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10481U - 扁管和具有其的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扁管和具有其的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10481U
CN209910481U CN201920440200.7U CN201920440200U CN209910481U CN 209910481 U CN209910481 U CN 209910481U CN 201920440200 U CN201920440200 U CN 201920440200U CN 209910481 U CN209910481 U CN 2099104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gth
longitudinal side
flat
flat tube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40200.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莹
张超超
高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40200.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104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104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10481U/zh
Priority to US17/599,876 priority patent/US20220196344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0/083012 priority patent/WO2020200285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扁管和具有其的换热器,扁管具有沿该扁管的长度方向彼此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且扁管具有沿该扁管的宽度方向彼此相对的第一纵向侧和第二纵向侧,第一端的第一纵向侧设有第一凹部,第一端的第二纵向侧设有第二凹部,第一凹部具有从第一端的端面沿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长度且具有从第一纵向侧沿扁管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深度,第二凹部具有从第二端的端面沿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长度且具有从第二纵向侧沿扁管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深度,其中第一长度与第二长度彼此不相等。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扁管使用在平行流换热器上,具有能够减少应力集中,提高换热器可靠性等优点。

Description

扁管和具有其的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扁管和具有所述扁管的换热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平行流换热器的扁管,其两纵向侧相互对称,为了提高换热效率和可靠性,在于集流管安装连接时,扁管在径向上更靠近集流管一侧外壁。如此在安装时,不利于扁管与集流管连接处的定位,造成扁管应力集中,从而影响换热器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扁管,该扁管使用于平行流换热器,具有能够减少应力集中,提高换热器可靠性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所述扁管的换热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扁管,所述扁管具有沿该扁管的长度方向彼此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且所述扁管具有沿该扁管的宽度方向彼此相对的第一纵向侧和第二纵向侧,所述第一端的第一纵向侧设有第一凹部,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纵向侧设有第二凹部,所述第一凹部具有从所述第一端的端面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长度且具有从所述第一纵向侧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深度,所述第二凹部具有从所述第二端的端面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长度且具有从所述第二纵向侧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深度,其中所述第一长度与所述第二长度彼此不相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扁管,使用与平行流换热器上,具有能够减少应力集中,提高换热器可靠性等优点减少应力集中。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扁管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端的第一纵向侧设有第三凹部,所述第三凹部具有从所述第二端的端面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长度且具有从所述第一纵向侧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三深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长度等于所述第三长度,所述第二端的第二纵向侧设有第四凹部,所述第四凹部具有从所述第二端的端面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四长度且具有从所述第二纵向侧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四深度,所述第二长度等于所述第四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深度、所述第二深度、所述第三深度和所述第四深度相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长度,所述第四长度大于所述第三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扁管的第一端的第一纵向侧上设有第五凹部,在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五凹部与所述第一凹部之间包括第一凸起,所述第五凹部具有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五长度且具有从所述第一纵向侧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五深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长度、所述第五长度和所述第一凸起在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二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扁管的第二端的第一纵向侧设有第六凹部,在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六凹部与所述第三凹部之间包括第二凸起,所述第六凹部具有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六长度且具有从所述第一纵向侧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六深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长度、所述第五长度和所述第一凸起在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二长度,所述第六长度、所述第三长度和所述第二凸起在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之和等于所述第四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长度和所述第一长度之比为1-2.