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38559U - 一种气体温控过滤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体温控过滤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38559U
CN209838559U CN201920529378.9U CN201920529378U CN209838559U CN 209838559 U CN209838559 U CN 209838559U CN 201920529378 U CN201920529378 U CN 201920529378U CN 209838559 U CN209838559 U CN 2098385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s
built
heat exchanger
connecting assembly
waterw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2937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娄新胜
郭拥军
乔国平
郭志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XIANG AI CLEAN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XIANG AI CLEAN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XIANG AI CLEAN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XIANG AI CLEAN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2937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385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385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385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30Use of alternative fuels, e.g. biofuel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体温控过滤组件,包括连接组件、过滤器、换热器和节温器控制阀,连接组件和换热器分别设置有内置水路和内置气路,连接组件的内置水路和内置气路均有由连接组件上的孔连通而成,连接组件的内置气路与换热器的内置气路连通,连接组件的内置水路与换热器的内置水路连通,节温器控制阀设置在连接组件的内置水路内;过滤器设置有内置气路,与连接组件的内置气路连通;连接组件的内置气路内、位于节温器控制阀的一侧设置有节温器控制阀感温包。本实用新型的感温包感应到的气体温度,控制水的流量,保证换热后的气体温度,实现反馈控制;实现组件化安装,体积小,安装效率高,消除泄漏的隐患,利于集中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气体温控过滤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过滤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气体温控过滤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天然气的优点为清洁廉价,为了节约能源,使用天然气燃烧作为动力的气体发动机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汽车发动机行业,天然气发动机比传统燃油发动机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在现有市场上,发动机的安装型式采用典型方式:过滤器、换热器和节温器控制阀是三个完全独立的部件,它们之间通过外接管路和若干接头连接而成,再将它们固定在发动机的支架上。在实际应用中,这样的设计存在几个明显的缺陷。一是这个功能部分体积大;二是三个主要零部件需通过外接管路连接、管路连接工作量大、易产生碎屑、泄漏点多,因而成本高、质量风险也高;再有是对于不同型号、规格、排量的发动机,外接管路及安装支架均不相同,品种物料多,不利于集成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温控过滤组件,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过滤器、换热器和节温器控制阀安装时体积大、连接时采用管路连接、连接工作量大、易产生碎屑、泄漏点多、成本高、质量风险高和不利于集中生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气体温控过滤组件,包括连接组件、过滤器、换热器和节温器控制阀,所述过滤器可拆卸安装在所述连接组件的下部,所述换热器可拆卸设置在所述连接组件的背部;
所述连接组件和所述换热器分别设置有内置水路和内置气路,所述连接组件的内置水路和内置气路均有由所述连接组件上的孔连通而成,所述连接组件的内置气路与所述换热器的内置气路连通,所述连接组件的内置水路与所述换热器的内置水路连通,所述节温器控制阀设置在所述连接组件的内置水路内;
所述过滤器设置有内置气路,与所述连接组件的内置气路连通;
所述连接组件的内置气路内、位于所述节温器控制阀的一侧设置有所述节温器控制阀感温包。
其中,所述连接组件的内置气路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组件一侧上的第一气体入口、与所述过滤器连接的一面上的第二气体入口和与所述换热器连接的一面上的等高的第二气体出口与第四气体入口;
所述连接组件的内置水路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组件右侧上的第一水路入口、所述连接组件顶部的第三水路出口和在与所述换热器连接的一面上的第一水路出口与第三水路入口。
其中,所述换热器的内置气路包括设置在与所述连接组件连接的一面的第三气体入口和第三气体出口;
