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76678U - 电动滑板车 - Google Patents

电动滑板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76678U
CN209776678U CN201822039150.XU CN201822039150U CN209776678U CN 209776678 U CN209776678 U CN 209776678U CN 201822039150 U CN201822039150 U CN 201822039150U CN 209776678 U CN209776678 U CN 2097766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electric scooter
riser
head pipe
hand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3915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詹华森
李一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mo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ok Sport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ok Sport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ok Sport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3915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766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766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766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滑板车,包括握把组件、转向组件、踏板组件以及电池组件,握把组件可拆卸安装在转向组件的顶端,转向组件包括立管以及设置于立管底部的前轮,踏板组件包括踏板、设置于踏板前端的头管以及设置于踏板后端的后轮,立管设置在头管的外侧,立管和头管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二者的连接组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滑板车通过连接组件将头管设置于立管的侧边,立管成为一个整体,无需再对立管和头管之间进行对心处理,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再出现立管和头管之间发生偏移的现象,极大地减少了噪音给用户带来的不良体验。各个部件实现模块化设计,拆装方便,增强了电动滑板车的立管的强度的同时减轻了车体的重量。

Description

电动滑板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代步工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动滑板车。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作的节奏日渐加快,各种各样的代步车逐渐成为人们工作或者娱乐的代步工具。尤其是电动滑板车,深受年轻人的青睐。
传统电动滑板车的前立管通过连接部件与头管连接后,再与前叉连接,在外形上看是一个柱状的整体结构,滑板和前立管等部件整体呈L形。
由于前立管、头管、前叉连接后的零部件较多,把手位于前立管的顶部,在固定连接对心后,长期使用把手势必会导致前立管与头管的连接部位容易出现间隙松动的问题,而把手距离三者连接处较远,根据杠杆原理,三者的中心一旦发生偏移,将产生较大的力矩,用户在使用时前立管与头管、前叉的连接处容易发生较大的噪音,给用户带来不良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滑板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前立管和头管的连接部位容易出现间隙松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动滑板车,包括握把组件、转向组件、踏板组件以及电池组件,所述握把组件可拆卸安装在所述转向组件的顶端,所述转向组件包括立管以及设置于所述立管底部的前轮,所述踏板组件包括踏板、设置于所述踏板前端的头管以及设置于所述踏板后端的后轮,所述立管设置在所述头管的外侧,所述立管和所述头管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二者的连接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上下水平固定于所述立管的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以及穿设于所述头管内的中轴,所述中轴的顶端与底端分别由所述头管的顶部与底部伸出,所述中轴的顶端与底端分别与所述上连接板及所述下连接板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中轴的一端设有凸台,所述中轴的另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下连接板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凸台的下容纳孔,所述上连接板上设有可供所述中轴的顶端伸入的上容纳孔,所述上容纳孔内设有可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螺帽。
进一步地,所述中轴的底端还套设有下轴承,所述下轴承位于所述凸台与所述头管底端之间;所述中轴的顶端还套设有上轴承,所述上轴承位于所述头管顶端与所述螺帽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上连接板包括固定于所述立管的上板以及与所述上板水平对接的上固定件,所述上板与所述上固定件分别设有上半圆形缺口,两所述上半圆形缺口对接形成所述上容纳孔;所述下连接板包括固定于所述立管的下板以及与所述下板水平对接的下固定件,所述下板与所述下固定件分别设有下半圆形缺口,两所述下半圆形缺口对接形成所述下容纳孔。
进一步地,所述螺帽容置在所述上容纳孔内,所述上板和所述上固定件包覆所述螺帽的周向边缘;所述凸台容置在所述下容纳孔内,所述下板和所述下固定件包覆所述凸台的周向边缘。
