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07988U - 一种锅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07988U
CN209807988U CN201822229532.9U CN201822229532U CN209807988U CN 209807988 U CN209807988 U CN 209807988U CN 201822229532 U CN201822229532 U CN 201822229532U CN 209807988 U CN209807988 U CN 2098079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t
thermal
intermediate level
heat
insul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2953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达生
孙志海
叶华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p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p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p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p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2953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079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079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079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锅,属于烹饪器具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锅烹饪效果差,影响食物性状的问题。本锅,包括中间层、包覆在中间层内侧面上的内层和包覆在中间层外侧面上的外层,所述中间层包括底部和环绕底部设置的壁部,所述底部与壁部之间具有隔热部,所述隔热部上开设有隔热腔。本锅烹饪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一种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烹饪器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锅。
背景技术
炒锅是必不可少的生活器具,整体包括底部和围住底部的壁部,一般材质为铝、不锈钢、不锈铁、铝和不锈钢复合材质等,通过拉深、成型、复打、插铆、车壁等工艺来实现锅身成形,从设计上注重的是锅身加热方式的多样化和锅身整体热效率的利用,但是锅在烹饪的时候,不同区域对温度的不同需求往往被忽视,明火对锅身加热时,对底部、壁部以及两者的交界区域会同时加热,然而锅内的食用油等液体会逐渐从壁部回流至底部,此时底部与壁部之间的过渡区域液体较少,但是固体食物又会出现在此处,而明火又处于持续加热状态,导致底部与壁部的过渡区域出现烧焦、粘锅等影响食物食用性状的现象,烹饪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锅,用以解决烹饪效果差,影响食物性状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锅,包括中间层、包覆在中间层内侧面上的内层和包覆在中间层外侧面上的外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包括底部和环绕底部设置的壁部,所述底部与壁部之间具有隔热部,所述隔热部上开设有若干至少一端贯穿的隔热孔或者隔热部的内部具有若干隔热腔。
内层和外层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使得中间层处于中间位置,不会直接与食物以及明火接触,烹饪时明火对外层进行加热,热量通过中间层传递给内层,隔热部位于底部与壁部之间,当食用油等液体回流至底部时隔热部处对应的内层位置液体较少,而隔热部上开设有隔热腔,隔热腔能够减少热量的传递,从而降低与隔热部处对应的内层位置的温度,使得该区域的温度低于底部的温度,从而在保证底部食物加热效率的同时,避免该区域食物出现烧焦、粘锅等影响食物食用性状的现象,提高烹饪效果。
在上述的锅中,所述隔热腔包括若干至少一端贯穿隔热部侧面的隔热孔。隔热孔的至少一端贯穿,使得隔热孔具有足够的深度,保证隔热效果。
在上述的锅中,若干所述隔热孔均匀分布,相邻两隔热孔之间的间距小于隔热孔的孔径。而相邻两隔热孔之间的实体部分起到连接底部与壁部的作用,但是与内层及外层的接触面积较小,减少热量传递。
在上述的锅中,所述隔热孔的孔径为2mm~8mm。使得隔热孔的分布较为密集,增加隔热效果。
在上述的锅中,所述隔热部呈环形并环绕底部设置。底部的温度相对较高,而隔热部所在的环绕底部的区域温度相对较低,且周向上较为均匀,避免该区域的食物出现烧焦、粘锅现象。
在上述的锅中,所述隔热部为底部与壁部之间的弯角过渡区域。沿底部的直线与沿壁部的直线形成R角,两者之间的圆弧过渡区域即为隔热部,该区域的液体不易留住液体,导致该区域的液体少于底部的液体,但是食物仍然会出现在该区域,将隔热部设置在该弯角过渡区域,从而避免该区域的食物出现烧焦、粘锅现象。
在上述的锅中,所述隔热孔为圆形通孔。通孔使得轴向尺寸最大化,从而在热量传递方向上增加空气传递热量的路径长度,进而增加隔热效果,当然在实际加工过程中,隔热孔可以是方孔、条形孔、异形孔等。
在上述的锅中,所述隔热孔内填充有导热惰性介质。导热惰性介质具有较低的传热效率,从而提高隔热效果。
在上述的锅中,所述中间层采用导热材料制成。中间层需要传递热量,至少其底部需要传递较多的热量,采用导热材料能够提高整体的烹饪效率,如中间层可以采用铝等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锅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隔热部上开设有隔热孔或者隔热腔,隔热孔或者隔热腔内的空气能够减少热量的传递,从而降低与隔热部处对应的内层位置的温度,使得该区域的温度低于底部的温度,避免该区域食物出现烧焦、粘锅等影响食物食用性状的现象,提高烹饪效果。
2、由于相邻两隔热孔之间的间距小于隔热孔的孔径,使得隔热孔较为密集,从而减少隔热层与内层及外层的接触面积,减少热量传递。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锅的结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图4是中间层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中间层的结构俯视图。
图6是实施例二中锅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中,1、中间层;11、底部;12、壁部;13、隔热部;131、隔热孔;2、内层;3、外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锅,包括内层2、中间层1及外层3。内层2包覆在中间层1内侧面上,外层3包覆在中间层1外侧面上。结合图2至图5所示,中间层1包括底部11、隔热部13和壁部12。隔热部13呈环形并环绕底部11设置。壁部12环绕隔热部13设置,即隔热部13位于底部11与壁部12之间,为底部11与壁部12之间的弯角过渡区域;也就是说。隔热部13位于锅的R角处,且隔热部13的横截面呈弧形。中间层1采用导温材料一体成型,如采用铝一体成型;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中间层1还可以是铝合金、铜及铜合金、银及银合金和其它导热性好的合金。内层2与外层3均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底部11、隔热部13及壁部12的厚度一致。
隔热部13上设有隔热腔,内层2和中间层1一起将所述隔热腔围成封闭腔,腔内可以填充导热惰性介质,如空气、隔热材料(陶瓷、石棉、泡沫等发泡材料、玻璃纤维等);在本实施例中,隔热部13上开设有若干隔热孔131,这些隔热孔131一起形成所述隔热腔。更为具体的,隔热孔131为两端贯穿的圆孔。内层2和外层3分别覆盖隔热孔131的两端,使得隔热孔131的内腔形成一个封闭的腔室。若干隔热孔131沿隔热部13的周向及径向均匀分布。相邻两隔热孔131之间的间距小于隔热孔131的孔径。隔热孔131的孔径为4mm,且在隔热孔131内填充有空气。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隔热孔的孔径在2mm~8mm之间,其中,可优选为2mm、4mm及8mm。
本实施例的锅在使用时,烹饪时明火对外层3进行加热,热量从外层3依次传递至内层2。但是由于R角处的隔热部13,使得热量在传递至中间层1时,隔热部13阻碍热传递。因此,锅的R角处的温度相较普通锅身会有明显下降,避免热油回流锅底后,R角处产生“干烧”而导致的烧焦、粘锅等影响食物食用性状的现象。并且,只在锅的R角处设置隔热部13,并不会影响锅底和R角上方锅壁的传热效果,从而保证底部食物加热效率。因此,本实施例的锅在保证底部食物加热效率的同时,避免该区域食物出现烧焦、粘锅等现象,提高了烹饪效果。
实施例二:
该锅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如图6所示,中间层1的隔热部13内部具有若干隔热孔131,即隔热孔121的两端没有贯穿隔热部13的内侧面与外侧面,若干隔热孔131沿隔热部13的周向及径向均匀分布。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中间层1、底部11、壁部12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9)

