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06469U - 极耳支撑防护组件 - Google Patents

极耳支撑防护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106469U
CN219106469U CN202320179636.1U CN202320179636U CN219106469U CN 219106469 U CN219106469 U CN 219106469U CN 202320179636 U CN202320179636 U CN 202320179636U CN 219106469 U CN219106469 U CN 2191064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tective cover
tab
tab support
support
mounting cav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17963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ylon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yl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ylon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Pyl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17963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1064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1064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1064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软包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极耳支撑防护组件,包括:极耳支架以及保护盖;其中,极耳支架形成有安装腔,保护盖与极耳支架相连接,并且封盖住安装腔。可见,能够将电元件安装在极耳支架的安装腔内,并且通过保护盖封盖住,从而实现极耳支架内各带电元件和外侧金属结构件的隔离和防护,防止模组在装配和使用过程中导致的电气失效,更加安全、可靠。此外,本组件具有自扣合、自防护和自限位的功能,保护盖可重复拆装,防呆设计,压配组装,满足全球主要认证机构的测试要求。

Description

极耳支撑防护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软包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极耳支撑防护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软包电池包括电芯组件,电芯组件的两侧均形成有极耳,每一侧的极耳均配设有极耳支架,极耳支架上设置有汇流排和电路板等电气元件,但是此处缺少绝缘防护部件,容易与外侧金属结构件接触,进而出现短路等问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极耳支撑防护组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软包电池的极耳支架缺少绝缘防护部件,容易出现短路等问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极耳支撑防护组件,包括:极耳支架以及保护盖;其中,所述极耳支架形成有安装腔,所述保护盖与所述极耳支架相连接,并且封盖住所述安装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极耳支架与所述保护盖可拆卸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极耳支架形成有第一卡接部,所述保护盖形成有第二卡接部,且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相卡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接部的数量为多个,且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接部的卡接端与所述极耳支架之间的距离不等。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安装腔的内壁形成有限位凸起部,且沿着所述安装腔的深度方向,所述限位凸起部与所述安装腔的开口之间形成预设的安装距离。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保护盖形成有翻边部,所述翻边部延伸至所述安装腔内,并且抵靠于所述限位凸起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极耳支架的远离所述保护盖的一侧形成有多个导向板,且多个所述导向板沿着所述极耳支架的长度方向顺次设置;
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导向板形成V形结构,且其中沿着远离所述保护盖的方向呈渐扩状的结构为第一V形结构,沿着靠近所述保护盖的方向呈渐扩状的结构为第二V形结构;
所述第一V形结构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导向板之间形成有与所述安装腔相连通的极耳通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第二V形结构内设置有横向加强筋板和纵向加强筋板。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极耳支撑防护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的汇流排,所述汇流排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汇流排沿着所述安装腔的长度方向顺次间隔设置;任一所述汇流排的至少一侧部设置有所述的极耳通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汇流排之间设置有分隔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安装腔内形成有定位部,所述汇流排形成有定位孔,且所述定位部穿设于所述定位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极耳支撑防护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的电路板,且沿着所述极耳支架的高度方向,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汇流排的上方;