进一步地,所述立管呈中空状,所述电池组件排列呈长条状,所述电池组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立管内。
进一步地,所述立管的中空空间延伸至所述前轮的轮心处且低于所述头管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立管的中空空间延伸至所述前轮的轮心处且低于所述头管的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握把组件包括握把板以及设置于所述握把板两侧的把手,所述握把板上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立管、用于取放所述电池组件的连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握把板与所述立管水平转动连接或纵向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立管顶部裸露用于取放所述电池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前轮的轮心设置有轮毂电机,所述立管的底部设置有压紧块,所述立管与所述压紧块上下压紧所述轮毂电机的连接轴。
进一步地,所述前轮的轮心设置有轮毂电机,所述立管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轮毂电机的压紧块,所述轮毂电机的连接轴呈中空圆柱环形。
进一步地,所述握把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握把板内的人机控制器,所述电池组件靠近所述前轮的端部设置有控制板,所述人机控制器通过所述电池组件导通所述控制板以及所述轮毂电机形成控制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滑板车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组件将头管设置于立管的侧边,立管成为一个整体,仅需要使得连接组件将头管固定牢固,无需再对立管和头管之间进行对心处理,在使用的过程中,不会再出现立管和头管之间发生偏移的现象,极大地减少了噪音给用户带来的不良体验。各个部件实现模块化设计,拆装方便,极大地增强了电动滑板车的立管的强度的同时减轻了车体的重量,降低了电动滑板车的零部件的同时还降低了装配的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滑板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滑板车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组件部分的爆炸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组件部分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握把组件和立管固定连接的爆炸示意图,部分结构未示出;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握把组件和立管转动连接的结构示意图,部分结构未示出;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轮毂电机和立管连接的爆炸结构示意图,部分结构未示出;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轮毂电机和立管连接的爆炸结构示意图,部分结构未示出。
其中,图中各附图主要标记:
1-握把组件;11-握把板;12-把手;13-连通孔;
2-转向组件;21-立管;22-前轮;
3-踏板组件;31-踏板;32-头管;33-后轮;
4-电池组件;41-电池本体;42-端子;
5-连接组件;51-中轴;52-凸台;53-螺帽;54-下轴承;55-上轴承;56-上板;57-上固定件;58-下板;59-下固定件;
6-轮毂电机;7-连接轴;8-压紧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一并参阅图1及图2,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动滑板车进行说明。所述电动滑板车,包括握把组件1、转向组件2、踏板31组件3以及电池组件4,握把组件1可拆卸安装在转向组件2的顶端,电转向组件2包括立管21和前轮22,前轮22安装在立管21的底部;踏板31组件3包括踏板31、头管32以及后轮33,头管32固定安装在踏板31的前端,后轮33安装在踏板31的后端。立管21和头管32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连接二者的连接组件5,立管21、头管32、连接组件5固定后,立管21设置在头管32的外侧,在本实施例中,头管32位于立管21的侧面,前轮22为驱动轮,后轮33为从动轮,踏板31组件3内不安装任何电气接口,为了提高立管21和头管32之间的连接的可靠性,在本实施例中取消了折叠功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头管32还可以在立管21的前端或者后端,也可将前轮22和后轮33均设计成驱动轮,转向组件2和踏板31组件3之间可折叠。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滑板车,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连接组件5将头管32设置于立管21的侧边,立管21成为一个整体,仅需要使得连接组件5将头管32固定牢固,无需再对立管21和头管32之间进行对心处理,头管21和连接组件5的连接方式更加稳固,降低了失效和磨损的风险,不会再出现立管21和头管32之间发生偏移的现象,极大地减少了噪音给用户带来的不良体验。各个部件实现模块化设计,拆装方便,极大地增强了电动滑板车的立管21的强度的同时减轻了车体的重量,降低了电动滑板车的零部件的同时还降低了装配的难度。