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扁管,所述扁管具有沿该扁管的长度方向彼此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且所述扁管具有沿该扁管的宽度方向彼此相对的第一纵向侧和第二纵向侧,所述第一纵向侧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凹部,所述第一纵向侧的第二端设有第三凹部,所述第一凹部具有从所述第一端的端面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长度且具有从所述第一纵向侧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深度,所述第三凹部具有从所述第二端的端面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长度且具有从所述第一纵向侧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三深度,所述第一长度与所述第三长度彼此相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扁管,使用于平行流换热器,具有能够减少应力集中,提高可靠性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包括沿第一集流管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开口;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二集流管包括沿第二集流管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开口,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平行设置;扁管,所述扁管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述的扁管,所述扁管的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开口与第一集流管相连,所述扁管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集流管的开口与第二集流管相连,其中,在正交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的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内,在所述扁管宽度方向上,所述扁管的第一纵向侧到所述第一集流管的与所述第一纵向侧相邻一侧的外壁面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扁管的第二纵向侧到所述第一集流管的与所述第二纵向侧相邻一侧的外壁面之间的最大距离和/或所述扁管的第一纵向侧到所述第二集流管的与所述第一纵向侧相邻一侧的外壁面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扁管的第二纵向侧到所述第二集流管的与所述第二纵向侧相邻一侧的外壁面之间的最大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所述的扁管,具有能够减少换热器应力集中、提高可靠性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为圆管,椭圆管或D型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端的第一纵向侧设有第一凹部,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纵向侧设有第二凹部,所述第一凹部具有从所述第一端的端面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长度且具有从所述第一纵向侧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深度,所述第二凹部具有从所述第二端的端面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长度且具有从所述第二纵向侧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深度,所述第二端的第一纵向侧设有第三凹部,所述第三凹部具有从所述第二端的端面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长度且具有从所述第一纵向侧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三深度,所述第二端的第二纵向侧设有第四凹部,所述第四凹部具有从所述第二端的端面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四长度且具有从所述第二纵向侧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四深度,所述第二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长度,所述第四长度大于所述第三长度,所述第一深度和所述第三深度相等,所述第二深度和所述第四深度相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长度大于等于第一纵向侧位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内部分的长度,所述第二长度大于等于第二纵向侧位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内的长度,所述第三长度大于等于第一纵向侧位于所述第二集流管内的长度,所述第四长度大于等于第二纵向侧位于所述第二集流管内的长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集流管至少包括第一折弯段,所述扁管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折弯段上,所述第二集流管至少包括第二折弯段,所述扁管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折弯段上,其中,所述扁管的第二纵向侧较所述第一纵向侧靠近所述第一折弯段的外侧和/或所述扁管的第二纵向侧较所述第一纵向侧靠近所述第二折弯段的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换热器1、扁管100、第一端101、第二端102、第一纵向侧103、第二纵向侧104、宽度中线105、第一凹部110、第二凹部120、第三凹部130、第四凹部140、第五凹部150、第六凹部160、第一凸起170、第二凸起180、第一集流管10、第一径向中线11、第一折弯段12、第一挤压侧13、第一拉伸侧14、第二集流管20、第二径向中线21、第二折弯段22、翅片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扁管100。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扁管100具有沿该扁管100的长度方向彼此相对的第一端101和第二端102,扁管100的横截面为矩形,正方形或者椭圆型,且扁管100具有沿该扁管100的宽度方向彼此相对的第一纵向侧103和第二纵向侧104,第一端101的第一纵向侧103设有第一凹部110,第一端101的第二纵向侧104设有第二凹部120,第一凹部110具有从第一端101的端面沿扁管10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长度且具有从第一纵向侧103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深度,第二凹部120具有从第二端102的端面沿扁管10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长度且具有从第二纵向侧104沿扁管10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深度,其中所述第一长度与所述第二长度彼此不相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扁管100,通过在扁管100上设置第一凹部110和第二凹部120,可以利用第一凹部110和第二凹部120对扁管100与集流管的配合安装进行定位。具体而言,可以利用第一凹部110和第二凹部120止抵在集流管的壁上,以便于在安装时确认扁管100是否安装到位,而且可以在安装后提高扁管100和集流管之间的定位效果,从而提高两者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设置第一凹部110和第二凹部120,可以减小扁管100插入集流管部分的宽度,从而可以便于控制集流管的管径,从而减小冷媒充注。
