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21127U - 强化靠背骨架 - Google Patents

强化靠背骨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21127U
CN209921127U CN201920813633.2U CN201920813633U CN209921127U CN 209921127 U CN209921127 U CN 209921127U CN 201920813633 U CN201920813633 U CN 201920813633U CN 209921127 U CN209921127 U CN 2099211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anging
edge
reinforcing
lower beam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1363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查建双
任位
杨雷
李道鹏
冯斯
孟艳茹
杨道焱
谈小江
唐典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BOAO MG-AL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BOAO MG-AL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BOAO MG-AL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BOAO MG-AL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1363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211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211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2112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d-Shaped Construction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强化靠背骨架,包括主体梁,其两端分别向下弯折形成框架形的骨架本体,主体梁的中部形成上横梁,主体梁两端的弯折部形成两个边板,主体梁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设置的外翻边、板本体和内翻边,板本体的内外两侧边缘分别与内翻边的前侧边缘和外翻边的前侧边缘连接,外翻边、板本体和内翻边一体化成型围成开口向后的槽状结构,外翻边上沿其走向设有外强化边条,该外强化边条向骨架本体的外部延伸,内翻边上沿其走向设有内强化边条,该内强化边条向骨架本体的内部延伸。采用本案的显著效果是,通过在靠背的内圈和外圈设置强化边条,可以在保证靠背足够的抗折弯强度时,进一步缩小上横梁和边板的宽度、减少材料用量,从而降低重量。

