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48683U - 一种反渗透方形膜壳以及反渗透膜壳过滤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反渗透方形膜壳以及反渗透膜壳过滤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848683U CN209848683U CN201822007571.4U CN201822007571U CN209848683U CN 209848683 U CN209848683 U CN 209848683U CN 201822007571 U CN201822007571 U CN 201822007571U CN 209848683 U CN209848683 U CN 20984868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verse osmosis
- membrane shell
- square
- shaft hole
- square membra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反渗透方形膜壳以及反渗透膜壳过滤组件,反渗透方形膜壳,包括:管体,管体包括呈圆形的内层、设于内层外的纤维层以及设于纤维层外且呈方形的壳体,沿反渗透方形膜壳轴线的方向,壳体内设有第一轴孔且第一轴孔内设有拉伸杆,其中,第一轴孔设于壳体的转角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反渗透方形膜壳,纤维层能够为内层提供支撑和包裹,时内层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以及压差变化,提高反渗透方形膜壳工作的可靠性。同时,通过设置拉杆,能够对壳体进行补强,进一步地,第一轴孔设于壳体的转角处,能够减少生产制造的难度,便于提高生产率。还需指出的时,将膜壳设置为方形,便于在将反渗透方形膜壳组合时提高空间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反渗透方形膜壳以及一种反渗透膜壳过滤组件。
背景技术
由于水资源的宝贵和水污染日益严重,废水深度处理变得越来越重要。反渗透膜处理技术在生活和工业水处理中已有广泛应用,如海水和苦咸水淡化、医用和工业用水的生产、纯水和超纯水的制备等,矿井水的深度处理也需要用反渗透膜处理技术。为了实施渗透法或者为了过滤水或其它液体,经常使用膜元件形式的膜。
反渗透膜壳属于压力容器,是反渗透设备上的重要部件,用来装载反渗透膜元件,普通反渗透圆形膜壳之间通过管路进行连接,使原水和浓水分别从不同的出口流出膜壳,在流入其他膜壳中。然而,膜壳支架通过管路连接后结构比较繁琐,占用空间较大,进而使得膜壳组件的占用空间大,不便于用户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渗透方形膜壳。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渗透膜壳过滤组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反渗透方形膜壳,包括:管体,管体包括呈圆形的内层、设于内层外的纤维层以及设于纤维层外且呈方形的壳体,沿反渗透方形膜壳轴线的方向,壳体内设有第一轴孔且第一轴孔内设有拉伸杆,其中,第一轴孔设于壳体的转角处。
本方案提供的反渗透方形膜壳,纤维层能够为内层提供支撑和包裹,时内层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以及压差变化,提高反渗透方形膜壳工作的可靠性。同时,通过设置拉杆,能够对壳体进行补强,提高反渗透方形膜壳的强度,进一步地,第一轴孔设于壳体的转角处,能够减少生产制造的难度,便于提高生产率。还需指出的时,将膜壳设置为方形,便于在将客户组合时提高空间的利用率,进而提高流体流通能力以及过滤能力。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纤维层由矿物纤维、织物纤维、塑料纤维以及玻璃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缠绕内层形成。
本方案中,纤维层通过缠绕进行包裹,能够进一步减少内层产生形变的可能性。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内层由聚乙烯(PE)、聚丙烯 (PP)、聚氯乙烯(PVC)、聚苯醚(PPO)、聚酰胺改性的聚苯醚、聚苯乙烯改性的聚苯醚、ABS、聚偏氟乙烯聚合物(PVDF)制成。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连接头,设于管体的两端,连接头设有流动通道,流动通道与内层的腔体连通,连接头具有进水接头以及出水接头,其中,任意两个连接头的进水接头以及出水接头可对应连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扩散板,扩散板设于流动通道与内层的腔体之间,扩散板上设有多个通孔。
本方案中,扩散板能够对流体的流动状态进行调整,增加内层的腔体中的紊流,便于提高过滤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连接头上设有第二轴孔,第二轴孔与反渗透方形膜壳的第一轴孔同轴,反渗透方形膜壳的拉伸杆同时穿过第一轴孔以及第二轴孔。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拉伸杆与第一轴孔过盈配合。
本方案中,拉杆同时穿过第一轴孔以及第二轴孔,既能够增加连接头与反渗透方形膜壳连接的可靠性,又便于通过连接杆对反渗透膜壳过滤组件进行固定,反渗透膜壳过滤组件的固定更加便捷。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反渗透膜壳过滤组件,包括:第一方面任一技术方案中的反渗透方形膜壳;多个反渗透方形膜壳通过连接头相互连通。
