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43801U - 电池壳体、动力电池包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池壳体、动力电池包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43801U
CN209843801U CN201920821062.7U CN201920821062U CN209843801U CN 209843801 U CN209843801 U CN 209843801U CN 201920821062 U CN201920821062 U CN 201920821062U CN 209843801 U CN209843801 U CN 2098438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output stage
protective cover
joint structure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2106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卫华
任荣彬
张骁杰
田旭光
魏艳彬
李士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2106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438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438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438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壳体、动力电池包以及车辆。所述电池壳体(1)包括底座(2)和防护盖(3),防护盖(3)设置为可拆卸地盖设在底座上以形成用于安装模组的安装腔,其中,底座(2)和防护盖中的其中一者包括导向槽,导向槽内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21),另一者包括柔性的连接臂(31),连接臂设置有第二卡接结构并能够沿导向槽移动以使第二卡接结构与第一卡接结构卡接或分离。通过将底座和防护盖中的一者设为具有第一卡接结构的导向槽,另一者设为具有第二卡接结构的连接臂,使第一卡接结构和第二卡接结构能够在导向槽和连接臂之间的导向作用下进行相应地拆装作业,便于快速拆装底座和防护盖。

Description

电池壳体、动力电池包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壳体、动力电池包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能源汽车受到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而电动汽车的安全问题是各主机厂、电池厂及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其中,电动汽车的电池包一般具有大容量、高电压(200V~400v)等特性,一旦电动车行驶过程中发生绝缘或零部件断裂问题,则危及人员生命安全。
目前,动力电池包常用的输出极底座及输出极防护盖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输出级底座和输出级防护盖因未设置导向结构而导致的不便于组装及拆卸,并且结构设计不易吸收输出极底座和输出极防护盖的尺寸公差,两个件间存在相对位移,甚至于在振动、冲击或电动车行驶过程中存在异响及断裂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电池壳体、动力电池包以及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因为输出级底座和输出级防护盖没有设置导向结构而造成的不易拆装等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池壳体,所述电池壳体包括底座和防护盖,所述防护盖设置为可拆卸地盖设在所述底座上以形成用于安装模组的安装腔,其中,所述底座和防护盖中的其中一者包括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另一者包括柔性的连接臂,所述连接臂设置有第二卡接结构并能够沿所述导向槽移动以使所述第二卡接结构与所述第一卡接结构卡接或分离。
可选的,所述连接臂包括连接臂本体和卡接部,其中,所述连接臂本体设置为翻折向下延伸并且底部形成有卡接端,所述卡接部设置在所述卡接端的上方并且连接于所述连接臂本体,以使得所述卡接部能够与所述卡接端共同形成凹槽形式的所述第二卡接结构。
可选的,所述电池壳体包括以下形式中的至少一种:
形式一:所述卡接部设置为垂直连接于所述连接臂本体的平板结构;
形式二:所述卡接端的底部形成有用于避让所述第一卡接结构的倒角结构;
形式三:所述第一卡接结构的顶部形成有用于避让所述连接臂的倒角结构。
