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03016U - 电芯极耳及侧边的外观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芯极耳及侧边的外观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03016U
CN209803016U CN201920420003.9U CN201920420003U CN209803016U CN 209803016 U CN209803016 U CN 209803016U CN 201920420003 U CN201920420003 U CN 201920420003U CN 209803016 U CN209803016 U CN 2098030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imaging
battery cell
light source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2000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武杰
黄新政
巴骄
洪耀林
周俊雄
周俊杰
杜义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Lyric Robot Auto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Lyric Robot Intelligent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Lyric Robot Intelligent Auto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Lyric Robot Intelligent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2000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030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030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030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ength Measuring Devices By Optic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电芯极耳及侧边的外观检测装置,其极耳检测组件、头部检测组件、尾部检测组件以及长侧边检测组件;极耳检测组件面向于电芯的极耳的正面或反面,其用于电芯极耳的正面或反面的外观检测;头部检测组件面向于电芯的头部,其用于电芯的头部的外观检测;尾部检测组件面向于电芯的尾部,其用于电芯的尾部的外观检测;长侧边检测组件面向于电芯的长侧边,其用于电芯的长侧边的外观检测。本申请的实用新型通过极耳检测组件、头部检测组件、尾部检测组件以及长侧边检测组件在同一工位的有序设置,实现了电芯极耳和电芯侧边外观的多工序一次性检测,提升了检测效率,且整个装置的布局紧凑,节省了设备的占地空间。

Description

电芯极耳及侧边的外观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外观检测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电芯极耳及侧边的外观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电芯在生产过程中,无法避免会对部分产品的外观造成一定的缺陷影响,例如划痕、凹凸点等,而电芯的外观缺陷不仅会影响其美观,也会对电芯的使用安全造成影响,必须要对电芯的外观进行检测。现有技术中,电芯极耳和电芯侧边的检测往往是通过不同的检测装置分开进行,导致电芯极耳和电芯侧边的外观检测工序分散,降低了检测效率,且分散设置的检测装置占地面积较大,造成空间资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芯极耳及侧边的外观检测装置。
一种电芯极耳及侧边的外观检测装置包括极耳检测组件、头部检测组件、尾部检测组件以及长侧边检测组件;极耳检测组件面向于电芯的极耳的正面或反面,其用于电芯极耳的正面或反面的外观检测;头部检测组件面向于电芯的头部,其用于电芯的头部的外观检测;尾部检测组件面向于电芯的尾部,其用于电芯的尾部的外观检测;长侧边检测组件面向于电芯的长侧边,其用于电芯的长侧边的外观检测。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极耳检测组件包括第一成像检测件以及环形光源;第一成像检测件的成像端与电芯的极耳正对,环形光源围绕电芯的极耳;第一成像检测件用于电芯的极耳的正面或反面的成像检测,环形光源用于提供电芯的极耳成像时的照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环形光源包括内环光源以及外环光源;外环光源套设于内环光源外。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头部检测组件包括第二成像检测件以及第一成像光源;第二成像检测件的成像端与电芯的头部正对,第一成像光源面向电芯;第二成像检测件用于电芯的头部的成像检测,第一成像光源用于提供电芯的头部成像时的照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第一成像光源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成像光源分别位于第二成像检测件相对的两侧,且两个第一成像光源均面向电芯。