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94294U - 一种编织袋回收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编织袋回收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94294U
CN209794294U CN201920510570.3U CN201920510570U CN209794294U CN 209794294 U CN209794294 U CN 209794294U CN 201920510570 U CN201920510570 U CN 201920510570U CN 209794294 U CN209794294 U CN 2097942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in
dust removal
chain wheel
bin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1057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蒋长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Industrial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Industrial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Industrial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Industrial Avi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1057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942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942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942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62Plastics recycling; Rubber recycling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编织袋回收处理设备,包括除尘机构;除尘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上沿水平方向设有两根平行的滑轨,滑轨的一端设有吸附装置,滑轨的中部设有夹持装置,吸附装置和夹持装置均能够沿滑轨滑动;夹持装置和吸附装置之间设有倾斜的除尘仓,滑轨设有吸附装置的一端还设有升降机构,其另一端设有折叠机构;这一整个除尘过程中,自动化程度高,工作人员只需要供料,且除尘过程完全在除尘仓中进行,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防止了粉尘对工人身体的伤害,且减少了人为因素对除尘效果的影响,有利于工厂工人作业的标准化。

Description

一种编织袋回收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编织袋回收处理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编织袋回收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的工业快速发展,在各个行业都有大量的塑料编织袋被使用,近些年,由于社会对于环保的重视,还有废旧编织袋本身的价值,废旧编织袋的回收利用率也越来越高,也逐步形成了一个依靠回收加工编织袋而形成的产业链。对于回收的塑料编织袋,首先要进行清洗,将残留的各种粉尘除掉,然后除去各种杂质,如金属、纸片、棉线等。清洗干净后的塑料,稍经烘干处理后便可造粒,形成新的产品。通过这样的技术来进行废旧编织袋的回收,不仅仅是节约了能源,更是减少了其对环境的污染。