本方案中,反渗透过滤组件设有多个反渗透方形膜壳,便于实现流体的分级过滤。同时,不需要外部设置管道。节省占地,可以随意组装,适用性更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反渗透膜壳过滤组件为多组,每组反渗透膜壳过滤组件包括至少一层反渗透单元层组,反渗透单元层组包括多个并列的反渗透方形膜壳,多个反渗透方形膜壳两端的连接头分别对应连接,相邻两层反渗透单元层组通过外接管道连通,相邻两组反渗透膜壳过滤组件通过过渡管道连通。
本方案中,反渗透单元层组包括多个并列的反渗透方形膜壳,多个反渗透方形膜壳两端的连接头分别对应连接,从而能使液体统一进出反渗透单元层组的多个反渗透方形膜壳。每组反渗透膜壳过滤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单元层,同时可以根据需要的过滤性能或者场地的安装空间灵活设置单元层的数量以及每个单元层中反渗透方形膜壳的数量,使用更加便捷。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多个连接件,连接件套设于管体外,两个管体上的连接件相互连接,以实现两个管体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反渗透膜壳过滤组件的管体的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反渗透过滤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反渗透过滤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1管体,111内层,112纤维层,113壳体,114第一轴孔,12连接头,21外接管道,22过渡管道,23进水管,24出水管,25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渗透方形膜壳,包括:管体11,管体11包括呈圆形的内层111、设于内层111外的纤维层112以及设于纤维层112外且呈方形的壳体113,沿反渗透方形膜壳轴线的方向,壳体113内设有第一轴孔114且第一轴孔114内设有拉伸杆,其中,第一轴孔114设于壳体113的转角处。其中,本实施例中管体 11的内层111和纤维层112以及壳体113通过粘接连接。
本方案提供的反渗透方形膜壳,纤维层112能够为内层111提供支撑和包裹,时内层111能够承受较大的压力以及压差变化,提高反渗透方形膜壳工作的可靠性。同时,通过设置拉杆,能够对壳体113进行补强,进一步地,第一轴孔114设于壳体113的转角处,能够减少生产制造的难度,便于提高生产率。同时,将膜壳设置为方形,便于在将反渗透方形膜壳组合时提高空间的利用率,进而提高流体流通能力以及过滤能力。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纤维层112由矿物纤维、织物纤维、塑料纤维以及玻璃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缠绕内层111形成。
本方案中,纤维层112通过缠绕进行包裹,能够进一步减少内层111 产生形变的可能性。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内层111由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苯醚(PPO)、聚酰胺改性的聚苯醚、聚苯乙烯改性的聚苯醚、ABS、聚偏氟乙烯聚合物(PVDF)制成。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连接头12,设于管体11的两端,连接头12设有流动通道,流动通道与内层111的腔体连通,连接头12具有进水接头以及出水接头,其中,连接头12上设有螺栓孔,任意两个连接头12可通过螺栓连接并使一个连接头12的进水接头与另一个连接头12的出水接头对应连接。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还包括:扩散板,扩散板设于流动通道与内层111的腔体之间,扩散板上设有多个通孔。其中,本实施例中,连接头12与管体11通过螺栓连接,扩散板设于连接头12与管体11之间,连接头12与管体11连接时,将扩散板夹紧固定。
本方案中,扩散板能够对流体的流动状态进行调整,增加内层111的腔体中的紊流,便于提高过滤效果。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连接头12上设有第二轴孔,第二轴孔与反渗透方形膜壳的第一轴孔114同轴,反渗透方形膜壳的拉伸杆同时穿过第一轴孔114以及第二轴孔且与第二轴孔过盈配合。
本方案中,拉杆同时穿过第一轴孔114以及第二轴孔,既能够增加连接头12与反渗透方形膜壳连接的可靠性,又便于通过连接杆对反渗透膜壳过滤组件进行固定,反渗透膜壳过滤组件的固定更加便捷。
在上述任一实施例中,优选地,拉伸杆与第一轴孔114过盈配合。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渗透膜壳过滤组件,包括: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中的反渗透方形膜壳;多个反渗透方形膜壳通过连接头12相互连通。
本方案中,反渗透过滤组件设有多个反渗透方形膜壳,便于实现流体的分级过滤。同时,不需要外部设置管道。节省占地,可以随意组装,适用性更好。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反渗透膜壳过滤组件为多组,每组反渗透膜壳过滤组件包括至少一层反渗透单元层组,反渗透单元层组包括多个并列的反渗透方形膜壳,多个反渗透方形膜壳两端的连接头12分别对应连接(例如通过螺栓连接),相邻两层反渗透单元层组通过外接管道21连通,相邻两组反渗透膜壳过滤组件通过过渡管道22连通。
