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52305U - 用于列车的护板装置、列车和轨道交通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列车的护板装置、列车和轨道交通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52305U
CN209852305U CN201920621669.0U CN201920621669U CN209852305U CN 209852305 U CN209852305 U CN 209852305U CN 201920621669 U CN201920621669 U CN 201920621669U CN 209852305 U CN209852305 U CN 2098523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in
sleeve
assembly
sleeves
adjac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2166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宁尚景
罗俊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2166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523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523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523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ain Traffic Observation, Control, And Securit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列车的护板装置、列车和轨道交通系统,护板装置包括套筒组件和护板组件,套筒组件包括伸缩相连的多个套筒,套筒组件的伸缩两端分别适于与相邻的两节车体相连,护板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护板,护板与套筒相连,且在相邻护板之间的层叠面积发生改变时套筒组件发生伸缩变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列车的护板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且便于减轻磨损。

Description

用于列车的护板装置、列车和轨道交通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列车的护板装置、列车和轨道交通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干线铁路、城市轻轨、地铁交通运营速度逐日提升,在列车配套设施的安全使用和结构稳定性的基础上,对于客室环境的舒适度提出了更高的设计标准。目前,大多数轨道交通车辆外饰色带在相邻两节车厢之间的贯通道处断开,导致整车易产生突兀感,对整车的外观有所影响。
相关技术中,通过采用风挡防护板结构,以遮挡相邻车厢侧面之间形成的间隔,而且可以在防护板表面喷涂使车辆外饰色带保持一致,提高了外观观赏性。然而,为适应轨道交通车辆的各种运行工况,防护板结构较为复杂,且防护板结构内部磨损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列车的护板装置,所述护板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且便于减轻磨损。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护板装置的列车。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列车的轨道交通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用于列车的护板装置,包括:套筒组件,所述套筒组件包括伸缩相连的多个套筒,所述套筒组件的伸缩两端分别适于与相邻的两节车体相连;以及护板组件,所述护板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护板,所述护板与所述套筒相连,且在相邻所述护板之间的层叠面积发生改变时所述套筒组件发生伸缩变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列车的护板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减轻了内部磨损,提升了乘客舒适性,同时可以提升列车的整体感,便于列车顺利通过弯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套筒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护板的数量,多个所述护板分别固定在不同的所述套筒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套筒的数量等于所述护板的数量,多个所述护板与多个所述套筒一一对应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护板的结构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套筒的筒径沿着所述套筒组件的伸缩方向逐一缩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