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70535U - 一种纯电动轿车机舱布置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纯电动轿车机舱布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70535U
CN209870535U CN201920274967.7U CN201920274967U CN209870535U CN 209870535 U CN209870535 U CN 209870535U CN 201920274967 U CN201920274967 U CN 201920274967U CN 209870535 U CN209870535 U CN 2098705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ngitudinal beam
arrangement structure
bracket
pure electric
char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7496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尚明
张显波
李大鹏
张明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W Grou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W Group Corp filed Critical FAW Group Corp
Priority to CN20192027496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705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705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705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纯电动轿车机舱布置结构,包括:左纵梁、右纵梁、前横梁、前悬置、后悬置、电动水泵、热交换器、膨胀水箱、空调压缩机、驱动电机和减速器总成、集成DCDC的充电机、高压配电盒、低压蓄电池和真空罐,其中,前横梁分别与左纵梁和右纵梁连接,后悬置与前副车架连接,前悬置和所述右前悬置分别与所述前横梁连接,膨胀水箱、热交换器、空调压缩机、驱动电机和减速器总成、充电机、高压配电盒和低压蓄电池沿自右纵梁至左纵梁的方向依次布置;电动水泵布置在空调压缩机上方和充电机下方,真空罐布置在所述左纵梁上。本实用新型的纯电动轿车机舱布置结构可以与传统车共用以及可以避免管路和线束干涉混乱。

Description

一种纯电动轿车机舱布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舱布置结构,具体涉及一种纯电动轿车机舱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在现实社会中,汽车已经成为人类生产、生活必不可少的交通运输工具,但是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国际油价的上涨以及环保要求的提高,传统燃油汽车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限制。纯电动汽车以行驶过程中无污染物排放,对环境污染较小,并且电动汽车具有低噪声、低热辐射、易操纵等优点倍受人们的关注。新世纪随着国家纯电动汽车的政策扶植,纯电动汽车得到了迅猛发展。相比于燃油车,纯电动轿车没有发动机等部件,因此机舱布置与传统汽车有极大的不同。因此,如何设计一种纯电动轿车机舱,解决与传统车共用问题,并合理利用空间,避免管路和线束走向混乱,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与传统车共用和可以避免管路以及线束干涉混乱的纯电动轿车机舱布置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纯电动轿车机舱布置结构,包括:左纵梁、右纵梁、前横梁、左前悬置、右前悬置、后悬置、第一电动水泵、第二电动水泵、热交换器、膨胀水箱、空调压缩机、驱动电机和减速器总成、集成DCDC的充电机、高压配电盒、低压蓄电池和真空罐,其中,所述前横梁分别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连接,所述后悬置与前副车架连接,所述左前悬置和所述右前悬置分别与所述前横梁连接,所述膨胀水箱、所述热交换器、所述空调压缩机、所述驱动电机和减速器总成、所述集成DCDC的充电机、所述高压配电盒和所述低压蓄电池沿自右纵梁至左纵梁的方向依次布置,其中,所述驱动电机和减速器总成与所述左前悬置和所述后悬置连接,所述集成DCDC的充电机与所述驱动电机和减速器总成连接,所述高压配电盒与所述集成DCDC的充电机连接,所述空调压缩机与所述右前悬置连接,所述膨胀水箱和所述热交换器分别与所述右纵梁连接,所述低压蓄电池与所述左纵梁连接;所述第一电动水泵布置在所述空调压缩机上方并与所述空调压缩机连接,所述第二电动水泵布置在充电机下方并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真空罐布置在所述左纵梁上。
可选地,所述前横梁通过螺栓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连接。
可选地,所述左前悬置上设置有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上设置有动力总成吊装孔,以及用于固定动力总成线束的固定孔和螺柱。