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尾部检测组件包括第三成像检测件以及第二成像光源;第三成像检测件的成像端与电芯的尾部正对,第二成像光源面向电芯;第三成像检测件用于电芯的尾部的成像检测,第二成像光源用于提供电芯的尾部成像时的照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长侧边检测组件包括第四成像检测件以及第三成像光源;第四成像检测件的成像端与电芯的长侧边正对,第三成像光源面向电芯;第四成像检测件用于电芯的长侧边的成像检测,第三成像光源用于提供电芯的长侧边成像时的照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第三成像光源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三成像光源分别位于第四成像检测件相对的两侧,且两个第三成像光源均面向电芯。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头部检测组件、尾部检测组件以及长侧边检测组件都还包括背景板,背景板位于电芯的待拍摄位置的背面,背景板通过背景板驱动件调整位置,以不会阻挡尾部检测组件、头部检测组件以及长侧边检测组件的拍摄成像。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头部检测组件、尾部检测组件以及长侧边检测组件的成像检测件和成像光源都架设于调节件上,以对成像检测件和成像光源进行微调位置。
同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通过极耳检测组件、头部检测组件、尾部检测组件以及长侧边检测组件在同一工位的有序设置,实现了电芯极耳和电芯侧边外观的多工序一次性检测,提升了检测效率,且整个装置的布局紧凑,节省了设备的占地空间。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施例中电芯极耳及侧边的外观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极耳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施例中图2的B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图2的C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施例中头部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施例中尾部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施例中长侧边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极耳检测组件;11、第一成像检测件;12、环形光源;121、内环光源; 122、外环光源;123、环形安装板;13、极耳检测位移调节件;131、第一线性调节件;1311、支撑架;13111、第一滑槽;1312、滑块件;13121、第一滑块;13122、滑块螺母;1314、第一刻度尺;1315、第一指针;132、第二线性调节件;1321、第二滑块;13211、条形槽;1322、第二固定松紧件;1323、第二刻度尺;1324、第二指针;133、第三线调节件;1331、固定板;1332、第三滑块;14、第一角度调节件;141、U型座;142、转台;143、转动松紧固定件;15、第一光源调节件;151、支撑柱;1511、底板;152、第一调节器; 1521、调节块;15211、调节孔;15212、通口;1522、固定件;153、第一调节柱;154、第二调节器;155、第二调节柱;16、第一背景板件;161、第一背景驱动件;162、第一背景板;163、第一背景板调节件;2、头部检测组件; 21、第二成像检测件;22、第一成像光源;23、头部检测位移调节件;24、头部检测角度调节件;25、第二光源调节件;26、第二背景板件;261、第二背景板驱动件;262、第二背景板;3、尾部检测组件;31、第三成像检测件;32、第二成像光源;33、尾部检测位移调节件;34、尾部检测角度调节件;35、第三光源调节件;36、第三背景板件;361、第三背景板驱动件;362、第三背景板;4、长侧边检测组件;41、第四成像检测件;42、第三成像光源;43、侧边检测位移调节件;44、侧边检测角度调节件;45、第四光源调节件;46、第四背景板件;461、第四背景板驱动件;462、第四背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参照图1,图1为本实施例中电芯极耳及侧边的外观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电芯极耳及侧边的外观检测装置包括极耳检测组件1、头部检测组件2、尾部检测组件3以及长侧边检测组件4。极耳检测组件1面向于电芯的极耳的正面或反面,其用于电芯极耳的正面或反面的外观检测;头部检测组件2面向于电芯的头部,其用于电芯的头部的外观检测;尾部检测组件3 面向于电芯的尾部,其用于电芯的尾部的外观检测;长侧边检测组件4面向于电芯的长侧边,其用于电芯的长侧边的外观检测。在具体设置时,极耳检测组件1位于头部检测组件2、尾部检测组件3以及长侧边检测组件4的上方,头部检测组件2以及尾部检测组件3相向设置,长侧边检测组件4位于头部检测组件2以及尾部检测组件3之间。
通过极耳检测组件1、头部检测组件2、尾部检测组件3以及长侧边检测组件4在同一工位的有序设置,实现了电芯极耳和电芯侧边外观的多工序一次性检测,提升了检测效率,且整个装置的布局紧凑,节省了设备的占地空间。