单个所述套筒的筒径沿着所述套筒组件的伸缩方向始终不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护板装置还包括:连杆,所述连杆沿远离所述护板的方向延伸,且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护板和所述套筒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护板装置还包括:套箍,所述套箍套设在所述套筒外,所述连杆的一端通过所述套箍与所述套筒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套筒相对所述套箍可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套筒组件的所述伸缩两端分别具有关节轴承以适于与车体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列车,包括:多节车体和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的用于列车的护板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列车,通过采用上述的护板装置,提升了乘客舒适性,且便于提升列车的整体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护板装置的边沿遮挡相邻侧的所述车体的边沿,或者与相邻侧的所述车体的边沿无缝衔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护板装置至少连接在相邻两节所述车体之间的侧面,且设置在所述车体的侧面的所述护板装置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车体的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护板装置至少连接在相邻两节所述车体之间的顶面,且设置在所述车体的顶面的所述护板装置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车体的宽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轨道交通系统,包括:轨道和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方面的列车,所述列车沿所述轨道行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轨道交通系统,通过采用上述的列车,提升了乘客舒适性,且便于提升轨道交通系统的外观观赏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轨道交通系统的局部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护板装置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图2中所示的护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所述的护板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圈示的C部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轨道交通系统10000;
列车1000;轨道2000;
护板装置100;车体200;
套筒组件1;第一端10a;第二端10b;套筒11;
护板组件2;护板21;
连杆3;套箍4;关节轴承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列车1000的护板装置100、列车1000和轨道交通系统10000。
结合图1,轨道交通系统10000可以包括轨道2000和列车1000,列车1000沿轨道2000行驶,列车1000可以包括多节车体200和连接在相邻的两节车体200之间的护板装置100,其中护板装置100可以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后述任一实施例的护板装置100。其中,列车1000可以为铁路列车、或轻轨、或地铁等,轨道交通系统10000可以为地铁系统、轻轨系统等等。
如图2-图4所示,护板装置100包括套筒组件1,套筒组件1包括伸缩相连的多个套筒11,多个套筒11中的任意一个套筒11可以沿套筒组件1的伸缩方向相对于其余套筒11移动,使得相邻两个套筒11可以伸出、缩短,从而套筒组件1的长度可伸缩调节。例如,多个套筒11中相邻两个套筒11可以套设布置,以节省占用空间,且多个套筒11中相邻两个套筒11可以滑移配合,以便于套筒组件1长度的快速调节;但不限于此。
套筒组件1的伸缩两端分别适于与相邻的两节车体200相连,套筒组件1的伸缩两端可以沿套筒组件1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且套筒组件1的伸缩两端可以包括第一端10a和第二端10b,第一端10a适于与相邻两节车体200中的其中一节相连、且第二端10b适于与相邻两节车体200中的另外一节相连。其中,“套筒组件1的伸缩两端”可以理解为套筒组件1伸缩方向上的两端。
