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63258U - 一种排渣均匀的榨汁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排渣均匀的榨汁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63258U
CN209863258U CN201920148367.6U CN201920148367U CN209863258U CN 209863258 U CN209863258 U CN 209863258U CN 201920148367 U CN201920148367 U CN 201920148367U CN 209863258 U CN209863258 U CN 2098632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cing side
spiral
short
long
scr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4836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旭宁
张玉印
刘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oyou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4836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632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632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632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渣均匀的榨汁机,包括机座、集汁腔、设置在集汁腔内的螺杆,螺杆从上至下依次为破碎段、研磨段,在螺杆的表面设有若干长螺旋,在螺杆的研磨段设有位于相邻的长螺旋之间的短螺旋,研磨段下端长、短螺旋之间的周向空隙形成出渣口,短螺旋的迎料侧面与长螺旋的背料侧面之间的出渣口宽度为L1,短螺旋的背料侧面与长螺旋的迎料侧面之间的出渣口宽度为L2,短螺旋的迎料侧面由上至下依次包括上迎料侧面和下迎料侧面,下迎料侧面的螺旋升角大于上迎料侧面的螺旋升角,并且L1<L2。本实用新型可有效地平衡螺杆短螺旋迎料侧和背料侧的排渣速度,进而使短螺旋和长螺旋的迎料侧面的磨损保持平衡,以提高螺杆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排渣均匀的榨汁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加工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排渣均匀的榨汁机。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榨汁机不断涌现,成为养身人士的新宠。现有的立式榨汁机通常包括内部设有电机的机座、与机座连接的集汁腔、纵向设置在集汁腔内的螺杆、设置在集汁腔上部开口处的上盖,上盖上设有进料筒,螺杆的上部为螺旋高度较高的破碎段,从而在螺杆和集汁腔之间形成较大的容纳空隙;螺杆的下部为螺旋高度较低的研磨段,从而在螺杆和集汁腔之间形成较小的容纳空隙。需要榨汁时,先将需要榨汁的水果、蔬菜切成块状,然后将块状的物料通过进料筒放进集汁腔内,启动电机,从而带动螺杆转动,破碎段较高的螺旋即可将块状的果蔬物料逐渐剪切呈较小的碎块并进入上部较大的容纳空隙内。在螺旋的轴向推送作用下,物料逐渐向下移动至容纳空隙较小的研磨段,此时的果蔬物料受到挤压而形成果蔬汁以及相应的残渣,其中的果蔬汁从集汁腔下部的出汁口向外流出,残渣则从集汁腔下部的出渣口向外排出。