可选的,所述底座包括所述第一卡接结构,所述防护盖包括连接臂,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和侧壁,所述侧壁的底部连接于所述底板并且向上延伸,所述侧壁上开设有开口向上的所述导向槽,所述第一卡接结构横跨所述导向槽的相对侧壁,以与所述导向槽形成为用于容纳所述卡接端的容纳孔。
可选的,所述侧壁具有缺口,所述底板从所述缺口向外延伸的外沿。
可选的,所述防护盖包括盖板以及多个防护壁,多个所述防护壁与多个所述连接臂交替连接在所述盖板的外边缘并且向下延伸,所述防护壁包括与所述侧壁对应设置的第一部分以及与所述缺口对应设置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能够止挡于所述侧壁的顶部以与所述侧壁配合,所述第二部分的底部包括与所述底板的外沿对应设置并保持间隔的止挡端。
可选的,所述底座包括安装柱以及设置有内螺纹的嵌件,所述底板具有通孔,所述安装柱连接于所述底板并且向下延伸,并且所述安装柱设置有与所述通孔连通的中空通道,所述嵌件的一端止挡于所述通孔地插设在所述安装柱的中空通道中;
和/或,所述底座包括连接于所述底板的底面并且向下延伸的插接结构。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池壳体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壳体,通过将底座和防护盖中的一者设置为具有第一卡接结构的导向槽,另一者设置为具有第二卡接结构的连接臂,使得第一卡接结构和第二卡接结构能够在导向槽和连接臂之间的导向作用下进行相应地拆装作业,有利于快速、顺利地完成底座和防护盖之间进行拆卸和组装,操作简单,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动力电池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因为电池壳体的输出级底座和输出级防护盖没有设置导向结构而造成的不易拆装等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动力电池包,所述动力电池包包括模组、端板、正极输出级壳体和负极输出级壳体,所述正极输出级壳体和/或所述负极输出级壳体设置为所述的电池壳体,所述正极输出级壳体和负极输出级壳体分别安装在所述端板上,所述模组分别安装于所述正极输出级壳体的安装腔以及所述负极输出级壳体的安装腔。
可选的,所述正极输出级壳体设置有正极标识;
和/或,所述负极输出级壳体设置有负极标识。
所述动力电池包与上述电池壳体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因为电池壳体的输出级底座和输出级防护盖没有设置导向结构而造成的不易拆装等问题。
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所述的动力电池包。
所述车辆与上述动力电池包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动力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动力电池包所包括的电池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电池壳体的防护盖和底座处于分离状态;
图3为图2所示的电池壳体的后视图;
图4为图2所示的电池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电池壳体的防护盖和底座处于彼此配合的封盖状态;
图5为图4所示的电池壳体的后视图;
图6为图5所示的电池壳体的左视图;
图7为图2所示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底座的正视图;
图9为图7所示的电池壳体的左视图;
图10为图7所示的电池壳体的俯视图;
图11为图2所示的防护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所示的防护盖的左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池壳体;11、正极标识;
2、底座;21、第一卡接结构;22、底板;223、外沿;23、侧壁;231、容纳孔;232、凸起;233、凹部;24、嵌件;25、安装柱;26、插接结构;
3、防护盖;31、连接臂;32、第二卡接结构;33、连接臂本体;331、卡接端;34、卡接部;35、盖板;36、防护壁;361、第一部分;362、第二部分;362a、止挡端;
4、端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壳体,如图1-12所示,所述电池壳体1包括底座2和防护盖3,所述防护盖3设置为可拆卸地盖设在所述底座2上以形成用于安装模组的安装腔,其中,所述底座2和防护盖3中的其中一者包括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21,另一者包括柔性的连接臂31,所述连接臂31设置有第二卡接结构32并能够沿所述导向槽移动以使所述第二卡接结构32与所述第一卡接结构21卡接或分离。其中,防护盖和底座可以采用各种合理材质,例如,底座采用PBT+GF等强度高的材质,防护盖采用PP等韧性好的材质;进一步的,防护盖和底座可以采用各种合理的成型方式,例如,注塑成型。