如图2-图4所示,护板装置100还可以包括护板组件2,护板组件2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护板21,则在护板21的厚度方向上、多个护板21可以依次叠置,且在上述其中一节车体200朝向另外一节车体200的方向上、多个护板21可以依次排布,且相邻两个护板21之间具有重叠部分。其中,套筒组件1可以设在护板组件2的厚度方向的一侧,护板组件2可以与至少一个套筒组件1对应设置;当护板组件2与多个套筒组件1对应设置时,多个套筒组件1可以沿护板2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当护板组件2与一个套筒组件1对应设置时,护板21与套筒11相连,则每个护板21可以分别与对应套筒11相连,或者多个护板21中的至少一个未与套筒11相连;其中,当每个护板21分别与对应套筒11相连时,多个护板21可以分别与不同的套筒11对应,或者,多个护板21中的至少两个与同一个套筒11对应。当护板组件2与多个套筒组件1对应设置时,多个套筒组件1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每个套筒组件1的多个套筒11与多个护板21对应设置。
在相邻护板21之间的层叠面积发生改变时,套筒组件1发生伸缩变形,以适应相邻两节车体200之间的相对运动,使得护板组件2可以始终遮挡相邻两节车体200之间的间隔;此时可以在护板组件2的外表面喷涂,使得护板组件2与车体200外饰一致,保证了列车1000外饰色带的连贯性和一致性,提升了列车1000的外观观赏性,且提升了列车1000的整体感。
例如,当列车1000经过直道时,护板组件2可以始终遮挡相邻两节车体200之间的间隔。当列车1000经过弯道时,列车1000的宽度两侧分别形成拉伸侧和压缩侧,在拉伸侧、相邻两节车体200之间的间隔增大,由于套筒组件1的伸缩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节车体200相连,则如果拉伸侧设有套筒组件1,拉伸侧的套筒组件1伸长,多个套筒11带动对应的护板21运动,使得至少一组护板组的层叠面积减小,以适应相邻两节车体200车端的拉伸状态,保证护板组件2可以遮挡相邻车端之间的间隔;如果在压缩侧设有套筒组件1,则压缩侧的套筒组件1缩短,多个套筒11带动对应的护板21运动,使得至少一组护板组的层叠面积增大,以适应相邻两节车体200车端的压缩状态,保证护板组件2可以遮挡相邻车端之间的间隔。其中,相邻两个护板21可以形成为一组护板组。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护板21层叠设置时,多个护板21中相邻两个护板21可以接触设置、也可以间隔设置,通过套筒11带动对应护板21运动,便于减轻相邻两个护板21之间的磨损,保证了护板组件2的使用寿命。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由此,相对于传统技术中的防护板通过连杆结构、拉簧、引导板等结构适应车体的运行工况,连杆结构较为复杂,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列车1000的护板装置100,无需连杆结构、而通过设置护板组件2和套筒组件1,使得护板21与套筒11对应相连,且在相邻护板21之间的层叠面积发生改变时套筒组件1发生伸缩变形,从而简化了护板装置100的结构,成本低;且传统技术中防护板与引导板之间磨损剧烈、且会产生异响,本申请中无需设置引导板、而通过套筒11带动对应护板21运动,便于减轻相邻两个护板21之间的磨损,从而减轻了护板装置100的内部磨损,避免护板装置100在运行过程中产生异响,提升了乘客的舒适性。
当护板装置100应用于列车1000时,护板装置100可以遮挡相邻两节车体200之间的间隔,提升列车1000的整体感,且护板装置100可以适应相邻两节车体200之间的相对运动,便于列车1000顺利通过弯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套筒11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护板21的数量,多个护板21分别固定在不同的套筒11上。由此,多个护板21中任意相邻两个护板21之间的层叠面积均可以发生变化,有利于提升护板装置100对不同弯道的适应能力,从而提升了列车1000的弯道通过能力。
例如,在图3和图4的示例中,套筒11的数量为m个,护板21的数量为n个,且m可以与n相等,多个护板21与多个套筒11一一对应相连,此时每个护板21对应一个套筒11、且每个套筒11对应一个护板21,由于相邻两个套筒11伸缩相连,则任意相邻两个护板21之间的层叠面积均可以改变,使得护板组件2具有良好的调节能力。
又例如,套筒11的数量为m’个,护板21的数量为n’个,且m’可以大于n’,则m’个套筒11中的其中n’个可以与n’个护板21一一对应相连,同样可以使得任意相邻两个护板21之间的层叠面积均可以改变。
可以理解的是,套筒11的数量还可以小于护板21的数量;例如护板组件2的沿列车1000长度方向两端的护板21可以无需设置对应套筒11,但不限于此。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多个护板21的结构相同,利于简化护板组件2的结构,便于护板21的加工,提升了护板组件2的加工效率,便于批量生产。而且,在护板21的生产过程中,可以采用一套模具,降低成本;当然,护板21的加工还可以不采用模具。
当然,多个护板21中还可以有至少两个的结构不同,使得护板组件2的结构具有多样性,便于实现护板组件2的灵活设计,有利于提升护板组件2的适用性,使得护板装置100更好地适用不同类型的列车100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多个套筒11的筒径沿着套筒组件1的伸缩方向逐一缩小。例如,如图3和图4所示,沿自第二端10b朝向第一端10a的方向上、多个套筒11的筒径逐一减小,以便于相邻两个套筒11套设布置,提升组装效率,且便于使得套筒组件1具有较大的伸缩范围,有利于提升套筒组件1的适用性。
可以理解的是,当多个套筒11的筒径沿着套筒组件1的伸缩方向逐一缩小时,单个套筒11的筒径可以沿伸缩方向始终不变、也可以沿伸缩方向逐渐减小。当然,沿自第二端10b朝向第一端10a的方向上、多个套筒11的筒径还可以逐一增大。