现有技术中在针对去除编织袋中的粉尘时,大多采用气吹的方式,在除尘车间内,用气枪吹,这样就会产生大量的粉尘,严重威胁操作工人的身体健康,也有一些工厂采用负压吸尘除尘的方式来对编织袋上的粉尘进行吸除,但是工人就需要使用吸尘枪对待尘编织袋进行全方位扫略,但是这样处理起来工作效率低下,且除尘的效果受人为因素控制太大,不利于工作的标准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在针对去除编织袋中的粉尘时,工作效率低下,且除尘的效果受人为因素控制太大,不利于工作的标准化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编织袋回收处理设备,这一整个除尘过程中,自动化程度高,且除尘过程完全在除尘仓中进行,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防止了粉尘对工人身体的伤害,且减少了人为因素对除尘效果的影响,有利于工厂工人作业的标准化。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编织袋回收处理设备,包括除尘机构;除尘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一支撑架上沿水平方向设有两根平行的滑轨,滑轨的一端设有吸附装置,滑轨的中部设有夹持装置,吸附装置和夹持装置均能够沿滑轨滑动;夹持装置和吸附装置之间设有倾斜的除尘仓,除尘仓上表面设有编织袋进入口,其下表面设有风口,风口上套设有风管,风管相对连接风口端的另一端连接有引风机;除尘仓上还设有除尘仓仓盖,第一支撑架上还设有仓盖控制气缸,仓盖控制气缸的一端固定于第一支撑架上,其另一端固定于除尘仓仓盖上,除尘仓仓盖在仓盖控制气缸的控制下能够沿着除尘仓的上表面进行滑动;滑轨设有吸附装置的一端还设有升降机构,其另一端设有折叠机构;升降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架和升降板;第二支撑架包括两个间隔竖直正对设置的矩形架体,两个矩形架体上均设有链轮固定板,链轮固定板固定于矩形架体的上端,两个链轮固定板沿水平方向均间隔设有第一链轮以及同轴设置的第二链轮A和第二链轮B,第二链轮A和第二链轮B组成第二链轮组,在两个链轮固定板之间还设有转轴,转轴的两端均穿过第二链轮A和第二链轮B的轮毂并固定,任一一块链轮固定板上还设有用于驱动转轴转动的电机;升降板放置与两个矩形架体之间,在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A上设有链接两者并形成配合的第一链条,第一链条两端分别位于第一链轮下方和第二链轮A下方,其位于第一链轮下方的一端固定于升降板上,其位于第二链轮A下方的一端悬挂有配重物;第二链轮B上设有与其配合的第二链条,第二链条的两端均位于第二链轮B的下方,其一端固定于升降板上,其另一端悬挂有配重物。因为编织袋的除尘多在工厂内的车间进行,大多采用叉车将上一工序处理完成之后的编织袋移动至除尘车间,工人再将编织袋搬运至编织袋除尘机的工作平面上,因为一般上一工序之后的编织袋被叠成摞,所以在搬运过程中经常造成原本被摞好的编织袋散掉,又要重新叠成摞,浪费时间,降低车间的工作效率,而且工作人员需要经常性的弯腰,不利于工作的流畅进行。发明人针对上述问题设置了用于编织袋除尘机的升降装置,本装置在工作时,先通过叉车将叠成摞的编织袋转移至升降板上,再启动电机,电机带动第二链轮A和第二链轮B转动,使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带动升降板向上运动,且为了防止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发生拖链,在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的下端均悬挂了配重物;通过链轮和链条的配合,使升降板带动编织袋在竖直方向上发生位移,现有技术中在针对去除编织袋中的粉尘时,大多采用气吹的方式,在除尘车间内,用气枪吹,这样就会产生大量的粉尘,严重威胁操作工人的身体健康,也有一些工厂采用负压吸尘除尘的方式来对编织袋上的粉尘进行吸除,但是工人就需要使用吸尘枪对待尘编织袋进行全方位扫略,但是这样处理起来工作效率低下,为解决上述问题发明人设计出了本装置,在使用本装置时,除尘的操作过程完全由机械代替,具体方式如下,通过控制吸附装置将升降板上的待除尘的编织袋封口端吸附起来,然后吸附装置带着待除尘的编织袋沿着滑轨向夹持装置靠近,当夹持装置能够夹持住编织袋的封口端时,吸附装置停止,夹持装置将编织袋的封口端夹住,吸附装置取消对编织袋的吸附,并回到初始位置,编织袋的开口端会在重力作用下下垂,在吸附装置向加持装置移动的过程中,仓盖控制气缸控制仓开打开,编织袋的开口端落入除尘仓内,仓盖控制气缸在控制仓盖扣合于除尘仓上,此时编织袋的封闭端被夹持装置夹持住,其开口端位于除尘仓内,再开启引风机,使除尘仓内产生负压,进而将待除尘编织袋上的粉尘吸附掉,除尘时间持续30-60s,除尘完毕后引风机关闭,仓盖在仓盖控制气缸的控制下打开,夹持装置将编织袋从除尘仓内拖出,编织袋在夹持装置的带动下沿远离吸附装置的方向移动,到达折叠机构上,折叠机构对编织袋进行折叠。这一整个除尘过程中,自动化程度高,工作人员只需要供料,且除尘过程完全在除尘仓中进行,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防止了粉尘对工人身体的伤害,且减少了人为因素对除尘效果的影响,有利于工厂工人作业的标准化。