Description

强化靠背骨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座椅的靠背骨架。
背景技术
座椅骨架轻量化已成为大多数主机厂的设计要求,为了实现轻量化,材料替换和结构设计是常采用的两种方式。具体来说,选用强度更高的钢质钣金件可减少其用量从而降低重量,铝合金、镁合金也可以作为替代材料;而采用结构设计降低重量的普遍思路为:开减重孔,做空心结构,但在进行结构的轻量化设计时,还需要考虑到结构必须达到的机械强度,平衡好轻量化与强度之间的关系;现有的结构设计已很难再进一步降低重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强化靠背骨架。
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强化靠背骨架,包括主体梁,所述主体梁的两端分别向下弯折形成框架形的骨架本体,所述主体梁的中部形成上横梁,所述主体梁两端的弯折部形成两个边板,其关键在于:所述主体梁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设置的外翻边、板本体和内翻边,所述板本体的内外两侧边缘分别与所述内翻边的前侧边缘和外翻边的前侧边缘连接,所述外翻边、板本体和内翻边一体化成型围成开口向后的槽状结构,所述外翻边上沿其走向设有外强化边条,该外强化边条向所述骨架本体的外部延伸,所述内翻边上沿其走向设有内强化边条,该内强化边条向所述骨架本体的内部延伸。
采用以上设计,上横梁和边板的宽度可以做到更窄,以减少材料用量,从而降低重量,而外强化边条和内强化边条则用于补充上横梁和边板的抗弯折强度。
所述外强化边条设于所述外翻边的后侧边缘并沿其走向设置,所述内强化边条设于所述内翻边的后侧边缘并沿其走向设置。
所述外翻边的后侧边缘向外翻折形成所述外强化边条,所述内翻边的后侧边缘向内翻折形成所述内强化边条。
两个所述边板之间还连接有下横梁,所述下横梁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边板的下端连接,所述下横梁包括从所述骨架本体外侧到内侧依次设置的下梁外翻边、下梁板和下梁内翻边,所述下梁板的内外两侧边缘分别与所述下梁内翻边的前侧边缘和下梁外翻边的前侧边缘连接,所述下梁板与所述板本体的下端连接,所述下梁内翻边与所述内翻边的下端连接;
所述下梁内翻边的后侧边缘向内翻折形成下梁强化条,该下梁强化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强化边条的下端连接,该下梁强化条与所述内强化边条一体化成型形成封闭的内强化圈。
采用以上设计,可以显著提升边板和上横梁的抗弯折性能。
在所述板本体的背向侧面沿其走向设有强化肋板,该强化肋板位于所述外翻边和内翻边之间。
在所述强化肋板上间隔分布有加强柱,该加强柱的前端固定在所述板本体的背向侧面,该加强柱的直径大于所述强化肋板的厚度。
所述外翻边和强化肋板之间、以及所述强化肋板和内翻边之间分别连接有加强板。
所述下梁外翻边、下梁板和下梁内翻边一体成型;
所述横梁与所述主体梁一体成型。
有益效果: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强化靠背骨架,通过在靠背的内圈和外圈设置强化边条,可以在保证靠背足够的抗折弯强度时,进一步缩小上横梁和边板的宽度、减少材料用量,从而降低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骨架本体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截面图;
图3为图1的B-B截面图;
图4为图1的C-C截面图;
图5为图1的D-D截面图;
图6为图1的E-E截面图;
图7为骨架本体正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i部放大图
图9为骨架本体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k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到图10所示,一种强化靠背骨架,包括主体梁,所述主体梁的两端分别向下弯折形成框架形的骨架本体,所述主体梁的中部形成上横梁8,所述主体梁两端的弯折部形成两个边板1,所述主体梁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设置的外翻边71、板本体7和内翻边72,所述板本体7的内外两侧边缘分别与所述内翻边72的前侧边缘和外翻边71的前侧边缘连接,所述外翻边71、板本体7和内翻边72一体化成型围成开口向后的槽状结构,所述外翻边71上沿其走向设有外强化边条101,该外强化边条101向所述骨架本体的外部延伸,所述内翻边72上沿其走向设有内强化边条102,该内强化边条102向所述骨架本体的内部延伸。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外强化边条101焊接于所述外翻边71的后侧边缘并沿其走向设置,所述内强化边条102焊接所述内翻边72的后侧边缘并沿其走向设置。
作为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外翻边71的后侧边缘向外翻折形成所述外强化边条101,所述内翻边72的后侧边缘向内翻折形成所述内强化边条102。
在所述板本体7的背向侧面沿其走向设有强化肋板73,该强化肋板73位于所述外翻边71和内翻边72之间;在所述强化肋板73上间隔分布有加强柱74,该加强柱74的前端固定在所述板本体7的背向侧面,该加强柱74的直径大于所述强化肋板73的厚度;所述外翻边71和强化肋板73之间、以及所述强化肋板73和内翻边72之间分别连接有加强板。
两个所述边板1之间还连接有下横梁9,所述下横梁9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边板1的下端连接,所述下横梁9包括从所述骨架本体外侧到内侧依次设置的下梁外翻边91、下梁板93和下梁内翻边92,所述下梁板93的内外两侧边缘分别与所述下梁内翻边92的前侧边缘和下梁外翻边91的前侧边缘连接,所述下梁板93与所述板本体7的下端连接,所述下梁内翻边92与所述内翻边72的下端连接;在所述下梁板93上还设有腰型减重孔,该腰型减重孔水平延伸。
所述下梁内翻边92与所述下梁板93相互垂直,所述下梁外翻边91与所述下梁板93之间的夹角为30-45°,所述下梁外翻边91倾斜设置,所述下梁外翻边91的前侧边缘在上位于其后侧边缘上方。
所述下梁内翻边92的后侧边缘向内翻折形成下梁强化条94,该下梁强化条9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强化边条102的下端连接,该下梁强化条94与所述内强化边条102一体化成型形成封闭的内强化圈。
在所述边板1的下部设有三个抵靠凸台2,三个所述抵靠凸台2从上至下依次分布在所述外翻边71的外侧面,其中上部和下部的两个所述抵靠凸台2分别靠近所述外翻边71的前侧边缘,中部的所述抵靠凸台2靠近所述外翻边71的后侧边缘,上部和中部的两个所述抵靠凸台2之间连接有稳定凸条3,中部和下部的两个所述抵靠凸台2之间连接有稳定凸条3,所述稳定凸条3固定于所述外翻边71的外侧面。相对应的,在所述外翻边71的内侧面对应每个所述抵靠凸台2分别设有平衡凸台5,所述抵靠凸台2和平衡凸台5上贯穿有安装通孔1a;上部和下部的两个所述抵靠凸台2之间的所述外翻边71上还设有外加强凸条4,该外加强凸条4的一端靠近所述外翻边71的前侧边缘,该外加强凸条4的另一端与中部的所述抵靠凸台2连接,在所述外加强凸条4上设有减重凹陷4a,在所述外翻边71的内侧面对应所述外加强凸条4设有内加强凸条6。
所述下梁外翻边91、下梁板93和下梁内翻边92一体成型;所述横梁9与所述主体梁一体成型。所述骨架本体和下横梁9均为镁合金。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强化靠背骨架,包括主体梁,所述主体梁的两端分别向下弯折形成框架形的骨架本体,所述主体梁的中部形成上横梁(8),所述主体梁两端的弯折部形成两个边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梁包括从外到内依次设置的外翻边(71)、板本体(7)和内翻边(72),所述板本体(7)的内外两侧边缘分别与所述内翻边(72)的前侧边缘和外翻边(71)的前侧边缘连接,所述外翻边(71)、板本体(7)和内翻边(72)一体化成型围成开口向后的槽状结构,所述外翻边(71)上沿其走向设有外强化边条(101),该外强化边条(101)向所述骨架本体的外部延伸,所述内翻边(72)上沿其走向设有内强化边条(102),该内强化边条(102)向所述骨架本体的内部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强化靠背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强化边条(101)设于所述外翻边(71)的后侧边缘并沿其走向设置,所述内强化边条(102)设于所述内翻边(72)的后侧边缘并沿其走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强化靠背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翻边(71)的后侧边缘向外翻折形成所述外强化边条(101),所述内翻边(72)的后侧边缘向内翻折形成所述内强化边条(102)。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强化靠背骨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边板(1)之间还连接有下横梁(9),所述下横梁(9)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边板(1)的下端连接,所述下横梁(9)包括从所述骨架本体外侧到内侧依次设置的下梁外翻边(91)、下梁板(93)和下梁内翻边(92),所述下梁板(93)的内外两侧边缘分别与所述下梁内翻边(92)的前侧边缘和下梁外翻边(91)的前侧边缘连接,所述下梁板(93)与所述板本体(7)的下端连接,所述下梁内翻边(92)与所述内翻边(72)的下端连接;
所述下梁内翻边(92)的后侧边缘向内翻折形成下梁强化条(94),该下梁强化条(9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内强化边条(102)的下端连接,该下梁强化条(94)与所述内强化边条(102)一体化成型形成封闭的内强化圈。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强化靠背骨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板本体(7)的背向侧面沿其走向设有强化肋板(73),该强化肋板(73)位于所述外翻边(71)和内翻边(7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强化靠背骨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强化肋板(73)上间隔分布有加强柱(74),该加强柱(74)的前端固定在所述板本体(7)的背向侧面,该加强柱(74)的直径大于所述强化肋板(73)的厚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强化靠背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翻边(71)和强化肋板(73)之间、以及所述强化肋板(73)和内翻边(72)之间分别连接有加强板。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强化靠背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梁外翻边(91)、下梁板(93)和下梁内翻边(92)一体成型;
所述横梁(9)与所述主体梁一体成型。
CN201920813633.2U 2019-05-31 2019-05-31 强化靠背骨架 Active CN2099211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13633.2U CN209921127U (zh) 2019-05-31 2019-05-31 强化靠背骨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13633.2U CN209921127U (zh) 2019-05-31 2019-05-31 强化靠背骨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21127U true CN209921127U (zh) 2020-01-10