由于破碎段的螺旋主要起到切割、破碎物料的作用,并且此时的物料外形尺寸较大,相应地需要较大的容纳空隙;而研磨段的螺旋主要启动挤压、研磨的作用,并且此时的物料外形尺寸较小,相应地需要较小的容纳空隙。因此,为了提高榨汁效率,现有的榨汁机螺杆会设置2条以上的长螺旋和短螺旋,长、短螺旋在螺杆的周向上依次间隔地均匀分布,其中的长螺旋自破碎段一直向下延伸至研磨段,而短螺旋则仅仅设置在研磨段。也就是说,破碎段的螺旋较少,而研磨段的螺旋较多,从而可有效地提升挤压和研磨效率,并相应地降低每条螺旋的负载。
可以理解的是,螺杆在转动榨汁时,螺旋靠近研磨段一侧的一个侧面对物料起到推送挤压作用,该侧面为迎料侧面;相反地,螺旋上与迎料侧面相背的一个侧面为背料侧面,在榨汁时,背料侧面对物料不起推送挤压作用。如说明书附图6所示,短螺旋34的迎料侧面和相邻的长螺旋33的背料侧面之间、短螺旋的背料侧面和相邻的长螺旋的迎料侧面之间的空隙分别构成呈直角梯形的第一排渣通道4和第二排渣通道5。为了方便加工制造,第一排渣通道和第二排渣通道的宽度被设置成相同,由于第一排渣通道的有效长度要明显地小于第二排渣通道的有效长度。因此,第一排渣通道排渣所受到的阻力会小于第二排渣通道排渣所受到的阻力。这样,从第一排渣通道排出的残渣会明显地多于从第二排渣通道排出的残渣,相应地,短螺旋的迎料侧面会比研磨段的长螺旋的迎料侧面形成更大的磨损,导致长、短螺旋之间的偏磨现象,进而使螺杆无法充分地发挥各部分的作用,影响螺杆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渣均匀的榨汁机,可有效地平衡螺杆短螺旋迎料侧和背料侧的排渣速度,进而使短螺旋和长螺旋的迎料侧面的磨损保持平衡,以提高螺杆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排渣均匀的榨汁机,包括机座、与机座连接的集汁腔、纵向设置在集汁腔内的螺杆,所述螺杆从上至下依次为破碎段、研磨段,在螺杆的表面设有若干由破碎段延伸至研磨段下端的长螺旋,在螺杆的研磨段设有位于相邻的长螺旋之间的短螺旋,所述长、短螺旋在螺杆的周向上均匀分布,所述长、短螺旋上用于推送物料的一侧为迎料侧面,相背的另一侧为背料侧面,研磨段下端长、短螺旋之间的周向空隙形成出渣口,所述短螺旋的迎料侧面与长螺旋的背料侧面之间的出渣口宽度为L1,短螺旋的背料侧面与长螺旋的迎料侧面之间的出渣口宽度为L2,所述短螺旋的迎料侧面由上至下依次包括上迎料侧面和下迎料侧面,所述下迎料侧面的螺旋升角大于上迎料侧面的螺旋升角,并且L1<L2
本实用新型将短螺旋的迎料侧面设置成由上至下的上迎料侧面和下迎料侧面连接而成,并且下迎料侧面的螺旋升角大于上迎料侧面的螺旋升角。这样,在下迎料侧面和上迎料侧面的连接处会形成内凹的拐角,一方面使短螺旋的迎料侧的排渣通道面积变小,另一方面使短螺旋迎料侧的出渣口宽度会小于短螺旋背料侧的出渣口宽度,进而可平衡短螺旋的迎料侧排渣通道和背料侧排渣通道的排渣速度,以实现长、短螺旋迎料侧面磨损的一致性,有利于充分发挥螺杆上长、短螺旋的榨汁功能和效果,延长螺杆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的是,我们可通过合理地设置下迎料侧面的螺旋升角、以及短螺旋背料侧的出渣口宽度和迎料侧的出渣口宽度之间的差值,方便地调节短螺旋迎料侧排渣通道的排渣速度,进而实现短螺旋迎料侧排渣通道和背料侧排渣通道排渣速度的均衡一致。
作为优选,所述短螺旋的首尾端在螺杆的周向上所对应的相位角为γ,并且70°≤γ≤150°。
通过合理地控制短螺旋的首尾端在螺杆的周向上所对应的相位角γ,既可确保果蔬物料的充分研磨,有利于提高出汁率,又可避免果蔬物料的过度挤压,从而有利于提高榨汁效率,减少螺杆的磨损。当γ<70°时,会造成果蔬物料研磨不充分,从而降低出汁率;当γ>150°时,则会造成果蔬物料的过度挤压和研磨,既降低榨汁效率,又增加螺杆的磨损。
作为优选,所述长螺旋的迎料侧面由上至下依次包括主迎料侧面和副迎料侧面,所述副迎料侧面的螺旋升角大于主迎料侧面的螺旋升角。
在本方案中,我们将长螺旋的迎料侧面设置成的主迎料侧面和副迎料侧面,并且使副迎料侧面的螺旋升角大于主迎料侧面的螺旋升角。和短螺旋相类似地,在主迎料侧面和副迎料侧面的交界处会形成内凹的拐角,进而可调节短螺旋的背料侧出渣口宽度。也就是说,我们可通过同时调节短螺旋的迎料侧和背料侧出渣口宽度,快捷方便地调节短螺旋迎料侧和背料侧排渣通道的排渣速度,确保两侧排渣通道排渣速度的均衡一致,进而实现长、短螺旋迎料侧面磨损的均衡一致。