继续参照图2,图2为本实施例中极耳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进一步,极耳检测组件1包括第一成像检测件11以及环形光源12。第一成像检测件11 以及环形光源12均位于待测电芯的上方,第一成像检测件11的成像端与电芯的极耳正对,环形光源12围绕电芯的极耳,第一成像检测件11用于电芯的极耳的正面或反面的成像检测,环形光源12用于提供电芯的极耳的正面或反面成像时的照明。通过环形光源12的设置,其面向待测电芯极耳的正面或反面发射环形的光线照射,能为第一成像检测件11的成像提供充分的照明,保证第一成像检测件11的成像检测。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成像检测件11可采用工业相机。
复参照图2,更进一步,环形光源12包括内环光源121以及外环光源122,外环光源122套设于内环光源121外。位于内圈的内环光源121的照射范围小于位于外圈的外环光源122的照射范围,内环光源121发射出的照明光线主要集中在电芯极耳的主体位置,外环光源122发射出的照明光线主要集中在电芯极耳与电芯之间的连接位置,使得第一成像检测件11能够对电芯极耳主体位置以及电芯极耳与电芯连接位置进行全面的外观成像检测,确认电芯极耳主体是否有外观缺陷,电芯极耳与电芯连接处的是否存在短路等缺陷。通过内环光源121以及外环光源122能够对电芯极耳不同位置进行清晰的外观检测,防止因照明不均匀造成的漏检现象,以提升电芯极耳外观检测准确性。在具体应用时,内环光源121以及外环光源122可分别选择不同颜色的光源,例如蓝色及红色,其中,蓝色光源可作为短路缺陷的检测光源,光色光源可作为密封胶及封边上缺陷的检测光源,同时红色光源也可作为密封胶里面污渍检测的光源。
可以理解的是,电芯具有多种规格,不同规格的电芯尺寸是不同的,本实施例中的检测装置对不同规格的电芯进行外观检测时,各个检测组件的成像检测件和成像光源进行微调位置,才能使得成像检测件和成像光源能够更好对准电芯待成像位置进行拍摄成像和提供成像时的照明。具体而言,微调位置是成像检测件相对于电芯的位置的细微调节,成像检测件的成像端面向电芯的角度的细微调节,成像光源相对于电芯的位置的细微调节,成像光源面向电芯的角度的细微调节,上述细微调节是以成像检测件、成像光源的位置和角度均适配到新规格的电芯为准,如此通过成像检测件、成像光源的位置和角度的细微调节即可使得外观检测设备的各个检测组件能够适配到各种规格的电芯的外观检测。
复参照图2,更进一步,极耳检测组件1的第一成像检测件11以及环形光源12都架设于调节件上,以对第一成像检测件11以及环形光源12进行微调位置。
具体的,极耳检测组件1还包括极耳检测位移调节件13以及极耳检测角度调节件14。第一成像检测件11通过极耳检测角度调节件14与极耳检测位移调节件13连接。极耳检测位移调节件13用于调节第一成像检测件11相对于电芯的位置,极耳检测角度调节件14用于调节第一成像检测件11面向电芯的角度。通过极耳检测位移调节件13以及极耳检测角度调节件14的设置,以便对不同规格的电芯极耳进行适配性的检测,例如当待测的电芯规格尺寸变小时,需要调节第一成像检测件11的位置更为靠近待测的电芯。
继续参照图2和图3,图3为本实施例中图2的A部放大图,更进一步,极耳检测位移调节件13包括第一线性调节件131、第二线性调节件132以及第三线性调节件133。第一线性调节件131的输出端与第二线性调节件132连接,其驱动第二线性调节件132沿着垂直于电芯正面或反面的方向线性移动。第二线性调节件132的输出端与第三线调节件133连接,其驱动第三线调节件 133沿着平行于电芯正面或反面的方向线性移动。第三线调节件133的输出端与第一成像检测件11连接,其驱动第一成像检测件11沿着平行于电芯正面或反面的方向线性移动,且第三线调节件133与第一成像检测件11的移动方向相互垂直。如此通过第一线性调节件131、第二线性调节件132以及第三线调节件133的配合设置,即可实现第一成像检测件11在XYZ轴三个方位的位置调节,进而调节第一成像检测件11相对于电芯的极耳的位置,以便第一成像检测件11能够能根据实际情况更好的进行成像检测。
复参照图3,更进一步,第一线性调节件131包括支撑架1311、滑块件 1312以及第一固定松紧件(图中未显示)。滑块件1312与支撑架1311滑动连接,第一固定松紧件分别与支撑架1311以及滑块件1312活动连接,通过第一固定松紧件的松紧调节,对滑块件1312的滑动形成限制,使得滑块件1312 与支撑架1311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
具体的,支撑架1311沿着垂直于电芯正面或反面的方向设置,其可通过机架(图中未显示)悬空设置,支撑架1311沿着自身高度的方向分别开设有第一滑槽13111以及第二滑槽(图中未显示);第一滑槽13111以及第二滑槽相连通。在具体应用时,支撑架1311可采用横截面为方形的铝材,第一滑槽 13111以及第二滑槽分别位于支撑架1311相邻的两个面,或者位于支撑架1311 相背的两个面,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滑槽位于支撑架1311背面。滑块件1312 包括第一滑块13121以及滑块螺母13122。滑块螺母13122滑动连接于第一滑槽3311内。第一滑块13121与滑块螺母13122连接,第一滑块13121通过滑块螺母13122与支撑架1311形成滑动配合关系。第一固定松紧件通过第二滑槽与滑块螺母13122形成活动连接关系,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固定松紧件为具有大螺帽的螺杆,其与滑块螺母13122螺接,当第一固定松紧件螺紧时,其螺帽与支撑架1311的外壁贴合,使得滑块螺母13122与支撑架1311形成固定的连接关系,进而使得第一滑块13121的移动得到限制,反之,当第一固定松紧件与滑块螺母13122螺接关系松开时,第一固定松紧件的螺杆可于第二滑槽内滑动,第一固定松紧件的螺帽的限制消失,第一滑块13121可进行移动,进行线性调节。优选的,第一固定松紧件的螺帽外壁设置有把手,通过把手的设置便于第一固定松紧件的调节。
优选的,第一线性调节件131还包括第一刻度尺1314以及第一指针1315。第一刻度尺1314沿着支撑架1311的高度方向设置,并靠近于第一滑块13121;第一指针1315设于第一滑块13121上,并指向第一刻度尺1314。第一刻度尺 1314标识有代表距离的刻度值,通过第一刻度尺1314以及第一指针1315可精确判断第一滑块13121的位移信息,便于精确控制。
