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00084U - 发动机进气道和发动机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进气道和发动机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800084U CN209800084U CN201920427471.9U CN201920427471U CN209800084U CN 209800084 U CN209800084 U CN 209800084U CN 201920427471 U CN201920427471 U CN 201920427471U CN 209800084 U CN209800084 U CN 20980008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gine
- line
- intake
- extension line
- combustion cha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Cylinder Crankcase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进气道和发动机以及车辆,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进气道构造于发动机气缸盖上,且在该发动机气缸盖上布置有进气门,该发动机进气道长度方向上各处最高点的连线由进气门的门杆分成上段和下段,所述上段向所述进气门的门盘延伸的延伸线与所述门盘的上部相交,且所述下段高于所述上段的延伸线设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动机进气道可有效提高发动机燃烧室内的滚流强度,提高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并有利于安装该发动机的车辆的节能减排。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气道,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应用有该发动机进气道的发动机,以及安装有该发动机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家庭开始购置车辆,车辆在使出行变得便捷的同时,亦带来了能源紧张和环境危机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我国于2015年1月1日颁布了第四阶段油耗法规,面对国家油耗和排放法规,汽油发动机不断发展,比如采用增压、直喷、高压缩比、米勒循环及中冷EGR等技术,以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降低油耗。
在提高发动机热效率,降低油耗的技术中,燃烧系统的设计也一直再被研究,在燃烧系统中,发动机进气道的设计尤其重要,目前用于评价发动机进气道的一个重要参数是滚流强度,而现有发动机进气道的结构设计,进气滚流强度低,导致发动机喷油阶段,油气混合均匀度不高,无法达到更低油耗及更高热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发动机进气道,以能够产生较高的滚流强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发动机进气道,构造于发动机气缸盖上,且于所述发动机气缸盖上布置有进气门,所述发动机进气道的上沿线由所述进气门的门杆分成上段(11)和下段,所述上段向所述进气门的门盘延伸的延伸线与所述门盘的上部相交,且所述下段高于所述上段的延伸线设置,且所述下段与所述上段的延伸线间的距离在2~3mm之间。
进一步的,由所述发动机进气道的下沿线呈下凹的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下沿线和所述下沿线两端间的虚拟连接线之间的最大垂向距离L在2~4mm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下沿线向所述门盘延伸的延伸线与所述门盘的上部相交。
进一步的,所述上段的延伸线和所述下沿线的延伸线与所述门盘的交点位于所述门盘的同一位置上。
进一步的,相对于所述发动机进气道,于所述发动机气缸盖上还布置有排气道,装设于所述发动机气缸盖上的喷油器、火花塞位于所述发动机进气道和所述排气道之间。
进一步的,承装所述发动机气缸盖的发动机具有半球形燃烧室。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发动机进气道,通过将发动机进气道长度方向上的各处最高点的连线分成上下两段,且上段向门盘延伸的延伸线与门盘的上部相交,下段高于第一延伸线设置,可减弱进气道中的气流在发动机进气道与进气门座圈连接拐点处气流流向突变,而造成的滚流强度降低,因为可产生较高的滚流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发动机,包括发动机气缸盖,于所述发动机气缸盖上应用有如上所述的发动机进气道。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于所述车辆上安装有上所述的发动机。
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与车辆和上述的发动机进气道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发动机进气道于发动机上布置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发动机进气道的形状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发动机进气道,11-上段,12-下段,13-第一延伸线,14-下沿线,15-第二延伸线,21-发动机气缸盖,22-缸体,201-燃烧室,3-进气门,31-门杆,32-门盘,4-排气门,5-喷油器,6-火花塞,7-活塞,8-排气道。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发动机进气道,其构造于发动机气缸盖21上,如图1至图3所示,承装该发动机气缸盖21的发动机具有半球形燃烧室201,在该半球形燃烧室201的顶部构造有进气口和排气口,并在进气口处布置有进气门座圈及进气门3,在出气口处布置有排气门座圈及排气门4,其中,进气口为发动机进气道1与燃烧室201的交口,而排气口为排气道8与燃烧室201的交口,在发动机进气道1和排气道之间还布置有喷油器5、火花塞6。
如图1所示,经由发动机进气道1及进气口进入燃烧室201内的气体可流经喷油器5、火花塞6,并沿着靠发动机气缸盖21及缸体22靠近排气口一侧的的侧壁朝向活塞7顶面的方向流动,在燃烧室201内形成滚流。滚流强度越大,进入燃烧室201内的空气及油气混合的就越加均匀,可使燃油充分燃烧,提高然油利用率,从而节能减排。