所述极耳支撑防护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的电压采集构件,且所述电压采集构件分别与所述电路板以及所述汇流排相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极耳支撑防护组件还包括温度采集构件,所述温度采集构件设置于所述极耳支架的远离所述保护盖的一侧,且所述温度采集构件与所述电路板相连接;
所述极耳支撑防护组件还包括固定座,且所述固定座设置于所述极耳之间的靠近所述保护盖的一侧,且所述固定座形成有安装空间;所述极耳支架形成有过口,且所述过口与所述安装空间相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保护盖的靠近所述极耳支架的一侧设置有加强筋板,且所述加强筋板抵靠于所述极耳支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板包括横加强筋板、纵加强筋板以及倾斜加强筋板;其中,所述横加强筋板与所述纵加强筋板相垂直设置,所述倾斜加强筋板分别与所述横加强筋板以及所述纵加强筋板形成角度。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保护盖的远离所述极耳支架的一侧设置有线束固定部,且所述保护盖形成有安装过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保护盖的外周的侧部设置有安装凸台。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极耳支架和所述保护盖的材质均为阻燃且绝缘的塑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本申请提供的极耳支撑防护组件包括极耳支架和保护盖,极耳支架形成有安装腔,因而能够将电元件安装在极耳支架的安装腔内,并且通过保护盖封盖住,从而实现极耳支架内各带电元件和外侧金属结构件的隔离和防护,防止模组在装配和使用过程中导致的电气失效,更加安全、可靠。
此外,本组件具有自扣合、自防护和自限位的功能,保护盖可重复拆装,防呆设计,压配组装,满足全球主要认证机构的测试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极耳支撑防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极耳支撑防护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极耳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极耳支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极耳支架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极耳支架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保护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保护盖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极耳支架,101-安装腔,102-第一卡接部,103-限位凸起部,104-导向板,105-第一V形结构,106-第二V形结构,1061-安装过口,1062-承托台阶,107-极耳通道,108-横向加强筋板,109-纵向加强筋板,110-安装壳体,111-分隔部,112-定位部,113-过孔,2-汇流排,3-电路板,4-电压采集构件,5-固定座,6-保护盖,61-翻边部,62-第二卡接部,63-加强筋板,64-线束固定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照图1至图8描述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所述的极耳支撑防护组件。
参见图1至图8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极耳支撑防护组件,包括:极耳支架1以及保护盖6;其中,极耳支架1形成有安装腔101,安装腔101贯穿于极耳支架1的一侧,也即安装腔101形成开口,保护盖6与极耳支架1相连接,并且封盖住安装腔101的开口。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能够将电元件安装在极耳支架1的安装腔101内,并且通过保护盖6封盖住,从而实现极耳支架1内各带电元件和外侧金属结构件的隔离和防护,防止模组在装配和使用过程中导致的电气失效,更加安全、可靠。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至图7所示,极耳支架1形成有第一卡接部102,保护盖6形成有第二卡接部62,且第一卡接部102与第二卡接部62相卡接。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利用第一卡接部102和第二卡接部62相卡接,实现了一种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也就是说,极耳支架1和保护盖6通过卡接的方式可拆卸连接,便于安装和拆卸,尤其便于后期的运维。
进一步,优选地,第一卡接部102和第二卡接部62均为卡扣部,两者可卡接在一起,且优选地,卡扣部的内侧设置返回角或斜坡,在没有外力时卡扣不会脱落,受一定的外力时卡扣可以松脱,保护盖6可做到多次重复拆装。
当然,不仅限于上述的连接方式,还可采用其他可拆卸的连接方式,例如采用绝缘螺钉或者绝缘螺栓的连接方式,亦或者采用插接的方式等。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至图4以及图7所示,安装腔101的内壁形成有限位凸起部103,且沿着安装腔101的深度方向,限位凸起部103与安装腔101的开口之间形成预设的安装距离;
保护盖6形成有翻边部61,翻边部61延伸至安装腔101内,并且抵靠于限位凸起部103。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随着保护盖6与极耳支架1卡接到位后,保护盖6一侧的翻边部61也恰好抵靠在限位凸起上,起到对保护盖6定位的作用,使得保护盖6与极耳支架1装配得更稳定,不会发生移位等。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2至图4所示,沿着垂直于安装腔101的深度方向,安装腔101的截面为长方形,长方形的安装腔101的四个顶角处均设置有前述的限位凸起部103,且优选地,沿着垂直于安装腔101的深度方向,前述的限位凸起部103的截面呈L形,其与安装腔101的L形的顶角相适配。当然,不仅限于在安装腔101的顶角处设置限位凸起部103,还可在长方形的安装腔101的边部设置限位凸起部103,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5和图6所示,极耳支架1的远离保护盖6的一侧形成有多个导向板104,且多个导向板104沿着极耳支架1的长度方向顺次设置;
任意相邻的两个导向板104形成V形结构,且其中沿着远离保护盖6的方向呈渐扩状的结构为第一V形结构105,沿着靠近保护盖6的方向呈渐扩状的结构为第二V形结构106,也就是说,多个导向板104形成了波浪状;