并且,通过使第一凹部110和第二凹部120的长度不相等,可以便于将扁管100偏心地安装在集流管上,使扁管100经过宽度方向中心的中心线与集流管经过径向截面圆心的中心线错开(如图1-图3所示),从而使扁管100宽度方向的中心与集流管的径向中心偏移预定距离。例如,可以使第一凹部110和第二凹部120分别止抵在集流管的壁上。相比相关技术中扁管与集流管中心重合安装的方式,可以避免两者应力集中处重合,避免安装后扁管100与集流管的连接处应力过于集中,延长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此外,通过使扁管100经过宽度方向中心的中心线与集流管经过径向截面圆心的中心线错开,使扁管100偏心地安装在集流管上,可以在折弯集流管时,降低扁管100处的折弯半径,从而减少集流管折弯时拉伸或压缩对扁管100的影响,降低集流管折弯时扁管100与节流管之间焊缝撕裂的可能,提高换热器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通过使第一凹部110和第二凹部120的长度不相等,可以提高扁管100偏心安装在集流管上的配合度,使扁管100更加适于偏心安装,提高扁管100安装后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扁管100具有能够减少应力集中,改善折弯处扁管和集流管间焊缝撕裂的情况、提高可靠性等优点减少应力集中。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扁管1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扁管100具有沿该扁管100的长度方向彼此相对的第一端101和第二端102,且扁管100具有沿该扁管100的宽度方向彼此相对的第一纵向侧103和第二纵向侧104,第一端101的第一纵向侧103设有第一凹部110,第一端101的第二纵向侧104设有第二凹部120,第一凹部110具有从第一端101的端面沿扁管10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长度且具有从第一纵向侧103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深度,第二凹部120具有从第二端102的端面沿扁管10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长度且具有从第二纵向侧104沿扁管10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深度,其中所述第一长度与所述第二长度彼此不相等。
有利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端102的第一纵向侧103设有第三凹部130,第三凹部130具有从第二端102的端面沿扁管10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长度且具有从所述第一纵向侧沿扁管10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三深度。这样可以利用第三凹部130对扁管100的第二端102进行定位,便于扁管100的第二端102与集流管偏心连接,从而提高扁管10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一长度等于所述第三长度。这样可以使扁管100的尺寸更加规则,易于加工和存放。
更为有利地,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端102的第二纵向侧104设有第四凹部140,第四凹部140具有从第二端102的端面沿扁管10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四长度且具有从第二纵向侧104沿扁管10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四深度。这样可以利用第三凹部130和第四凹部140对扁管100的第二端102进行定位,进一步便于扁管100的第二端102与集流管偏心连接,从而提高扁管10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更为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二长度等于所述第四长度。这样可以使扁管100的尺寸更加规则,易于加工和存放,而且可以使第四凹部140的长度大于第三凹部130,从而利于第二端102的定位。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扁管100。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长度,扁管100的第一端101的第一纵向侧103上设有第五凹部150,在扁管100的长度方向上第五凹部150与第一凹部110之间包括第一凸起170,第五凹部150具有沿扁管10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五长度且具有从第一纵向侧103沿扁管10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五深度。这样可以利用第一凸起170和第二凹部120共同对扁管100的第一端101进行定位,而且由于设有第五凹部150,可以便于同时对扁管100的两纵向侧进行加工,从而降低扁管100的加工难度,提高扁管100的生产效率。
具体地,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长度、所述第五长度和第一凸起170在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二长度。这样可以使扁管100的形状更加规则,进一步便于扁管100的加工。
有利地,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长度,扁管100的第一端101的第一纵向侧103上设有第五凹部150,在扁管100的长度方向上第五凹部150与第一凹部110之间包括第一凸起170,第五凹部150具有沿扁管10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五长度且具有从第一纵向侧103沿扁管10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五深度,所述第四长度大于所述第三长度,扁管100的第二端102的第一纵向侧设有第六凹部160,在扁管100的长度方向上第六凹部160与第三凹部130之间包括第二凸起180,第六凹部160具有沿扁管10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六长度且具有从所述第一纵向侧沿扁管10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六深度。这样可以利用第一凸起170和第二凹部120共同对扁管100的第一端101进行定位,利用第二凸起180和第四凹部140共同对扁管100的第二端102进行定位,而且由于设有第五凹部150和第六凹部160,可以便于同时对扁管100的两纵向侧进行加工,从而降低扁管100的加工难度,提高扁管100的生产效率。
更为有利地,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长度、所述第五长度和第一凸起170在扁管100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二长度,所述第六长度、所述第三长度和第二凸起180在扁管100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之和等于所述第四长度。这样可以使扁管100的形状更加规则,进一步便于扁管100的加工。