进一步的,折叠机构包括第三支撑架,第三支撑架沿水平方向顺次设有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和翻转机构,第一传动带的起始位置位于夹持装置下方,第一传送带的传送终止位置为第二传送带的传送起始位置,翻转机构设置于第二传送带的传送终止位置,翻转机构包括两个旋转气缸和一块翻转板;翻转板设置于第二传送带的终止位置且与第二传送带的传送平面共面,两个旋转气缸均固定于第三支撑架上,且位于翻转板的两端,翻转板在能够在旋转气缸的带动下发生翻转。本装置中沿水平方向顺次设有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和翻转机构,第一传送带对编织袋进行间断性传送,夹持装置拖动编织袋放置于第一传送带上,编织袋的长平行于第一传送带的传送方向,当编织袋被传送至第二传送带上后,第二传送带缓慢转动传送编织袋至翻转机构,当编织袋的端部到达翻转板的靠近边缘的位置时,翻转机构中的翻转板在旋转气缸的带动下,翻转180°对编织袋进行第一次折叠,然后翻转板回位,编织袋再继续在第二传送带的带动下继续前移,当编织袋的第一次折叠部位到达翻转板的边缘时,翻转板再翻转180°对编织袋进行二次折叠,使编织袋的占地面积变为原来平铺面积的三分之一,不但提升了折叠效率,同时节省了人工劳动力;避免了折叠效果受人为因素的影响。
进一步的,吸附装置包括垂直于两根滑轨的第一横杆,第一横杆的两端均固定有套设于滑轨上的第一滑块,第一横杆上设有升降气缸,升降气缸的下方固定有吸附块,吸附块为中空结构,其下表面设有若干个连通其内部空间的吸附孔,吸附块的内部空间还通过风管和引风机相连,升降气缸能够带动吸附块在竖直方向上发生移动。在实施时,为使得吸附装置能够将编织袋稳固的吸附起来,吸附的部分采用了升降气缸和吸附块,使升降气缸带着吸附块向下移动,先将吸附块压紧在编织袋上再进行吸附,吸附块为中空结构,其下表面设有若干个连通其内部空间的吸附孔,吸附块的内部空间还通过风管和引风机相连,在吸附块对编织袋进行吸附时,引风机启动吸附块内产生负压,从而保证了吸附装置对编织袋吸附的稳固,另外本装置在实施时,可以在第一横杆上设置卡扣,在第一横杆的正上方再布置垂直于第一横杆的水平杆,在水平杆上设置链轮和链条,链条的传动方向垂直于第一横杆,同时将第一横杆上的卡扣固定在链条上,进而吸附装置便可以在滑轨上进行滑动。
进一步的,夹持装置包括垂直于两根滑轨的第二横杆,第二横杆的两端均固定有套设于滑轨上的第二滑块,第二横杆上设有电动夹,电动夹用于对编织袋进行夹持。当吸附装置带着编织袋移动到电动夹能够夹持的位置时,控制电动夹将编织袋的封口端夹持住,电动夹采用电控系统控制,省去了人工的夹持,另外本装置在实施时,可以在第二横杆上设置卡扣,在第二横杆的正上方再布置垂直于第二横杆的水平杆,在水平杆上设置链轮和链条,链条的传动方向垂直于第二横杆,同时将第二横杆上的卡扣固定在链条上,进而夹持装置以在滑轨上进行滑动。通过控制链轮的正反向运转,进而使得夹持的能够在将编织袋拖出除尘仓后自动回位,减少了人工的参与提高了除尘的效率。
进一步的,除尘仓上表面两侧边上设有仓顶滑轨,除尘仓仓盖上固定有和仓顶滑轨相匹配的仓盖滑块,仓盖滑块套设于仓顶滑轨上。由于除尘仓仓盖在将待除尘编织袋放置进入除尘仓时需要从除尘仓上移开,在放置好待除尘编织袋后又要扣合于除尘仓上,在除尘完毕后,取出已除尘编织袋时又要从除尘仓上移开,反复多次重复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每次都要将除尘仓仓盖对准扣合后才不会出现扬尘,但是对准的过程又太消耗时间,经过多次试验之后,发明人在除尘仓上表面两侧边上设有仓顶滑轨,除尘仓仓盖固定有和仓顶滑轨相匹配的仓盖滑块,仓盖滑块套设于仓顶滑轨上。在放置待除尘编织袋时,通过仓盖控制气缸使除尘仓仓盖在仓盖滑块的带动下沿着仓顶滑轨向下滑动,在待除尘编织袋放置好后,在控制除尘仓仓盖沿着仓顶滑轨向上滑动,将除尘仓封闭,确保了整个过程中除尘仓仓盖和除尘仓始终能够对准扣合,进一步的提升了工作效率。
进一步的,两个矩形架体上设有竖直的凸条,升降板上设有与凸条相配合的滑动部件。滑动部件包括角钢块、转轮和转轮轴,角钢块的一直角面固定于升降板上,其另一直角面竖直,在该竖直面上设有两列水平且垂直于该直角面的转轮轴,转轮套设于转轮轴上,凸条嵌入两列转轮之间,且转轮能够在凸条上转动。在使用过程中,发明人发现:在升降板上升的过程中总是会发生左右晃动,由于第一链条和第二链条均为柔性连接件,对升降板的约束也只存在于竖直方向,升降板在水平方向上的自由度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发明人又在两个矩形架体上均设置了竖直的凸条,并在升降板上设有与凸条相配合的滑动部件,滑动部件环抱于凸条上,进而限制了升降板在上升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的自由度,从而抑制了升降板的晃动,且为了使对升降板在上升过程中更加稳定,发明人将凸条设置于矩形架体的中部,同时将滑动部件固定于升降板的两端的中部位置。在升降板上升的过程中转轮沿着凸条进行转动,相较于卡槽和凸条的配合,本装置中将滑动摩擦转变为滚动摩擦,降低了摩擦阻力,提高了升降板上升的平稳性。