所述换热器的内置水路包括设置在与所述连接组件连接的一面的第二水路入口和第二水路出口。
其中,所述第二气体入口连通所述过滤器的内置气路,形成所述连接组件的内置气路与所述过滤器的内置气路连通。
其中,所述第三气体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气体入口,所述第三气体出口连通所述第四气体入口,形成所述连接组件的内置气路与所述换热器的内置气路连通;
所述第二水路入口连通所述第一水路出口,所述第二水路出口连通所述第三水路入口,形成所述连接组件的内置水路与所述换热器的内置水路连通。
其中,所述连接组件内设置有安装所述节温器控制阀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装备有封堵所述安装孔端部的堵头。
其中,所述安装孔内安装有控制阀和节温器。
其中,所述堵头为内六角螺塞。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方案中,本实用新型中的气体温控过滤组件在使用时,气体从连接组件进入,经由过滤器过滤后回到连接组件内,再进入换热器,在换热器换热后再回到连接组件内,经过节温器控制阀感温包后排出。节温器控制阀感温包感应到的气体温度不为预定温度左右时,控制进入连接组件的内置水路的水的流量,使得流过换热器的水量刚好将气体加热至预定温度左右,实现反馈控制;经过过滤后的气体具有很少的水分及油分,这样就可以减少进入换热器中的水分及油分,保证换热器的正常换热效果及不会被腐蚀,延长换热器使用寿命;连接组件内的内置水路和内置气路均有由所述连接组件上的孔连通而成,而非具体化的管道,不需要在热交换器与连接组件之间设置铜管,实现组件化安装,连接工作量小,成本低,提高安装效率的同时还消除了气体泄漏的隐患;本实用新型将过滤器、换热器和节温器控制阀集成在一起,体积小,质量高和利于集中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燃气温控过滤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燃气温控过滤组件的连接组件的主视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燃气温控过滤组件的连接组件的仰视图;
图2c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燃气温控过滤组件的连接组件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燃气温控过滤组件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燃气温控过滤组件的节温器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过滤器;2、连接组件;21、第一气体入口;22、第二气体入口;23、第二气体出口;24、第四气体入口;25、第一气体出口;211、第一入水路;212、第一水路出口;213、第三水路入口;214、第三水路出口;3、换热器;31、第三气体入口;32、第三气体出口;33、第二水路入口;34、第二水路出口;4、节温器控制阀;41、控制阀;42、节温器;43、堵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过滤器、换热器和节温器控制阀安装时体积大、连接时采用管路连接、连接工作量大、易产生碎屑、泄漏点多、成本高、质量风险高和不利于集中生产的问题,提供一种气体温控过滤组件。
如图1-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体温控过滤组件,包括连接组件2、过滤器1、换热器3和节温器控制阀4,所述过滤器1可拆卸安装在所述连接组件2的下部,所述换热器3可拆卸设置在所述连接组件2的背部;
所述连接组件2和所述换热器3分别设置有内置水路和内置气路,所述连接组件2的内置水路和内置气路均有由所述连接组件2上的孔连通而成,所述连接组件2的内置气路与所述换热器3的内置气路连通,所述连接组件2的内置水路与所述换热器3的内置水路连通,所述节温器控制阀4设置在所述连接组件2的内置水路内;
所述过滤器1设置有内置气路,与所述连接组件2的内置气路连通;
所述连接组件2的内置气路内、位于所述节温器控制阀4的一侧设置有所述节温器控制阀4感温包。
本实用新型的气体温控过滤组件用于气体发动机的燃料过滤和热交换器、节温器控制阀4的全内置管路的集成温控连接组件2,是将连接组件2、过滤器1、换热器3和节温器控制阀4集成在一起,所述过滤器1可拆卸安装在所述连接组件2的下部,用于过滤天然气或其他可燃性气体,所述换热器3可拆卸设置在所述连接组件2的背部,用于对流经换热器3的气体或热交换介质液体进行热交换;所述连接组件2和所述换热器3分别设置有内置水路和内置气路,所述过滤器1设置有内置气路,连接组件2内的内置水路和内置气路均有由所述连接组件2上的孔连通而成,即内置水路和内置气路是通过在连接组件2表面向连接组件2内部钻孔而形成的通路,而非具体化的管道。
本实用新型的气体温控过滤组件在使用过程中,经减压后的气体进入连接组件2的内置气路,从连接组件2的内置气路进入过滤器1,气体在过滤器1内过滤后经由过滤器1的内置气路回到连接组件2的内置气路,气体从连接组件2的内置气路进入换热器3的内置气路,位于换热器3的内置气路内的气体与换热器3的内置水路中的水进行换热,气体换热到预定温度左右,气体再经由换热器3的内置气路回到连接组件2的内置气路,气体在连接组件2的内置气路流通时被节温器控制阀4感温包感应到其温度后,气体从连接组件2的内置气路排出。此过程中,水进去连接组件2的内置水路,连接组件2的内置水路中的水流向换热器3的内置水路,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完成后,换热器3的内置水路的水流回连接组件2的内置水路,水在连接组件2的内置水路中流动时经过节温器控制阀4后,从连接组件2的内置水路中排出。当节温器控制阀4感温包感应到的气体温度不为预定温度左右时,控制进入连接组件2的内置水路的水的流量,使得流过换热器3的水量刚好将气体加热至预定温度左右。气体可为天然气或其它气体。预定温度优选35度。换热器3优选板式换热器3。