本方案中,反渗透单元层组包括多个并列的反渗透方形膜壳,多个反渗透方形膜壳两端的连接头12分别对应连接,从而能使液体统一进出反渗透单元层组的多个反渗透方形膜壳。每组反渗透膜壳过滤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单元层,同时可以根据需要的过滤性能或者场地的安装空间灵活设置单元层的数量以及每个单元层中反渗透方形膜壳的数量,使用更加便捷。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地,反渗透方形膜壳为两组,一组反渗透方形膜壳包含两个并列的单元层,另一组反渗透方形膜壳包含4个单元层,每个单元层中均包含4个并列的反渗透方形膜壳。本实施例的种反渗透膜壳过滤组件工作时,待过滤的液体经进水管23流入上方的反渗透膜壳过滤组件,并分别通过外接管道21流向两个单元层的反渗透方形膜壳内,从反渗透方形膜壳的管体11流出后经过渡管道22 流向下方的反渗透膜壳过滤组件,经下方的反渗透方形膜壳的管体11过滤后经出水管24流出(图2中箭头的方向即为流体的流动方向)。
进一步优选设计上方的反渗透膜壳过滤组件的过滤孔直径大于下方的反渗透膜壳过滤组件过滤孔的直径。
本方案中,上方的反渗透膜壳过滤组件的过滤孔直径大于下方的反渗透膜壳过滤组件过滤孔的直径,能够在流体经上方的反渗透过滤组件时将流体中较大的杂质进行过滤,能够延长下方的反渗透过滤组件清洗的间隔,便于提高生产率。同时能够实现分级过滤,减少反渗透膜壳过滤组件被堵塞的可能性,进而能够降低设备维护的频率,使设备更加耐用。
进一步地,上方的反渗透膜壳过滤组件中的反渗透方形膜壳的数量多于下方的反渗透膜壳过滤组件中的反渗透方形膜壳的数量,从而能够对较大的杂质进行充分的过滤,减少反渗透膜壳过滤组件被堵塞的可能性,进而能够降低设备维护的频率,使设备更加耐用。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反渗透膜壳过滤组件还包括:多个连接件25,连接件25套设于管体11外,两个管体11上的连接件25相互连接,以实现两个管体11的连接。
本方案中,每个连接件25均套设于管体11外,在管体11进行组合时,相邻两个管体11上的连接件25连接,即能实现相邻两个管体11的连接。通过使连接件25套设于管体11外能够使管体11组装更加便捷。
其中,每个连接件25上均设有螺栓孔,相邻的两个连接件25通过螺栓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反渗透方形膜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体(11),所述管体(11)包括呈圆形的内层(111)、设于内层(111)外的纤维层(112)以及设于所述纤维层(112)外且呈方形的壳体(113),沿所述反渗透方形膜壳轴线的方向,所述壳体(113)内设有第一轴孔(114)且所述第一轴孔(114)内设有拉伸杆,
其中,所述第一轴孔(114)设于所述壳体(113)的转角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方形膜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纤维层(112)由矿物纤维、织物纤维、塑料纤维以及玻璃纤维中的一种或多种缠绕所述内层(111)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反渗透方形膜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连接头(12),设于所述管体(11)的两端,所述连接头(12)设有流动通道,所述流动通道与所述内层(111)的腔体连通,所述连接头(12)具有进水接头以及出水接头,
其中,任意两个所述连接头(12)的进水接头以及出水接头可对应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渗透方形膜壳,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扩散板,所述扩散板设于所述流动通道与所述内层(111)的腔体之间,所述扩散板上设有多个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渗透方形膜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头(12)上设有第二轴孔,所述第二轴孔与所述反渗透方形膜壳的第一轴孔(114)同轴,所述反渗透方形膜壳的拉伸杆同时穿过所述第一轴孔(114)以及所述第二轴孔。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反渗透方形膜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伸杆与所述第一轴孔(114)过盈配合。
7.一种反渗透膜壳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如权利要求3至权利要求6中任一项所述的反渗透方形膜壳,多个所述反渗透方形膜壳通过连接头(12)相互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反渗透膜壳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渗透膜壳过滤组件为多组,每组所述反渗透膜壳过滤组件包括至少一层反渗透单元层组,所述反渗透单元层组包括多个并列的所述反渗透方形膜壳,多个所述反渗透方形膜壳两端的连接头(12)分别对应连接,相邻两层所述反渗透单元层组通过外接管道(21)连通,相邻两组所述反渗透膜壳过滤组件通过过渡管道(22)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反渗透膜壳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连接件(25),所述连接件套设于所述管体(11)外,两个管体(11)上的所述连接件(25)相互连接,以实现两个管体(11)的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007571.4U