6,使得切刀座21只能实现升降运动,而不会发生偏移,同时限位槽7的设置,确保了切刀座21不会下降跑出定位槽6,而切刀2可以通过限位槽7实现切割动作。
本实用新型双肘杆切线机构,采用两个小气缸5驱动肘杆4进行切割动作,相比较采用大气缸驱动,省力省气;将驱动结构都内嵌设置在固定座内,整个切线机构精简,体积小,方便集成在自动化设备内;整体结构造价低,方便推广。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双肘杆切线机构,包括固定座(1),所述固定座(1)上设有过线孔(3),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孔(3)上方设有切刀(2),还包括两条肘杆(4)以及各自驱动肘杆(4)的两个气缸(5),所述切刀(2)与两条肘杆(4)传动连接,两个所述气缸(5)同步运行,所述肘杆(4)包括第一力臂(41)、第二力臂(42)和气缸臂(43),所述气缸臂(43)一端与气缸(5)驱动轴固定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第一力臂(41)和第二力臂(42)铰接,所述第一力臂(41)一端与固定座(1)铰接,所述第二力臂(42)一端与切刀(2)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肘杆切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设有空槽(11),所述肘杆(4)、气缸(5)和切刀(2)设置在空槽(11)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肘杆切线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切刀座(21),所述切刀(2)安装于切刀座(21)上,所述切刀座(21)与两条肘杆(4)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肘杆切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设有定位槽(6),所述定位槽(6)设于固定座(1)内,所述定位槽(6)与切刀座(21)适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肘杆切线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1)设有限位槽(7),所述限位槽(7)宽度小于定位槽(6),所述限位槽(7)宽度小于切刀座(21)宽度并大于切刀(2)宽度。
CN201920768855.7U 2019-05-24 2019-05-24 双肘杆切线机构 Active CN2099369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68855.7U CN209936995U (zh) 2019-05-24 2019-05-24 双肘杆切线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68855.7U CN209936995U (zh) 2019-05-24 2019-05-24 双肘杆切线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36995U true CN209936995U (zh) 2020-01-14

Family

ID=691341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68855.7U Active CN209936995U (zh) 2019-05-24 2019-05-24 双肘杆切线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369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25764Y (zh) 直动式螺栓自动排列机
CN202924415U (zh) 一种工件自动搬运装置
CN209936995U (zh) 双肘杆切线机构
CN208179870U (zh) 制砖机冲压传动机构及制砖机
CN201574273U (zh) 一种缝纫机的凸轮连杆抬压脚机构
CN201645670U (zh) 砌块同步联动切割机
CN210586794U (zh) 一种零件加工过程中板材的自动进料装置
CN2832340Y (zh) 渔竿前梢卷管机
CN209411198U (zh) 一种单轴驱动的间歇式连杆送料机构
CN201317859Y (zh) 一种电动缝纫机的抬压脚机构
CN201347494Y (zh) 暗缝机的气动抬压脚与剪线装置
CN2832861Y (zh) 双针机自动抬压脚机构
CN210046830U (zh) 一种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专用切割机
CN208542792U (zh) 一种用于冲切模具的升降机构
CN210161631U (zh) 肘杆增压冲孔结构
CN202500010U (zh) 数字刺绣机自动更换底线机构
CN202316259U (zh) 一种用于木门数控喷漆机的工件翻转装置
CN201395697Y (zh) 一种有针杆提升机构的缝纫机
CN204125707U (zh) 缝纫机压脚提升机构
CN102260957A (zh) 一种经编机摆幅调节装置
CN201074264Y (zh) 织机梭箱升降控制装置
CN214922072U (zh) 一种铰接销拆解机构及拆解装置
CN221028897U (zh) 改进型起综箱及编织机
CN204898247U (zh) 一种经编机的缺压机构
CN204919022U (zh) 针杆驱动器中段输出的单凸轮双连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15

Address after: No. 32 Aiye Road, Liaobu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427

Patentee after: DONGGUAN DELISHI MACHINER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399 No. 17, 21 Changhong Road, Gujian Village Committee, Daliang Street Office,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Yiding Robo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