进一步地,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4,连接组件5包括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以及穿设于头管32内的中轴51,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分别水平固定于立管21上,中轴51的顶端与底端分别从头管32的顶部与底部伸出,上连接板包括一体成型于立管21的上板56以及与上板56水平对接的上固定件57,上板56与上固定件57分别设有上半圆形缺口,两上半圆形缺口对接形成上容纳孔;下连接板包括一体成型于立管21的下板58以及与下板58水平对接的下固定件59,下板58与下固定件59分别设有下半圆形缺口,两下半圆形缺口对接形成下容纳孔。中轴51的底端设置有凸台52,中轴51的顶端设有外螺纹,上容纳孔内设有用于与外螺纹配合的螺帽53。中轴51的底端还套设有下轴承54,下轴承54位于凸台52与头管32底端之间;中轴51的顶端还套设有上轴承55,上轴承55位于头管32顶端与螺帽53之间。上述设置消除了头管32和中轴51之间的上下和横向的间隙,固定件的锁定便于将螺帽53和中轴51的相对位置完全锁死,防止其老化后松脱造成间隙。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将中轴51和螺帽53设计成中空的结构,便于在其基础上,穿过其他的机械和电气部件。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3,在本实施例中,上轴承55和下轴承54选用两个且为锥形轴承,两锥形轴承的较小的端面相正对设置,锥形的轴承具有良好的对心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头管32和中轴51的对心效果,中轴51和头管32固定连接后不再发生间隙,提高了用户使用的体验。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立管21呈中空状,电池组件4呈长条状,电池组件4可拆卸连接在立管21内,便于对电池组件4进行拆装和更换。
进一步地,立管21的中空空间延伸至前轮22的轮心处,中空空间的底部低于头管32的顶部,以提高立管的中空空间的利用,容纳更多的电池组件4。
进一步地,立管21的中空空间延伸至前轮22的轮心处,中空空间的底部低于头管32的底部,立管21的中空空间被最大化的利用,可以尽可能的容纳更多的电池组件4,且不受头管32的影响。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握把组件1包括握把板11以及设置于握把板11两侧的把手12,握把板11上开设有用于连通立管21的连通孔13,便于在拆装电池组件4时将电池组件4直接从连通孔13内插入或者取出。握把组件1和立管21固定连接,可以不需要活动部件,更加的牢固,装配简单。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两把手12形成的直线与连通孔13错开,以防在拆装电池组件4时与把手12内的其他部件发生干涉。
进一步地,请参阅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握把板11与立管21转动连接,在本实施例中不再需要在握把板11上开设连通孔13,在拆装电池组件4时,直接将握把板11沿着转轴转动即可实现握把板11和立管21之间的开合,将电池组件4从立管21内插入或者取出即可。当握把板11水平放置时可以作为盖子将电池组件4完全盖紧在立管21的空腔内,有助于提高防水和防尘的效果。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7,作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前轮22的轮心设置有轮毂电机6,立管2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固定轮毂电机6的压紧块8,轮毂电机6的连接轴7呈中空圆柱环形。连接轴7的端面开设有安装孔位,安装时直接在将压紧块8通过紧固件固定安装在连接轴7的端面即可。相比传统的输出单轴连接的方式,中空的圆柱环形的面积更大,有助于减轻重量并且具有快速散发轮毂电机6所产生的热量,还可以减小各个相关的零部件的局部应力,更加可靠。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8,作为另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前轮22的轮心设置有轮毂电机6,立管21的底部设置有压紧块8,立管22和压紧块8上下压紧轮毂电机6的连接轴7。
进一步地,握把组件1还包括设置于握把板11内的人机控制器,电池组件4靠近前轮22的端部设置有控制板,人机控制器通过电池组件4导通控制板以及轮毂电机6形成控制系统。取消了在握把板11、立管21内设置连接线等电气零部件,达到最小化占用车体空间的目的,连接线等电气零部件在转动时容易发生大幅度的弯折,因此,具有外形简洁、延长各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电池组件4包括电池本体41以及设置于电池本体41两端用于导通人机控制器以及轮毂电机6的端子42。电池本体41通过两端的端子42导通人机控制器和轮毂电机6,无需另外再添加连接线等电气零部件,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握把板11内还设置有物联网模块,以实现电动滑板车的共享使用,另外,在电池组件4或者握把板11内设置有电池锁,解开电池锁后才可实现对电池组件4进行拆装,以防在共享使用时电池组件4被恶意拆卸。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电动滑板车,包括握把组件、转向组件、踏板组件以及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组件可拆卸安装在所述转向组件的顶端,所述转向组件包括立管以及设置于所述立管底部的前轮,所述踏板组件包括踏板、设置于所述踏板前端的头管以及设置于所述踏板后端的后轮,所述立管设置在所述头管的外侧,所述立管和所述头管之间设置有用于固定二者的连接组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上下水平固定于所述立管的上连接板、下连接板以及穿设于所述头管内的中轴,所述中轴的顶端与底端分别由所述头管的顶部与底部伸出,所述中轴的顶端与底端分别与所述上连接板及所述下连接板可拆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轴的一端设有凸台,所述中轴的另一端设有外螺纹,所述下连接板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凸台的下容纳孔,所述上连接板上设有可供所述中轴的顶端伸入的上容纳孔,所述上容纳孔内设有可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螺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轴的底端还套设有下轴承,所述下轴承位于所述凸台与所述头管底端之间;所述中轴的顶端还套设有上轴承,所述上轴承位于所述头管顶端与所述螺帽之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板包括固定于所述立管的上板以及与所述上板水平对接的上固定件,所述上板与所述上固定件分别设有上半圆形缺口,两所述上半圆形缺口对接形成所述上容纳孔;所述下连接板包括固定于所述立管的下板以及与所述下板水平对接的下固定件,所述下板与所述下固定件分别设有下半圆形缺口,两所述下半圆形缺口对接形成所述下容纳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螺帽容置在所述上容纳孔内,所述上板和所述上固定件包覆所述螺帽的周向边缘;所述凸台容置在所述下容纳孔内,所述下板和所述下固定件包覆所述凸台的周向边缘。