更为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第二长度和所述第一长度之比为1-2.5。这样可以避免两者长度差距过大而影响对扁管100的定位效果。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四长度和所述第三长度之比也为1-2.5。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的扁管100。
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扁管100具有沿该扁管100的长度方向彼此相对的第一端101和第二端102,且扁管100具有沿该扁管100的宽度方向彼此相对的第一纵向侧103和第二纵向侧104,第一纵向侧103的第一端101设有第一凹部110,第一纵向侧103的第二端102设有第三凹部130,第一凹部110具有从第一端101的端面沿扁管10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长度且具有从第一纵向侧103沿扁管10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深度,第三凹部130具有从第二端102的端面沿扁管10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长度且具有从第一纵向侧103沿扁管10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三深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扁管100,通过在扁管100上设置第一凹部110和第三凹部130,可以利用第一凹部110和第三凹部130对扁管100两端与集流管的配合安装进行定位。具体而言,可以利用第一凹部110和第三凹部130止抵在集流管的壁上,以便于在安装时确认扁管100是否安装到位,而且可以在安装后提高扁管100和集流管之间的定位效果,从而提高两者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设置第一凹部110和第三凹部130,可以减小扁管100插入集流管部分的宽度,从而可以便于控制集流管的管径,从而减小冷媒充注。
并且,通过仅在扁管100的单一纵向侧上设置第一凹部110和第三凹部130,可以便于将扁管100偏心地安装在集流管上,使扁管100经过宽度方向中心的中心线与集流管经过径向截面圆心的中心线错开(如图1-图3所示),从而使扁管100宽度方向的中心与集流管的径向中心偏移预定距离。例如,可以使第一凹部110和扁管100的第二纵向侧104分别止抵在集流管的壁上。相比相关技术中扁管与集流管中心重合安装的方式,可以避免两者应力集中处重合,避免安装后扁管100与集流管的连接处应力过于集中,延长换热器的使用寿命。
此外,通过使扁管100经过宽度方向中心的中心线与集流管经过径向截面圆心的中心线错开,使扁管100偏心地安装在集流管上,可以在折弯集流管时,降低扁管100处的折弯半径,从而减少集流管折弯时拉伸或压缩对扁管100的影响,降低集流管折弯时扁管100与集流管之间焊缝撕裂的可能,提高换热器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通过仅在扁管100的单一纵向侧上设置第一凹部110和第三凹部130,可以提高扁管100偏心安装在集流管上的配合度,使扁管100更加适于偏心安装,提高扁管100安装后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扁管100具有能够减少应力集中,提高可靠性等优点,在对换热器进行进一步折弯时,可以改善折弯处扁管和集流管间焊缝撕裂的情况。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扁管1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扁管100具有沿该扁管100的长度方向彼此相对的第一端101和第二端102,且扁管100具有沿该扁管100的宽度方向彼此相对的第一纵向侧103和第二纵向侧104,第一纵向侧103的第一端101设有第一凹部110,第一纵向侧103的第二端102设有第三凹部130,第一凹部110具有从第一端101的端面沿扁管10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长度且具有从第一纵向侧103沿扁管10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深度,第三凹部130具有从第二端102的端面沿扁管100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长度且具有从第一纵向侧103沿扁管100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三深度。
具体地,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长度与所述第三长度彼此相等。这样可以使扁管100的尺寸更加规则,易于加工和存放。
具体而言,所述第一深度、所述第二深度、所述第三深度和所述第四深度可以相等。这样可以使扁管100的形状更加规则,便于扁管100的加工。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深度、所述第二深度、所述第三深度和所述第四深度也可以不相等。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1。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1包括第一集流管10、第二集流管20和扁管,第一集流管10包括沿第一集流管10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开口。第二集流管20包括沿第二集流管20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开口,第一集流管10与第二集流管20平行设置。所述扁管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扁管100,扁管100的第二端102穿过第一集流管10的开口与第一集流管10相连,扁管100的第二端102穿过第二集流管20的开口与第二集流管20相连,
其中,在正交于第一集流管10和第二集流管20的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内,在扁管100宽度方向上,扁管100的第一纵向侧103到第一集流管10的与第一纵向侧103相邻一侧的外壁面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扁管100的第二纵向侧104到第一集流管10的与第二纵向侧104相邻一侧的外壁面之间的最大距离和/或扁管100的第一纵向侧103到第二集流管20的与第一纵向侧103相邻一侧的外壁面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扁管100的第二纵向侧104到第二集流管20的与第二纵向侧104相邻一侧的外壁面之间的最大距离
这里需要理解的是,换热器1可以包括多个扁管,多个扁管可以一部分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扁管100,另一部分为相关技术中的扁管,也可以全部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扁管100。相邻的两个扁管之间可以设有翅片3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1,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扁管100,具有能够减少应力集中、改善扁管和集流管焊缝撕裂情况、稳定可靠等优点。
可选地,第一集流管10和第二集流管20为圆管,椭圆管或D型管。这样可以提高第一集流管10和第二集流管20的适用性。
具体地,如图1-图6所示,第一集流管10至少包括第一折弯段12,扁管100的第一端101连接在第一折弯段12上,第二集流管20至少包括第二折弯段22,扁管100的第二端102连接在第二折弯段22上,
其中,扁管100的第二纵向侧104较第一纵向侧103靠近第一折弯段12的外侧和/或扁管100的第二纵向侧104较第一纵向侧103靠近第二折弯段22的外侧。这样可以使扁管100向挤压侧偏移,从而减少折弯时扁管100的折弯半径,减小折弯后扁管100的应力集中,避免扁管100与集流管之间焊缝撕裂,提高扁管100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这里需要理解的是,第一折弯段12和第二折弯段22的外侧指在折弯时相对拉伸的一侧,内侧指在折弯时相对挤压的一侧。