进一步的,除尘仓内固定有筛网板,筛网板将除尘仓的编织袋进入口和风口隔开,筛网板上分布有若干个风孔。通过长时间的使用发明人发现,当编织袋底部固定的不够稳固时,由于底仓内的负压作用的存在,编织袋经常被吸至吸风口处甚至被吸至风管内,造成风管的堵塞,为解决这一问题发明人又在底仓内设置了倾斜的筛网板,筛网板上有很多的小孔,同时筛网板将底仓分为两个部分,将吸风口和编织袋的进入端分开,在既不影响除尘效果的同时,有防止了编织袋被吸至吸风口处,堵塞风管,从而降低了本装置的故障率,提高了本装置的适用性。
进一步的,第一传送带两侧的第一支撑架上分别设有一个推板,两个推板的内侧面相互正对,推板的外侧固定有伸缩气缸,推板能够在伸缩气缸的带动下向垂直于第一传送带的传送方向发生平移。当在第一传送带的起始位置放置两叠或三叠编织袋时,在进入翻转机构进行折叠时,编织袋经常容易从翻转板上滑落下来,经过发明人多次试验后发现,若将这两叠或者三叠编织袋沿垂直第一传送的传送方向紧密排布时,也就是将各叠传送带到传送带边缘预留一定的空隙时,便不会出现上述情况,但是由于工人在放置时未能严格的将所有编织袋全部按最佳摆放位置进行摆放,所以发明人又在第一传送带两侧的支撑架上分别设置了一个推板,两个推板的内侧面相互正对,推板的外侧固定有伸缩气缸,通过合理的设置伸缩气缸的行程,使编织袋再第一传送带上传送的过程中通过伸缩气缸沿垂直于第一传送带的传送方向推动推板,简单有效的解决了编织袋在到达翻转机构时易掉落的问题,进一步的提升了工厂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这一整个除尘过程中,自动化程度高,工作人员只需要供料,且除尘过程完全在除尘仓中进行,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防止了粉尘对工人身体的伤害,且减少了人为因素对除尘效果的影响,有利于工厂工人作业的标准化;
2、通过设置推板及伸缩气缸,简单有效的解决了编织袋在到达翻转机构时易掉落的问题,进一步的提升了工厂的工作效率;
3、通过在除尘仓内设置筛网板,将吸风口和编织袋的进入端分开,在既不影响除尘效果的同时,有防止了编织袋被吸至吸风口处,堵塞风管,从而降低了本装置的故障率,提高了本装置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除尘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除尘仓和除尘仓仓盖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除尘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升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中滑动部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折叠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第一支撑架、2-滑轨、3-除尘仓、4-除尘仓仓盖、5-仓盖控制气缸、6-第一横杆、7-第一滑块、8-升降气缸、9-吸附块、10-第二横杆、11-第二滑块、12-电动夹、13-仓顶滑轨、14-仓盖滑块、15-筛网板、16-风口、17-矩形架体、18-链轮固定板、19-第一链轮、20-第二链轮A、21-第二链轮B、22-转轴、23-电机、24-第一链条、25-第二链条、26-升降板、27-配重物、28-凸条、29-滑动部件、30-角钢块、31-转轮、32-转轮轴、33-放置板、34-第三支撑架、35-第一传送带、36-第二传送带、37-旋转气缸、38-翻转板、39-推板、40-伸缩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7所示,一种编织袋回收处理设备,包括除尘机构;除尘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架1,第一支撑架1上沿水平方向设有两根平行的滑轨2,滑轨2的一端设有吸附装置,滑轨2的中部设有夹持装置,吸附装置和夹持装置均能够沿滑轨2滑动;夹持装置和吸附装置之间设有倾斜的除尘仓3,除尘仓3上表面设有编织袋进入口,其下表面设有风口16,风口16上套设有风管,风管相对连接风口16端的另一端连接有引风机;除尘仓3上还设有除尘仓仓盖4,第一支撑架1上还设有仓盖控制气缸5,仓盖控制气缸5的一端固定于第一支撑架1上,其另一端固定于除尘仓仓盖4上,除尘仓仓盖4在仓盖控制气缸5的控制下能够沿着除尘仓3的上表面进行滑动;滑轨2设有吸附装置的一端还设有升降机构,其另一端设有折叠机构;升降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架和升降板