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管呈中空状,所述电池组件排列呈长条状,所述电池组件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立管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管的中空空间延伸至所述前轮的轮心处且低于所述头管的顶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立管的中空空间延伸至所述前轮的轮心处且低于所述头管的底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组件包括握把板以及设置于所述握把板两侧的把手,所述握把板上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立管、用于取放所述电池组件的连通孔。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板与所述立管水平转动连接或纵向转动连接以使所述立管顶部裸露用于取放所述电池组件。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的轮心设置有轮毂电机,所述立管的底部设置有压紧块,所述立管与所述压紧块上下压紧所述轮毂电机的连接轴。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轮的轮心设置有轮毂电机,所述立管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固定所述轮毂电机的压紧块,所述轮毂电机的连接轴呈中空圆柱环形。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电动滑板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握把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握把板内的人机控制器,所述电池组件靠近所述前轮的端部设置有控制板,所述人机控制器通过所述电池组件导通所述控制板以及所述轮毂电机形成控制系统。
CN201822039150.XU 2018-12-04 2018-12-04 电动滑板车 Active CN2097766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39150.XU CN209776678U (zh) 2018-12-04 2018-12-04 电动滑板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39150.XU CN209776678U (zh) 2018-12-04 2018-12-04 电动滑板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76678U true CN209776678U (zh) 2019-12-13

Family

ID=687880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39150.XU Active CN209776678U (zh) 2018-12-04 2018-12-04 电动滑板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766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00212980A1 (en) Power wheel
US10005352B2 (en) Electrical bicycle modular powertrain
US9493205B2 (en) Tricycle with foldable double-wheel assembly
TWM514946U (zh) 電動腳踏車車架
CN104859770A (zh) 可变形的自平衡电动两轮车
CN205801369U (zh) 折叠滑板车
CN209776678U (zh) 电动滑板车
CN112660276B (zh) 一种电动滑板车信号线隐藏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CN209776676U (zh) 模块化电动滑板车
CN209776677U (zh) 电动滑板车
CN215361727U (zh) 一种电动助力自行车车架
WO2019218320A1 (en) Electric scooter
CN210083445U (zh) 一种自行车的内走线车架
CN201694346U (zh) 具有移动隐藏式电池的电动自行车车轮
CN213057340U (zh) 一种电池装置及电动车
CN217227787U (zh) 电动滑板车的车体结构
CN211107852U (zh) 一种刹车把手
CN214855637U (zh) 一种用于儿童车的车轮装置及儿童车
CN214689947U (zh) 一种滑板车的车架及滑板车
CN214776339U (zh) 一种前轮转向限位结构
CN206644917U (zh) 人机互动体感车
CN220842084U (zh) 车轮连接组件及多功能车
CN215578916U (zh) 一种便于拆装的电动自行车用锂电池
CN214565975U (zh) 动力辅助系统及构成的二轮或三轮车
CN211893547U (zh) 电动滑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402

Address after: 518000 18, building B1, Nanshan Zhiyuan, No. 1001, Xueyuan Avenue,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INMOTION Technologies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18th Floor, Building B1, Nanshan Zhiyuan, 1001 Xueyuan Avenue, Taoyuan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1803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LEXING SPORTS TECHNOLOGY Co.,Ltd.