进一步地,如图1-图6所示,在正交于第一折弯段12和第二折弯段22的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内,在扁管100宽度方向上,扁管100的第一纵向侧103到第一折弯段12的与第一纵向侧103相邻一侧的外壁面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扁管100的第二纵向侧104到第一折弯段12的与第二纵向侧104相邻一侧的外壁面之间的最大距离和/或扁管100的第一纵向侧103到第二折弯段22的与第一纵向侧103相邻一侧的外壁面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扁管100的第二纵向侧104到第二折弯段22的与第二纵向侧104相邻一侧的外壁面之间的最大距离。这样可以利于扁管100偏心设置,进一步提高其可靠性。
具体而言,如图1-图3所示,所述第一长度大于等于第一纵向侧103位于第一集流管10内部分的长度,所述第二长度大于等于第二纵向侧104位于第一集流管10内的长度。这里需要理解的是,“位于第一集流管10内部分”是指位于第一集流管10外周面的内侧的部分的长度。这样可以使第一凹部110和第二凹部120抵接第一集流管10的壁或与第一集流管10的壁之间预留出用于焊接的缝隙。
所述第三长度大于等于第一纵向侧103位于第二集流管20内部分的长度,所述第四长度大于等于第二纵向侧104位于第二集流管20内的长度。这里需要理解的是,“位于第二集流管20内部分”是指位于第二集流管20外周面的内侧的部分的长度。这样可以使第二凹部130和第四凹部140抵接第二集流管20的壁或与第二集流管20的壁之间预留出用于焊接的缝隙。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1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6)

1.一种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具有沿该扁管的长度方向彼此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且所述扁管具有沿该扁管的宽度方向彼此相对的第一纵向侧和第二纵向侧,所述第一端的第一纵向侧设有第一凹部,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纵向侧设有第二凹部,所述第一凹部具有从所述第一端的端面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长度且具有从所述第一纵向侧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深度,所述第二凹部具有从所述第二端的端面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长度且具有从所述第二纵向侧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深度,其中所述第一长度与所述第二长度彼此不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的第一纵向侧设有第三凹部,所述第三凹部具有从所述第二端的端面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长度且具有从所述第一纵向侧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三深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第二端的第二纵向侧设有第四凹部,所述第四凹部具有从所述第二端的端面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四长度且具有从所述第二纵向侧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四深度,所述第一长度等于所述第三长度,所述第二长度等于所述第四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深度和所述第三深度相等,所述第二深度和所述第四深度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长度,所述第四长度大于所述第三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的第一端的第一纵向侧上设有第五凹部,在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五凹部与所述第一凹部之间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五凹部具有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五长度且具有从所述第一纵向侧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五深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长度、所述第五长度和所述第一凸起在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之和等于所述第二长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的第二端的第一纵向侧设有第六凹部,在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六凹部与所述第三凹部之间包括第二凸起,所述第六凹部具有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六长度且具有从所述第一纵向侧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六深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六长度、所述第三长度和所述第二凸起在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之和等于所述第四长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长度和所述第一长度之比为1-2.5。
11.一种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具有沿该扁管的长度方向彼此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且所述扁管具有沿该扁管的宽度方向彼此相对的第一纵向侧和第二纵向侧,所述第一纵向侧的第一端设有第一凹部,所述第一纵向侧的第二端设有第三凹部,所述第一凹部具有从所述第一端的端面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长度且具有从所述第一纵向侧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深度,所述第三凹部具有从所述第二端的端面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长度且具有从所述第一纵向侧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三深度,所述第一长度与所述第三长度彼此相等。
12.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包括沿第一集流管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开口;
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二集流管包括沿第二集流管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开口,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平行设置;
扁管,所述扁管为根据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扁管,所述扁管的第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开口与第一集流管相连,所述扁管的第二端穿过所述第二集流管的开口与第二集流管相连,