Family

ID=69092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13633.2U Active CN209921127U (zh) 2019-05-31 2019-05-31 强化靠背骨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211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12498B2 (ja) 車体後部構造
CN105730512A (zh) 车身结构
CN210364065U (zh) 一种大溜背车型的后侧围加强组件
CN110861715A (zh) 一种轻量化的汽车后侧围加强板总成及后侧围加强结构
CN209921127U (zh) 强化靠背骨架
CN210792910U (zh) 座椅靠背骨架
CN109159819A (zh) 新能源汽车轻型前副车架
CN210653310U (zh) 一种副车架前束杆支架结构和一种汽车
CN209795621U (zh) 汽车前地板结构及汽车
CN102009695B (zh) 一种车架部件
CN206427118U (zh) 车架端梁
CN205113451U (zh) 一种公交车骨架的右围
CN211684546U (zh) 一种模块化的后纵臂总成
CN210822234U (zh) 一种轨道车辆及其司机室
CN204109747U (zh) 一种用于汽车外板的加强结构与一种汽车
CN210792909U (zh) 座椅骨架的上连接板安装结构
CN202071885U (zh) 汽车纵梁结构
CN107444494B (zh) 顶盖支撑横梁及车身和汽车
CN204915286U (zh) 一种车辆薄壳桁架式铝制油箱
CN215971779U (zh) 一种车身纵梁连接结构及车辆
CN205292649U (zh) 轨道车辆侧墙上边梁结构
CN209037666U (zh) 新能源汽车轻型前副车架
CN211776922U (zh) 一种工程机械驾驶室门体、工程机械驾驶室及工程机械
CN210734288U (zh) 副车架后横梁
CN208715306U (zh) 一种用于轻型铝合金厢车侧板的铆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