第一V形结构105中相邻的两个导向板104之间形成有与安装腔101相连通的极耳通道107。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极耳支架1与电芯的极耳装配时,极耳需穿过极耳通道107延伸至安装腔101内,并且经过弯折后与下文所述的对应的汇流排2相连接,此外,在极耳与极耳支架1装配时,极耳通道107两侧的导向板104起到导向的作用,提升装配效率以及装配精度。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5和图6所示,导向板104为长方形板,且此长方形板沿着极耳支架1的高度方向延伸,并且与极耳支架1的长度方向形成一定角度,对应地,第一V形结构105和第二V形结构106均沿着极耳支架1的高度方向延伸,且第一V形结构105和第二V形结构106的深度方向与极耳支架1的宽度方向相同。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V形结构106内设置有横向加强筋板108和纵向加强筋板109,且优选地,纵向加强筋沿着极耳支架1的高度方向延伸,横向加强筋板108沿着极耳支架1的长度方向延伸。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横向加强筋板108和纵向加强筋板109能够增加极耳支架1的强度,而且筋板的结构质量轻,有助于轻量化设计。
进一步,优选地,横向加强筋为三角形板,纵向加强筋为长方形板。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V形结构106内设置有安装壳体110,具体地,安装壳体110嵌设在横加强筋板63和纵加强筋板63内,且第一卡接部102设置于安装壳体110内,可见,安装壳体110为第一卡接部102提供了安装位置,而且安装壳体110沿着极耳支架1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且两端部均设置有和内部中空处相连通的开口,第二卡接部62穿过其中一个开口可与第一卡接部102相连接,而且注意: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卡接部102的数量为四个,且其中位于上方的两个第一卡接部102与安装壳体110的靠近保护盖6的一侧的开口之间的距离也即第一距离相等,位于下方的两个第一卡接部102与安装壳体110的靠近保护盖6的一侧的开口之间的距离也即第二距离相等,且注意,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不等,这样则起到防呆的作用,当然,第一卡接部102的数量不仅限于此,还可为五个,六个等等。
进一步,优选地,极耳支架1、导向板104、横向加强筋板108、纵向加强筋板109、安装壳体110、前述的卡扣部、限位凸起部103以及下文所述的分隔部111均为一体式结构,且优选地材质为现有技术中的绝缘阻燃塑料(例如:PC+ABS,也可以用PC、ABS、PP、PE、PS、尼龙、POM、PPS、PBT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等等),可通过注塑一体成型,满足强度、绝缘要求的同时,符合UL安全标准,而且质量轻,有助于轻量化设计。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至图4所示,极耳支撑防护组件还包括设置于安装腔101内的汇流排2,汇流排2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汇流排2沿着安装腔101的长度方向顺次间隔设置;
任一汇流排2的至少一侧部设置有的极耳通道107,也就是说,汇流排2位于第二V形结构106的一侧,并且具有横向加强筋板108和纵向加强筋板109的支撑,使得汇流排2更稳定,此外,优选地,相邻的两个汇流排2之间通过一个第二V形结构106相分隔开,避免发生短路等问题,更加安全、可靠。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通过汇流排2实现了多个电芯的串联或者并联,满足供电需求,此外,在汇流排2的侧部布置极耳通道107,不会产生干涉,而且从极耳通道107穿出的极耳弯折后,则可贴靠在对应的汇流排2上,实现了与汇流排2的连接。
注意:沿着多个汇流排2的排布方向,第一个汇流排和最后一个汇流排可分别作为总正和总负的引出排使用,且第一汇流排和最后一个汇流排的引出端可位于保护盖6的外部。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任意相邻的两个汇流排2之间设置有分隔部111。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分隔部111两侧的极耳通道107内穿出来的极耳一个向左折弯,一个向右折弯,分隔部111将两个极耳分隔开,增加了两个极耳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进而不会发生短路,更加安全、可靠。
进一步,优选地,此分隔部111可由前述的纵向加强筋朝向保护盖6的方向延伸而获得。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和图3所示,安装腔101内形成有定位部112,汇流排2形成有定位孔,且定位部112穿设于定位孔。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通过定位部112和第二定孔的配合,实现了对汇流排2的组装和定位。
进一步,优选地,定位部112为圆柱,定位孔为相适配的圆形孔。
进一步,优选地,为了进一步保证汇流排2与极耳支架1稳定地装配在一起,可将汇流排2与极耳支架1热熔在一起。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极耳支撑防护组件还包括设置于安装腔101内的电路板3,且沿着极耳支架1的高度方向,电路板3设置于汇流排2的上方,可见,充分利用汇流排2上方的空间布置电路板3,使得整体布局更规整、更合理。
进一步,优选地,此电路板3为PCBA电路板,通过SMT或者插件加工在PCB电路板上组装上电子元器件,例如电阻、电容等,从而形成PCBA电路板。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极耳支撑防护组件还包括设置于安装腔101内的电压采集构件4,且电压采集构件4分别与电路板3以及汇流排2相连接。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电压采集构件4可通过汇流排2采集电芯的电压,并且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电路板3进行处理。
进一步,优选地,此电压采集构件4为现有技术中的电压采集板,在此,不再详述。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极耳支撑防护组件还包括温度采集构件(图中未示出),温度采集构件设置于极耳支架1的远离保护盖6的一侧,且温度采集构件与电路板3相连接。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温度采集构件可采集电芯的温度,并且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给电路板3进行处理,且进一步,优选地,极耳支架1开设有过孔113,电连接线可通过此过孔113将两侧的温度采集构件和电路板3相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如图2和图5所示,其中一个第二V形结构106的底部形成有安装过口1061以及承托台阶1062,用于安装温度检测构件。