例如,在图4和图5的示例中,单个套筒11的筒径沿着套筒组件1的伸缩方向始终不变,使得套筒11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且当多个套筒11依次套设布置时,套筒组件1伸缩两端的筒径之差不会过大,有利于保证套筒组件1的使用可靠性。
当然,单个套筒11的筒径还可以沿着套筒组件1的伸缩方向逐渐减小,使得单个套筒11形成为锥形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护板装置100还包括连杆3,连杆3可以设在护板组件2厚度方向的一侧,且连杆3与套筒组件1均位于护板组件2的同侧,连杆3沿远离护板21的方向延伸,且连杆3的两端分别与护板21和套筒11相连,即连杆3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护板21和套筒11相连,使得套筒11可以通过连杆3带动对应的护板21运动,以改变相邻护板21之间的层叠面积,且套筒组件1和护板组件2之间可以间隔一定距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列车1000经过弯道时,护板组件2与车体200发生干涉或磨损等,有利于提升列车1000弯道的通过能力。
可以理解的是,当护板装置100连接在相邻的两节车体200之间的侧面时,连杆3可以水平延伸、也可以沿与水平方向呈一定夹角的方向倾斜延伸;当护板装置100连接在相邻的两节车体200之间的顶面时,连杆3可以竖直延伸、也可以沿与竖直方向呈一定夹角的方向倾斜延伸。
进一步地,在图4和图5的示例中,护板装置100还包括套箍4,套箍4可以形成为环形结构、也可以形成为弧形结构,套箍4套设在套筒11外,连杆3的一端通过套箍4与套筒11相连,从而方便了连杆3与套筒11相连,便于护板装置100的组装。可选地,套筒11相对套箍4可转动,使得护板组件2的运动更加灵活。
当然,套筒11还可以相对套箍4保持静止。可以理解的是,连杆3还可以直接与套筒11相连,以减少部件数量,进一步降低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套筒组件1的伸缩两端分别具有关节轴承5以适于与车体200相连。例如,如图4和图5所示,套筒组件1的第一端10a具有关节轴承5,使得第一端10a通过关节轴承5与车体200相连,套筒组件1的第二端10b具有关节轴承5,使得第二端10b通过关节轴承5与车体200相连,从而套筒组件1可以相对于车体200运动,以适应列车1000不同的运行状态,且有利于提升列车1000对轨道2000的弯道、坡道的适应能力,提升了乘客的舒适性。
当护板装置100应用于列车1000中时,护板装置100可以连接在相邻的两节车体200之间的顶面和/或侧面,则护板装置100可以仅连接在相邻的两节车体200之间的顶面,或者护板装置100可以仅连接在相邻的两节车体200之间的侧面,或者护板装置100还可以连接在相邻的两节车体200之间的顶面和侧面。
其中,当护板装置100至少连接在相邻的两节车体200之间的侧面时,护板装置100可以仅连接在相邻的两节车体200之间的侧面、也可以连接在相邻的两节车体200之间的侧面和顶面,且护板装置100可以设在车体200的宽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设置在车体200的侧面的护板装置100的高度可以大于或者等于车体200的高度,使得在列车1000的高度方向上,护板装置100可以完全遮挡相邻两节车体200之间的间隔,有效提升了列车1000的整体感。
当护板装置100连接在相邻的两节车体200之间的顶面时,护板装置100可以仅连接在相邻的两节车体200之间的顶面、也可以连接在相邻的两节车体200之间的顶面和侧面,且护板组件2可以与多个套筒组件1对应设置,以适应列车1000的运行状态,且设置在车体200的顶面的护板装置100的宽度可以大于或者等于车体200的宽度,使得在列车1000的宽度方向上,护板装置100可以完全遮挡相邻两节车体200之间的间隔,同样提升了列车1000的整体感。车体200的宽度方向(例如,图2中的BB’方向)可以与车体200的长度方向(例如,图1和图2中的AA’方向)垂直,车体200的长度方向可以与车体200的行驶方向平行。
可选地,护板装置100的边沿可以与相邻侧的车体200的边沿无缝衔接,则在列车1000的长度方向上,护板装置100可以完全遮挡相邻两节车体200之间的间隔,有效提升了列车1000的整体感,避免列车1000产生突兀感,便于提升列车1000的外观观赏性。
可选地,护板装置100的边沿还可以遮挡相邻侧的车体200的边沿,则在列车1000的长度方向上,护板装置100与相邻侧的车体200之间具有重叠部分,使得列车1000在经过弯道时,护板装置100仍可以完全遮挡相邻两节车体200之间的间隔,进一步提升了列车1000的整体感。
下面参考图1-图5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列车1000的护板装置100。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
如图2-图5所示,护板装置100包括套筒组件1、护板组件2、连杆3和套箍4。套筒组件1为两个,每个套筒组件1分别包括伸缩相连的7个套筒11,任意相邻两个套筒11均套设布置且相邻两个套筒11滑移配合,以调节套筒组件1的长度,每个套筒11形成为筒状结构;套筒组件1的伸缩两端包括第一端10a和第二端10b,第一端10a和第二端10b沿套筒组件1的长度方向相对设置,且第一端10a和第二端10b均具有关节轴承5,使得第一端10a和第二端10b分别通过关节轴承5与相邻侧的车体200相连。
可以理解的是,相邻两个套筒11中的至少一个上可以设有限位部,以避免相邻两个套筒11脱离配合,保证套筒组件11的使用可靠性。其中,限位部可以形成为限位环;但不限于此。
护板组件2包括层叠设置的7个护板21,每个护板21分别形成为板状结构,且7个护板21的结构相同,在护板21的厚度方向上、7个护板21依次叠置,且在列车1000的长度方向(例如,图2中的AA’方向)上,7个护板21依次排布,使得相邻两个护板21之间具有重叠部分。