可选地,所述右前悬置上设置有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上设置有动力总成吊装孔以及用于固定空调压缩机的螺孔。
可选地,所述后悬置上集成有连接支架,通过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前副车架连接,并且所述连接支架上设置有动力总成吊装孔。
可选地,所述集成DCDC的充电机通过充电机支架与所述驱动电机和减速器总成螺纹连接。
可选地,所述充电机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水管的螺柱和圆孔,以及用于固定高压线和低压线的圆孔。
可选地,所述低压蓄电池安装在蓄电池托盘上,所述蓄电池托盘通过蓄电池支架固定在所述左纵梁上。
可选地,所述空调压缩机通过空调压缩机支架与所述右前悬置连接,所述第一电动水泵布置在所述空调压缩机支架上。
可选地,所述热交换器通过设置在所述右纵梁上的热交换器固定支架与所述右纵梁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纯电动轿车机舱布置结构,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将充电机、高压配电盒、水泵、电机控制器、空调压缩机等部件固定在动力总成上,相比于现有的将充电机、高压配电盒、水泵、电机控制器等部件固定在桁架上,优点在于,取消桁架后重量减小,有利于整车轻量化;充电机、高压配电盒、水泵等与动力总成先分装后进行总装,减小了总装工作量,提高了整车装配效率。
(2)将后悬置固定在传统前副车架上,左右悬置固定在一个新增的前横梁上,该前横梁固定在车身纵梁上,相比于现有的将动力总成悬置固定在横梁或独立副车架或桁架结构,优点在于,借用了传统前副车架,可以降低成本;此外,前横梁高度可以通过调整纵梁上的前横梁支架实现,可以满足不同纵梁高度的车型。
(3)由于空调压缩机与右前悬置连接,热交换器与右纵梁连接,从而可将空调系统相关零件集中布置在右纵梁区域;此外,由于电动水泵布置在驱动电机区域,这样可使得电机冷却系统相关零件集中布置在电机左前区域,电动水泵布置在右前区域,这样可使得电池冷却系统相关零件集中布置在右纵梁内侧,优点在于,可以减少管路交叉,避免管路干涉。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机舱布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悬置前横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前悬置带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前悬置带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后悬置带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充电机的集成DCDC的结构示意图;
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低压蓄电池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蓄电池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压缩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器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右纵梁;2-第一电动水泵;3-热交换器;4-膨胀水箱;5-空调压缩机;
6-空调压缩机支架;7-驱动电机和减速器总成;8-充电机集成DCDC;
9-高压配电盒;10-后悬置;11-低压蓄电池;12-真空罐;
14-左前悬置;15-第二电动水泵;16-悬置前横梁;
17-右前悬置;18-螺栓;19、20-定位孔;21、22-前横梁固定支架;
23-动力总成吊装孔;24-固定孔;25-螺柱;26-动力总成吊装孔;
27-空调压缩机固定螺孔;28-动力总成吊装孔;29-充电机支架;
30、31-螺柱;32-36:固定孔;37-蓄电池托盘;38-第一蓄电池支架;
39-第二蓄电池支架;40-第一电动水泵水泵第一固定点;
41-第一电动水泵水泵第二固定点;42-空调压缩机第一固定点;
43-空调压缩机第二固定点;44-空调压缩机第三固定点;
45-空调压缩机支架第一固定点;46-空调压缩机支架第二固定点;
47-空调压缩机支架第三固定点;48-热交换器固定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机舱布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悬置前横梁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前悬置带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前悬置带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后悬置带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充电机的集成DCDC的结构示意图;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低压蓄电池的布置结构示意图;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蓄电池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压缩机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器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纯电动轿车机舱布置结构,包括:左纵梁13、右纵梁1、前横梁16、左前悬置14、右前悬置17、后悬置10、第一电动水泵2、第二电动水泵15、热交换器3、膨胀水箱4、空调压缩机5、驱动电机和减速器总成7、集成DCDC的充电机8、高压配电盒9、低压蓄电池11和真空罐12。