进一步,优选地,此温度采集构件为现有技术中的温度采集板、温度传感器或者热敏电阻等,在此,不再详述。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2所示,极耳支撑防护组件还包括固定座5,且固定座5设置于极耳之间的靠近保护盖6的一侧,且固定座5形成有安装空间;极耳支架1形成有过口,且过口与安装空间相连通。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可将电连接排或者其他电连接部件安装在此固定座5内,并且将电连接排或者其他电连接部件的一端通过此过口延伸至固定座5的外部,且可与电池管理系统相连接,将电连接排或者其他电连接部件的另一端与电路板3相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固定座5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固定板,且固定板与极耳支架1的高度方向形成角度,也即倾斜设置,其中至少一个固定板上设置有安装凸起。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7所示,保护盖6的靠近极耳支架1的一侧设置有加强筋板63,加强筋板63抵靠于极耳支架1,可见,加强筋板63为保护盖6提供了向内的限位和支撑。
进一步,优选地,此加强筋板63可包括横加强筋板、纵加强筋板以及倾斜加强筋板;其中,横加强筋板与纵加强筋板相垂直设置,倾斜加强筋板分别与横加强筋板以及纵加强筋板形成角度,且优选地,加强筋板63抵靠于分隔部,起到支撑保护盖,进一步为保护盖提供向内的限位和支撑的作用。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如图8所示,保护盖6的远离极耳支架1的一侧设置有线束固定部64,对应地,保护盖6开设有安装过孔。
根据以上描述的结构可知,内部的线束穿过安装过孔,并且通过线束固定部64进行固定,使得线束更加规整,而且线束固定部64的位置合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进一步,优选地,线束固定部64为扎线桥或者飞机头卡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保护盖6的外周的侧部设置有安装凸台(图中未示出),弥补保护盖6和极耳支架1之间上下和左右方向的装配间隙,利用安装凸台的弹性形成压配组装。
在该实施例中,优选地,保护盖6的材质也为阻燃且绝缘的塑料,例如:PC+ABS,也可以用PC、ABS、PP、PE、PS、尼龙、POM、PPS、PBT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等等,满足绝缘要求以及UL安全标准,且优选地,而且注意,保护盖6的主体也即主面板部分、加强筋板63以及线束固定部64可通过一体式注塑成型。
综上,本申请提供的极耳支撑防护组件具有如下结构和优点:
极耳支架1及其保护盖6均采用塑料材质,塑料件的阻燃、介电强度、热变形温度、拉伸强度、弯曲强度、断裂伸长率等参数可达到和超过全球主要认证机构的产品测试要求,满足产品设计使用环境、使用工况和使用年限的要求,实现产品在设计范围内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使用。
极耳支架1通过热熔汇流排2,实现模组内电芯的串并联,并且极耳支架1上设置电路板3、温度采集构件和电压采集构件4,从而实现温度和电压信号的采集。
极耳支架1设置有分隔部111,分隔部111可以增加极耳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避免短路。
保护盖6的一侧设置有加强筋板63,为保护盖6提供向内的限位和支撑。
极耳支架1的安装腔101内的四个限位凸起部103也即凸筋,可对保护盖6支撑和限位。
保护盖6的外周的侧部设置有安装凸台,弥补保护盖6和极耳支架1之间上下和左右方向的装配间隙。
极耳支架1的第一卡扣和保护盖6的第二卡扣配合时,为保护盖6提供向外的限位,且卡扣部的内侧设置返回角或斜坡,在没有外力时卡扣不会脱落,受一定的外力时卡扣可以松脱,保护盖6可做到多次重复拆装。
第一卡接部102的数量为多个,且其中至少两个第一卡接部102的卡接端与极耳支架1之间的距离不等,也就是说,形成防呆设计,提升组装效率。
极耳支架1和保护盖6通过凸筋配合和卡扣的连接方式,实现对保护盖6的上、下、左、右、内、外的限位和固定,从而实现极耳支架1内各带电元件和外侧金属结构件的隔离和防护,防止模组在装配和使用过程中导致的电气失效。
保护盖6可依据结构和布线需要,在保护盖6上设置扎线桥或飞机头卡槽。
可见,本组件具有自扣合、自防护和自限位的功能,保护盖6可重复拆装,防呆设计,压配组装,满足全球主要认证机构的测试要求。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极耳支撑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极耳支架以及保护盖;其中,所述极耳支架形成有安装腔,所述保护盖与所述极耳支架相连接,并且封盖住所述安装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支撑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支架与所述保护盖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耳支撑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支架形成有第一卡接部,所述保护盖形成有第二卡接部,且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相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极耳支撑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接部的数量为多个,且其中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卡接部的卡接端与所述极耳支架之间的距离不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支撑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的内壁形成有限位凸起部,且沿着所述安装腔的深度方向,所述限位凸起部与所述安装腔的开口之间形成预设的安装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极耳支撑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盖形成有翻边部,所述翻边部延伸至所述安装腔内,并且抵靠于所述限位凸起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支撑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支架的远离所述保护盖的一侧形成有多个导向板,且多个所述导向板沿着所述极耳支架的长度方向顺次设置;
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导向板形成V形结构,且其中沿着远离所述保护盖的方向呈渐扩状的结构为第一V形结构,沿着靠近所述保护盖的方向呈渐扩状的结构为第二V形结构;