26;第二支撑架包括两个间隔竖直正对设置的矩形架体17,两个矩形架体17上均设有链轮固定板18,链轮固定板18固定于矩形架体17的上端,两个链轮固定板18沿水平方向均间隔设有第一链轮19以及同轴设置的第二链轮A20和第二链轮B21,第二链轮A20和第二链轮B21组成第二链轮组,在两个链轮固定板18之间还设有转轴22,转轴22的两端均穿过第二链轮A20和第二链轮B21的轮毂并固定,任一一块链轮固定板18上还设有用于驱动转轴22转动的电机23;升降板26放置与两个矩形架体17之间,在第一链轮19和第二链轮A20上设有链接两者并形成配合的第一链条24,第一链条24两端分别位于第一链轮19下方和第二链轮A20下方,其位于第一链轮19下方的一端固定于升降板26上,其位于第二链轮A20下方的一端悬挂有配重物27;第二链轮B21上设有与其配合的第二链条25,第二链条25的两端均位于第二链轮B21的下方,其一端固定于升降板26上,其另一端悬挂有配重物27。
本实施例中,吸附装置包括垂直于两根滑轨的第一横杆,第一横杆的两端均固定有套设于滑轨上的第一滑块77,第一横杆上设有升降气缸8,升降气缸8的下方固定有吸附块9,吸附块9为中空结构,其下表面设有若干个连通其内部空间的吸附孔,吸附块9的内部空间还通过风管和引风机相连,升降气缸8能够带动吸附块9在竖直方向上发生移动。
本实施例中,折叠机构包括第三支撑架34,第三支撑架34沿水平方向顺次设有第一传送带、第二传送带36和翻转机构,第一传动带35的起始位置位于夹持装置下方,第一传送带的传送终止位置为第二传送带36的传送起始位置,翻转机构设置于第二传送带36的传送终止位置,翻转机构包括两个旋转气缸37和一块翻转板38;翻转板38设置于第二传送带36的终止位置且与第二传送带36的传送平面共面,两个旋转气缸37均固定于第三支撑架34上,且位于翻转板38的两端,翻转板38在能够在旋转气缸37的带动下发生翻转。夹持装置包括垂直于两根滑轨2的第二横杆10,第二横杆10的两端均固定有套设于滑轨2上的第二滑块11,第二横杆10上设有电动夹12,电动夹12用于对编织袋进行夹持。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体控制吸附装置和夹持装置滑动的方法,具体如下:在第一横杆6上和第二横杆10上表面设置卡扣,在第一横杆6和第二横杆10的正上方再布置垂直于第一横杆6和第二横杆10的水平杆,在水平杆上设置两对链轮和链条的组合装置,分布方向沿水平杆的轴向分布,链条的传动方向垂直于第一横杆6和第二横杆10,同时将第一横杆6上的卡扣以及第二横杆10上的卡扣固定在其对应的正上方的链条上,进而吸附装置和夹持装置便可以在滑轨2上进行滑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相较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两个矩形架体17上设有竖直的凸条28,升降板26上设有与凸条28相配合的滑动部件29。滑动部件29包括角钢块30、转轮31和转轮轴32,角钢块30的一直角面固定于升降板26上,其另一直角面竖直,在该竖直面上设有两列水平且垂直于该直角面的转轮轴32,转轮31套设于转轮轴32上,凸条28嵌入两列转轮31之间,且转轮31能够在凸条28上转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相较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除尘仓3上表面两侧边上设有仓顶滑轨13,除尘仓仓盖4上固定有和仓顶滑轨13相匹配的仓盖滑块14,仓盖滑块14套设于仓顶滑轨13上。为了达到在既不影响除尘效果的同时,有防止了编织袋被吸至吸风口16处,堵塞风管,本实施例中除尘仓3内固定有筛网板15,筛网板15将除尘仓3的编织袋进入口和风口16隔开,筛网板15上分布有若干个风孔。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相较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第一传送带两侧的第一支撑架1上分别设有一个推板39,两个推板39的内侧面相互正对,推板39的外侧固定有伸缩气缸40,推板39能够在伸缩气缸40的带动下向垂直于第一传送带的传送方向发生平移。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相较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升降板26挖有矩形缺口,升降板26上还设有编织袋放置板33。为方便插车直接将叠成摞的编制袋移动到本升降装置上,本实施例中在升降板26上设置了矩形缺口,升降板26的俯视图呈“U”型,同时在升降板26上又设置了放置板33,在编织袋的移送过程中,先将升降板26上升至一定高度,再将叉车插入升降板26底部,取下放置板33,然后将放置板33连带叉车放置于上一工序的车间内,上一工序完成后直接将编织袋在放置板33上叠成摞,当编织袋放置完成后,叉车再将放置拖至除尘车间,将放置板33直接放回升降板26上,省去了人工的搬运,进一步提高了作业效率。