使用时,如图1-6所示,通过使连接臂31沿导向槽移动,柔性连接臂发生微变形以促进第一卡接结构与第二卡接结构装配,直至第一卡接结构与第二卡接结构卡接到位为止,则防护盖3盖设在底座2上,以组装得到电池壳体;当然,电池壳体的拆卸过程可以根据组装过程推理得知,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壳体1,通过将底座2和防护盖3中的一者设置为具有第一卡接结构21的导向槽,另一者设置为具有第二卡接结构21的连接臂,使得第一卡接结构21和第二卡接结构21能够在导向槽和连接臂之间的导向作用下进行相应地拆装作业,有利于快速、顺利地完成底座和防护盖之间进行拆卸和组装,操作简单,效率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连接臂31上设置的第二卡接结构32可以采用各种合理形式。例如,如图11和12所示,第二卡接结构32设置为凹槽形式,具体的,所述连接臂31包括连接臂本体33和卡接部34,其中,所述连接臂本体33设置为翻折向下延伸并且底部形成有卡接端331,所述卡接部34设置在所述卡接端331的上方并且连接于所述连接臂本体33,以使得所述卡接部34能够与所述卡接端331共同形成凹槽形式的所述第二卡接结构32,使得第二卡接结构32能够在导向槽的导向作用下沿导向槽移动,以引导连接臂本体33沿导向槽同步移动,从而使连接臂能够沿导向槽移动,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和控制,而且导向效果佳,有利于同时实现导向槽的导向和卡接双功能。
为了加强第二卡接结构32的卡接牢固性,如图11所示,所述卡接部34设置为垂直连接于所述连接臂本体33的平板结构,以便于将第一卡接结构21限定在第二卡接结构32所形成的凹槽中;进一步的,卡接部34沿着所述连接臂本体33的宽度方向设置并且垂直连接于所述连接臂本体33,以使得所述卡接部的板面能够形成为凹槽的一个侧壁;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加强第二卡接结构32的组装牢固性,卡接端的上顶面朝向所述卡接部34的板面并且平行于所述卡接部34的板面方向设置,以使得所述卡接端的上顶面能够形成为凹槽的另一个侧壁,从而使得第二卡接结构32形成为矩形凹槽,为第一卡接结构提供了足够的卡接空间,有利于提高第一卡接结构和第二卡接结构之间的组装牢固性。
为了使得卡接端能够顺利地与第一卡接结构进行组装作业,如图11所示,所述卡接端331的底部形成有用于避让所述第一卡接结构21的倒角结构,或者是,所述第一卡接结构21的顶部形成有用于避让所述连接臂31的倒角结构,这样,有利于在第一卡接结构和第二卡接结构的卡接过程中,卡接端能够快速、顺利地沿导向槽移动到与第一卡接结构配合的位置处,操作便利。当然,为了优化上述效果,可以同时将卡接端331的底部以及第一卡接结构21的顶部形成有上述倒角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2包括所述第一卡接结构21,所述防护盖3包括连接臂31,所述底座2包括底板22和侧壁23,所述侧壁23的底部连接于所述底板22并且向上延伸,所述侧壁23上开设有开口向上的所述导向槽,所述第一卡接结构21横跨所述导向槽的相对侧壁,以与所述导向槽形成为用于容纳所述卡接端331的容纳孔231,便于与第二卡接结构进行组装,提高了两者之间的卡接牢固性。使用时,如图2所示,卡接端331处于第一卡接结构的上方,则导向槽和连接臂处于分离状态,使得电池壳体的防护盖和底座处于拆卸状态;如图4所示,卡接端331处于第一卡接结构的下方,即卡接端位于容纳孔231内,则导向槽和连接臂处于卡接状态,使得电池壳体的防护盖和底座处于组装状态。
为了强化电池壳体内安装的模组的绝缘性能,可以通过增加安装在电池壳体内的模组汇流排到电池壳体外的端板之间的爬电距离,例如,所述侧壁23具有缺口,所述底板22从所述缺口向外延伸的外沿223,避免了因为制作公差而导致模组汇流排到端板之间的爬电距离不达标进而造成绝缘性能不佳的问题,提高了电池壳体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盖3包括盖板35以及多个防护壁36,多个所述防护壁36与多个所述连接臂31交替连接在所述盖板35的外边缘并且向下延伸,所述防护壁36包括与所述侧壁23对应设置的第一部分361以及与所述缺口对应设置的第二部分362,所述第一部分361能够止挡于所述侧壁23的顶部以与所述侧壁23配合,所述第二部分362的底部包括与所述底板22的外沿223对应设置并保持间隔的止挡端362a,通过将外沿223与止挡端362a间隔设置,在保证满足模组输出端IP防护等级的前提下,方便铜排的连接端能够在第二部分与外沿223之间所形成的间隙中穿入到电池壳体内进行安装,通过将外沿223与止挡端362a对应设置,使得防护盖能够通过止挡端362a将外沿覆盖在电池壳体的安装腔内,使得汇流排能够完全安装在电池壳体的安装腔内,避免了模组汇流排裸露在外面导致的电气安全问题。更一步的,为了吸收底座和防护盖的尺寸公差,以满足电池壳体能够正常装配,所述第一部分可以设置为凹凸结构,例如,如图8所示,第一部分的顶壁包括凸起232和凹部233,其中,凸起232的顶壁比凹部233的顶壁略高,以使得在电池壳体组装时能够使得凸起232优先止挡于侧壁23,而且,在发生振动、冲击或电动车行驶的过程中,凹部233会随着振动而随后止挡于侧壁,从而保证电池壳体在上述过程中不会有异响,避免底座和防护罩之间的相对位移。