本实用新型中的气体温控过滤组件在使用时,气体从连接组件进入,经由过滤器1过滤后回到连接组件2内,再进入换热器3,在换热器3换热后再回到连接组件内,经过感温包后排出。节温器控制阀感温包感应到的气体温度不为预定温度左右时,控制进入连接组件2的内置水路的水的流量,使得流过换热器3的水量刚好将气体加热至预定温度左右,实现反馈控制;经过过滤后的气体具有很少的水分及油分,这样就可以减少进入换热器3中的水分及油分,保证换热器3的正常换热效果及不会被腐蚀,延长换热器3使用寿命;连接组件2内的内置水路和内置气路均有由所述连接组件2上的孔连通而成,而非具体化的管道,不需要在热交换器与连接组件之间设置铜管,实现组件化安装,连接工作量小,成本低,提高安装效率的同时还消除了气体泄漏的隐患;本实用新型将过滤器、换热器和节温器控制阀集成在一起,体积小,质量高和利于集中生产。
如图1、2a、2b、2c和图3所示的,其中,所述连接组件2的内置气路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组件2一侧上的第一气体入口21、与所述过滤器1连接的一面上的第二气体入口22和与所述换热器3连接的一面上的等高的第二气体出口23与第四气体入口24;
所述连接组件2的内置水路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组件2右侧上的第一水路入口、所述连接组件2顶部的第三水路出口214和在与所述换热器3连接的一面上的第一水路出口212与第三水路入口213。
其中,所述换热器3的内置气路包括设置在与所述连接组件2连接的一面的第三气体入口31和第三气体出口32;
所述换热器3的内置水路包括设置在与所述连接组件2连接的一面的第二水路入口33和第二水路出口34。
其中,所述第二气体入口22连通所述过滤器1的内置气路,形成所述连接组件2的内置气路与所述过滤器1的内置气路连通。所述第三气体入口31连通所述第二气体入口22,所述第三气体出口32连通所述第四气体入口24,形成所述连接组件2的内置气路与所述换热器3的内置气路连通;
所述第二水路入口33连通所述第一水路出口212,所述第二水路出口34连通所述第三水路入口213,形成所述连接组件2的内置水路与所述换热器3的内置水路连通。
进一步地,第一气体入口21设置在连接组件22沿X轴的方向一侧,第二气体入口22设置在连接组件2下部内部与过滤器11接口处,且第二气体入口22沿Z轴方向向上,第二气体出口23和第四气体入口24等高设置在连接组件2背部。
进一步地,第一水路入口211211设置在所述连接组件22右侧,第一水路出口212和第三水路入口213等高设置在所述连接组件22背部。
本实用新型的气体温控过滤组件气体整体流向为:经减压后的气体从连接组件2第一气体入口21进入,经过滤器1过滤后,沿Z轴方向向上从第二气体入口22进入连接组件22中的通路流动一段距离后,通路方向改变,沿X轴的反方向向左流动至连接组件2的左侧附近,再延Y轴方向后从连接组件22的第二气体出口23流出,同时,气体经由与第二气体出口23对应的第三气体入口31进入换热器3,在换热器33中经过热交换后,再由第三气体出口32流出,同时,气体经由与第三气体出口32对应的第四气体入口24重新进入连接组件22内一端距离后,通路方向改变,沿X轴方向向后流动一段距离后,通路方向改变,沿Z轴方向向后流动一段距离后,通路方向改变,沿X轴方向向后流动,流经节温器控制阀44气侧后,由第一气体出口25输入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的气体温控过滤组件水流向为:水由连接组件2右侧的第一水路入口211进入多功能组件2内部通路,经过通路从连接组件22背部的第一水路出口212流出,同时,经由与第一水路出口212相对应的第二水路入口33进入板式换热器33进行热交换,待热交换完成后,由第二水路出口34流出板式换热器33,再经由与第二水路出34相对应的第三水路入口213重新进入连接组件22的内部通路一段距离后,通路方向改变,沿X轴方向向右流动一段距离后,通路方向改变,沿Z轴方向向下流动一段距离后,继续改变通路方向,沿Y轴方向后方成一定的角度流动一段距离后,到达节温器控制阀44水侧处,通过节温器控制阀4的水侧后,继续改变通路方向,沿Z轴方向向上排出连接组件22。
如图4所示的,其中,所述连接组件2内设置有安装所述节温器控制阀4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装备有封堵所述安装孔端部的堵头43。
其中,所述安装孔内安装有控制阀41和节温器42。
其中,所述堵头43为内六角螺塞。
上述方案中,本实用新型中的气体温控过滤组件在使用时,气体从连接组件2进入,经由过滤器1过滤后回到连接组件2内,再进入换热器3,在换热器3换热后再回到连接组件2内,经过节温器控制阀4感温包后排出。节温器控制阀4感温包感应到的气体温度不为预定温度左右时,控制进入连接组件2的内置水路的水的流量,使得流过换热器3的水量刚好将气体加热至预定温度左右,实现反馈控制;经过过滤后的气体具有很少的水分及油分,这样就可以减少进入换热器3中的水分及油分,保证换热器3的正常换热效果及不会被腐蚀,延长换热器3使用寿命;连接组件2内的内置水路和内置气路均有由所述连接组件2上的孔连通而成,而非具体化的管道,不需要在热交换器与连接组件2之间设置铜管,实现组件化安装,提高安装效率的同时还消除了气体泄漏的隐患。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有”、“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固定连接可以为焊接、螺纹连接和加紧等常见技术方案。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气体温控过滤组件,包括连接组件、过滤器、换热器和节温器控制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可拆卸安装在所述连接组件的下部,所述换热器可拆卸设置在所述连接组件的背部;
所述连接组件和所述换热器分别设置有内置水路和内置气路,所述连接组件的内置水路和内置气路均有由所述连接组件上的孔连通而成,所述连接组件的内置气路与所述换热器的内置气路连通,所述连接组件的内置水路与所述换热器的内置水路连通,所述节温器控制阀设置在所述连接组件的内置水路内;
所述过滤器设置有内置气路,与所述连接组件的内置气路连通;
所述连接组件的内置气路内、位于所述节温器控制阀的一侧设置有所述节温器控制阀感温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温控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的内置气路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组件一侧上的第一气体入口、与所述过滤器连接的一面上的第二气体入口和与所述换热器连接的一面上的等高的第二气体出口与第四气体入口;