其中,所述前横梁16分别与所述左纵梁13和所述右纵梁1连接,所述后悬置10与前副车架连接,所述左前悬置14和所述右前悬置17分别与所述前横梁16连接,所述膨胀水箱4、所述热交换器3、所述空调压缩机5、所述驱动电机和减速器总成7、所述集成DCDC的充电机8、所述高压配电盒9和所述低压蓄电池11沿自右纵梁1至左纵梁13的方向依次布置,其中,所述驱动电机和减速器总成7与所述左前悬置14和所述后悬置10连接,所述集成DCDC的充电机8与所述驱动电机和减速器总成7连接,所述高压配电盒9与所述集成DCDC的充电机8连接,所述空调压缩机5与所述右前悬置17连接,所述膨胀水箱4和所述热交换器3分别与所述右纵梁1连接,所述低压蓄电池11与所述左纵梁13连接;所述第一电动水泵2布置在所述空调压缩机5上方并与所述空调压缩机5连接,所述第二电动水泵15布置在充电机8下方并与驱动电机及减速器总成7连接,所述真空罐12布置在所述左纵梁13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驱动电机和减速器总成7和集成DCDC的充电机8可为现有的结构,为避免赘述,在此省略对它们的详细介绍。
如图2所示,所述前横梁16可通过螺栓与所述左纵梁13和所述右纵梁1连接,具体可通过4个螺栓18(左端2个螺栓和右端2个螺栓)分别与所述左纵梁13和所述右纵梁1连接。此外,前横梁16在中间位置设置有2个定位孔19和20,用于前横梁16定位,定位孔的位置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右纵梁1和左纵梁13分别焊接有前横梁固定支架21和22,前横梁16的一端通过一个螺栓18连接到前横梁固定支架21,通过另一个螺栓18直接连接到右纵梁1,从而实现与右纵梁1的固定,另一端通过一个螺栓18连接到前横梁固定支架22,通过另一个螺栓18直接连接到左纵梁13,从而实现与左纵梁13的固定。前横梁固定支架21和22可为几字型板状结构,两端焊接在相应的纵梁上,这两个支架的高度可以根据驱动电机和减速器总成7的需要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车型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左前悬置14和右前悬置17可通过螺栓固定到前横梁16上,如图2所示,左前悬置14和右前悬置17可各通过两个螺栓固定到前横梁16上。左前悬置14上设置有连接支架,用于与动力总成连接。如图3所示,所述左前悬置14的连接支架上设置有动力总成吊装孔23,用于吊装设备吊装动力总成时使用;以及设置有用于固定动力总成线束的固定孔24和螺柱25,固定孔24可为圆孔。动力总成线束通过自带的卡扣和卡夹分别与固定孔24和螺柱25卡接配合在一起,而实现在左前悬置14的固定。右前悬置17上设置有连接支架,用于与动力总成和空调压缩机连接连接。如图4所示,所述右前悬置17的连接支架上设置有动力总成吊装孔26以及用于固定空调压缩机的螺孔27。动力总成吊装孔26用于吊装设备吊装动力总成时使用,螺孔27用于与空调压缩机支架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动力总成可为现有的结构,为避免赘述,在此省略对此的详细介绍。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后悬置10上集成有连接支架,该连接支架可通过螺栓与前副车架连接,从而实现后悬置10与前副车架的连接固定。如图5所示,后悬置10的连接支架上设置有动力总成吊装孔28,用于吊装设备吊装动力总成时使用。
如图6所示,所述集成DCDC的充电机8通过充电机支架29与所述驱动电机和减速器总成7螺纹连接。具体地,所述充电机支架29通过螺栓螺接在驱动电机和减速器总成7上,所述集成DCDC的充电机8通过螺栓螺接在充电机支架29上。
在本实用新型一个示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充电机支架29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水管的螺柱和圆孔,以及用于固定高压线和低压线的圆孔。具体地,充电机支架29在一端焊接有两个固定水管用螺柱30和31,五个固定孔32-36,包括三个固定水管的圆孔32、33和34,一个固定高压线的长圆孔35,一个固定低压线的圆孔36。其中,螺柱30和螺柱31配合螺母固定金属水管,圆孔32、33和34与塑胶水管上的卡夹相配合固定塑胶水管,长圆孔35与高压线上的卡扣相卡接来固定高压线,圆孔36与低压线上的卡扣相卡接来固定低压线。在实际使用中,充电机支架29可根据实际固定需求来进行设置,可增加其他需要的结构特征。
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低压蓄电池11安装在蓄电池托盘37上,所述蓄电池托盘37通过蓄电池支架38和39固定在所述左纵梁13上。具体地,低压蓄电池11通过压板压装在蓄电池托盘37上,蓄电池托盘37通过螺栓螺接在蓄电池支架38和39上,蓄电池支架38和39通过螺栓螺接在左纵梁13上的焊接螺母上,从而实现蓄电池支架与左纵梁13的固定。蓄电池支架38和39的高度可根据需求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车型的蓄电池固定。