第二线性调节件132包括第二滑块1321以及第二固定松紧件1322。第二滑块1321滑动连接于第一滑块13121,具体的,第二滑块1321可通过滑块螺母(图中未显示)与第一滑块13121形成滑动连接关系。第二滑块1321沿着平行于第一滑块13121的方向开设有条形槽13211。第二固定松紧件1322分别与第二滑块1321以及上述滑块螺母活动连接,通过第二固定松紧件1322 的松紧调节,对第二滑块1321的滑动形成限制,使得第二滑块1321与第一滑块13121的相对位置固定。具体的,第二固定松紧件1322具体可采用具较大螺帽的螺杆,其可于条形槽13211内滑动,第二固定松紧件1322穿过条形槽 13211后与滑块螺母螺接,并紧贴于第二滑块1321的外壁,在第二滑块1321 需要移动调节时,第二固定松紧件1322松开后,并于条形槽3411内滑动,调节完成后,第二固定松紧件1322拧紧贴合于第二滑块1321的外壁即可。
优选的,第二线性调节件132还包括第二刻度尺1323以及第二指针1324。第二刻度尺1323沿着平行于第一滑块13121的方向设置于第二滑块1321,并靠近于第一滑块13121。第二指针1324设置于第一滑块13121上,并指向第二刻度尺1323。第二刻度尺1323标识有代表距离的刻度值,通过第二刻度尺 1323以及第二指针1324的设置可精确判断第二滑块1321的位移信息,便于精确控制。
第三线调节件133包括固定板1331以及第三滑块1332。固定板1331垂直设于第二滑块1321上,第三滑块1332滑动连接于固定板1331上。固定板 1331与第三滑块1332之间可采用上述第二线性调节件132中第二固定松紧件 1322与滑块螺母形成的调节结构,以实现第三滑块1332的移动调节及固定,此处不再赘述,当然也可优选的增加刻度尺和指针以实现精确调节。
第一成像检测件11设置于第三滑块1332上。如此,第一成像检测件11 通过第一线性调节件131、第二线性调节件132以及第三线调节件133三者的配合调节,实现第一成像检测件11在XYZ轴三个方位的精确位置调节。
继续参照图4,图4为本实施例中图2的B部放大图,更进一步,极耳检测组件1还包括极耳检测角度调节件14。极耳检测角度调节件14用于调节第一成像检测件11面向电芯正面或反面的角度,以便保证检测不同规格的电芯时能够进行适配的精确调节。
具体的,极耳检测角度调节件14包括U型座141、转台142以及转动松紧固定件143。U型座141设置于第三滑块1332,具体的,U型座141的一侧壁与第三滑块1332固接。转台142转动连接于U型座141内。第一成像检测件11位于U型座141内,其与转台142连接,并跟随转台142的转动而转动,通过转台142的转动实现第一成像检测件11的角度变换。转动松紧固定件143 穿过U型座141的另一侧壁后与转台142连接,通过转动松紧固定件143的松紧调节,对转台142的转动形成限制,进而对第一成像检测件11的角度变换进行限制,实现其角度调节。具体的,转动松紧固定件143为具有螺帽的螺杆,其与转台142形成可拆卸的螺接关系,进而形成对转台142的限制。优选的,在转台142的周缘可设置代表角度的刻度值,以便实现角度调节时的精确控制。环形光源12通过一环形安装板123固定于U型座141。
继续参照图2和图5,图5为本实施例中图2的C部放大图;更进一步,极耳检测组件1还包括第一光源调节件15。第一光源调节件15用于调节环形光源12相对于电芯极耳的位置,以及环形光源12面向电芯极耳的角度,以便为第一成像检测件11成像检测提供准确的照明,且能根据不同规格的电芯进行调整,适配多种规格电芯的检测。
具体的,第一光源调节件15包括支撑柱151、第一调节器152、第一调节柱153、第二调节器154以及第二调节柱155。支撑柱151垂直电芯设置,其与支撑架1311平行,第一调节器152的一端与支撑柱151的上端活动连接,第一调节器152的另一端与第一调节柱153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一调节柱153 的另一端与第二调节器154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二调节器154的另一端与第二调节柱155的一端活动连接,第二调节柱155的另一端与环形光源12连接。优选的,支撑柱151、第一调节柱153以及第二调节柱155三者相互垂直。
第一调节器152包括调节块1521以及两个固定件1522。调节块1521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一调节孔15211,且两个调节孔15211分别与支撑柱151以及第一调节柱153相适配,支撑柱151以及第一调节柱153分别对应设置于两个调节孔15211内。在调节块1521的每一端中,其沿着调节孔15211向着自身端面的方向开设有通口15212,该通口15212使得调节块1521的两端部分别形成为开口结构,使得调节孔15211可有限度的张开,便于支撑柱151和第一调节柱152的插入以及两者在孔内的移动。固定件1522穿设于调节块1521 端部侧壁以及通口15212,对通口15212进行锁紧,进而使得调节孔15211可有限度的缩紧,对支撑柱151和第一调节柱152进行固定。本实施例中的固定件1522可采用具有大螺帽的螺杆。固定件1522松开时,支撑柱151以及第一调节柱153可分别于两个调节孔15211内进行相对的位置移动及角度转动,而后固定件1522重新紧固,支撑柱151以及第一调节柱153的相对的位置移动及角度转动得到固定,完成调节。第二调节器154的结构以及作动原理与第一调节器152一致,通过第二调节器154实现第一调节柱153以及第二调节柱 155相对的位置移动及角度转动。如此通过第一调节器152以及第二调节器154 的配合调节,即可完成环形光源12相对于电芯极耳正面或反面的位置调节以及环形光源12面向电芯极耳的正面或反面的角度的调节。优选的,支撑柱151 的底端设置有底板1511,以便第一光源调节件15的稳固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极耳检测组件1、头部检测组件2、尾部检测组件3以及长侧边检测组件4有序的布置于同一个检测工位,并分别对该工位上的电芯进行外观检测,其中成像检测件需要分别进行成像拍照,而为了保证成像拍摄的效果,需要分别在电芯待拍摄位置的背面增加背景板以提供拍摄时的背景。