作为优选,所述下迎料侧面的螺旋升角为β,副迎料侧面的螺旋升角为θ,并且β>θ。
由于下迎料侧面的螺旋升角β大于副迎料侧面的螺旋升角θ,因此,可确保短螺旋的迎料侧出渣口宽度小于背料侧出渣口宽度,以实现短螺旋迎料侧和背料侧排渣通道排渣速度的均衡一致。
作为优选,所述上迎料侧面和主迎料侧面的螺旋升角均为α,并且20.8°≤α≤38.6°。
我们将短螺旋的上迎料侧面和长螺旋的主迎料侧面的螺旋升角α保持相同,既可简化螺杆的加工制造,又可使短螺旋迎料侧和背料侧排渣通道的宽度包括不变,进而使排渣通道内各处的排渣速度保持一致。另外,合理的螺旋升角α使螺杆对果蔬物料既可形成足够的向下推送的作用力和推送速度,以确保榨汁速度和效率,又有利于对果蔬物料形成足够的挤压研磨,以尽量提高出汁率,同时可减小短螺旋迎料侧和背料侧排渣通道的面积差,将短螺旋的偏磨效应降至最小。当α<20.8°时,会减小短螺旋对果蔬残渣的挤压作用和向下推送的作用力;α>38.6°时,则会显著地增加短螺旋迎料侧和背料侧排渣通道的面积差,进而扩大短螺旋的偏磨效应。
作为优选, 40°≤β≤75°。
通过合理地控制下迎料侧面的螺旋升角β,既可有效地平衡短螺旋迎料侧通道和背料侧通道的排渣速度,以消除短螺旋的偏磨效应,又可减小对短螺旋迎料侧排渣速度的影响,有利于降低螺杆以及电机的负载。当β<40°时,不利于平衡短螺旋迎料侧通道和背料侧通道的排渣速度,难以有效地消除短螺旋的偏磨效应;当β>75°时,会显著地缩小短螺旋迎料侧的出渣口宽度,从而增加螺杆以及电机的负载,并降低螺杆的整体排渣速度。
作为优选,与下迎料侧面和副迎料侧面对应的螺旋宽度均从上至下逐渐增大。
可以理解的是,当下迎料侧面的螺旋升角大于上迎料侧面的螺旋升角时,和下迎料侧面对应的螺旋宽度从上至下逐渐增大;与此同理,当副迎料侧面的螺旋升角大于主迎料侧面的螺旋升角时,和副迎料侧面对应的螺旋宽度从上至下逐渐增大。也就是说,在本方案中,我们通过同时控制下迎料侧面、副迎料侧面对应的螺旋宽度,以方便地调节段螺旋迎料侧、背料侧的出渣口宽度,达到平衡短螺旋迎料侧、背料侧排渣速度的目的。特别是,下迎料侧面、副迎料侧面对应的螺旋宽度均从上至下逐渐增大,也就是说,下迎料侧面和上迎料侧面之间、以及副迎料侧面和主迎料侧面之间均形成顺滑的过渡连接,从而可避免因螺旋升角的突变带来的排渣速度的突变,有利于实现排渣速度、出汁率、螺杆负载之间的平衡。
作为优选,所述下迎料侧面为内凹弧面,下迎料侧面和上迎料侧面顺滑连接。
由于下迎料侧面为内凹弧面,一方面可使下迎料侧面和上迎料侧面之间实现顺滑的过渡连接,另一方面,可使下迎料侧面上各点的螺旋升角从上至小逐渐增大。也就是说,在相同的短螺旋迎料侧出渣口宽度下,可尽量增加短螺旋迎料侧排渣通道的总体面积。这样,即可使短螺旋迎料侧和背料侧的排渣速度保持均衡一致,又可最大限度较小短螺旋迎料侧排渣通道的排渣负载。
作为优选,所述下迎料侧面、副迎料侧面在螺杆轴向上的高度均为h,所述短螺旋在螺杆轴向上的高度为H,并且0.5≤h/H≤0.7。
我们使下迎料侧面、副迎料侧面在螺杆轴向上的高度保持相同,从而可通过调整下迎料侧面、副迎料侧面的螺旋升角方便地控制短螺旋迎料侧和背料侧的排渣速度。可以理解的是,下迎料侧面在螺杆轴向上的高度h、以及下迎料侧面的螺旋升角同时起到调节出渣口宽度的作用。因此,我们可通过合理地设置下迎料侧面在螺杆轴向上的高度与短螺旋在螺杆轴向上的高度之间的比值,既有效地调节短螺旋迎料侧出渣口宽度,又可尽量增加短螺旋迎料侧排渣通道的总体面积,并避免下迎料侧面和上迎料侧面之间螺旋升角的突变,消除短螺旋迎料侧排渣通道在上、下迎料侧面交界处的排渣速度突变。
作为优选,所述长螺旋在靠近研磨段处设有调压缺口。
当果蔬物料被挤压推送的调压缺口处时,果蔬物料的压力会瞬间下降。这样,当出渣口出现堵塞、排渣不畅时,残渣可通过调压缺口释放压力,避免螺杆负载的急剧上升,有利于保证螺杆和电机的正常工作,并延长使用寿命。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可有效地平衡螺杆短螺旋迎料侧和背料侧的排渣速度,进而使短螺旋和长螺旋的迎料侧面的磨损保持平衡,以提高螺杆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螺杆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螺杆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螺杆的局部横截面视图。