如图10所示,所述空调压缩机5通过空调压缩机支架与所述右前悬置17连接,所述第一电动水泵2布置在所述空调压缩机支架上。具体地,所述空调压缩机支架形成有水泵第一固定点40和水泵第二固定点41、空调压缩机第一固定点42、空调压缩机第二固定点43、空调压缩机第三固定点44、空调压缩机支架第一固定点45、空调压缩机支架第二固定点46和空调压缩机支架第三固定点47,在一个示例中,这些固定点可都为螺孔形式。第一电动水泵2上设置有连接支架,该连接支架通过螺栓与螺孔40和41相配合,实现第一电动水泵2的固定,这两个固定点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空调压缩机第一固定点42、空调压缩机第二固定点43、空调压缩机第三固定点44用于固定空调压缩机5,这些固定点的位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空调压缩机支架第一固定点45、空调压缩机支架第二固定点46和空调压缩机支架第三固定点47用于将空调压缩机支架固定到右前悬置17上。
此外,第二电动水泵15上设置有连接支架,该连接支架通过螺栓与驱动电机连接。膨胀水箱4可通过螺栓固定在右纵梁1上,右纵梁1上设置有带焊接螺母的连接支架,该螺母与螺栓相配合实现膨胀水箱4和右纵梁1的固定连接。真空罐12可通过螺栓固定在带有焊接螺母的支架上,该支架再与左纵梁13连接,左纵梁13上设置与焊接螺母相适配的焊接螺柱。
如图11所示,所述热交换器3通过设置在所述右纵梁1上的热交换器固定支架48与所述右纵梁1连接。具体地,所述右纵梁1上焊接热交换器固定支架48,热交换器3固定在热交换器固定支架48上。所述热交换器固定支架48上固定点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可以增加线束固定孔等特征。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纯电动轿车机舱布置结构,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将充电机、高压配电盒、水泵、电机控制器、空调压缩机等部件固定在动力总成上,相比于现有的将充电机、高压配电盒、水泵、电机控制器等部件固定在桁架上,优点在于,取消桁架后重量减小,有利于整车轻量化;充电机、高压配电盒、水泵等与动力总成先分装后进行总装,减小了总装工作量,提高了整车装配效率。
(2)将后悬置固定在传统前副车架上,左右悬置固定在一个新增的前横梁上,该前横梁固定在车身纵梁上,相比于现有的将动力总成悬置固定在横梁或独立副车架或桁架结构,优点在于,借用了传统前副车架,可以降低成本;此外,前横梁高度可以通过调整纵梁上的前横梁支架实现,可以满足不同纵梁高度的车型。
(3)由于空调压缩机与右前悬置连接,热交换器与右纵梁连接,从而可将空调系统相关零件集中布置在右纵梁区域;此外,由于电动水泵布置在驱动电机区域,这样可使得电机冷却系统相关零件集中布置在电机左前区域,电动水泵布置在右前悬置区域,这样可使得电池冷却系统相关零件集中布置在右纵梁内侧区域,优点在于,可以减少管路交叉,避免管路干涉。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纯电动轿车机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左纵梁、右纵梁、前横梁、左前悬置、右前悬置、后悬置、第一电动水泵、第二电动水泵、热交换器、膨胀水箱、空调压缩机、驱动电机和减速器总成、集成DCDC的充电机、高压配电盒、低压蓄电池和真空罐,其中,所述前横梁分别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连接,所述后悬置与前副车架连接,所述左前悬置和所述右前悬置分别与所述前横梁连接,
所述膨胀水箱、所述热交换器、所述空调压缩机、所述驱动电机和减速器总成、所述集成DCDC的充电机、所述高压配电盒和所述低压蓄电池沿自右纵梁至左纵梁的方向依次布置,其中,所述驱动电机和减速器总成与所述左前悬置和所述后悬置连接,所述集成DCDC的充电机与所述驱动电机和减速器总成连接,所述高压配电盒与所述集成DCDC的充电机连接,所述空调压缩机与所述右前悬置连接,所述膨胀水箱和所述热交换器分别与所述右纵梁连接,所述低压蓄电池与所述左纵梁连接;
所述第一电动水泵布置在所述空调压缩机上方并与所述空调压缩机连接,所述第二电动水泵布置在充电机下方并与驱动电机连接,所述真空罐布置在所述左纵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电动轿车机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通过螺栓与所述左纵梁和所述右纵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电动轿车机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前悬置上设置有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上设置有动力总成吊装孔,以及用于固定动力总成线束的固定孔和螺柱。