四个组件设置在同一工位,背景板的增加必然会造成检测组件的干扰,而传统的背景板设置是固定的,这必然会影响其他的检测组件的拍照,是无法满足四个检测组件的四个方向的拍摄需求,进而影响到拍摄效果,尤其是对于相向设置的头部检测组件2以及尾部检测组件3来说,必然会造成严重的干涉摄像。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实施例中极耳检测组件1、头部检测组件2、尾部检测组件3以及长侧边检测组件4都还包括背景板,背景板位于电芯的待拍摄位置的背面,背景板通过背景板驱动件调整位置,以不会阻挡极耳检测组件1、尾部检测组件3、头部检测组件2以及长侧边检测组件4的拍摄成像。如此,通过背景板驱动件对背景板进行拍照前后的位置调整,避免了背景板干涉问题。
复参照图2,更进一步,极耳检测组件1还包括第一背景板件16。第一背景板件16位于电芯极耳的下方,其用于第一成像检测件11成像时提供拍摄背景,以便获得更好的拍摄效果,保证成像质量。
第一背景板件16包括第一背景驱动件161以及第一背景板162。第一背景驱动件161的输出端与第一背景板162连接,第一背景驱动件161驱动第一背景板162线性移动,当第一成像检测件11进行电芯极耳成像检测时,第一背景驱动件161驱动第一背景板162移动至电芯极耳的下方,否则则收回第一背景板162。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背景驱动件161可采用气缸。
优选的,第一背景板件16还包括第一背景板调节件163。第一背景驱动件161的输出端通过第一背景板调节件163与第一背景板162连接,通过第一背景板调节件163调节第一背景板162相对于电芯极耳的相对位置,以及其面向电芯极耳的角度。具体的,第一背景板调节件163的结构以及作动原理与第一调节柱153、第二调节器154以及第二调节柱155的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继续参照图6,图6为本实施例中头部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更进一步,头部检测组件2包括第二成像检测件21以及第一成像光源22。第二成像检测件21以及第一成像光源22均位于电芯的头部一侧,第二成像检测件21的成像端与电芯的头部正对,第一成像光源22面向电芯。第二成像检测件21用于电芯的头部的成像检测,第一成像光源22用于提供电芯的头部成像时的照明。
复参照图6,更进一步,头部检测组件2的第二成像检测件21以及第一成像光源22都架设于调节件上,以对第二成像检测件21以及第一成像光源 22进行微调位置。
具体的,头部检测组件2还包括头部检测位移调节件23以及头部检测角度调节件24。第二成像检测件21通过头部检测角度调节件24与头部检测位移调节件23连接。头部检测位移调节件23用于调节第二成像检测件21相对于电芯的位置,头部检测角度调节件24用于调节第二成像检测件21面向电芯的角度,以便对不同规格的电芯头部进行适配性的精确检测。
头部检测位移调节件23与极耳检测位移调节件13结构以及作动原理一致,两者的不同之点在于,在具体应用设置时,头部检测位移调节件423的第一线性调节件131采用平行于电芯的方位设置,具体的为,第一线性调节件 131的支撑架1311与电芯平行设置。头部检测角度调节件24与极耳检测角度调节件14的结构以及作动原理一致,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的第二成像检测件21可采用工业相机。
复参照图6,更进一步,头部检测组件2还包括第二光源调节件25。第二光源调节件25位于头部检测位移调节件23的一侧,其用于调节第一成像光源 22相对于电芯的头部的位置以及第一成像光源22面向电芯的头部的角度。具体的,第二光源调节件25的结构以及作动原理与第一光源调节件15一致,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成像光源22采用条形光源,其与电芯的头部平行。
复参照图6,更进一步,第一成像光源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成像光源22分别位于第二成像检测件21相对的两侧,每一第一成像光源22均面向电芯的头部,且两个第一成像光源22均与电芯的头部平行。通过两个第一成像光源22的设置,提升电芯头部检测时的照明亮度,以便保证第二成像检测件21成像质量,保证检测的准确性。两个第一成像光源22分别通过两个第二光源调节件25进行位置以及角度的调节,优选的,两个第二光源调节件25 可共用一个支撑柱151。
复参照图6,更进一步,头部检测组件2还包括第二背景板件26。第二背景板件26位于电芯尾部的一侧,并与第二成像检测件21相对应,其用于第二成像检测件21成像时提供拍摄背景,以便获得更好的拍摄效果,保证成像质量。
具体的,第二背景板件26包括第二背景板驱动件261以及第二背景板 262。第二背景板驱动件261的输出端与第二背景板262连接,其驱动第二背景板262线性移动,当第二成像检测件21进行电芯的头部成像检测时,第二背景板驱动件261驱动第二背景板262移动至电芯尾部的一侧,并面向第二成像检测件21,当电芯的头部检测完成后,第二背景板驱动件261驱动第二背景板262收回。优选的,第二背景板驱动件261通过支架(图中未显示)悬空设置,使得其驱动第二背景板262时,是从上方移动至电芯尾部的一侧。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背景板驱动件261可采用伸缩气缸。可以理解的是,第二背景板件26与尾部检测组件3位于电芯的同一侧,在电芯的头部检测完成后,第二背景板262必须要收回,以避免尾部检测组件3对电芯尾部的检测造成干涉。