CN209848683U (zh) | 2018-12-03 | 2018-12-03 | 一种反渗透方形膜壳以及反渗透膜壳过滤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007571.4U CN209848683U (zh) | 2018-12-03 | 2018-12-03 | 一种反渗透方形膜壳以及反渗透膜壳过滤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848683U true CN209848683U (zh) | 2019-12-27 |
Family
ID=68928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2007571.4U Active CN209848683U (zh) | 2018-12-03 | 2018-12-03 | 一种反渗透方形膜壳以及反渗透膜壳过滤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84868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550400A (zh) * | 2018-12-03 | 2019-04-02 | 中煤(北京)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反渗透方形膜壳以及反渗透膜壳过滤组件 |
-
2018
- 2018-12-03 CN CN201822007571.4U patent/CN20984868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550400A (zh) * | 2018-12-03 | 2019-04-02 | 中煤(北京)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一种反渗透方形膜壳以及反渗透膜壳过滤组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318022B2 (en) | Wafer-shaped hollow fiber module for in-line use in a piping system | |
JP3008886B2 (ja) | 中空糸型選択透過膜モジュール | |
CN107531526B (zh) | 包含螺旋卷绕生物反应器和超滤膜模块的过滤总成 | |
CN209848683U (zh) | 一种反渗透方形膜壳以及反渗透膜壳过滤组件 | |
CN201437073U (zh) | 一种管式复合膜组件 | |
WO2012125505A1 (en) | Interconnector for filtration apparatus with reduced permeate pressure loss | |
CN212215145U (zh) | 侧流式净水膜结构及滤芯 | |
CN201275466Y (zh) | 圆板式超滤器 | |
CN110813092B (zh) | 一种高通量膜元件、膜组件及膜系统 | |
CN210356716U (zh) | 一种中心集水管、中心管组件、滤芯组件和净水系统 | |
EP2749346B1 (en) | Hollow fiber membrane module | |
CN211864576U (zh) | 陶瓷膜及过滤装置 | |
CN216155519U (zh) | 一种水处理用pp活性炭复合滤芯 | |
CN113490646B (zh) | 液体净化系统 | |
CN109550400A (zh) | 一种反渗透方形膜壳以及反渗透膜壳过滤组件 | |
JP2008188579A (ja) | 中空糸膜収束体とその使用方法 | |
CN111151148A (zh) | 陶瓷过滤膜及过滤结构 | |
JPS6010645Y2 (ja) | 膜分離装置 | |
CN214457182U (zh) | 一种分装分流式纤维膜净水器 | |
CN213085686U (zh) | 一种串联式集成水路板及净水装置及净软水一体机 | |
CN212894186U (zh) | 一种卷式膜元件分水处理中心集水管 | |
CN212864317U (zh) | 新型纳滤膜净水器 | |
CN217650950U (zh) | 中心管式膜组件 | |
CN212102256U (zh) | 一种特种膜分离净化纯水设备 | |
KR20190074715A (ko) | 정수기용 중공사막 모듈 및 이를 이용한 여과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No. 202-48, floor 2, building 18, District 17, No. 188, South Fourth Ring West Road, Fengtai District, Beijing 100013 Patentee after: Zhongmei (Beij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3005, building 12, No.1, Hepingli District, Dongche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CHINA COAL (BEIJING)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CO.,LTD.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