所述连接组件的内置水路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接组件右侧上的第一水路入口、所述连接组件顶部的第三水路出口和在与所述换热器连接的一面上的第一水路出口与第三水路入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温控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的内置气路包括设置在与所述连接组件连接的一面的第三气体入口和第三气体出口;
所述换热器的内置水路包括设置在与所述连接组件连接的一面的第二水路入口和第二水路出口。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体温控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体入口连通所述过滤器的内置气路,形成所述连接组件的内置气路与所述过滤器的内置气路连通。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体温控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气体入口连通所述第二气体入口,所述第三气体出口连通所述第四气体入口,形成所述连接组件的内置气路与所述换热器的内置气路连通;
所述第二水路入口连通所述第一水路出口,所述第二水路出口连通所述第三水路入口,形成所述连接组件的内置水路与所述换热器的内置水路连通。
6.如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气体温控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内设置有安装所述节温器控制阀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装备有封堵所述安装孔端部的堵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体温控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内安装有控制阀和节温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体温控过滤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为内六角螺塞。
CN201920529378.9U 2019-04-18 2019-04-18 一种气体温控过滤组件 Active CN2098385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29378.9U CN209838559U (zh) 2019-04-18 2019-04-18 一种气体温控过滤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29378.9U CN209838559U (zh) 2019-04-18 2019-04-18 一种气体温控过滤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38559U true CN209838559U (zh) 2019-12-24

Family

ID=68912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29378.9U Active CN209838559U (zh) 2019-04-18 2019-04-18 一种气体温控过滤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3855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55059A (zh) * 2020-11-24 2021-03-26 新乡市艾洁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气体加热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55059A (zh) * 2020-11-24 2021-03-26 新乡市艾洁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气体加热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364502U (zh) 空调暖风进出水管与整车进出水管压板连接组件
CN209838559U (zh) 一种气体温控过滤组件
CN200989226Y (zh) 无紊流翅片的热交换器
US7934538B2 (en) Heat exchanger and water heater
CN101738030B (zh) 一种节流机构
CN216844923U (zh) 多功能新风净化机
CN101291716A (zh) 具有过滤单元的冷却装置
CN204663704U (zh) 应用于气体发动机的燃料过滤、加热和温控的集成多功能模块
CN214170687U (zh) 一种气体加热器
CN209308862U (zh) 一种燃气温控过滤模块
CN101254900A (zh) 一种水冷却集成式臭氧制造装置
CN221034544U (zh) 一种交换器高温进水分配管路
CN219995599U (zh) 热泵水路集成模块
CN204438860U (zh) 换热器及空调系统
CN208518767U (zh) 一种燃气过滤温控集成模块
CN111412769A (zh) 锅炉烟气回收加热器
CN216406990U (zh) 一种集成模块化的氢源热机发动机用气体管理器
CN220834503U (zh) 一种一体式换热过滤装置
CN215447537U (zh) 一种低流阻的冷却加热一体式板式换热器
CN201003993Y (zh) 一体化热量表芯
CN201417021Y (zh) 即热式热水器进水接头
CN2283174Y (zh) 螺母紧固式换热器法兰管板
CN214145713U (zh) 一种气体加热装置
CN219491145U (zh) 一种车间用中央供水系统
CN204041280U (zh) 供气系统及燃气过滤装置和热交换器节温器的连接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