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编织袋回收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除尘机构;所述除尘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架(1),所述第一支撑架(1)上沿水平方向设有两根平行的滑轨(2),所述滑轨(2)的一端设有吸附装置,滑轨(2)的中部设有夹持装置,所述吸附装置和夹持装置均能够沿滑轨(2)滑动;所述夹持装置和吸附装置之间设有倾斜的除尘仓(3),所述除尘仓(3)上表面设有编织袋进入口,其下表面设有风口(16),所述风口(16)上套设有风管,所述风管相对连接风口(16)端的另一端连接有引风机;所述除尘仓(3)上还设有除尘仓仓盖(4),所述第一支撑架(1)上还设有仓盖控制气缸(5),仓盖控制气缸(5)的一端固定于第一支撑架(1)上,其另一端固定于除尘仓仓盖(4)上,除尘仓仓盖(4)在仓盖控制气缸(5)的控制下能够沿着除尘仓(3)的上表面进行滑动;
所述滑轨(2)设有吸附装置的一端还设有升降机构,其另一端设有折叠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架和升降板(26);所述第二支撑架包括两个间隔竖直正对设置的矩形架体(17),两个所述的矩形架体(17)上均设有链轮固定板(18),所述链轮固定板(18)固定于矩形架体(17)的上端,两个所述的链轮固定板(18)沿水平方向均间隔设有第一链轮(19)以及同轴设置的第二链轮A(20)和第二链轮B(21),第二链轮A(20)和第二链轮B(21)组成第二链轮组,在两个所述的链轮固定板(18)之间还设有转轴(22),所述转轴(22)的两端均穿过第二链轮A(20)和第二链轮B(21)的轮毂并固定,任一一块链轮固定板(18)上还设有用于驱动转轴(22)转动的电机(23);
所述升降板(26)放置与两个所述的矩形架体(17)之间,在第一链轮(19)和第二链轮A(20)上设有链接两者并形成配合的第一链条(24),第一链条(24)两端分别位于第一链轮(19)下方和第二链轮A(20)下方,其位于第一链轮(19)下方的一端固定于升降板(26)上,其位于第二链轮A(20)下方的一端悬挂有配重物(27);所述第二链轮B(21)上设有与其配合的第二链条(25),第二链条(25)的两端均位于第二链轮B(21)的下方,其一端固定于升降板(26)上,其另一端悬挂有配重物(2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织袋回收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机构包括第三支撑架,所述第三支撑架沿水平方向顺次设有第一传送带(35)、第二传送带(36)和翻转机构,第一传动带的起始位置位于所述夹持装置下方,第一传送带(35)的传送终止位置为第二传送带(36)的传送起始位置,所述翻转机构设置于第二传送带(36)的传送终止位置,所述翻转机构包括两个旋转气缸(37)和一块翻转板(38);所述翻转板(38)设置于第二传送带(36)的终止位置且与第二传送带(36)的传送平面共面,两个所述的旋转气缸(37)均固定于第三支撑架上,且位于翻转板(38)的两端,翻转板(38)在能够在旋转气缸(37)的带动下发生翻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织袋回收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装置包括垂直于两根滑轨(2)的第一横杆(6),所述第一横杆(6)的两端均固定有套设于滑轨(2)上的第一滑块(7),所述第一横杆(6)上设有升降气缸(8),所述升降气缸(8)的下方固定有吸附块(9),所述吸附块(9)为中空结构,其下表面设有若干个连通其内部空间的吸附孔,所述吸附块(9)的内部空间还通过风管和引风机相连,所述升降气缸(8)能够带动吸附块(9)在竖直方向上发生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织袋回收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包括垂直于两根滑轨(2)的第二横杆(10),所述第二横杆(10)的两端均固定有套设于滑轨(2)上的第二滑块(11),所述第二横杆(10)上设有电动夹(12),所述电动夹(12)用于对编织袋进行夹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织袋回收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仓(3)上表面两侧边上设有仓顶滑轨(13),所述除尘仓仓盖