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30375U - 高效钻削刀具 - Google Patents
高效钻削刀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830375U CN209830375U CN201920493627.3U CN201920493627U CN209830375U CN 209830375 U CN209830375 U CN 209830375U CN 201920493627 U CN201920493627 U CN 201920493627U CN 209830375 U CN209830375 U CN 20983037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ol bit
- tool
- drill point
- cutter
- chip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5553 drilling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10000001699 lower leg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3754 machin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128 Hea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331 Nos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高效钻削刀具,包括刀柄和刀头,所述刀头呈自所述刀柄向所述刀头方向渐缩的形状,所述刀头的端部形成1个主钻尖和2个副钻尖,所述主钻尖凸出所述副钻尖且两个所述副钻尖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刀头上开设有排屑槽,所述排屑槽呈抛物线型。与传统刀具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刀具在钻削加工时,主钻尖和2个副钻尖同时参与切削,因此在同等接触应力情况下,由于其接触面积较大,使得刀头单位面积上的应力较小,增加切削面积的同时提高了刀具的加工效率。另一方面,抛物线型的排屑槽拥有更宽阔的排屑空间,有效减少了排屑槽堵屑情况的发生。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钻削刀具。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加工有色金属的刀具多为一个钻尖、两个切削刃,这种钻尖在加工过程中具有定心作用。由于钻削过程中均为钻尖切削,对钻尖的要求较高。传统的钻头加工过程中由于刀尖和工件接触面积小而导致其接触应力过大,容易造成磨损加剧或崩刃。
同时,这种结构的刀具断屑困难,加上排屑空间较小导致切屑堵塞排屑槽,影响加工效率和散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高效钻削刀具,包括刀柄和刀头,所述刀头呈自所述刀柄向所述刀头方向渐缩的形状,所述刀头的端部形成1个主钻尖和2个副钻尖,所述主钻尖凸出所述副钻尖且两个所述副钻尖位于同一直线上,
所述刀头上开设有排屑槽,所述排屑槽呈抛物线型。
与传统刀具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刀具在钻削加工时,主钻尖和2个副钻尖同时参与切削,因此在同等接触应力情况下,由于其接触面积较大,使得刀头单位面积上的应力较小,增加切削面积的同时提高了刀具的加工效率。另一方面,抛物线型的排屑槽拥有更宽阔的排屑空间,有效减少了排屑槽堵屑情况的发生。
进一步地,所述主钻尖的角度为120°。
进一步地,2个所述副钻尖的角度为165-175°。
进一步地,2个所述副钻尖的角度为170°。
进一步地,所述刀头上的周刃呈大倒锥窄刃带的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刀头靠近所述刀柄的位置复合孔口倒角,所述倒角大小为45°±12′。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钻削刀具的刀头端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高效钻削刀具的刀头端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高效钻削刀具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中的钻削刀具的排屑槽的槽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高效钻削刀具的排屑槽的槽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高效钻削刀具的另一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的高效钻削刀具在I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高效钻削刀具的刀头端面另一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高效钻削刀具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请参阅图1-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高效钻削刀具,包括刀柄1和刀头2,刀头2呈自刀柄1向刀头2方向渐缩的形状,刀头2的端部形成1个主钻尖21和2个副钻尖22,主钻尖21凸出副钻尖22且两个副钻尖22位于同一直线上。刀头2上开设有排屑槽23,排屑槽23呈抛物线型。
与传统刀具相比,本实用新型中的刀具在钻削加工时,主钻尖和2个副钻尖同时参与切削,因此在同等接触应力情况下,由于其接触面积较大,使得刀头单位面积上的应力较小,增加切削面积的同时提高了刀具的加工效率。另一方面,抛物线型的排屑槽拥有更宽阔的排屑空间,有效减少了排屑槽堵屑情况的发生。
进一步地,主钻尖的角度α为120°。
进一步地,2个副钻尖的角度β为165-175°。
进一步地,2个副钻尖的角度为170°。
进一步地,刀头上的周刃呈大倒锥A窄刃带B的结构。
进一步地,刀头靠近刀柄的位置复合孔口倒角,倒角γ大小为45°±12′。
采用上述参数设计的刀具在加工铝合金时,切削刃更锋利,加工孔的表面质量好,有效减缓了加工孔变形的问题,也提高了加工节拍。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6)
1.一种高效钻削刀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刀柄(1)和刀头(2),所述刀头呈自所述刀柄向所述刀头方向渐缩的形状,所述刀头的端部形成1个主钻尖(21)和2个副钻尖(22),所述主钻尖凸出所述副钻尖且两个所述副钻尖位于同一直线上,
所述刀头上开设有排屑槽(23),所述排屑槽呈抛物线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钻削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钻尖的角度(α)为1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钻削刀具,其特征在于,2个所述副钻尖的角度为(β)165-17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钻削刀具,其特征在于,2个所述副钻尖的角度(β)为17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钻削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上的周刃呈大倒锥(A)窄刃带(B)的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钻削刀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靠近所述刀柄的位置复合孔口倒角,所述倒角(γ)大小为45°±1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493627.3U CN209830375U (zh) | 2019-04-12 | 2019-04-12 | 高效钻削刀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493627.3U CN209830375U (zh) | 2019-04-12 | 2019-04-12 | 高效钻削刀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830375U true CN209830375U (zh) | 2019-12-24 |
Family
ID=68911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493627.3U Active CN209830375U (zh) | 2019-04-12 | 2019-04-12 | 高效钻削刀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830375U (zh) |
-
2019
- 2019-04-12 CN CN201920493627.3U patent/CN20983037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09114958A1 (zh) | 螺旋刀具 | |
JP5152693B2 (ja) | インサート及び刃先交換式切削工具 | |
CN209830375U (zh) | 高效钻削刀具 | |
CN104526022A (zh) | 麻花钻 | |
CN210548325U (zh) | 一种螺牙一体成型钻铣刀 | |
CN211135570U (zh) | 一种泵驱动轮的端面成型槽刀 | |
CN207710013U (zh) | 一种pcd铰刀 | |
JP2006198685A (ja) | ねじ加工工具 | |
CN212239331U (zh) | 一种单刃高光倒角刀 | |
CN217018742U (zh) | 一种用于定点倒角一体的中心钻 | |
CN209272574U (zh) | 一种加工合金结构钢接头内孔的内冷阶梯钻 | |
CN217290566U (zh) | 一种用于汽车零部件加工的硬质合金三刃台阶钻头 | |
CN215824340U (zh) | 热流道胶口快速加工钻铣刀 | |
CN216263520U (zh) | 沉头倒角刀 | |
CN215238089U (zh) | 一种铝用四刃螺旋燕尾铣刀 | |
CN216421196U (zh) | 一种加工铝合金壳体的成型铣刀 | |
CN217070867U (zh) | 一种增加子刃带的直槽阶梯钻 | |
CN214053809U (zh) | 一种铝用尖角铣刀 | |
CN218362316U (zh) | 一种高效球头铣刀 | |
CN109014255B (zh) | 一种用于加工淬火金属材料的刀具 | |
CN215468360U (zh) | 插焊螺纹柄倒角刀 | |
CN212857936U (zh) | 一种高光倒角刀 | |
CN215698071U (zh) | 一种硬质合金t型刀具 | |
CN215034145U (zh) | 一种新型铰刀 | |
CN213672029U (zh) | 一种数控机床用孔加工刀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