继续参照图7,图7为本实施例中尾部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更进一步,尾部检测组件3包括第三成像检测件31以及第二成像光源32。第三成像检测件31以及第二成像光源32均位于电芯的尾部的一侧。第三成像检测件31的成像端与电芯的尾部正对,第二成像光源32面向电芯。第三成像检测件31 用于电芯的尾部的成像检测,第二成像光源32用于电芯的尾部成像时的照明。
复参照图7,更进一步,尾部检测组件3的第三成像检测件31以及第二成像光源32均架设在调节件上,以对第三成像检测件31以及第二成像光源 32进行微调位置。
具体的,尾部检测组件3还包括尾部检测位移调节件33以及尾部检测角度调节件34。第三成像检测件31通过尾部检测角度调节件34与尾部检测位移调节件33连接。尾部检测位移调节件33用于调节第三成像检测件31相对于电芯尾部的位置,尾部检测角度调节件34用于调节第三成像检测件31面向电芯尾部的角度,以便对不同规格的电芯头部进行适配性的精确检测。尾部检测位移调节件33的结构以及作动原理与头部检测位移调节件23一致,尾部检测角度调节件34的结构以及作动原理与头部检测角度调节件24一致,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的第三成像检测件31可采用工业相机。
复参照图7,更进一步,尾部检测组件3还包括第三光源调节件35。第三光源调节件35位于尾部检测位移调节件33的一侧,其用于调节第二成像光源 32相对于电芯的尾部的位置以及第二成像光源32面向电芯的尾部的角度。具体的,第三光源调节件35的结构以及作动原理与第一光源调节件15一致,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第二成像光源32可采用条形光源,其与电芯的尾部平行。
复参照图7,更进一步,第二成像光源3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成像光源32分别位于第三成像检测件31相对的两侧,每一第二成像光源32均面向电芯的尾部,且两个第二成像光源32均与电芯的尾部平行。通过两个第二成像光源32的设置,提升电芯尾部检测时的照明亮度,以便保证第三成像检测件31的成像质量,保证检测的准确性。两个第二成像光源32分别通过两个第三光源调节件35进行位置及角度的调节,优选的,两个第三光源调节件35 共用一个支撑柱151。
复参照图7,更进一步,尾部检测组件3还包括第三背景板件36。第三背景板件36位于电芯的头部的一侧,并与第三成像检测件31相对应,其用于第三成像检测件31成像时提供拍摄背景,以便获得更好的拍摄效果,保证成像质量。
具体的,第三背景板件36包括第三背景板驱动件361以及第三背景板 362。第三背景板驱动件361的输出端与第三背景板362连接,其驱动第三背景板362线性移动,当第三成像检测件31进行电芯的尾部的成像检测时,第三背景板驱动件361的驱动第三背景板362移动至电芯的头部的一侧,并面向第三成像检测件31,当电芯的尾部检测完成后,第三背景板驱动件361的驱动第三背景板362收回。优选的,第三背景板驱动件361通过支架悬空设置,使得其驱动第三背景板362时,是从电芯的长侧边的方向向着电芯的尾部移动。本实施例中的第三背景板驱动件361可采用伸缩气缸。可以理解的是,第三背景板件36与头部检测组件2位于电芯的同一侧,在电芯的尾部检测完成后,第三背景板362必须要收回,以避免头部检测组件2对电芯的头部检测造成干涉。
继续参照图8,图8为本实施例中长侧边检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进一步,长侧边检测组件4包括第四成像检测件41以及第三成像光源42。第四成像检测件41以及以及第三成像光源42均位于电芯的长侧边的一侧。第四成像检测件41的成像端与电芯的长侧边正对,第三成像光源42面向电芯。第四成像检测件41用于电芯的长侧边的成像检测,第三成像光源42用于电芯的长侧边成像时的照明。
复参照图8,更进一步,长侧边检测组件4的第四成像检测件41以及以及第三成像光源42都架设在调节件上,以对第四成像检测件41以及以及第三成像光源42进行微调位置。
具体的,长侧边检测组件4还包括侧边检测位移调节件43以及侧边检测角度调节件44。第四成像检测件41通过侧边检测角度调节件44与侧边检测位移调节件43连接。侧边检测位移调节件43用于调节第四成像检测件41相对于电芯的位置,侧边检测角度调节件44用于调节第四成像检测件41面向电芯的角度,以便对不同规格的电芯长侧边进行适配性的精确检测。具体的,侧边检测位移调节件43的结构以及作动原理与头部检测位移调节件23一致,侧边检测角度调节件44的结构以及作动原理与头部检测角度调节件24一致,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的第四成像检测件41可采用工业相机。
复参照图8,更进一步,长侧边检测组件4还包括第四光源调节件45。第四光源调节件45位于侧边检测位移调节件43的一侧,其用于调节第三成像光源42相对于电芯的长侧边的位置以及第三成像光源42面向电芯的长侧边的角度。具体的,第四光源调节件45的结构以及作动原理与第一光源调节件15 一致,此处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第四光源调节件45可采用条形光源,其与电芯的长侧边平行。
复参照图8,更进一步,第三成像光源4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三成像光源42分别位于第四成像检测件41相对的两侧,每一第三成像光源42均面向电芯的长侧边,且两个第三成像光源42均与电芯的长侧边平行。通过两个第三成像光源42的设置,提升电芯的长侧边检测时的照明亮度,以保证第四成像检测件41的成像质量,保证检测的准确性。两个第三成像光源42分别通过第四光源调节件45进行位置及角度的调节,优选的,两个第三成像光源42 公用一个支撑柱151。
复参照图8,更进一步,长侧边检测组件4还包括第四背景板件46。第四背景板件46位于头部检测组件2以及尾部检测组件3之间,其位于电芯的另一长侧边的一侧,并与第四成像检测件41相对应,其用于第四成像检测件41 成像时提供拍摄背景,以便获得更好的拍摄效果,保证成像质量。