图5是螺杆研磨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现有螺杆在研磨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座 2、集汁腔 3、螺杆 31、破碎段 32、研磨段 33、长螺旋 331、迎料侧面 332、背料侧面 333、主迎料侧面 334、副迎料侧面 335、调压缺口 34、短螺旋 341、上迎料侧面 342、下迎料侧面 4、第一排渣通道 5、第二排渣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排渣均匀的榨汁机,包括机座1、与机座连接的集汁腔2、纵向设置在集汁腔内的螺杆3,螺杆从上至下依次为破碎段31、研磨段32,在螺杆的表面设置若干条由破碎段延伸至研磨段下端的长螺旋33,在螺杆的研磨段则设置位于相邻的长螺旋之间的短螺旋34。优选地,长、短螺旋在螺杆的周向上均匀地依次间隔分布,以方便螺杆的加工制造。也就是说,长、短螺旋的数量相等,并且长、短螺旋之间的间隙所对应的圆心角相等。
此外,长、短螺旋上用于推送果蔬物料的一侧为迎料侧面331,相背的另一侧为背料侧面332,也就是说,螺杆正向转动时,长、短螺旋上位于转动方向前侧的为迎料侧面,位于转动方向后侧的为背料侧面。为便于描述,如图6所示,我们将短螺旋的迎料侧面与相邻的前一条长螺旋的背料侧面之间的排渣通道称为第一排渣通道4,将短螺旋的背料侧面与相邻的后一条长螺旋的迎料侧面之间的排渣通道称为第二排渣通道5。
在研磨段下端,长、短螺旋之间在周向上的空隙即形成出渣口,其中短螺旋的迎料侧面与相邻的前一条长螺旋的背料侧面之间的出渣口宽度为L1,短螺旋的背料侧面与相邻的后一条长螺旋的迎料侧面之间的出渣口宽度为L2。另外,短螺旋的迎料侧面由上至下依次包括上迎料侧面341和下迎料侧面342,并且下迎料侧面的螺旋升角大于上迎料侧面的螺旋升角,从而在下迎料侧面和上迎料侧面的交界处形成内凹的拐角,也就是说,此时下迎料侧面对应的短螺旋在周向上的宽度从上至下逐渐增大,从而使L1<L2。一方面使短螺旋的第一排渣通道宽度变小,从而增大排渣阻力,降低排渣速度,进而可平衡短螺旋的第一排渣通道和第二排渣通道的排渣速度,以实现长、短螺旋迎料侧面磨损的一致性,有利于充分发挥螺杆上长、短螺旋的榨汁功能和效果,延长螺杆的使用寿命。
可以理解的是,我们可针对不同型号、规格的榨汁机合理地设置下迎料侧面的螺旋升角、以及短螺旋背料侧的出渣口宽度和迎料侧的出渣口宽度之间的差值,方便地调节第一排渣通道的排渣速度,进而实现短螺旋第一排渣通道和第二排渣通道排渣速度的均衡一致。
由于短螺旋的作用在于对果蔬物料进行挤压研磨,以榨出果蔬汁液,因此,如图4所示,我们可控制短螺旋的长度,使短螺旋的首尾端在螺杆的周向上所对应的相位角γ控制在如下范围:70°≤γ≤150°,既可确保果蔬物料在研磨段的充分研磨,有利于提高出汁率,又可避免果蔬物料的过度挤压,从而有利于提高榨汁效率,减小螺杆和电机的负载。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长螺旋的迎料侧面由上至下依次包括主迎料侧面333和副迎料侧面334,并且副迎料侧面的螺旋升角大于主迎料侧面的螺旋升角,从而在主迎料侧面和副迎料侧面的交界处形成内凹的拐角,此时副迎料侧面对应的螺旋宽度从上至下逐渐增大,进而可调节短螺旋的背料侧出渣口宽度,方便地调节短螺旋第一、第二排渣通道的排渣速度,确保第一、第二排渣通道排渣速度的均衡一致,进而实现长、短螺旋迎料侧面磨损的均衡一致。
优选地,我们可使长螺旋的主迎料侧面的螺旋升角为α,短螺旋的上迎料侧面的螺旋升角同样为α,从而使上迎料侧面和主迎料侧面的螺旋升角保持相同,以简化螺杆的加工制造,并且短螺旋第一、第二排渣通道的宽度包括不变,有利于第一、第二排渣通道内各处的排渣速度保持一致。
进一步地,上迎料侧面和主迎料侧面的螺旋升角α可控制在如下范围:20.8°≤α≤38.6°,以便使螺杆对果蔬物料可形成足够的向下推送的作用力和推送速度,进而确保榨汁速度和效率,又有利于对果蔬物料形成足够的挤压研磨,以尽量提高出汁率,同时可减小短螺第一、第二排渣通道的面积差,将短螺旋的偏磨效应降至最小。