两个套筒组件1均设在护板组件2的内侧,且两个套筒组件1沿上下方向间隔分布,连杆3和套箍4分别为14个,14个连杆3和14个套箍4均设在护板组件2的内侧,且14个连杆3和14个套箍4一一对应设置,14个套箍4一一对应套设在两个套筒组件1的14个套筒11外,每个套箍4均形成为环状结构,套箍4与对应套筒11活动配合使得套筒11相对套箍4可转动,每个连杆3沿远离护板21的方向水平直线延伸,其中7个连杆3对应一个套筒组件1、其余7个连杆3对应另一个套筒组件1,每个连杆3的一端与护板21相连、每个连杆3的另一端通过套箍4与套筒11间接相连;对于每个套筒组件1而言,7个套筒1分别通过连杆3与7个护板21一一对应相连,即7个套筒、7个连杆3和7个护板21一一对应。
如图4所示,沿自第二端10b朝向第一端10a的方向上、7个套筒11的筒径逐一减小,即位于第二端10b的套筒11的筒径最大、位于第一端10a的套筒11的筒径最小,且位于第二端10b的套筒11通过关节轴承5与相邻侧车体200的端部相连,位于第一端10a的套筒11通过关节轴承5与相邻侧车体200的端部相连;单个套筒11的筒径沿着套筒组件1的伸缩方向始终不变。
可以理解的是,当护板装置100应用于列车1000时,护板装置100可以设在列车1000的宽度两侧,护板组件1的轮廓可以与车体200轮廓保持一致,护板装置100的高度可以大于或者等于车体200的高度,此时护板21的厚度方向可以为车体200的宽度方向(例如,图中的BB’方向)。其中,为提升护板组件1的适用性,每个护板21的上下两端可以分别沿光滑曲线、朝向靠近车体200宽度方向中心面的方向延伸,使得护板组件1可以更好地与车体200适配,进一步提升列车1000的外观观赏性;但不限于此。
可以理解的是,套筒的数量和护板的数量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为其他数值,而不限于此。
当列车1000经过弯道时,列车1000的宽度两侧分别形成拉伸侧和压缩侧,在拉伸侧、相邻两节车体200之间的间隔增大,由于套筒组件1的伸缩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节车体200相连;拉伸侧的套筒组件1伸长,每个套筒11带动对应的护板21运动,使得相邻两个护板21之间的层叠面积减小,以适应相邻两节车体200车端的拉伸状态,保证护板组件2可以遮挡相邻车端之间的间隔;压缩侧的套筒组件1缩短,每个套筒11带动对应的护板21运动,使得相邻两个护板21之间的层叠面积增大,以适应相邻两节车体200车端的压缩状态,保证护板组件2可以遮挡相邻车端之间的间隔。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列车1000的护板装置100,结构简单、部件少、便于生产加工,且护板装置100原理简单,便于操作、组装,成本低,且运行过程中,内部磨损较轻,有效降低了运行过程中的异响,保证乘客舒适性;当护板装置100应用于列车1000时,可以在护板组件2的外表面喷涂,使得护板组件2与车体200外饰一致,从而有效提升列车1000的整体感,保证列车1000外饰色带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同时便于列车1000顺利通过弯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竖直”、“水平”、“顶”、“底”、“内”、“外”、“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5)

1.一种用于列车的护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套筒组件,所述套筒组件包括伸缩相连的多个套筒,所述套筒组件的伸缩两端分别适于与相邻的两节车体相连;以及
护板组件,所述护板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多个护板,所述护板与所述套筒相连,且在相邻所述护板之间的层叠面积发生改变时所述套筒组件发生伸缩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列车的护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数量大于或等于所述护板的数量,多个所述护板分别固定在不同的所述套筒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列车的护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的数量等于所述护板的数量,多个所述护板与多个所述套筒一一对应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列车的护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护板的结构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列车的护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套筒的筒径沿着所述套筒组件的伸缩方向逐一缩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列车的护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单个所述套筒的筒径沿着所述套筒组件的伸缩方向始终不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列车的护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杆,所述连杆沿远离所述护板的方向延伸,且