具体的,如图1所示,上述的气体由发动机进气道1进入燃烧室201时,气体具体可经过进气口的上下两侧进入燃烧室201,需要说明的是,进气口会可由下述的门盘32循环启、闭,其可参考现有结构,在此不再赘述。本实施例中,进气口上侧具体为下述的门盘32的上部与进气门座圈之间形成的间隙,进气口下侧则为门盘32的相对于上部的下部与进气门座圈之间形成的间隙。经由进气口上侧进入燃烧室201的气体会进入燃烧室201的上部,并流向气缸盖燃烧室201排气侧的侧壁、缸体燃烧室201靠近排气侧的侧壁及活塞7的顶部,形成如图1中箭头所示的滚流。
经由进气口下侧进入燃烧室201的气体流经缸体燃烧室201靠近进气侧的侧壁及活塞7的底部,由进气口下侧进入燃烧室201的气体与上述滚流的运动方向相反,会对上述滚流具有抑制作用。显然,经由进气口上侧进入燃烧室201的气体越多、经由进气口上侧进入燃烧室201气体的气流强度越高、经由进气口下侧进入燃烧室201的气体越少、经由进气口下侧进入燃烧室201的气体的气流强度越低,滚流强度就越高。
为此,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发动机进气道1长度方向上最高点的连线也即发动机进气道1的上沿线由进气门3的门杆31分成了上、下两段,其中上段11的末端为线段,且该线段向进气门3的门盘32延伸的延伸线与门盘32的上部相交,为便于描述清楚,该延伸线在本实施例中被称为第一延伸线13,而下述的下沿线14的延伸线被称为第二延伸线15,其中,如图1所示,门盘32的上部指门盘32位于门杆31中心线上方的部分,更具体的,门盘的上部指位于经由如下定义的平面上方的部分,门杆31的中心线位于该平面上,且该平面与图1所述的剖面相垂直。下段12的所述连线高于第一延伸线13设置,且具体的,且所述下段与所述上段的延伸线间的距离在2~3mm之间,需要说明的是,该距离指的是下段上任一点与上段的延伸线间的垂向距离。
发动机进气道1长度方向上各最高点的连线经由上述设置,进入发动机进气道1的气体经过导向可直接经进气口上侧进入燃烧室201内,以通过提高由进气口上侧进入燃烧室201的气体的气流强度的方式提高发动机的滚流强度,以减弱发动机进气道中1的气流在下段12与进气门座圈连接拐点处气体流向突变而对进入燃烧室201的气流强度的影响。
此外,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由发动机进气道1最低点间的连线构成的下沿线14呈下凹的弧形设置,以在下沿线的末端对发动机进气道1下侧的气流具有一定的阻挡作用,减弱经由进气口下侧进入燃烧室201的气体的气流强度,以进一步提高发动机燃烧室201内的滚流强度。
不过上述下沿线14的弧度过大会对发动机进气道1的气体流通能力有较大的影响,气体流通能力降低会降低发动机的燃烧效率,为此,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下沿线14和下沿线14两端间的虚拟连接线之间的最大垂向距离L在2~4mm之间,比如可以为2mm、可以为2.5mm、还可以为3mm、3.5mm、4mm中任一数值,以在燃烧室内的滚流强度及发动机进气道1的气体流通能力之间取得平衡。
除此之外,本实施例中,上述下沿线14靠近进气口的一端向门盘32延伸的第二延伸线15与门盘32的上部相交,以使进入发动机进气道1的气体经由上述下沿线14的引导而可经由进气口的上侧进入燃烧室201,以提高由进气口上侧进入燃烧室201的气体,而减少由进气口下侧进入燃烧室201气体,以进一步提高滚流强度。其中,需要说明的是,该下沿线14为弧线,第二延伸线15与该下沿线14的曲率相同。
另外,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延伸线13和第二延伸线15与所述门盘32的交点位于门盘32的同一位置上,以减少由上述下沿线14向进气口上侧引导的气体对发动机进气道1上侧进入进气口的气体的扰动,以避免进入进气口上侧气体的气流强度的降低。
综上所示,本实施例的发动机进气道1可有效提高发动机的滚流强度,提高发动机的汽油利用率,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并有利于节能减排。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发动机,包括发动机气缸盖21,在该发动机气缸盖21上应用如实施例一所述的发动机进气道1。
本实施例的发动机可具有较高的滚流强度,而可提高汽油的燃烧效率,提高车辆的燃油经济性、并有利于节能减排。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于所述车辆上安装有如实施例二所述的发动机。本实施例的车辆,因发动机具有较高的滚流强度,从而可具有较好的燃油经济性,有利于节能减排。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发动机进气道,构造于发动机气缸盖(21)上,且于所述发动机气缸盖(21)上布置有进气门(3),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进气道的上沿线由所述进气门(3)的门杆(31)分成上段(11)和下段(12),所述上段(11)向所述进气门(3)的门盘(32)延伸的延伸线与所述门盘(32)的上部相交,且所述下段(12)高于所述上段(11)的延伸线设置,且所述下段(12)与所述上段(11)的延伸线间的距离在2~3mm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进气道的下沿线(14)呈下凹的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沿线(14)和所述下沿线(14)两端间的虚拟连接线之间的最大垂向距离L在2~4mm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沿线(14)向所述门盘(32)延伸的延伸线与所述门盘(32)的上部相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段(11)的延伸线、所述下沿线(14)的延伸线分别与所述门盘(32)的交点位于所述门盘(32)的同一位置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进气道,其特征在于:相对于所述发动机进气道,于所述发动机气缸盖(21)上还布置有排气道(8),装设于所述发动机气缸盖(21)上的喷油器(5)、火花塞(6)位于所述发动机进气道和所述排气道(8)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进气道,其特征在于:承装所述发动机气缸盖(21)的发动机具有半球形燃烧室(201)。
8.一种发动机,包括发动机气缸盖(21),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发动机气缸盖(21)上应用有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进气道。