所述第一V形结构中相邻的两个所述导向板之间形成有与所述安装腔相连通的极耳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极耳支撑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V形结构内设置有横向加强筋板和纵向加强筋板。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极耳支撑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支撑防护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的汇流排,所述汇流排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汇流排沿着所述安装腔的长度方向顺次间隔设置;任一所述汇流排的至少一侧部设置有所述的极耳通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极耳支撑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汇流排之间设置有分隔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极耳支撑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腔内形成有定位部,所述汇流排形成有定位孔,且所述定位部穿设于所述定位孔。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极耳支撑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支撑防护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的电路板,且沿着所述极耳支架的高度方向,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汇流排的上方;
所述极耳支撑防护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的电压采集构件,且所述电压采集构件分别与所述电路板以及所述汇流排相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极耳支撑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支撑防护组件还包括温度采集构件,所述温度采集构件设置于所述极耳支架的远离所述保护盖的一侧,且所述温度采集构件与所述电路板相连接;
所述极耳支撑防护组件还包括固定座,且所述固定座设置于所述极耳之间的靠近所述保护盖的一侧,且所述固定座形成有安装空间;所述极耳支架形成有过口,且所述过口与所述安装空间相连通。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耳支撑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盖的靠近所述极耳支架的一侧设置有加强筋板,且所述加强筋板抵靠于所述极耳支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极耳支撑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板包括横加强筋板、纵加强筋板以及倾斜加强筋板;其中,所述横加强筋板与所述纵加强筋板相垂直设置,所述倾斜加强筋板分别与所述横加强筋板以及所述纵加强筋板形成角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极耳支撑防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盖的远离所述极耳支架的一侧设置有线束固定部,且所述保护盖形成有安装过孔;
和/或,所述保护盖的外周的侧部设置有安装凸台;
和/或,所述极耳支架和所述保护盖的材质均为阻燃且绝缘的塑料。
CN202320179636.1U 2023-02-07 2023-02-07 极耳支撑防护组件 Active CN2191064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79636.1U CN219106469U (zh) 2023-02-07 2023-02-07 极耳支撑防护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179636.1U CN219106469U (zh) 2023-02-07 2023-02-07 极耳支撑防护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106469U true CN219106469U (zh) 2023-05-30

Family

ID=86464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179636.1U Active CN219106469U (zh) 2023-02-07 2023-02-07 极耳支撑防护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1064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898479B1 (en) Secondary battery module
US8545271B2 (en) Wiring apparatus
US20160254515A1 (en) Wiring module
EP2745336B1 (en) Battery module
CN217158501U (zh) 一种线束隔离板及电池模组
CN107403971B (zh) 一种集成式电池系统高压电器盒
US10079411B2 (en) Battery monitoring apparatus
CN102035159B (zh) 电气接线盒和具有该电气接线盒的电源装置
CN219106469U (zh) 极耳支撑防护组件
CN211879432U (zh) 电池模组
KR20150144852A (ko) 이차전지팩의 이차전지 연결장치
CN112886130B (zh) 电池组及电动车辆
CN218827743U (zh) 防护座组件及电池装置
CN218770000U (zh) 防止意外短路的电池装置
CN219717015U (zh) 一种集成线束盒的液冷板结构及电池包
CN215911544U (zh) 用于动力电池包的汇流排安装座、动力电池包以及动力装置
CN217444565U (zh) 储能设备
CN216354053U (zh) 激励熔断器组及电池包
CN218867266U (zh) 电池模组
CN217936183U (zh) 一种电器盒
CN219626818U (zh) 压板装置、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219643022U (zh) 电池模组、电池包及车辆
CN220209203U (zh) 电池单元及电池包
CN114927818B (zh) 电池模组和电池包
CN216750214U (zh) 底座装置、端板组件、电池模组和动力电池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