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护板和所述套筒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列车的护板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套箍,所述套箍套设在所述套筒外,所述连杆的一端通过所述套箍与所述套筒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列车的护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相对所述套箍可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列车的护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组件的所述伸缩两端分别具有关节轴承以适于与车体相连。
11.一种列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多节车体和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列车的护板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装置的边沿遮挡相邻侧的所述车体的边沿,或者与相邻侧的所述车体的边沿无缝衔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装置至少连接在相邻两节所述车体之间的侧面,且设置在所述车体的侧面的所述护板装置的高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车体的高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列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装置至少连接在相邻两节所述车体之间的顶面,且设置在所述车体的顶面的所述护板装置的宽度大于或者等于所述车体的宽度。
15.一种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和根据权利要求1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列车,所述列车沿所述轨道行驶。
CN201920621669.0U 2019-04-30 2019-04-30 用于列车的护板装置、列车和轨道交通系统 Active CN2098523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21669.0U CN209852305U (zh) 2019-04-30 2019-04-30 用于列车的护板装置、列车和轨道交通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21669.0U CN209852305U (zh) 2019-04-30 2019-04-30 用于列车的护板装置、列车和轨道交通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52305U true CN209852305U (zh) 2019-12-27

Family

ID=689400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21669.0U Active CN209852305U (zh) 2019-04-30 2019-04-30 用于列车的护板装置、列车和轨道交通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523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32831A (zh) 一种锥形弹簧变刚度及防止褶皱和开裂的方法及产品
CN104675896B (zh) 锥形弹簧橡胶体下端面及防止褶皱和开裂的方法
CN209852305U (zh) 用于列车的护板装置、列车和轨道交通系统
CN108860186B (zh) 自导向虚拟轨道列车用贯通道及其设计方法
CN106043182B (zh) 一种汽车保险杠
CN204716849U (zh) 一种具有大承载变刚度能力的锥形弹簧
CN105000073A (zh) 一种改进的校车
CN103129571A (zh) 轨道车辆车端内风挡及其安装与使用方法
CN108999905A (zh) 一种可调节偏转刚度的橡胶垫及刚度调节方法
CN104864009B (zh) 一种锥形弹簧大幅度变刚度的方法及产品
CN104675895B (zh) 锥形弹簧橡胶体上端面及防止褶皱和开裂的方法及产品
CN207747887U (zh) 贯通道及磁悬浮列车
CN111845814B (zh) 用于列车的护板装置、列车和轨道交通系统
CN204895471U (zh) 一种滚轮式伸缩侧护板装置
CN104093659B (zh) 电梯装置
CN112298235A (zh) U型胶囊凹凸耦合式外风挡及轨道车辆
CN217575183U (zh) 一种车辆贯通道顶板组件
CN207916864U (zh) 一种阻尼式车钩
CN202413951U (zh) 一种车身门槛内部加强结构
CN204915826U (zh) 铝合金副车架的转接支架
CN212098858U (zh) 一种用于轨道系统的防撞杆及轨道系统
CN102556091A (zh) 全封闭折棚式外风挡
CN111845815A (zh) 用于列车的护板装置、列车和轨道交通系统
JP2015039989A (ja) 鉄道車両構体
CN203172402U (zh) 一种加强板及具有加强板的车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