9.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于所述车辆上安装有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发动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427471.9U CN209800084U (zh) | 2019-03-29 | 2019-03-29 | 发动机进气道和发动机以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427471.9U CN209800084U (zh) | 2019-03-29 | 2019-03-29 | 发动机进气道和发动机以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800084U true CN209800084U (zh) | 2019-12-17 |
Family
ID=688274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427471.9U Active CN209800084U (zh) | 2019-03-29 | 2019-03-29 | 发动机进气道和发动机以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800084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82791A (zh) * | 2021-11-16 | 2022-01-28 | 蜂巢动力系统(江苏)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进气道结构、发动机及汽车 |
CN114000963A (zh) * | 2021-11-16 | 2022-02-01 | 蜂巢动力系统(江苏)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进气道结构、发动机及汽车 |
CN114033589A (zh) * | 2021-11-16 | 2022-02-11 | 蜂巢动力系统(江苏)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进气结构、发动机及汽车 |
CN114776459A (zh) * | 2021-06-25 | 2022-07-22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 |
-
2019
- 2019-03-29 CN CN201920427471.9U patent/CN20980008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76459A (zh) * | 2021-06-25 | 2022-07-22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进气系统 |
CN113982791A (zh) * | 2021-11-16 | 2022-01-28 | 蜂巢动力系统(江苏)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进气道结构、发动机及汽车 |
CN114000963A (zh) * | 2021-11-16 | 2022-02-01 | 蜂巢动力系统(江苏)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进气道结构、发动机及汽车 |
CN114033589A (zh) * | 2021-11-16 | 2022-02-11 | 蜂巢动力系统(江苏)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进气结构、发动机及汽车 |
CN113982791B (zh) * | 2021-11-16 | 2022-08-30 | 蜂巢动力系统(江苏)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进气道结构、发动机及汽车 |
CN114033589B (zh) * | 2021-11-16 | 2022-11-01 | 蜂巢动力系统(江苏)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进气结构、发动机及汽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800084U (zh) | 发动机进气道和发动机以及车辆 | |
CN212642871U (zh) | 一种进气道结构、米勒循环汽油机及车辆 | |
CN205013163U (zh) | 一种高滚流气道和发动机 | |
CN205013118U (zh) | 一种缸内直喷发动机高滚流进气道结构和发动机 | |
CN109899174A (zh) | 一种在柴油机基础上改用汽油点燃发动机的燃烧系统 | |
CN111379649A (zh) | 一种应用于高压缩比直喷自吸内燃机的进气道 | |
CN210509417U (zh) | 发动机进气道和发动机气缸盖以及发动机和车辆 | |
CN209875243U (zh) | 一种可变滚流汽油机燃烧系统 | |
CN217107241U (zh) | 一种发动机气缸盖、发动机及汽车 | |
CN110966113A (zh) | 汽油机及其活塞顶部结构 | |
JP2011226435A (ja) | エンジンの燃焼室構造 | |
CN203374373U (zh) | 一种集成排气歧管的气缸盖 | |
CN210264972U (zh) | 中置缸内直喷增压汽油机燃烧系统 | |
CN113738498A (zh) | 燃烧系统及具有其的燃气发动机 | |
CN106762101A (zh) | 一种直喷汽油机燃烧系统及控制方法 | |
CN112431684A (zh) | 一种柴油发动机活塞燃烧室 | |
CN111749811A (zh) | 缸盖进气道、发动机及应用 | |
CN201972803U (zh) | 一种摩托车发动机气缸盖 | |
CN220791376U (zh) | 一种气缸组件、发动机和车辆 | |
CN105402046A (zh) | 发动机缸盖的冷却结构 | |
CN201003431Y (zh) | 微车十六气门双顶置凸轮气缸盖总成 | |
CN111486034A (zh) | 发动机进气道和发动机 | |
CN212296645U (zh) | 汽油机缸盖燃烧室及含其的汽油机 | |
CN203321693U (zh) | 具有分离式气道的四气门发动机气缸头 | |
CN203035365U (zh) | 一种φ145毫米缸径的四气门柴油机螺旋进气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