还有,如图5所示,我们将下迎料侧面的螺旋升角设为β,将副迎料侧面的螺旋升角设为θ,并且使β>θ,确保短螺旋的迎料侧出渣口宽度小于背料侧出渣口宽度、以实现第一、第二排渣通道排渣速度的均衡一致。
优选地,下迎料侧面的螺旋升角β可控制在如下范围:40°≤β≤75°,既可有效地平衡短螺旋第一排渣通道和第二排渣通道的排渣速度,以消除短螺旋的偏磨效应,又可减小对短螺旋第一排渣通道的排渣速度的影响,有利于降低螺杆以及电机的负载。
为了尽量减小螺杆和电机的负载,我们可将下迎料侧面设置为内凹弧面,从而使下迎料侧面和上迎料侧面顺滑连接,此时下迎料侧面上各点的螺旋升角从上至小逐渐增大。也就是说,在相同的短螺旋迎料侧出渣口宽度下,可尽量增加短螺旋第一排渣通道的总体面积,果蔬物料在第一排渣通道内的阻力是逐渐增加的,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减小短螺旋第一排渣通道的排渣负载,降低短螺旋在下迎料侧面部分的磨损。
需要说明的是,长螺旋的副迎料侧面也可设置为内凹弧面,从而使副迎料侧面和主迎料侧面顺滑连接。也就是说,我们主要控制出渣口宽度L1和L2,以平衡第一、第二排渣通道的出渣速度,并尽量少增加螺杆和电机的负载。
为了方便螺杆的制造和出渣口宽度的控制,我们可将下迎料侧面在螺杆轴向上的高度设置为h,将副迎料侧面在螺杆轴向上的高度设置成相同的h,以便通过调整下迎料侧面、副迎料侧面的螺旋升角方便地控制第一、第二排渣通道的排渣速度。此外,短螺旋在螺杆轴向上的高度设置为H,并且0.5≤h/H≤0.7,既有效地调节短螺旋迎料侧出渣口宽度,又可尽量减少对第一排渣通道总体面积的影响,避免使螺杆和电机的负载过度增加,消除下迎料侧面和上迎料侧面之间螺旋升角的突变,使第一排渣通道在上、下迎料侧面交界处的排渣速度保持平稳变化。
最后,如图3所示,我们可在长螺旋上靠近研磨段处设置调压缺口335。当果蔬物料被挤压推送到调压缺口处时,果蔬物料的压力会瞬间下降。这样,当出渣口出现堵塞、排渣不畅时,残渣可通过调压缺口释放压力并后移,进而避免螺杆负载的急剧上升,有利于保证螺杆和电机的正常工作,并延长使用寿命。
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排渣均匀的榨汁机,包括机座、与机座连接的集汁腔、纵向设置在集汁腔内的螺杆,所述螺杆从上至下依次为破碎段、研磨段,在螺杆的表面设有若干由破碎段延伸至研磨段下端的长螺旋,在螺杆的研磨段设有位于相邻的长螺旋之间的短螺旋,其特征是,所述长、短螺旋在螺杆的周向上均匀分布,所述长、短螺旋上用于推送物料的一侧为迎料侧面,相背的另一侧为背料侧面,研磨段下端长、短螺旋之间的周向空隙形成出渣口,所述短螺旋的迎料侧面与长螺旋的背料侧面之间的出渣口宽度为L1,短螺旋的背料侧面与长螺旋的迎料侧面之间的出渣口宽度为L2,所述短螺旋的迎料侧面由上至下依次包括上迎料侧面和下迎料侧面,所述下迎料侧面的螺旋升角大于上迎料侧面的螺旋升角,并且L1<L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渣均匀的榨汁机,其特征是,所述短螺旋的首尾端在螺杆的周向上所对应的相位角为γ,并且70°≤γ≤15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渣均匀的榨汁机,其特征是,所述长螺旋的迎料侧面由上至下依次包括主迎料侧面和副迎料侧面,所述副迎料侧面的螺旋升角大于主迎料侧面的螺旋升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排渣均匀的榨汁机,其特征是,所述下迎料侧面的螺旋升角为β,副迎料侧面的螺旋升角为θ,并且β>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排渣均匀的榨汁机,其特征是,所述上迎料侧面和主迎料侧面的螺旋升角均为α,并且20.8°≤α≤38.6°。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排渣均匀的榨汁机,其特征是,40°≤β≤75°。