具体的,第四背景板件46包括第四背景板驱动件461以及第四背景板462。第四背景板驱动件461的输出端与第四背景板462连接,其驱动第四背景板462线性移动,当第四成像检测件41成像时,第四背景板驱动件461驱动第四背景板462移动至电芯的另一长侧边的一侧,并面向第四成像检测件41,当检测完成后,第四背景板462收回。优选的,第四背景板驱动件461 通过支架悬空设置,使得其驱动第四背景板462时,是从电芯的上方向着电芯的长侧边的方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的电芯极耳及侧边的外观检测装置的整体作动过程如下:电芯可通过传输组件(图中未显示)移动至检测工位,而后依次由极耳检测组件1 进行电芯的极耳的正面外观检测、头部检测组件2进行电芯的头部的外观检测,长侧边检测组件4进行电芯的一长侧边的外观检测,之后,电芯在传输组件的带动下移出;此时,人工翻转电芯180度后,传输组件再次带动电芯移动检测工位,再依次由极耳检测组件1进行电芯的极耳的反面外观检测、尾部检测组件3进行电芯的尾部的外观检测,长侧边检测组件4进行电芯的另一长侧边的外观检测,检测完成后,传输组件再次带着电芯移出,工人取下电芯,完成检测。
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芯极耳及侧边的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极耳检测组件(1)、头部检测组件(2)、尾部检测组件(3)以及长侧边检测组件(4);所述极耳检测组件(1)面向于电芯的极耳的正面或反面,其用于所述电芯极耳的正面或反面的外观检测;所述头部检测组件(2)面向于所述电芯的头部,其用于所述电芯的头部的外观检测;所述尾部检测组件(3)面向于所述电芯的尾部,其用于所述电芯的尾部的外观检测;所述长侧边检测组件(4)面向于所述电芯的长侧边,其用于所述电芯的长侧边的外观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极耳及侧边的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检测组件(1)包括第一成像检测件(11)以及环形光源(12);所述第一成像检测件(11)的成像端与所述电芯的极耳正对,所述环形光源(12)围绕所述电芯的极耳;所述第一成像检测件(11)用于所述电芯的极耳的正面或反面的成像检测,所述环形光源(12)用于提供所述电芯的极耳成像时的照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极耳及侧边的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光源(12)包括内环光源(121)以及外环光源(122);所述外环光源(122)套设于所述内环光源(121)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极耳及侧边的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检测组件(2)包括第二成像检测件(21)以及第一成像光源(22);所述第二成像检测件(21)的成像端与所述电芯的头部正对,所述第一成像光源(22)面向所述电芯;所述第二成像检测件(21)用于所述电芯的头部的成像检测,所述第一成像光源(22)用于提供所述电芯的头部成像时的照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极耳及侧边的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像光源(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成像光源(22)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成像检测件(21)相对的两侧,且两个所述第一成像光源(22)均面向所述电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极耳及侧边的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检测组件(3)包括第三成像检测件(31)以及第二成像光源(32);所述第三成像检测件(31)的成像端与所述电芯的尾部正对,所述第二成像光源(32)面向所述电芯;所述第三成像检测件(31)用于所述电芯的尾部的成像检测,所述第二成像光源(32)用于提供所述电芯的尾部成像时的照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极耳及侧边的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长侧边检测组件(4)包括第四成像检测件(41)以及第三成像光源(42);所述第四成像检测件(41)的成像端与所述电芯的长侧边正对,所述第三成像光源(42)面向所述电芯;所述第四成像检测件(41)用于所述电芯的长侧边的成像检测,所述第三成像光源(42)用于提供所述电芯的长侧边成像时的照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芯极耳及侧边的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成像光源(4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三成像光源(42)分别位于所述第四成像检测件(41)相对的两侧,且两个所述第三成像光源(42)均面向所述电芯。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电芯极耳及侧边的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检测组件(2)、尾部检测组件(3)以及长侧边检测组件(4)都还包括背景板,所述背景板位于所述电芯的待拍摄位置的背面,所述背景板通过背景板驱动件调整位置,以不会阻挡所述尾部检测组件(3)、头部检测组件(2)以及长侧边检测组件(4)的拍摄成像。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电芯极耳及侧边的外观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头部检测组件(2)、尾部检测组件(3)以及长侧边检测组件(4)的成像检测件和成像光源都架设于调节件上,以对成像检测件和成像光源进行微调位置。