(4)上固定有和仓顶滑轨(13)相匹配的仓盖滑块(14),所述仓盖滑块(14)套设于仓顶滑轨(13)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织袋回收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的矩形架体(17)上设有竖直的凸条(28),所述升降板(26)上设有与凸条(28)相配合的滑动部件(29);所述滑动部件(29)包括角钢块(30)、转轮轴(32)和转轮轴(32)轴,所述角钢块(30)的一直角面固定于升降板(26)上,其另一直角面竖直,在该竖直面上设有两列水平且垂直于该直角面的转轮轴(32)轴,所述转轮轴(32)套设于转轮轴(32)轴上,凸条(28)嵌入两列转轮轴(32)之间,且转轮轴(32)能够在凸条(28)上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编织袋回收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除尘仓(3)内固定有筛网板(15),所述筛网板(15)将除尘仓(3)的编织袋进入口和风口(16)隔开,所述筛网板(15)上分布有若干个风孔。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编织袋回收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带(35)两侧的第一支撑架(1)上分别设有一个推板(39),两个所述的推板(39)的内侧面相互正对,推板(39)的外侧固定有伸缩气缸(40),推板(39)能够在伸缩气缸(40)的带动下向垂直于第一传送带(35)的传送方向发生平移。
CN201920510570.3U 2019-04-15 2019-04-15 一种编织袋回收处理设备 Active CN2097942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10570.3U CN209794294U (zh) 2019-04-15 2019-04-15 一种编织袋回收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10570.3U CN209794294U (zh) 2019-04-15 2019-04-15 一种编织袋回收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94294U true CN209794294U (zh) 2019-12-17

Family

ID=688296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10570.3U Active CN209794294U (zh) 2019-04-15 2019-04-15 一种编织袋回收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942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528981U (zh) 板材自动清灰生产线
CN201140940Y (zh) 一种移动矿槽卸料车密封除尘装置
CN105668197A (zh) 一种全自动拆垛拆包系统
CN107364711A (zh) 一种分拣设备及其分拣方法
CN105197549A (zh) 瓦楞纸板翻板机
CN209794294U (zh) 一种编织袋回收处理设备
DE102013106996A1 (de) Waggonreinigungsanlage
CN207890651U (zh) 一种pcb板用上下板机
CN107857127A (zh) 一种石膏板分拣系统
CN106853655A (zh) 板材自动加工设备
CN207275742U (zh) 道岔垫板自动码垛系统
CN202715586U (zh) 自动粘尘机
CN207293594U (zh) 一种磷酸碳机器人码垛装置
CN210966248U (zh) 带盖中转箱自动清洗设备
CN204713889U (zh) 肥料输送机
CN103754654A (zh) 一种导料装置及斗轮机
CN106268297B (zh) 一种催化剂板片的回收方法及回收装置
CN209849519U (zh) 一种pcb板除尘装置
CN108735070B (zh) 工业机器人综合技术训练平台
CN110449247B (zh) 一种建筑垃圾处理筛选设备
CN211438527U (zh) 板料切割分拣装置
CN202146896U (zh) 一种移动切割或焊接机的随行除尘小车
CN209668327U (zh) 一种石料仓储系统
CN201855631U (zh) 皮带输送专用脉冲除尘装置
CN206579868U (zh) 一种粉体除锈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