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排渣均匀的榨汁机,其特征是, 与下迎料侧面和副迎料侧面对应的螺旋宽度均从上至下逐渐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渣均匀的榨汁机,其特征是,所述下迎料侧面为内凹弧面,下迎料侧面和上迎料侧面顺滑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排渣均匀的榨汁机,其特征是,所述下迎料侧面、副迎料侧面在螺杆轴向上的高度均为h,所述短螺旋在螺杆轴向上的高度为H,并且0.5≤h/H≤0.7。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渣均匀的榨汁机,其特征是,所述长螺旋在靠近研磨段处设有调压缺口。
CN201920148367.6U 2019-01-28 2019-01-28 一种排渣均匀的榨汁机 Active CN2098632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48367.6U CN209863258U (zh) 2019-01-28 2019-01-28 一种排渣均匀的榨汁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48367.6U CN209863258U (zh) 2019-01-28 2019-01-28 一种排渣均匀的榨汁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63258U true CN209863258U (zh) 2019-12-31

Family

ID=689519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48367.6U Active CN209863258U (zh) 2019-01-28 2019-01-28 一种排渣均匀的榨汁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632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43573U (zh) 多功能榨汁机
CN203885246U (zh) 新型卧式榨汁机
US11234550B2 (en) Squeezing threaded rod, squeezing component, and food processor
CN210169674U (zh) 一种出汁率高的榨汁机
WO2015192284A1 (zh) 慢速榨汁机
CN209863258U (zh) 一种排渣均匀的榨汁机
CN108477645A (zh) 一种大蒜搓皮磨
CN209171287U (zh) 一种月饼加工用面团的定量分割装置
CN107874275A (zh) 柔性核桃脱壳机
CN213160950U (zh) 一种食品加工用原料磨粉装置
CN104367169A (zh) 一种挤压切割式大口径榨汁机
CN210540702U (zh) 一种具有稳固出汁结构的榨汁机
CN207207081U (zh) 一种双螺杆挤出机
CN210540698U (zh) 一种高出汁率的榨汁机
CN215853716U (zh) 一种饲料生产用可调节的斗式提升机
CN214974219U (zh) 一种谷物自动剥皮机
CN110250882A (zh) 一种上过滤立式螺杆挤压榨汁机
CN210124551U (zh) 一种排渣均匀的榨汁机
CN208639544U (zh) 柔性核桃脱壳机
CN210354287U (zh) 一种榨汁螺杆及榨汁机
CN218699415U (zh) 一种丸子切花机落料装置
CN210169689U (zh) 一种振动小的榨汁机
CN208972567U (zh) 一种果泥或冰激凌制作装置及具有其的榨汁机
CN208551049U (zh) 一种研磨头及榨汁机
CN209436857U (zh) 一种结构简单的立式螺杆挤压榨汁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