在上述基础上,如图7所示,底座的底板可以设置为长方形结构,外沿233设置在底板的长边侧,导向槽和凸起232设置底板的短边侧,盖板35也设置为长方形结构,第二部分和凹部233设置在盖板的长边侧,连接臂设置在盖板的短边侧,为了使得防护盖和底座之间便于安装,侧壁的不具有缺口并位于底板的长边侧的长边侧壁设置为如图3和4所示的板状结构,则与上述长边侧壁对应设置的长边防护壁可以设置有用于引导该防护壁安装到该侧壁内的倒角结构,有利于为防护盖在向下安装时提供导向作用。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安装铜排的连接端,所述底座2包括安装柱25以及设置有内螺纹的嵌件24,所述底板22具有通孔,所述安装柱25连接于所述底板22并且向下延伸,并且所述安装柱25设置有与所述通孔连通的中空通道,所述嵌件24的一端止挡于所述通孔地插设在所述安装柱25的中空通道中,以便于通过螺栓与嵌件24螺纹连接来实现铜排的连接端与模组汇流排之间的连接,拆装方便快捷,使得电池壳体还能满足拆装时最大的破坏力矩以及最多次的拆装次数的使用需求,保证了模组汇流排以及模组间铜排有效刚性连接,避免力矩反松,产生失效问题。其中,嵌件可以采用各种合理材质,例如,铜或不锈钢材质;嵌件可以采用各种形状,例如,呈“工”形设计;嵌件24可以设置在各种合理的位置,例如,嵌件的顶面比底座的顶面高出0.5mm。更进一步地,为了避免防护盖与螺栓产生干涉,可以将止挡端362a的底部设置有用于避让螺栓的倒角结构,以增加防护盖在止挡端362a的底部处与螺栓之间的距离,提高了安全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2包括连接于所述底板22的底面并且向下延伸的插接结构26。如图1所示,用于安装电池壳体的端板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三角孔,插接结构26可以设置为能够与所述三角孔配合的三角柱,以便于将电池壳体安装在端板上。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包,如图1所示,所述动力电池包包括模组、端板4、正极输出级壳体和负极输出级壳体,所述正极输出级壳体和/或所述负极输出级壳体设置为所述的电池壳体1,所述正极输出级壳体和负极输出级壳体分别安装在所述端板4上,所述模组分别安装于所述正极输出级壳体的安装腔以及所述负极输出级壳体的安装腔。进一步的,所述正极输出级壳体和所述负极输出级壳体均设置为所述的电池壳体1,则模组正极输出极壳体的正极底座与负极输出极壳体的负极底座关于两者之间的中线呈对称安装,并且,端板包括用于安装正极底座的模组正极端板以及用于安装负极底座的模组负极端板,正极底座和负极底座作为模组输出端汇流排的安装支座分别与防护盖连接,以对模组进行电气防护。
为了避免因正极底座和负极底座出现装反而导致模组装配时短路的问题,可以在正极底座设置防错结构,例如,所述正极输出级壳体设置有正极标识11;和/或,可以在负极底座设置防错结构,例如,所述负极输出级壳体设置有负极标识。具体的,正极标识11可以设置为正极标示色(例如,黑色)或者“+”标示符;负极标识可以设置为不同与正极标示色的其他标示色(例如,黄橙色)或者是“-”标示符。
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所述的动力电池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1)包括底座(2)和防护盖(3),所述防护盖(3)设置为可拆卸地盖设在所述底座(2)上以形成用于安装模组的安装腔,其中,所述底座(2)和防护盖(3)中的其中一者包括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21),另一者包括柔性的连接臂(31),所述连接臂(31)设置有第二卡接结构(32)并能够沿所述导向槽移动以使所述第二卡接结构(32)与所述第一卡接结构(21)卡接或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31)包括连接臂本体(33)和卡接部(34),其中,所述连接臂本体(33)设置为翻折向下延伸并且底部形成有卡接端(331),所述卡接部(34)设置在所述卡接端(331)的上方并且连接于所述连接臂本体(33),以使得所述卡接部(34)能够与所述卡接端(331)共同形成凹槽形式的所述第二卡接结构(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1)包括以下形式中的至少一种:
形式一:所述卡接部(34)设置为垂直连接于所述连接臂本体(33)的平板结构;
形式二:所述卡接端(331)的底部形成有用于避让所述第一卡接结构(21)的倒角结构;
形式三:所述第一卡接结构(21)的顶部形成有用于避让所述连接臂(31)的倒角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包括所述第一卡接结构(21),所述防护盖(3)包括连接臂(31),所述底座(2)包括底板(22)和侧壁(23),所述侧壁(23)的底部连接于所述底板(22)并且向上延伸,所述侧壁(23)上开设有开口向上的所述导向槽,所述第一卡接结构(21)横跨所述导向槽的相对侧壁,以与所述导向槽形成为用于容纳所述卡接端(331)的容纳孔(23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23)具有缺口,所述底板(22)从所述缺口向外延伸的外沿(22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盖(3)包括盖板(35)以及多个防护壁(36),多个所述防护壁(36)与多个所述连接臂(31)交替连接在所述盖板(35)的外边缘并且向下延伸,所述防护壁(36)包括与所述侧壁(23)对应设置的第一部分(361)以及与所述缺口对应设置的第二部分(362),所述第一部分(361)能够止挡于所述侧壁(23)的顶部以与所述侧壁(23)配合,所述第二部分(362)的底部包括与所述底板(22)的外沿(223)对应设置并保持间隔的止挡端(362a)。