1.一种锅,包括中间层(1)、包覆在中间层(1)内侧面上的内层(2)和包覆在中间层(1)外侧面上的外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1)包括底部(11)和环绕底部(11)设置的壁部(12),所述底部(11)与壁部(12)之间具有隔热部(13),所述隔热部(13)上开设有隔热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腔包括若干至少一端贯穿隔热部(13)侧面的隔热孔(13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隔热孔(131)均匀分布,相邻两隔热孔(131)之间的间距小于隔热孔(131)的孔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孔(131)的孔径为2mm~8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部(13)呈环形并环绕底部(11)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部(13)为底部(11)与壁部(12)之间的弯角过渡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孔(131)为圆形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孔(131)内填充有导热惰性介质。
9.根据权利要求2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1)采用导热材料制成。
CN201822229532.9U 2018-12-27 2018-12-27 一种锅 Active CN2098079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29532.9U CN209807988U (zh) 2018-12-27 2018-12-27 一种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29532.9U CN209807988U (zh) 2018-12-27 2018-12-27 一种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07988U true CN209807988U (zh) 2019-12-20

Family

ID=688700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29532.9U Active CN209807988U (zh) 2018-12-27 2018-12-27 一种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079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135807U (ja) 無油煙鍋
US20180279837A1 (en) Scald-proof pot handle
CN104840086B (zh) 一种无油烟聚能炒锅及配合使用的水蒸汽循环锅盖
CN209807988U (zh) 一种锅
CN205625577U (zh) 一种烹饪器皿及具有其的煎烤机
CN204764947U (zh) 一种双层锅
KR20100104711A (ko) 이중 구조의 가열 조리용기 및 그 제조방법
JPH07502436A (ja) 球状に湾曲した浅鍋(中華鍋)
CN204813317U (zh) 一种无油烟聚能炒锅及配合使用的水蒸汽循环锅盖
CN105982562B (zh) 用于电磁加热烹饪的锅具和电磁加热烹饪器具
CN208129910U (zh) 一种多层夹锡无油烟锅
CN204218627U (zh) 一种锅
CN203122141U (zh) 复合式夹层锅具板材结构
CN201143115Y (zh) 无油烟不糊锅
CN204218622U (zh) 一种不粘锅
CN211984969U (zh) 锅具和烹饪装置
CN212878969U (zh) 一种煎牛排的锅具组件
CN213308974U (zh) 一种新型无油烟平底炒锅
CN215583907U (zh) 一种空气炸锅
CN201379410Y (zh) 一种锅
CN211961711U (zh) 复合底锅具
CN201320071Y (zh) 不沾不糊无烟烹调锅
CN2904906Y (zh) 食物保温台
CN217696182U (zh) 烤盘及烤箱
CN202287713U (zh) 微压锅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