CN201920420003.9U 2019-03-29 2019-03-29 电芯极耳及侧边的外观检测装置 Active CN2098030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20003.9U CN209803016U (zh) 2019-03-29 2019-03-29 电芯极耳及侧边的外观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20003.9U CN209803016U (zh) 2019-03-29 2019-03-29 电芯极耳及侧边的外观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03016U true CN209803016U (zh) 2019-12-17

Family

ID=688270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20003.9U Active CN209803016U (zh) 2019-03-29 2019-03-29 电芯极耳及侧边的外观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03016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00710A (zh) * 2019-03-29 2019-06-18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极耳及侧边的外观检测装置
CN111189839A (zh) * 2020-01-10 2020-05-22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相机检测装置及单相机检测方法
CN113427518A (zh) * 2021-08-30 2021-09-24 东莞联鹏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多工位粒子压痕检查设备拼接搬运龙门式手臂机构
CN117589792A (zh) * 2024-01-18 2024-02-23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收尾位置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00710A (zh) * 2019-03-29 2019-06-18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极耳及侧边的外观检测装置
CN111189839A (zh) * 2020-01-10 2020-05-22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单相机检测装置及单相机检测方法
CN113427518A (zh) * 2021-08-30 2021-09-24 东莞联鹏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多工位粒子压痕检查设备拼接搬运龙门式手臂机构
CN117589792A (zh) * 2024-01-18 2024-02-23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收尾位置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7589792B (zh) * 2024-01-18 2024-05-10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收尾位置检测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03016U (zh) 电芯极耳及侧边的外观检测装置
CN210347489U (zh) 折角检测机构
CN107024830B (zh) 相机机械快门曝光延时测定装置及方法
CN204612740U (zh) 一种用于视觉检测的极坐标复合式相机机架
CN209764746U (zh) 外观检测设备
CN203133456U (zh) 快速拆装的相机取景器
CN207833213U (zh) 一种快捷方便镜头检测工装设备结构
CN109900710A (zh) 电芯极耳及侧边的外观检测装置
CN210113521U (zh) 一种大视野视觉检测模块
CN208424632U (zh) 摄像头300cm远场测试机
CN207717651U (zh) 一种灯泡外观检测设备
CN207780450U (zh) 镜头安装结构及相机
CN215569994U (zh) 一种用于机器视觉系统可旋转调节照明角度的环形光源
CN212992491U (zh) 一种工业生产自动化的监控设备
CN108535900A (zh) 一种检测夹治具
CN211014051U (zh) 一种极片不良的ccd检测装置
CN210719057U (zh) 视觉检测装置
CN210090803U (zh) 一种机器视觉检测镜头
CN208288488U (zh) 色选机的相机调准装置
CN216451476U (zh) 一种投影检测装置
CN218726551U (zh) 摄像头金属环视觉检测系统
CN104865267A (zh) 一种拍照检测组件
CN208459750U (zh) 一种镜头结构及工业相机
CN209706832U (zh) 非接触式测量系统
CN204422437U (zh) 一种离线式精确检测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