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包括安装柱(25)以及设置有内螺纹的嵌件(24),所述底板(22)具有通孔,所述安装柱(25)连接于所述底板(22)并且向下延伸,并且所述安装柱(25)设置有与所述通孔连通的中空通道,所述嵌件(24)的一端止挡于所述通孔地插设在所述安装柱(25)的中空通道中;
和/或,所述底座(2)包括连接于所述底板(22)的底面并且向下延伸的插接结构(26)。
8.一种动力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电池包包括模组、端板(4)、正极输出级壳体和负极输出级壳体,所述正极输出级壳体和/或所述负极输出级壳体设置为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壳体(1),所述正极输出级壳体和负极输出级壳体分别安装在所述端板(4)上,所述模组分别安装于所述正极输出级壳体的安装腔以及所述负极输出级壳体的安装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动力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输出级壳体设置有正极标识(11);
和/或,所述负极输出级壳体设置有负极标识。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动力电池包。
CN201920821062.7U 2019-05-31 2019-05-31 电池壳体、动力电池包以及车辆 Active CN2098438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21062.7U CN209843801U (zh) 2019-05-31 2019-05-31 电池壳体、动力电池包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21062.7U CN209843801U (zh) 2019-05-31 2019-05-31 电池壳体、动力电池包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43801U true CN209843801U (zh) 2019-12-24

Family

ID=688986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21062.7U Active CN209843801U (zh) 2019-05-31 2019-05-31 电池壳体、动力电池包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438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81109B1 (en) Wiring apparatus
CN109728237B (zh) 电池模组的汇流排支架
CN109950448B (zh) 软包锂电池模组
CN107403971B (zh) 一种集成式电池系统高压电器盒
CN210123775U (zh) 输出极安装座、电芯组、电池包和车辆
CN211555995U (zh) 一种软包锂电池组装支架
CN106684305B (zh) 一种电极组件及可更换电极组件的电池模组
CN209843801U (zh) 电池壳体、动力电池包以及车辆
CN215451593U (zh) 电芯安装结构、电池包和电动汽车
CN112768960B (zh) 模组输出极结构
CN210292213U (zh) 一种接线端子及空调器
WO2024041500A1 (zh) 汇流排支架总成、动力电池及车辆
CN212303849U (zh) 一种线束隔离板及电池模组
CN109546014B (zh) 用于车辆的电池包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3878312U (zh) 具有模组输出极的模组端板及电池模组
CN210379172U (zh) 一种电池模组和含有该电池模组的电池包以及车辆
CN108512170B (zh) 一种母线槽接头保护装置
CN211016983U (zh) 一种汽车蓄电池保险丝盒
CN216085198U (zh) 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3752943U (zh) 电池模组的输出极防护结构
CN210897451U (zh) 电池包的输出极组件以及电池包
CN211828988U (zh) 连接片防护盖板
CN219106469U (zh) 极耳支撑防护组件
CN216250947U (zh) 输出极防护装置及电池组
CN219717182U (zh) 汇流排防护装置和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