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电动轿车机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右前悬置上设置有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上设置有动力总成吊装孔以及用于固定空调压缩机的螺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电动轿车机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置上集成有连接支架,通过所述连接支架与所述前副车架连接,并且所述连接支架上设置有动力总成吊装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电动轿车机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成DCDC的充电机通过充电机支架与所述驱动电机和减速器总成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纯电动轿车机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机支架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水管的螺柱和圆孔,以及用于固定高压线和低压线的圆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电动轿车机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蓄电池安装在蓄电池托盘上,所述蓄电池托盘通过蓄电池支架固定在所述左纵梁上。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纯电动轿车机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压缩机通过空调压缩机支架与所述右前悬置连接,所述第一电动水泵布置在所述空调压缩机支架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纯电动轿车机舱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通过设置在所述右纵梁上的热交换器固定支架与所述右纵梁连接。
CN201920274967.7U 2019-03-05 2019-03-05 一种纯电动轿车机舱布置结构 Active CN2098705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74967.7U CN209870535U (zh) 2019-03-05 2019-03-05 一种纯电动轿车机舱布置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74967.7U CN209870535U (zh) 2019-03-05 2019-03-05 一种纯电动轿车机舱布置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70535U true CN209870535U (zh) 2019-12-31

Family

ID=68953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74967.7U Active CN209870535U (zh) 2019-03-05 2019-03-05 一种纯电动轿车机舱布置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7053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11021A (zh) * 2019-03-05 2019-06-21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纯电动轿车机舱布置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11021A (zh) * 2019-03-05 2019-06-21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纯电动轿车机舱布置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87920B (zh) 一种氢燃料牵引车的底盘布置结构及氢燃料牵引车
CN201736783U (zh) 一种电动车的动力系统安装支架总成
CN210338042U (zh) 一种四轮转向电动汽车车架结构
CN209870535U (zh) 一种纯电动轿车机舱布置结构
CN211809101U (zh) 燃料电池物流车的底盘结构
CN113635973A (zh) 一种桁架式车架燃料电池载货汽车布置方案
CN111634248A (zh) 用于安装电动汽车动力总成各零部件的悬置结构及装置
CN109911021A (zh) 一种纯电动轿车机舱布置结构
CN102180084A (zh) 电动汽车机舱总体辅助系统安装结构
CN109109642A (zh) 一种电动车
JP2009023528A (ja) 電動車両
CN111660791A (zh) 一种新能源客车顶置固定电池基座
CN216443673U (zh) 一种纯电动车三段式车架
CN107139708A (zh) 用于布置电动车辆动力部件的车舱和车舱组装方法
CN114750829B (zh) 一种底盘架构、底盘平台及电动车辆
CN115366647A (zh) 一种电动重卡车用动力系统
CN107600187B (zh) 层叠组装式机舱平台支架
CN200995631Y (zh) 电车双滑筒卧式双极受电装置
CN212386293U (zh) 一种新能源客车顶置固定电池基座
CN211000893U (zh) 一种能实现大功率充电的动力系统
CN209305321U (zh) 一种电动车
CN212980355U (zh) 一种汽车的机舱横梁和车辆
CN111469648A (zh) 一种低地板纯电动客车
CN219467520U (zh) 一种增程电动牵引车整车布置结构
CN219948111U (zh) 一种电动汽车驾驶室下方组合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