其中,在正交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的长度方向的横截面内,在所述扁管宽度方向上,所述扁管的第一纵向侧到所述第一集流管的与所述第一纵向侧相邻一侧的外壁面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扁管的第二纵向侧到所述第一集流管的与所述第二纵向侧相邻一侧的外壁面之间的最大距离和/或所述扁管的第一纵向侧到所述第二集流管的与所述第一纵向侧相邻一侧的外壁面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所述扁管的第二纵向侧到所述第二集流管的与所述第二纵向侧相邻一侧的外壁面之间的最大距离。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所述第二集流管为圆管,椭圆管或D型管。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一纵向侧设有第一凹部,所述第一端的第二纵向侧设有第二凹部,所述第一凹部具有从所述第一端的端面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长度且具有从所述第一纵向侧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深度,所述第二凹部具有从所述第二端的端面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长度且具有从所述第二纵向侧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深度,所述第二端的第一纵向侧设有第三凹部,所述第三凹部具有从所述第二端的端面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三长度且具有从所述第一纵向侧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三深度,所述第二端的第二纵向侧设有第四凹部,所述第四凹部具有从所述第二端的端面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第四长度且具有从所述第二纵向侧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四深度,所述第二长度大于所述第一长度,所述第四长度大于所述第三长度,所述第一深度和所述第三深度相等,所述第二深度和所述第四深度相等。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长度大于等于第一纵向侧位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内部分的长度,所述第二长度大于等于第二纵向侧位于所述第一集流管内的长度,所述第三长度大于等于第一纵向侧位于所述第二集流管内的长度,所述第四长度大于等于第二纵向侧位于所述第二集流管内的长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至少包括第一折弯段,所述扁管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折弯段上,所述第二集流管至少包括第二折弯段,所述扁管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二折弯段上,
其中,所述扁管的第二纵向侧较所述第一纵向侧靠近所述第一折弯段的外侧和/或所述扁管的第二纵向侧较所述第一纵向侧靠近所述第二折弯段的外侧。
CN201920440200.7U 2019-04-02 2019-04-02 扁管和具有其的换热器 Active CN2099104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40200.7U CN209910481U (zh) 2019-04-02 2019-04-02 扁管和具有其的换热器
US17/599,876 US20220196344A1 (en) 2019-04-02 2020-04-02 Flat tube and heat exchanger provided with same
PCT/CN2020/083012 WO2020200285A1 (zh) 2019-04-02 2020-04-02 扁管和具有其的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40200.7U CN209910481U (zh) 2019-04-02 2019-04-02 扁管和具有其的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10481U true CN209910481U (zh) 2020-01-07

Family

ID=69033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40200.7U Active CN209910481U (zh) 2019-04-02 2019-04-02 扁管和具有其的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1048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00285A1 (zh) * 2019-04-02 2020-10-08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扁管和具有其的换热器
CN111765797A (zh) * 2019-04-02 2020-10-13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扁管和具有其的换热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0200285A1 (zh) * 2019-04-02 2020-10-08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扁管和具有其的换热器
CN111765797A (zh) * 2019-04-02 2020-10-13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扁管和具有其的换热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41858B1 (en) Bended heat exchanger
JP4171760B2 (ja) 偏平管および偏平管の製造方法
EP2378232A2 (en) Bent micro-channel heat exchanger
CN106461356B (zh) 用于机动车换热器的封头
CN209910481U (zh) 扁管和具有其的换热器
US20060201665A1 (en) Heat exchanger tube having strengthening deformations
US9726439B2 (en) Tube and heat exchanger provided with tube
MXPA05005637A (es) Tubo resistente de ciclacion termica para junta de cabezal para intercambiadores de calor.
WO2015027680A1 (zh) 换热器
JP2009063228A (ja) 扁平状伝熱管
CN214582724U (zh) 换热管和具有该换热管的换热器
US20110303402A1 (en) Heater core
CN103673670A (zh) 热交换器
JP2017531149A (ja) 熱交換器用のヘッダプレート、ヘッダボックスおよび熱交換器
JPH10197190A (ja) 熱交換器のヘッダパイプ
CN210321335U (zh) 换热器
JP2013250018A (ja) 扁平状熱交換管
CN210268334U (zh) 换热器及其换热管
CN111765797A (zh) 扁管和具有其的换热器
CN218097305U (zh) 换热器
CN109595951B (zh) 一种换热装置
JPH0712772U (ja) 熱交換器の偏平チューブ
US20230332844A1 (en) Heat exchanger and processing method therefor
CN210602337U (zh) 换热器和具有它的热泵热水器系统
CN212362502U (zh) 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